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朱明清头针医案三则

9朱明清头针医案三则

9朱明清头针医案三则
9朱明清头针医案三则

经方医案

少阴证:同事一狼疮女患者,近期天冷口烦渴,唇干,多睡困乏,言“气力不够,如七八十岁老者”,头晕,肢厥,仅手心汗,腹满,大便时干时稀,舌上苔滑,阳脉微弱,阴脉弦紧,血压偏低,此真少阴证,慎勿妄治也,予四逆汤温之,数服而愈。 寒客少阴:忆某年堂姐夫春节间饮酒及饮食不节,咽喉遂肿痛,或予抗生素口服,或以清热利咽成药,屡治乏效,迁延日久,苦甚。余曰:“咽为少阴经络所过,此为寒客少阴也”,与半夏汤少少含咽,数服而愈。 上热下寒证:上周门诊,一罗姓白塞病患者前来开益赛普,翻其门诊病历,已用该药半年以上,因既往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数年乏效,故而改用益赛普。然自言疗效仍差,口腔溃疡严重,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苦不堪言,平素嗜饮,生活不规律。观其舌苔厚腻发黄,大便偏烂,为上热下寒,寒药或热药均不宜,唯寒热并用可一试,与甘草泻心汤,一周后复诊,溃疡已愈,颇喜,要求继续调理。更服一周,未发,遂予停药。半年后复诊仍无恙。 少阴口渴:近一周忙于抢救一消化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始呕吐频,干呕至胆汁出,自利,躁烦,嗜睡,昏,肢厥,唇口干燥,烦渴,饮水不解反吐,经抢救呕利渐止,精神转佳,仍厥逆,时燥烦,烦渴持续不能缓解。此属少阴证。论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予试以附子理中汤小勺频饮以防呕逆,孰料尽药后患者倍感腹温肢暖,口渴亦解。若非亲而验之,真不知参、附之神效! 水郁腹痛:忆读研期间,曾治一亲戚,产后缺乳,自以麦芽煎水服用,后腹痛甚,腹中水声如吼,无肢厥、心下悸、小便不利,数治终无效。此为麦芽寒水郁于腹中,故而得此疾,水去病自除。于仲景诸方中求之,此非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所能当,乃以大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之,二服诸苦霍然。有前医未曾治愈者,偶逢而询之:“病何以愈?”亲戚即以我方予之,阅后感慨:”此经方也!“ 桂枝加附子汤:一类风湿关节炎女患者,年近五十,怕风,汗多,覆以衣被,不敢去之,此病何以得之?某年夏父生病住院,其去看望,途中热甚汗多,至病房空调下久坐后既得之,此为荣卫不和,予桂枝加附子汤服之,当晚即感身暖舒畅,而翌日已能去衣揭被。 类桂枝证:本周出门诊时,一狼疮患者食用小店炒粉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周身不适,口渴,下利(臭秽),腹痛,苔白,脉促,此非太阳中风也,仲景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予大剂葛根芩连汤两付,翌日热退汗止,恶风消失,周身舒畅,唯腹痛明显,左下腹按之甚,续以桂枝加大黄汤而愈。 伤寒轻证:韶关的秋日忽凉忽热,昨日上半夜稍热,下半夜转凉,某赤身而卧竹席,遂稍感寒,晨起后头昏沉眩晕,身不适,微似有汗,为感冒轻证,午时予桂枝汤,小憩须臾,一身烘热,微汗而解。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邓某,我们风湿科一位狼疮患者,自诉便秘严重,一周方解一次,硬如羊屎,无恶臭,伴多关节烦痛,汗出,尤以胸背部为多,稍恶风,口苦明显,上腹顶胀,饭后尤甚,小便正常,苔白,脉细弱,予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服周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清晨皆有,上腹不适消失,自诉“消化功能已经正常”,喜来告我,我亦叹此方有良效。仲景于【伤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病案! 时间:2012年9日 人物:孩子小姨 内容:晚6时许,老婆与小姨子通电话,言及感冒,浑身酸痛,后背僵硬,一天多时间。起因:上午坐在阳台晒太阳,进屋觉冷,遂发上证!有意服中药。拿过电话,仔细询问,除前所诉,重点问之:发热汗出!答:一直没有发热,汗出不止,不敢开窗户。问毕,言于老婆,一剂药喝一次即好!老婆甚疑,劝我不要吹牛。不过看我给女儿治疗感冒,还是响当当的,同意开一服药,并嘱妹妹身体不好,千万别吃错药! 处方:手机短信发方====葛根20桂枝10芍药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枣4个。又拨电话:生姜不必精确,五六片即可,大枣掰开,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结果:晚9点多,问已服一次,准备睡觉。10日早8点多问,

已无汗,身痛轻,背舒展。告之,剩下药,分二次服尽。此案,不是一剂知,二是一次已。叹古人之智慧,中医之伟大,中药之神奇! 思考: 1、有是证用是方。这个病案,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麻黄汤或者葛根汤。再仔细询问,有汗,当然是桂枝汤,加上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汤无疑。考虑小姨子素来有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体质阴性,故加附子。此方实际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2、伤寒论条文之严谨。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这里仅强调了项背和汗出以及恶风,三个条件,而没有说发热,可见发热不是桂枝汤,乃至麻黄汤的必要条件(麻黄汤===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即便前面的太阳病(所谓太阳病提纲====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没有把发热列为必要条件。所以,太阳病不一定都发热。 3、与少阴病之区别。少阴病有两个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倒是也有发热的可能,但是少阴病不会全身痛,以及项背僵硬,只会有阴性表现,比如但欲寐,没有精神,比较安静。所以判断太阳病还是少阴病不能以发热与否作为依据。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1-1.5寸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 (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2)进插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3次,然后在缓慢向外退回原处,以紧插慢提为主,是为补法。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姜x x,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每日六七次,下利虽急但排泄不爽,用力努责,仅有少许脓血粘液。伴见口渴思饮。六脉弦滑而数,舌苔厚腻。此属厥阴湿热下利,即唐容川所说“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之证。 白头翁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枚滑石18克白芍12克枳实6克桔梗6克。服二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后重下坠已除。又服二剂,脓血粘液止。但腹中有时 作痛,转川芎药汤二剂而愈。 湿热利案 刘渡舟医案:某妇,自诉下利腹痛,脐腹部有冷气感。初辨为下焦有寒,气血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治之,服药后腹痛反剧,以致于疼痛不可忍耐。里急后重,小便短少黄赤,舌红苔腻,脉弦数。乃知此为厥阴湿热下利。湿热内蕴,热被湿裹,气郁不伸,所以脐腹部位有冷气感。先令服六一散10克再服白头翁汤,一剂即愈。 【解说】白头翁汤为治疗厥阴病热利口渴下重而设。厥阴热利,病位在肝。由于厥阴邪气从阳化热,加以肝失琉泄,而致气滞湿聚,热与湿合,则成湿热互蕴之变。湿热下迫肠中,津被热伤,血被热腐,则下利脓血而口渴欲饮;气机被壅而不畅,则里急后重而反难通。所以,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下利后重,便脓血,口渴欲饮。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舒肝,临床上用以治疗菌痢,毒痢,或阿米巴痢疾,

只要辨证属于厥阴湿热下利,无论病程长短,都能取得效果。

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久利伤阴案 刘渡舟医案:胡x x,女,73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粘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前后共服九剂而安。 【解说】白头翁加阿胶汤,原为“产后下利极虚”而设。因为产后失血伤阴,治疗时可加阿胶养血滋阴之药。同样,湿热下利日久而伤阴血,也需要加阿胶以调之,如本案已见两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伤表现,但湿热病变仍在,所以用白头翁加阿胶汤既清湿热以止痢,又补阴血以益虚。 当归四逆汤证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郭x x,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15枚.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克又服三剂而愈。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 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

头皮针各流派比较

作者:梁晓婷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定义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下,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则加以制定的,既反映了头针治疗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传统经络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本方案于198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瑞士日内瓦)正式通过,向世界各国针灸界推荐。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它博采头皮针诸流派之长,集思广益,其标准线穴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经络、穴位、脏腑等传统理论和特点,并对各条治疗线的主病和经脉所属做了明确的阐述。2.它又融合了部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方法,体现了经过实践而确实有效的一些治疗穴区,使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珠联璧合。 ?3.由于此方案是经过实践和科学的疗效观察后的经验总结,因此,它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并且,其适应症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缺点 ?1以穴定线误差大:有利的一面是线和穴位的名称联系紧了,说明了线和穴位有关。不利的一方面是:以穴定线不严谨。因绝大多数头穴不是以头部外表的标志确定的,而是以发迹定位的。头正中线部位的穴位是以前后发迹定位的,二俩侧穴位多数又是根据头正中线穴位确定的

2“线”的概念不准确 ?(1)头针出现时,针刺的部位就是刺激区,20年来经国内外广泛实践,都证明了头针刺激区有见 效快疗效高的特点,在公开报道的500多篇论文中,没有一篇证明头针的刺激部位不是区而是线的, 相反很多人强调了区的重要性。 ?(2)定线的方法是以穴定线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4、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耳鸣案: 来某,女,61岁,2011年3月24日诊。 诉右耳鸣、耳聋3个月,时眩晕,张口时耳中“刷”响一下,天热时头亦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脸麻,晨起口干,后背凉,怕风多年,近日感冒咽痛,身怕冷,睡眠时好时坏,纳可、小便可,起夜1—2次,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淡润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右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桂枝10,茯苓12,苍术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结果:耳鸣、耳聋减轻,眩晕、咽痛、恶寒已不明显。 按:耳鸣、耳聋眩晕、咽痛、口干为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遇热头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脉数为阳明里热,故加石膏、桔梗清热利咽。后背凉、怕风多年、感冒后怕冷、眩晕、张口时耳中响声、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等为表寒里饮之象,故合苓桂术甘汤解表利水。 关于耳窍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解,“实则泻肝,虚

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症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冯老认为,耳窍病多属于半表半里证,实证多为少阳。《伤寒论》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264条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孔窍病变。故对耳病的治疗,冯老多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顺应了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 读后感悟:“耳窍病为半表半里,多从少阳论治,用小柴胡汤和解之”。耳属体侧,为少阳经所属,耳病从少阳治,冯老好思路! 5、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咳嗽案: 魏某,女,7岁,2011年3月15日诊。 诉咳嗽3日,有痰咳不出,晨起鼻塞,咽稍痛,发热,无汗,大便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辩六经属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柴胡2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厚朴10,杏仁10,茯苓12,苏子10,大枣4枚。2剂,水煎服,2日1剂。结果:痊愈。按:本案表证、阳明里热均不明显,咽稍痛、发热、脉弦数为少阳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访证。咳嗽、鼻塞为痰饮所作;有痰咳不出,舌淡苔薄白为太阴里寒半夏厚朴汤方证。冯老

头皮针简介

头皮针简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头皮针疗法 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一、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头皮针14条治疗线也隶属于上述经络之中。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同时又能反映病候,传注病邪。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针治疗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二、操作技术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寸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毛囊而引起疼痛。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进针,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减少进针疼痛。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食指呈半屈曲状态,用食指第一节桡侧面和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利用食指掌指关节的伸屈动作,使针体快速旋转。每分钟使毫针左右捻转达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 2.抽添手法 (1)抽提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以紧提慢插为主,是为泻法。 (2)进插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皮肤,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3次,然后在缓慢向外退回原处,以紧插慢提为主,是为补法。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一、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一、 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徐x伟,男,31岁。 大便便血(纯鲜血块)十天,先便后血,日七八行。面色晄白,乏力,无寒热汗证,无头晕头痛,喜热饮,无泛恶,纳尚可,溲可。 静滴抗生素治疗十天无效,后三天在静滴的同时服用当地中医开的中药,亦无疗效。势渐急迫,乃由其兄陪同来诊,诉昨夜便血五六行。 脉弦滑,舌淡红嫩苔薄滑。 六纲辨证:太阴阳明 方证:黄土汤 处方:黄土汤(赤石脂代黄土)+理中汤(干姜炮制) 赤石脂120炮附子30生白术30炙甘草30 黄芩30阿胶30(烊)生地30白人参30干姜(炮)30 四剂。 二诊:翌日上午,患者自己骑摩托车驮岳母来为其岳母求诊。诉服药一剂便血即止。 今天()其妻陪同其岳母二诊,诉丈夫便血痊愈,已经开工忙碌去了。 二、外感纠缠一月余一饮经方解痛苦 许X龙,男,64岁,。 患者自新年之日即患感冒,初两日自服感冒药无效,即行静滴治疗,累计静滴已达十四天(药物不详),仍未痊愈,乃来诊。 刻诊:入暮即身冷发热,肢节痛,夜卧汗出,身冷而腿热,咳吐白粘痰量多;口干多饮,饮热水;纳呆,头晕,两便尚可。 刻诊(上午九点)测腋温36.9摄氏度。 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 六纲辨证:厥阴中风+少阴中风+太阴饮证 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附子汤为主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柴胡80桂枝30干姜30 黄芩30天花粉40 牡蛎20炙甘草20生旱半夏30白人参15 生姜30 大枣30 生白芍30制附子30 茯苓30 五味子30 细辛30杏仁30 三剂。 二诊:一剂后即已不身冷发热肢痛汗出,三剂服完,已经痊愈。患者素来感冒后会遗有顽固性咳嗽之症持续较长时间,这次咳嗽也基本消失。 1、临床要先辨六纲,再辨方证药症,这样才能丝丝入扣用经方,也能避免出现时方思维用经方的弊端,药是治病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用经方是最后才考虑到药上的,仲景明言,辨病证脉并治,但是往往是六纲和方证对应了后,药症自然而然的就相牟和了,所以最后这部分脑细胞往往就会省下来的; 2、纲证——本案用到了柴胡桂枝汤是因为有个太阳少阳中风的夹杂; 3、方证——合方里有两个主干—桂枝汤去对应本案中厥阴中风中内涵的四个中风证(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中风);柴胡汤对应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半证,而其中的人参是补胃气津液的不可或缺之品; 4、药症——瓜蒌根治的是偏于阳明热为主的口渴,牡蛎治的是偏于水饮阻滞的口渴,人参治的是偏于津液不足的口渴,虽然都能治渴,内涵各有不同。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三家头皮针专长的临床体会剖析

三家头皮针专长的临床体会 重点介绍:林学俭老师的小脑新区擅治上下肢共济失调。 额五针治疗该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朱明清老师的顶颞前斜线擅治疗偏瘫 方云鹏老师的伏象治疗急性扭挫伤速效林学俭老师:擅长用大脑皮层静区和小脑新区 一、大脑皮层静区中的额五针,每针皆入发际两公分处向后针,也可以入发际五公分处向前进针三公分,五针间距离相等。根据病情需要,也可以针至七针,即额前区中间一针,两侧各两或三针。 主治:由该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或智力减弱,或智力减弱综合和症候群。 二、小脑新区 小脑蚓区:在枕外粗隆突出处向下移二公分处进针,针刺方向由下向上,沿纵线向上依次相隔半英寸,向上以同法呈接力样刺第二第三针,深度以触及骨膜为好。并在第二三针左右两侧各距一公分向上针刺一至二针。 主治:复视,眼球震颤,听力减退,构音困难,失语,躯干摇晃,偏

瘫和震颤麻痹,面瘫,面肌痉挛等。 三、左右小脑半球区:由枕外粗隆旁开3.5公分,再向下移2公分,向上交叉刺两针。 主治:同侧上肢和下肢共济失调,同时对肌张力怎增高或减弱,以及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针刺同样要达到骨膜。用强刺激手法方能奏效。 朱明清老师:顶颞前斜线: 定位:自前顶穴到头维穴。 功用:疏经通络,强筋止痛。 主治: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肢 体瘫痪无力,中风后遗症。 分三等分,上三分之一治疗下肢 病变,中三分之一治疗上肢病变,下 三分之一治疗头面部病变。 方云鹏老师:伏象穴区治急性扭挫伤速效 (一)伏象穴区 1、伏象穴区的部位及其命名:伏象穴区,在人体的颅外软组织内,沿着额骨和枕骨的交界部位,对称的分布在颅骨骨缝的两侧,在这个穴区内,有规律的分布着许多与全身各部位相应的刺激点,一个个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人体的缩形,伏于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位置上。因而,我们将这个穴区命名为“伏象”穴区。

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

---------------------------------------------------------------最新资料推荐------------------------------------------------------ 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 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 3 则胡艳萍 (广州中医药大 学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 (2019)16-0315-02 导师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 40 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擅用 经方治疗疑难疾病且疗效卓著,在运用有毒中药上更有独特的心得体 会: (1)顺用。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如患者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型,熟附子的应用 就顺其自然。 所以在临证时遇脾肾阳虚的证型往往提笔即熟附子;所谓有是证 用是方。 (2)逆用。 相反、相畏的药物不是应用的必然禁忌。 但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强调炮制、用量比例合适,方可增效减毒。 (3)巧配。 姜附并用,炙甘草大量用可增强温补脾肾之力,降解附子毒性。 故强调用量、服用时间与配伍的重要性。 1 / 9

常附、淮、萸相配以减少附子燥毒之性。 (4)鉴古。 知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相反相畏药物合用方剂,如甘遂半夏汤及赤丸等,可资借鉴。 笔者临证跟诊数载,耳濡目染,对导师运用有毒方药的经验感受良多。 此谨举导师运用有毒方药临证验案数则为例说明之。 1.治糖尿病腹痛急症案例患者李 X,女,75 岁。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常于彭师处开中药治疗,病情稳定。 2019 年 7 月 26 日,突发右下肢疼痛,并呕吐。 于我院急诊科治疗。 对症处理后,呕吐虽止,但随即出现腹胀,无排气、排便;再次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遂送至彭师处诊治。 时症: 患者呈急症苦倦面容,语气低微,腹痛、腹胀明显,欲呕不吐,不思饮水,口苦;无法下咽食物;右下肢疼痛;3 日无排大便,排气少;小便黄、少;触诊腹部膨隆,疼痛拒按。 舌红苔白厚,舌中裂纹多,脉沉偏弱。 处方: 柴胡 6g,黄芩 15g,桔梗 15g,炙麻黄 6g,熟附子 10g(先煎),细辛 5g,川连 6g,藿香 15g,鱼腥草 15g,广木香 15g(后下),炙甘草 6g。

黄仕沛经方医案

黄仕沛经方医案选(一) 杨森荣潘林平何莉娜黄仕沛(指导)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耽寝中医典籍40余年,犹致力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学验甚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用药精简而量重,严谨而不失灵活,往往出奇制胜,应手而愈。主张方证对应,不尚空谈。常谓「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是学习经方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并以此勉励学生以仲景书为法,努力探讨仲景辨治规律。我们有幸拜于门下,获益甚多,兹将恩师医话数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 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黄师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瘤术后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中三则报导如下: 〔案一〕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陈某,女性,39岁, 2008年5月因痛失爱女悲伤欲绝,终日哭泣。2008年6月开始

出现视朦,遂至广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诊断为视神经炎,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同前。7月患者欲解开心结,往梧州旅游。8月6日在梧州旅游期间再次出现视朦,左下肢乏力,遂往当地医院住院。次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四肢无力。查MR:颈3—5脊髓异常密度 影,11日出现呼吸无力 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当时四肢已完全不能抬离床面。16日转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治疗,查脑脊液蛋白电泳,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仍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10月12日成功脱机后,11月1日转我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晄白,体温:38℃左右,视物已较前清晰,呼吸稍促,气管切开,痰多,咳痰无力,四肢软瘫,双上肢可稍抬离床面,双下肢仅能床上平移,四肢感觉障碍,颜面、脊柱及双上肢痛性痉挛,以左颈部及左上肢为甚,留置胃管、尿管,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予生脉针静滴;西医方面予抗感染、化痰,控制脊神经受累后的异常放电,并予营养支持。 11月4 故处方: 麻黄15g(先)、北杏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北芪120g, 37.5℃左右,麻黄递增至18g 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血压、心率如常,病能受药也,麻黄增至22g,佐以桂枝15g。因仍有明显痛性痉挛,加全虫10g、川足四条,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头皮针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头皮针 【概述】 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现将主要头皮针穴介绍如下: 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运动区

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区(若鬓角不明显者,可从颧弓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0.5厘米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感觉区 自运动区后移工.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 舞蹈震颤控制区 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 晕听区 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 足运感区 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共两条。

王付经方医案

王付经方医案 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 孙某,男,19岁,河北人。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 许某,女,27岁,郑州人。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口渴辨为太阳温病,再根据大便干结、苔黄辨为热结,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大用量宣透郁热,兼益正气;以大黄甘草汤通泻热结,加红参益气顾正,柴胡疏散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刘志杰 经方病案

《刘志杰经方医案》-心悸案23 心悸案 常某,女,26岁。 初诊日期:2010.4.22 主诉:心悸气短20余天。 刻诊:阵发性心悸气短,眩晕,胸闷,呃逆,肌肉瞤动,畏寒脚凉,腰腹凉,尿黄,便秘,舌淡胖,苔白腻,左脉沉弦,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这个简单,分析吧。 郭红兰:太阴病,苓桂术甘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 王荣生:饮,滞太阴阳明真武汤 谢国贤:太阴阳明 高海荣:苓桂术甘汤+肾着汤+真武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上逆兼阳明中焦水热互结,苓桂术甘+? 吴海棠:太阴少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杜圣昌: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大黄附子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景方建:太阴饮滞,苓桂术甘+桔枳姜汤 朴玲玲:太阴阳明肾着汤+真武汤 淮国栋:太阴阳明属厥阴 李锋:太阴阳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阳辉:少阴太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芳平:真武汤加旋复代赭汤 禤宝子:苓桂术甘+小柴胡汤+肾着汤 都还算是比较接近。应该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肾着汤。凡是见到眩晕、心悸、胸闷的,都要首先考虑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临床是太多了。要是寒饮盛而有少阴虚寒的,就要考虑真武汤。这个病人,去医院检查,说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她一上楼,或者躺着突然起来,或者稍微剧烈活动,就会心悸气短的要命,伴随着头晕。从脉象上看,脉弦,这是寒饮脉,双弦为寒,寒必

有饮。舌象上,舌淡胖,苔白腻,也支持水饮。我就问她,浑身肌肉跳动吗,她说是确实比较严重。好了,第一印象,是个真武汤证。继续问她,怕冷吗?脚凉吗?她说,“畏寒脚凉,腰腹凉”。少阴的寒象,也出来了。更加证实,符合真武汤证了。 1、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病人呃逆,没有其它痞证症状伴随,可以认定为水饮上逆,属于真武汤的“或呕”的病机。那么,眩晕,胸闷,呃逆,这组症状,又很符合苓桂术甘汤证。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晕,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揺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呃逆,是不是又是“气上冲胸”的一种情况呢?大家临床的思路要放开,要辨病机。呃逆,与“呕”、“气上冲胸”,是一类病机。腰腹发凉,脚凉,这又是符合肾着汤的病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病人的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关尺浮弦,代表中下焦有风湿之邪。实际上,病人也说,右侧腰腿有时冷痛。最后一个症状,“尿黄,便秘”,这是还夹有下焦阳明实热。那么,她有了少阴、太阴、阳明症状,我们可以定性为属厥阴病了。阳明的问题如何解决?攻下吗?不行,人家以虚寒水饮为主,阳明症候也不重,无所苦啊,还是以温化为主,何况,真武汤中的芍药,可以对治这个问题。芍药不但止腹痛,也能去阳明不严重的里实。既然这样,我们就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 【摘要】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关键词】头皮针;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是脑血管意外疾病所致,临床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很高。其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及脑栓塞等[1]。在多种治法当中,针刺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越于其他疗法[2]。头皮针疗法发展于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即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功能障碍,全部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73岁;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10例。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取穴:顶颢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均双侧取穴),顶中线。常规消毒,选用0.30mm×25mm不锈钢毫针,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2530mm,快速捻转1~2min,虚针用补法;实则泻针出气,留针30min,留针期问,每隔10分钟,捻转1次。 1.2.2对照组 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脑出血病人给予控制脑水肿,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等。脑梗死病人给予抗凝、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刘志杰经方医案》

《刘志杰经方医案》-食则汗出案1 食则汗出案 陈某,男,60岁 初诊时间:2010年1月30日 病史简要:活动及食热则大汗出近两年,尤以胸及头部为重,大汗淋漓,便秘两年。 刻诊:口干渴,饮水多,手足温,背部时常烘热,微恶风,腰痛,尿赤,舌淡边见齿痕,苔黄腻,脉浮洪有力。 这个病人,因为这个问题,感到很苦恼,不管冬夏,只要一活动,或者吃点热的东西,就大汗淋漓,自己开玩笑说,都不敢参加宴会。当时,根据他的这些症状,直接考虑是阳明病为主了。因为症状上,有便秘, 有燥热口渴多饮,典型的头汗,背部的那个轰然发热,类似于潮热,手足也热,舌苔黄腻,脉浮洪有力。一 派阳明里实证和阳明外证的表现。他说,因为便秘和发热,吃了不少牛黄上清丸,只是大便通畅了几次,别的,什么效果也没有。从阳明的角度去分析用药呢,依据有下面几条: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5、“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病人,津液亏虚是肯定了,也符合“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 升者”的这组症候。并且发热汗多,大便硬。是否可以用承气汤攻下?他的这种汗出,可以用头汗的病机去 理解,说明上焦阳明里热的厉害。那个大便便秘,不是十分坚硬,就是普通的便秘而已,因此下焦里实,不 是很重。重了,就会烦躁甚至谵语的,那才是符合大承气汤的运用指征。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用白虎加人 参汤去对治。清热,补津液,津液足了,那个便秘就会解决。那么,他的腰痛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典型的 阳明病,舌象不会舌淡而有齿痕的。这就要考虑太阴水饮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太阴水饮,有个肾着汤证, 会腰痛的。“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但是啊,他这个人的腰痛,不是冷痛,就 是酸痛而略感沉重。寒象不是很重,因此我感到与这一条的方证很符合: “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杜仲牡蛎散方。(金匮增补)” 杜仲牡蛎 凡二物,分等,治之,向暮卧以水服五钱匕,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小品) 大病后,气血亏虚,有虚热,汗出不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