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水准测量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普通水准测量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普通水准测量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普通水准测量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组别:观测者:记录者:

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表(测回法)组别:观测者:记录者: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1)水准测量(leveling) (2)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3)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 (4)GPS 测量(GPS leveling)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B ——前视点 1、A、B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4、转点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如图所示,在实际水准测量中,A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此时有必要沿A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A 、B 两点间的高差值,有: h 1 = a 1 -b 1 h 2 = a 2 -b 2 …… 则: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Σ b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 2.3 水准仪和水准尺 一、水准仪(level) 如图所示,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施工过程记录表范本

施工过程记录表目录 1、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1 2、水准定复测记录。。。。。。。。。。。。。。。。。。。。。。。。。。。。。。。。。。。。。。2 3、导线点复测记录。。。。。。。。。。。。。。。。。。。。。。。。。。。。。。。。。。。。。。3 4、高程测量记录。。。。。。。。。。。。。。。。。。。。。。。。。。。。。。。。。。。。。。。。4 5、平面位置检测记录。。。。。。。。。。。。。。。。。。。。。。。。。。。。。。。。。。。。5 6、沉降观测记录。。。。。。。。。。。。。。。。。。。。。。。。。。。。。。。。。。。。。。。。6 7、沉降观测成果。。。。。。。。。。。。。。。。。。。。。。。。。。。。。。。。。。。。。。。。7 8、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测温记录。。。。。。。。。。。。。。。。。。。。。。。。8 9、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9 10、箱涵顶(推)进记录。。。。。。。。。。。。。。。。。。。。。。。。。。。。。。。。。10 11、顶管工程顶进记录。。。。。。。。。。。。。。。。。。。。。。。。。。。。。。。。。。。11 12、供水、供热管网冲洗记录。。。。。。。。。。。。。。。。。。。。。。。。。。。。。12 13、管道吹(冲)洗记录。。。。。。。。。。。。。。。。。。。。。。。。。。。。。。。。。13 14、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14 15、测量复核记录。。。。。。。。。。。。。。。。。。。。。。。。。。。。。。。。。。。。。。。15 16、打桩记录。。。。。。。。。。。。。。。。。。。。。。。。。。。。。。。。。。。。。。。。。。。16 17、混凝土测温记录。。。。。。。。。。。。。。。。。。。。。。。。。。。。。。。。。。。。。17 18、混凝土浇筑记录。。。。。。。。。。。。。。。。。。。。。。。。。。。。。。。。。。。。。18 19、预应力张拉记录(一段张拉)。。。。。。。。。。。。。。。。。。。。。。。。。。19 20、预应力张拉记录(一)。。。。。。。。。。。。。。。。。。。。。。。。。。。。。。。。20 21、预应力张拉记录(二)。。。。。。。。。。。。。。。。。。。。。。。。。。。。。。。。21 22、预应力张拉记录(两端张拉)。。。。。。。。。。。。。。。。。。。。。。。。。。22 23、预应力张拉数据表。。。。。。。。。。。。。。。。。。。。。。。。。。。。。。。。。。。23 24、预制安装水池壁板缠绕钢丝应力测定记录。。。。。。。。。。。。。。。24 2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记录。。。。。。。。。。。。。。。。。。。。。。。。。。。。。25 26、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查记录。。。。。。。。。。。。。。。。。。。。。。。。。。。。。26 27、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27 28、钻孔桩钻进记录(旋转钻)。。。。。。。。。。。。。。。。。。。。。。。。。。。。28 29、钻孔桩钻进记录(冲击钻)。。。。。。。。。。。。。。。。。。。。。。。。。。。。29 30、钻孔桩记录汇总表。。。。。。。。。。。。。。。。。。。。。。。。。。。。。。。。。。。30 31、冬施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31 32、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32 33、构件吊装施工记录。。。。。。。。。。。。。。。。。。。。。。。。。。。。。。。。。。。33

(简公开课)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第3章角度测量 第三节角度测量方法——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授课老师:王金福授课时间: 2011年12月19日教学目的: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数据记录及内业计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较为直观地展示图、表,利于学生理解。进行现场示范操作,直观展现测量方法。利用日常物品作为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水平角测量原理(教室内取点讲解) 水平角定义:地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投影到同一个水平面上所夹的角 度称为水平角,用β表示。 特点:顺时针0°~360° 计算公式: =b-a 当b≥a时β= b-a 当b<a时β= b+360°-a 2、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a)对中整平装置(基座、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水准器) b)照准装置(望远镜、支架、转动控制装置) c)读数装置(水平度盘及控制装置、竖直度盘及控制装置、读 数显微装置) 3、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二、讲授新课 的单个水平角测回法:两个方向之间上需要观测多个方向方向观测法:一个测站量{ 水平角测 盘左(正镜):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视准轴方向左侧 盘右(倒镜):竖直度盘位于望远镜视准轴方向右侧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具体操作步骤:(现场操作演示) (1) 在角顶O 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 以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目标A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左。(样表: 教案P3表3-2) (3) 顺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右边目标B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左。 则盘左所测得角值为β左=b 左-a 左。 以上完成了上半测回。为了检核及消除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应以盘右位置再作下半测回观测。 (4) 先瞄准右边目标B ,得水平度盘读数b 右;逆时针方向转动仪 器,瞄准左边目标A ,得水平度盘读数a 右,完成下半测回。盘右 时水平角值为β右=b 右-a 右。 计算角值时,均用右边目标读数b 减去左边目标读数a ,不够减时加上360°。 上、下半测回合称一个测回。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角值之差不超过±40"时,取盘左、盘右两次角值得平均值作为一个测回得测角结果。即 β=(β左+β右)/2 若两个半测回得不符值超过±40"时,则该水平角应重新观测。 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需要观测n 个测回。为了减小度盘刻划不均匀的误差,每个测回应按180°/n 的差值变换度盘起始位置。

公路工程测量记录表表

第五章 公路工程施工原始记录表

目录 施工测量放线 E-001 导线点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2 施工增加导线点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3 附合导线测量计算表 E-004 水准点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5 施工增加水准点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6 路线主点桩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7 施工放线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8 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 E-009 水准测量记录表 路基工程 E-010 清理与掘除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1 土方路基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2 石方路基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2-1 石方路基现场压实检查记录表 E-013 路基整修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4 路基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5 填石路堤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6 路基边坡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7 软基处理砂、砂砾垫层现场检查记录表E-018 路堑边坡现场检查记录表 E-019 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0 宽度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1 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2 挤实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现场检查记录表E-023 无砂砼桩处理软土地基现场检查记录表E-024 浆砌拱式、网格护坡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5 拉伸网草皮护坡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6 砂垫层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7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8 碎石桩(砂桩)现场检查记录表 E-029 CFG桩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0 粉喷桩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1 加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2 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3 过滤排水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4 防裂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5 塑料盲沟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6 管节预制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7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8 检查(雨水)井砌筑现场检查记录表 E-039 土沟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0 浆砌排水沟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1 盲沟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2 排水泵站(沉井)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3 砌体挡土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4 干砌挡土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5 混凝土挡土墙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6 筋带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7 锚杆、拉杆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8 面板预制现场检查记录表 E-049 面板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0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总体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1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填土现场检查记录表E-052 抗滑桩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3 挖方边坡锚喷防护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4 锥、护坡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5 浆砌砌体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6 干砌片石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7 导流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8 石笼防护现场检查记录表 E-059 基坑开挖现场检查记录表 路面工程 E-060 水泥混凝土面层现场检查记录表

测量表格

《工程测量学》教学实习大纲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通过教学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测绘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施工放样及渠道测量或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参加中、小型水利土木或道路中线定线测量的工作能力。 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实习的任务和内容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任务 每小组施测一幅(40×40cm)1:1000的地形图(如测1:500图,可按1:1000的精度要求测图)。 2.内容 (1)平面控制。敷设独立图根导线或小三角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由已知点开始敷设。 1)准备工作: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测和距离丈量(导线边长或小三角基线)、定向。 3)内业工作: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基线长度计算、绘制控制网略图、三角网(或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4)应交资料:小组应交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手簿、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网平面图。个人应交控制网平差计算表和坐标计算表(若测小三角网时,还应交基线长度计算表)。 (2)高程控制。敷设四等水准路线。 1)准备工作:水准仪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埋桩、标志,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3)内业工作: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4)应交资料:小组应交水准点位置略图与说明、观测记录手簿、水准点成果表。个人应交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表。 (3)加密控制。视测区情况、可采用视距导线,也可采用交会定点加密。 (4)碎部测量。 1)准备工作:图板准备、检校经纬仪(竖直部分及视距常数)、工具与用品准备、复

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计算表

水 平 角 观 测 手 簿 仪器型号: 观测日期: 观测: 计算: 仪器编号: 天 气: 记录: 复核: 测回 测站 盘 位 目标 水平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1 1 左 7 000 00 00 82 16 06 86 12 24.5 2 082 16 06 右 7 180 00 10 82 16 4 3 2 262 16 53 1 2 左 1 000 00 00 247 3 2 16.5 247 32 16.5 3 247 32 33 右 1 180 01 11 247 32 00 3 067 11 31 1 3 左 2 000 00 44 120 1 3 49 120 13 30 4 120 14 33 右 2 180 01 38 120 13 11 4 300 14 49 1 4 左 3 000 00 00 95 21 39 95 21 38 5 095 21 39 右 3 179 59 3 6 95 21 3 7 5 275 21 13 1 5 左 4 000 00 00 92 06 35 92 06 52 6 092 06 35 右 4 179 59 56 92 0 7 09 6 272 07 05 1 6 左 5 000 00 00 170 23 30 170 23 37 7 170 23 30 右 5 179 59 46 170 23 44 7 350 23 30 1 7 左 6 000 00 00 92 05 43 92 05 56.5 1 09 2 05 4 3 右 6 179 59 46 92 06 10 1 272 05 56 5107045.14180)27(''±=''±=≤''=??--=∑容βββf f 因而符合精度要求。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

水准测量步骤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中分为水准点BM和转点TP,水准点即为我们所说的一直点,转点可认为是需要进行高程传递的中转点。还有一种点叫中间点,其是我们要测量的待测高程点。 水准测量一般分为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路水准路线。这里紧说明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其闭合路线说明其从基准点出发经过数个点后仍然回到基准点,也就是说路线上各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零(即理想情况下),实际上必然存在误差(并非等于零)。 在一个闭合路线中只存在水准点和转点两类点,假设水准点为A,闭合回路为A-1-2-3-4-5-6-A。假设A点实际高程为1000,当塔尺立于A和1点,仪器架设在A和1点之间,A点作为后视点,1点作为前视点(一般前后视距差为3米、5米、10米,其测量精度要求不一样其视距差则可以随其变化,视距差越小则测量的越准确)。调平水准仪后观测A点塔尺并读数,假设读数为a,然后再测得1点的读数为b;然后再在1和2点之间架设仪器,距离控制和上述相同,这时再测得1点的读数为b1,2点的读数为c,此时1号点为后视点,2号点为前视点,依次类推直到A点做为前视点测两完成,则闭合回路水准测量结束。 跟据上述读数可分别推算得各点的高程,如1号点的高程为1000+a-b,2号点的高程则为1000+a-b+b1-c(其可参考下述表格),依次可求得导线点上的任何一点的高程。此公式可简单写成: 已知高程点高程(可为可计算出高程的点)+已知高程点作为后视时水准仪的读数-待测点的水准仪读数 此公式成立的前提是仪器此时架设在两点之间的适当位置上(符合一定的要求)。当然此公式可求得闭合水准路线上各点周围一定范围内任意一点的高程,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因为闭合水准路线上的各点高程均可计算出来。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测量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 二、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 2.水准测量是借助于水准仪提供的。 3.DS3型水准仪上的水准器分为和两种, 可使水准仪概略水平,可使水准仪的视准轴精确水平。 4.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 按其构造可分为、、三种。 5.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和两种。 6.水准路线一般分为路线、路线、路线。 7.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校核、校核和校核三种。 8.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和两种。 9.水准仪的轴线有、、、;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0.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借助于仪器内部的达到管水准器的精平状态。 11.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的主要区别是在精密光学水准仪上装有。 1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3.水准仪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路线。 A闭合水准B附合水准 C支水准D水准网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 mm。 A0B100C4687或4787D不确定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精平粗平瞄准读数D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3.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4.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5.水准管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分划值,水准管的灵敏度。A越小,越高B越小,越低C越大,越高D越大,越低 ()6.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7.此水准路线为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8.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系数ρ″的数值为 A180/πB180/π×60C180/π×60×60D不是常数 ()9.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2010-11-28 01:58:11| 分类:工程测量|举报|字号订阅 [教程]第二章水准测量 未知2009-12-13 16:21:06 网络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 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 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1)水准测量 (leveling) (2)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 (3)气压高程测量 (air pressure leveling) (4)GPS 测量 (GPS leveling)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 B 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 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 3、视线高程: 4、转点 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附件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记录表格及示例 考试牌编号:4-Ⅳ-06考评员签字:高斯考生签考试牌编号:4-Ⅳ-06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项目名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水准测量考站号:06 总1页 第1页注:考站内西南角之1号点高程为63.500m。

考试牌编号:8-Ⅲ-16考评员签字:克吕格考生签考试牌编号:8-Ⅲ-16 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测回法)示例 项目名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角度测量考站号:16 仪器: J6 日期:2013.3.10 天气:晴 . 总1页 第1页

- 3 - 附件二:考区、考站布置示意图

附件三:2013年对口单招建筑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建筑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 一、制定依据 1、全国职业高中《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计划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2、土木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教材《测量放线工》、《抹灰工》、《钢筋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年版); 3、建设部颁发的《职业技能标准》;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 二、考试内容及权重 技能考试内容分为四个项目:①水准测量②角度测量③抹灰工作业④钢筋工作业。四个项目均为考试项目,其中①、②两个项目由考生进入考试候考区后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 ③、④两个项目由考生在日常训练中自主确定。考试时只考二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均为 150分,共计300分。 三、考试标准 1、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两科目考试总时间为110分钟。 (1)水准测量:4个测点闭合水准路线双仪高法水准测量,外业施测、内业成果(包括平差后的各点高程)计算(由助理员司尺,记录、计算由考生本人完成)。 考试时间为55分钟,其中考生考试45分钟、考生转场、考评员现场评分及考评员考前教育各5分钟(以下各项目时间均相同)。 (2)角度测量:3个测点闭合路线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外业施测、内业成果(只计算平均角值,不进行闭合差分配)计算(由助理员竖立测钎,记录、计算由考生本人完成)。 (3)抹灰工作业:完成长3m、高1.5m、厚0.24m墙的一个大面的石灰砂浆抹灰,底层和面层一次成活。 (4)钢筋工作业:完成一简支梁,截面宽150mm,高250mm,长1500mm,下部受力筋2 10,架立钢筋2 8,箍筋 6@150mm的钢筋加工、绑扎工作。要求加工2根受力筋和4根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取25mm。 2、仪器与工具及材料:水准仪、经纬仪、水准尺、记录板、计算桌、计算器、演草纸;石灰

任务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任务5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程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3、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40″。 二、计划与仪器工具 1.实训课时2学时,实训小组由4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DJ6光学经纬仪1台。 3.在实训场地每小组打一木桩,设置测站点,周围布置A、B两个目标,供测角用。 4.在熟悉经纬仪使用后,每人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结束时,每人交一份实训报告。 三、方法和步骤 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上,对中整平。 2.度盘设置: 若共测n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如测两个测回,根据公式计算,第一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0°,第二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90°。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将第i测回的度盘置于相应的位置。 若只测一个测回则可不配置度盘。 3.一测回观测 盘左: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a 1 ,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 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b 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 左 =b 1 -a 1 。 盘右: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2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 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 右 =b 2 -a 2 。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若在±40″范围内,计算一测回角值β=1/2(β左-β右)。

4.测站观测完毕后,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计算各测回的平均角值。 四、注意事项 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 2、一测回观测时,注意盖上度盘变换手轮护罩,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手轮。 五、报告书 1.实训报告:上交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 表2.6 测回法测水平角记录 日期班组姓名

水准测量结果记录表格样板

测站点 号 后 尺 下丝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K+ 黑—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丝上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 视距差累积差 Ⅰ A 1 0955 1037 后1129 5915 -1 -0079.5 ①A点 为飞行学 院旁十字 路口水准 点 (12.09m ) ②B点 为三餐东 面最南端 石柱。 ③视距 差单位为 m//其余 单位为 mm 1301 1373 前1208 5895 0 -0346 -0336 后—前-0079 0020 +1 -1.0 -1.0 Ⅱ 1 2 0969 0845 后1132 5818 +1 0118.5 1297 1181 前1013 5800 0 -0328 -0336 后—前0119 0018 +1 0.8 -0.2 Ⅲ 2 3 0929 0931 后1103 5891 -1 0001 1279 1272 前1101 5791 -3 -0350 -0341 后—前0002 0100 2 -0.9 -1.1 Ⅳ 3 B 0986 0469 后1105 5793 -1 0510 1228 0725 前0596 5382 +1 -0242 -0256 后—前0509 0411 2 1.4 0.3 高差总计0550 B点高程=A点高程(12.09M)+高差HB=12.09+0.55=12.64M 测站点 号 后 尺 下丝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K+ 黑—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丝上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 视距差累积差 Ⅰ A 1 0955 1037 后1129 5915 -1 -0079.5 ①A点 为飞行学 院旁十字 路口水准 点 (12.09m ) ②B点 为三餐东 面最南端 石柱。 ③视距 差单位为 m//其余 单位为 mm 1301 1373 前1208 5895 0 -0346 -0336 后—前-0079 0020 +1 -1.0 -1.0 Ⅱ 1 2 0969 0845 后1132 5818 +1 0118.5 1297 1181 前1013 5800 0 -0328 -0336 后—前0119 0018 +1 0.8 -0.2 Ⅲ 2 3 0929 0931 后1103 5891 -1 0001 1279 1272 前1101 5791 -3 -0350 -0341 后—前0002 0100 2 -0.9 -1.1 Ⅳ 3 B 0986 0469 后1105 5793 -1 0510 1228 0725 前0596 5382 +1 -0242 -0256 后—前0509 0411 2 1.4 0.3 高差总计0550 B点高程=A点高程(12.09M)+高差HB=12.09+0.55=12.64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