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化检验人员技术资格等级

理化检验人员技术资格等级

理化检验人员技术资格等级
理化检验人员技术资格等级

理化检验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划分及技术职责

Physical inspection personnel classification technical qualifications and technical duties

机械工业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工作制度中对理化检验人员的技术资格等级划分及各级人员的技术职责做出如下规定:

Machinery industry technical training and qualification systems of work made in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of the technical responsibilities at all levels of technical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personnel:理化检验人员的技术资格分为三个等级,三级为高级;二级为中级;一级为初级。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echnical qualifications of personnel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ree as a senior; two for intermediate; level of primary。

一级(初级)人员的技术职责要求为:

A technical responsibilities (junior) staff requirements:

a)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正确地进行常规分析检验操作;

a)Follow the rules and use the equipment properly analyze test routine operation;

b)记录和计算检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

b)Record test results and calculations, fill experiments report card;

c)能规范执行有关安全防护规则。

c)Able to enforce the relevant safety rules specification。

二级(中级)人员的技术职责要求应达到一级人员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熟悉专业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审核检验报告。具体要求为:

Technical responsibilities two (Intermediate) personnel requirements should meet the technical level personnel requirements,It should als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testing methods and related knowledge,Able to independently verify operation, the audit inspection reports.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a)按照技术规范的操作过程,独立进行检测工作,熟练地校正仪器和操作;

a)The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independent testing work, skilled calibration of the instrument and operating;

b)熟悉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并以此解释检验结果,进行等级分类,做出结论,同时能制订简单的检测实施细则;Familiar with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hus explain the test results, carried grade classification, draw conclusions, and be able to develop simple detection implementing rules;

c)签发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负责;

c) Issuance of inspection report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spection report;

d)指导一级人员的工作,在三级人员的认可和指导下培训人员。

d) Guidance 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personnel in the approval and guidance of the three officers.

三级(高级)人员的技术职责要求,除应达到一、二级人员的技术要求外,应具有丰富的理论与经验及有关知识(包括冶金、材料和工艺方面),能指导一、二级人员的工作。具体要求为:Technical responsibilities three (senior) personnel requirements, in addition to reaching a

technical requirement secondary officer, should have rich experience and relevant theory and knowledge (including metallurgy, materials and workmanship), can guide one, two staff. Specific requirements are:

a)根据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来解释有关的检验方法和产品技术条件,并解释和评判检验结果。同时能监督保证有关的标准、法规和规范的贯彻执行;

a)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to explain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product testing methods and test results interpretation and judgment. At the same time able to supervise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norms;

b)根据标准和技术条件,确定和制订有关的检测方案、检验方法或实施细则;

b)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to identify and formulate relevant testing program, testing methods or the Regulations;

c)指导一、二级人员工作,检查检测记录和检验报告,评定、仲裁检验结果;

c) a guide, two people working, check the inspection records and inspection reports, evaluation, arbitration test results;

d)具有研究改进检测技术方法和承担重大事故分析的能力;

d) the ability to research to improve detection methods and assume a major accident analysis;

e)参与并协助设计、工艺人员拟订验收标准;

e) to participate and assist in the design, technology staff to develop acceptance criteria;

f)能参与二级(含二级)以下人员的培训和资格鉴定工作;

f)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of the secondary training and qualification of the following persons (including two);

g)制订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规程;

g) develop and overs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procedures;

h)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力。

h) has certain technical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 1 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车间员工技能培训方案

车间员工技能及素养提升培训方案 一、背景 为了全面提升生产一线员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同时为了员工更好的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满足二期投产需要,使现有员工进一步了解公司的发展愿景、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设备工具、专业知识等。特开设此次培训课程,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 二、目的 提高员工职业素养、业务技能。 应对公司快速发展步伐、保证工作和产品质量。 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团队协作能力,了解公司企业愿景与发展方向。三、适用范围 各车间一线生产员工。 四、实施流程 1、培训时间:4月20日开始,每天下午18:00-18:40。(实际的培训时间可由车间结合人力资源部灵活安排) 2、培训地点:各车间办公室、生产现场等。 3、培训讲师:公司领导、行政管理部、车间主任、技师(班组长)。 4、组织部门:生产副总、车间主任。 5、其他事项:企业文化及素养培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为现场讲解与操作结合进行,培训时间算正常加班,培训期间要进行拍照及签到。 6、培训内容:

五、培训纪律 1、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好笔记。 2、不得无故不参加培训,否则旷工处理。 3、不得出现迟到、早退、中间离场等现象,否则按考勤规定处罚。 4、在培训开始前需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模式; 5、培训期间任何员工不得出现睡觉、随意讲话等情形。 6、在考试过程中,严禁有作弊、抄袭或交头接耳现象,一旦发现,将严格按照《行政奖励与处罚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六、考试 1、现场操作考试成绩不合格者,留岗查看三个月,仍不合格者辞退; 2、笔试考试成绩60分及格,不及格的须要补考,补考不及格另行安排工作; 3、所有员工成绩记录在档,做为调岗、加薪、晋升的依据。 七、本方案最终解释权归属行政管理部。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培训教材《化学分析》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培训教材《化学分析》 1 答:钢铁和有色金属锭块或其制件试样的采取,一般用钻、刨、割、切削、击碎 等方法,按锭块或制件的采样规定采取试样。如无明确规定,则从锭块或制件的 纵横各部位采取,如送样单位有特殊要求,可协商采取之。如圆柱体锭:直径大于100mm,在截面的半径上由圆心到距边缘5~7mm间取均匀分布的数点(至少3点)钻取相等深度的孔。直径小于100mm,垂直于纵轴钻至中心,钻孔数视分析用量而定。 2 答:盐酸:盐酸是分解试样的强酸之一,它能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列在氢 以前的许多金属元素。如Fe、Co、Ni、Cr、Al、.Sn、,Mg、Zn、Ti、Mn等。它与金属作用放出氢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物。盐酸还能分解许多金属的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盐酸也是弱的还原剂,如在溶解锰矿时,它可以还原MnO 而加速2 溶解。磷酸盐、硫化物、氟化物一般都可以溶于盐酸。 硝酸: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硝酸溶样兼有酸的作用及氧化作用,溶解能力强,溶解速度快,除Pt、Au及某些稀有金属外,浓硝酸能分解几乎所有的金 属试样。但Fe.、Al、Cr等在硝酸中由于生成氧化膜而钝化会阻碍试样溶解。W、 Sb、Sn与硝酸作用则生成不溶性的酸。硫化物及有些矿物皆可溶于硝酸中。

硫酸:稀硫酸没有氧化性,而热浓硫酸是一种相当强的氧化剂。除Ba、Sr、Ca、Pb的硫酸盐外,其它硫酸盐一般都溶于水。硫酸可以溶解Ti、Sb、Nb、Ta 等金属及其合金和Al、Be、Mn、Ti等的矿石。硫酸的沸点高(338?),可在高 温下分解矿石,加热蒸发到冒三氧化硫白烟,可除去试样中挥发性的盐酸、硝酸、 氢氟酸及水等。 氢氟酸:主要用于分解硅酸盐,生成挥发性四氟化硅。还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络合能力很强的络离子。在分解硅酸盐及含硅化合物时,常与硝酸混合使用, 分解样品要在铂坩埚或聚四氟乙烯器皿中于通风橱中进行。 高氯酸:热的高氯酸(72.4%,水、酸恒沸混合物)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金和一些铂族元素外)起作用,并能把它们氧化成最高氧化态。只有Pb和Mn仍保 留着较低的氧化态,分别为二价铅和二价锰,但在过量的磷酸下,锰也可以被氧 化成三价。非金属也能与高氯酸反应,特别重要的是磷及其各种化合物能被氧化 成磷酸盐。硫化物样品中的硫,因歧化反应会部分成为硫化氢损失,因此测定金 属中硫时,不能单独用高氯酸分解样品。高氯酸常用来分析钢和其它铁合金,因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A1/A2型题 11.如果某种水合盐的蒸气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这种盐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起泡 B. 风化 C.潮解 D. 溶解 E.自燃 答案:C 解析:此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高于水合盐的平衡蒸气压,发生空气中水蒸气向水合盐方向移动,即潮解。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降低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B.温度升高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C.温度降低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D. 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E.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答案:E 解析: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14.在下列干燥剂中,不可以作为氯的干燥剂的是 A. 浓硫酸 B.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C.硅胶(网状多孔的Si02) D. 磷酐(P205) E.无水氯化钙 答案:B 解析:氯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潮湿的氯与碱石灰(NaOH和CaO 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15.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 A. 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B. 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

C.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E.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歧化反应。 16.使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的最佳条件是 A. 干燥的漂白粉 B. 把漂白粉放入水中 C.把漂白粉放入稀酸溶液中 D. 把漂白粉放人稀碱溶液中 E.把漂白粉放人盐溶液中 答案:C 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Ca(C10)2+2HCl(稀)=CaCl2+2HCIO,Ca(CIO)2+C02+H20=CaC03十+2HCIO,次氯酸是弱酸,可以氧化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目的。18.在下列酸中,无商品出售的是 A. HClO B. HCl C. HN03 D. HF E. H3P04 答案:A 解析: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19.在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均有剧毒的是 A. 白磷、红磷 B. 磷酸、偏磷酸 C. 氯化钡、硫酸钡 D.硫化氢、氟化氢 E.硫化氢、红磷 答案:D 解析:红磷无毒,但硫化氢有神经毒性、氟化氢腐蚀性强,有剧毒。20.在空气中易潮解,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后在干燥的空气中又

理化检验技术检验师考试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与氯气作用生成漂自粉的物质是碳酸钙 2.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分光光度法是卫生检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一般可测定的物质最低浓度为10 g/ml 4.721 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发现波长在 58Onm 处,出射光不是黄色,而是其他颜色, 其原因可能波长指示值与实际出射光谱值不符合 5.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 6.无氨蒸馏水的制备方法是将蒸馏水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再蒸馏 7.l000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碘溶液的摩尔浓度是0. l000mol/L 8.通常把填充柱内起分离作用的物质统称为固定相 9.己知 A 气体含量为 80%时,其峰高为 100mm,现进一等体积待测样品,得到峰高为 70mm,使用单点校正法可知该样品中 A 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是56% 10.荧光光谱是物质分子接受了光源的激发光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11.决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原子化效率 12.根据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色谱峰的位置,可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13.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它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4.在碘量法中,淀粉是专属指示剂,当溶液呈蓝色时,这是游离碘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1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电极膜活性材料的性质 16.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 17.用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氰化钾反应,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8.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都是金属的区域是ds 区 19.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和硼砂 20.在甲烷氯代时,加入大量的 HC1,其反应速度将无多大变化 21.无氨蒸馏水制备方法是将蒸馏水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再蒸馏 22.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是K2Cr2O7 23.农药六六六中,药效最高的异构体是丙体 24.用基准物 NaC1 配制 0. lOBBing / iniCi 一的标准溶液 l000inl,需称取 NaC1 的量 为0.1648g 25.使用气相色谱仪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防止高沸点化合物的冷凝和燃烧生成水的聚积, 检测器温度一般应比柱温高50度,并不高于100度 26.既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合物是HCOOH 27.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温度最高的是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28.在电化学分析法中,要将试样溶液组成化学电池。原电池是指能自发地将化学能转换为 电能的化学电池 29.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事实中,最能说明二者结构不同的是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 应放出氢气,甲醚不能 30.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漱口可用碳酸氢钠溶液 31.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在加氯消毒后,苯酚、甲苯酚等生成臭味强烈的氯酚 32.食盐是日常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33.X. Y-. Z 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5、6,由这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 Y表示最高正价)的分子式可能是XYZ3 34.使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时,对于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等电子亲和能力较强的物质,最适 合的检测器为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35.在非水滴定中,滴定碱的标准溶液是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 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和浓缩。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4.在常压下于()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恒重。 A.950C-1050C B、900C-1000C C、2-4h D、4-6h 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海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其毒性比剧毒药物青化钾还要大1000倍,与人的致死量为0.5mg() 2.塑料种类繁多,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 3.将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已知基因m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合成不同基因的c DNA探针,并制 成基因芯片。() 4.现场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原则,从而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能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是热力加工食品,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基本的到确认。()6.PCBs不是公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银白色软金属,原子量112.41,密度8.6,熔点320.90C,沸点7670C。() 8.C d 9.氨基甲酸酯是继有机磷农药后的一类重要的防腐剂。() 10.皂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它可以抵制血清中指类氧化,抵制过氧化酯质生成。()

最新理化检验技术检验师考试基础知识

理化检验技术检验师考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1. 与氯气作用生成漂自粉的物质是碳酸钙 2.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 分光光度法是卫生检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一般可测定的物质最低浓度为10 g/ml 4. 721 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发现波长在 58Onm 处,出射光不是黄色,而是其他颜色, 其原因可能波长指示值与实际出射光谱值不符合 5. 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 6. 无氨蒸馏水的制备方法是将蒸馏水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再蒸馏 7. l000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碘溶液的摩尔浓度是0. l000mol/L 8. 通常把填充柱内起分离作用的物质统称为固定相 9. 己知 A 气体含量为 80,时,其峰高为 100mm,现进一等体积待测样品,得到峰高为 70mm,使用单点校正法可知该样品中 A 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是 56% 10. 荧光光谱是物质分子接受了光源的激发光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11. 决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原子化效率 12. 根据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色谱峰的位置,可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13.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它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4. 在碘量法中,淀粉是专属指示剂,当溶液呈蓝色时,这是游离碘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1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电极膜活性材料的性质 16. 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

17. 用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氰化钾反应,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8. 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都是金属的区域是ds 区 19. 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和硼砂 20. 在甲烷氯代时,加入大量的 HC1,其反应速度将无多大变化 21. 无氨蒸馏水制备方法是将蒸馏水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再蒸馏 22. 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是K2Cr2O7 23. 农药六六六中,药效最高的异构体是丙体 24. 用基准物 NaC1 配制 0. lOBBing / iniCi 一的标准溶液 l000inl,需称取 NaC1 的量 为 0.1648g 25. 使用气相色谱仪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防止高沸点化合物的冷凝和燃烧生成水的聚积, 检测器温度一般应比柱温高50度,并不高于100度 26. 既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合物是HCOOH 27.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温度最高的是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28. 在电化学分析法中,要将试样溶液组成化学电池。原电池是指能自发地将化学能转换为 电能的化学电池 29. 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事实中,最能说明二者结构不同的是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 应放出氢气,甲醚不能 30. 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漱口可用碳酸氢钠溶液 31. 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在加氯消毒后,苯酚、甲苯酚等生成臭味强烈的氯酚 32. 食盐是日常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机械工业理化检验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情况介绍 理化检验技术是产品质量保证和监控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的基础技术。为使理化检验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运行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质量法规的要求,必须加速理化检验人员的知识更新,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对在职各类理化检验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并按技术资格等级颁发证书,以作为理化检验人员资格确认和单位聘用的依据。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在理化检验人员资格培训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我国开展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始于1951年,当时根据原全国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的决定,指定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负责组织钢铁化学分析研究班,试验、研究统一全国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等效采用原苏联国家标准方法。自1953年开始面向全国钢铁、机械等行业带头举办钢铁化学分析训练班,从此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类学习班,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国培训了大批材料理化检测专业人员,其中不少优秀分子成为所在企业检测机构的业务骨干或负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原机械工业部科技司又多次发文强调为提高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要加速开展对各级各专业理化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工作。1987年原国家机械委科技司发文责成上海材料研究所牵头组建理化人员培训资格鉴委会,1988年4月20日正式成立了机械系统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资格鉴定委员会。鉴委会成立后,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满足广大理化检验人员提升技术素质的迫切需求,2000年12月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成立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并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分委员会开展一、二级理

理化检验人员培训(力学性能试题样本)

力学检验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材料抵抗外力引起的()和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2,金属在()状态下随温度改变,由一种晶体转变成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3. 碳素钢中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碳含量范围分别是;亚共析钢【0.218%<~>0.77】,共析钢( ) ,过共析钢 (>0.77%~<0.21%)。 4. “60HRBW”表示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 )上测得的洛氏硬度为60. 5.材料在循环应力或( )作用下,尽管应力低于屈服强度,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现象. 6.硬度试验的试验温度一般要求在( )下进行,严格要求时应保持在23±5℃ 7.ASME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推荐标准的编号( )。 8.材料的冲击吸收功急剧转变区所对应的温度范围,称为材料的( )转变温度。 9.洛氏硬度实验中,两压痕中心间距至少应为压痕平均直径的( )倍,并且不小于2mm.

10.布氏硬度实验结果表示方法规定,试验力保持时间在( )之内时,试验报告中可以不表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钢铁产品理化检验用样品必须与原产品为( )。 A.同一种钢, B,同一炉号 C,同一批, D同一规格, 2.钢铁产品的组批原则是;同一种钢,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加工方法,同一热处理批次,五项条件必须是( )。 A.同时满足 B.满足其中两项。 C.满足一项即可 D.满足三项 3.钢在静负荷作用下发生断裂,断口的断裂类型可分为韧性断裂,脆性断裂两大类。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宏观塑性变形,断口的宏观形貌是暗灰色纤维状的属于( ) A.韧性断裂,B脆性断裂,C混合断裂,D扭断. 4.脆性断裂端口没有明显的宏观( ),断口平齐,呈带金属光泽的结晶体。 A.断口缺陷, B塑性变形 C.外来污染 D.弹性变形 5.按( )分类,钢可分为碳素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A.化学成分 B.用途 C.金相组织 D.有害元素含量。 6.维氏硬度的代表符号是( )。 A.HR B.HV C.HB D.HBS 7.钢经调质处理后使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得良好的( )力学性能。 A.高强度 B.高硬度 C.高韧性 D.综合

理化检验控制.

第 11章理化检验控制 11.1 目的 本章对 A1级、 A2级压力容器产品理化试验中有关人员的资格、检验设备仪器管理、理化检验管理、试验方法和试验过程管理、试样制备、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确认、重复试验、部分理化检验分包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作出了规定,以保证各项试验报告准确可靠,真实并可追溯。 1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理化检验质量活动控制。 11.3 职责 11.3.1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由质管部归口管理,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和车间配合。 11.3.2理化质量控制实行理化责任工程师负责制。负责本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管理,对理化报告的正确性负责,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11.4 控制要求 “理化检验控制系统控制程序”见图 11-1。 11.4.1理化人员资格控制 11.4.1.1理化试验人员、检验人员经申请, 批准后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理化试验人员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11.4.1.2理化责任人应具备理化试验专业技术并由总经理任命, 负责全厂理化试验的质量控制,对理化试验的取样、加工操作、计算的技术标准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对理化试验报告做技术性结论。其人员资格和责任制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4章相关内容。 11.4.2试验委托 11.4.2.1原材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及产品试件需进行化学分析、力学试验、晶间腐蚀试验时,应由委托部门开具“送检委托单” , “送检委托单”填写要求按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3节的规定执行。 11.4.2.2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产品试件,先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再进行无损检测后,才可进行力学试验委托。 11.4.2.3理化责任人应认真核查检验委托单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委托单应经理化责任人审核签字。检验委托单具体要求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 11.4.3试样制备 11.4.3.1试件取样、标记、加工和制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按有关标准及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4节的规定程序及工艺科提供的试样加工图进行。

全国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

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 岗位国家通用专业技 术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 研究员一级正高级工程师一级二级 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工程师二级三级 研究员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四级 研究员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 副研究员一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六级 副研究员二级高级工程师二级七级 副研究员三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八级 助理研究员一级工程师一级九级 助理研究员二级工程师二级十级 助理研究员三级工程师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一级 研究实习员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十二级 研究实习员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员级专业技 术岗位 十三级技术员 二、支撑岗位

1.专业技术系列岗位 岗位国家通用 专业技术 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 研究馆员(编审)三 级 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研究馆员(编审)四 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高级工程师一级 高级实验师一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一级 六级高级工程师二级 高级实验师二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二级 七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高级实验师三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 岗位八级工程师一级实验师一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一级九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师二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二级十级工程师三级实验师三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 助理实验师一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一级 十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助理实验师二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二级 员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三级技术员实验员 管理员(技术设计员、 三级校对) 2.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岗位等级国家通用工勤技能岗位等级高级技师技术工一级 技师技术工二级 高级工技术工三级 中级工技术工四级 初级工技术工五级 普通工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 食品检验技术实训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实验)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综合实训

目录 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1) 实验二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3) 实验三果汁饮料中总酸及pH的测定 (5) 实验四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五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0) 实验六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中粗脂肪的含量 (12) 实验七牛奶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八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 实验九酸水解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 (19) 实验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21)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3) 实验十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含量 (24) 实验十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8) 实验十四果胶的提取 (33) 实验十五果胶的测定 (35)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使用技能训练(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提取物) (36) 实验十七银耳中SO2(漂白剂)的含量测定 (40) 选做实验 实验一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42) 实验二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 (43) 实验三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中游离蔗糖的测定 (45) 实验四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品红亚硫酸比色法 (47)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的维生素A (49) 实验六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51) 实验七纸层析法测定β-胡萝卜素 (53) 实验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 (55) 实训部分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57) 实训一常用电器的使用技能 (57) 实训二常用的物理检验仪器使用技能训练 (60) 实训三酸度计和电动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技能 (68) 实训四索氏提取器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3) 实训五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5) 实训六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77) 模块二综合实训 (78) 实训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测 (78) 实训二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测 (79) 实训三肉制品的理化检测 (80)

理化检验技术(基础知识100题)

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基础知识100题 1食品卫生检验时,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1个月) 2农药六六六中以(γ-HCH)异构体的药效最高 3斐林试液由(硫酸铜、酒石酸钾钠与氢氧化钠两组溶液组成) 4与苯甲酸比较,关于苯甲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最正确的是(增大) 5标况下10.0L空气,在室温20℃和大气压1.013×105Pa时的体积是(10.7L) 6室温20℃,大气压1.000×105Pa时,二氧化碳测定仪读数是0.09%,标况下的浓度是(0.090%) 7下列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的是(可吸入颗粒物) 8下列污染物中,在空气中是蒸汽态的是(汞) 9在标况下,影响气体体积的因数是(气体分子数量) 10以下微量元素人体每日需要量最大的是(铁——碘铜锌钒) 11关于常量元素镁的生理功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镁离子主要参与ATP的能量传递反应过程) 12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是利用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13淀粉属于(多糖) 14维生素C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C 6H 8 O 6 15在常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中,两个空白试验值的相对偏差应(≤50%) 1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原子半径S>F) 17下列化合物,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晶体是(O 2 ) 18关于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说法正确的是(ⅦA族单质自上而下,随原子量的增大熔沸点增高) 19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其中水是(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0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氯水、四氯化碳)

21下列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0.5mol氨气——标况下11.2L的氧气,0.2mol 磷酸钠,36g氯气,40g氯化钠) 22说法正确的是(氨为弱碱则铵盐一定水解。铵盐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水解能力有差别,其水溶液可以是酸性碱性或中性) 23测得某浓度的NaH 2PO 4 溶液的Ph=5,据此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H 2 PO 4 ---电离的 趋势大于水解的趋势,溶液中离子浓度为Na +>H 2PO 4▔ ,此溶液的pH小于相同 浓度的Na 2HPO 4 溶液的pH,溶液中有存在HPO 4▔ ,多元弱酸的酸式根既能电离又 能水解,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24下列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是(HCO3)其 他不可CH 3COO,HSO 4 ,HPO 3 ,CO 3 . 25下列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后在干燥的空气中又会风化的是(氢氧化钠) 26关于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有7个周期16个族) 27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与稀溶液的浓度有关)根据渗透压=CRT可得 29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的大小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组分的浓度比)有关 30要配置pH=6.00的缓冲溶液, NaAc与HAc(Ka=1.8×10—5)的摩尔数比为(18:1) 31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硼砂) 32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是(20mol/L)(溶液的比重是1.56百分浓度是52%) 33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0.1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时,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 34在酸碱滴定中,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指示剂变色的pH必须在(化学反应等电点)范围内 35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范围在pH为(7.70~9.70) 36某一弱碱的浓度为Cb,其电离常数为Kb,在(Cb·Kb≥10—8)时该弱碱才可以用强酸直接滴定。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大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理化检验人员资格培训试题(含答案)

广西金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理化检验人员资格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把选项序码填于横线上,共30 分,每题10分) 1、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时间”、“质量”、“压力”、“体积”的单位符号分别C 。(A)m、S、kg、PA、m3;(B)M、s、KG、Pa、m3;(C)m、s、kg、Pa、m3 2、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兆”、“千”、“微”的符号是 B 。 (A)M、K、μ;(B) M、k、μ;(C)m、k、u 3、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速度”、“电导”、“光照度”的单位符号分别是 A 。(A)m/s、S、lx ;(B)M/s、S、lx ;(C)m/s、s、Lx 二、问答题:(共70分,每题10分) 1、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量的符号、单位符号、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都是采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在书写时是如何区别的?(分) 答:○1有一些量的符号来源于拉丁文或相应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这类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但来源于英文的“相对湿度”用正体缩写RH表示。 ○2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 2、“0.00142、1.042、1420、1.0”这组数中每个数各是几位有效数字?(分) 3、简述数字修约规则(分) 答:数值修约原则:四舍六入五留双。五后面完全为零的五舍弃,五前面的双数留下;五后面不完全为零的五就往前进一。修约时须一次性修约出结果,不得连续进行修约。 4、什么叫测量不确定度?(分) 答: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定义为: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注:(1)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2)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其它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3)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而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有关的)分量。

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期末试题

有机酸,( 3)无机酸 19、( )是测定酸度的标准溶液。(1)氢氧化钠。(2)盐酸。(3)硫酸 20、( )是测定酸度的指示剂。(1)铬黑T 。 (2)孔雀石绿。(3)酚酞 21、天然食品中所含的酸主要是( )。(1)盐酸。(2)硼酸。(3)有机酸 22、盐酸属( )。(1)氢氰酸。(2)无机酸。(3)有机酸 23、1%酚酞溶液是称取酚酞1g 溶解于100mL ( )之中。(1)95%乙醇。(2)无二氧化 碳的蒸馏水。(3)蒸馏水 24、盐酸可使酚酞变( ) 。(1)无色(2)黄色(3)红色 25、面包食品中酸度突然增高,往往预示食品( )。(1)发生变质,(2)质量提高。(3) 没有这种现象。 26、脂肪属( )。(1)无机物。(2)有机物。(3)矿物质 27、( )是脂肪测定所用的抽提剂。(1)氯仿。(2)蒸馏水(3)石油醚 28、脂肪测定的主要设备是( )。(1)水浴锅。(2)电炉。(3)茂福炉 29、样品包的高度应( )是脂肪测定的技术要求。(1)高出抽提管,以便于脂肪的抽 提。(2)与抽提管高度相同,以便于脂肪的抽提。(3)以虹吸管高度的2/3为宜,以便于脂肪的抽提。 30、严禁( )是脂肪测定时重要注意事项。(1)使用滴定管。(2)明火活动。(3)和他人说话 31、( )是粗脂肪测定的步骤。(1)烘干水分,(2)色素必须除净。(3)脂肪必须除净。 32、测定脂肪抽提是否完全,可用滤纸检查,将( ),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若留下油迹说明抽提不完全。(1)10%氢氧化钠1毫升滴到滤纸上,再滴石油醚液。(2)1:3盐酸1毫升滴到滤纸上,再滴石油醚液。(3)抽提管下口滴下的石油醚滴在滤纸上。 33、脂肪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抽提装置是( )。(1)电炉(2)凯氏定氮器(3)索氏抽提器。 34、( )是脂肪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加热装置。(1)电炉(2)水浴锅(3)茂福炉。 35、( )是脂肪测定过程中,水浴锅所使用的加热温度。(1)75—85℃(2)200—300℃(3)550—600℃。 36、( ) 是碳水化合物重要组成成分。(1) 氮、氢、氧。(2) 碳、氢、氮。(3) 碳、氢、氧。 37、( )是还原糖基团,(1)醛基(2)氨基(3)羧基 38、还原糖测定的重要试剂是( )。(1)盐酸。(2)淀粉(3)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39、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到达反应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即为滴定终点。(1)溶液由蓝色到蓝色消失时(2)溶液由红色到蓝色。(3)溶液由红色到黄色。 40、以( )作为指示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到达反应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溶液由蓝色到蓝色消失时即为滴定终点。(1)甲基红。(2)次甲基蓝。(3)酚酞 41、具有还原的糖是( )。(1)纤维素(2)淀粉(3)葡萄糖 42、油脂酸价是指( )1 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1)中和。(2)

生产岗位技能培训管理规定

发电管理系统 检修管理子系统 生产岗位技能培训 管理规定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引用标准 (1) 4 专用术语定义 (1) 5 执行程序 (2) 6 职责 (4) 7 检查与评价 (5) 附录 1.1: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编制流程图 (6) 附录 1.2公司月度培训计划管理流程图 (7) 附录 2.1 培训目标 (8)

附录 2.2 培训计划表 (9) 附录 2.3 培训项目(课件)评估表 (13) 附录 2.4 培训签到表 (14) 附录 2.5生产培训教案1 (15) 附录 2.6部门月度培训总结 (19)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技能培训计划管理,规范生产部门的培训管理工作;使国华太电生产岗位员工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从“一劳永逸” 向“永无止境”的观念转变。 2.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岗位技能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组织实 施、监督检查与评价。 2.2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部、设备部对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 3. 引用标准 3.1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 3.3国华电力技能培训大纲 3.3 国华电力技术等级管理办法 3.4 国华太电培训管理实施细则 3.专用术语定义 上岗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职或跨专业转岗员工按照岗位标准要求,取得本企业上岗资格的培训。师徒合同就是 其中的一种。 岗位培训:主要是针对在岗员工或在本专业晋升岗位的员工按照岗位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和技术专业特

点,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为目的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

生产一线员工培训方案

生产一线员工培训方案 成立教育培训委员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办公室挂靠人力资源部,由总经理、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教育培训委员会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实施。各部门专兼职培训员、班组长和班组培训员构成培训网络的基础。 一、部门专职培训员职责 1编制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按期完成总结,上报培训月度报表。 2布置、检查、督促和指导各班组开展日常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组培训员会议,组织交流培训工作经验。 3组织本部门、专业的规程考试和反事故演习。组织生产人员进行规程制度和生产技术知识的检查考问。 4组织各岗位独立值班前的考试。 5组织本部门、各专业范围内的技术训练班、安全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等培训活动及考试。 6参加部门的生产会议、事故分析会、技术竞赛评比会。 7对于部门外出培训,负责提出培训申请、费用预算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8负责及时更新部门人员培训档案。 9负责部门培训台帐的管理。 二、基层培训组织职责 生产一线部门下设基层培训组织,由基层班组长负责。基层班组班组长及班组培训员职责如下: 1班组长是本班组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组内培训工作全面管理 2班组培训员是班组内部培训组织者,负责具体组织开展本班组培训工作。

3班组培训员负责对本班组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价。 4班组培训员负责及时更新班组员工培训档案。 三、培训计划的制定 人资部每年12月组织生产一线培训专责召开培训专题会,总结本年度培训工作不足,了解下一年度员工培训需求,为下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打好基础。同时,各部门专兼职培训员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计划,经部门负责审批后,交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汇总各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的培训计划,编制公司级年度培训计划于12月15日前报公司分管领导提交教育培训委员会审批,通过后于次年1月20日前会同年度培训工作要点、培训预算分解以正式文件下发。 四、培训工作的执行与落实 生产一线部门要制定本部门的培训管理考核办法,并根据实际每年修订一次。每季度最后一月底前,上报部门季度培训总结并统计部门培训费用支出情况。生产人员每月培训不少于三次,管理人员每月不少于两次,每次学习时间不低于1小时。各部门、班组培训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生产班组每月自行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计入培训档案。 部门内部培训需要组织定期检查。每季度最后一月组织部门人员进行技能(生产人员)、业务(管理人员)考试。每季度培训结束后,培训专工要对本部门员工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考试成绩、培训成绩等,记入员工培训档案,并于下月10日前交人力资源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