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图-零件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图-零件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图-零件图.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 本文由冬天在流浪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9. 零件图
教学目标 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2.零件视图的选择 9.2.零件视图的选择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5.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5.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6.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6.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7.看零件图 9.7.看零件图 9.8.零件测绘 9.8.零件测绘 本章小结
返回
9.1.1.零件图的作用 9.1.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 零件 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 位。 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 零件图 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 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状 、 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 是直接 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 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 。
零件
齿轮轴
零件图图例

φ35k6(+0.002 )
+0.018
数 数
2.5 22 20° 7-6-6GM
φ35k6(+0.002)
3.2
1.6
3.2
3.2
+0.018
C
D
其余
12.5
齿
压 力 角 精度等级
1.6 φ60h8(-0.046)
0
1.6
45 A
φ30
4
φ20r6(+0.028)
+0.041
2×0.5 8 60 76
2×0.5
A 53
A-A 16.5
3.2
6N9(-0.030)
3.2
φ55
φ40
φ40
28 200 228
B 0.05 B
技术要求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3.去锐边毛刺。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4-m。 班级 制图 审核 比例 件数 材料 1 45
齿


(学号) (日期) (日期)
(图号)
成绩
(校名)
0
9.1.2.零件图的内容 9.1.2.零件图的内容
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1.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全部尺寸: 2.全部尺寸: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 的相对位置关系。 的相对位置关系。 ? 技术要求: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 3. 技术要求: 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 中所需的要求。 中所需的要求。 ? 标题栏: 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比例、图号、 4. 标题栏 : 填写零件名称、 材料 、 比例、 图号 、 单位名称及设计、审核、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单位名称及设计、

审核 、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每张 图纸都应有标题栏。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 图纸都应有标题栏。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
全部尺寸
)
一组视图
C
3.2 3.2 1.6
模 其余
12.5
数 数
2.5 22 20° 7-6-6GM
齿
φ35k6(
D
3.2
压 力 角 精度等级
1.6 )
0
1.6
45 A
φ30
4
) φ20r6(
2×0.5 8 60 76
2×0.5
A 53
3.2
6N9(
A-A 16.5
3.2
零 零 件 件 图 图 图 图 例 例
标题栏
φ35k6(
)
φ55
φ40
φ60h8(
28 200 228
φ40
B 0.05 B
技术要求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3.去锐边毛刺。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4-m。 班级 制图 审核 比例 件数 材料 1 45
齿 轮 轴
(学号) (日期) (日期)
(图号)
成绩
(校名)
技术要求
)
9.2.零件视图的选择 9.2.零件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1.主视图的选择
1.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形体特征原则 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形体特征原则
形体投影 特征不明显 特征不明显
B
形体投影 特征不明显 特征不明显
形体投影 特征明显 特征明显 好
C
A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a. 工作位置原则
主视图的位置, 应尽可能与零件 在机器或部件中 的工作位置一致。
A
不符合工作位 置原则
不符合 工作位 置原则 符合工作位置原则` 符合工作位置原则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零 件 工 作 位 置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b. 加工位置原则
主视图所表 示的零件位置与零件 在机床上加工时所处的位 置一致, 置一致,方便工人加工时看 图
工 作 位 置
加工位置
符合加工位置原则` 符合加工位置原则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c. 自然摆放稳定原则
如果零件为运动件,工作位置不固定, 如果零件为运动件,工作位置不固定,或 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其加工位置多变, 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其加工位置多变 , 则可按 其自然摆放平稳的位置为画主视图的位置。 其自然摆放平稳的位置为画主视图的位置。
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的选择 ,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分析, 从有利于看图出发, 行分析 , 从有利于看图出发 , 在满足形体 特征原则的前提下, 特征原则的前提下 , 充分考虑零件的工作 位置和加工位置。 位置和加工位置。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问 题
一个零件,主视图确定后, 一个零件,主视图确定后,还需 要多少其他视图才能表达清楚呢
根据具 体情况 具体分 析

结 论
在保证充分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前 提下,尽可能使零件的视图数目为最少。 提下,尽可能使零件的视图数目为最少。 应使每一个视图都有其表达的重点内容, 应使每一个视图都有其表达的重点内容, 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三个视图是否已 将支架的结构形状 表达清楚了呢


举 例
B
B
底板形状不确定 必须增加一个 补充视图
底板另两种 可能的形状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9.3.6.其它零件 9.3.6.其它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常见零件 结 构 特 点 表 达 方 法
各种轴、丝杠、套筒、衬套等。 各种轴、丝杠、套筒、衬套等。
大多数由位于同一轴线上数段直径不同的回转 体组成,轴向尺寸一般比径向尺寸大。常有键槽、 体组成,轴向尺寸一般比径向尺寸大。常有键槽、销 螺纹、退刀槽、越程槽、中心孔、油槽、倒角、 孔、螺纹、退刀槽、越程槽、中心孔、油槽、倒角、 圆角、锥度等结构。 圆角、锥度等结构。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 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 2.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作为补充。 2.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作为补充。 用局部视图 3.对于形状简单而轴向尺寸较长的部分常断开后缩短绘制。 3.对于形状简单而轴向尺寸较长的部分常断开后缩短绘制。 对于形状简单而轴向尺寸较长的部分常断开后缩短绘制 4.空心套类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内部结构,一般采用全剖、 4.空心套类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内部结构,一般采用全剖、半剖 空心套类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内部结构 或局部剖绘制。 或局部剖绘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举 例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
表达键槽形状 表达开口槽情况
A
举 例
A-A
A
表达键槽深度
主要表达内部结构情况
9.3.2.轮盘类零件 9.3.2.

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常见零件
包括齿轮、手轮、皮带轮、飞轮、法兰盘、端盖等。 包括齿轮、手轮、皮带轮、飞轮、法兰盘、端盖等。
结构特点
其主体一般也由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 其主体一般也由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 , 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常有退刀槽、凸台、 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常有退刀槽、凸台、 凹坑、倒角、圆角、轮齿、轮辐、筋板、螺孔、 凹坑、倒角、圆角、轮齿、轮辐、筋板、螺孔、 键槽和作为定位或连接用孔等结构。 键槽和作为定位或连接用孔等结构。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常剖开绘制)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常剖开绘制) 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常剖开绘制 2.用左视图或右视图来表达轮盘上连接孔或轮辐 用左视图或右视图来表达轮盘上连接孔或轮辐、 2.用左视图或右视图来表达轮盘上连接孔或轮辐、 筋板等的数目和分布情况。 筋板等的数目和分布情况。 3.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断面图、 3.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断面图、局部放大图 用局部视图 等作为补充。 等作为补充。
表达方法
9.3.2.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举 例
9.3.2.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主要表达轴向结构情况 表达轮辐断面形状
举 例
2:1
表达局部详细结构
表达轮辐分布情况
9.3.3.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常见零件
包括各种垫板、固定板、滑板、连接板、工作台、 包括各种垫板、固定板、滑板、连接板、工作台、 箱盖等。 箱盖等。
结构特点
其主体为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 其主体为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 , 其上常有凸台、凹坑、销孔、螺纹孔、 其上常有凸台、凹坑、销孔、螺纹孔、螺栓过 孔和成型孔用孔等结构。此类零件常由铸造后, 孔和成型孔用孔等结构。此类零件常由铸造后, 经过必要的切削加工而成。 经过必要的切削加工而成。
1.零件一般水平放置, 1.零件一般水平放置,选择较大的一个侧面作 零件一般水平放置 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常剖开绘制) 。(常剖开绘制 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常剖开绘制) 2.常用一个俯视图或仰视图表示其上的结构分 2.常用一个俯视图或仰视图表示其上的结构分 布情况。 布情况。 3.未表达清楚的部分,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 3.未表达清楚的部分,用局部视图、 未表达清楚的部分 图等补充表达。 图等补充表达。
表达方法
9.3.3.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举 例
9.3.3.板

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
主要表达内部结构情况
A-A
举 例
A A
A
A
表达结构分布情况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常见零件 结构特点
各种拔叉、连杆、摇杆、支架、支座等。 各种拔叉、连杆、摇杆、支架、支座等。 此类零件多数由铸造或模锻制成毛坯, 此类零件多数由铸造或模锻制成毛坯 , 经机械加 工而成。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工作部分( 工而成。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工作部分(与其 他零配合或连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等) 他零配合或连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等)和联系部分 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 (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 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等结构) 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等结构)。 1.零件一般水平放置, 1.零件一般水平放置,选择零件形状特征明显的方 零件一般水平放置 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2.除主视图外 一般还需1 除主视图外, 2.除主视图外,一般还需1~2个基本视图才能将零 件的主要结构表达清楚。 件的主要结构表达清楚。 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表达零件上的凹坑、 3. 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表达零件上的凹坑、 凸台等。筋板、杆体常用断面图表示其断面形状。 凸台等。筋板、杆体常用断面图表示其断面形状。用 斜视图表示零件上的倾斜结构。 斜视图表示零件上的倾斜结构。
表达方法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举 例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拨叉工作部分 支架联系部分
C A
支架工作部分
A-A
举 例
B A A
B
A
B-B C
拨叉联系部分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常见零件
各种箱体、外壳、座体等。 各种箱体、外壳、座体等。 箱壳类零件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容纳运动 箱壳类零件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零件和贮存润滑液的内腔,由厚薄较均匀的壁部组成; 零件和贮存润滑液的内腔,由厚薄较均匀的壁部组成; 其上有支承和安装运动零件的孔及安装端盖的凸台 或凹坑) 螺孔等; (或凹坑)、螺孔等;将箱体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底 板及安装孔;加强筋、润滑油孔、油槽、放油螺孔等。 板及安装孔;加强筋、润滑油孔、油槽、放油螺孔等。
结构特点
表达方法
1. 通常以最能反映其形状特征及结

构间相对位 置的一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置的一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以自然安放位置 或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 2. 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才能将 其主要结构形状表示清楚。 其主要结构形状表示清楚。 常用局部视图、 3. 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等 来表达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 来表达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基本视图
D B D A-A A
蜗轮减速箱箱体
举 例
C B C
A
辅助视图
9.3.5.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
9.3.6.其它零件 9.3.6.其它零件
凡不便归纳为上述五类的零件都为 其它零件。 如薄壁冲压件、 塑料注塑件、 其它零件 。 如薄壁冲压件 、 塑料注塑件 、 各种垫片,金属与非金属镶嵌件等等。 各种垫片,金属与非金属镶嵌件等等。 其它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其它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 视零件的 复杂程度而定。 复杂程度而定 。 注塑零件及镶嵌零件的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 在剖视图上应注意运用其 剖面符号与金属材料相区别。 剖面符号与金属材料相区别。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零件图上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 的重要依据, 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的重要依据 , 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 是图样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 是图样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本节着重讨论尺寸标注的合理性问题和 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 并进一步说明清 晰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晰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标注尺寸的合理性,就是要求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既要符 标注尺寸的合理性,就是要求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既要符 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便于加工和测量, 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便于加工和测量,并有 利于装配。 利于装配。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7×10°=70°
42
基准 (对称面)
37.5 40
41
38

34 3×20°=60°
26 .5 24. 5
30
33
.5
10
26 °
'
基准 (轴线)
30°
基准 (端面)
基准
20°
R15
基准 (点)

线

(底面)
可以用来作基准的几何要素有那些呢? 可以用来作基准的几何要素有那些呢?
1.尺寸基准的种类 1.尺寸基准的种类
a 设计基准
从设计角度考虑, 从设计角度考虑,为满足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 对其结构、性能要求而选定的一些基准. 对其结构、性能要求而选定的一些基准.
D 30 6 M8×0.75 (辅助基准)E
C
10
+0.027 0
15 40 ± 0.02 58 A
16 2
30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13
A
45
5
2
6
35 65 A-A 90 8 B
4
R
30
8
17
10
12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b 工艺基准
零件图
10 F
F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考虑,为便于零件的加工、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考虑,为便于零件的加工、测 量而选定的一些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量而选定的一些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22
15
18 26 52 70
52 70
18 26
F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零件图
26
车床卡盘
夹爪 零件(法兰盘)
50 12
35
12 40 60 E L
0 10
E 车刀
43
35
E长度方向工艺基准 长度方向工艺基准 L键槽工艺基准 键槽工艺基准
R3
定位堵头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2.尺寸基准的选择
a 选择原则 应尽量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 以减少尺寸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合,以减少尺寸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 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 个方向的尺寸。因此,每一个零件也 个方向的尺寸。因此, 应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应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零件的某个方向可能会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基准。 两个以上的基准。一般只有一个是主 要基准,其它为次要基准, 要基准,其它为次要基准,或称辅助 基准。应选择零件上重要几何要素作 基准。 为主要基准。 为主要基准。
b 三方基准
c 主辅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C 10 6 D 30 M8×0.75
15 A 40 ± 0.02 58
13
A
45
5 (辅助基准)
15
2
6
35 65 A-A 90
6
10
12
B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

基准 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8
30
8
R
17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E高度方向辅助基准 高度方向辅助基准
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 本例中的基准,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是 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 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
16
30
+0.027 0
举例
(辅助基准)E
9.4.2.2.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9.4.2.2.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零件上凡是影响产品性能、 零件上凡是影响产品性能、工作精度和互换性的重要 规格性能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 尺 寸(规格性能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定位的尺 ),都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都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寸),都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A
L 90
B
90
L、A为正确的标注形式 、 为正确的标注形式
E、C为错误的标注形式 、 为错误的标注形式
B
E
E
C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首尾相连的 链状尺寸组称为 尺寸链 其它尺寸都加工完 后自然得到的尺寸--后自然得到的尺寸--尺寸链的封闭环 尺寸链的封闭环 将尺寸链中最不重 要的那个尺寸作为封闭 不注写尺寸 环不注写尺寸
B
C A
D
B A
D
组成 尺寸链的 每一个尺 寸称为尺 寸链的环 寸链的环
尺寸链中所有环都 注上尺寸的尺寸链称封 注上尺寸的尺寸链称封 闭尺寸链( 闭尺寸链(在数控加工 中允许这样标注) 中允许这样标注)
一般应这样 一般应这样 标注: 标注:避免注成 封闭尺寸链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零件上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零件上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其他尺 寸应考虑按加工顺序从工艺基准标注尺寸, 寸应考虑按加工顺序从工艺基准标注尺寸,便于工人看 加工和测量。 图、加工和测量。
轴承 挡套 32 +0.05 0 齿轮 弹簧挡圈 轴承 主要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20 35 25 20 17
按 设 计 基 准 标 注 的 尺 寸
2 辅助基准 (工艺基准) 2 30 主要基准 (设计基准) 106 1 2 1 1.3 0 32 -0.05 1 30 67 17
1
辅助基准 (工艺基准)
按 工 艺 基 准 标 注 的 尺 寸
传动轴尺寸标注情况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传动轴的加工过程
序号 说明

料: 车两端面 打中心孔
工序简图
40
序 号 5
说明
切槽 倒角
工序简图
32-0.05 1.2 2
0
1
2 C1
106
2
中心孔定位: 车φ25、长67
6
67
调头: 车φ35 车φ20、长30
25
35
20
3
车φ20、长30
7
30
17
切槽 倒角 淬火后磨: Φ17 Φ25 φ20
20
4
车φ17、长17
17
8
25
17
20 30
C1 2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传动轴的加工过程
9.4.2.5.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 9.4.2.5.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 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A L
B
B L
C
9.4.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 9.4.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
1 27 12
12
1 8
27 7
1
5
8 8
30 2
10 10
11 5
9 12
10 10
11 6
30
2
30
2
槽配合
标注正确
标注错误
9.4.2.7. 考虑毛坯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联系
加工面
非加工面
14 35
21 35
8
加工面
铸造毛坯
标注错误
8
标注错误
标注正确
8
13 35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要使零件图上所标的尺寸清晰,便于查找, 要使零件图上所标的尺寸清晰,便于查找,除了要注 意在第八章所介绍的几点要求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意在第八章所介绍的几点要求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9.4.3.1.不同工种的尺寸宜分开标注 9.4.3.1.不同工种的尺寸宜分开标注
7 40 6 56
铣工保证的尺寸
C2 54 90 17 70 182 C2
车工保证的尺寸
9.4.3.2.零件的内、外结构尺寸宜分开标注 9.4.3.2.零件的内、 零件的内
52
内 部 结 构 及 尺 寸
44 26 3× 40 C1.5
C2 32
10
外 部 结 构 及 尺 寸
9.4.3.3.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 9.4.3.3.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
R
R
分散标注—不好 分散标注 不好
集中标注—好 集中标注 好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结构类型 普通注法
4 5 10
4
旁注法
5 10 4 5 10
说明 4×φ5表示四个孔的直径均 为φ5。 三种注法任选一种均可 (下同) 钻孔深为12,钻孔后需精 加工至φ5 精加工深度 为9。 φ5为与锥销孔相配的圆锥 销小头直径(公称直径) 锥销孔通常是相邻两零 件装在一起时加工的。
一般孔
光 精加工孔 孔
4
5 10
+0.012 0
4
5 +0.012 10 0 4 5 +0.012 10 0
12
锥销孔 5
锥销孔 5
锥销孔
锥销孔 5
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

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结构类型 普通注法
90 13
旁注法
6 7 13 90 6 7 13 90
说明 6×φ7表示6个孔的直径 均为φ7。锥形部分大端 直径为φ13,锥角为900 。 四个柱形沉孔 的小孔直 径 为 φ6.4 , 大 孔 直 径 为 φ12,深度为4.5。 锪平面φ20的深度不需标 注,加工时一般锪平到不 出现毛面为止。
锥形沉孔 沉
12
6 7
5
4
6.4 12 4.5
4
6.4 12 4.5
柱形沉孔
4 6.4
4 9 20 4 9 20
孔 锪平面孔
20
4
9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结构类型 普通注法
3 M6-7H
旁注法
3 M6-7H 3 M6-7H
说明 3×M6-7H表示3个直径为6, 螺纹中径、顶径公差带为 7H的螺孔。 深9是指螺孔的有效深度 尺寸为9,钻孔深 度 以 保 证螺孔有效深度为准,也 可查有关手册确定。
通孔
螺 纹 孔 不通孔 不通孔
3
M6-7H 10
3
M6-7H 10
3 M6-7H 10
3
M6 10 12
3 M6 10 孔 12
3 M6 10 孔 12
需要注出钻孔深度时,应 明确标注出钻孔深度尺寸。
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9.5.2.极限与配合 9.5.2.极限与配合 9.5.3.形状和位置公差 9.5.3.形状和位置公差 9.5.4.表面粗糙度 9.5.4.表面粗糙度 9.5.5.零件的其它技术要求 .5.5.零件的其它技术要求
9.5.1.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零件图上, 零件图上,除了用视图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用尺 寸表达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外,通常 寸表达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外, 还标注有关的技术要求。 还标注有关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面的内容: 1、零件的极限与配合要求; 零件的极限与配合要求; 2、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3、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 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 4、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 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 对零件的特殊加工、检查及试验的说明, 5 、 对零件的特殊加工、 检查及试验的说明,有关结构 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6、其他必要的说明。 其他必要的说明。
9.5.2. 极限与配合
9.5.2.1.互换性的概念 9.5.2.1.互换性的概念
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 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

, 不经修配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 不经修配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够达到 预期使用要求。 预期使用要求。我们把这批零件或部件所具有的这 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互换性。 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互换性应用 产品维修 大工业生产
没有互换性就没有现代化的可能 实现互换性 的途径 标准和标准化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1) 零件的尺寸 基本尺寸 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通过它应用上、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 极限尺寸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分为最大 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
孔公差T(0 0.025) 上偏差(+0 0.025) 下偏差(0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上偏差(-0.025 025) 下偏差(-0.050 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小极限尺寸(35)
零线
+0.025 0
35 -0.050
35
-0.02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2)偏差与公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 偏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孔公差T( (0.025) 上偏差(+0 0.025) 下偏差( (0) 上偏差(-0.025 025) 下偏差(-0.050 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零线
+0.025 0
35 -0.050
35
-0.02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极限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孔公差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 上偏差(+0.025) 下偏差 下偏差(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

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 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小极限尺寸(35)
零线
+0.025 0
35 -0.050
-0.025
3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用 T 表示) 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 尺寸公差( 简称公差, 表示) 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总是大 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 于下偏差,所以它们的代数差值总为正值,一般将正号省略, 于下偏差,所以它们的代数差值总为正值,一般将正号省略, 取其绝对值。 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取其绝对值。即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孔公差T(0. .025) 上偏差(+0.025 025) 下偏差(0) )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上偏差(-0.025 025) 下偏差(-0.050 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小极限尺寸(35)
零线
+0.025 0
35 -0.050
35
-0.02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 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
标 准 公 IT8 差 IT9 等 级 IT9 IT11 IT12 IT13 mm 3 4 4 5 6 7 8 9 12 14 16 18 20 4 5 6 8 9 11 13 15 18 20 23 25 27 6 8 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36 40 9 12 15 18 21 25 30 35 40 46 52 57 63 14 18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89 97 25 30 36 43 52 62 74 87 90 115 130 140 155 40 48 58 70 84 90 120 140 160 185 29 230 250 60 75 90 19 130 160 190 220 250 290 320 360 400 0.1 0.12 0.15 0.18 0.21 0.25 0.3 0.35 0.4 0.46 0.52 0.57 0.63 0.14 0.18 0.22 0.27 0.33 0.39 0.46 0.54 0.63 0.72 0.81 0.89 0.97 0.25 0.3 0.36 0.43 0.52 0.62 0.74 0.87 1 1.15 1.3 1.4 1.55 0.4 0.48 0.58 0.7 0.84 1 1.2 1.4 1.6 1.85 2.1 2.3 2.5 0.6 0.75 0.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3.6 4 1 1.2 1.5 1.8 2.1 2.5 3 3.5 4 4.6 5.2 5.7 6.3 1.4 1.8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8.9 9.7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基本尺寸mm
大于 — 3 6 9 18 30 50 80 120 180 250 315 400 至
IT01
IT0
IT1
IT2
IT3 μm
IT4
IT5
IT6
IT7
3
6 9 18 30 50 80 120 180 250 315 400 500
0.3 0.4 0.4 0.5 0.6 0

.7 0.8 1 1.2 2 2.5 3 4
0.5 0.6 0.6 0.8 1 1 1.2 1.5 2 3 4 5 6
0.8 1 1 1.2 1.5 1.5 2 2.5 3.5 4.5 6 7 8
1.2 1.5 1.5 2 2.5 2.5 3 4 5 7 8 9 9
2 2.5 2.5 3 4 4 5 6 8 9 12 13 15
注: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1mm时,无IT14至IT18。
标准公 差规律

IT01
精度
IT0 IT1 … IT18
低 大
小 小
尺寸段
在同一公差等级下
大 大

标准公差值
标准公差值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3)极限与配合图解(也称公差与配合图解) 极限与配合图解(也称公差与配合图解)
上偏差ES(+0.02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 上偏差es(-0.025) 下偏差 下偏差ei(-0.050) 下偏差EI(0) 轴公差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零线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小极限尺寸(35)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基本尺寸
+ 0 -
ES EI es ei
孔公差带


+0.025 0 -0.025 -0.050
轴公差带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4)基本偏差
在极限与配合制 中,确定公差带相对 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 称为基本偏差。 称为基本偏差。它可 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 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 个偏差。 个偏差。
孔 差 公 带 ES 基 尺 本 寸 + 0 EI es ei 轴 差 公 带 +0.025 0
+ EI
A
B C CD D E EF F FG G H J JS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
基本偏差
0
零线
ES ZB ZC
基本尺寸
-
(a) 孔的基本偏差示意图
+
基本偏差
0
基本尺寸 es
零线 ef ffg g h r stu e mnp k cd d j c js b
zc zb ei v x y z za
-0.025 -0.050
a
(b) 轴的基本偏差示意图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5)零件的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
配合。 配合。
最 小间 隙 孔 公差 带 最大 隙 间
孔 差 公 带
最 间隙 大
零 线 基 本尺 寸
零 线 基本 寸 尺

公差 带
轴 公差 带
间隙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上
最 小间 为 隙 零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过盈配合
最大过盈 轴公差带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最小过盈 最小过盈等于零
过盈配合图解规律
最大过盈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零线
零线
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下
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最大间隙
孔公差带
零线
轴公差带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6)配合制 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配 合制。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基孔制配合 合制。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 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基准孔 公差带 基本偏差 H,下偏 为H,下偏 差为0 差为0。
基本尺 寸 孔 “H”







基准孔
间隙 配合 过渡 配合 过 盈配 合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 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基本偏差代号 为H(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负 值)。
基本尺寸
基准轴 公差带
轴“h”
基准轴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1)优先与常用的孔公差带(GB/T1801

-1999 ) 优先与常用的孔公差带(GB/T1801-
优先选用 公差带
H1 H2 H3 H4
Js1 Js2 Js3
常用公差 带
P5 R5 S5 P6 R6 S6 T6 U6 V6 X6 Y6 Z6 P7 R7 S7 T7 U7 V7 X7 Y7 Z7 P8 R8 S8 T8 U8 V8 X8 Y8 Z8 P9
D7 C8 D8 A9 B9 C9 D9 A10 B10 C10 D10 A11 B11 C11 D11 A12 B12 C12
Js4 K4 M4 Js5 K5 M5 N5 G5 H5 F6 G6 H6 J6 Js6 K6 M6 N6 E7 F7 G7 H7 J7 Js7 K7 M7 N7 E8 F8 G8 H8 J8 Js8 K8 M8 N8 Js9 N9 E9 F9 H9 Js10 H10 E10 H11 H12 H13 Js11 Js12 Js13
一般用途 的公差带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2)优先与常用的轴公差带(GB/T1801-1999 ) 优先与常用的轴公差带(GB/T1801-
优先选用 公差带
h1 h2 h3
js1 js2 js3
常用公差 带
k4 m4 n4 p4 r4 s4 k5 m5 n5 p5 r5 s5 t5 u5 v5 k6 m6 n6 p6 r6 s6 t6 u6 v6 k7 m7 n7 p7 r7 s7 t7 u7 v7 k8 m8 n8 p8 r8 s8 t8 u8 v8 x5 x6 y6 z6 x7 y7 z7 x8 y8 z8
g4 h4 js4 f5 g5 h5 j5 js5 e6 f6 g6 h6 j6 js6 d7 e7 f7 g7 h7 j7 js7 js8 c8 d8 e8 f8 g8 h8 js9 h9 a9 b9 c9 d9 e9 f9 js10 h10 a10 b10 c10 d10 e10 js11 h11 a11 b11 c11 d11 js12 h12 a12 b12 c12 a13 b13 h13 js13
一般用途 的公差带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3)基孔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1999 ) 基孔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
基 准 孔 H6 H7 H8 H9 H9 H11 H12 轴 a b c d e f g h js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间隙配合
H6H6 f 5 g5 H7H7 f 6 g6 H8 H8 H8 e7 f 7 g 7
H8 d8 H9 H9 c9 d 9 H 10 H 10 c 10 d 10 H 11 H 11 H 11 H 11 a 11 b 11 c 11 d 11 H 12 b 12 H8 H8 e8 f 8 H9 H9 e9 f 9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H 6H 6 H 6 H 6 H 6H 6 H 6 H 6 H 6 h 5 js 5 k 5 m 5 n 5 p 5 r 5 s 5 t 5
H 7 H 7 H 7H 7 H7 h 6 js 6 k 6 m 6 h6 H8H8 H8 H8 H8 h 7 js 7 k 7 m 7 h7 H8 h8 H9 h9 H 10 h 10 H 11 h 11 H 12 h 12 H 7H 7 n6 p6 H8H8 n7 p7 H7 r6 H8 r7 H7 s6 H8 s7 H7t6 H8 t7 H 7H 7 H 7H 7 H 7 u6 v6 x6 y6 z6 H8 u7
优先选用 公差带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3)基轴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1999 ) 基轴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
基 准 轴 h5 h6 h7 h8 h9 h9 h11 h12
D8 h8 D9 h9 D 10 h 10 A 11 B 11 C 11 D 11 h 11 h 11 h 11 h 11 B 12 h 12 E8 h7 E8 h8 E9 h9
孔 A B C D E F G H Js K M N P R 过渡配合 S T U V X Y Z
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F 6 G 6 H 6 Js 6 K 6 M 6 N 6 P 6 R 6 S 6 T 6 h5 h5 h5 h5 h5 h5 h5 h5 h5 h5 h5
F 7 G 7 H 7 Js 7 K 7 H7 h6 h6 h6 h6 h6 h6 H 8 Js 8 K 8 F8 H8 h7 h7 h7 h7 h7 H8 F8 h8 h8 H9 F9 h9 h9 H 10 h 10 H 11 h 11 H 12 h 12 M 7 h6 M 8 h7 N 7 P7 R7 S7 T 7 U 7 h6 h6 h6 h6 h6 h6 N8 h7
优先选用 公差带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1) 零

件图上的标注
公差带代号注法 极限偏差注法 双注法
φ65H7 φ65k6
φ65 φ65
φ65H7 φ65K6
孔的公差带代号
轴 公差 代号 的 带
φ65H7
公差等级数字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大写) 孔的基本尺寸
φ65k6
公 等级 字 差 数 轴 基本 差代 (小 ) 的 偏 号 写 轴 基本 寸 的 尺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标注注意事项: 标注注意事项: 1.上下偏差绝对值不同时, 1.上下偏差绝对值不同时,偏 上下偏差绝对值不同时 差数字用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 号的字体书写。 号的字体书写。下偏差应与基 本尺寸注在同一底线上。 本尺寸注在同一底线上。
φ65
2.若某一偏差为零时, 2.若某一偏差为零时,数 若某一偏差为零时 不能省略, 字“0”不能省略,必须标 不能省略 出,并与另一偏差的整数 个位对齐书写 3.若上下偏差绝对值相同符 3.若上下偏差绝对值相同符 号相反时, 号相反时,则偏差数字只写 一个, 一个,并与基本尺寸数字字 号相同。 号相同。
φ65
50± 0.31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2) 装配图上的标注
H7 f6
配 合 代 号 注 法
50 0 50 -0.2 -0.5
+0.25
H7 f6
H7 f6 /
极 限 偏 差 注 法
+0.25 0 50-0.2 -0.5
9.5.2.5.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 (GB/T18049.5.2.5.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 (GB/T1804(GB/T1804-92) (1) 定义 零件图上只标注基本尺寸而不标注极限偏差的 尺寸称为未注公差尺寸
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尺 寸 分 段 公差等级 0.5~3 f(精密级) f(精密级) 精密级 m(中等级 中等级) 中等级 c(粗糙级 粗糙级) 粗糙级 v(最粗级 最粗级) 最粗级 ±0.05 ±0.1 ±0.2 >3~6 ±0.0 5 ±0.1 ±0.3 ±0.5 >6~30 ±0.1 ±0.2 ±0.5 ±1 >30~120 ±0.15 ±0.3 ±0.8 ±1.5 >120~400 ±0.2 ±0.5 ±1.2 ±2.5 >400~900 ±0.3 ±0.8 ±2 ±4 >900~2000 ±0.5 ±1.2 ±3 ±6 >2000~4000

mm
±2 ±4 ±8

9.5.2.5.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 (GB/T18049.5.2.5.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 (GB/T1804(GB/T1804-92) 未注公差的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mm
公差等级 0.5~3 f(精密级 精密级) 精密级 m(中等级 中等级) 中等级 c(粗糙级 粗糙级) 粗糙级 v(最粗级) 最粗级) 最粗级 ±0.2 >3~6 ±0.5 尺寸分段 >6~30 ±1 >30 ±2
±0.4
±1
±2
±4
注: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GB 6403.4《零件倒圆与倒角》 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 《零件倒圆与倒角》

未注公差在零件图 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2) 未注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例:某零件上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选用“中等级”时,应 某零件上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选用“中等级” 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如下说明: 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如下说明:“线性尺寸的未注 公差为GB/T1804 GB/T1804—m 。 公差为GB/T1804 m”。
9.5.3.形状和位置公差 9.5.3.形状和位置公差
9.5.3.1. 基本概念 零件在加工后形成的各种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零件在加工后形成的各种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除 了在极限与配合中讨论过的尺寸误差外, 了在极限与配合中讨论过的尺寸误差外,还存在着形 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零件上的实际几何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 形状误差。 误差称为形状误差 误差称为形状误差。 零件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实际相对位置与理想相 位置误差。 对位置之间的误差称为位置误差 对位置之间的误差称为位置误差。 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形位误差。 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形位误差的允许变动量称为形位公差。 形位误差的允许变动量称为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
9.5.3.1. 基本概念 (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
公 差 特征项目 符号 有或无基 准要求 无 无 无 定 圆柱度 形 状 或 位 置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无 位 轮 廓 有或无 有或无 置 跳 动 圆跳动 全跳动 有 有 位 公 差 特征项目 平行度 定 垂直度 向 倾斜度 有 有或无 有 有 有 符号 有或无基 准要求 有
直线度
形 形
平面度
圆度
状 状
位置度 同轴( 同轴(同 心)度 对称度
9.5.3.1. 基本概念 (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公差带区域 圆内的区域 球内的区域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圆柱面内的区域 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
t
t
公差带形状
特征项目应用示例 平面内点的位置度 空间内点的位置度 给定平面上的直线度 平面度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t
t
t
t
圆度 圆柱度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1)形位公差框格 形位公差框格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形位公差框格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框格中的主要内 容从左到右按以下次序填写: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容从左到右按以下次序填写 :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 公 差值及有关附加符号;基准符号及有关附加符号。 差值及有关附加符号;基准符号及有关附加符号。 框格的高度应是框格内所书写字体高度的两倍。 框格的

高度应是框格内所书写字体高度的两倍 。 框 格的宽度应是:第一格等于框格的高度; 格的宽度应是 : 第一格等于框格的高度 ; 第二格应与 标注内容的长度相适应; 标注内容的长度相适应 ; 第三格以后各格须与有关字 母的宽度相适应。 母的宽度相适应。
0.1
0.05
0.1 A
A-B
0.005
0.1 A B C
A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2)被测要素的标注
被测要素 指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指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 是被检测的对象 。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的标注 : 轮廓要素 轮廓要素 轮廓要素 指构成零件外形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 指构成零件外形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等要素。 面等要素。 轮廓要素
指引线箭头置于被 测要素的轮廓线上
指引线箭头置于被测要素 的延长线上, 的延长线上,必须与尺寸
线明显地错开
指向实际表面时, 指向实际表面时, 箭头可置于带点的 参考线上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的标注 : 指由轮廓要素导出的一种要素,如球心、轴线、 中心要素 指由轮廓要素导出的一种要素,如球心、轴线、对称中 心线、对称中心面等。 心线、对称中心面等。
指引线箭头应与尺寸
线的延长线重合
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3)基准要素的标注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 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图样上一般 用基准符号标出。 用基准符号标出。 基准代号 由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代表基准的字母组成。 基准 由基准符号、 圆圈 、 连线和代表基准的字母组成。 符号用粗线(约为2 绘制,长度约等于圆圈直径, 符号用粗线 ( 约为 2d ) 绘制 , 长度约等于圆圈直径 , 应靠近 基准要素的可见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相距约为1mm) 基准要素的可见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相距约为1mm)。 基准符号用细实线与圆圈相连,连线方向应是圆圈的径向。 基准符号用细实线与圆圈相连 , 连线方向应是圆圈的径向 。 圆圈用细实线(约为字高的1 绘制,直径为工程字高。 圆圈用细实线(约为字高的1/9)绘制,直径为工程字高。基 准字母用大写字母表示。为不致引起误解,字母E、 I 、 J 、 M、 准字母用大写字母表示。 为不致引起误解, 字母E 不用作基准字母。 O、P、L、R、F不用作基准字母。
A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当受视图的限制时, 当受视图

的限制时, 轮廓要素的基准代号 也可这样标注
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A B
A
基准代号的连线不得 与尺寸线对齐, 与尺寸线对齐,应错 开一定距离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中心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中心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0.05 A
0.05
A A
A
基准代号的连线 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 尺寸线对齐。 尺寸线对齐。 基准代号的连线 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 尺寸线对齐。 尺寸线对齐。
0.1 A-B
当 地方受 限,基 准符号 与尺寸 线箭头 重叠时, 重叠时, 基准符 号可以 代替尺 寸线箭 头。
A
B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任 选 基 准 的 注 法
0.02 A
(4)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
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 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 在该要素 上任一局 部长度 100mm的 100mm的 直线度误 差值不得 大于 0.02mm。 0.02mm。
A
0.05 A
0.02/100 0.1 0.05/100
仅对部分而不是 对整个被测要素 有公差要求时的 标注形式。 标注形式。图中 的点划线为粗点 划线。 划线。
在被测要素的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 0.1;同时, 于0.1;同时,在该要素上任一局部长度 100mm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05mm。 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05mm 100mm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05mm。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4)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
φd
0.1
A
φd
公差框格所控制的对象仅为整个 表面上直径为φd的一个小圆面, φd的一个小圆面 表面上直径为φd的一个小圆面, 其平面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1mm 0.1mm。 其平面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1mm。 φd圆周用粗点划线绘制 圆周用粗点划线绘制。 φd圆周用粗点划线绘制。
要素局部作为基 准的标注方法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5)其它规定注法
3×A
0.1
0.1
A
A
A
几个不共面的表 面有相同公差要 求的注法一
几个不共面的表 面有相同公差要 求的注法二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5)其它规定注法
共共 共共
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 个共面或共线的被测 表面的注法 注法一 表面的注法一
用同一公差带控制 几个共面或共线的 被测表面的注法 注法二 被测表面的注法二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5)其它规定注法 同一要素有多项公差要求的注法
0.05 B
0.02 0.01
0.02
9.5.3.3. 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0.004 0.025 B
例1 齿轮毛坯形位公差的识

读 100h6外圆对孔 1. Ф 100h6外圆对孔 Ф45P7的轴线的径向圆 Ф45P7的轴线的径向圆 跳动公差为0.025mm 0.025mm; 跳动公差为0.025mm; 2.Ф100h6外圆的圆度公 2.Ф100h6外圆的圆度公 差为0.004mm; 差为0.004mm; 0.004mm 3.零件上箭头所指两端面 3.零件上箭头所指两端面 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mm.。 0.01mm.。
B
A 16
0 -0.4
100h6
45P7
0.01
A
9.5.3.3. 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9.5.3.3. 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例2 活塞杆形位公差的识读
0.003 B 0.005 0.1 B
0 36 -0.39
16 7
B
20 62
M8× 1
0 14 -0.27
0.01
B
1.球面SR750 1.球面SR750 球面 Ф16f7的轴 对Ф16f7的轴 线的径向圆跳 动公差为 0.03mm; 0.03mm;
2.Ф16f7圆 2.Ф16f7圆 柱面的圆柱 度公差为 0.005mm; 0.005mm;
3.螺纹M8× 3.螺纹M8×1 螺纹M8 的轴线对 Ф16f7的轴线 Ф16f7的轴线 的同轴度公差 Ф0.1mm; 为Ф0.1mm;
4.右端面对 4.右端面对 Ф16f7的轴 Ф16f7的轴 线的端面圆 跳动公差为 0.01mm。 0.01mm。
9.5.4.表面粗糙度 9.5.4.表面粗糙度
9.5.4.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9.5.4.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的。若将其 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的。 截面放大来看,零件的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是由一些微小间距 截面放大来看,零件的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是由一些微小间距 微小峰谷组成的 组成的。 和微小峰谷组成的。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 微小间距 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零件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零件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保证零 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同时,不能忽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同时,不能忽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特别是转速高、密封性能要求好的部件要格外重视。 特别是转速高、密封性能要求好的部件要格外重视。
9.5.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国家标准 931(GB/T 9311995) 1995)规定了三 项高度参数, 项高度参数,轮 廓算术平均偏差 Ra、微观不平度 十点高度R 十点高度Rz和轮 廓最大高度R 廓最大高度Ry。 这里只介绍最常 用的轮廓算术平 用的轮廓算术平 均偏差R 均偏差Ra。 Ra值
0.012 0.2 0.4 0.8 1.6 0.125 0.160 0.25 0.32 0.50 0.63 1.00 1.25 3.2 6.3 12.5 25 2.0 2.5 4.0 5.0 8.0 9.0 16.0 20 80 32 40 63
μm
50 90
优 选 值
0.025 0.05 0.1 0.008 0.09 0.0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