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应用

论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应用

论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b10876200.html,

论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应用

作者:周明媛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第09期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例如因材施教原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他能高明地概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等,并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导。从《论语》所记来看,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论语·颜渊》有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孔子这些对仁的不同回答当然不是随便乱讲的。颜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对孔子的思想理解得比较透彻,所以孔子以简捷的“四目”告之。司马牛多言而躁,所以孔子以“訒”告之。此外。子张思想偏激,办事爱走极端,待人不够厚道,所以孔子的解释方法又有不同。而学生的情况不同,他们的提问出发点可能也有差异,孔子针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以解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使其从一个可以理解、接受的方面去把握性和实践性,殊途而同归。

孔子所实践的因材施教原则,是一个符合辩证法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客观对象的实际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培养,以收到实际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