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考试复习

安徽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考试复习

安徽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考试复习
安徽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考试复习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一)(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

1、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就是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以及教师的相关行为和活动,包括课堂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处理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等等。课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2、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育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性的具体表现。简单地说,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主要包含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

4、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二、辨析题

1、“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学不学教育学对做老师没有影响。

答:错误。教育有法是指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具体学生、学科的规律和特征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具体采用何种教育方法上又具有较强的个性,并无固定的技术程式。但要做好教师这项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只凭经验和主观愿望是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所以学习教育学对教师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互否定的。

答: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发展,个性发展则是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不同的个别特点。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后结果,可以作为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但不等于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因为,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有不同的资质禀赋和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因此,不同的学生个体应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获得全面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3、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就是强调“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答:错误。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并非是要强调“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指的是班主任或教师按照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单向控制。显然,这种“控制主义”管理容易使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愿望处在抽象化状态,被具体落实的往往是规章制度的遵守和群体行为的划一。这是不符合民主化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民主化的当代教育理念的。

4、程序教学模式因具有浓厚的机械主义色彩,应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摒弃。

答:错误。程序教学模式虽具有浓厚的机械主义色彩,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倡导及时强化,主张学生自定步调等思想和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答:《教育法》42条受教育者享有五项权利:第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第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第三,在作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第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第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育法》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一,遵守法律、法规;第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第四,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简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作用的主要体现。

答:第一,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具备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等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第二,教育本身是知识传播、加工和运用的巨大产业,是知识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推动知识经济早日到来的“助推剂”;第三,教育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关键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集中在教育上。总之,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原始土壤,没有教育不可能产生知识经济。所以,教育起着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再生产知识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基础之基础”。

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劳动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劳动力消耗后,进行补充,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就是培养和造就各类人Array

才以推动社会发展。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促进教育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主要基地。教育不仅仅是保存和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更是在不断地创造和发展。这种功能主要是由高等学校来承担的。

4、简述个体发展阶段性的教育意义。

答: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2、教育要依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

3、教育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

4、教育要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

四、论述题

1、请任选某一课程流派,介绍其主要的观点(5分)并对其进行评价(4分),另外分析该流派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6分)。

答:1、某一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流派、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社会再造主义课程流派等)的观点的介绍。(具体观点参见教材)(本部分5分)

2、对选取的课程流派的观点能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批判。(具体评价参见教材)(本部分4分)

3、能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来谈某课程流派的现实借鉴意义。(本部分6分,只要是结合某流派的观点和我国新课改的实践来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2、结合实际论述课时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答:课时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1)了解教学目的和目标

(2)了解学习者

(3)了解学科内容

(4)了解教学策略

(5)从日常经验和课堂反馈获得的隐含知识

五、材料分析题

面对思想“怪异“的孩子

2004年的秋天,红星小学的王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若您是案例中的王老师您该怎样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您这样做的理由?(3分)

2、您认为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7分)

3、试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8分)

答:1、不论他如何处理,关键要看其处理的方式和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

2、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只要是能分析出上述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避免对策即可。(注:只要原因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只要措施是针对原因并且合理可酌情给1-4分)

3、(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2)教师要编制创造性问题和提高在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3)教师要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教师要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8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二)(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发展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既有年龄阶段中凸显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又呈现出常态中的特殊性。一般说来,每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些共同的顺序和阶段,但在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表现方式等方面却各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3、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

4、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实践中确定了主体地位的人”。

二、辨析题

1、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答:错误。教育受制于发展,教育还要引导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答:错误。我国对教学策略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认为教学策略是有关教学的计策与谋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要素与程序等进行审视与调节的计策与谋略。它包含一些具体的技能与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与技能和方法。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3、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答:错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较多,可以说主要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等。

4、因为上课是学生的法定权利,所以学生不来上课是放弃享有自己的权利,对此学校、教师不应加以干涉。

答:错误。《教育法》一方面规定上课是学生的权利,但同时也规定了学生必须履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可见,上课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只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妥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答: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我国教育的目的作了科学的全面的表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或答:2004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又有新的提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向年轻一代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和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政治活动,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政治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培养政治人才直接地作用于社会政治。

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借助于学校内的知识分子和教材、刊物等媒介影响群众,进而影响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

4、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人民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就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4、简述建立课堂纪律的目的。

答:1.帮助建立课堂秩序;2.帮助学生达到自律;3.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6分)和具体目标(9分)。

答:1、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4分)2、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以下每个小点1、5分,小计9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7分)(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请任选某一教学模式,介绍其主要的观点(5分)并对其进行评价(4分),以及分析该教学模式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6分)。

答:1、某一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等)的观

点的介绍。(具体观点参见教材)(本部分5分)

2、对选取的教学模式的观点能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批判。(具体评价参见教材)(本部分4分)

3、能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来谈某教学模式的现实借鉴意义。(本部分6分,只要是结合某流派的观点和我国新课改的实践来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五、材料分析题

面对思想“怪异“的孩子

2004年的秋天,红星小学的王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若您是案例中的王老师您该怎样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您这样做的理由?(3分)

2、您认为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7分)

3、试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8分)

答:1、不论他如何处理,关键要看其处理的方式和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

2、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只要是能分析出上述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避免对策即可。(注:只要原因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只要措施是针对原因并且合理可酌情给1-4分)

3、(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2)教师要编制创造性问题和提高在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3)教师要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教师要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8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三)(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所有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教育、文化机构教育等等。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吸收并适应社会文化和规范,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有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借助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4.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5.教学

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1.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来源是间接经验。

答:该陈述不准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以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完全可以脱离直接经验,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离不开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学习相互作用。

2.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答:该陈述错误。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或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采取罚款的形式来进行,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答:该陈述错误。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而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给予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组织的一种制裁。而学校或教师并不具备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否则将会违法。

4.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保证成为一个好教师。

答:该陈述不正确。要做合格教师,不仅要接受所教学科训练,还要进行教育科学训练,既知道教什么,又须知道怎样教。

三、简答题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的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这两条基本规律是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一切宏观的和微观的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2.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结果,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3.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1)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答: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教育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传播和创造与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促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参与和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3)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师生之间会存在一些什么样的误解?如何消除这些误解?

答:(1)联系实际,如通过举例说明误解情况;

(2)师生之间的误解: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知方面;感情方面和行为方面。其次,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主要表现在:误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误解老师的资源分配。

(3)消除误解:

第一,牢固树立理解观念,大力营造理解氛围;

第二,不断完善理解机制,尝试构建理解模型。

第三,不断开发、利用理解策略。

五、材料分提提

材料分析题一:“考驾照“该不该算学分

近些年来,大批社会用人单位普遍抱怨:新近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针对这一问题,自2003年9月1日起,某省教育部门作出了一项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考取机动车驾驶证,并且获得驾照可以算作修得学分,并承诺减免部分费用。

人们对这一做法的态度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群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先进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习驾驶技术不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增添一枝获胜的筹码。

有人则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考驾照这类事情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完成。鼓励大学生考驾照本身就是一种误导,不利于他们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去。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的驾照也不应算作学分,因为考驾照并非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只要是正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可以顺利地考取驾照,将考驾照也算作学分,势必导致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偏颇。因此,他们认为,大学生可以考驾驶证,但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必要特意鼓励这一做法。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您认为,某省高校将大学生考驾照算学分的初衷是什么?(5分)

2.对于高校将考驾照算作学分的做法,您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8分)

3.您能提出几点有创意的建议,帮助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吗?(11分)

评定答案要点:

1、初衷是为了形成学生的实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2、肯定或否定态度都可,关键看其理由是否足以支持其态度。

3、只要建议是针对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都可,但建议应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可行性、长效性等特点。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四)(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

2.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掌握标准。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5.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辨析题

1.教育机会均等就是指入学机会的均等。

答:该陈述错误。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指入学机会的均等,还包括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而且充分发展每一个人在潜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方面的均等。

2.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得好的复式教学,它的效果不在一般的单式课堂教学之下,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方面往往更强。

答:该陈述正确。复式教学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所有的一切本质特征,只要组织得当,它的效果不在一般的单式课堂教学之下。

3.我国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由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转变为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该陈述正确。这种转变不是知识不重要,而是出发点不同。不是为知识而学习,而是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认识。例如,学习了历史,就要牢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激发爱国主义感情。4.知识即美德,掌握了知识也就意味着形成了相应的思想品德。

答:该陈述错误。教学过程规律表明,知识掌握与品德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掌握知识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但却不能代替思想品德,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还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道德实践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或呈现的特点)。

答:(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文化的功能。(2)传播文化的功能。(3)选择文化的功能。(4)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3.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答:(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4)改革考试制度。(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四、论述题

1.结合你学习教育学的体会,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加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学习教育学不只是要解决备课、上课、改作业、开班会等方法技巧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教育观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观不同,对教育的本质、作用、方法认识也就不同,所执行的教育方向、路线也不同,教育观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只有树立了科学教育观,才能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学习教育学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以支持其教育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便根据新形势对人才规格、层次、数量、质量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才。总之,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帮助高师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高瞻远瞩地认清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预见性,避免性、随意性。

(2)有助于认清教育的具体规律,提高教育工作效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塑造人。“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性,遵循规律。实践表明,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育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性,合理运用教育教学原则、方法。

(3)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改革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成功,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失误。这种指导和方面体现在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揭露现存教育中的弊端或不合理因素,强化人们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从对现在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试述个体发展阶段性的教育意义。

答:个体发展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专为促进个体发展而精心设计组织的教育而言,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规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构成了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育必须考虑这些差异,所采取的行动措施,如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设计等,都要以一定的年龄特征为前提,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学习准备状态。若教育内容、方法等滞后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产生少、慢、差、费等现象;若教育内容、方法等大大超前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揠苗助长,不仅难以使受教育者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还会使受教育者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害怕甚至逃避学习。

(2)教育要依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从思想品德的培养到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来作出合理的安排,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违反了客观的顺序,就可能起不到教育影响的作用。

(3)教育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教育要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育要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给以心理逻辑上的支持,以便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满怀信心。教育(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任关系,帮助儿童发展起积极而健康的人格和人生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心理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其在学习中能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消极的心理体验则往往会导致学业不良。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体系

弗吉尼亚大学以建立荣誉体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每个弗大学生必须在弗大之父杰弗逊的塑像前宣誓不得背叛荣誉体系。学校的荣誉法庭一旦发现学生的违反荣誉的行为(如说谎、欺骗和偷窃),只要案情确凿,则该生无论背景、家境、以往成就、对学校贡献的大小,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离开弗大。

学生必须在平时的每份作业、论文或者考试的首页上部写有一段誓言,中文意为:“作为学生我以我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了这份作业/这场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帮助。”教授有权拒绝批改没有荣誉保证的作业或试卷。未经教授允许,学生也不得与人合作完成作业或考试。

尽管有时这种荣誉体系有些不近人情,但它的确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效果,而且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充分信任。平时弗大的大小考试从来没有监考老师,但却很少出现过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一次,一位学生在考试那天回家奔丧,教师将试卷交给她说:“回去吧,在飞机上把它做完。”这位女生真的在飞机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了试卷,并在将试卷封好后交给了一位空姐代为寄出。空姐在信封上写下了:“林西柏德小姐在旅程中用3个小时独立完成了这场考试,全体在美国国家联合航空公司第1433号民航客机的服务人员可以作证。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名誉担保并祝贺弗吉尼亚大学有如此卓有成效的荣誉体系和信誉卓著的学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理论来回答以下问题:

1.您认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方面有哪些作用?(5分)

2.您认为弗大的这种做法是否不近人情,并说明理由。(8分)

3.您认为当前学校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方面应做出哪些努力或者说采取哪些有效措施?(11分)

评定答案要点:

1、主要表现在(1)传递有关诚信品质的知识;(2)提供实践诚信品质的机会;(3)营造讲诚信品质的环境与氛围;(4)塑造个体良好的道德习惯。

2、肯定(是)或否定态度(否)都可,关键看其理由是否足以支持其态度。

例如:(1)对此做法持肯定态度。理由是:①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其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一般群体可以再犯的错误往往大学生却不可犯一次;②学校在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方面可以

采取严格的规章制度;③在制度与感情发生冲突时,只要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则其可以超越感情而惩罚那些违反的人,这本身也体现了制度的公证性;④其实作为大学生来说,其道德辨别能力也较强,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应有较清醒的认识,若其有着不良的行为表现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或者(2)对此做法持否定态度。理由是: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该,善莫大矣,大学生也是人也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②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物极必反,若对大学生的打击过大则易导致其走向极端,产生反社会行为;③人的诚信品质一般靠自觉建立起来,而且也只有靠自觉建立起来的诚信品质才能持久,才能不因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弗大的这种靠强制力维持的诚信品质能否经得起时空的考验。

3、只要建议是针对学校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品质方面都可,但建议应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可行性、长效性等特点。

例如:(1)学校首先应加强道德尤其是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宣传应避免大而空,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做到深入人心。(2)学校应创造学生道德实践的机会或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诚信品质的认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诚信品质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着眼于学生道德的发展,即这种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4)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奖惩等道德教育的保障体系。(5)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多维度多空间的道德教育体系。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五)(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有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借助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3.教育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主要包含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

4.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教育教学与管理职能的正式群体。

二、辨析题

1.教育只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就可以了。

1.错误。

教育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并不能忽视教育在非“关键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否则将会最终削弱在“关键期”的教育效果。

2.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2.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两者并不等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其中每一方面素质的发展对整体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而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但是,全面发展教育则可以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在内容、任务、方法上各有侧重。

3.班主任及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的保证者,二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班级活动的指导者。

3.错误。

班主任及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的保证者,二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班级活动的指导者,三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和各种社会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4.历史已经表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往往是产生和盛行政治上的偏激、盲从、专制主义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兴旺发达,则是政治民主与进步的基础性条件。

4.正确。

教育的政治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列宁曾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广大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5.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只具有社会化功能。

5.错误

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2)揭示教育规律。(3)指导教育实践。

2.简述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文化。(2)传播文化。(3)选择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

4.简述教学策略制定与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5)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作用的规律。

(3)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

(4)掌握知识与品德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材料分析题

李南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他踌躇满志,想象着老师的那些活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是那样的简单。而且作为物理教师,自己就教学生掌握应该学到的物理知识,不用操心思想工作之类,可省去许多麻烦。总之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上岗两个月后,李南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他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他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差多了,有的简直不像学生,对老师没有礼貌,时不时抓住机会向他挑衅。且不说教学内容他们不想听,即使讲轶闻趣事,有些学生也在另搞一套。课堂上还经常出现相骂打架的事情,真叫李南烦不胜烦。

李南并不认为是他自己无能,而是学生太差。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他想辞职去做生意,但是仔细想想,就此离开教育工作,他多少又心不甘。但如果继续干下去,出路又何在?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看待李南的教育观的?结合所学教育学的知识,试对李南的教育观加以评价。

(4分)

2.李南想象中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呈现出非常大的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请帮助李南分析其境遇的原因。(6分)

3.李南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请你给李南提出一些有关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面的建议。

(6分)

1.李南的教育观主要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三方面分析并进行评价,只要分析的合理可酌情给1-4分。

2.原因主要有:(1)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可以不用考虑进行德育,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3)教学对象——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是阶段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尤其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4)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是需要艺术的,不可以简单机械地采用某种管理模式。

(以上原因供参考,每小点1.5分,只要学生分析的合理可酌情给1-6分)

3.(1)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第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逻辑体系,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第二,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学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课堂管理方面建议:第一,加强师生合作,实施民主化的课堂管理模式。第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第四,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

(以上建议供参考,每小点1分,只要学生分析的合理可酌情给1-6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六)(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学记》: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对教育作用,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它不仅是教育史上的创举,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火花。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吸收并适应社会文化和规范,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实践中确定了主体地位的人”。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二、辨析题

1.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保证成为一个好教师。

1.错误。

要做合格教师,不仅要接受所教学科训练,还要进行教育科学训练,既知道教什么,又须知道怎样教。

2.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2.错误。

教育受制于发展,教育还要引导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

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3.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3.错误。

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正确。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活动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人、财、物投入的多少不是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最终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5.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只具有社会化功能。

5.错误

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3.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4)改革考试制度。(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不足。

(1)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2)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4)容易导致书本为中心,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1)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要点如下: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要点如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

(3)教学中遵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必须坚持师生协同,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材料分析题

王兵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并不怎样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特别喜欢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他除了教两个班的数学外,还当高一班的班主任。据说,他的班主任工作不敢恭维。有的学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主要是解数学题;开班会,还是讲数学题,不过主要讲练习中的错误。而且王老师偏

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对其他学生似乎差远了。

有些学生不买他的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整“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弄得许多老师在班上无法上课。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总是效果不明显。

王老师该何去何从?

阅读上面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4分)

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6分)

3.怎样来看待王老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对于课堂“闹事”者,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管理?(6分)

答:1.参考要点

(1)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2)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

(3)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策略。(4)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4分,小计4分)

2.参考要点

(1)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2)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

(3)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4)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6分,小计6分)

3.参考要点

(1)建立课堂纪律,以纪律来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管理。

(2)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模式的课堂纪律,如合作型课堂纪律、非强迫型课堂纪律、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等。

(3)改进对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策略(可根据行为策略、认知策略展开进行论述,如可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矫正;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了解学生行为的目标,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等)。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6分,尤其在要点(3)部分能展开的话则可给1-4分,小计6分)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七)(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其宗旨是为了“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之为心理起源说或模仿起源说,该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在课程论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两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理论模式,一种是目标模式,另一种是过程模式。

4.程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5.教学策略可以分为直接教学策略、自主型教学策略和共同解决教学策略。

6.从重要性和详略程度的角度来看,板书主要有系统板书或主板书或正板书和辅助板书或辅板书或副板书。

7.班级是学校中的基层组织,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形成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

8.班级组织模式设计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要求,二是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9.合作型课堂纪律的倡导者认为,课堂违纪发生的根源是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

10.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定向、强化和加速。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1分),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1分),在空间上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1分);

2.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度以及教师的相关行为和活动(2分),课堂管理的主体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1分)

3.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2分),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1分);

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5.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产生的(1分)、以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的(1分)特殊的社会关系(1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条件是文化的共享性。

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条件是文化的共享性。

错(1分)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条件,一个是文化的共享性,另一个是文化传播的强势地位(2分)。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错(1分),从应然的角度看,师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从实际的情况下,则可能会出现学生被当作客体的现象(2分)

3.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因此,课堂教学应当主要由教师讲话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错(1分)。讲述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佳的选择(2分)

4.行政班级与教学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教学班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制度要求而组织起来的执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能的正式群体。

错(1分)。教学班乃是教师授课的组织形式,而执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正式群体,则通常被称为行政班(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1)在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1分)

(2)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2分)

(3)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系统的教育学著作(2分)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发展(1分)

(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1分)

(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1分)

(4)促进和推动民主正当建设(2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试对此教育目的作简要分析。

(1)“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出了教育培养应当培养的人(2分)

(2)“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则指出了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的素质(3分)

4.简述档案袋评价应当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与教学相结合(1分)

(2)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1分)

(3)应采用渐进式、引导式(1分)

(4)应多次实施与要进行反思(1分)

(5)应顾及学生的随能力和可利用资源(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试述个体发展阶段性的教育意义。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1分);

(2)教育要依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1分);

(3)教育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1分)

(4)教育要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1分)

2.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要点如下:

(1)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1分);

(2)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1分);

以上展开论述给2分。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要点如下:

(1)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1分)

(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1分)

以上展开论述给2分。

3.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设置综合课程的依据及其意义。

关于综合课程的依据,要点如下:

(1)社会发展的需要(1分)

(2)学科发展的需要(1分)

(3)学生发展的需要(1分)

以上有论述,视要点论述情况各1分,共3分。

关于依据,要点如下:

(1)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全面的、完整的认识(1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开阔视野(1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3分)

王兵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并不怎样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特别喜欢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他除了教两个班的数学外,还当高一班的班主任。据说,他的班主任工作不敢恭维。有的学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主要是解数学题;开班会,还是讲数学题,不过主要讲练习中的错误。而且王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对其他学生似乎差远了。

有些学生不买他的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整“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弄得许多老师在班上无法上课。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总是效果不明显。

王老师该何去何从?

阅读上面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

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

3.怎样来看待王老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对于课堂“闹事”者,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管理?答:1.参考要点

(1)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2)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

(3)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策略。(4)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

2.参考要点

(1)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2)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

(3)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4)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3.参考要点

(1)建立课堂纪律,以纪律来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管理。

(2)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模式的课堂纪律,如合作型课堂纪律、非强迫型课堂纪律、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等。

(3)改进对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策略(可根据行为策略、认知策略展开进行论述,如可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矫正;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了解学生行为的目标,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等)。

《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八)(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教育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本能起源说。

3.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代社会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现代社会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抽象性程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劳动技术教育四个部分。

7.“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由罗杰斯倡导,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8.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的教学策略,被称为共同解决教学策略,其基本形态是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9.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是保证学生的尊严,二是唤起学生的希望。

10.根据评价参照的基准,教育评价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表现为教育机会的均等(1.5分),另一方面表现教育过程中中的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1.5分)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1分)而制定的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2分)。

3.档案袋评价: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2分),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1分)

3.档案袋评价

教育法:国家制定或认可(1分)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1分)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分)。

4.教育法

教育法:国家制定或认可(1分)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1分)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分)。

5.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1分)和将达到的发展水平(1分)之间的差异(1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非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

错(1分)。非学校教育不仅表现为家庭教育、校外机构教育,而且还表现为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教

育和大人传播媒介的教育(2分)。

2.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觉的选择性。

错(1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自觉的选择性,而且还表现为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和自我控制性(2分)。

3.自主型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有讲述行为、文字呈示、声像展示和动作示范等。

错(1分)。谓语部分所指,是直接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自主型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有练习、问答式对话、讨论等。(2分)

4.每一个正常的儿童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些共同的顺序和阶段,但在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表现方式等方面却有各自的特点。这被称为儿童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错(1分)。上述判断乃是指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目的是要促使社会历史和客观文化向个体文化的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2分);(2)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2分);

(3)教育研究必须采取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1分)。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教育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2分)

(3)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全面发展教育而实现(1分)。

3.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2分)

(5)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2分)

(6)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1分)

4.教学设计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7)教育目标设计

(8)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

(9)教学时间设计

(10)教育方法和手段设计

(11)教学评价设计

以上每个要点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试述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又对经济有着促进作用(1分);

(2)经济的决定和制约作用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等(3分)

(3)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有效形式,也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分)

以上第二、第三要点有论述各给1分。

2.布鲁纳发现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发现教学的一般程序:

(4)提出问题(1分);

(5)创设问题情境(1分);

(6)提出假设(1分);

(7)评价、验证,得出结论(1分)。

关于运用发现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探索(1分);

(2)合理安排教学序列(1分);

(3)培养学生运用假设解决问题的技能(1分)。

以上有论述给1分。

3.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的班集体工作策略。

(1)创设良好的每一印象,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和凝聚力;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3)合理确定班级角色位置,培养和选用好班级骨干和班干部;

(4)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集体活动。

以上每个要点2分。

李南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他踌躇满志,想象着老师的那些活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是那样的简单。而且作为物理教师,自己就教学生掌握应该学到的物理知识,不用操心思想工作之类,可省去许多麻烦。总之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上岗两个月后,李南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他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他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差多了,有的简直不像学生。对老师没有礼貌,时不时抓住机会向他挑衅。且不说教学内容他们不想听,即使讲轶闻趣事,有些学生也在另搞一套。课堂上还经常出现相骂打架的事情,真叫李南烦不胜烦。

李南并不认为是他自己无能,而是学生太差。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他想辞职去做生意。但是仔细想想,就此离开教育工作,他多少又心不甘。但如果继续干下去,出路又何在?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看待李南的教育观的?结合所学教育学的原理,试对李南的教育观加以评价。

2.李南想象中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呈现出非常大的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请帮助李南分析其境遇的原因。

3.李南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请你给李南提出一些有关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面的建议。

1.李南的教育观主要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三方面分析并进行评价,只要分析的合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主要有:(1)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可以不用考虑进行德育,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3)教学对象——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是阶段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尤其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4)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是需要艺术的,不可以简单机械地采用某种管理模式。

3.(1)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第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逻辑体系,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第二,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学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课堂管理方面建议:第一,加强师生合作,实施民主化的课堂管理模式。第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第四,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心理学试题答案资料

湖北经济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 课程名称:心理学(卷) 考试时间:. 印刷份数: 系:公选专业年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论述题(每题分)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错觉?错觉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什么?根据其原理为自己设计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遗忘,并说明理由。 、根据卡特尔种个性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在未来的职场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华生的主要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学(专升本 - 函授) 在线作业——教育社会学 参考答案 简洁版

能力有限恐有错误仅供参考 关于填空题 虽然有九次作业并且每次都有二十几题填空,但是有很多都是重复的,甚至于在同一次作业中也有重复。所以,填空的参考答案都在下面,请同学们对照题目找一下——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沃德曾提出著名的“[______]论”,系统地论述了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社会导进论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______ 说”、“______ 说”和“______ 说”等。 社会化说教育的社会价值说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说 “_ ”和“”。教育社会学经历的发展过程大体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建设的初创阶段2、20世纪初—40年代——传统教育社会学阶段3、20世纪40年代后——广泛深入发展阶段 关于影响教育的阶层变量问题,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______ 论”、“ ______ 论”和“ ______ 论”。 核心变量影响论文化变量影响论综合变量影响论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曾经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的语言类型进行过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他认为中产阶级家庭和劳工阶层家庭分别使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代码,这两种语言代码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伯恩斯坦精制语言编码局限语言编码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社会分层类型分别是[______]分层和[______]分层 封闭式社会分层开放式社会分层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可将其区分为______ 流动和______ 流动两大类。 垂直流动水平流动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新堀通也曾经形象地将______ 和______ 称为教育社会学的父学科和母学科,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上述两者结合的产物。 社会学和教育学 就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分别为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 。 程度结构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结构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作业 1.第4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5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7题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关系。 A.“倒U型” B.“U型” C.直线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8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 B.中下水平 C.中等水平 D.优秀水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7题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28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31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经验——三本三跨安徽师大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经验——三本三跨 安徽师大 文|刘XJ/凯程网课学员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一、自我介绍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本科就读一所三本院校,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当我决定考研时就有了跨考念头,一是本专业考研我觉得我考不上(要考一些化学和数学之类的),二是我对教育领域很感兴趣,所以选了目标院校安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选目标院校要选自己能够的到的)。 在经历了六个月的备考后,我完成了从药学到教育学的转变。初试总分405,政治67分,英语二79分,333教育综合142分,826小学教育概论117分,初试排名并列第五,复试后拟录取专业排名第二,回顾我的考研经历,我有些考研忠告及备考复习建议与二零考研的宝宝们分享,以期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二、考研忠告 第一是坚持,我最想对大家说的就是坚持。选择考研就是选择一条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的道路,坚持下去了你就是自己的英雄,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永远不要轻言放弃自我否定。 第二是不要自己感动自己,考研是花费更多时间重要,还是学习效率重要?毫无疑问,大家都会认为是学习效率重要,可怎样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这是每个考研er需要自己摸索的。 学习时间不和学习效率成正比,我见过周围的考研人,每天五点半起床,直到晚11点半还在看书,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我很服气这样的学习毅力,可当明明已经花费较多时间在学习上,学习结果还是不理想时,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不是陷入了自我感动的死胡同? 考研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获得知识精神充盈的过程,而不是一场选修的劫难。我想大家在学习中应尽可能多的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求较高的学习效率,无论什么时候低成本高效率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 一、单现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B) A、荣格 B、弗洛伊德 C、阿德勒 D、霍妮 2、个体出生到成年社会化初步完成阶段指( D) A基本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基本和预期社会化 3、根据角色存在形式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A) A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B先赋角色、后致角色 C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 D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 4、在人际关系的8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D) A竞争型 B合作型 C竞争合作型 D无规则型 5、“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A)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反暗示 6、时尚的极端形式是( C ) A时髦 B热 C时狂 D流行 7、从信息传递速度看,以下哪种沟通速度最快( A) A轴型 BY型 C链型 D圆型 8、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是( B )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外化 9、在人际沟通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这种沟通称为( A ) A假相倚 B非对称相倚 C反应性相倚 D彼此相倚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漂亮女孩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作用 D隐含人格 11、人们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极地搜寻,乃至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称为( D) A缺陷补偿 B自我照顾归因 C选择性遗忘 D自我设障 12、米德认为,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D) A角色学习 B角色分析 C角色意识 D角色扮演 13、迁居到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称为( c ) A发展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主动再社会化 D强制再社会化 14、在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 D) A动态无声的 B静态无声的 C有声的 D类语言 15、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属于(A) A 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新精神分析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E档案研究法 2、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有( ACD ) A时尚 B时狂 C流言 D集群行为 E群众行为 3、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解释有( ABC ) A挫折—侵犯理论 B随异交往理论 C标签理论 D符号互动理论 E社会认知理论 4、有声的非语言符号称为类语言,它包括( ABCDE ) A笑声 B哭声 C叹气声 D呻吟声 E其他声音变调 5、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包括( AC ) A退化 B投射 C攻击 D抑制 E隔离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望梅止渴”式的暗示是间接暗示。(×) 2、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女孩更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男孩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 4、人们用来进行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静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 5、实验室实验法比现实实验法的信度高,效度低。(×)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同化与顺应 3、发展心理学 4、自我中心 5、依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去个性化: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性水平降低的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合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攻击性行为: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心理学试题答案

1.心理现象又称为() 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 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B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B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 4.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B 5、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D 6.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C 7.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 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B 8.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 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点C 9、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B 10、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B 11、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 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A 1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 A 心理过程 B 整个心理面貌 C 气质 D 性格D 13、人的心理是() A、客观 B、主观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D、以上都不对C 1.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做() A.感应性B.反映 C.反应D.反射B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2018年积极心理学-模拟考试1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 A的上个月收入为5000元,这个月变为5500元;B的的上个月收入为10000元,这个月变为8000元。有人认为A的幸福感更高,他可能是从()的角度进行解释的。 A. 易得性启发式 B. 框架效应 C. 参照点效应 D. 再认启发式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相传为()所作,为儒家经典。 A. 孔子

B. 曾参 C. 颜回 D. 仲由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但当今这种观念的泛滥,与( )的著名与普及不无关系。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在心理学中,描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关系的是()。 A.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B. 韦伯定律 C. 首因效应 D. 马太效应 满分:1.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A. 社会幸福观 B. 心理幸福感 C. 主观幸福感 D. 道德幸福感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6. 个体认为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高,而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A. 风险的悲观偏差 B.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 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就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就是( D )。 A.登门槛放应 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 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就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就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就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就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就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 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就是( B )。 A.日间嗜睡 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 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与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 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 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就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讲解.doc

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姓名:班级:成绩:98.0分1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强调在()指导下研究1.0分 ?A、 马克思主义 ? ?B、 纳粹主义 ? ?C、 实验 ? ?D、 计划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1985年的五一九事件反映的是()影响1.0分 ?A、 观众效应

? ?B、 集群行为 ? ?C、 社会惰化 ? ?D、 去个性化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2010年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1.0分 ?A、 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 ?B、 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 ?C、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 ?D、

无意识行为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表现性的角色和() 1.0分 ?A、 成功者角色 ? ?B、 领悟性角色 ? ?C、 理想性角色 ? ?D、 功利性角色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男女除了个性跟行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1.0分 ?A、

体力 ? ?B、 智力 ? ?C、 情商 ? ?D、 速商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少年处在()的认知危机阶段1.0分 ?A、 勤奋对自卑 ? ?B、 角色认同对角色混乱 ? ?C、 亲密与孤独 ?

主动对内疚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恐怖主义和恐怖事件的关键就是一个()过程 1.0分 ?A、 认知 ? ?B、 行为 ? ?C、 群体 ? ?D、 决策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科学家是()1.0分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