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或试验的要求。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及验收:

a)单机容量为15MW及以上;

b)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名义直径1.5m及以上;

c)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名义直径2.0m及以上;

d)轴流式、斜流式、贯流式水轮机,转轮名义直径3.0m及以上。

单机容量小于15MW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轮机转轮的名义直径小于b)、c)、d)项规定的机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也适用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的安装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7409.3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GB/T10969 水轮机通流部件技术条件

GB11120 L-TSA汽轮机油

GB/T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T18482 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07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DL/T67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DL/T827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6204 大型高压交流电机定子绝缘耐压压试验规范

JB/T8439 高压电机使用于高海拔区的防电晕技术要求

JB/T8660 水电机组包装、运输和保管规范

3总则

3.1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应根据设计单位和制造厂已审定的机组安装图及有关技术文件,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制造厂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制造厂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凡本规范和制造厂技术文件均未涉及者,应拟定补充规定。当制造厂的技术要求与本规范有矛盾时,一般按制造厂要求进行或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3.2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工程,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现行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消防等规程的有关要求。

3.3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订货合同规定。设备到达接受地点后,安装单位可应业主要求,参与设备开箱、清点,检查设备供货清单及随机装箱单,并按JB/T8660执行。

以下文件,应同时作为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安装及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

a)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说明书和技术文件;

b)全部随机图纸资料(包括设备装配图和零部件结构图);

c)设备出厂合格证,检查、试验记录;

d)主要零件材料的材质性能证明。

3.4机组安装前应认真阅读并熟悉制造厂的设计的图纸、出厂检验记录和有关技术文件,并作出符合施工实际及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3.5机组安装前,应阅读与安装有关的土建设计图纸,并参与对交付安装的土建部件验收。对有缺陷的部位应处理后才能安装。

3.6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所用的全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主要材料,必须有检验和出厂合格证明书。

3.7安装场地应统一规划。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装场地应能防风、防雨、防尘。机组安装应在本机组段和相邻的机组段厂房屋顶封闭完成后

进行;

b)安装场地的温度一般不低于5℃,空气相对温度不高于85%;对温度、湿度和其他特殊条件有

要求的设备、部件的安装按设计规定执行;

c)施工现场应足够的照明;

d)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必须有相应的

安全规定;

e)应文明生产,安装设备、工器具和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清洁,通道畅通,工完场清。

3.8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成后,应按本标准及DL/T507的要求进行启动试运行,综合检验设计、机组制造和安装质量。试运行合格后,进行该机组启动阶段的验收,并参照附录A的要求,移交有关资料。4一般规定

4.1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清扫、检查,对重要部件的主要尺寸及配合公差应根据图纸要求并对照出厂记录进行校核。

设备检查和缺陷处理应有记录和签证。

制造厂质量保证的整装到货设备在保证期内可不分解。

4.2设备基础垫板的埋设,其高程偏差一般不超过-5mm~0mm,中心和分布位置偏差一般不大于10mm,水平偏差一般不大于1mm/m。

4.3埋设部件安装后应加固牢靠。基础螺栓、千斤项、接紧器、楔子板、基础板等均应点焊固定。埋设部件与混凝土结合面,应无油污和严重锈蚀。

4.4地脚螺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地、脚螺螺栓孔位应正确,孔内壁应凿毛并清扫干净。螺孔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偏差不大

于10mm;高程和螺栓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孔壁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200(L为地脚

螺栓的长度mm,下同),且小于10mm;

b)二期混凝土埋式和套管埋入式地脚螺栓的中心、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心偏差不大于

2mm,高程偏差不大于0mm~+3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L/450;

c)地脚螺栓采用预埋钢筋、在其上焊接螺杆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预埋钢筋的材质应与地脚螺栓的材质基本一致;

2)预埋钢筋的断面积应大于螺栓的断面积,且预埋钢筋应垂直;

3)螺栓与预埋钢筋采用双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地脚螺栓的直径;采用单面焊

接时,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位地脚螺栓的直径。

4.5楔子板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在2/3以上。对于承受重要部件的楔子板,安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接触情况,每侧接触长度应大于70%。

4.6设备安装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行。基础板二期混凝土应浇筑密实。

4.7设备组合面应光洁无毛刺。合缝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不能通过;允许有局部间隙,用0.10mm 塞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组合面宽度的1/3,总长不应超过周长的20%;组合螺栓及销钉周围不应有间

隙。组合缝处安装面错牙一般不超过0.10mm。

4.8部件的装配应注意配合标记。多台机组在安装时,每台机组应用标有同一系列标号的部件进行装配。

同类部件或测点在安装记录里的顺序编号,对固定部件,应从+Y开始,顺时针编号(从发电机端视,下同);对转动部件,应从转子1号磁板的位置开始,除轴上盘车测点为逆时针编号外,其余均为顺时针编号;应注意制造厂的编号规定是否与上述一致。

4.9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螺栓,其预应力偏差不超过规定值的±10%。制造厂无明确要求时,预紧力不小于设计工作压力的2倍,且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3/4。

4.10机组的一般性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有测量工具应定期在有资质的计量检验部门检验、校正合格;

b)机组安装用的X、Y基准线标点及高程点,相对厂房基准点的误差不应超过±1 mm;

c)各部位高程差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mm;

d)水平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 mm/m;

e)中心测量所有使用的钢丝线直径一般为0.3mm~0.4mm,其拉应力不大于0.05 mm;

f)无论用何种方法测量机组中心或圆度,其测量误差一般应不大于0.05 mm;

g)应注意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时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对测量数值进行修正。

4.11现场制造的承压设备及连接件进行强度耐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但最低压力不得小于0.4MPa,保持10min,无渗漏及裂纹等异常现象。

设备及其连接件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1.25倍实际工作压力,保持30min,无渗漏现象;进行严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实际工作压力,保持8h,无渗漏现象。

单个冷却器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进行耐水压试验,设计无规定时,试验压力一般为工作压力的2倍,但不低于0.4MPa,保持30min,无渗漏现象

4.12设备容器进行煤油渗漏试验时,至少保持4h,应无渗漏现象,容器作完渗漏试验后一般不宜再拆卸。

4.13单根键应与键槽配合检查,其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成对键应配对检查,平行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参加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各部件焊接的焊工应按DL/T679或制造厂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专项培

训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b)所有焊接缝的长度和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焊接质量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图纸检验;

c)对于重要部件的焊接,应按焊接工艺评定后制定的焊接工艺程序或制造厂规定的焊接工艺规程

进行。

4.15机组和调速器系统所用透平油的牌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各项指标符合GB11120的规定,见附录F。

4.16机组所有的监测装置和自动化元件应按出厂技术条件检查试验合格。

4.17水轮发电机组的部件组装和总装配时以及安装后都必须保护清洁,机组安装后必须对机组内、外部仔细清扫和检查,不允许有任何杂物和不清洁之处。

4.18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的防腐涂漆应满足下列要求:

a)机组各部件,均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制造厂内进行表面预处理和涂漆防护;

b)需要在工地喷漆表层面漆的部件(包括工地焊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若喷涂的颜色与厂房装

饰不协调时,除管道颜色外,可作适当变动;

c)在安装过程中部件表面涂层局部损伤时,应部件原涂层的要求进行修补;

d)现地施工的涂层应均匀、无起泡、无皱纹,颜色应一致;

e)合同规定或有特殊要求需在工地涂漆的部件,应符合规定。

5立式反击式水轮机安装

5.1埋入部件安装

5.1.1尾水管中墩鼻端钢衬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鼻端钢衬项端到机组X轴线距离偏差±30mm;

b)鼻端钢衬侧面到机组Y轴线距离偏差±15mm;

c)鼻端钢衬顶部(或底部)高程偏差±10mm;

d)鼻端钢衬垂直度偏差10mm。

5.1.2尾水管里衬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尾水管里衬安装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5.1.4螺栓把合结构的分瓣转轮室、基础环、座环组合面应涂密封胶,组合缝间隙应符合4.7条的要求。为防止漏水,过流面组合缝可封焊,焊缝表面应打磨光滑。组焊结构的转轮室、基础环和座环的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支柱式座环的上环和固定导叶安装时,座环与基础环的方位偏差方向应一致。为保证导叶端部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控制基础环上平面至座环上平面高度尺寸,考虑混凝土浇筑引起座环的变形、测量工具的误差、以及运行中项盖的变形引起导叶端面间隙的减小值。为减小座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座环应有可靠的加固措施。

5.1.6蜗壳拼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蜗壳拼装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5.1.7蜗壳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要求

5.1.8蜗壳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应符合4.14条的规定:

b)各节间、蜗壳与座环连接的对接焊接缝间隙一般为2mm~4mm,过流面错牙不应超过板厚的

10%,但纵缝最大错牙不应大于2mm,环缝最大错牙不应大于3mm;

c)坡口局部间隙超过5mm处,其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10%,允许在坡口处作堆焊处理。

5.1.9蜗壳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查,制造厂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缝外观检查,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蜗壳焊缝外观检查单位为毫米

b)焊缝无损探伤:

采用射线探伤时,检查长度:环缝为10%,纵缝、蜗壳与座环连接的对接焊缝为20%;焊缝质量,按GB/T3323规定的标准,环缝应达到Ⅲ级,纵缝、蜗壳与座环连接的对接焊缝应达到Ⅱ级的要求。

采用超声波探伤时,检查长度:环缝、纵缝、蜗壳与座环连接的对接焊缝均为100%;焊缝质量,

按GB/T11345规定的标准,环缝应达到B

Ⅱ级,纵缝、蜗壳与座环连接的对接焊缝应达到B

级的要求。

对有怀疑的部位,应用射线探伤复核;

c)混凝土蜗壳的钢衬,一般作煤油渗透试验检查,焊缝应无贯穿性缺陷。

5.1.10蜗壳工地水压试验或保压浇筑蜗壳层混凝土时,按设计要求进行。

5.1.11浇筑混凝土前,蜗壳表面应将角铁、压板等清除干净。焊疤应磨平,伤及母材都应补焊后磨平,并作磁粉探伤检查。

5.1.12蜗壳安装、焊接及浇筑混凝土时,应有防止座环变形的措施。混凝土浇筑上升速度不超过300mm/h,每层浇高一般为1m~2m,浇筑应对称分层分块。液态混凝土的高度一般控制在0.6m左右。在浇筑过程中应监测座环变形,并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混凝土浇筑顺序。

5.1.13埋设件过流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10969的规定,尾水管里衬、转轮室、蜗壳(或蜗壳衬板)的过流面焊缝应磨平,埋设件与混凝土的过流表面应平滑过渡。

5.1.14机坑里衬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要求。

5.1.15接力器基础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要求。

表7 接力器基础安装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5.2.1混流式水轮机分瓣转轮应按专门制定的组焊工艺进行组装、焊接及热处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a)转轮下环的焊缝不允许有咬边现象,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探伤检查,应符合要求;

b)上冠组合缝间隙符合4.7要求;

c)上冠法兰下凹值不大于0.07mm/m,上凸值不应大于0.03 mm/m,最大不得超过0.06 mm。

对于主轴采用磨擦传递力矩的结构,一般不允许上凸;

d)下环焊缝处错牙不应大于0.05mm;

e)分瓣叶片填补块安装焊接后,叶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止漏环在工地装焊前,安装止漏环处的转轮圆度应符合5.2.8的要求;装焊后,止漏环应贴全严密,焊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止漏环需热套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分瓣转轮止漏环环磨圆时,测点不应少于32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圆度应符合5.2.8的要求。

5.2.4分瓣转轮应止在磨圆后按5.2.5要求作静平衡试验。试验时应带引水板,配重块应焊在引水板下面的上冠顶面上,焊接应牢固。

5.2.5转轮静平衡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静平衡工具应与转轮同心,偏差不大于0.07mm,支持座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2mm/m;

b)采用钢球、镜板式平衡法时,静平衡工具的灵敏度,应符合表8要求;

c) 采用测杆应变法或静压球轴承法时,按制造厂提供的工艺与要求进行;

d)

残留不平衡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9要求;

a) 试验用油的油质应合格,油温不应低于5℃;

b) 在最大试验压力下,保持16h ;

c) 在试验过程中,每小时操作叶片全行程开关2次~3次;

d)

各组合缝不应有渗漏现象,单个叶片密封装置在加与未加试验压力情况下的漏油限量,不超过表10规定,且不大于出厂试验时的漏油量;

e) 转轮接力器动作应平稳,开启和关闭的最低油压一般不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15%; f)

绘制转轮接力器行程与叶片转角的关系的曲线;

5.2.7 主轴与转轮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法兰组合面应无间隙,用0.03mm 塞尺检查,不能塞入; b) 法兰护罩的螺栓凹坑应填平;

c) 泄水锥螺栓应点焊牢固,护板焊接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焊缝应磨平。

5.2.8 转轮各部位的同轴度及圆度,以主轴为中心进行检查,各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应符合表11的要求。

5.3导水机构预装

5.3.1导水机构预装前,进行机坑测定,测定座环镗口圆度以确定机组中心;测量座环和基础环上平面高程和水平,并计算高差,应符合5.1.3条和图纸要求。

设计有筒形阀的水轮机,筒形阀应参加导水机构预装。

5.3.2分瓣底环、顶盖、支持盖等组合面应涂密封胶,组合面间隙应符合4.7条要求。止漏环需冷缩或机械压入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5.3.3导水机构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流式水轮机按机坑测定后给出的中心测点安装下固定止漏环。下固定止漏环的中心作为机组

基准中心。按机组基准中心线检查各固定止漏环的同轴度和圆度,各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应符合表11中相应部位的允许偏差要求。止漏环工作面高度超过200mm时,应检查上、下两圈;

b)轴流式水轮机,转轮室中心作为机组基准中心。按机组基准中心线检查密封座和轴承座法兰止

口的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的要求;

d)导叶的预装数量,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3;

e)底环、顶盖调整后,对称拧紧的安装螺栓的数量一般不少于50%,并应符合表13的要求。检查

导叶端面间隙,各导叶头部和尾部两边间隙应一致,不允许有规律的倾斜;总间隙,最大不超过设计间隙,并应考虑承载后顶盖的变形值。

表13 底环和顶盖调整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5.3.5筒形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筒体组焊后,在自由状态下筒体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接力器和管路安装调整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各接力器动作时间的一致性;

c)筒体的焊接应符合JB/T4709和4.14的规定;

d)同步机构和行程批示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全行程动作应平稳。

5.4转动部件就位安装

5.4.1主轴和转轮吊入机坑后的放置高程,一般应较设计高程略低,其主轴上部法面与吊装后的发电

机轴下法兰止口底面,应有2mm~6mm间隙。对于推力头装在水轮机主轴上的机组,主轴和转轮吊入机坑后的放置高程,应较设计高程略高,以使推力头套装后与镜板有2mm~5mm间隙。主轴垂直度偏差一般不大于0.05mm/m。

当水轮机或发电机按实物找正时,应调整转轮的中心及主轴垂直,使其止漏环间隙符合5.4.2条要求,主轴垂直偏差不应大于0.02 mm/m。

5.4.2转轮安装的最终高程,各止漏环间隙或叶片与转轮室的间隙的允许偏差,当制造厂无规定时应符合表14的要求。

5.4.4操作油管和受油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操作油管应严格清洗,连接可靠,不漏油;螺纹连接的操作油管,应有锁紧措施;

b)操作油管的摆度,对固定瓦结构,一般不大于0.02mm;对浮动瓦结构,一般不大于0. 30 mm;

c)受油器水平偏差,在受油器座的平面上测量,不应大于

d)设计值的70%;

5.5导叶及接力器安装调整

5.5.1导叶端面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导叶止推环轴向间隙不应大于该是导叶上部间隙值的50%,导叶应转动灵活。

5.5.2在最大开度位置时,导叶与挡块之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时应留5mm~10mm。

连杆应在导叶和控制环位于某一小开度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连接和调整,在全关位置下进行导叶立面间隙检查。连杆的连接也可在导叶用钢丝绳捆紧及控制环在全关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导叶关闭圆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杆应调水平,两端高低差不大于1mm。测量并记录两轴孔间的距离。

5.5.3导叶立面间隙,在用钢丝绳捆紧的情况下,用0.05mm塞尺检查,不能通过;局部间隙不超过表15的要求。其间隙的总长度,不超过导叶高度的25%。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a)需在工地分解的接力器进行分解、清洗耳恭听、检查和装配后,各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各组合面间隙应符合4.7条的要求;

b)接力器应按有4.11条的要求作严密性耐压试验。摇摆式接力器在试验时,分油器套应来回转

动3次~5次;

c)接力器安装的水平偏差,在活塞处于全关、中间、全开位置时,测套筒或活塞杆水平不应大于

0.10mm/m;

d)接力器的压紧行程应符合制造厂设计要求,制造厂无要求时,按表16要求确定;

f)接力器活塞移动应平稳灵活,活塞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直缸接力器两活塞行程偏差不应大于

1mm;

g)摇摆式接力器的分油器配管后,接力器动作应灵活。

5.6水导及主轴密封安装

5.6.1轴瓦应符合下列要求:

a)橡胶轴瓦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及脱壳等缺陷;巴氏合金轴瓦应无密集气孔、裂纹、硬点及脱壳

等缺陷,瓦面粗糙应小于0.8μm的要求;

b)橡胶瓦和筒式瓦应与轴试装,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每端最大与最小总间隙之差及同一方位

的上下端总间隙之差,均不应大于实测平均总间隙的10%;

c)筒式瓦符合a)、b)两项要求时,可不再研刮;分块瓦按设计要求确定是否研刮;

d)轴瓦研刮后,瓦面接触应均匀。每平方厘米面积上至少有一个接触点;每块瓦的局部不接触面

积,每处不应大于5%,其总和不应超过轴瓦总面积的15%。

5.6.2导轴瓦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导轴瓦安装应在机组轴线及推力瓦受力调整合格,水轮机止漏环间隙及发电机空气间隙符合要

求的条件下进行。为便于复查转轴的中心位置,应在轴承固定部分合适部位建立中心测点,测量并记录有关数据;

b)导轴瓦安装时,一般应根据主轴中心位置,并考虑盘车的摆度方向及大小进行间隙调整,安装

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但对只有两部导轴承的机组,调整间隙时,可不考虑摆度;

c)分块式导轴瓦间隙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02mm;筒式导轴瓦间隙允许偏差,应在分配间隙值

的±20%以内,瓦面应保持垂直。

5.6.3轴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稀油轴承油箱,不允许漏油,一般要按4.12条要求作煤油渗漏试验;

b)轴承冷却器应按4.11条要求作耐压试验;

c)油质应合格,油位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一般不超过±10mm。

5.6.4主轴检修密封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空气围带在装配前,通0.05MPa的压缩空气,在水中作漏气试验,应无漏气现象;

b)安装后,径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应超过设计间隙值的±20%;

c)安装后,应作充、排气试验和保压试验,压降应符合要求,一般在1.5倍工作压力下保压1h,

压降不宜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10%。

5.6.5主轴工作密封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作密封安装的轴向、径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应超过实际平均间隙值的±20%;

b)密封件应能上下自动移动,与转环密封面接触良好;供排水管路应畅通。

5.7附件安装

5.7.1真空破坏阀和补气阀应作动作试验和渗漏试验,其起始动作压力和最大开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7.2蜗壳及尾水管排水闸阀或盘形阀的接力器,均应按4.11条要求作严密耐压试验。

5.7.3盘形阀的阀座安装,其水平偏差水应大于0.20mm/m。

盘形阀安装后,检查密封面应无间隙,阀组动作应灵活,阀杆密封应可靠。

5.7.4主轴中心孔补气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主轴中心补气管应参加盘车检查,摆度值不应超过其密封间隙实际平均值的20%,最大不超过0.30mm。连接螺栓应可靠锁定。支撑座安装后应测对地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0.5MΩ。裸露的管路应有防结露设施。

6贯流式水轮机安装

6.1埋入部件安装

6.5.1贯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安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的要求。

6.5.2贯流式水轮机管型座安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的要求。

6.5.3贯流式水轮机流道盖板安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的要求。

6.5.4贯流式水轮机接力器基础安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要求。

6.5.5管型座安装验收后,应按5.1.11、5.1.12条进行混凝土浇筑。

6.2主轴装配

6.5.1主轴装配一般在安装间进行,主轴及放置到装配用的支撑架上后,调整其水平度,一般不应大于0.5mm/m。

6.5.2操作油管应严格清洗,连接可靠,不漏油,且保证内操作油管在外操作油管内滑动灵活。

6.5.3水导轴瓦装配前的检查应符合5.6.1要求;装配到主轴上时,轴瓦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轴瓦两端密封应良好,回油畅通。

6.5.4水导轴瓦与轴承壳的配合应符合10.4.4条的要求;轴承壳、支持环及导水锥之间的组合面间隙应符合4.7条的要求。

6.5.5水导轴承安装时应考虑转动部分的挠曲引起的变化。

6.5.6有对地绝缘要求的轴承,充油前用1000V兆欧表检查其绝缘,不应低于1MΩ。

6.3导水机构装配

6.5.1分辨外导水环、内导水环和控制环组合面应按设计要求涂密封胶或安装密封条,组合缝应符合4.7条的要求。装配密封条时其两端露出量一般为1mm~2mm。

6.5.2导水机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内、外导水环应调整同轴度,其偏差不大于0.5mm;

b)导水机构上游侧内、外法兰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大于0.4mm;

c)导叶立面间隙调整,在关闭位置时测量,内、外端面间隙分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导叶头、尾部

端面间隙应基本相等,转动应灵活;

d)导叶立面间隙允许局部最大不超过0.25mm,其长度不超过导叶高度的25%。

6.4导水机构安装

6.5.1内、外导水环和活动导叶整体吊人机坑时,应将内导水环和导水锥与管型座的同轴度调整到不大于0.5mm。

6.5.2控制环与外导水环吊入机坑后,测量或调整控制环与外导水环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6.5主轴、转轮和转轮室安装

6.5.1转轮装配后,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和动作试验应符合5.2.6要求。

6.5.2轴线调整时,应考虑运行时所引起的轴线的变化,以及管型座法兰面的实际倾斜值,并符合设

计要求。

6.5.3转轮和主轴连接后,组合面用0.03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

6.5.4受油器操作油管应参加盘车检查,其摆度值不大于0.1mm。受油器瓦座与操作油管同轴度,对固定瓦不大于0.15mm,对浮动瓦不大于0.2mm。

6.5.5转轮室以转轮为中心进行调整与安装,转轮室与叶片间隙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6.5.6主轴密封安装应符合5.6.4和5.6.5要求。

6.5.7伸缩节安装后,伸缩预留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值不应超过±3mm。

6.6过流面和组合面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密封件和涂密封胶,并进行密封严密性检查,不得渗漏。

6.7对带有重锤的导水机构,在水轮机总装完成和导水机构操作系统形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在机组无水或静水情况下进行重锤关闭试验,并记录关闭时间。

7 冲击式水轮机安装

7.1 引水管路安装

7.1.1引水管路的进口中心线与机组坐标线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进口直径的±2‰。

7.1.2分流管的法兰焊接时,应控制和检查法尘的变形情况,不应产生有害变形。

7.1.3分流管焊接后,对于每一个法兰及喷嘴支撑面,应检查高程、相对于机组坐标线的水平距离、每个法兰相互之间的距离、垂直度、孔的角度位置,使其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7.1.4分流管与叉管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分流管及叉管的焊缝应无渗漏现象,叉管法兰不应产生有害变形。

7.1.5分流管与叉管如带压浇筑混凝土,分流管内的水压按设计要求控制。

7.2 机壳安装

7.2.1分辨组合的机壳应符合4.7条要求。对于没有密封或不加垫的组合面,应涂密封胶。

7.2.2机壳安装时,与机组X、Y基准的偏差不应大于1mm,高程偏差不应超过±2mm,机壳上法兰面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mm/m.。

对于立式机组,焊接在机壳上的各喷嘴法兰,高程应一致,其高差不应大于1 mm;各法兰垂直度不就大于0.30mm/m,与机组坐标基准线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7.2.3对布置在发电机两端的双轮卧式机组,两机壳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1 mm;中心距应以推力盘位置、发电机转子和轴的实测长度并加上发电机转子热膨胀伸长值为准,其偏差不应超过0mm~+1mm。

7.3 水轮机轴承装配

7.3.1立式水轮机轴承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轴承法兰的高程和水平,其高程偏差不应大于2mm,水平偏差一般不于0.04mm/m;

b)水导轴承与其支架应进行预装配,轴承支架的中心与机组中心偏差不应大于0.04mm。预装定位

后,应与机壳钻铰定位孔,并配装定位销;

c)在机组轴线检查合格后安装水导轴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稀油轴承油箱,不允许渗漏,应按4.12条的要求做煤油渗透试验;

2)轴承冷却器应按4.11条的要求作耐压试验;

3)油质应合格,油位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一般不超过±6mm。

7.3.2卧式水轮机轴承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卧式水导轴承如需要在工地研刮,应符合10.1.1和10.1.2要求;

b)轴承间隙调整应符合10.4要求。

7.4 水轮机轴安装

7.4.1水轮机轴在安装前,应检查组合法兰的平面度、光洁度等。

7.4.2对于立式机组,水轮机轴的上法兰面安装应较设计高程低20mm~25mm,对于水轮机轴直接与发电机转子相连接的结构,应找正发电机转子法兰与水轮机轴法兰的同轴度、平行度,发电机转子法兰相对于喷嘴轴线的高程。

7.4.3主轴水平或垂直偏差不应大于0.02mm/m。

7.4.4在水导轴承安装前,应进行机组轴线的检查,机组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7.5 喷嘴及接力器安装

7.5.1喷嘴、接力器在安装前应按制造厂要求作严密性耐压试验。

7.5.2喷嘴和接力器组装后,在16%额定压力的作用下,喷针及接力器的动作应灵活。在接力器关闭腔通入额定压力油,喷针头和喷嘴口应无间隙。喷针的接力器为内置式接力器时,应检查油、水混合排污腔的漏油、漏水情况,不得渗漏。

7.5.3喷嘴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喷嘴中心线应与转轮节园相切,径向偏差不应大于±0.2%d1(d1为转轮节圆直径),与水斗分水刃

的轴向偏差不应大于±0.5%W(W为水斗内侧的最大宽度);

b)折向器中心与喷嘴与中心偏差,一般不大于4mm;

c)缓冲簧压缩长度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mm;

d)各喷嘴的喷针行程的同步偏差,不应大于设计行程2%;

e)反向制动喷嘴中心线的轴向和径向偏差不应大于±5mm。

7.6 转轮安装

7.6.1转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转轮水斗分水刃旋转平面应通过机壳上装喷嘴管的法兰中心,其偏差不大于0.5%W;

b)转轮端面跳动量不应大于0.05mm/m;

c)转轮与挡水板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7.6.2主轴密封应符合5.6.5条的规定。

7.7 控制机构的安装和调整

7.7.1控制机构各元件的中心偏差,不应大于2mm,高程偏差不应超过±1.5mm,水平或垂直偏差不应大于0.10mm/m。安装后动作应灵活。

7.7.2折向器开口应大于射流半径3mm,但不超过6mm。各折向器动作应同步,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2%。

8 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8.1 油压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8.1.1回油箱、压力罐基础件和设备的安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0的要求。

8.1.2调速系统所用油的牌号和质量应符合4.15条的规定,使用油温范围为10℃~50℃。

8.1.4卧式油泵、电动机弹性联轴节安装找正,其偏心和倾斜值不应大于0.08mm。油泵轴向电动机侧轴向窜动动量为零的情况下,联轴节间应有1mm~3mm间隙。全部柱销装入后,联轴节应能有稍许相对转动。油泵腔体内应注入合格的汽轮机油。

8.1.5油压装置各部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8.1.6油泵、电动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动机的检查、试验,应符合GB50150的有关要求;

b)油泵一般空载运行1 h,并分别在25%、50%、75%、100%的额定压力下各运行15min,应无

异常现象;

c)运行时,油泵外壳振动不应大于0.05mm,轴承外壳温度不应大于60℃;

d)在额定压力下,测量油泵输油量不应小于设计值。

8.1.7油压装置各部件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压力、油位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电流)与油压、油位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工作油压、油位

可能变化的范围内应为线性,其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b)安全阀、工作油泵压力信号器和备用油泵压力信号器的调整,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21的要

求,压力信号器的动作偏差不得超过整定值的±1%,其返回值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c)连续运转的油泵,其溢流阀动作压力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21中工作油泵整定值的要求;

e)事故低油压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动作偏差不得超过整定值的±2%;

f)压力罐的自动补气装置及回油箱的油位发讯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g)压力油泵及漏油泵启动和停止动作应正确可靠,不应有反转现象。

8.1.8压力罐在工作压力下,油位处于正常位置时关闭各连通阀门,保持8h,油压下降值不应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4%,并记录油位下降值。

8.2调速器安装

8.2.1调速器机械柜、电气柜、事故配压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液调速器机械柜、电气柜、事故配压阀安装偏差应符合表22要求;

b)组合式电液调速器的安装以调速轴传动机构支架为基准,其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c)机械液压型调速器安装见附录B。

8.2.2必须要解体的机械液压件,其元件部件的清洗、组装、调整,应符合制造厂图纸要求。

8.2.3调速器机械柜内各指示器、杠杆,应按按图纸尺寸进行调整,各机构位置位置偏差一般不大于1mm。

8.2.4导叶和轮叶接力器处于中间位置时(相当于50%开度),回复机械各拐臂和连杆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垂直或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mm/m;回复机构的联接应牢固,并按设计要求做负载试验。

8.2.5检查电气部分各系统回路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绝缘电阻测定和耐电压试验,应按GB50150中的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

8.2.6电气部分稳压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输出电压变化,一般不应超过设计值的±1%。

8.2.7检查电气部分各单元回路的特性及其可调参数:永态转差系数b p、转差率e p、比例增益K p、积分增益K i、微分增益K d(或暂态转差系数b t、缓冲时间常数T d、加速时间常数T n)等调节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8.2.8检测开度给定、频率给定、功率给定的调整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8.2.9录制测速装置输入信号量与输出量(电流、电压)的关系曲线,在额定转速±10%的范围内,静态特性曲线应近似为直线,其转速死区应符合设计规定值;在额定转速±2%的范围内,其放大系数的实测值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

8.3调速系统充油调整试验

8.3.1接人振荡电流,检查电液转换装置的振荡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8.3.2检查电液转换装置的零偏和压力零漂。其零偏一般不大于其输出量(电流、电压)额定值的5%;在工作油压力范围内,其压力零漂一般不应引起接力器明显的移动。

8.3.3录制输入频率与电—液或电—机转换装置输出位称关系的静特性曲线,其死区和放大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8.3.4测定反馈传感器输出电压(电流)与接力器行程关系曲线,在接力器全行程范围内应为线性,其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8.3.5调速系统第一次充油应缓慢进行,充油压力一般不超过额定压力的50%;接力器全行程动作数次,应无异常现象。

调速器应进行手动、自动及各种控制方式的切换试验,其动作应正常,接力器应无明显摆动。

油管路及承压元件应按4.11规定作严密性试验。

8.3.6手动操作导叶接力器开度限制,检查机械柜上指示器的指示值,应与导叶接力器和轮叶接力器的行程一致。其偏差前者不应大于活塞全行程的1%,后者不应大于0.5°。

8.3.7导叶、轮叶的紧急关闭、开启时间及导叶分段关闭行程、时间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超过设计值的±5%,但最终应满足调节保证计算的要求。

关闭与开启时间,一般取开度75%~25%之间所需时间的二倍。

8.3.8事故配压阀关闭导叶的时间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超过设计值的±5%;但最终应满足调节保证计算的要求。

8.3.9检查回复机构死行程,其值一般不大于接力器全行程的0.2%。

8.3.10从开、关两个方向,测绘在不同水头协联关系曲线。每点应测4~8个导叶开度,取其平均值;在导叶全开时,应测量全部导叶的开度值,其偏差一般不超过设计值的±2%。

8.3.11从开、关两个方向,测绘在不同水头协联关系下的导叶接力器行程与轮叶接力器行程的关系曲线及开关规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轮叶随动系统的不准确度,应小于全行程的1.5%。

8.3.12随动系统实用开环增益整定:接力器开启、关闭时间已调整,符合设计要求。置放大系数和杠杆比为设计最大值,向随动系统输入相当于接力器全行程10%的阶跃信号,观察接力器运行情况;能使随动系统保持稳定且不超调的最大的放大系数和杠杆比,便为其实用开环增益。

8.3.13录制永态转差系数b p=6%时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曲线,其静态特性曲线应近似为直线,转速死区水大于00.04%;转桨式水轮机调速系统,其轮叶随动系统的不准确度不大于1.5%。

8.3.14在蜗壳无水时,记录事故低油压关机压力罐的压力和油压下降值。

8.3.15在蜗壳无水时,测量导叶和轮叶操作机构的最低操作油压,一般不大于额定油压的16%。

8.3.16冲击式水轮机调速系统应根据8.3条的有关试验项目和标准进行充油调整试验。

8.4调速系统模拟试验

8.4.1模拟调速系统的各种故障,保护装置应可靠动作,报警信号正确。

8.4.2以手动、自动方式进行机组的开机、停机和紧急停机模拟试验,调速系统的动作应正常,报警信号正确。

9 立式水轮发电机安装

9.1 机架组合

9.1.1组合式机架的支臂组合后,检查组合缝的间隙,应符合4.7条的要求。

承重机架,支臂组合缝的顶端用0.05mm塞尺检查,局部不接触长度不应超过顶端总长度的10%。

9.1.2焊接式机架组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中心体支承牢固后,调整其水平,在上组合面上测量水平度不应大于0.04mm/m

b)支臂与中心体连接后,检查以下各项应符合设计要求:

1)各支臂与中心体连接面的错牙;

2)各支臂的扭斜(即垂直度);

3)各支臂基础板的接触面与中心体上组合面的高差;

4)各支臂外缘的弦距;

c)按照制造厂要求进行焊接,若制造厂无明确要求,应符合4.14的规定;

d)按制造厂图纸或技术文件要求对焊缝进行外观和无损探伤检查,制造厂无明确要求时应按表5

的要求进行焊缝外观检查,并按以下标准进行无损探伤检查评定:

1)当采用射线探伤时,按GB/T3323标准评定。受力对接焊缝不低于Ⅱ级,射线探伤焊缝比

例为50%;一般对接焊缝不低于Ⅲ级,射线探伤焊缝比例为25%;

2)当采用超声波探伤时,按GB/T11345标准评定。受力对接焊缝不低于BⅠ级,超声波探伤

比例为100%;一般对接焊缝不低于B

级,超声波探伤比例为50%;

e)支臂焊接后,在中心体保持0.04mm/m的水平状态下,检查各支臂外缘键槽的弦距和各支臂的

基础板接触面与中心体上平面的高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9.1.3分辨式推力轴承支座组合后,检查轴承安装面的平面度,偏差不应超过0.2mm。合缝面间隙应符合4.7条要求。

9.1.4分辨式承重机架组合,其中心体与支臂的组焊要求可按照9.1.3和9.1.2要求进行。

9.2 轴瓦研刮

9.2.1推力轴瓦应无裂纹、夹渣及密集气孔等缺陷。轴瓦的瓦面材料与金属底坯的局部脱壳面积总和不超过瓦面的5%,必要时可用超声波或其他方式检查。

9.2.2镜板工作面应无伤痕和锈蚀,其粗糙度和硬度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按图纸检查两平面的平行度和工作面的平面度。

9.2.3制造厂要求在工地研刮的推力轴瓦,研刮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a)瓦面每1cm2内应有1个~3个接触点;

b)瓦面局部不接触面积,每处不应大于轴瓦面积的2%,但最大不超过16 cm2,其总和不应超过

轴瓦面积的5%;

c)进油边按制造厂要求刮削;

d)无托盘的支柱螺钉式推力轴承的轴瓦,应在达到本条a)、b)的要求后,再将瓦面中部刮底,

可在支柱螺钉周围、以瓦长的2/3为直径的圆形部位,先破除接触点(轻微接触点可保留)、排刀花一遍,然后再缩小范围,支柱螺钉周围、以瓦长的1/3为直径的圆形部位,与原刮低刀花成90°方向再排刀花一遍;

e)机组盘车后,应抽出推力瓦检查其接触状况,应符合本条a)、b)的要求;

f)高压油顶起油室,按设计要求检查或研刮;

g)双层瓦结构的推力轴承,薄瓦与托瓦之间的接触面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薄瓦

与托瓦的接触面应达到70%以上,接触面应分布均匀。在推力瓦受力状态时用0.02mm塞尺检查薄瓦与托瓦之间应无间隙。

9.2.4需在工地研刮的导轴瓦,应符合5.6.1条的有关要求。

9.3 定子装配

9.3.1制造厂内叠片的分辨定子组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机座组合缝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在螺栓及定位销周围不应通过;

b)铁心合缝处按设计要求加垫,加垫后铁心全缝处不应有间隙;

c)铁心合缝处槽底部的径向错牙不应大于0.3mm;

d)合缝处线槽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e)定子机座与基础板的组合应符合4.7条要求。

9.3.2制造厂内叠片的分辨组合的定子圆度,各实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大于设计空气间隙值的±4%。一般沿铁心高度方向每隔1m距离选择一个测量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12个测点,每瓣每个断面不少于3点,合缝处应有测点。

整体定子铁心的圆度,也应符合上述要求。

9.3.3在工地叠片的定子机座组装,按制造厂规定进行,如制造厂无明确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分度方位和分布半径布置调整组装支墩和楔子板,组装支墩应临时固定稳固,各楔子板顶面

高差在2mm以内;

b)中心测圆架安装应稳固,测圆时应避免各种外因的影响。

测圆架中心柱的垂直度不大于0.02mm/m,在测量范围内的最大倾斜不超过0.05mm。

应检查测圆架中心柱的实际直径和测臂的静平衡情况;

c)在机座组合的工艺合缝中按制造厂要求加垫片。当环板为对接焊缝时垫片厚度一般为

2mm~3mm,当环板为搭接焊缝时垫片厚度一般为1mm。

对于定位筋在制造厂已焊接的机座,应根据机座结构计算焊缝的收缩量、必要时进行模拟焊接试验并作工艺评定,以确定合缝处加垫的厚度。一般推荐:对接焊缝为2.5mm,搭接

焊缝为1mm;

d)定子机座组合调整后,焊接前应符合如下要求:

1)机座下环板圆周上固定下齿压板的螺孔中心(对有穿芯螺杆孔的机座,为穿芯螺杆中心)

的半径与设计半径之差不大于±1.5mm;

2)各环板内圆绝对半径的平均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应符合制造厂要求。一般推荐,对接焊缝结

构见表23,拾接焊缝结构见表24;

单位为毫米

1%。

9.3.4焊接后检查、调整机座,应符合9.3.3d)1)、2)项的要求,各半径的绝对尺寸偏差不大于±2mm。

定位筋在制造厂焊接的机座在工地组焊后,在各环板处测量定位筋的半径与设计值的偏差应在空气间隙值的±0.5mm。

9.3.5定位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定位筋在安装前应校直。用不短于1.5m的平尺检查,定位筋在径向和周向的直线度不大于

0.1mm。定位筋长度小于1.5m的,用不短于定位筋长度的平尺检查;

b)定位筋的基准筋定位(或搭焊)后,其半径与设计值的偏差应在设计空气间隙值的±0.8%以

内,周向及径向倾斜不大于0.15mm;

c)定位筋全部焊接后,定位筋的半径与设计值的偏差,应在设计空气间隙值的±2%以内,最大

偏差数值不超过设计值的±0. 5mm;相邻两定位筋在同一高度上的半径偏差不大于设计空气

间隙值的0.6%;同一根定位筋在同一高度上因表面扭斜而造成的半径差不大于0.10mm;

d)定位筋在同一高度上的弦距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0. 25mm,但累积偏差不超过0. 4mm;

e)周向倾斜布置的定位筋安装的倾斜方向和倾斜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f)定位筋托板与机座环板间一般无间隙;

g)如果定位筋已在制造厂焊接,在工地也需按上述要求检查,超标处应进行处理。

9.3.6下齿压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各齿压板的相互高差不大于2mm,相邻两块齿压板压指的高差不大于1mm。对于小齿压板结

构,各齿压板压指同断面的内圆高1mm~3.5mm,根据铁心堆积高度和下齿压板结构及联接方

式而定,一般定子铁心高度越高,下齿压板侧比外侧要高得越多,铁心高度超过2.5mm时应

取上限值;

b)用短齿冲片作样板,调整压指中心和冲片齿中心偏差不大于2mm,压指齿端和冲片端径向距

离应符合图纸要求。

9.3.7定子铁心叠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铁心冲片应清浩、无损、平整、漆膜完好;

b)按制造厂要求的程序叠装定子铁心冲片,并控制不同冲片段和每一小段的叠装高度,根据制造

厂要求在叠片的上下端部的冲片间涂刷粘合剂;

c)按制造厂要求,叠片应紧靠定位筋或留有径向间隙,若有间隙,所留间隙应均匀;

d)铁心叠片过程中应按每张冲片均匀布置不少于2根槽样棒和制造厂要求的槽楔槽样棒定位,并

用整形棒整形;

e)根据叠片分段压紧后测量的铁心高度和波浪度的偏差,在每段叠片中按偏差值勤不大于0mm~

±1mm,用制造厂指定的方法进行高度补尝;

f)铁心的叠片高度应考虑整体压紧和热压的压缩量,一般热压的压缩量宜根据铁心高度的

0.2%~0.3%考虑,并且平均分配到每一叠片段中;

g)铁心叠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并调整其圆度。

9.3.8定子铁心压紧应符合下列要求:

a)铁心外侧的压紧螺栓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与铁心应保持2mm以上的间距。

穿心压紧螺栓应保持绝缘无损、可靠、蝶形弹簧垫圈良好;

b)铁心应进行分段和整体压紧,分段压紧高度和次数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在制造厂无明确规定时,

应根据铁心结构确定分段压紧高度,一般每段不宜超过600mm;

c)铁心分段压紧和整体压紧的压紧力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d)铁心压紧按序分次增加压紧力,直至达到制造厂规定的数值。也可用测量均匀分布的压紧螺杆

伸长的方法核对压紧的平均压力,整个圆周上测量的螺杆数不得少于10根;

e)有热态压紧要求的定子铁心,在铁心整体压紧后、铁心磁化试验前进行。按制造厂的规定加热,

然后自然冷却环境温度时,按本条c)、d)的要求压紧;

f)铁心磁化试验后按本条d)要求进行压紧检查;

通信铁塔专业题库

通信铁塔专业题库 一、塔桅钢结构安装质量标准 1、塔桅钢结构结构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齐备;②基础和地脚螺栓(锚栓)、地锚(拉线塔)已验收通过;③构件齐全,质量合格,并有明细表、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必要的();④()或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必要的技术培训已经完成;⑤材料、劳动组织和()齐备;⑥机具设备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且运行良好;⑦施工场地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要求;⑧水、电、道路满足需要并能保证连续施工。 设计文件预拼装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措施 2、当构件在工地进行制孔、组装和焊接时,其质量均应符合CECS 80-2006《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5章的有关规定。螺孔不得用气割()。 扩孔 3、对塔架整体垂直度偏差(双向偏差矢量和),当塔高度H 不大于75000mm时,不得大于();当H大于75000mm 时,不得大于50+(H-75000)/4000mm。 H/1500 4、观测基准点水平位置偏离轴线距离允许偏差()mm,且不大于±3.0mm(L:心到观测基准点的距离)

±1/2000 5、塔的定位中心点允许偏差()mm。 ±3.0 6、塔标高允许偏差()mm。 ±2.0 7、钢结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其中吊装设备、一次吊装构件组合方式和重量、吊点位置、吊装高度、吊装半径等技术参数应在技术方案规定的()范围内。安全 8、单管塔的整体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H/1500 9、单管塔的安装设备和各吊装参数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汽车吊等较大型安装设备的固定点应采取可靠的()处理。 基底 10、塔桅(拉线塔)安装时钢丝绳应经预张拉,预张拉荷载不应小于其最小破断荷载的(),预张拉次数不应少于()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55% 2 60min 11、塔桅(拉线塔)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对纤绳施加预拉力,应分步骤各向均衡地实施。对处于复杂地形上的拉线塔,应有详细的施加预拉力方案,确保

配电箱安装规范(1)

配电箱安装施工要点 电气工程加入时间:2008-3-29 16:25:32 点击:431 (1)设备要求 1)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柜(盘)内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2)安装前应核对配电箱编号是否与安装位置相符,按设计图纸检查其箱号、箱内回路号。箱门接地应采用软铜编织线,专用接线端子。箱内接线应整齐,满足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2)作业条件 配电箱安装场所土建应具备内粉刷完成、门窗已装好的基本条件。预埋管道及预埋件均应清理好;场地具备运输条件,保持道路平整畅通。 (3)配电箱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 (4)基础型钢安装 1)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做好防腐处理,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找平、找正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 2)基础型钢接地: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应将接地线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然后与柜接地排可靠连接。并做好防腐处理。 配电箱安装施工要点 电气工程加入时间:2008-3-29 16:25:32 点击:432 (5)配电柜(盘)安装

1)柜(盘)安装:应按施工图的布置,将配电柜按照顺序逐一就位在基础型钢上。单独柜(盘)进行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的调整可用加垫铁的方法解决,但不可超过三片,并焊接牢固。成列柜(盘)各台就位后,应对柜的水平度及盘面偏差进行调整,应调整到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挂墙式的配电箱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但空心砖或砌块墙上要预埋燕尾螺栓或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3)安装配电箱应预埋套箱,安装后面板应与墙面平。 4)柜(盘)调整结束后,应用螺栓将柜体与基础型钢进行紧固。 5)柜(盘)接地:每台柜(盘)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可采用铜线将柜内PE排与接地螺栓可靠联结,并必须加弹簧垫圈进行防松处理。每扇柜门应分别用铜编织线与PE排可靠联结。 6)柜(盘)顶与母线进行连接,注意应采用母线配套扳手按照要求进行紧固,接触面应涂中性凡士林。柜间母排连接时应注意母排是否距离其他器件或壳体太近,并注意相位正确。 7)控制回路检查:应检查线路是否因运输等因素而松脱,并逐一进行紧固,电器元件是否损坏。原则上柜(盘)控制线路在出厂时就进行了校验,不应对柜内线路私自进行调整,发现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 8)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6)柜(盘)试验调整 1)高压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标准符合国家规范、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及产品技术资料要求。 2)试验内容:高压柜框架、母线、避雷器、高压瓷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各类开关等。 3)调整内容: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连锁调整。 4)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5)绝缘测试:用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于0.5MΩ。 6)二次小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应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7)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8)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9)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7)送电运行的条件 1)安装作业应全部完毕,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全部合格。试验项目全部合格,并有试验报告单。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试行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配电柜基础安装 二、配电柜安装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电压为35KV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二、1600KVA以下油浸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第三部分:高低压柜硬母线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硬母线安装要求 二、硬母线固定要求 三、硬母线连接方式和要求 第四部分:二次回路安装和调试要求 一、控制电缆敷设的工艺要求 二、二次线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三、相互动作试验(联动试验)要求 第五部分:安装工程全部结束后应做工作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柜子基础: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 2、根据高低压柜子的数量和尺寸, 决定槽钢的长度和宽度,要求尺 寸准确,焊缝美观、牢固,要注意长和宽的槽钢表面要尽量做到水平。(如果这个水平不好,将要影响到安装到基础上的所有柜子的垂直度)。 3、基础接地点数≧2点,接地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二、柜子安装: 1、安装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 2、垂直度误差﹤1.5mm/m(用铅坠检查) 3、水平误差:相邻两柜顶部﹤2mm

成列柜顶部﹤5mm 4、盘面误差:相邻两盘边﹤1mm 成列盘面﹤5mm 5、盘间接缝﹤2mm 6、盘体固定:连接牢固,盘底用M8-10盘基螺丝把电柜安装固定在槽钢基 础上,也可用电焊将每只电柜底部四面点焊一下,每个焊点宽度以10mm 左右为宜。 7、盘面上设备应平整、齐全,外观完好、无损,元件固定牢固,标志清晰 完整。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一、电压为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二、1600KVA及以下油浸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通信铁塔建设要求规范

通信铁塔建设规(自建铁塔) 省电信规划

2006年5月 目次 1、总则 (1) 1.1、概述 (1) 1.2、制定技术规书的依据 (2) 2、建设方案 (2) 2.1、通信塔的基本要求和类型 (2) 2.1.1、基本要求 (2) 2.1.2、通信塔的类型 (3) 2.1.3、通信塔的工艺要求 (3) 2.2、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4)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4) 2.2.2、钢材的型号选择 (5) 2.2.3、连接材料的要求 (5) 2.3、通信塔的基本构造要求 (6) 2.3.1、通信塔结构构件的最小规格要求 (6) 2.3.2、节点连接要求 (6) 2.4、通信塔的防锈防腐要求 (7) 2.4.1、防锈防腐方法 (7) 2.4.2、防锈防腐层厚度要求 (8) 2.4.3、其他要求 (8) 2.4.4、基础螺栓与脚底板的防锈防腐要求 (8) 3、通信塔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9) 3.1、放样、下料和切割的标准 (9) 3.2、制孔的标准 (10) 3.3、几何尺寸的标准 (11) 3.4、焊缝的标准 (11) 4、通信塔的基础施工 (12)

5、通信塔防雷与接地的要求 (13) 5.1、防雷的要求 (13) 5.2、地网的要求 (15) 5.2、接地体的要求 (16) 6、通信塔的工程验收 (16) 6.1、验收单位 (16) 6.2、技术文件 (17) 7、通信塔的维护 (17) 8、附件 (19) 1、总则 1.1、概述 为进一步规铁塔建设标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铁塔建设各阶段的验收工作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 1.2、制定技术规书的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01 (3)《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4)《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01 (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05-95 (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80:96 (7)《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 5782-2000 (8)《六角头螺栓——C级》,GB 5780-2000

配电柜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 电能计量仪表 0.6-1.8 控制开关、按钮 0.6-2.0 紧急操作件 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柜)标准化图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柜) 标准化配置图集 该系列配电箱(柜)适用于施工现场及户外临时用电,应满足“三级配电、 二级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及保护的使用要求。配电箱(柜)、开关箱的材质选用、制作工艺、箱内电气元件的选择、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的规定,产品应通过CCC 认证。配电箱(柜)的壳体采用冷轧钢板制作,防雨、防尘、户外型,采用钢板厚度符合JGJ-2005标准,经久耐用。 一、基本要求 (一)配电箱(柜)的生产制造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四部分GB7251.4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标准要求。 (二)配电箱(柜)、开关箱安装使用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及《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标准化要求。 (三)配电箱(柜)、开关箱应分设N线、PE线端子板,进出线必须通过端子板做可靠连接。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

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PE线与端子板连接必须采用电气连接,电气连接点的数量应比箱体内回路数量多2个,1个为PE线进箱体的连接点,1个为重复接地的连接点。 (四)电器元件应选用符合GB/14048.2-2001、GB6829以及JGJ46-2005标准的产品,并符合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要求。 二、总配电箱(柜) 内设400A-630A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分路设置4-8路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160A-250A透明塑壳断路器,配备DZ20L(DZ15L)透明漏电开关或LBM-1系列作为漏电保护装置,使之具有欠压、过载、短路、漏电、断相保护功能,同时配备电度表、电压表、电流表、两组电流互盛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最好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75-15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大于0.1S小于等于0.2S,其动作时间为延时动作型。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摘要 通信铁塔施工技术是通信基站铁塔基础施工的作业指导。它讲述了铁塔基础施工 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工艺、注意事项及土建施工的一些相关知 识,本通信基站设计塔高为70M轻型铁塔,塔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模版采用胶 合板支设的方式。 关键词:通信铁塔铁塔基础混凝土模板 ABSTRACT Thecommunication towerconstructiontechnology is th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towerfoundation constructionwork instructions.It tells the story oftheironTakipre-constructionpreparation,construction process,every procedure,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some relevantknowledgeofthemattersand civil construction,th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designhigh towerfor70Mlighttower,Takiis a reinforced concretestructure,the templateusingtheplywoodbranchset. Keywords:communicationtower towerbase concrete formwork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通信铁塔建设规范

通信铁塔建设规范(自建铁塔) 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2019年7月

目次 1、总则 (1) 1.1、概述 (1) 1.2、制定技术规范书的依据 (2) 2、建设方案 (2) 2.1、通信塔的基本要求和类型 (2) 2.1.1、基本要求 (2) 2.1.2、通信塔的类型 (3) 2.1.3、通信塔的工艺要求 (3) 2.2、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4)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4) 2.2.2、钢材的型号选择 (5) 2.2.3、连接材料的要求 (5) 2.3、通信塔的基本构造要求 (6) 2.3.1、通信塔结构构件的最小规格要求 (6) 2.3.2、节点连接要求 (6) 2.4、通信塔的防锈防腐要求 (7) 2.4.1、防锈防腐方法 (7) 2.4.2、防锈防腐层厚度要求 (8) 2.4.3、其他要求 (8) 2.4.4、基础螺栓与脚底板的防锈防腐要求 (8) 3、通信塔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9) 3.1、放样、下料和切割的标准 (9) 3.2、制孔的标准 (10) 3.3、几何尺寸的标准 (11) 3.4、焊缝的标准 (11) 4、通信塔的基础施工 (12) 5、通信塔防雷与接地的要求 (13) 5.1、防雷的要求 (13) 5.2、地网的要求 (15) 5.2、接地体的要求 (16) 6、通信塔的工程验收 (16) 6.1、验收单位 (16) 6.2、技术文件 (17) 7、通信塔的维护 (17) 8、附件 (19)

1、总则 1.1、概述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铁塔建设标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铁塔建设各阶段的验收工作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1.2、制定技术规范书的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95 (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80:96 (7)《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 5782-2000 (8)《六角头螺栓——C级》,GB 5780-2000 (9)《碳素结构钢》,GB 700-88 (1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1994 (11)《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1999 (12)《碳钢焊条》,GB 5117-1995 (13)《低合金钢焊条》,GB 5118-1995 2、建设方案 2.1、通信塔的基本要求和类型 2.1.1、基本要求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规范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规范 1.安装前对准备工作的检查 在安装前,监理工程师及甲方工程师要检查进场道路是否畅通,必要时要求要求总包单位修建简易运输通道与各安装点连接,施工场地布置应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同时还应检查安装单位的施工机具安排状况,督促安装单位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确保状态良好。高压设备到达现场前,配电室、地沟、基础槽钢应已完全竣工 1)、配电室 配电室:配电室施工前,要将建配电室所需的详细图纸交予施工方(合同签订后2周内,重点要落实客户对图纸的位置、内容、完成时间确认),并且在配电室建设过程中,我方或协作单位的技术人员要在现场监督,避免施工错误。(配电室建设大约需2周左右) 2)、地基:槽钢安放位置要与配电室预留的设备风道相对应,设备离墙的最小距离要明确(距离太近,设备的柜门打不开)。(槽钢焊接大约需2天,我方技术人员必须到场指导) 设备到达现场: 3)、若配电室、地基若未建好,设备要有存放位置(要防雨或提供必要的防雨材料)。 2.安装 2.1各配电房门窗须严密,房内清洁。

2.2配电盘安装稳固。盘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牢固。 2.3盘、柜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盘、柜门,应以软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2.4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2.5配电盘内布线要横平竖直,螺丝不能有松动,线头接触良好。 2.6盘内各元件固定可靠无松动,触头无氧化,无毛刺。 2.7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结线的具体要求: 2.7.1电气回路的连接(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应牢固可靠。 2.7.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2.7.3配线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2.7.4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2.7.5每个端子板的每侧接线一般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 2.8 400伏及以下的二次回路的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接地间,其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毫米。漏电距离不应小于6毫米。 2.9使用于连接可动部位(门上电器、控制台板等)的导线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时应有适当余度。 2.9.2线束应有加强绝缘层(如外套塑料管等)。 2.9.3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不得松散,断股。 2.9.4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通信铁塔维护技术要求

通信铁塔维护技术要求

目录 一、目的 (4) 二、维护范围 (4) 三、塔型识别与塔高测量 (5) 四、角钢塔 (5) (一)防腐 (5) (二)基础 (6)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6) (四)垂直度与层间偏移 (6) 五、钢管塔 (7) (一)防腐 (7) (二)基础 (7)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7) (四)垂直度与层间偏移 (8) (五)法兰 (8) 六、法兰式单管塔 (8) (一)防腐 (8) (二)基础 (8)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9) (五)法兰 (9) (六)照明系统 (10) 七、插接式单管塔 (10) (一)防腐 (10) (二)基础 (10)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11) (四)垂直度 (11) 八、一体化塔房 (11) (一)防腐 (11) (二)地梁 (11)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11) (四)升降系统 (12) (五)垂直度 (12) 九、天线美化构筑物及美化罩 (12) (一)防腐 (12) (二)基础 (12) (三)构件、紧固件 (12) 十、H杆 (13)

(一)防腐 (13) (二)基础 (13) (三)杆体构件、紧固件 (13) (四)垂直度 (14) (五)法兰 (14) (六)拉线 (14) 十一、拉线塔 (14) (一)防腐 (14) (二)基础 (15)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15) (四)垂直度 (15) 4.8.5法兰 (15) (五)拉线 (16) 十二、增高架 (16) (一)防腐 (16) (二)基础 (16) (三)塔体构件、紧固件 (17) (四)垂直度 (17) (五)法兰 (17) 十三、抱杆 (17) (一)防腐 (17) (三)垂直度 (18) 十四、铁塔附属装置 (18) (一)爬梯 (18) (二)走线架 (18) (三)平台与支架 (18) (四)航标灯 (19) 十五、防雷与接地系统 (19) 十六、环境与标识 (19)

通信铁塔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通信铁塔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1总则 1.0.1 为加强通信铁塔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保证铁塔基础的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通信工程中的自立角钢塔、自立钢管塔及拉线塔的基础施工,通信工程中其它类型铁塔基础也可参照使用。 1.0.3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验收应以设计文件、施工承包合同为主要依据,并遵守施工质量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1.0.4 通信铁塔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探报告及基础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架空电缆和其他工艺设施的构造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 1.0.5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验收制度。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1.0.6 工程所用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应进行现场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水泥、砂、石、钢筋及混凝土试块、焊件等,应按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1.0.7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过程控制应做到程序到位、签字完善、资料齐全。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施工企业三级质量检查验收。按GB50300-2001《建

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重要工序需报请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验收的,应按工程四级验收体系执行。地基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验收;钢筋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程序通知监理单位验收;预埋件及地锚螺栓工程隐蔽前,应由基础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复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精度,并签字认可后,方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实施旁站监理,混凝土试块必须在监理单位监督见证下现场取样。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应由安装施工单位配合,进行专业工种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1.0.8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应按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划分成若干检验批,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验收标准应执行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及国家现行相关专业规范要求。基础分部应按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参加联合检查验收,在工程实体、文件资料两方面合格的前提下,方可移交安装单位施工。 2独立柱基础 2.1 基础土方工程 2.1.1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时,开挖的工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序相一致,并遵守“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其土方工程的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2.1.2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坑底进行保护,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配电箱安装规程及验收规范

国家电网客服服务中心北方基地(一期)工程配电柜安装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建工集团国家电网北方呼叫中心项目部 2014年月日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2 编制依据 2 3 施工准备和部署 2 4 施工工艺与方法 3 5 质量标准 8 6 成品保护 10 7 质量记录 11 8 安全消防措施 11

成套配电柜安装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方案属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基地一期工程低压配电箱、柜安装施工方案。配电柜总共689台。所有配电柜均为金属材料制作,外表采用喷漆、喷塑或烤漆。配电柜采取落地式安装或挂墙安装。 2 编制依据 2.1 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绘制的电气施工图。 2.2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2.3 《建筑电气通用图籍》(92DQ3)。 2.4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3 施工准备和部署 3.1 施工准备 3.1.1 材料要求: 3.1.1.1 配电柜: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但不得采用阻燃型塑料板做二层底板,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应为两部定点厂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 3.1.1.2 镀锌材料有角钢、扁铁、铁皮、机螺丝、木螺丝、螺栓、垫圈、圆钉等。 3.1.1.3 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1.1.4 基础槽钢用10#槽钢。

3.1.2 主要机具: 3.1.2.1 铅笔、卷尺、方尺、水平尺、钢板尺、线坠、桶、刷子、灰铲等。 3.1.2.2 手锤、錾子、钢锯、锯条、木锉、扁锉、圆锉、剥线钳、尖嘴钳、压接钳,活扳子、套筒扳子,锡锅、锡勺等。 3.1.2.3 台钻、手电钻、钻头、木钻、台钳、案子、冲击钻、电炉、电、气焊工具、绝缘手套、铁剪子、点冲子、兆欧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3.1.3 作业条件: 3.1.3.1 随土建结构预留好配电柜基础安装位置。 3.1.3.2 预埋铁架或螺栓时,墙体结构应弹出施工水平线。 3.1.3.3 安装配电柜时,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 3.2 施工部署 地下室、研发楼一-四低压配电箱、柜安装由北区水电安装施工,研发楼五-十低压配电箱、柜安装由南区水电安装施工。 4 施工工艺与方法 4.1. 施工程序 设备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基础型钢制作安装→配电柜体就位→配电柜接线→试验调整→送电试运行。 4.2 设备开箱检查 4.2.1 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安装和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共同进行开箱验收检查;包装及密封应良好,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应齐。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最

电气装置安装规程(GB50169-2006)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 1、总则 1.1本规范适用于 1.2 本规范引用标准: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 《安装与验收标准》(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GB 50169-199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 ?? 有关设备出厂说明书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1.3所有电气项目施工人员应熟知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1.4本规范与上级的有关规程、规范相低触时应按上级规程、规范执行。 1.5当现场设备、系统结线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本规程。 1.6所有电气技术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应熟悉本规范。 1.7本规程应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现场实际的部分进行修订。 1.8本规范由负责解释。第一节变压器安装规范一、主控项目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2. 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 3. 变压器的相关电气试验必须合格。 4.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正确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5.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线、相色清晰、安装合理。二、一般项目 1. 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2.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3.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4. 检查变压器铭牌上所列各项技术参数及产品附件与图纸上的型号、规格等相符;出厂资料、文件需齐全。 5. 变压器本身不应有机械损伤,箱盖螺栓应完整无缺,密封衬垫要求严密良好,无渗油现象。 6. 易损部件如套管、油位表、呼吸器、信号

铁塔技术规范书

铁塔建设技术要求 一、前期工作 各铁塔厂家需提前熟悉建设单位的通信铁塔设计要求、拟采用的铁塔形式、制作安装技术要求及相关费用的标准。 二、拟用铁塔类型及使用范围 1、角钢自立塔:建议塔高不大于60m(20~60米); 2、(三角、四角)钢管塔:塔高不大于100m; 3、单管塔:用于平地地区且交通运输便利,建议塔高不大于50m; 4、地面拉线塔:用于场地较大,建议塔高不大于35m。 5、轻型边际站自立塔:建议轻型边际站自立塔塔高不大于25m; 6、屋面立杆:适用于屋面梁板为现浇的结构。 三、现场勘察要求 各类型铁塔需根据通信工艺要求到现场勘察,结合现场环境确定铁塔位置、铁塔形式及铁塔高度,并由正规地质勘察单位出正式地质勘察报告。 四、各类型铁塔工艺及技术要求 铁塔设计及制作总体原则:满足通信天线及馈线安装要求,便于操作维护;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保证结构安全,抗风、抗震、防锈、防雷;优化设计,合理选型,便于制作安装,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设计应按正式铁塔施工图出图,并由正规设计院加盖设计专用章。 (一)角钢自立塔 1、变形限制

(1)在当地各种气候条件下,应保证铁塔30年内不产生影响通信使用的变形;塔身平面内的弯曲挠度<0.45度,塔身水平面内的弯曲挠度<0.45度。 (2)塔体侧向水平最大变形≤H/1000,H为塔体高度。 2、铁塔设计使用周期按50年考虑。 3、负荷要求 (1)满足云南省风荷载(50年一遇)要求。建议根据云南省内基本风压分布和山高要求,按山高20m、山高50m进行标准设计,对山高超过50m的铁塔进行单独设计。 (2)当塔建在地面上时,要求塔体及基础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所确定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当塔建在楼顶时,塔体抗震设防烈度除按规范确定外,尚应不低于塔下楼房的抗震设防烈度。 (3)塔体上天线平台采用二层外平台形式,二层平台的间距为5.0m,平台直径为3.5~5.0m,第一平台离塔顶为2米。 (4)二层平台上共安装定向天线12付,每付天线重量为12Kg,几何尺寸为2570/255/105mm(长/宽/厚)。 (5)天线支架伸出平台长度应保证天线抱杆分布圆直径不小于6.0m(可移动式支架),抱杆为Φ70mm,长为3m。 (6)每付天线按照安装一根馈线考虑,直径Φ30mm,其单位重量为1.0kg/m,每条馈线长度按天线挂高加10m计算。 (7)铁塔平台上的活荷载不宜小于250kg/m2。

通信铁塔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信铁塔基础工程质量及验收要求 1.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地要求,工程验收应以设计文件.施工承包合同为主要依据,并遵守施工质量相关专业验收规地规定. 2. 通信铁塔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地地质勘探报告及基础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架空电缆和其他工艺设施地构造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地安全. 3.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地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验收制度.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实验地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地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地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4. 工程所用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应进行现场验收.涉及结构安全地水泥.砂..钢筋及混凝土试块.焊件等,应按规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5. 工程质量地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地基础上进行.工程过程控制应做到程序到位.签字完善.资料齐全.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施工企业三级质量检查验收.按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重要工序需报请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验收地,应按工程四级验收体系执行.地基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验收;钢筋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程序通知监理单位验收;预埋件及地锚螺栓工程隐蔽前,应由基础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复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精度,并签字认可后,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实施旁站监理,混凝土试块必须在监理单位监督见证下现场取样.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应由安装施工单位配合,进行专业工种交接检验,并

配电柜安装规范

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 电能计量仪表 0.6-1.8 控制开关、按钮 0.6-2.0 紧急操作件 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配电柜电气安装规范

3.2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3.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

通信铁塔建设规范

通信铁塔建设规范 (自建铁塔) ?------- 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

目次 1、总则 (1) 1.1、概述 (1) 1.2、制定技术规范书的依据 (2) 2、建设方案 (2) 2.1、通信塔的基本要求和类型 (2) 2.1.1、基本要求 (2) 2.1.2、通信塔的类型 (3) 2.1.3、通信塔的工艺要求 (3) 2.2、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4)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4) 2.2.2、钢材的型号选择 (5) 2.2.3、连接材料的要求 (5) 2.3、通信塔的基本构造要求 (6) 2.3.1、通信塔结构构件的最小规格要求 (6) 2.3.2、节点连接要求 (6) 2.4、通信塔的防锈防腐要求 (7) 2.4.1、防锈防腐方法 (7) 2.4.2、防锈防腐层厚度要求 (8)

2.4.3、其他要求 (8) 2.4.4、基础螺栓与脚底板的防锈防腐要求 (8) 3、通信塔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9) 3.1、放样、下料和切割的标准 (9) 3.2、制孔的标准 (10) 3.3、几何尺寸的标准 (11) 3.4、焊缝的标准 (11) 4、通信塔的基础施工 (12) 5、通信塔防雷与接地的要求 (13) 5.1、防雷的要求 (13) 5.2、地网的要求 (15) 5.2、接地体的要求 (16) 6、通信塔的工程验收 (16) 6.1、验收单位 (16) 6.2、技术文件 (17) 22 / 1 7、通信塔的维护 (17) 8、附件 (19) 总则、 1 概述 1.1、为进一步规范河南铁塔建设标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铁塔建设各阶段的验收工作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1.2、制定技术规范书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