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

路面

路面
路面

5你认为国外路面设计方法哪些值得我国借鉴,试以一方面为例说明如何实施。 二、地沥青学会法(AI 法)

一、 路面模型 多层 三、四层

单轴 80 KN (18KP) p=0.483MPa 二 、设计标准

1 t ε沥青层底面拉应变

2 c ε路基表面的垂直压应变

1、t ε

1b t N a ε??=????

N ——路面开裂时的荷载作用次数 t ε——加荷时拉应变

a,b ——系数,根据疲劳实验得出,修正后用于现场 AI 法采用Finn 法

3 3.2910.854

18.4() 4.32510()()t N c E ε--*-??=???

N ——18KP 作用时等效的单轴作用次数 E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S

10M c = 4.840.69b v b V M V V ??

=-??+??

v V ——空隙率

b V ——沥青体积率 2、

c ε

1b c N a ε??=????

1()m

c l N

ε= l,m ——系数,与设计方法有关

三 、设计考虑因素

1 轴载

采用结构系数 SN=5 耐用指数 Pt=2.5 时情况 ()EAL =?∑

车辆数卡车系数 Equivalent Axle load ESAL Single

LH

LH 或乳化沥青

LH 面层

LH 基层

四 层

三 层

=?∑

轴数

卡车系数荷载等效系数车辆数

计算或查表 4-40 2 环境条件

考虑沥青层内温度

月平均路面温度 134MMPT=MMAT 16z 4z 4?

?--??+??++ z ——路面深度(英寸) z=1/3沥青层厚 3 材料特性

① AC 动态模量

200v 70,F b E F(P ,f ,V ,,T,V )η*=

200——通过200号筛集料的概率,取5% f ——加载频率 v V ——空隙率

70,F η——华氏70时沥青粘度 T ——温度

b V ——沥青用量 ② 乳化沥青

T,t E 在温度T ,硬化时间t 时的模量 ③ 未处治粒料

劲度模量 2k r 1M k θ=

1k ,2k ——系数 一般取K1=8000~120000,2k =0.5

θ——第一应力不变量 1231

()3

θσσσ=++

④ 土基

2r MN M 10CBR()m

=

四、 结构设计法 1 全厚式 2 乳化沥青基层

日本设计方法

4.1 路床

(1)从高速公路施工实践知,路床表面的承载力系数(K 30)以>10Kg/cm 3

为宜

(2)混凝土面板设计中,使用直径为75cm 承载板时K (K 75)值与K 30间有如下关系:

K 75= K 30 / 2.2 荷载强度/垂直变形

4.2 基层 4.2.1 结构

(1)为了确保混凝土路面板厚和表面良好的平整度,基层应尽可能均匀、平整。本规范中混凝土路面原则上采用水泥稳定基层。

(2)采用粒料基层时,以改善基层耐水性及平整度为目的,在基层上面设计4cm沥青中间层,这是粒料基层厚度以11cm为准。

(3)混凝土路面的标准断面

4.2.2 材料规格

表4.2 基层材料质量规格与标准级配范围

(1)路床、路基材料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关系,表4.3.

表4.3 路床、基层材料的稠度

(2)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中常混有团粒(含土块)和软弱颗粒,除石屑及河砂外,其他材料团粒混入率应<10%。

(3)水泥稳定基层使用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可选择配合比设计结果最经济的材料。(4)设臵沥青中间层时,下层水泥稳定基层或粒料类基层的骨料最大粒径可达40mm。

4.2.3 配合比设计

(1)设计标准值

①水泥稳定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表4.4

表4.4 水泥稳定基层的标准值

②沥青中间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表4.5

③粒料基层:CBR试验方法。表4.6

表4.6 粒料基层的标准值

考虑到现场施工条件下材料中可能混入团粒等不良影响,可将设计强度指标提高10%~20%。

4.3 混凝土路面板

表4.7 设计混凝土面板厚度

图4.2 大型交通量与混凝土路面厚度

(1)混凝土路面板厚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所示设计方法。还可参考日本道路工团实验所技术资料第408号《关于混凝土路面资料》,1982年3月。

(2)承受磨耗的地区,由于受轮胎的磨耗引起的车辙的影响,维修周期设计年限有可能低于20年。

(3)隧道内混凝土路面板后采用25cm。

(4)收费前后与主线相比,交通条件明显不同,该路段混凝土路面板厚考虑其使用条件采用25cm。

4.4 铺筑范围与结构

2 采用计算法求混凝土路面板厚的方法

混凝土路面板厚,是按轮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合成应力进行疲劳计算求解的。混凝土路面板的设计包括对自由边缘,纵缝边缘及板中三部分进行设计计算。

2.1 车轮荷载应力计算

σ=2.12(1+0.54μ)p/h2(log10l-0.75log10a-0.18) (自由边缘)

σ=1.59(1+0.54μ)p/h2(log10l-0.75log10a-0.18) (纵缝边缘)

σ=1.1(1+μ)p/h2(log10l-0.75log10a-0.268) (板中)

σ:计算点(自由边缘,纵缝边缘,板中)最大抗折应力(kg/cm2)

μ:混凝土泊松比

p:车轮荷载(kg) h:混凝土路面板厚(cm) E:混凝土弹性模量(kg/cm2)

l:相对刚度半径=(Eh3/12(1-μ2)K)1/4 (cm) K:基层承载力系数(kg/cm2)

设计时所用的大型车轮载分布按表12.车轮荷载距板边及板中距离不同时,板边板中应力系数如表13,设计时采用的车轮频度关系见表14.

2.2 温度应力计算

σt=0.35C W ×α× E ×θ’

σt:混凝土板底面的温度应力设计值(kg/cm2)

C W:翘曲约束系数(表15)

α:混凝土的膨胀率

θ’:混凝土板的温度差(表16)

轮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组合值见表17.

2.3 疲劳设计

轮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合成后的混凝土疲劳应力曲线,以下图为准。

6试述路基强度参数Eo、K、CBR的概念与区别及E0、CBR的主要影响因素。

Eo—土基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影响土基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如压实度、含水量、稠度与压实度、回弹弯沉、CBR 值、压实方式和龄期等。

K—地基反应模量地基反应模量是表征文克勒地基的变形特性。文克勒地基模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师文克勒(Winkler)1876年提出的,其基本假定是:地基上任一点的弯沉L,仅与作用于该点的压力P成正比,而与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压力与弯沉值关系的比例常数k称为地基反应模量,即:K=p/l

CBR—加州承载比。一种评定基层材料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标准碎石的承载能力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这种方法后来也用于评定土基的强度。CBR试验设备有室内试验与室外试验两种。试件按路基施工时的含水量及压实度要求在试筒内制备。并在加载前浸泡在水中,饱水4天。为了模拟路面结构对土基的附加压力,在浸水过程中,及压入试验时,在试件顶面施加环形法码,其重量应根据预计的路面结构重量来确定。CBR值野外试验方法基本上与室内试验相同,但其压入试验直接在土基顶面进行。有时,野外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土壤含水量不一样,室内试验时,试件处于饱水状态;野外试验时,土基处于施工时的湿度状态。所以对野外试验结果必须加以修正,换算成饱水状态的CBR值。

4E0与CBR关系研究

→承载板试验主要是根据压力p与相应的回弹变形计算得到的,在变形中不含塑性变形的成分;而CBR则反映了路基土主要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E0与CBR有没有确定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在路基土研究中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我国,路基土施工质量主要控制在压实度和弯沉,CBR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4.3 室内E0与室内CBR关系

→对收集的资料分析知道,部分土样压实度92%的饱水和不饱水回弹模量关系与塑性指数有较大

关系。

→当I P ≤15时,考虑90%保证率: E 0=4.2CBR (C v =17%,n=8) →当I P >15时,考虑90%保证率: E 0=6.7CBR (C v =27%,n=8) →如不按塑性指数分段考虑,可得E 0与CBR 的关系式: → E 0=8.1CBR (C v =44%,压实度93%,n=27) E 0与CBR 关系式比较

→E 0=7.2CBR 0.9 ,此式与国内有关单位专门进行的与CBR 值对比试验结果相当接近。将公式计算

的结果与摩洛哥公式:E 0=8.9CBR 0.85

比较看出,当CBR 取同一值时两个关系式计算的相差不大。 7Shell 法设计标准考虑哪些指标?如何确定之? 一、 路面模型三层弹性体系 层间连接

把路面当作一种多层线形弹性体系,其中各层材料用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表征。在基本设计方法中,路面结构假定为层间接触连续的三层体系,力学图式如图4-1-47所示。下层为路基,中间层为粒料或水泥稳定类基层和垫层,上层为沥青层,包括表面层、结合层和下面层。 二、 设计标准 两项主要标准:

1 路基表面垂直压应变z ε

标准荷载作用下,路基容许的垂直压应变z ε按下式计算:

85% z ε=20.25

2.110N --??

95% z ε=20.25

1.810N --??

2 沥青层内的水平拉应变rl ε

是否在层底,取决于C 系数

211()E

C h mm E =

C ≤133mm 时,max rl ε出现在层底

C>133mm 时,1h ≤200mm ,位于1h 下半部(21

0.61E

E ≥ )

2h >200mm ,位于1h 上半部 两项次要标准:

1) 任何整体基层内容许拉应力(或应变) 2) 路表总变形 其他次要标准:

1) 基层或底基层无结合料材料最小模量 2)沥青层低温缩裂 三、 容许的设计标准值

1 20.252.810z N ε--=?(50℅保证率)

AASHTO 实验结果 PS1=2.5 μ=0.35 如采用85℅ 2.8 改为2.1 95℅ 1.8 上式已考虑η的影响(实际路实验含横向分布)

2 r ε ——沥青层容许水平拉应变 r ε 随N 、沥青模量及混合料类型而变 由室内小梁疲劳实验可得 0.251r C N ε-=

当211522MN E m

=,2

1 1.710C -=?

3 水泥稳定类 容许拉应力

(10.075log )r s N σσ=- s σ——极限强度 4 道路容许永久变形

车辙深度 高速路 10mm 一般路 30mm

5 其它粒料材料min E 取决于路基模量和粒料基层厚度h 2 四、 考虑的设计因素 1 荷载

① 80KN 单轴重20KN 接地压力P=0.6MPa

10.5cm σ= 21d cm = 速度50~60㎞/h 加荷时间 0.02s

②轴载换算 84

42.410()80

i i L F L -=?= 为方便也可查图4-1-49拟换算轴载i L

2 环境 ① 温度

建立平均温度(年加权平均气温)与沥青层温度的关系 ②湿度

取最不利季节参数 3 材料特性 ①路基

72

310()N

E CBR m

=2

10()MN

CBR m =

②松散材料 取决厚度2h 和下层路基模量3E

223E k E = 0.45220.2K h = 2h 以mm 计 2< 2k <4

③整体材料

9102

N

51010m E =? 动()

④沥青混合料

劲度模量 →沥青含量,沥青劲度及混合料空隙

n v m b v C 2.5S S 1+()n 1C ??=??+?? v C ——混合料剩余空隙率A

v A L V C V V =

+A V ——集料体积 L V ——沥青体积4

b

410n=0.83lg S ? 五、 设计步骤

拟定厚度

模量,计算所需值,进行比较

整个结构设计可利用《shell 路面设计手册》中提供的四套(根据给定的变数选用一套)共296

幅设计图进行。此外,对于有水泥稳定类基层或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也提供了设计图。 六、 车辙

在许多欧洲国家,一些人觉得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是车辙而不是裂缝,认为虽然在原则上选择路基顶面的容许压应变是为了把路基永久变形限制在足够的数值内,但是最后形成的整个路面结构所有层次的总永久变形会导致面层过大的不平整。所以在本设计方法中,还采用车辙深度作为面层容许的永久变形的标准,以验算根据应变标准设计的路面的永久变形是否超过其设计使用期限内的规定界限-对于高速公路去10mm ,对于一般道路则为30mm 。 1影响因素

① 沥青层厚度

② 沥青劲度中的粘滞度部分 ③ 交通量 ④ 沥青层平均压力 实验室得到 m,h h

S η

σ

?=

应用到路上 加入m C (动载修正系数) 2 轴载换算

W 1.4W A =总等效

A ——比例系数,随b S 及m S 而变,查图4-26

3沥青劲度中的粘滞度部分

在计算永久变形时假设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是沥青劲度的粘滞度部分(或非弹性部分)

b,T,t

3

S w t

ηη

=

?∑

4-13 w ——见上

η——沥青粘滞度,取决于沥青的温度和沥青的特性(是温差T-T 针入度和针入度指数的函数)

t ——车轮通过时间,取t=0.02s

确定η时,首先要根据沥青层(h 1)分成三层:h 1.1=40mm,h 1.2=40mm,h 1.3=变数。这样划分是因为最上层温度变化最大并且其混合料往往和下面的层次不同。此外,下面的层次温度变化较小,并且往往是一种单一的混合料,所以这一部分不再细分。

一日内,使用6个时间:t=01:00;05:00;09:00;13:00;17:00;21:00。

沥青每一层的平均温度可用三种月平均气温(4℃,19℃,29℃)确定。于是,每一分层在一日时间内“平均的”或“有效的”粘滞度可有下式计算:

611116i j i

ηη==

∑ 4-14

式中i η为一日六个时间中,每一个时间的粘滞度。这个数值可作为月平均气温的函数给出,以便供任何特殊的月平均气温值作插入之用。典型的例子见图4-28。对于某地气候(12个月平均气温值)一年期间的“有效的”粘滞度可用下式计算,其典型的例子可见图4-29.在某些地方,沥青层第一分层h 1-1一年间的有效粘滞度ViSC yeff1-1以及有效的年平均温度MAAT eff 见表(4-4)

12i=1i

111

12ηη=

∑有效,1年 4-15

把上面计算的数值代入式(4-13)。其中车轮通过的次数W 等效必须根据一年的交通量计算。如果路面使用期限假定是B 年,方程式(4-13)变为:

213 N/m B W 0.02

S η=

??有效,年

沥青,粘滞度等效,1年 4-16

用这个方程式时,温度、温度梯度、交通量和沥青特性的各自影响均加权计算。混合料特性的影响有S 沥青与S 混合料的关系图4-18查得S 混合料值(假定沥青的劲度S 沥青=沥青劲度的粘滞度部分S

沥青,粘滞度

4 沥青层各分层的平均应力

i

σ?平均

各分层的平均应力取决于轮胎压力和许多参数,即轮胎接触面积的半径和层次厚度间的泊松比,各层次其下层的模量比。

计算时,沥青层分成具有不同组成的三个分层(h 1.1=40mm,h 1.2=40mm,h 1.3=变数),无机结合料的模量和厚度(E 2和h 2)及路基模量E3也取为变数。使用弹性层状体系的计算程序Bisar 计算每一层的顶面和底面位于车轮中心下各点的垂直位移。这些数值相减则得每一分层的厚度减少量。由于Bisar 程序是根据线性弹性理论编出的,所以弹性厚度的减少量与平均应力

i

σ?平均成正比。

平均应力与轮胎压力0σ之间的关系由比例系数Z 得出,对于第i 分层,规定为:

i

i 1i

i 00

1i

h Z E δσσσ?==平均 4-17

0σ——轮胎压力

i δ——第i 层上、下面垂直位移差

1i E ——第i 层模量

5 车辙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永久变形的计算公式(4-17)式得出如下:

1i i

i m 1i

h C E δδ=?平均

m C ——动态影响修正系数。具体数值见表4-6

对沥青层而言,永久变形往往出现在高温季节,所以上述中的E 1,i 必须以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m S 代替。此外尚须考虑静态和动态之间的区别。于是车辙深度成为:

1m 1

m

h C h S σ?=平均

面层厚

总变形 12o RD h h δ=?+?+?

8请简述AASHTO 刚性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一、刚性路面的AASHTO 法

刚性路面设计指南是与柔性路面设计指南同时编制完成的,并且公布在同一手册中。设计是根据AASHTO 道路试验和进一步理论和经验修正的经验方程来进行的。本节仅介绍厚度设计。钢筋和拉杆的设计与4.3.2节所述相类似,这里不作介绍。

一、设计方程式

由AASHTO 道路试验推导的刚性路面基本方程式,与柔性路面的方程形式相同,只是回归常数值有区别。后来对次方程式作了修正,包括了原先AASHTO 道路试验没有考虑的许多变量。

一、初始方程式

与柔性路面相似,回归方程式为:

(log log )t t G W βρ=- 5.20

128.46 3.52

2

3.63()100(1)L L D L β+=++ 122log 5.857.35log(1)

4.62log() 3.28log D L L L ρ=++-++

式中:log[(4.5)/(4.5 1.5)]t t G p =--,这里4.5为AASHTO 道路试验时刚性路面的初始服务能力,该值与柔性路面的4.2不同。t p 为时间t 时的服务能力,D=板厚,用以代替柔性路面的SN 。

对于80KN 当量单轴荷载,1L =18,2L =1,

18

78.46

log[(4.5)/(4.5 1.5)]

log 7.35log(1)0.061 1.62410/(1)t t p W D D --=+-++?+ (12-12)

式中:18t W 为到时间t,80KN 单轴荷载的作用次数。。

此式适用于具有下列条件的AASHTO 道路试验的路面:混凝土弹性模量29c E GPa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 4.8c S MPa =,地基反映模量3

16/k MN m =,传荷系数J=3.2和排水系数 1.0d C =。

二、修正方程式

为了考虑与道路试验不同的其它条件,必须按经验和理论对上式进行修正。将道路试验路面量测的应变计算所得应力,与理论解作比较之后,AASHTO 选用角隅加荷的史盼格勒方程。

12(1)a JP

D l

σ=

- (12-13) 式中:σ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J 为传荷系数,P 为轮重,1a 为板角至荷载中心的距离。而l 为

相对刚度半径,可改写成:30.25

2

[]12(1)

ZD l ν=-(12-14) 式中:/c Z E k =,而ν为混凝土泊松比。假设1a =254mm 和ν=0.2,

20.250.75

18.42(1)JP D Z D σ=

- (12-15) 用(12-15)计算道路试验变量不同组合情况下的应力值。将计算所得应力与抗弯拉强度之比

/c S σ,再与轴载作用次数作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任何给定和载荷服务能力水平t p ,存在着一

个类似于一般疲劳方程的关系式:

log (4.220.32)log

t t c

W a p S σ

=-- (12-16)

'

'

'

log (4.220.32)log

t t c W a p S σ=-- (12-17)

''

18

18'

log log (4.220.32)log c t t t c S W W p S σ

σ

=+- (12-18) 0.250.75'''0.250.75[118.42/()]

[118.42/()]

J Z D J Z D σσ--=

- (12-19) 将式(12-12)、(12-18)、(12-19)合并,结果为

'0.750.25'1878.46'0.75'0.25

log[(4.5)/(4.5 1.5)]

[18.42/)]log 7.35log(1)0.06(4.220.32)log ()()1 1.62410/(1)[18.42/)]t c t t c p S J D Z W D p D S J D Z ??---=+-+

+-??+?+-??

设6/ 4.210/607000c Z E k ==?=,690c S =和J=3.2,加上排水系数d C 和可靠度项R o Z S ,用

P S I ?代替(4.5-t p )项,为了简化起见去掉撇号,最后刚性路面设计方程式变为:

0.751878.460.750.25( 1.132)log[/(4.5 1.5)]

log 7.35log(1)0.06(4.220.32)log 11.62410/(1)215.63[18.42/(/)]c d t R o t S C D PSI W Z S D p D J D E k ??-?-=++-++-??+?+-??

二、地基反映模量

刚性路面所用的地基土性质为地基反应模量k,而不是回弹模量R M 。因此有必要将R M 换成

o k 和R M 一样,k 值也随一年的季节而变化,而由于k 的变化产生的相对损伤也需要进行计算。

一、与回弹模量的关系

o k 和R M 之间的任何关系都是随机的,它取决于用应力还是用挠度进行比较,夹在位臵是在

板中、板边还是板角。 (一)不设底基层

若是面层直接铺在土基上而不设底基层,AASHTO 建议采用由承载板试验分析得到的如下理论

关系:19.4

R

M k =

(12-22) 式中:k 单位为pci,而R M 单位为psi 。这个方程给出的k 值太大。

式(12-22)根据k 的定义采用762 mm 的承载板。以施加压力q 与挠度0ω之比定义的地基反应模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2

2(1)R

M q

k v a

ωπ=

=

- (12-23) 式中:v 为地基泊松比,而a 为板的半径。 若v=0.45,和a=381mm,则式(12-23)变成:

18.8

R

M k =

(12-24) 此式是柔性承载板作用下表面平均挠度0ω的近似解。 (二)设底基层

如果在板与土基之间设有底基层,综合地基反应模量可以用图12.18确定。此模量是基于无限深的土基,并且以k ∞表示。该图采用了与均质半空间体相同的方法制成,不过762mm 的板是放臵在双层体系上的。因此,由图所得到的k 值偏大,不能反应野外的实际情况。

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一个良好的现场管理就是是项目部对其成员的文明管理教育的成功反映,它培养员工自觉尊重科学、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大工业生产意识。在现场管理的教学实践中,既改造了主观世界,又改造了客观世界,使企业管理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本公司在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一)施工现场大门、围墙、门卫统一做法 1、工地围墙须外观整洁、线条顺直,宣传标语字迹端正,无错别字和漏字现象;围墙上每隔10米插一面刀旗,颜色错开布置;围墙分彩钢板、工艺围挡两种; 2、市有关部门对围墙外观有特殊要求依其规定; 3、平开门由公司设备站统一制作、安装,尺寸为6m;大门门垛统一由设备站用钢结构制作; 4、大门油漆无流坠、漏刷现象,色彩均匀、手感光滑,先刷一道防锈漆,再刷二道深灰色油漆; 5、大门仅供车辆通行用,人员经过门卫方可出入; 6、正大门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有专人负责冲洗车辆;设置洗车槽、集水井,冲车使用循环水,严禁使用自来水进行冲洗车辆; 7、正大门内侧设置门卫室,门卫人员应着装整洁,室内在适当位置悬挂门卫管理制度、人员、车辆进出场有关规定,门卫交接班记录、人员车辆进出场纪录,并在适当的位置设有安全帽、警示镜;工地正大门的门卫不得设置休息室; 8、在大门外侧设有“非本工地人员禁止入内、来往车辆清停车检查”,在门卫内设有“出入请出示汪件、会客请登记”在门卫出口处明显位置设有“您已进入施工现场请戴好安全帽”字样。装饰架为60*90L型不锈钢架体; 9、在适当部位设导向牌,材质为不锈钢制作。 (二)六牌二图、旗杆座、花坛统一做法 1、花池材质为:300×1000 水泥路沿石(一般工程为砖砌),露出地面为20cm,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调整,多个花池的长度统一; 2、办公区、生活区等绿化根据场地大小实际情况经公司批准进行布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路面工程

5路面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其以下公路)两档设定。 5.1.2路面工程实没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5.1.3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平均值的代表值(下置信界限)和单点极值均不得超过规定值。小于代表值规定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5.1.4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结构要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结构。 5.1.5表层平整度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100m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每尺结果计算合格率。合格率不小于95%时,可得规定分值的满分;合格率小于70%时,其平整度指标为零分;合格率小于95%且不小于70%时,则内插扣分。 5.1.6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设定平均的代表值偏差和极值两个指标。当代表值偏差超过标准值时,评为零分;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按合格率计分。5.1.7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通过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定。 5.1.8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路面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并相应调整各自的规定分值。 5.2水泥混凝土面层 5.2.1基本要求 5.2.1.1 基层经检测,必须符合检验评定标准各项指标的要求,并应进行基层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5.2.1.2 采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3粗细骨料、水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5.2.1.5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5.2.1.6 路面横向采取的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7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盖顶面高种应高于周边路面1~3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代5~8m,路面边缘不积水。 5.2.1.8混凝土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5.2.2外观鉴定 见表5.2.2。 5.2.3 外观鉴定 5.2.3.1混凝土板的断裂块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超过评定路段混凝土板总块数的2‰,其他公路不得超过4‰。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1‰减2分。对于断裂板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理。

施工临时道路施工方案

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海棠路综合管廊项目 临时道路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3) 三、便道设置原因 (4) 四、便道设置及施工部署 (4) 五、施工准备 (5) 六、便道施工 (6) 七、工程桩混凝土超灌 (7) 八、质量保证措施 (8) 九、安全措施 (8) 十、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9) 十一、附:项目组织机构表 (9) 十二、附图 (9)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以质量为中心,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合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技术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的和先进性。结合工程特点,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的优化管理实现成本造价,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2、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及交通部颁发标准、国家规范与规程; 3、本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保山市相关标准及文件规定。 8、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海棠路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性成果报告; 9、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海棠路管廊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图。

三、便道设置原因 因本工程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基坑上方可用作业面有限,而基础阶段施工过程中不仅所有土方必须从基坑里面运出,还有大量材料进场,材料车多为大吨位运输车(如桩机、吊车、混凝土罐车、平板拖车等),且多为主材车,材料是否到位,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材料供应成为制约整个工程工期关键,材料便道的畅通是保证材料供应的前提,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修建一个合理规划的临时道路系统才能保证材料供应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拟建工程处于新规划区域,场内土质多为黏土、泥炭质土、耕植土、杂填土等,上部较为松软,无法满足大吨位车辆的承载要求;且即将临近雨季,雨水浸泡将软化原基坑路基,严重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及强度,致使基坑内无法行车。必须对现场道路进行加固、铺垫处理。 各土层自上而下情况如下: 第①层:耕植土 褐灰、灰黑色,稍湿,由大量植物根系及黏性土组成。分布于场地表层。 第①1层:杂填土 灰黄、杂色,稍湿,建筑垃圾、碎石混少量黏性土组成。 第②层:黏土 褐黄、灰黄色,可塑状,干强度韧性高。 第③层:泥炭质土 灰黑色~黑色,软塑状。孔隙比大,易松散,干强度韧性低,含少量朽木。 第④层:粉土 褐灰、灰色,中密状,摇震反应中等。 第⑤层:黏土 灰色、青灰色,可~硬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韧性高。 四、便道设置及施工部署 1、便道设置 拟修便道走向:根据现场平面布置,主便道走向沿管廊基坑走向分布合理设置(详见附图),道路宽度不够必须采用推土机将原堆土推开再施工道路。 临时施工道路采用砖渣铺垫,主便道宽12米宽,砖渣铺垫80厘米厚;同时,在临时道路的两侧设置300*300的排水沟,以防止地表水对临时道路的侵蚀。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94) 1.0.5 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 1.0.6 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液体石油沥青的车间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的施工人员应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使身体受到损害。 4.2.1 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面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铺筑沥青路面时,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沥青。 表C.1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H-13 0AH-11 AH-9 AH- 70 AH- 50 针入度(25o C,100g,5s)(0.1mm) 120~ 140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延度(5cm/min,15o C)不小于(cm)10010010010080 软化点(环球法)(o C) 40~ 50 41~ 51 42~ 52 44 ~54 45 ~55 闪点(COC)不小于(o C)23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3 密度(15o C)(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0 薄膜加热试验163o C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3 1.2 1.00.80.6针入度比不小于(%)4548505558延度(25o C)不小于(cm)7575755040

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 .12的技术要求。 表C.12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不小于(t/m3) 2.5 2.45含水量不大于(%)1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 <0.075mm (%) 100 90~100 75~100 100 90~100 70~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7.3.4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7.6.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 拌沥青混合料。 7.7.1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l0cm。 7.9.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1.4.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E表E.1的规定。 表E.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材料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 石油沥青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含蜡量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必要时 每100t 1次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临时道路方案

临时道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中药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 二、本工程临时道路设置宜遵循以下原则: 1、路面强度应满足要求,应满足主体结构时钢筋运输车、砂石料运输车、混凝土罐车、泵车;装饰装修阶段砂浆车等重型车辆行走要求。 2、应设计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及时将路面积水排至场区内排水系统。 3、为保证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耐久性,应设置防止路面温度收缩及不均匀沉降的变形缝。 4、临时道路宜沿场地成环形布置,确保进场车辆出入方便。 5、临时道路宽度大于4m。 6、临时道路离拟建建筑物距离应满足建筑物开挖及施工要求。 二、临时便道路面硬化必要性分析 根据《全国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及我公司技术部门综合分析综合可见本工程工期十分紧迫,并且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为清水混凝土,厂房内阴阳角均要做成圆弧状。为了保证在如此短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如期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我方拟将场地内施工便道全部硬化,临时便道硬化对工程工期减少的作用如下: 1、施工便道硬化后可避免进入现场车辆出现陷车、交通堵塞等现象, 可缓解现场水平运输压力。 2、施工便道硬化后混凝土泵车、吊车等大型车辆可在硬化道路上任意 位置支设,从而提高了整个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及施工效率。 3、施工便道硬化后施工材料,如钢筋、装修及安装材料等可运至建筑 物室内或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从而避免了人工二次搬运,提高了施工效 率。 4、施工便道硬化为文明施工的强制性要求,创造一个文明、清洁、干 净的施工环境一直是我企业追求的目标,同时也能提高业主的声誉及影 响力。 5、施工便道硬化是当地建筑管理监督部门监督的主要关注点,因此道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第1.0.3条 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155499404

目录 主要符号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施工准备 (2)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3)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板施工 (5) 第一节材料 (5)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 (8) 第三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和运输 (10) 第四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 (11) 第五节钢筋设置 (13) 第六节接缝施工 (14) 第七节混凝土板养护 (17) 第八节冬节施工和夏季施工 (18) 第九节旧混凝土板加厚 (20)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 (21) 第一节质量检查 (21) 第二节竣工验收 (23) 第六章安全生产 (28) 附录一混凝土配合比算例 (29) 附录二混凝土板真空吸水工艺 (32) 附录三混凝土板切缝机具及施工工艺 (33) 附录四混凝土板接缝填缝料 (34) 附录五混凝土板塑料薄膜养护工艺 (36) 附录六混凝土抗压、抗折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38) 附录七计量单位的换算 (44) 附录八本规范用词说明 (46) 附加说明 (47)

附:条文说明 (49)

主 要 符 号 σS ——混凝土计算抗折强度(MPa ); σC ——混凝土圆柱劈裂强度(MPa ); σb ——混凝土小梁抗折强度(MPa ); C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MPa ); C e ——水泥标号抗压强度(MPa ); 0e C ——水泥实际抗压强度(MPa ); K C ——水泥标号富余系数; M C ——混凝土灰水比; C t ——混凝土试配强度; σ——混凝土强度均方差; E t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 ); E s ——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MPa ); E o ——土基的回弹模量(MPa ); ιo ——黄河JN -150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值(mm ); P ——试件破坏最大荷载(N ); A ——试件受压面积(cm 2)。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2-8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2 - 86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交通部及城乡建设部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并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路面平整度指标、沥青质量要求、石料压碎值指标、粗粒式混凝土试验方法等进行了科研及调查工作,收集及吸取了国外修筑沥青路面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和七个附录。内容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还有透层、粘层、封层和附属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停车场、桥面),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5年12月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第1.0.3条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 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 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 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 等情况选用。 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 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 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山东省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山东省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 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做出全面梳理,从道路面积,桥梁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的理解,洞悉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潍坊市城市道路面积和桥梁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潍坊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潍坊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潍坊市道路面积占全省道路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潍坊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潍坊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潍坊市道路面积同全省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潍坊市桥梁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潍坊市桥梁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桥梁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潍坊市桥梁数量占全省桥梁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潍坊市桥梁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潍坊市桥梁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桥梁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临时道路方案(混凝土面层)

临时道路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6年04月19日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及说明 1 二、 工程概况 1 三、 施工原则 1 四、 施工准备 1 五、 施工流程及方法 2 六、质量及环境保障措施 4 七、 安全保障措施 5

1、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挖掘机台12压路机台13自卸汽车台3 4全站仪台1 5水平仪台22、 编制依据及说明 1、 本方案所有参数均为现场勘测计算所得。 2、 本方案仅作为地块场外临时便道施工采用。 3、 考虑本地块周边情况冗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上覆盖物密集,存在不可预见因素;故本方案未详尽之处以现场实际产生工程量为准。 4、 本方案道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四级公路双车道施工。 2、 工程概况 本临时工程位于天府新区兴隆镇,临时道路宽6米,长约820米,路面高度高出原地面高度300mm。起点接地块西南面道路,终点为1#地块东北角。 3、 施工原则 1、 尽可能利用原有地貌修筑便道,减少不必要规整开挖。 2、 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3、 施工便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的原则。 4、 施工准备 结合业主要求与现场实际情况,为确保安全和工期、质量控制,注重环保工作等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1、 机械、设备情况 根据该工程的工作内容、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要求,拟定施工机械及设备见下表: 拟投入施工机械及测量设备 2、 劳动力组织 拟 投入人员

6装载机台1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1测量员人2 2技术员人1 3工长人1 4工人人10 5、 施工流程及方法 1、 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浮土开挖→地基换填→碾压夯实→模板支设→超平放线→路面浇筑 2、 施工方法 2.1浮土清除 本工程便道线路大多穿过耕地、宅基地,土性为砂土;修筑便道前,应先清除表层种植土和浮土,清除长度约820m,厚度约0.6m,宽度约8.64m,清理的浮土运至3#地块。原则是清除后基地密实,无树枝杂物及弹簧现象。道路范围参见《临时道路平面示意图》。 2.3碾压与基底处理 填筑路堤不应采用腐殖土、树根、草泥或其它有机物质;路堤施工填筑采用分层填筑,填筑厚度500mm厚砂夹石,每次填筑厚度不大于250mm,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密实后再铺填上层碎石,碎石回填厚度为200mm。 2.4面层浇筑 待砂夹石、碎石铺填碾压完成,经检查密实度平整度符合路基要求后,再支钢模浇筑200mm厚C30混凝土作为面层。施工便道设中心线向两边1.5%坡度。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

第七章道路与铁路交叉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7.1.1条道路与铁路交叉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调整时,应报有关部门确定。 第7.1.2条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 一、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铁路交叉,当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而封闭道口累计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三、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四、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的道路与铁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 五、中、小城市被铁路分割,道口交通量虽较小,但考虑城市整体的需要,可设置一、二处立体交叉。 六、地形条件不利,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第7.1.3条道路与铁路交叉,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但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较大时,可设置人行立体交叉或非机动车与行人合用的立体交叉。 第7.1.4条道路与铁路交叉宜采用正交,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 第二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第7.2.1条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道路线形应为直线。直线段从最外侧钢轨外缘算起应大于或等于30m。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无栏木设施的铁路道口,停止线位置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5m。 第7.2.2条道口的位置不应设在铁路的道岔处或站场范围内,也不宜设在道路与铁路通视条件不符合行车安全要求的路段上。 第7.2.3条道口两侧应设置平台。自最外侧钢轨外缘到最近竖曲线切点间的平台长度规定如下: 通行铰接车和拖挂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20m;通行普通汽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16m。

市政道路施工与验收规范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目录 1总则 2术语、符号及代号 3基本规定 4施工准备 5测量 5.1 一般规定 5.2 平面控制测量 5.3 高程控制测量 5.4 施工放线测量 6路基10 6.1 一般规定10 6.2 施工排水与降水10 6.3 土方路基10 6.4 石方路基12 6.5 路肩13 6.6 构筑物处理13 6.7 特殊土路基13 6.8 检验标准16 7基层22 7.1 一般规定22 7.2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22 7.3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24 7.4 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25 7.5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26 7.6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27 7.7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28 7.8 检验标准29 8沥青混合料面层34 8.1 一般规定34 8.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39 8.3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43 8.4 透层、粘层、封层43 8.5 检验标准44 9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47 9.1 一般规定47 9.2 沥青贯入式面层47 9.3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49 9.4 检验标准49 10水泥混凝土面层51 10.1 原材料51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3 10.3 施工准备56

10.4 模板与钢筋57 10.5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58 10.6 混凝土铺筑59 10.7 面层养护与填缝60 10.8 检验标准60 11铺砌式面层63 11.1 料石面层63 11.2 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63 11.3 检验标准64 12广场与停车场面层66 12.1 施工技术66 12.2 检验标准66 13人行道铺筑68 13.1 一般规定68 13.2 料石与预制砌块铺砌人行道面层68 13.3 沥青混合料铺筑人行道面层69 13.4 检验标准69 14人行地道结构71 14.1一般规定71 14.2现浇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71 14.3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地道73 14.4砌筑墙体、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人行地道74 14.5检验标准74 15挡土墙77 15.1 一般规定77 15.2 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77 15.3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77 15.4 砌体挡土墙77 15.5 加筋土挡土墙77 15.6 检验标准77 16附属构筑物81 16.1 路缘石81 16.2 雨水支管与雨水口82 16.3 排水沟或截水沟82 16.4 倒虹管及涵洞82 16.5 护坡83 16.6 隔离墩83 16.7 隔离栅83 16.8 护栏83 16.9 声屏障83 16.10 防眩板84 16.11检验标准84 17冬雨期施工 17.1 一般规定

临时道路方案

xx上缆安捷电缆有限公司xx橡塑工程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及临时排水沟布置 南通xx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上缆安捷电缆有限公司临港橡塑工程项目部 二。。七年七月六日 xx上缆安捷电缆有限公司xx橡塑工程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及排水布置方案 一、现场概况 上海市上缆安捷电缆有限公司临港橡塑工程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镇临港重装备配套园区,施工现场基本平整,由于现场土质较差,加上地下水位较高,场区临时施工道路及现场排水系统对施工的影响十分重要。 现有的临时道路为原有的老土垫碎石块,当前损坏严重。场地中部有两条排水沟明沟,但无法向场地外排水。需甲方与管会委会协调。 二、临时道路、临时排水沟的布置 临时道路仍然按现有的道路走向,分为南北走向两条,硬化路面为六米,东西走向四条,入口处的路面为十五米宽,进入D22市政路口。临时排水沟沿场地东面和北面红线外两米挖深1.5米宽1.2米的排水明沟。场内排水明沟利用已有的明沟,采用砖砌沟槽。排水明沟向外排水处预留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集散点。由建设方与市政和管委会协商解决。临时道路和现场排水晚沟详见附图。 三、临时道路做法 1、对现有路面进行修整,挖去路基上的软土,回填碎石子后用压路机碾实。 2、用3-6小石子铺垫6cm,并且压实。

3、采用C30混凝土浇筑10cm震实。表面拉毛。分割缝6米X6米。 四、注意事项 1、混凝土质量控制: 采用商品碌,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浇筑时要震捣密实,表面拉毛时间要在碌终凝前结束。后期的浇水保养十五天。 2、标高控制: 由于现在的临时道路是作为以后正式道路的路坯,所以标高控制特别重要,严格控制标高,现有路面超过要求的应挖去高出部分。 低出要求的要用石子垫平。道路浇筑时路两面支模高度要根据道路标高确定。 3、路面坡向: 混凝土路面按路中心向两面散水,做到路面不积水。 4、后期保养: 道路建好后应派专人清扫,严禁超重车辆进入。

公路的路面施工标准化

路面施工标准化 ﹙一﹚施工准备 1、施工队伍的选择 施工队伍应是从事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作业多年的,经验丰富,设备配置齐全,路面各层施工作业所需劳动力计划,技术、管理等均能可控;施工队施工准备,施工能力,垫资能力等均符合本项目管理及施工实际,项目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应处于可控势头。3、技术准备 2、材料准备 应严按标准化施工要求进行主材的定购、审批等相制度,根据总体施工计划进行各类材料的采购计划,每种、每批进场材料严格按项目办、总监办要求进行审批前选定、抽样试验、审查、报批以确保每批材料的使用质量,从而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3.路槽交验准备 路槽的移交路面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和相应路基验收标准,搞好路槽交验的中间过程控制,特别是路基弯沉、路基宽度、排水系统、路基横坡、路槽高程、结构物向路基过渡段的高程衔接、控制点布设等。移交中的结构物如桥涵(铺装层、伸缩预留槽、搭板、过渡板、隧道洞门墙、进出口路面、洞口搭板、过渡板、洞口转向车道)等均应进行重点检查,合格后方能交移路面施工单位进行路面及相应工序施工作业。 ﹙二﹚路面施工材料收发、储存堆放

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来说,各结构层路面施工材料的备存,材料的好坏,是关系﹚路面使用质量的因素之一,在控制路面材料成品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材料的收发 施工的路面底基层、基层、沥青上中下面层、联结层等各层材料进场严格按业主批准使用的材料厂家进行选用,项目部在施工每层路面结构层时,设专职材料员现场验收、入场堆放。按进场数量并结合进场材料的试验检测频率报工地试验室进行随时抽检,确保收料的过程质量控制。 2、材料的储存堆放 材料验收合格后存放拌和站储料仓内,顶面用玻钢瓦进行支挡排雨水,确保料源处于常规性质,便于其他档料的配比组合,保证拌和半成品料的质量。 ﹙三﹚.路面各层施工工序及施工控制 。 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标准化施工 (1):准备工作:准备下承层:路基表面应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的地带。 铺筑试验路段:对选定料场的石料进行原材料试验,确定配合比,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有关规定,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并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作不少于300米的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段确定

路面临时用电方案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临时用电设计及负荷计算书 1、编制依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04-9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初步设计 (1) 本用电设计仅负责施工现场总开关箱以下的线路,主要是施工设备用电、场区照明用电和生活用电电气开关的选择、布置、使用、维护和管理。 (2) 本工程供电计划在1#水稳站和2#水稳站各安装一台500KV A变压器,另安排一台2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在沥青站安装一台1000KV A变压器,并安排一台4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 沥青砼合拌和站的变压器变电后接入低压总配电柜,并由总配电柜引出线路L1和L2,其中线路L1负责沥青拌和机工作用电,线路L2负责沥青砼合拌和站生活区用电以及工地试验室的工作用电;1#水稳拌和站的 500KV A变压器经变压后接入低压配电柜,并引出线路L1负责1#水稳合拌和站施工区的设备及生活区用电,2#水稳拌和站的500KV A变压器经变压后接入低压配电柜,并引出线路L1负责2#水稳合拌和站施工区的设备及生活区用电。全部线路的敷设均采用穿管地埋的方式,埋放至地下0.6m。 (4) 本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三级配电、三级漏电保护。其中首级保护漏电电流不大于250mA,对总配电柜至分配电箱电缆漏电

进行保护,漏电时间系数不大于0.1s;二级保护漏电电流不大于75mA,对开关箱和流动电箱漏电进行保护,时间保护系数不大于0.1s;三级保护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时间系数不大于0.1s。 (5)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施布置情况,采用多元配电线路从总配电柜分布到分配电箱,柴油发电机使用专用线路供给对应的拌和机。从分配电箱分支电路到开关箱,应当配电合理,互不干扰,防止因电气故障影响施工。 (6) 应保证施工现场用电达到规范化管理。 (7) 各小型施工设备的开关箱从附近的配电箱引接。 3、用电量验算 (1) 各主干线路用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P=1.1(K1∑Pc+ K2∑Pa) 其中P——计算用电量(kW),即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Pc ——全部施工动力用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Pa ——全部照明设备额定用电量之和; K1 ——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系数,总数10台以内取0.75; 10—30台取0.7; K2 ——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1.0; ①沥青拌合站1000KV A变压器用电量验算 沥青砼拌和机用电量统计表(P1=675.47kw)

【最新资料】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

【最新资料】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

第七章道路与铁路交叉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7.1.1条道路与铁路交叉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调整时,应报有关部门确定。 第7.1.2条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 一、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铁路交叉,当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而封闭道口累计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三、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四、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的道路与铁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 五、中、小城市被铁路分割,道口交通量虽较小,但考虑城市整体的需要,可设置一、二处立体交叉。 六、地形条件不利,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第7.1.3条道路与铁路交叉,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但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较大时,可设置人行立体交叉或非机动车与行人合用的立体交叉。 第7.1.4条道路与铁路交叉宜采用正交,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 第二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第7.2.1条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道路线形应为直线。直线段从最外侧钢轨外缘算起应大于或等于30m。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无栏木设施的铁路道口,停止线位置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5m。 第7.2.2条道口的位置不应设在铁路的道岔处或站场范围内,也不宜设在道路与铁路通视条件不符合行车安全要求的路段上。 第7.2.3条道口两侧应设置平台。自最外侧钢轨外缘到最近竖曲线切点间的平台长度规定如下: 通行铰接车和拖挂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20m;通行普通汽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16m。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主要控制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主要控制点 一、规划路线必须经各方确认、确定,不存在需要调整或更改等; 二、路基 1.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压实均匀,高低一致; 2.为了确保路基稳定,避免出现橡皮土现象,建议局部采取灰土夯实(压实)或换填,可以采用钢筋钎进行检查; 3.针对路基不平,高低差较大等常见问题,应在路基两侧固定钢筋头(木桩头)进行标高控制,一是控制路基平整度,二是控制后期成型路面坡度和平整度; 4.为了保证路面混凝土厚度均匀,路基采取中间高两侧低找坡方式,坡度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原则不存在积水;横向较长或有高低差等应合理控制,严禁出现明显高低差或陡坡现象; 5.根据天气变化,做好路基成品保护,避免被泡水、机动车辆碾压变形、隆起等,(特别是混凝土运输的车辆的碾压),导致面层混凝土厚薄不一致,原则上采用小型车辆倒运混凝土浇筑。 三、路面 1.施工前准备: 1)路基进行施工、验收、符合相关要求后进行模板支设施工;应避免过去常见的做法,简单用的木方或者竹胶板固定(砼浇筑时因固定不牢倒塌现象); 2)要严格按照现场规划,进行放线,控制横向的通长不弯曲,纵向距

离一致不存在忽大忽小的现象; 3)道路两侧模板必须用统一高度的槽钢或者钢模板(砼浇筑厚度与模板高度一致,若模板高于砼成型的高度,虽可以带线控制砼标高,但两侧不好用磨光机打磨,影响观感和密实度等),确保成型效果良好,混凝土厚薄一致,上下垂直,不歪斜等; 4)模板支设后应有人专门进行验收,模板固定牢固、间距、标高(两侧标高一致)等满足要求,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走形式,简单看看,感觉不错就结束了。 2.砼浇筑施工: 1)砼施工前提前确定砼标号(≥C20)、坍落度(≤150mm)、方量等,以便搅拌站提前准备满足相应要求和数量; 2)砼进场后要求检测坍落度,若坍落度太大(太稀、石子太小等)不能保证后期强度,收缩裂缝明显,基层土吸水,影响表面提浆压光; 3)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砼方量、面积、施工时间等配备足够人员,确保浇筑连续进行,减少施工缝或随便设缝(简单滩一地不管); 4)砼浇筑时随浇随振捣,除了采用振动棒振捣外,要求采用振捣找平结合的路面振捣器或振捣平台。 5)重点是控制砼厚度,不存在积水、或后补找平现象(凡是后补不是一次成型质量都没有保证); 6)表面采用抹光机压光、刻防滑槽等; 四、覆盖、养护 1.严格控制上人时间和养护时间,太早有脚印、表面水泥被浸泡无强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 一、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 D32-2012); 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 一)、路基横断面设计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现状路基宽度7.5米:由0.5米(土路肩)+2X3.25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于路中桩,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路中桩。 二)、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 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 4、路基边坡 (1)路堤 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 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50,8m~12m边坡坡率为1:1.75,在变坡点设2.0m宽平台。 (2)路堑 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5、护坡道和碎落台 (1)当路堤坡脚外设边沟时,坡脚与边沟内边缘设宽1.0m的护坡道,设4%向外横坡。 (2)挖方路段在路堑边沟与堑坡坡脚之间设置大于等于1.0m宽的碎落台,设4%向内横坡。 6、路基基底处理 (1)地面横坡缓于1:5时,路堤基底为耕地、草地时,必须先清除地表种植土后方可填筑。在积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时,应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地基较松散地段应夯压密实;填方路基区域,清除地面线下0.3m的表土并用砂砾石进行换填,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0%。地面横坡陡于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6-14 13:44:27 阅读: 11654 次 F02 JTJ 034-2000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需要,建成质量符合要求的公路路面基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面层过早破坏现象,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柔性(柔性基层沥青或中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 1.0.3本规范规定了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的施工和质量管理要求。 1.0.4用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碎石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1.0.5用贫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和本规范。 1.0.6凡有可能改建提高等级的中级路面,都应采用本规范中的基层结构作为主要承重层,其上可用砂砾土、石屑土、砂土等材料做磨耗层。 1.0.7垫层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本规范对同类材料的底基层的规定。 1.0.8本规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干密度。 1.0.9本规范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 2 术语 2.0.1基层 ba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2底基层 sub 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做底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3细粒土 fin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生土、砂和石屑等)。 2.0.4中粒土 medium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0.5粗粒土 coars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0.6水泥稳定土 cement stabilized soi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