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张辉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期

以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在教师中统一对高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让广大教师明确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3 年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校企合作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与企业深度合作,紧紧的以轨道交通供电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而设计与企业需求契合度较高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率、就业质量为目标,以贯通职业素养培养为抓手,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了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等教学文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集合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我院率先实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三通三融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相通,教学过程、活动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过程相通,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将来的职业就业岗位相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相融,学校的课程教学考核与企业参与的评价相融,高职毕业证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证双获。

2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2.1 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指导思想,按照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分解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行业职业标准,归纳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如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本专业对应的4 个岗位归纳出6 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最终归类出电力内外线施工、供电设备运行与检修等6个行动领域,转换成10门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2.2 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从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出发,以能力为本,提出了能力要求和满足能力要求所必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实现了教学计划的总体优化。在实践环节上以达到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设置相适应的实训环节。通过以下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将维修电工中级、接触网工职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二是将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供用电相关的最新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需要;三是将典型案例适时纳入教学中,建立学习情境,通过项目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