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1. 测量、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判断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有无 异常。

2. 动态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分析热型,判断脉搏有无异常及伴随症状,间接了解心脏、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了解呼吸功能。

3.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依据。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采取至少两种方式核对患者, 以确认患者。

(2)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测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痿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 搏、血压⑤。 (3 )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 患者准备:

(1 )了解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3) 测量前若有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吸烟、哭闹、情绪激动等,应休息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或手消毒,戴口罩。 4. 用物准备:

(1) 治疗盘内备:体温计、容器两个(一为清洁容器盛放已消毒的体温计,另一为盛放测温后的体温计) 血压

计、记录单及笔。若测肛温,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

(2) 清点、检查体温计(无破损、水银柱在 35 C 度以下)、血压计。 5.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1. 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腋下、口腔、直肠) 。 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测量方法:

▲腋温 必要时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正中并贴紧皮肤,曲臂过胸,夹紧。

测量5?10分钟。对不能合作者,应协助完成。 ▲ 口温 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热窝,让患者紧闭口唇,勿咬,用鼻呼吸,

测量3分钟后。 ▲肛温 患者取侧卧、俯卧 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量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轻插入肛门

3?4厘米;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护士一手握住患儿双踝, 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婴儿 1.25厘米,幼儿2.5厘米)并握住肛表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 测量3分钟。 用卫生纸擦净患者肛门处。协助患者穿衣裤,取舒适卧位。 1.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手腕伸展,手臂取 舒适位置。精神放松,避免紧张。 2. 护士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按压力度适中,以能清楚测得脉搏搏动为宜。 3. 正常脉搏测量30秒,乘以2。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 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4. 若发现脉搏短绌,应由 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的口令,计时 1分钟。 5. 护士将手放在患者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6. 观察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深度、节律、型态及有无呼吸困难。 7. 正常呼吸测量30秒,乘以2。

操作

目的

操 作 、八

20~30分钟后再测量。 、含消毒液的纱布、表(有秒针)、听诊器、 测 量 体 温 操 作 测 步 量 骤

脉 搏 呼 吸

8. 记录。

▲肱动脉

(1)体位: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使水银柱“0”点、手臂位置(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仰卧位平腋中线。

(2)手臂: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必要时脱袖,以免衣袖过紧影响血流,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3) 血压计:打开,垂直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 (4) 缠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 2.5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5) 充气:触摸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搏动最明显处, 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 (6) 放气:缓慢放气,以恒定速度使水银柱下降 2~6 mmHg/秒为宜,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

(7) 判断:听诊器出现第一声搏动音,此时水银柱所指刻度即为收缩压; 当搏动音突然消失, 水银柱所指刻度即为舒张压。 获取舒张压数值后, 快速放气至零。V 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将变音作为舒张压。 ▲腘动脉 (1) (2) (3) (4) (5)

2?整理血压计:排尽袖带内余气,扪紧压力活门,整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盒盖右倾 稳放置。 3?恢复体位,必要时协助穿衣、裤。

4记录:记录血压数值(记录方式:收缩压 /舒张压mmHg )。

1?根据测量体温的方式不同决定取出体温计的时间,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读数并记录。 2?消毒处置: ④ ⑤

(1) 肛表、口表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 ④,应将体温计充分清洗干净并 晾干后及时完全浸泡在 70~80%酒精中30分钟⑤,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擦干后 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以免酒精刺激机体。 (2) 注意口表、肛表、腋表应分开消毒 ? (3) 浸泡体温计的容器必须密闭。

(4)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 听诊器采取擦拭法)⑥。 3?洗手或手消毒。

4?将监测结果绘制体温单上或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必要时向医生汇报。

1?告知患者测体温前 20~30分钟应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运动、进食。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教会患者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

法,以保证测量效果的准确性。

3?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计意外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

4?指导患者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破。

20~30mmHg 。 测 量 血 压

操 作 步 骤

记 录 与 处 置

健 康 教 育

体位: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俯卧、侧卧位。 患者:卷裤,卧位舒适。

缠袖带:袖带缠于大腿下部, 其下缘距腘窝3?5cm ,听诊器置腘窝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记录时注明下肢血压。 其余操作同肱动脉。 45°,使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盖上盒盖,平 70?80%酒精消毒(血压计袖带采取浸泡消毒法,

5?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教会患者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脉搏、呼吸监测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测量方法,指导其对脉搏进行动态观察。2?教会自我护理的技巧,指导患者精神放松,并使患者具有识别异常脉搏、呼吸的能力。3?教会患者对异常呼吸进行自我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血压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和测量血压,帮助患者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以便患者能够及时掌握自己血压动态变化。3?教会患者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及时调整用药。

4?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玻璃管有无断裂,加压气球和橡胶管有无老化、漏气。检

3. 注意安置合适的体位:若肱动脉高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低,肱动脉低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4. 袖带宽窄合适。应选择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使用气囊长 22~26cm ,宽12cm 标准规格的袖带,以保证气囊应至少包裹 80%的上臂。

5. 若衣袖过紧,应当脱袖,以免衣袖过紧,影响血流,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避免袖带缠得太松,使血压测量值偏高;避免袖带缠得太紧,使血压 测量值偏低。

6. 避免将听诊器胸件塞在袖带下,以免局部受压较大和听诊时出现干扰声。

7. 充气时不可用力过猛、过快,以免水银溢出和患者不适。放气速度适宜,不可太慢,以免静脉充盈,使舒张压值偏高;若放气太快,未注意到听诊间 隔,猜测血压值。

8. 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即表示袖带内压力大于心脏收缩压,血流被阻断。避免充气不足或充气过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第一声搏动声出现表示袖带内压力

注 意 事 项

查听诊器:橡胶管有无老化、衔接是否紧密,听诊器传导是否正常。

降至与心脏收缩压相等,血流能通过受阻的肱动脉。根据 应记录:收缩压/变音/消失音mmHg 。

9. 眼睛视线保持与水银柱凸面同一水平。若视线低于水银柱凸面读数偏高,反之,读数偏低。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重测时,待水银柱降至 “ 0 ”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必要时,作双侧对照。

10. 测量腘动脉血压时,一般不采用仰卧屈膝位,必要时脱一侧裤子,暴露大腿,以免过紧影响血流,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11正确读取血压数值,末尾不能出现 1、3、5、7、9,只能出现0、2、4、6、8。并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12. 正确规范整理血压计,避免玻璃管破裂,水银溢出。

13. 定期检测、校准的血压计,以保证血压计符合计量标准。注意测压装置 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14. 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 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 2次读数相差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 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首

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量脉率,心率慢者,放气应慢些。 15.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偏瘫患者应选择健 侧上臂测量。

16. 应将健康教育及以上注意事项部分内容贯穿在整过操作过程中。

17.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节力等原则,流程合理。

2011 版; (护理分册);

(第5版); 4.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5.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GB26373-2010);

6. 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

WHO 规定,以动脉搏动音消失作为判断舒张压的标准。当变音和消失音有差异时,两读数都 注 意 事 项

(血压计、听诊器)、受测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 参考文献:

1.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 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中《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2012-1-22 下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