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5-8单元教案

六年级5-8单元教案

六年级5-8单元教案
六年级5-8单元教案

保靖县盐井小学

教师:

年级:

学科:

20 学年第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表

单元或章节教学要求

单元教学小结

教师:任教年级、学科:执教单元: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以便高速、快捷、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掌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鲜明、有力等特点。 3、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 1、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了解常用的议论文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用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课时;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对“美丽”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八年级英语(仁爱版)下册语言知识点归纳 Unit 6 Enjoying Riding Topic 1 We’re going on a spring field trip 一、重点词组 1.go on a spring field trip 去春游 2.a two-day visit to Mount Tai为期两天的泰山游 3.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4.find out 查找;弄清 5. bring back 带回 6.decide on sth.对某事做出决定 7.book some tickets/rooms 预定车票/房间 8.the hard/soft sleeper硬卧/软卧 9.pay for 付款10.make hotel reservation 预定酒店房间11.many kinds of rooms 许多类型的房间 12.the best time to do sth.做某事的最佳时间13.work out the cost估算/算出费用 14.do/go fund raising = raise money/ funds 筹集资金https://www.doczj.com/doc/e212372615.html,e up with 产生;想出;赶上 16.get to (call home) 达到(打电话回家)的程度17.sell newspapers/ old books/ flowers 卖报/旧书/花18.not…any longer = no longer 不再19.enjoy a good trip 享受愉快的旅行20.at the foot of…在…的脚下 二.重点句型及重点语言点 1. … , we will go on a two-day visit to Mount Tai, …我们将去泰山进行为期两天的旅行。 two-day “两天的” , 这是带有数字的复合形容词,复合形容词用连字符号连接时,名词要用单 数。如:a 14-year-old boy 一个十四岁的男孩 a 100-meter race 一百米赛跑 a two-day visit 为期两天的旅行 2. We will make the decision together. 我们将一起作出决定make a decision = decide 做决定 decide (not) to do sth. 决定(不)做某事 decide on sth. 对某事做出决定 3. Going by train doesn’t cost as much as by plane, and going by bus is not as comfortable as by train. 搭火车的费用没有搭飞机的高,搭公车不如搭火车舒适。“going by train”动名词短语在句中做主语。 cost 表“花费(金钱/时间)”时,主语必须是事物。常用句型“ sth. costs (sb.) some money/time”如:This bike cost me 300 yuan. 这本书花了我三百元钱。 Finishing the homework costs me two hours a day. 通常,每天做完作业花了我两个小时。 4. We’ve got tickets at ¥ 120 for the hard sleeper and ¥ 180 for the soft sleeper.我们的的票价是硬卧票120元,软卧票180元。at 在句中表“以……的价格”. 如: We’ve got tickets at ¥80 for The Sound of Music.我们有80元一张的《音乐之声》门票。 5.I want to book 10 rooms with two single beds …我想订10间有两张单人床的房间… with 结构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表特征。如:a girl with light hair 一个金发女郎 a boy with big eyes 一个大眼睛男孩 6 My school in America raised a lot of money for our band trip last year. 去年, 我在美国的学校为我们的团队筹集了很多钱。raise 及物动词,表示“筹集”外,还表“举起;使升高”,一般指把某物从低处抬高到高处。如:She raised her hand. 她举起了她的手。He raised his glass to Mr. Li.他举杯向李先生祝贺。 rise 不及物动词,表示“上升;升起;上涨”一般指事物本身由低处移到高处。如: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边升起。The river/ price rose. 河水上涨了。 7. Some schools come up with great fund raisers , …一些学校产生出伟大的集资者,…… come up with 表示“想出;产生;赶上”如:Suddenly he came up with a strange idea. 突然间他想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 We came up with the train in time. 我们及时赶上了火车。 8. It takes students one yuan each to buy tickets for a draw to become king or queen for a day. 学生要想成为“一日国王”或“一日王后”, 就要花一元钱买票才可以参加抽奖。 此句型为“It takes sb. some money/ time to do sth.”花了某人多少钱/时间做某事。 三. 重点语法 (一) 结果状语从句 1) … , so …“因此”, 常与because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转换. 如: We don’t have much money, so we should go fund raising. = Because we don’t have much money, we should go fund raising. Helen is worried about her trip cost, so she is sad.海伦担心她的旅行费用,因此她很难过。 = Helen is sad because she is about her trip cost. 海伦很难过是因为她担心旅行的费用。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

第五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 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具体按排】1. 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利用圆设计图案。 2.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3.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应用。 例2:圆环面积的计算。 例3: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 4. 扇形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2.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014年下学期教学案(六年级数学学科) 1.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17、少年闰土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补充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允、畜几个字的特殊部首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适量板书。 学生可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穿插在课文讲解中。 三、初见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从外貌描写中仔细揣摩) (1)若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可引导学生从描写闰土外貌的形容词着手。如: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还有紫色等。 (2)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教师可适度点拨,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部编人教版册语文 六年级 上册语文第8单元精品教案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民主战士,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普通人。他对朋友情真意切,对孩子亲切和蔼,对穷苦人民关心惦念,对自己却苛刻严谨,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鲁迅”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让我们走近鲁迅,去看一看碧绿的西瓜地里闪现的闰土形象,去听一听好的故事,体会一代文豪朴实的文笔;分别认识亲人和诗人笔下的鲁迅形象,感悟革命斗士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精神。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毕其一生,不断地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以人物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课文,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24 少年闰土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设计) 王建升 一、设计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高新科技作一些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必须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以补充课本内容并提供形象的音像资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好实践活动,可以使这些知识更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和探究。 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也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编排顺序,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同类文章进行阅读。但自由读写并非是放任学生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在开始学习本单元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阅读方法和水平,再进行一定的指导。

阅读后,写一篇自由作文。即写作的主题、内容、范围、文体等都可以不受限制,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单元写作”是自由作文。不限体裁,选材自由,立意多向发散。 “语文实践活动”可就高科技方面自行设计。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了解高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三、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而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

第5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第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2.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出示67页主题图,图中工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探究一:圆的面积的计算。提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可不可以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1)学生动手操作,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拼成的图形是()。 (2)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 (3)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宽近似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πr2 2.探究二:解决实际的圆的面积问题。 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米,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求出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 已知直径,如何求圆的面积?(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小结:已知半径怎样求圆的面积?已知直径呢? 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2.判断: (1)一个圆的半径是2cm,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它的周长一定相等。() (3)半圆的面积是它所在圆的面积的一半。() (4)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5倍,圆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做一做第1题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①r=5cm②d=0.8dm③C=6.28m (3)练习十五第3题: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利用课件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射程”)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已知周长先算出直径再算圆的面积)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更重要的是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求出了圆的面积。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两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大胆想象,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多年后的上学方式与今天的不同,告诫当今的小学生,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习作”编排的是写科幻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篇文言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二则》。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文言文二则》2课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 《表里的生物》2课时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4文言文二则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全套教案

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 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2)老师: 1=(1)21+3=(2)21+3+5=(4)2 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汇总

17 少年闰土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五、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时,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读来感到陌生。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还有一些词,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六、教法学法

朗读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2、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9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24少年润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重点 1.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会仿写。 难点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少年。 2.今天,我们也将认识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 天真、活泼,而且机智勇敢、见多识广,他就是——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情况。 3.读了课文,少年闰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思考: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请再次默读课文,用“_________”画出体现少年闰土性格特点的 相关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模样如何? 2.思考:1.文中对闰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归纳其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仿写练笔 1.认清生字的形,描红、临写生字,互相提醒易错的部位。 2.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大家还记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再识闰土 1.学习第l自然段。 小练笔:照片定格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请同学们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吧。 2.学生品读第6~17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思考: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时,你能想象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三、深读悟情,长忆闰土 夏日,海边拾贝的乐趣,令人陶醉;冬季,雪地捕鸟的情趣,令人向往。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书本,再次跟随闰土一起去感受自由自在的海边生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有趣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6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案 光华二中卫芳霞 teaching content: section a(初二英语上册第十单元) aims and demands: (1)four skilled words and phrases grow;grow up; programmer;computer science;engineer;pilot;professional;act. (2)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目标) focal & difficult points: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below: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成为) a/an …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ng to … (3)代用动词短语do that 的使用。 teaching tools: pictures; a tape 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lead-in method;listening metho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s & revision get two ss to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and then give a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案

【教后反思】 课题数与形 单元第八单元课型练习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 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的能力。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昨天我们在探究规律时,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谁来说 说,你对“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有哪些认识? 预设学生的认识:“数形结合”就是将“数”和“形”结合起来思考问 题;“数形结合”就是从图形中发现数字里面蕴含的规律;“数形结合”就 是要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 2.导入练习。 看来同学们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 们将继续运用这种思想来分析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这道题是将平方米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结合。32对应边长是 3的正方形的面积,12对应边长是1的正方形的面积,以此类推。第5个 图形最外圈的小正方形个数就是112-92=40。 2.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1)投影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圆点排列的规律。 (2)按照发现的规律在教材上画一画。

(3)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这道题是通过观察大三角形中包含的小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大三角形周长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与大三角形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图形数的平方;大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图形数乘3;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大三角形周长的三分之一的平方。 4.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 这道题是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行程问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5.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这道题是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题目中的具体信息,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选择。 6.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这道题是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析组合问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连线,再结合连线的情况进行判断。 7.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 这道题是介绍“杨辉三角”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对应的数字三角形表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进行书写。 8.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完全平方的公式。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教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第26课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屿. 嵁.佁.然翕.忽幽邃.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第27课岳阳楼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谪.守浩浩汤.汤淫.雨霏霏 樯.催.岸芷.汀兰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制:规模。 (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3)横.无际涯横:广远。 (4)南极.潇湘极:尽。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浊浪排.空排:冲向。 (7)薄.暮冥冥薄:迫近。 (8)春和景.明景:日光。 (9)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10)把.酒临风把:持、执。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12)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为:(以上)两种心情。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通俱解释为全,皆 (2)属于作文以记之属通嘱解释为嘱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本课内容包括圆的特征,画圆以及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此,对圆的特征不难掌握。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很多圆形的实物,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 设计理念:本课要求学生学会圆的特征,会画圆,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圆的特征 3、会用圆规画圆 教具学具:圆形纸片、硬币、钟、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吗? 生答: 多媒体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形,并出示硬币、钟、铁桶等物体,让学生指出哪里有圆。 1、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

让学生每人用一个物体上的圆画一个圆,剪下要求折叠。展开后观察,圆上是不是有很多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圆心。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线段叫半径。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a.连接圆心和圆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b.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c.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新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在同一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的画法、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哪里? 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 教师学生拿出圆规、直尺,教师边演示边说明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着教师在纸上画。 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画圆时,圆心要固定,不能移动:圆规的两只脚间的距离确定后,它的长度也不能改变。 三、整合拓展、当堂训练 1、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学生独立的画一画,教师检查画的半径是否符合要求,画圆时圆心有没有移动,半径的长度有没有改变,是否用字母标出了圆心、半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旧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界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抽屉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 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