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Guideline for designation (supplement)

of prime farmland(送审稿)-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21010-xx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14-xx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6-xx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7-xx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9-xx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1023-xx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1024-xx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1025-xx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3 术语与定义

3、1 基本农田 prime farmland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保护区 land use zone for the prime farmland protection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3、3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prime farmland preservation plot (patch)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的具体的基本农田地块。

3、4 基本农田图斑 prime farmland parcel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

3、5 基本农田划定 designation of prime farmland 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照规定程序确定基本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现状信息的过程。

3、6 基本农田补划 supplement of prime farmland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对依法批准或认定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因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原因导致基本农田减少,按照规定程序确定补充基本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现状信息的过程。

3、7 基本农田面积 area of prime farmland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图斑净面积。4 总则

4、1 目的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4、2 任务

4、2、1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4、2、2 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4、2、3 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2、4 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4、2、5 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4、3 基本原则基本农田划定应以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基本方针:

4、3、1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面积。

4、3、2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

4、3、3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4、4 实施主体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5 技术方法与要求

5、1 技术方法

5、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

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5、1、2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5、2 技术要求

5、2、1 一致性

5、2、1、1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套合、叠加、转绘中,应以土地利用现状成果为依据,进行坐标系、空间尺度的转换和空间位置的综合判定。

5、2、1、2 基本农田地块边界原则上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边界相一致。特殊情况下破图斑的基本农田地块边界应有明显地面参照物并设立标志物。

5、2、1、3 基本农田划定和基本农田补划面积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净面积相一致,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类相一致。

5、2、2 准确性

5、2、2、1 在各项成果使用中要认真做好成果应用、分析和检查记录,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各地类图斑要做好记录,各类数据具备可追溯性。

5、2、2、2 基本农田编号具有唯一性。

5、2、2、3 各类属性注记准确完整。

5、2、2、4 图面清晰易读,数据库结构完整。

5、2、2、5 数据库、图件、表册、地块一致。

5、2、3 现势性

5、2、3、1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采用各项最新的基础资料。

5、2、3、2 通过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的实时记录与登记,结合年度更新,确保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成果的现势性,真实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变化。

5、2、4 先进性

5、2、4、1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应结合实际,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基本农田地块边界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5、2、4、2 采用现代技术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6 基本农田划定

6、1 技术流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1。

6、1、1 工作准备

6、1、1、1 基础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包括: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图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流程图c)

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d)

农用地分等资料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e) 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6、1、1、2 核实认定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对应关系,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信息落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上,由基本农田划

定部门进行核实、认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现状信息。

6、1、2 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6、1、2、1 划定方案的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包括: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b)相关附件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6、1、2、2 划定方案论证对于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应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6、1、3 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格式见附录A。

6、1、4 划定成果的验收与报备

6、1、4、1 成果验收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

6、1、4、2 成果报备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备案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6、2 工作要求

6、2、1 划定要求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a)

应当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b )

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c)

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

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6、2、2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确定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其边界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6、2、3 质量评价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并作相应记录。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调入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调出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平均等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K1 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K2 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数;Ki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i 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Kj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j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根据平均等指数,按照农用地分等确定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6、2、4 基本农田编号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

“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6、2、5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将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格式见附录B。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6、2、6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基本农田标识使用及标志牌的设立规范见附录C。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标志牌的设置和监督工作;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基本农田发生变动的地块,应及时设立或更新标志牌。7

基本农田补划

7、1 技术流程基本农田补划包括补划方案拟定,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成果编制、验收与上报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2。

7、1、1 资料收集同本规程

6、1、1、1。

7、1、2 补划方案的拟定和论证

7、1、2、1 拟定补划方案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拟定。包括:a)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包括:补划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占用(或已占用、已减少)、拟补划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占用(减少)、补划的相关图件;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汇总表等。b)相关附件包括:占用(减少)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占用(减少)、补划审批(认定)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7、1、2、2 基本农田补划方案论证同本规程

6、1、2、2。

7、1、3 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确认

7、1、3、1 依法占用的基本农田按照拟定的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依据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基本农田的地块。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后,应依据批准文件复核确认占用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非法占用的基本农田,应依据立案查处有关文件复核确认占用的基本农田地块信息。图2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流程图

成果编制转绘验收与上报转绘占用(减少)基本农田和补划耕地地块的确认拟定补划方案转绘应用叠加转绘落实保护责任设立、更新保护标志更新相关成果补划耕地的验收实地勘察叠加转绘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叠加转绘应用叠加转绘实地勘察叠加转绘应用叠加转绘依法批准叠加转绘基本农田数据库农用地分等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认定灾毁、生态退耕范围范围确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范围结合叠加转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收集资料农用地分等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确定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确定补划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拟定补划方案方案论证核实确认基本农田占用(减少)的数量、质量等级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成果验收成果统计、汇总、上报

7、1、3、2 其他原因减少的基本农田因依法批准或认定的生态退耕、灾毁等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面积减少需补划时,根据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相应文件确定的范围,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灾毁、生态退耕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7、1、4 补划耕地地块的确认a)

依据核实确认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级,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b)

基本农田平均等指数确定。补划耕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占用(减少)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

≥式中:K1 占用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K2 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数;Ki第i个占用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i第i个占用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Kj第j个补划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j第j个补划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c)

根据平均等指数,按照农用地分等确定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占用、补划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7、1、5 成果编制按照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要求,落实补划耕地的保护责任,及时设立、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

7、1、6 验收与上报

7、1、6、1 成果验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组织验收。

7、1、6、2 成果上报补划成果以年度为单位,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上报成果包括当年占用补划后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7、2 工作要求a)依法依规,符合相关技术要求;b)依据补划的技术方法与要求,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及时更新基本农田相关成果。8 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年度更新

8、1 日常变更记录依据基本农田补划成果,以有权部门提供的审批材料中各种大比例尺实测成果与其展绘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的坐标串为依据,在本年度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实时记录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记录的内容包括:占用(减少)与补划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变化信息。

8、2 年度更新、统计、汇总

8、2、1 年度更新内容a)

依法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国土资源日常管理中发生的依法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依据依法批准或认定的相关资料,结合日常实时变更记录于年末开展成果更新工作。b) 其他原因发生的地类变化情况因农业结构调整、违法占用等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基本农田地类变化的情况,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于年末统一开展基本农田地类变更。

8、2、2 年度更新方式于年末统一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相关成果,并统计汇总。基本农田年度更新时点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点保持一致。9 图件编制

9、1 编制内容基本农田图件为按照规定比例尺制作的准确反映基本农田布局、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的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

布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与编号,加注基本农田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需要自主选取基本农田图件类型。

9、2 编制方法和要求

9、2、1 编制方法利用GI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9、2、2 编制要求a)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b)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c)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d)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图面标注时,编号可按“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标注,也可只标注4位保护片(块)号;e)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减少)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图例见附录E;f)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图件样式见附录F;g)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

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乡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县基本农田分布图”;h)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10 基本农田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xx)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附录G规范要求。11 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1、1 统计汇总

11、1、1 面积统计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

11、1、2 逐级汇总基本农田面积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11、2 表册编制编制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与汇总表,并加盖各级人民政府公章。现状登记表与现状汇总表的编制格式见附录H。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依据规范要求编制。12 成果检验

12、1 成果内容

12、1、1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a)基本农田数据库;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现状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等;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等。

12、1、2 基本农田补划成果a)基本农田数据库;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基本农田现状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补划申请、方案、技术报告、论证意见及相关文字资料等;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等。

12、2 检验要求a)

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b)

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c)

成果规范、齐全; d)

基本农田数据库内容完整;各类要素齐全;属性结构正确;拓扑关系正确;e)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f)

各类表格、台账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账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g)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h)

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符合本规程要求;i)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j)

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检查验收办法。13 附则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出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3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填表单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市)计量单位: 亩(0、00)行政区域本级规划基本农田总面积划定前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划定后基本农田备注调出基本农田调入基本农田名称代码小计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面积地类构成面积地类构成平均质量等级面积地类构成平均质量等级面积地类构成耕地其他地类耕地其他地类耕地其他地类耕地其他地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合计表内关系:3=4+5;17=6-9+13;17≥4。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月日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

1、本表以乡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填写,并逐级汇总到县级。

2、地类构成一栏中,耕地填至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地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xx)填至二级类,并在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列出其中的可调整地类面积。

3、平均质量等级:指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按照

6、2、3计算公式确定的基本农田质量等级。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填表单位: 县(市)乡(镇)计量单位: 亩(0、00)序号行政区域(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备注编号四至范围面积质量等级涉及组农户个数面积地类构成村负责人责任起始时间组组责任人耕地其他地类123456789101112131415………………………………………………………………………………………………合计审核人:审核日期:

年月日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月日填表说明:地类构成一栏中,耕地填至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地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xx)填至二级类,并在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列

出其中的可调整地类面积。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基本农田标识使用及标志牌的设立规范a)“基本农田标识”由红色衬托下的五星、绿色的田野和金黄的稻穗创意而成,蕴含着庄严国土上的基本农田,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寓意着我国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载体。b)

“基本农田标识”主要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和基本农田保护界桩。c)

基本农田标识制作应醒目、清晰,根据标准图案之比例放大或缩小,颜色规格应符合规定;可以在标志牌上或有关设施上直接喷涂,也可以统一制作后进行镶嵌。d)

每个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应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e )

标志牌内容应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所在位置、面积、责任单位、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标识统一设置在标志牌的左上角,右下角应标明设立单位,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应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监制”字样。f)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参照《基本农田标识实用手册》,对本行政区域内设立标志牌的具体内容、尺寸、样式、制作材料、具体设立单位及后期管护等做出统一规定。标志牌应结实耐用,外观简朴,造价节约。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