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澎湃(pài) 山巅(diān)九曲连环(qǔ)

B. 哺育(bǔ)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 浊流(zhuó) 宛转(wǎn)一泄万丈(xiè)

D. 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万丈狂谰(l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 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 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 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3.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语句。

(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中国印。()

A. 烙上

B. 刻上

C. 画上

D. 印上(2)流在心里的血/中华的声音。()

A. 晌着

B. 澎湃着

C. 唱着

D. 回荡着(3)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筑成我们民族的。()

A. 身躯屏障

B. 身躯固堤

C. 体魄屏障

D. 体魄固堤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 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 昆铁路横穿髙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着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不久的将来,髙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 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 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 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 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8.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9.下列对课文《黄河颂》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 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弘的颂歌。

C.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二、诗歌鉴赏

10.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三、综合题

12.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

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四、现代文阅读

13.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澳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一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

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 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 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 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 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A

3.(1)A(2)B(3)C

4. D

5. A

6. A

7. B

8. D

9. A

二、诗歌鉴赏

10.(1)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2)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f1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JL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1.(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

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三、综合题

12.(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四、现代文阅读

13. (1)①黄河流程漫长;②黄河流域广大;③黄河气势雄伟(2)C

(3)因为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4)黄河孕育户扣华民族的占代文化,是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5)不能。“相传”表明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确切的,用“相传”语言更准确。“之一”表明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止这一处,用“之”表述更严密。

(人教版)初中全部语文教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初中全部语文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 1/ 80

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 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 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 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 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完整版)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精品文档 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 学习了《黄河颂》这篇课文,想象如果你就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浊浪滚滚的波涛,内心是否难以平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语文黄河颂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1.给下列的注音写上汉字。 ft diān péng pài狂lán屏zhàng bǔ育体pòzī 长 2.用线条 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澎湃生 产;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狂澜喂养,也比喻培养。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的东西(多指ft岭、岛屿等)。 哺育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滋长波浪相互撞击。 3.《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作品,由 作词,谱曲。作品由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二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精品文档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

我们面前,他站在高ft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啊!黄河!”这句诗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作者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我站在高ft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

《6、黄河颂》教学设计 廉江市车板镇第二初级中学 曹娇 6、黄河颂 光未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 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教学 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 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2、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

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大型合唱曲《黄河大合唱》,著名诗人光未然为其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令人兴奋、令人鼓舞的《黄河颂》。 检查预习 一、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 年秋,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便是其中的一个乐章。 二、了解作家。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 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歌曲《保卫黄河》) 三、明确教学目标 讲授正课 一、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一、拼一拼,写一写。 yǐ jīnɡ zhuànɡ lì b ō l àng yóu qí 二、一字开花(写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照样子写词语) 许许多多 四、快乐连连看 。 勤劳的 秋天 一个个 树叶 凉爽的 景色 一堆堆 灯笼 壮丽的 人民 一片片 稻谷 五、连词成句,别忘了标点哦。 1、认真地 老师 讲课 听 同学们 2、在水里 鱼儿 快活地 游来游去 3、少先队 了 光荣地 小妹妹 加入 六、我给句子排排队。 ( )小宝扔下竹竿,抱着脑袋逃跑了。 ( )一天,小宝和伙伴们到树林里玩。 ( )小宝找来一根长竹竿,对准马蜂窝一捅。 ( )他们看见一个马蜂窝。 ( )马蜂窝掉下来了,马蜂四处乱飞。 ▲ 看到下面的汉字,你会想到什么? 例:金 我想到了秋天,秋风送来一片一片金黄的落叶,田野里无边的稻子翻着金色的波浪,果树上挂着黄澄澄的梨子。 绿 我想到了________ 。 红 我想到了__________ 。 白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 。

一、词语大观园。 层林()染山河()美五()丰登春()秋实天()云淡()秋时节一()苹果一()小路一()书一()课桌一()桃树一()笔洁白的( )惊奇地()金黄的()宽阔的( ) 深情地()可爱的()美丽的( )开心地()长长的()神气极了: ________极了 _________极了火红火红: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议论纷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字音游戏,在正确的读音下画“——”。高兴(xīng xìng)欢乐(lè yuè) 兴(xīng xìng)奋乐曲(lè yuè) 首都(dū dōu)因为(wèi wéi) 都(dū dōu)是四海为(wèi wéi)家三、仿写句子。 例:田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就是。例:我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 喜欢。例: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___________。例:动物园里有熊猫,有狮子,还有老虎。 有,有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四、在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后面里打”√”。 1、金黄的稻子真惹人喜爱。() 2、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 3、树叶变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 4、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5、满池的荷花竞相开放。() 五、默写古诗。 山行 ▲想一想,请回答。 什么床不能睡?()什么线不缝衣?()什么河没有水?()什么网不捕鱼?()什么耳不会听?()什么笔不能写?()什么马不会跑?()什么球不能踢?()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

第六课黄河颂 Ⅰ课课达标我能行 一、积累·识记 ⒈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澎.湃()狂澜.()九曲.连环() 屏障.()哺.育()滋.长()高山之巅.() ⒉根据拼音填汉字。 _____(jiān)强 _____(wǎn)转摇_____(lán) _____(bǎng)样 ⒊选出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2020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20福州圆满结束 ....。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 ....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 ...晓.。 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⒋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置真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_______。 A. 好长时间园丁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B. 只怪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C. 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D. 因为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经长得很高了。 ⒌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姐、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B.说话声,欢笑声,歌唱声,嬉闹声,响彻了整个海滩。 C.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语言运用 ⒈下面两幅图是对哈尔滨市民“住宅售价承受能力”和“住宅地理位置的选择”的一项调查。 ⑴由图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⑵你认为如要让我是老百姓住得宽敞、住的经济、住的方便,应采取什么措施?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黄河对于我们生活在兰州的人来说,谁都不陌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唱着颂歌。同样,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至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黄河印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投放黄河的图片。 三、字词积累 1.注音 磅礴( páng )( bó) 澎湃( péng )( pài ) 气魄( pò)高山之巅( diān ) 狂澜( lán )哺育( b?) 浊流( zhuó)屏障( zhàng ) 2.解释词语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教学设计 高场镇中何开洪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00后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伤痛,“少年不识愁滋味”,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也有一定难度。但是,青春年少的他们又不缺乏激情,所以,让他们的激情燃烧起来,关乎全局,成为关键。《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相信通过多种手段的激发,学生的心灵终会被打动,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会好。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学生吟诵“黄河”有关诗句,调动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等) 今天,让我们吟诵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来共同感受诗人为我们展现的黄河形象吧。 二、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在《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读诗歌,悟形象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颂歌,下面我们一起听读黄河的颂歌。 1.播放《黄河颂》视频朗读,让学生感受黄河,并谈谈黄河形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惊涛澎湃、勇往直前等 2.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激昂、雄健、悲壮) 3.学生朗诵课文一遍,正音。 哺育(b?)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 ài )狂澜(lán )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加深理解。注意:读音、语调、语气等。 四、品诗歌,探精神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知识分享

《黄河颂》公开课教 案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 3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二、朗读,初步感知 1 自己放声朗读,读后正音。 2聆听名家朗读《黄河颂》,思考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伟大坚强。 3诗人光未然又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导学案》33页背景回放。 4小组合作放声朗读。 三、合作探究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颂。 2本首诗分为朗诵词和诗歌两部分,朗诵词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3第二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要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4“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描写? 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实有虚,选择了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地进行了描写。 近镜头描写;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5找出“颂黄河”这一环节的明显标志,并分析这一部分可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标志:“啊!黄河!” 分为三层: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6作者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寒假阅读与训练答案

二年级上册寒假阅读与写话训练 1心爱的铅笔 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支铅笔花花绿绿,很漂亮。铅笔上画着一支大白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水面上有一片片的荷叶,似乎漂着一顶顶帽子。水草缓缓(huǎn)地流着,似乎在说:“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呀!” 1、这篇短文(2 )节。 2、第二节有( 5 )句话。 3、用“——”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用“√”) ①这支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②水草要小朋友好好学习。() ③这支铅笔很漂亮。(√)

2 绿色的小船 春天,柳树弯着腰,把池塘当作镜子照。春风轻轻吹,柳枝摇呀摇。柳叶儿多像蝴蝶结,扎满柳枝条。 秋天,柳树弯着腰,对着池塘再照照。蝴蝶结松开了,一片一片往下掉,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打转,慢慢地飘摇。 转呀,摇呀,小船远航了。 小船小船,你可早点儿回来呀,把蝴蝶结重(chóng)新扎满柳树梢。1.给带点的字“扎”查字典:先在检字表中找到(扌)部,再看除去部首有( 1 )画,找到相应的页码是()页,这个字的读音是(zā)。 2.短文共有( 4 )段。第二段有( 2 )句话。 3.在短文中,“蝴蝶结”、“小船”都是指(柳叶儿)。 4.请你来比: (1)(秋天的落叶)像(飞舞的黄蝴蝶)。 (2(天上的白云)(奔跑的羊群)。 5.请你再添一段: 冬天,柳树弯着腰,对着池塘照了又照。

3 太阳和虹 刚下过雨,太阳就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人们都说虹很美丽。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连太阳都看不起了。白云对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你了。”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白云摇摇头,立刻遮住了太阳,虹就不见了。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如:动听的(歌声) 骄傲的(彩虹)美丽的(彩虹) 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小鸡)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道)彩虹一(座)小桥一(个)皮球 一(头)黄牛一(棵)大树一(个)太阳 一(幅)图画一(朵)白云一(片) 3、用下面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骄傲: 美丽: 4、看见的“看”有两个读音,你知道吗?聪明的你再帮它组个词吧! 看(看书)(看见)看(看家)(看守)5、虹有没有听云的劝说?虹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 虹没有听云的劝说。虹的做法不对,因为他太骄傲了。 4 秋天的原野 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在上的蓝宝石。村子外的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不是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 半空中,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咿咿呀呀”唱着歌儿,告诉人们秋天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开始的配乐朗诵词。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话,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我们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激动人心的岁月。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波涛汹涌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一直酝酿着“黄河”的诗作。这年除夕的一个联欢会上,诗人朗诵了这部诗作。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听了诗人的朗诵,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首演,引起巨大反响。不久,《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中国各地。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八个乐章,或描绘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或赞颂民族的精神和传统的文化,或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表现中国人民奋起斗争而发出的胜利的呼喊。在表现

形式上,各章歌词或是奔放热情的自由诗,或是优美雅致的散文诗,或具刚健朴素的民歌风,无不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作品以奔腾浩瀚的黄河为象征,表现中华民族深受屈辱而奋起抗争的伟大形象。 以上所述《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和格局以及创作经过,是我们欣赏《黄河颂》的大背景。《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为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先看看《黄河颂》这个题目。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据《文心雕龙》的解释:“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主告神”。可见“颂”这样一种体裁,是以庄严、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赫赫武威的,是唱给神听的。但是,在《黄河颂》里,我们看到“颂”的内容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颂的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发扬蹈厉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歌词的内容,自然形成三个部分,也即全篇的三大段。 在第一段,一开始便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这样开头,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我们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第5课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进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现代( 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欣赏《黄河颂》,你听出了怎样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黄河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讲好一堂课最重要的环节。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地,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将教学过程做如下安排: 一、问题导入新课 (一)考考你: 1、中国的母亲河是? 2、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是? 3、中国第二长河是?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地气势奔腾在中国的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欣赏黄河的图片 (三)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四)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背景介绍:1938年,抗日烽火已燃遍中华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

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一、活动一:整体感知 要求:1、识记本课生字词。 2、配乐朗诵课文,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一)澎湃()()九曲()环 气魄()高山之巅() 狂澜()哺育() 浊流()屏障() (二)解释词语: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三)朗读:让我们和着诗人自豪的脉博,用自己的声音感受黄河的伟大,体会民族的坚强吧! ?要求:一、读出感情二、读出语气三、读出体会。

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一、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dù pínǎli piāo fú zāi hài ()()()() wá wa rú guǒzhīshi bàn fǎ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平时我在池子里______;在小溪里______;在江河里______;在海洋里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很_______;有时候我很_______.我做过许多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们带来灾害. 3.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____.升到天空;我又变成____;在空中漂浮着.碰 到冷风;我会变成____、______或____落下来.你们猜我是什么?我就是______. 三、选字填空. 那哪 1.你去( )里? 2.( )是我们的学校. 已以 3.你( )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4.( )前;你家住在哪里? 四、照样子写词语. 许许多多高高兴兴进进出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五、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组词. 飘( ) 晒( ) 池( ) 浮( ) 灾( ) 害( ) 黑( ) 器( ) 带( ) 片( ) 极( ) 更( )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蒲公英妈妈靠____________传播种子. 豌豆妈妈靠____________传播种子. 苍耳妈妈靠____________传播种子. 九、读书15分钟(自己的带拼音读物) 寒假作业(二) 日期:2月5日家长批改并签字: 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管我叫“雨”.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1散步 2秋天的怀念 3*羚羊木雕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 7再塑生命的人 8*我的早年生活 9*王几何 10《论语》十二章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 12济南的冬天 13*风雨 14*秋天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16紫藤萝瀑布 17走一步,再走一步 18*短文两篇:蝉、贝壳 19*在山的那边 20虽有嘉肴 写作: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21化石吟 22看云识天气 23*绿色蝈蝈 24*月亮上的足迹 25河中石兽 写作: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 27皇帝的新装 28*女娲造人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观书有感(朱熹) 浣溪沙(晏殊) 如梦令(李清照) 名着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叙事要完整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杨振宁)

语文:第6课《黄河颂》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6课《黄河颂》综合练习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哺育(P?)澎湃(pài )气魄(Pò) 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 D. 赞歌(zàn)发源(yuán) 宛转(w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 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 D.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4分)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4分) 二、整体感悟(10分) 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分)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为什么?(4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9分)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最新《黄河颂》公开课课件教学案设计优秀教学内容

黄河颂 光未然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2.学生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一方面“情感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另一方面按文学史的观点,它还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目标: 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②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②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③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一、字 1、多音字: 盛(shèng)开床铺(pù) 种(zhǒng)子好(hǎo)人分(fēn)别 盛(chéng)饭铺(pū)路种(zhòng)地好(hào)客水分(fèn) 重(chóng)新教(jiào)室口号(hào) 干(gān)净难(nán)忘 重(zhòng)点教(jiāo)书号(háo)叫干(gàn)活灾难(nàn) 着(zháo)急空(kòng)地似(sì)乎长(cháng)短四海为(wéi)家 闭着(zhe) 天空(kōng) 好似(shì) 长(zhǎng)大因为(wèi) 朝(cháo)代发(fā)现睡觉(jiào) 首都(dū) 淹没(mò) % 朝(zhāo)霞头发(fà) 觉(jué)得都(dōu)有没(méi)有 转(zhuàn)动一只(zhī) 假(jiǎ)如迷藏(cáng) 挑(tiāo)粮 转(zhuǎn)身只(zhǐ)有请假(jià) 宝藏(zàng) 挑(tiǎo)战 2、同音字、形近字区别: 【作做坐座】(工作作业作文) (做手工做事) (坐下请坐) (座位)【站占战】(站立车站) (占领占用) (战斗作战) 【园圆】(花园公园园丁) (团圆圆形) 【工公功弓】(工作工厂) (公园公鸡) (成功功夫) (弓箭) 【渴喝】(喝水喝酒) (口渴) 【客课】(请客好客) (上课课文)【洋杨】(海洋喜洋洋) (杨柳白杨) 【孩还】(孩子女孩) (还有还是) \ 【以已】(以后所以) 已经【夜叶】(夜晚黑夜)(落叶树叶) 【尽进近】(尽头) (进出进来) (远近近处) 【再在】(再见) (现在)【带戴】(带领) (穿戴) 【士土】(战士) (土地) 【汽气】(汽水) (空气) 【令今】(口令命令) (如今今天) 【情晴】(心情感情)(晴天晴朗)【峰锋蜂】(山峰) (蜜蜂) (刀锋) 【幕墓慕】(爱慕) (扫墓) (开幕) 【吵炒抄】(吵闹) (炒菜) (抄写) 【领邻】(带领) (邻居) 【爪瓜】(爪子) (西瓜) 【柱往住】(柱子) (往常) (居住住房) 【外处】(外面窗外) (到处深处) 【如知】(如果假如) (知识知道) 3、给下面的加偏旁: 巴——把爸吧肥爬皮——坡披波破玻 ) 方——放防房访芳青——晴情清睛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朗诵

《黄河颂》教学反思 古 艳 婷 临汾六中 2017.3

教学反思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适合朗读的课文,教学时应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上完本课后,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导入的时候可以直接播放黄河视频,让学生谈观看后的感想,可以直接引出学生展示搜集黄河资料的环节。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再精心一些,比如次序应该再调整一下。背景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重点,只有充分了解了背景知识,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黄河所象征的伟大坚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学生展示黄河的资料之后。 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朗读指导,不仅仅是语调、感情、节奏这几点。可以把文章的朗读节奏划分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出来。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四,学生展示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给学生纠正。 从教学效果来看,也发现学生有搜集资料准备不充分,朗读展示时有胆怯,任务划分不明确导致展示的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自己的一步步努力下,会打造出更加优质的精品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