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2019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2019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2019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7页)

题项题 号 题目 分 值 题 型 试题 来源(参 考、创 作) 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点、情感点等) 识 记 √ 理 解 √ 分 析 √ 运 用 √ 评 价 √ 考查意图说明 一、 口算直通车8 × 7 = 67 + 7 = 5 × 1 = 38–4–34 = 63–40 = 1 × 1 = 9 × 6 = 5 ×7 + 6 = 2 × 9 = 9 + 41= 7 × 4 = 4 ×5 + 5 = 8 + 48 = 4 × 6 = 52 –7 = 9 ×9–60 = 20 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对100以 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 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1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树高12()铅笔长13() 3 填 空 参 考 长度单位 √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位的理解 2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二十一五八() 6 填 空 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表的 识记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者XXX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3 4个5相加的和是(),4和5相加的和是(),4和5相乘的积是()。3 填 空 创 作 表内乘法√ 考查学生对乘法的 理解 4 4、()里最大能填几? 3×()<20 34>5×()()<8×8 3 填 空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会运用乘 法表解决计算问题 5 左图中有()个角。 1 填 空创 作 角的初步认识√ 考查学生对角的理 解。 6 用1、0、7三张卡片能组成()个两位数,其 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 填 空参 考 数学广角 √考查学生排列组合 的理解和运用。 三、明辨是非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 判 断 参 考 观察物体√ 考查学生对对称轴 的理解 2 小明的身高是128米。………………() 1 判 断 参 考 长度单位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位的理解与运用 3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1 判 断 参 考 角的初步认识 √考查学生对角的理 解

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单元目标课时 5题型我会认分值备注66位置与1、认识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方向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 除数是 一位数 的除法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理解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大凡的笔算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详尽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统计23我会填13我会选我会算我会解决问题614+8 4 6我会做统计62.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年、月、日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每位乘积不悦十)。 两位数乘两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位数计算方法。 3.能结合详尽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五种面积单位; 面积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 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小数的 初步认识1、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详尽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5我会填我会认461016我会填8我会选我会算314+4我会解决问题4我会填7我会选我会算我会解决问题 我会填5我会算5192844124我会解决问题44 2 53我会解决问题88解决问题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用两步计算的问题。 数学广角

数学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22分) 1. 3.05m =( )cm 10.8m2 =()dm2 6050cm3 =()dm3 2800mL =()L =()dm3 2. 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3. 已知A=3×5×5. B=2×3×5.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4. 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5.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它的每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6. 用 4 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7. 在算式35÷5=7中,()能被()整除,()是()的倍数,()是()的约数,()能整除()。 8. 18的因数有()。 9. 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0、一个长方体,长6米,宽5米,高4米,它的棱长之和是()米。

11、在8、10、25中()和()是互质数。 二、判断题。(对的用“△”,错的用“○”)(5分) 1.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2.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因为2.8÷0.7=4, 所以2.8是0 .7的倍数,0.7是2.8的约数。() 4.两个自然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合数,它的约数至少有()个。 ①. 2 ②. 3 ③. 4 2. 20以内全部质数之和是() ①.18 ②. 77 ③. 15 ④. 20 3.同时能被6和8整除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①.24 ②. 6 ③. 48 4、下列各式中,正确分解质因数的是()。 (1)35=1×5×7 (2)7×5=35 (3)35=5×7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7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①. 750 ②. 7500 ③. 75 ④. 0.75 四、分解质因数。(6分)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 结总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最新高三数学双向细目表学习材料

“双向细目表”提高教学及高三复习备考效率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呢? 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而在复习阶段,教师又可根据试卷来“还原”双向细目表,分析确定学生的考试结果,从而有效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教学重点。 一般来说,双向细目表中,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知识(识记) 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3.运用 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 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 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 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在教学各阶段,各种月考、周考、大型考试是少不了的,但是, 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没什么问题,却在测试时从订购的资料中或者 ..............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双向细目表.doc

双向细目 单教学目标 元 知识点教学要求 了理掌应 解解握用 一、 认识平面图形认 识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 √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 图形图形的拼组 七巧板 十几减 9 十几减 8 √ 特征。 3.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1. 初步掌握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二、 20 十几减 7、 6 内 退 十几减 5、 4、 3、位 2 减 有多余条件的的 法 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或少几 三、 定标准分类计数 分 类 与自选标准分类计 整数 理的能力。 3..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 的算理,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 √ 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4.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解答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的能力。 1.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 √ 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问题。√ 四、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 数数和数的组成√ 100 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以读法与写法 2. 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内 数的顺序 3.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数 的 比较大小4. 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关 √ 认系。 识 描述数之间的大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 √小关系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及算理。√ 整十数加一位数 7. 学会能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口算。√ 及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8.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认 √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置的概念。 认识 1 元及 1 元以 下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及 进率 五、 认识 5 元及 5 元以认 上的人民币 识 人 人民币的兑换 民 币 人民币单位间的 换算 简单的加减运算 简单的解决问题六、整十数加、减整十100数 以 两位数加一位数、内 整十数(不进位)加 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3. 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及算理。√ 4.通过购物活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常用的主要 √ 单位,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 √ 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2.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掌握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 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格.doc

知识 内容 计 数与代数 算 数与代数填 空 空间与图形 数与代数 判 断 统计与概率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 选 择 数与代数探空间与图形 考试内容 一.(四)1 直接写得数(除 13、 14 小题以外的) 一.(四) 1 直接写得数第 5、10 小题 一.(四)2 竖式计算第3、 4、题 一.(四) 2 竖式计算第、 1、2 题 一.(四)3 脱式计算第 1、 3、4 一.(四) 3 脱式计算第 2 题 一.(一) 1、 2 小数的意 义 一. (一) 3、 4、年月日 知识 一.(一) 5、数的组成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 应用 一.(一) 8 24 时计时法、 一.(一) 9 商的位数 一.(一) 10 小数大小比 较 一.(一) 6、面积单位间 的进率 一.(一) 7 面积单位的应 用 一.(二) 1、商的位数 一.(二) 2、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 一.(二) 3、24 时计时法 一. (二) 4 平均数的意 义 一.(二) 5、周长与面积 的比较 一.(三) 1、 3 周长与面 积的比较 一.(三) 2 面积的应用 一.(三) 4、年月日的知 识 一.(三) 5 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 二、 1 轴对称图形 考试目标(能力) 了理掌应分值 解解握用 √ 7 7 √ 1 1 √ 6 6 √ 4 4 √ 9 9 √ 3 3 √ 3 3 √ 2 √ 1 3 √ √ 1 1 1 1 2 2 1 1 √ 1 1 √ 1 1 1 1 1 √ 2 2 √ 1 2 3 1 1 √ 1 1 √ 1 1 √ 4 4 分难易程度 值所占 合比例易中难 计 7√ 1√ 6 3030% 4 9 √ 3√ 3 √ 3 √ 1414% 1 1 2 1 1 √ 1√ 66%√ 1√ 1 2 12√ 1 6% 6 1 √ 1 √ 14 4

最新小学数学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双向细目表

5 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 体的位置。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 准确描述。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 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 6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 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 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 题。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 用。 √√ 压铸模具钢材 3Cr2W8V合金工具钢 3Cr2W8V合金工具钢热作模具钢,是常用的压铸模具钢,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耐冷热疲劳性良好,且有较好的淬透性,但其韧性和塑性较差。适用制作高温、高应力下,不受冲击负荷的凸模、凹模,如压铸模、热挤压模、精锻模、有色金属成型模等。 化学成份: 碳 C :0.30~0.40 硅Si:≤0.40 锰Mn:≤0.40 硫S :≤0.030 磷P :≤0.030 铬Cr:2.20~2.70 镍Ni:允许残余含量≤0.25 铜Cu:允许残余含量≤0.30 钒V :0.20~0.50 钨W :7.50~9.00 热处理淬火:1075~1125,冷却剂:油;用途:常用的压铸模具钢。碳含量较低,有较高韧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同时,含有较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钨、钒,相变温度提高,使钢有高的高温强度、硬度和良好的耐热疲劳性;淬透。 用途:适于制造高温、高应力,但不受冲击负荷的压铸铜、铝、镁合金用附模、型芯、浇口套、分流钉、高应力压腊、热剪切刀、热顶锻模、平锻机凸凹模、镶块等。 交货状态:钢材以退火状态交货布氏硬度HBW10/3000(小于等于255~207)。 瑞典一胜百8407进口压铸模具钢材,热作模具钢材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详尽版)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详尽版) 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 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 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 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 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 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 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 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 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 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 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 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 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 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 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

小学数学1-12册双向细目表知识点

小学数学1-12册双向细目表知识点

册数单元(知识块) 知识点教学目标(目的性) 第一册一、数一数数数量在10 以内的物体 的个数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 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二、比一比比多少、比长 短、比高矮 1.了解多少,长短、高矮的 概念 2.会比较多少,长短、高 矮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认识 “<、>”;序 数;数的分解 和组成;加减 法;简单图画 应用题;0的 认识 1.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 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 练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球; 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 圆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圆。 五、分类根据不同标 准进行简单 的分类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 简单的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 法 6和7;8和9; 10;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 1.掌握6到10的数字顺序以 及各数的组成 2. 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 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七、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11~20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 物体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八、认识钟表整时和几时 半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 半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简单图画应 用题中出现 单位名称 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册双向细目表知识点

第二册 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 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 位减法、用数 学(出现与图 画结合,但语 言叙述较完 整的应用题; 出现依据条 件提问题的 不完整应用 题)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 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图形的拼组平面图 形的特征和 图形之间的 关系; 立体图 形的特征和 图形之间的 关系。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 步体会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知识点)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 步感知所学的平面图形之间和 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出现估计物 体数目的要 求;数数、数 的组成(几个 十几个一); 读数、写数 (数位);数的 顺序和比较 大小(多一 些,多得多); 整十数加一 位数及相应 减法; 1. 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 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的数的大小。 2.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 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 以内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数 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 的估计和交流。 五、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认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详尽版)

初中数学大纲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

三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下)

.1 .2算 数与代数 .3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考试目标(能力)分难易程度 题型知识 内容 考试内容了 解 理 解 掌 握 应 用 分值 值 合 计 所占 比例易中难 一(四)直接写得数(除 13、14小题以外的) √777√ 一.(四)1直接写得数第 5、10小题 一(四)竖式计算第3、 4、题 √1 √6 1 6 1√ 6 计一.(四)2竖式计算第、 1、2题 一(四)脱式计算第1、 3、4√4 √9 4 9 3030% 4 9 √ 一.(四)3脱式计算第2 题√3 33√ 一.(一)1、2小数的意义 一.(一)3、4、年月日知识√3 √2√1 3 3 3 √ 3 √ 填空 数与代数 一.(一)5、数的组成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 应用 一.(一)824时计时法、 √ 0.5 √1 0.5 11414% 0.5 1 一.(一)9商的位数111 一.(一)10小数大小比 较 222 空间与图形 一.(一)6、面积单位间 的进率 一.(一)7面积单位的应 用 2.5 1 2.5 1 2.5 1 一.(二)1、商的位数√11 1 √ 数与代数一.(二)2、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 √111√ 判 断 统计与概率一.(二)3、24时计时法 一.(二)4平均数的意 义 1 1166%√1√ 1 空间与图形一.(二)5、周长与面积 的比较 √222一.(三)1、3周长与面 空间与图形积的比较 √12312√ 选 择 数与代数一.(三)2面积的应用 一.(三)4、年月日的知 识 一.(三)5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 √1 √1 11 1 1 6 6% 1 √ 1 1 √ 探空间与图形二、1轴对称图形√441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