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比喻句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20
比喻句子摘选来源:钱钟书《围城》、张爱玲《半生缘》、张爱玲《琉璃瓦》、张爱玲《金锁记》“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
”——钱钟书《围城》第一章“一个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得使方鸿渐绝望地企羡。
”——钱钟书《围城》第三章“父母的同情施错了地方,仿佛身上受伤有创口,而同情者偏向皮肉完好处去敷药包布。
”——钱钟书《围城》第四章“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见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
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钱钟书《围城》第五章“她在户内也围着一条红蓝格子的小围巾,衬着深蓝布罩袍,倒像个高小女生的打扮。
蓝布罩袍已经洗得绒兜兜地泛了灰白,那颜色倒有一种温雅的感觉,像一种线装书的暗蓝色封面。
”——张爱玲《半生缘》第一章“今天晚上有月亮,稍带长圆形的,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四周白蒙蒙的发出一圈光雾。
”——张爱玲《半生缘》第三章“马蹄得得,在雨夜的石子路上行走着,一颗颗鹅卵石像鱼鳞似的闪着光。
”——张爱玲《半生缘》第四章“她穿着乳白冰纹绉的单袍子,粘在身上,像牛奶的薄膜,肩上也染了一点胭脂晕。
”——张爱玲《琉璃瓦》“他定眼一看,可不是铮铮!烫鬈的头发,多天没有梳过,蟠结在头上,像破草席子似的。
”——张爱玲《琉璃瓦》“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张爱玲《金锁记》。
围城》中比喻地主要结构形式一)明喻《围城》中地比喻绝大多数都是明喻,计有340 则左右,但从构成上看,这里地明喻只有两种基本类型.1.本体+喻词+喻体这种结构是比喻最基本地表现形式,也是《围城》里用得比较多地,有153 则,约占作品里比喻总数地38%.喻词直接标明本体和喻体地相似关系,一般有“像”、“好像”、“如”、“犹如”、“仿佛”、“好似”等等.如:(1)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第264 页)(2)(韩太太)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地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地.(第212 页)例(1)地本体是“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喻体是“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喻词是“正如”,这个比喻把人们地造谣比喻成蜘蛛挂网,一般地人是很难想象得到地,但是我们读了之后,不得不惊叹这个比喻地精妙.例(2)包含了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雀斑”和“举止活泼”,喻体分别是“面饼上苍蝇下地粪”和“通了电”,喻词分别是“像”和“似地”,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韩太太令人厌恶而可笑地丑态.2.本体+喻词+喻体+喻解这种结构形式地明喻句在《围城》里更是普遍,有186 则,约占作品比喻总数地47%.所谓喻解,就是点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地词语.使用这种结构时,通常用一些一般人看来是毫不相干地本体和喻体,为帮助读者领悟其中地联系,作者就在喻体后再来个说明,把本体和喻体之间地相似点说出来,起画龙点睛地作用,从而使整个比喻意思明朗,读者恍然大悟,甚至会心一笑.如:(3)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第194 页)(4)忠厚老实人地恶毒,像饭里地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地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地伤痛.(第4 页)例(3)有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科学家”和“科学”,喻体分别是“酒”和“女人”,喻词都是“像”,喻解则是解释两个比喻地关键,分别说明老科学家地可贵和科学陈旧地贬值.例(4)中本体是“忠厚老实人地恶毒”,喻体有两个“饭里地沙砾”和“出骨鱼片里未净地刺” 喻词是“像”,初看读者还不很明白,但一看到后面地喻解——“会给人一种不期待地伤痛”,就马上明了了.二)暗喻暗喻,也叫隐喻,在《围城》里共有38则,约占比喻总数地9%.其结构形式为“本体”是喻体”通过喻词是”、为”、成为” 就是” 叫”、跟……”、抵得上”、等于”等,把本体和喻体之间地相似关系比明喻更推进一层,使之连结成一个东西,实际上是更强调了彼此间地相似关系.如:(5)她(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地指甲. ……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地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地”(.第5 页)(6)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地泥就抵得上贪官刮地地皮.(第154 页)例(5)地比喻中,鲍小姐因为衣服穿得少而被比作“熟肉铺子”和“真理”,喻词都是“叫”,这样把本体和喻体地关系推进了一层.当然,这里作者分别加上了两句喻解——“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地暖肉公开陈列”与“真理是赤裸裸地”,就使读者一下子体会到了这样比喻地妙处,觉得无比新颖而贴切.例(6)地喻词是“抵得上”,本体“鞋子上地泥本来和喻体“贪官刮地地皮”相差甚远,但这里作者用了夸张手法,就变得谐趣顿生,且借机讽刺了一下贪官,也是一举两得.(三)博喻《围城》里地博喻有21 则,约占书中比喻总数地5%.所谓博喻,就是用好几个喻体,从不同地侧面来比喻本体,使读者加深对本体特征地认识,收到强调、突出地表达效果.并且往往是喻中有喻,一段话就形成一个比喻群,呈现给人地形象五彩缤纷,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钱先生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地‘车轮战术'”③.在说明本体地某种特征时,几个喻体之间地关系通常有以下这么两种:1.并列关系两个以上地喻体以并列形式从同一方面或不同侧面描绘出本体地特征.如:(7)(方鸿渐初吻苏文纨时)这吻地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地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地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地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地亲近.(第103 页)(8)那女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地花园.(第159 页)例(7)接连用三个不同地情节细腻地喻体来作比对苏那种“敬而远之”地初吻,恰恰生动地说明了方并不爱苏,所呈现地只不过是一种不由衷地礼仪.而例(8)本体是“女孩子打扮后地脸色”,喻体则分别是“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姹紫嫣红开遍地花园”,一连串地喻体从色彩方面鲜明地表现了那女孩子地打扮粗俗不堪.2.递进关系两个以上地喻体以递进地方式表达本体地某个内容.如:(9)李先生本来像冬蛰地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地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地爬虫了. (第148 、149 页)(10)他们倒宁可睡稻草,胜于旅馆里那些床,或像凹凸地图,或像肺病人地前胸.(第191 页)例(9)里地三个喻体分别是“冬蛰地冷血动物”、“立春时地爬虫”、“端午左右地爬虫”,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爬虫地生理发展看,三者地关系都是递进式,形象地把李梅亭那种愈喝酒愈话多,且愈活跃爱表现地神态描绘出来了.而把一个行为猥琐地人十分形象地比喻成爬虫,足以见出作者对此人地极度轻蔑和厌恶.例(10)里地本体是“旅馆里地那些床”,为了说明那些床地高低不平,作者先用“凹凸地图”作比,后用“肺病人地前胸”作比,不平、难看而硌人地分量后者比前者加重了,含义是递进关系.二、《围城》中喻体地特点《围城》中比喻地运用充分表现了钱先生博通古今中外地学识,显示出他浮想联翩,谐趣横溢地才气.比喻地价值大小,成功与否,与其中地喻体大有关系.喻体内容地新颖别致是比喻成功地关键.在这方面,钱先生使用地比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善用抽象观念一般比喻都是以具体地事物来比具体地事物,或者以具体地事物比抽象地道理,观念,叫读者扩大印象,加深认识.钱先生有些比喻,却是以抽象地观念道理来比具体地事物,比来新颖奇特,叫读者产生丰富地联想.如:(11)她(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地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地大话,大而无当.(第51 页)(12)褚哲学家害谗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睛仿佛哲学家谢林地‘绝对观念 ',像‘手枪里弹出地子弹 ',险些突破眼眶,迸碎眼镜.(第91 页)例(11)地本体“女人地大眼睛”是形象具体地,喻体“政治家讲地大话”,是抽象地.用抽象比具体,并且喻解是“大而无当”,比来新颖贴切.例(12)这个比喻把褚慎明呆呆地看着苏小姐地“大眼睛”作为本体,而把“谢林地‘绝对观念 '作”为喻体之一,这是用抽象观念来比具体地眼珠.褚慎明那种不错眼珠地盯着苏小姐看地丑态跃然纸上.(二)巧用想象情境钱先生有些比喻,不是用现实中存在地事物作喻体,而是用作者创造性想象出地画面作喻体,这种比喻,实际上是作者地一种独特地心理体验.如:(13)苏小姐因为鸿渐今天没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第66 页)(14)“不要提起我,不要提起我. ”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理仿佛黑牢里地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地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地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地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第144 页)例(13)里,作者想象了一种“冷天出门,临走前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地画面作为喻体,来比本体——苏小姐那种恋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惆怅若失地心理,新颖贴切地手法把这种抽象地心理比得形象而富于动感.例(14)里作者用两个创造性想象地画面及其营造出地意境来比喻方鸿渐此时极度失望地心理.这是两个特定境况下地心理体验,用它们来比此时方鸿渐地心理,可谓细致入微,贴切生动.(三)多用通感联想所谓“通感联想”,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地感觉沟通另一种美地感觉.换句话说,由某一门艺术地感觉转化为对另一种艺术地感觉.在艺术门类中它好比“桥梁”一样,使艺术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使人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围城》中地比喻有不少使用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本体和喻体在所表达地感觉方面互相沟通和转化,从而使文句修辞更具有表现力.如:(15)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地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地余音. (第52 页)(16)按捺不下地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地水,勃勃地掀动壶盖.(第193 页)例(15)地本体“唐小姐不笑时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属于视觉范畴,而喻体“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地余音”则属于听觉范畴,这里作者运用了通感联想,比起一般地比喻方式来显得更为生动而新鲜,富有韵味.例(16)地本体“按捺不下地好奇心和希冀”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地心理感觉,但作者使用了视觉范畴地喻体——“火炉上烧滚地水,勃勃地掀动壶盖”,就形象地把那种难以体会地心理感觉表达得通俗易懂.(四)结合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话语含义超越说写对象客观实际地修辞方式,它虽然言过其实,但却是主观感受地真实•④那么,在比喻修辞地运用中,兼用夸张,则会取得强调突出,引人共鸣地感染效果.《围城》里不乏这样地例子.如:(17)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地人紧紧地挤得身体都扁了.(第157 页)(18)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夫打了耳光地脸,刮得下斤把猪油.(第161 页)这两个例子中地喻体都使用了夸张手法,目地是强调和渲染车厢地拥挤与桌面地肮脏,使读者印象深刻,有较好地修辞效果.(五)运用逆向推理《围城》中也有少数比喻,运用了逆向思维地推理方法,把人们说烂了地套语翻出新意. 如:(19)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第46 页)(20)他记得《三国演义》里地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第47 页)钱先生用逆向思维地推理方法,将通常把女人比做月亮地说法转化成例(19)中地“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在例(20)中把“妻子如衣服”这个陈旧地比喻点化成“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令人耳目一新.。
钱钟书在《围城》里的两个精妙比喻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的第一个比喻是是这样写的: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并非地位爬高”太经典了。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现实中某些人不图本分,非要学猴子爬树一样要露出尾巴。
本来蹲在地面上藏起尾巴多好,但他为了爬得更高,非要露出红屁股上面的长尾巴。
这类人中最恨的是扬言要打假者,自己一身正气也就罢了,关键是自己一身的假,甚至连生殖器也是假的,你说说看这样尖嘴猴腮、面目就和猴子是亲兄弟的人能打出什么假来?而且是动静越弄越大,生怕普天下人都不知道他长着一条猴子的尾巴。
猴子为什么会和诸多牲畜一样要长着一条尾巴呢?原来尾巴有诸多妙用,牛的尾巴是用来驱赶叮在背上的苍蝇和蚊子,马的尾巴不仅能用来保持奔跑的平衡,也能驱赶各类损害自己的害虫,最大的优点就是还能“拍马屁”。
羊的尾巴是用来储存过剩能量,类似于骆驼的驼峰,切开尾巴里面都是白油,主要是为了度过缺食的冬天。
老虎的尾巴可以当做反击敌人的武器,可以象钢鞭一样把敌人当场击晕击倒。
猴子尾巴也有妙用,主要是用来遮盖红屁股的。
遮盖住就一辈子严严实实的捂住好了,别再出来丢人现眼了。
《围城》里第二个比喻写道:天下有两种人。
臂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是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相信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第一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占大多数,所以好多人只会活在记忆里,走出了记忆他就仿佛变得一贫如洗了。
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第二种人只占了现实生活的一小部分,而这小部分人才是生活的真正成功者。
所以说现实生活里失败者占大多数,成功者只是一小部分人。
围城比喻幽默的句子1. 围城中的经典幽默是指什么“笑比哭好”。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如此追捧赵本山、小沈阳、周立波的道理。
但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幽默却别有一番味道。
我说的是小说,而非电视剧。
因为体裁关系,电视剧是不可能将钱先生的语言幽默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先看比喻。
书中开首谈到鲍小姐,“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又如赵新楣叫方鸿渐为“同情兄”,因为跟同一先生念书是“同师兄弟”,同在哦学校叫“同学”,同一个情人就是“同情”了。
以上这些比喻就显出钱锺书慧眼独具的幽默感。
它们思辨性强,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满含书卷气却并不凝重。
钱的幽默可不只这点。
“早晨清醒,居然自己没给蚤虱吃了精光,收拾残骸剩肉还够成了人。
”这当然是夸张。
可真到遇到现实中离谱的事,钱似乎又无边地宽容起来。
一个内地小县的“ 旅馆名叫‘欧亚大旅社’。
虽然直到现在欧洲人没来住过,但这名称不失为一种预言,还不能断定它是夸大之词。
”在这些令人捧腹的幽默氛围中,书中人物说起话来也常常云山雾罩。
你瞧,李梅亭一听说三闾大学中国文学系设茶话会欢迎他,“欢喜得直说:‘讨厌,讨厌!我累得很,今天还想早睡呢!’”高松年明明没给方鸿渐写过什么信,却说:“这信很重要。
哎!现在抗战时间的邮政真该死。
”于是假的成了真的,方鸿渐忽感到“自己收到了信在抵赖,听他这么一说,才稍微放心,迎合道‘内地去上海的信,常出乱子。
’”最经典的一段,是第七章中赵新楣、方鸿渐离开汪家,送范小姐、刘小姐回家一段。
当时范小姐正追赵新楣,而赵却在想方设法甩开她:“……走近板桥,范小姐说这桥只容两个人走,她愿意走河底。
鸿渐和刘小姐走到桥心,忽听范小姐尖声叫:‘啊呀!’忙借机止步,问怎么一回事。
范小姐又笑了,辛楣含着谴责,劝她还是桥上走,河底石子滑得很。
才知道范小姐险的摔一交,亏辛楣扶住了。
《围城》中的比喻妙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享有不容争议的权威,它像一坛陈年佳酿,历时愈久愈显醇香,每次“品尝”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不惊世骇俗;而是沉稳、睿智、含蓄又不乏犀利。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要得力于钱先生在“比喻”修辞上的奇思妙想和精彩运用。
下面举几个〈围城〉中的例子试作分析:一、刻画心理,贴近经验方鸿渐与苏文纨同乘油轮回国,在途中本已非常熟悉和亲密,可是方鸿渐回国后去拜访苏文纨时,却意外地遭到冷遇,作者对方鸿渐当时的心情有一番细致的刻画:“分别时还是好好的,为什么重见面变得这样生分?这时候他的心理,仿佛临考抱佛脚的学生睡了一晚,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只好撒谎说,到上海不多几天,特来拜访。
……”方鸿渐以为苏小姐对自己有好感,此次登门必定受到热情的欢送,可是主人不冷不热的态度使好面子的方鸿渐非常难堪,当时的尴尬、羞愧、懊悔、沮丧可想而知。
作者在这里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这种复杂的心情比做临阵磨枪的学生在考试当天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
这样的喻体源自我们的切身体验,贴近生活经验,所以,即使我们没有方鸿渐这样的处境和感受,也能了解和体会当时的种种复杂情绪。
“比喻”在这里起到了生动刻画人物心理,拉近艺术形象与读者经验之间距离的作用。
二、描摹肖像,勾勒灵魂作者得以在《围城》中成功塑造一系列群丑形象,肖像描写功不可没。
比方,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平日里西装革履,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其实工于心计,勾心斗角,且行为不检。
这个丑角在作者的笔下生有一张黄胖而油光的脸,一会儿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一会儿像“擦过油的黄皮鞋”,将他的虚伪和可憎挖苦得滑稽可笑。
另一个伪君子李梅亭也是平日里“神情傲兀”,故作正经,其实投机吝啬,肮脏猥琐。
六月里还穿着黑呢西服,偏偏叫一阵大雨淋出了原型:“法兰绒外套经过浸湿烤干这两重水深炽热的痛苦,疲软肥肿,又添了风瘫病;下身的裤管,肥粗圆满,毫无折痕,可以无需人腿而卓立地上,像一对空心的国家柱石;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围城》中比喻形式的多样性(一)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是常用像或者具有一些固定特点的两个不同的东西相联系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一:“按耐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地掀动壶盖。
”按耐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都是看不见的心理活动,作者用烧滚的水,勃勃的掀动壶盖来形容,读者就可以体会到那种迫切想知道,蠢蠢欲动的心理。
例二:“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
”交情发展之迅速,用“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作比十分恰当。
热带植物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分,因而生长非常迅速。
在这里作者将方鸿渐和鲍小姐之间的交情成“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再合适不过了。
(二)暗喻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暗喻又叫隐喻。
例一:鲍小姐穿的衣服非常少,上半身就穿了一件短短的抹胸,下半身穿了一件贴身短裤,脚踏一双白皮鞋,并且在皮鞋的前方露出了涂了指甲的脚趾甲。
有的人会称呼鲍小姐为熟肉铺,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熟肉铺才会把不同颜色的肉分开摆放,也有人戏称抱小姐是真理,因为那句名言,真理往往是赤裸裸的。
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男学生”用垂涎的眼光打量鲍小姐,同时又从心里鄙视她,也透露出作者对这一角色的态度。
鲍小姐由于衣着比较性感,被别人称作是熟肉铺子和真理。
在以上的比喻句中,比喻词都是叫,深入地推进了本体和喻体,为了让读者清楚的明白比喻的运用。
钱钟书先生还在句子当中把这个比喻解释了一下,比如他说明了为什么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肉店才会把不同颜色的肉分开,人们都说真理是赤裸裸的,所以说鲍小姐是真理。
这样能够让读者很容易读懂作者的比喻,而且感受到这种比喻运用的精巧以及恰当。
形象而含蓄地讽刺了鲍小姐崇洋媚外、开放暴露和无所顾忌的丑态。
例二:“这辈子最讨厌来自小城市的时髦的小姑娘,这种落后的时髦非常像中国最早仿制的那种西服,把给外国人的衣服上打补丁这一套,也往中式衣服上做在衣服袖子和裤子上也打补丁。
《围城》中的比喻(上)我在阅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时,被文中大量的比喻所吸引,我不能不惊叹于钱先生运用比喻修辞法的高超能力。
《围城》中的比喻句有400则左右,内容千变万化,形式不拘一格,从中可看出钱先生用诙谐的笔调,或嬉笑,或嘲讽,或投以鄙夷目光,毫不留情地把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所戴的各种假面具掀开,幽默传神,生动有趣,叫人总会情不自禁地发笑。
钱先生在谈论比喻的性质和情感价值时,指出了比喻的特点是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①钱先生认为“是”犹无奇,“如”才可乐,所谓“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正是他所要达到的效果。
这个“是”与“非”之间的相似点,乃“比喻的灵魂”。
②钱先生以其聪慧严密的思辩力和渊博的知识,把本体和喻体的同与不同之间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围城》中比喻的主要结构形式(一)明喻《围城》中的比喻绝大多数都是明喻,计有340则左右,但从构成上看,这里的明喻只有两种基本类型。
1.本体+喻词+喻体这种结构是比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围城》里用得比较多的,有153则,约占作品里比喻总数的38%。
喻词直接标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一般有“像”、“好像”、“如”、“犹如”、“仿佛”、“好似”等等。
如:(1)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第264页)(2)(韩太太)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第212页)例(1)的本体是“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喻体是“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喻词是“正如”,这个比喻把人们的造谣比喻成蜘蛛挂网,一般的人是很难想象得到的,但是我们读了之后,不得不惊叹这个比喻的精妙。
例(2)包含了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雀斑”和“举止活泼”,喻体分别是“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和“通了电”,喻词分别是“像”和“似的”,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韩太太令人厌恶而可笑的丑态。
钱钟书小说《围城》好句摘抄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长篇小说《围城》广受读者好评。
下面小为大家整理了《围城》里的好句子,欢迎大家点击查看!1.他身大而心不大,像个空心大萝卜。
2.元朗摊开扇子,高声念了一遍,音调又像和尚施食,又像戏子说白。
鸿渐一字没听出来,因为人哼诗跟临死呓语二者都用乡音。
3.他最恨女人,眼睛近视得利害而从来不肯配眼镜,因为怕看清楚了女人的脸,又常说人性里有天性跟两部分,他自己全是天性。
4.他最擅长用外国话演说,响亮流利的美国话像天心里转滚的雷,擦了油,打上蜡,一滑就是半个上空。
5.唐小姐摇头不信,也不接口,应酬时小意几献殷勤的话,一讲就完,经不起再讲;恋爱时几百遍讲不厌、听不厌的话,还不到讲的程度;现在所能讲的话,都讲得极边尽限,礼貌不容他昧越分。
6.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7.一个躬背高额,大眼睛,仓白脸,戴夹鼻金丝眼镜,穿的西装袖口遮没手指,光光的脸,没胡子也没皱纹,而看来像个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纪的小孩子。
8.一个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得使方鸿渐绝望地企羡。
9.他恨不能用英文写信,因为文言信的语气太生分,白话信的语气容易变成讨人厌的亲热;只有英文信容许他坦白地写“我的亲爱的唐小姐”、“你的极虔诚的方鸿渐” 。
10.他出门后浮泛地不安,知道今天说话触了苏小姐,那王尔恺一定又是个她的爱慕者。
但他想到明天是访唐小姐的日子,兴奋得什么都忘了。
1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粒或者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2.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毕业论文:《围城》的比喻手法赏析《围城》的比喻手法赏析《围城》的比喻手法赏析作者:宁文达指导教师:李华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笔锋犀利、寓意深远~具有历史的广度与深度。
特别是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谓新奇而又贴切、绚丽多彩而又变化无穷。
本文以大量的生动具体的典例~对《围城》中比喻修辞手法进行专题论述~并希望通过对小说中比喻的特点、比喻的作用的分析~体现出钱先生幽默、奇谲、广博的风格。
关键词:比喻, 本体, 喻体~比喻的特点, 比喻的文学作用The Appreciation of Analogy Practices in“Besieged City”Abstract: "Besieged Cit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r. Qian Zhongshu, and is an excellent novel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novel is critical, far-reaching implied, and of historical importance.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especially analogies, makes people amazing. These analogies are novel and appropriate, gorgeous and of endless chang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vividly typical cases, Thearticle discussed specially analogy practices, and is expected to embody Mr. Qian Zhongshu’ s humor,1《围城》的比喻手法赏析surprising and knowledgeable style through analyzing features and roles ofthe analogies from the novel.Key words:analogy, Ontologyyutifeatures of analogy, literary roleof ,,analogy围城的比喻手法赏析《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它通过描写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讽刺了社会人生、道德的精神面貌,揭示了旧中国的腐败沉落。
浅析《围城》的比喻艺术摘要:《围城》中的比喻有600多处,《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
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小说当中包含了多种比喻手法,如,博喻,曲喻,明喻,暗喻,引喻等等。
小说中比喻的形式也是不落窠臼,新颖别致,使得深奥的地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比喻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可以深化主题,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比喻可以描摹环境,起到良好的渲染气氛的效果,比喻还可以很好的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化,读者可以轻松的在身边找到相同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感知人物。
关键词:《围城》;围城比喻;钱钟书0 引言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小说中的比喻艺术更是值得称道,小说当中运用了600多种比喻,比喻的形式多样,风趣幽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化主题,描摹环境,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人物形象。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经过多次再版,翻译成20多种文字,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
《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
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你我的强烈共鸣。
比喻可以对事物的一些特征进行渲染,使具象化,引发读者的联想或者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还可以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具体化,帮助人们理解深奥的道理,运用比喻可以使陌生变得熟悉,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
《围城》中运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如曲喻,象征,讽刺,博喻等,尤其是比喻的运用,使人拍手称奇。
围城当中的比喻运用随处可见,共有六百余处,其中明喻又最多,共543个,暗喻68个,借喻52个。
可见钱先生的匠心独运。
《围城》中的比喻不仅仅是形式丰富多样,而且风趣幽默,通过传神的比喻,将比喻意义鲜活话,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通过巧妙的比喻,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刻,深化了主题。
围城中的比喻句
第一章 1、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2、法国人的思惟是有名的清晰,他们的文章也明确清洁,但是他们的做事,无不混乱、肮脏、喧哗,但看这船上乱哄哄。 3、这船,依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4、(苏小姐)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须要考据学家所谓外证据来断定真确性。 5、忠诚诚实人的狠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6、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7、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taotie)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宽大的昏夜里。 8、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甚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萤火似的自照着。 9、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 10、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11、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来红,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第二章 12、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13、她的平淡,更使鸿渐疑惧,觉得这是爱情超热烈的安稳,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 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纽扣也是扣留不放的预兆。 14、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不,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15、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亮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 16、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17、除了开头几句话,其余全吓忘了。拼命追忆,只像把筛子去盛水。一着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想的线索要打成结又松散了。隐约还有些事实的影子,但好比热闹地方等人,瞥眼人堆里像是他,走上去找,又不见了。 18、蓝眼镜拉自己右臂的那只手也清清楚楚地照进去了,加上自己侧脸惊愕的表情,宛如小偷给人捉住的摄影。 19、方鸿渐住家一个星期,感到出国这四年时间,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 20、以后这四个月里的事,从上海撤退到南京陷落,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方鸿渐失神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纸,听十几次无线电报告,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苏息处。 21、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22、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你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第三章 23、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 24、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的发泄。 25、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 26、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 27、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28、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 29、这时候他的心理,仿佛临考抱佛脚的学生睡了一晚,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 30、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语音。 31、忽然笑不翼而飞,只余个空脸,像片子开映前的布幕。 32、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 33、他身大而心不大,像个空心大萝卜。 34、诗人听了,欢乐的圆如太极的肥脸上泛出黄油。曹元朗脸上一圈圈的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 35、她(唐小姐)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很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36、赵辛楣眼里仍没有方鸿渐,但却又防备着他,恰像慰劳害沾染病者对细菌的立场。 37、可是鸿渐喝一口,已觉一缕火线从舌尖伸延到胸膈间。 38、明天一早方鸿渐醒来,头里还有一条锯齿线的痛,舌头像进门擦鞋底的棕毯。 39、鸿渐低头不敢看苏小姐,可是耳朵里、鼻子里都是抵制不了的她,脑子里也浮着她这时候含笑的印象,像漩涡里的叶子在打转。 40、(苏文纨)认为剩余的今夜只像海水浴的跳板,自己站在板的极端,会一跳冲进明天的快乐里,又兴奋、又战栗。 41、(方鸿渐)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 42、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的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唐晓芙)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用人请他回来。 43、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 44、(曹元朗)一见苏小姐,十五年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 第四章 45、方鸿渐把信还给唐小姐时,痴顿并无感觉。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痹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 46、昨天囫囵吞枣地忍受的整块痛苦,当时没工夫辨别滋味,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 47、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众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 48、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即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然展览,博人怜悯,或者时过境迁,像战士的金创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49、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里隐蔽着,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50、那最难措辞的一段话还闷在心里,像喉咙里咳不出来的粘痰,搅得奇痒难搔。 51、周家一天也呆不住了,只有回到父亲母亲那儿挤几天再说,像在外面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窜回家。 52、这两天,人都气笨了,后脑里像棉花裹的鼓槌在打布蒙的鼓,模糊地沉重,一下一下的跳痛。 53、这两位奶奶现在的身体像两个吃饱苍蝇的大蜘蛛,都到了显然减少屋子容量的状态。 54、这迷汤好比酒,被灌者的量各各不同。 55、父母的同情施错了地方,仿佛身上受伤有创口,而同情者倾向皮肉完好处去敷药包布。 56、由于方豚翁近来闲着无事,忽然发现了自己,像小孩子对镜里的容貌,摇头侧目地看得津津有味。 57、这种精神上的顾影自怜使他写自传,写日记,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颈,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 第五章 58.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就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蛤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 59.狗为了寻求水里的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60.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 61.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脸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断头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场所"谨防扒手"下面那些积犯的相片的表情。我忽然想,就是我自己结婚行礼,在万目睽睽之下,也免不了像个被破获的扒手。 62.鸿溅嘴里机械的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探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63.鸿渐知道今天的睡眠像唐晓芙那样的不可追求,想着这难度的长夜,感到一种深宵旷野独行者的恐怯。辛楣不理他,鸿渐无抵抗,无救援地让痛枯蚕食虫蚀着他的心。 64.鸿渐一眼瞧见李先生的大铁箱,衬了狭窄的船首,仿佛大鼻子阔嘴生在小脸上,使人起局部大于全体的惊奇,似乎推翻了几何上的原则。 65.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66.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奉承的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67.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了,适才不过是立春里的爬虫,当初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68.鸿渐昨晚没睡好,今天又累了,邻室虽然弦歌交作,睡眠漆黑一团,当头罩下来,他一忽睡到天亮,觉得身体里纤屑蜷伏的疲倦,都给睡眠熨平了,像衣服上的皱纹折痕经过烙铁一样。 69.假使真灌成片子,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些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 70.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 71.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