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作品赏读及阅读指导提纲示例

幼儿文学作品赏读及阅读指导提纲示例

幼儿文学作品赏读及阅读指导提纲示例
幼儿文学作品赏读及阅读指导提纲示例

幼儿文学作品赏读及阅读指导提纲示例

儿歌部分:

一、作品解读

1、《冬公公》(郑春华):冬公公,/白眉毛,/吹口气,/呼呼叫,/吹得满天/雪花飘。

解读: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知识儿歌。在不到20个字的篇幅里,集中笔力,突出了冬天风吹雪花飘的情景。儿歌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拟人手法,把冬天写成一个老公公,把呼呼的北风写成冬公公吹出的气,新颖有趣。

2、《楼梯》(董恒波):上楼梯,上楼梯,/1234567,/1234567。/下楼梯,下楼梯,/7654321,/7654321。/楼房是台大钢琴,/弹的曲儿真好听。

解读:这是一首新颖别致、情趣盎然的儿歌。它把楼房比喻成一架巨大的钢琴,把日常生活中人们上、下楼梯的脚步想象为弹奏出的曲子,真是独具匠心。另外,作品把数字“1 2 3 4 5 6 7”和音符“1(多)2(来)3(米)4(发)5(嗦)6(啦)7(齐)”巧妙地联系起来,把1—7的正数与倒数、把音符“1 2 3 4 5 6 7”的顺唱与逆唱结合起来,加以反复强调,既加强了孩子的记忆,又增添了儿歌的趣味性。孩子边上、下楼梯边吟唱这首儿歌,既可以获得游戏般的快感,又可以获得关于数的知识、关于音乐的常识,可谓一举多得。

3、《好孩子》(圣野):张家有个小胖子,/自己穿衣穿袜子,/还给妹妹梳辫子。/李家有个小柱子,/天天起来叠被子,/打水扫地擦桌子。/王家有个小妮子,/找了钉子找锤子,/修好课桌修椅子。/周家有个小豆子,/拾到一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胖子,小柱子,/小妮子,小豆子,/他们都是好孩子。

解读:这是一首立意高远、具有现实意义和很有影响的字头歌。作品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及道德行为的高度着眼,从孩子的生活细节落笔,按照每三句介绍一个好孩子良好行为的模式,简练地勾勒出四个好孩子可爱的形象,最后三句对好孩子的行为加以赞扬,是对幼儿的一种积极引导。另外,作品采用“字头歌”这一特殊艺术形式,以“子”字为每一句的结尾,句式工整,一韵到底,韵律感强,能给孩子带来诵读的快感,让孩子在诵读的快乐中自然获得教益,可谓是融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佳作。

4、《小槐树》(河南儿歌):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蝇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中漂。/小鸡叼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笑?

解读:这首儿歌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中播放,是一首由河南飞向全国各地的“长了翅膀”的颠倒歌。整首儿歌所故意错乱之处形成两两对照的关系,便于让幼儿在忍俊不禁中快速地加以纠正,知识面较广;整首儿歌押ao韵,响亮有力,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活泼,音乐性强,极易为幼儿所传诵。

5、《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解读:这是一首适合幼儿睡前聆听吟唱的摇篮曲。从形式上看,作品思路开阔、结构精巧:高远的天空、广阔的海洋、美丽的花园、温馨的睡床……作家温

情脉脉、一路引领,读者深深沉浸,如沐春光——画面渐次呈现,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他”到“我”。现实中,吟唱摇篮曲的主要目的常常既在于培育、营造睡意氛围,同时也在于引导孩子感受、体验爱的气息。这首摇篮曲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音调和谐,那种温馨、静谧、柔美、甜蜜的语言节奏特别吻合摇篮曲应有的氛围:蓝天-白云-星宝宝、大海-浪花-鱼宝宝、花园-风儿-花宝宝、妈妈的手-轻唱的歌-小宝宝,这些缤纷转换、层层递进的意象对于需要哄睡的幼儿来说亲切、温馨、浅显、简单,易于理解、想象,容易感受、体味。整首儿歌节奏舒缓,“轻轻……”“轻轻……”的语言节律贯穿始终,与所要表达的柔柔爱意、温馨呵护一脉相承,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可谓摇篮曲中的经典之作。有人说,听着这样的儿歌,孩子会置身于“诗的摇篮”里,接受爱和美的熏陶,童心在这里跳荡,情感在这里萌发。

二、阅读指导提纲

《冬公公》阅读指导提纲

【作品解读】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知识儿歌。在不到20个字的篇幅里,集中笔力,突出了冬天风吹雪花飘的情景。儿歌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拟人手法,把冬天写成一个老公公,把呼呼的北风写成冬公公吹出的气,新颖有趣。

【阅读目标】

1、感受作品语言的韵律美,体验作品拟人手法传达出的意趣,获得文学审美的乐趣。

2、了解冬天下雪、风吹雪花漫天飞舞的美丽自然景象,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准备】

冬爷爷头饰人手一个、描绘作品内容的图片三幅、仿雪花碎粒若干、作品诵读录音、冬天下雪景象的录像。

【阅读过程】

1、教师扮演冬公公导入,边播放录音,边表演,根据录音诵读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

2、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边看图片边诵读作品,反复两遍。

3、分发头饰和仿雪花碎粒,组织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边播放录音,边表演,教师做示范,孩子学着做动作。反复表演两遍。

4、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自己读作品,边读边自由做动作。

5、播放冬天景观的录像,引导孩子就景观内容和景色的美做一些简单的表述。

幼儿诗部分:

一、作品解读

1、《小猫走路没有声音》(林焕彰):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小猫爱惜它的鞋子;//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小猫爱惜它的鞋子,/小猫走路就轻轻地轻轻地;//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小猫爱惜它的鞋子,/小猫走路就轻轻地轻轻地/没有声音。

解读: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说:“当你为幼儿构思一首诗的时候,你要考虑到伴随着‘声音之流’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组成‘声音的画面’。”。这首诗的别具匠心之处正是它先以“声音之流”来吸引小读者,打动小读者。诗中自然变化的音节、词语和句式的反复、诗行数量的递增、首尾的呼应,共同渲染出舒缓优美的节奏与旋律。作品就是用这独具特色的音韵节奏来抒发情感。随着音节的不断变化,诗行的不断递增,“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它珍惜鞋子走路轻轻地没有声音”这一旋律的不断反复渲染,节奏就不断加强,抒发的情感就不断加深,在旋律与节奏的不断反复、加强中,小读者的心深深地、深深地被小猫和妈妈之间那份真切的爱感动着。

猫走路没有声音是因为猫的脚掌底下长着一块厚厚的肉垫,作者利用猫的这一生物特点,把它想象成是小猫珍惜妈妈用皮做的鞋子,轻轻地走路,就没有声音,这使想象本身显得贴切、自然,也是作品的构思显得巧妙有趣。作品把小猫拟人化,简笔勾勒了小猫这一拟人形象的懂事、乖巧,如懂得珍惜母爱,知道回报,读来感人,对小读者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2、《老爷爷和小娃娃》(金波):一个小娃娃,/摔了一跤,/老爷爷扶起他来,/连连说:/别哭啊,别哭啊!//一个老爷爷,/摔了一跤,/小娃娃扶他起来,/连连说:/别哭啊,别哭啊!//他们俩,/都笑了!/忘了谁是老爷爷,/谁是小娃娃。

解读:这是一首朴实、清新、优美的儿童抒情诗。作品把人们生活中可能看到的两个小镜头叠加在一起,并进行艺术加工,让两个小镜头互相辉映,通过一老一幼两个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中华民族老爱幼、幼敬老的传统美德。尤其是诗的结尾,定格在他们都忘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上,只留下两张笑脸,可谓情趣相生,令人难忘。诗的前两节结构、句式完全相同,只有人物的变化,复沓的运用形成一种特别的音韵节奏美。

3、《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金波):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 什么地方去呢?//我不愿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我不愿飘到广场上,/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我愿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解读:作品通过孩子天真烂漫的假想来抒发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热爱之情。诗作以一个假设“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紧接着一个设问“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开头,引发小读者的想象,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自己就是小雪花,思绪和情感随着作品的描述漫天飘洒。接下来作品为小读者一一展现小河鱼虾嬉戏、广场雪人的自然情景,再由景物转移到人,作品的情感也从对自然的喜爱升华为对母亲的爱恋。作品借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情感,吻合孩子的感性审美特点;运用假设激发和丰富了孩子的联想和想象,作品阅读结束了,但孩子的思绪和畅想还在延续。

二、阅读指导提纲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阅读指导提纲

【作品解读】

作品通过孩子天真烂漫的假想来抒发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热爱之情。诗作以一个假设“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紧接着一个设问“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开头,引发小读者的想象,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自己就是小雪花,思绪和情感随着作品的描述漫天飘洒。接下来作品为小读者一一展现小河鱼虾嬉戏、

广场雪人的自然情景,再由景物转移到人,作品的情感也从对自然的喜爱升华为对母亲的爱恋。作品借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情感,吻合孩子的感性审美特点;运用假设激发和丰富了孩子的联想和想象,作品阅读结束了,但孩子的思绪和畅想还在延续。

【阅读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品的音韵美、景物美和情感美,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

2、通过拓展练习,丰富和发展想象力,加强孩子对雪花和其它事物的认识。【阅读准备】

雪花头饰、描述诗歌内容的图片三幅及拓展练习用的图片若干,一段优美的音乐。

【阅读过程】

1、导入

(1)播放音乐,教师头戴雪花头饰,随音乐做雪花飘舞的动作。

(2)过渡问:雪花的家在哪里?雪花会飘去哪里?如果我们自己是一片雪花,我们会飘去哪里?

2、赏读和记忆

(1)逐幅展示图片,根据图片叙述雪花飘落的每一个地方,分别引出诗句。

(2)完整地诵读诗歌

(3)指导生看图诵读诗歌,加强记忆。

(4)在座位上,边诵读边自由表演。(用肢体动作,想象具体情景做动作。)

3、拓展练习

(1)围绕“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会飘到哪里,做什么”的思维模式进行扩展想象,口头表达。

(2)围绕“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一朵花),我要……”的思维模式进行迁移想象,口头表达。

幼儿童话部分

一、作品解读

1、《桃树下的小白兔》(冰波)

解读:冰波的童话优美又富有诗意。他的很多作品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构思都表现出浓郁的美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追求。《桃树下的小白兔》全文以美丽的桃花瓣为线索,贯串起一幅又一幅小动物们珍爱、使用桃花瓣的画面,叙述了一个优美、温馨又有趣的故事。作家利用桃花瓣的外形特点和颜色展开大胆、奇特又合理的想象,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桃花瓣对小动物们的不同用途,也感受和分享了小动物们温暖美好的友谊和快乐的情绪。文笔的简约清丽和结构上活泼跃动的节奏,使这篇童话还带有散文诗的意味和韵律。2、《门铃和梯子》(周锐)

解读:长颈鹿和野猪,它们一高一矮,在外形上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样的一对朋友在一起,一定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作家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并且借用门铃和梯子这两样道具,创造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传达出浓郁的童真童趣。故事中的长颈鹿和野猪其实就是两个孩子,执拗、稚气、可爱,长颈鹿安装了门铃,居然不顾野猪够不着门铃的事实,坚持让野猪按门铃才给开门;当野猪扛着梯子去拜访,门铃已坏,长颈鹿让野猪敲门时,野猪却又不干,一定要按门铃。

两个好朋友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在按门铃的小事件中被表现得诙谐有趣,也使得整个故事充满幽默的趣味,能带给小读者会心的微笑和阅读的乐趣。

3、《“小伞兵”和“小刺猬”》(孙幼忱)

解读: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的科学童话。将蒲公英的种子称为“小伞兵”,苍耳的种子称为“小刺猬”,是取其外形上的相似特征所做的比喻,形象生动,易为小读者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拟人手法,让“小伞兵”和“小刺猬”这两个“好朋友”先分后聚,故事就具有了吸引力。在展开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介绍两种植物的种子繁衍的过程,显得亲切自然又形象易懂,适应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句活泼清新,使全文带有散文诗般的抒情色彩。

二、阅读指导提纲

《桃树下的小白兔》阅读指导提纲

【作品解读】

冰波的童话优美又富有诗意。他的很多作品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构思都表现出浓郁的美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追求。《桃树下的小白兔》全文以美丽的桃花瓣为线索,贯串起一幅又一幅小动物们珍爱、使用桃花瓣的画面,叙述了一个优美、温馨又有趣的故事。作家利用桃花瓣的外形特点和颜色展开大胆、奇特又合理的想象,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桃花瓣对小动物们的不同用途,也感受和分享了小动物们温暖美好的友谊和快乐的情绪。文笔的简约清丽和结构上活泼跃动的节奏,使这篇童话还带有散文诗的意味和韵律。

【阅读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议议、说说,体验作品的形象美、画面美、语言美。

2、感受和体会小动物们温暖美好的友谊和快乐的情绪。

3、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关于桃花瓣的想象。

【阅读准备】

桃花实物(或图片、剪纸)、故事讲述录音、《桃树下的小白兔》动画视频、描绘故事画面的图片10幅。

【阅读过程】

1、出示桃花导入。问: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桃花的花瓣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2、听赏故事

过渡语:回答得真好,你们真聪明!大家还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桃花瓣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结合相关画面图片的展示),或播放故事讲述录音,或是配有动画的视频。

3、用提问帮助孩子记忆故事,建构故事内容,了解桃花瓣给不同的动物带来的不同用处。

问:小白兔住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小白兔把粉红色的桃花瓣寄给了谁?

老山羊用桃花瓣做了什么?他收到信后是怎么说的?

小猫用桃花瓣做了什么?他收到花瓣后是怎么说的?

小松鼠用桃花瓣做了什么?他收到花瓣后囔着说什么?

小鸡们用桃花瓣做了什么?春游时他们是怎样做的?

金龟子妈妈用桃花瓣做了什么?小金龟子的新摇篮是怎样的?

小蚂蚁用桃花瓣做了什么?他收到花瓣后是怎么说的?

4、用提问引导孩子感受和体会小动物们温暖美好的友谊和快乐的情绪。

问:老山羊、小猫、小松鼠、小鸡、金龟子、小蚂蚁们收到小白兔的礼物高不高兴?哪里看出他们是高兴的?

他们收到礼物后对小白兔是怎么做的?

小白兔和朋友们在一起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喜不喜欢小白兔?为什么?

5、利用图片,让孩子看图并自行组织语言复述一遍故事,加强记忆,加深体会。

6、延伸练习

如果你是小白兔,你还会把桃花瓣寄给谁,让桃花瓣发挥什么用途?请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再给大家看一看,并给大家讲一讲。

文学作品幼儿园教案

文学作品幼儿园教案 【篇一: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小雨点》 罗应梅 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 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 体验和理解。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 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 班幼儿特点。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 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 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并让幼儿通过生活 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 脑筋。 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 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 师:是一首什么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 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 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 师:(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 的动作,理解动词“张”。(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 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 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附:儿歌图谱) 韵语教学《像什么》活动设计 刘子萍 【设计意图】 韵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形象有趣,押韵上口,使人喜欢 诵读,更重要的是其利于记忆。《像什么》一课,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奇特联想与 定位联想进行识字,这样便于理解,避免枯燥,易于背诵。但根据 中班幼儿具体情况,孩子们识字甚少,对1.2.3.4几个数字仍很模糊,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来帮助幼儿记忆 本首儿歌内容,同时又对1.2.3.4几个数字进一步地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儿歌内容感兴趣,能背儿歌。 2.学会字:1.2. 3.4 3.学习词语: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活动准备】 图谱. 字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5)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解题思路: (1)结合语境,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加以概括总结。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 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 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 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 1、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 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

2、设问引出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 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侈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艺术渲染情境 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结合提问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 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 (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 1、呈现文学作品 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 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有时候能多通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各地通用)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指导 答题语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之鲜明)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内涵: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

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正衬、反衬)(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10)开门见山,点题(11)总领上文 方法指导: 1、词语理解 如何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 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及分值如下: 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 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 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高中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师院附中李忠海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于记忆,使词句有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垫,前后照应;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幼儿文学与创作》 B卷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幼儿文学与创作》(B 卷) (下列各题的备选项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形体短小的歌谣指的是( ) 儿歌 B.幼儿诗 C.幼儿戏剧 D.童话 2.儿歌《雨铃铛》的作者是( ) 赵家瑶 B.金波 C.鲁兵 D.柯岩 3.黎锦晖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歌舞剧(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戏剧 《大灰狼》 B. 《麻雀与小孩》 C.《小熊请客》 D.《兔妈妈种萝卜》 4.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手段的儿童剧,一般不用台词或辅以少量台词的幼儿戏剧是( ) 幼儿戏曲 B.幼儿歌舞剧 C.幼儿话剧 D.木偶剧 5.童话集《讲给孩子们的故事》,标志着创作童话的诞生(既作家童话或文学童话),作者是( ) A.安徒生 B.金斯莱 C.王尔德 D.普金希 6.我国的第一本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的作者是( ) 柯言 B.严文井 C.吕坤 D. 叶圣陶 7.童话的幻想主要是通过( )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比喻 B.夸张 C. 象征 D.拟人 8.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 ) A.埃及、希腊、中国 B.埃及、印度、中国 C.埃及、希腊、印度 D.印度、希腊、中国 9.童话的基本特征是( ) A.幻想 B.稚拙性 C.趣味性 D.故事性 10.“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 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这首儿歌属于( ) A 游戏歌 B.谜语歌 C.字头歌 D.问答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 1分,共10分) :童话故事、 和 。 2.从幼儿故事的表现形式,可将幼儿故事分为 、 。 3.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表现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 、 、连锁调、谜语歌、颠倒歌、字头歌。 4.历史故事应该尊重史实不能随意虚构,它包括 和 。 5.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是 。 = 。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幼儿历史故事: 2.童话: 3.木偶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高级中学文学作品必备阅读答题技巧窍门

高中小说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如何正确阅读文学作品

如何正确阅读文学作品 引言: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优秀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成为人们前进的指引,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有益于人生和社会的可贵价值。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著文章、写文章,要传道义、担道义,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在课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能够增加人文知识,获得艺术享受,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从主题、还是人物、情节、语言,都有着它们公认的、不可多得的优点,能够让你直接获得写作的启发,促进你的思考,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灵感,从而提高你的语文的综合水平。可以说,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适当地阅读优秀的、具有相当价值的文学作品,有百利而无一害。 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只浅谈一个内容,即当我们面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应该如何着手,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使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收获地阅读。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由于今天的讲座的性质,我今天所讲的内容中,基本上以小说为实例。 一、揣摩并提炼深刻的主题 释义:指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的、贯穿一部作品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一句话,它往往是小说的灵魂。没有主题的小说是不存在,只是有的作品,在主题展现上更加明显,更鲜明。在阅读中,应养成揣摩并提炼作品主题的习惯,以体会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写作用意,这对理解全文有很大的帮助。 实例:[美]海明威《老人与海》(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84天未捕到鱼了,同行都远离他,最崇敬他的孩子也离开了他。第85天他又独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远的地方,竟然捕捉到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可大马林鱼是鱼中豪杰:它机灵、沉着、“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老人被它拖了两天两夜,还不断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痛,两手血肉模糊。当时老人只要割断绳索就可以摆脱困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鱼片加大体力,最终制服了大鱼,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归途中,又被成群的鲨鱼轮番侵食。桑提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 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四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题) 一、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细节描写: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 2、小说中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这两类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对比、衬托、揭示主题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常考的题型。 设问角度: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由面到点分点作答,性格特点+文中的依据(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五面揣摩: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三,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第四,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五,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注意:区别“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二、情节

谈谈如何为儿童选择文学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b13449514.html, 谈谈如何为儿童选择文学作品 作者:张小琴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阅读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意义深远。成人有责 任为儿童选择和提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快乐健康成长提供一片沃土。本文在为儿童提供阅读的儿童文学主题、题材、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点粗浅探索,以使儿童在阅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开启心智,健康成长。 [关键词] 儿童;儿童文学;精神食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童年里所阅读的文学作品有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一生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儿童成长期年龄跨越度很大,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心理特征、认知范围、欣赏趣味等方面由于年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为儿童选择阅读的文学作品,如何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应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充分重视。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点肤浅的探索。 一、对作品主题的选择 文学的主题是通过作品中描写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儿童在不同时期的理解力和社会道德标准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主题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幼儿在社会化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思想需要培养,有许多行为需要养成,让幼儿经常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对小班的幼儿应选择如俄国阿.托尔斯泰的童话《拔萝卜》,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中班的幼儿对主题的理解在逐渐增强,如佚名的《狼来了》,培养儿童诚实不撒谎的好品格;大班的幼儿对主题则带有思考性,如童话《小猫钓鱼》,养成儿童做事专心致志。童年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倾向以及社会道德行为的能力正逐步形成。他们所能接受的儿童文学的主题应明朗、健康、积极向上。柯岩的儿童诗《帽子的秘密》所揭示的主题是学英雄“不看帽子看行动”,童年期的儿童对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往往从事物的表象出发,这样的主题就很容易接受。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常常是处于半成熟与半幼稚相混合,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伴随,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交错的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生的“危险期”、“困难期”。为让少年顺利度过人生的危险期和困难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要丰富多彩且正面积极引导。对现实既要展示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消极阴暗的一面。如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描写了新兴城市深圳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压力,让社会的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进入中学生视野,使花季的少年面对这样的环境和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认识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泥泞,从而正确把握人生。这样的主题比较真实、全面,少年期儿童能客观地接受。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欣赏儿童文学,一定要为他们选择好主题。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小说的三要素 主人公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命题关键词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三、一般设题角度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 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 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 取向作出评价) 环境描写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 动……的情节发展。 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1)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小说阅读方法及练习

小说阅读指导 一、考点解读: 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 同样不可忽视。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 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这种小 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 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 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 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 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 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 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 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 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 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 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 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 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 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于风丽 幼儿文学作品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陶冶幼儿的情操具有极大的价值。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以和在欣赏感悟、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园是一所以开展社会性教育为课程特色的幼儿园,长期以来,我们从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人手,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择以丰富幼儿社会认知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文学作品 社会认知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只有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会表示出稳定性和自觉性。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对社会活动、对社会行为规范以和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围绕社会认知的内容选择幼儿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形成优良的社会

行为与技能奠定基础。例如中班教育内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围绕教育目标“了解社区环境中的主要设施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故事《大黄狗进城》。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黄狗”进城看小朋友,了解城市的变化:窄窄的羊肠小道变成宽宽的马路,城市中架起了便当的立交桥,舒适的生活小区里有了方便的诊所、学校、商店、饭店等。不只协商幼儿在有趣的童话欣赏中认识、理解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幼儿发生了要探索自身居住的小区、幼儿园周围环境的愿望。又如,在“规则真重要”主题活动中,我们力求通过主题的实施,引领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多种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够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围绕该主题的设计意图,我们选择了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作品中描述了兔子先生外出散步,遇到禁止鸣笛、注意火车、禁止吸烟、平安门等一系列标志,由于自身不理解这些标志而做出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事情,从而使幼儿轻松认识了生活中的标志,更明确了不遵守规则的危险。另外,儿歌《小小标志作用大》、童话《自由国历险记》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明确遵守规则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在历次阅卷中,本大题得分均在10分左右,有时甚至还要低。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选文,作品往往既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有特色鲜明的艺术手法。所选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字数一般在1000字左右。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特点:1.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2.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3.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 近年来高考试题设计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每篇文章大多设计四个小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取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采用“探究题型”考查。试题设计难度适中有梯度,切入点小中见大,考查点全。这些试题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鉴赏评价题型多考查文章内容观点及其评价,谋篇布局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等。个性探究题型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列出前人的多种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等。 高考命题的趋向是:主观题在增加,客观题在减少,在好多省份的试卷中甚至取消了客观题目。在设计题目上坚持“主题辐射”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即是一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现手法,都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存在的情况:一是不会阅读;二是不会做题。针对这种现状,粗谈一下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是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应首先从宏观上分清文体,依文体特点来理清文章的形象特征。 一般地说,读一篇文章后,要理出三个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时文章的标题就告诉了我们文章的内容,有时则需通过阅读全文来把握。具体说来可分为:写人为主的文章,先弄清写的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意义;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阅读时应先搞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事蕴涵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阅读时应注意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另外,文学作品语言含蓄,要注意通过文字的表层意思洞察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解析现代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 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 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