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 名解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 名解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 名解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 名解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妄想(delusion)[7]: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①信念与事实不符;②内容涉及本人;③有个人独特性;④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差异,但常有

浓厚的时代色彩。

幻觉(hallucination)[10]: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直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常与妄想合并

存在。

自知力(insight)[7]: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

恢复。

谵妄(delirium)[6]: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有时出现片断妄想,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往往夜

间加重,昼轻夜重,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

遗忘。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较多见。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3]: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痴呆(dementia)[3]: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

抽象、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

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

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木僵(Stupor)[2]: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

性应激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4]:指一个人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2]: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

核心表现的一组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1]: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

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师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病变基础的

再三保证。

嗜睡(drowsiness)[2]: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接受刺激后可立即醒转,能简单交谈,刺激消失又入睡,见于功能性及脑器质性

病。

昏睡(sopor)[2]:意识清晰度水平较意识混浊更低,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

患者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6]: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h内缓

解,最长不超过24h,不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

查无病灶。为脑卒中高危因子。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14]:即布朗-塞卡尔综合征,脊髓半切损害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同

侧深感觉障碍及病变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湿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持良

好,病变侧损害节段下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霍纳综合症(Horner syndrom)[9]:指的是植物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C8~T1侧角细胞受损时可发生,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

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9]: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

运动状态,表现为四肢瘫痪,不能吞咽和讲话,可自主睁眼,看似昏迷,实为

清醒,仅以瞬目、眼球垂直运动与周围建立联系,可由脑血管病、感染等引起。感觉性失语(Wernicke Aphasia)[1]: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又称“韦克失语”。主要表现为理解语言的能力缺失,但并无听、视感觉

的障碍。其特征为听语和阅读障碍而患者并不自知言语功能有缺陷。位于主侧

半球颞、顶、枕叶交界区的病损,累及后部言语中枢时常引起各型的感觉性失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6]: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机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

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

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氏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束损害)。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

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颅内压升高(hypertension intracranial)[2]:又称脑压增高。颅腔内脑脊液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通常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种常见病因有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占位等。

痫性发作(seizure)[1]:是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同步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通常指一次或一种癫痫发作的过程,患者可同时有几种痫性发作。

眼球震颤(nystagmus)[2]:指眼球注视某一点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节律性往复运动,简称眼震。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1]:是腔隙性梗死反复发作引起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假性球麻痹、双

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5]:面神经炎时如果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了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

退、外耳道或粘膜出现疱疹。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4]:或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5]:重症肌无力患者如急骤发生延髓支配肌肉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称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肌受累出现

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口咽肌进行性无力和呼吸肌乏力者易发生危象。诱发

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等。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1]:急性脊髓炎损害的早期因失去中枢的支配出现的肢体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提睾反射与腹壁反射消失,可持续数日

或更长。一般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2]:有静止性震颤的帕金森症患者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

蛋白细胞分离(albuminocytolgoic dissociation)[1]: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特点之一。

布罗卡失语(Broca's aphasia)[1]: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 区)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为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

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且用词不当,或仅能

发出个别的语音。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1]: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

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缓慢

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1]: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

交叉性瘫痪(crossed paralysis)[1]:为脑干一侧性损伤的表现。当一侧中脑损伤时,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和对侧上、下肢瘫痪;一侧脑桥损伤时,出现同侧眼外展

和面神经瘫痪以及对侧上、下肢体瘫痪。这是由于一侧脑干病变既累及同

侧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又累及尚未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延髓

束所致。

脑疝(brain hernia)[1]: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部分脑组织通过某些解剖上的裂隙被挤到压力较低的部位,从而压迫临近的神

经、血管及脑干,产生一系列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体征。

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1]:受损眼运动障碍表现为: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和病灶侧内收障碍。

Bell征[2]:面神经炎时出现周围性面瘫,闭眼时瘫痪侧睑裂闭合不全、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

假球性麻痹[1]:舌咽、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当一侧损害时不出现假球麻痹症状,当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时,才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

射存在,称假球性麻痹。

Weber综合征[1]: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1、患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以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2、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3]: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闭眼时出现摇摆甚至跌到,称为闭目难立征阳性,提示关节位置觉丧失的深感觉障碍。

意识模糊(confusion)[1]: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音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情感倒错(parathymia)[1]: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2]:又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多见于酒精中毒性

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知的精神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危机(crisis):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

意识混浊(confusion):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

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inking):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能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情绪低落(depression):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意向倒错(parabulia):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意识清晰度减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对一定范围内各种刺激能感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对更广泛的事物,则感知困难或构成歪曲印象。

谵妄状态(delirium):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基础,伴普遍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状态。

癫痫(epilepsy):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伴发作性意识丧失。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脑血栓形成即粥样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类型之一,发病后神经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h以上,但可于3 周内恢复。

马鞍回避:髓外压迫时,感觉障碍从下肢向上发展,髓内压迫者,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才受累,称为“马鞍回避”。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病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中脑腹侧部综合征(Weber syndrome):大脑脚底损害,影响锥体束及动眼神经,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由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连接而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由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后交通动脉闭塞引起,表现为视觉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偏侧投掷及异常运动,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锥体束征等。

偏头痛(migraine or migraine headache):是一种良性的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和)神经功能障碍。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倦怠是常见的伴发症状。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为反复发作的单侧眼部的偏头痛性疼痛,同时出现第三脑神经麻痹症状,常有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每次发作眼肌麻痹持续数小时至数月不等,至少发作2次以上。

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egia):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伴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的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炎性疾病,病因不明了。主要表现为:单侧眼球后及眶周胀、刺和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头痛数天后出现第三四六脑神经麻痹,持续数天至数周,CT 或MRI正常或炎性病灶仅局限于海绵窦,激素治疗有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ay):是指原因不明,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损害、呼吸肌麻痹,脑脊液可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莱尔米特(Lhermitte)征:脊髓高颈段后索损害的病人,在屈曲其颈部时,会诉说有一种触电样刺痛感沿脊柱向下放射,称为莱尔米特(Lhermitte)征。

比弗(Beever)征:病变发生在胸10,下半部腹直肌肌力正常;令患者仰卧,检查者以手按压患者前额,患者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向上移动,称为比弗(Beever)征。

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Faton综合征: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伴发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四肢肌肉,下肢更明显,眼肌受累少见。病肌无力时短暂收缩时症状减轻,但继续收缩后又加重。新斯的明试验可阳性。

Jackson发作:放电沿大脑皮质运动区分布逐渐扩展,表现为抽搐自对侧拇指沿腕部、肘部和肩部扩展。

延髓麻痹(bulboparalysis):可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舍下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声嘶、饮水呛咳、吞咽和构音困难。

半暗带(semidarkness):围绕在不可逆损伤之外的由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的脑组织,为中心坏死区与正常组织间移行区,血流量处于电衰竭与膜衰竭阈值之间。Todd瘫痪:部分运动性癫痫发作遗留暂时性局部肢体无力或轻偏瘫。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即大发作,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和阵挛,伴意识丧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失神发作(absence seizure):即小发作,突然短暂意识丧失和正在进行动作中断,可伴简单自动性动作,EEG呈双侧3Hz棘-慢综合波,发作无回忆、无不适。

神经病学名解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症;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分两大类;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 去皮质综合症;多见于因双侧大脑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损害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 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由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起,此时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无病变。 植物状态;是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 闭锁综合症;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均受累。 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型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 Wernicke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也称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损所致。 “折刀”现象:由于肌张力的增高,患肢被外力牵拉伸展时,开始时出现抵抗,当牵拉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抵抗突然消失,患肢被迅速牵拉伸展,称之为折刀现象。 巴宾斯基征;是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检查方法同拓反射,阳性反应为拇指背屈,可伴其他足趾扇形展开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较少见的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才继续15分钟到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至每日8此。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Tolosa——hunt综合症;为阵发性眼球后及眶周围的顽固性头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伴随动眼,滑车和展神经麻痹,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两周后出现 脑血管疾病CV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一般持续10-20分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约占脑梗死的15%--20% 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

精神病学整理汇总

一、绪论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认知、情绪、意志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特别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所谓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主要任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 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以错视、错听多见。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听、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由病态逻辑推理和判断的歪曲所致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特征:1、虽不符合事实,患者却坚信不疑; 2、内容涉及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 服。但其行为却不一定受妄想的影响。 妄想分类:1、被害妄想 2 、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8、嫉妒妄想 9、被动悉感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4、记忆障碍 分类: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错构 d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e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传染病学重点名解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稽留热sustained feve r: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但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毒血症状:(toxemic symptom)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内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外的各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有时可有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改变。 散发sporadic occurrence: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一般发病水平 流行epidemic: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暴发流行epidemic outbreak: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大流行(pandemic):若某种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和洲界。 人兽共患病(zoonosis):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如鼠疫。恙虫病。人类进入这些地区可受感染,也叫自然疫源性疾病。 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和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人常见于肺和脑。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学: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预防规律的学科,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的。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四组症状 :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与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与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与脑梗塞。 体象障碍就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得存在、空间位置与各部分之间得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与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 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与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与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与对侧交叉过来得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得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

流行病学名解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新发病例数:指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人数 暴露人口数: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 罹患率(attack rate):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指群体中个体在某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是群体中个体在给定期间内任一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 病死率(fa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存活率(survival rate)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流行(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爆发(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和脑梗塞。 体象障碍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和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可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的现象。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非流利,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virulence):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精神与神经病学名解解释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部分 妄想(delusion):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①信念与事实不符;②内容涉及本人;③有个人独特性;④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幻觉(hallucination):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直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谵妄(delirium):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有时出现片断妄想,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往往夜间加重,昼轻夜重,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较多见。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痴呆(dementia):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危机(crisis):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 意识混浊(confusion):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一组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师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病变基础的再三保证。 嗜睡(drowsiness):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接受刺激后可立即醒转,能简单交谈,刺激消失又入睡,见于功能性及脑器质性病。 昏睡(sopor):意识清晰度水平较意识混浊更低,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患者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inking):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能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情绪低落(depression):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13. 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①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是伸肌和屈肌俱增强②铅管样强直指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 14.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①锥外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等伴随出现。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位置等感知错误。 非真实感/现实解体: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可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表现为语量少、语速慢、语声低和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变慢、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洞无物。表现为寡言少语,谈话时言语内容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问题简单。严重的患者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 思维散漫: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患者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患者要阐述的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交流困难。 思维破裂: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句子结构不完整,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中断:指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时,言语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开始,但所谈主题已经转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的意识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 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言语啰嗦。如要求患者简明扼要,患者无法做到。 思维扩散/思维化声: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患者在思考时,同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

1、传染病:就是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得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得疾病。2、感染:又称传染就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得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与 所处得环境三个要素。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得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3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病原体感染。 4重叠感染: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得基础上再被别得病原体感染。 5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得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 位而到达其她寄生部位,可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6、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就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得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7、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又称临床感染,就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 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得作用或机体得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 床表现。 8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9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与持续时间得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得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得传染源。 10、传染源:就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得人与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得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 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得人称为易感者,她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得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与合适得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13、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得方式到达新得易感染者体内,即为传染性。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免疫状态等有关。就是传染病得基本特征。 14、传染期:指感染者或病人有能力把病毒传染给其她人得那段时间就是针对传染病而言得不同得传染病传染期具有不同得特点 15、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得时期. 16、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就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得、由共同得病原体引起得、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得一类疾病。 15、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得特殊区域与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与半污染物,两通道就是指医务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 16、消毒:就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得方法 17、隔离:将处于传染病期得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得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与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得机会。如传染病流行时得疫区、传染病院等。保护性隔离就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得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得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18、Dane颗粒:就是指完整得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

神经病定义

神经病 神经病,又叫癫痫、羊癫痫、疯狂病、狐大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目录 概况 临床神经病学 疾病症状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1)神经病 (2)神经症 (3)精神病 (4)癫痫症 分类 抑郁症 强迫症 失眠症 狂躁症 本质区别 性质不同 自知力不同 治疗的方法不同 展开 概况 临床神经病学 疾病症状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1)神经病 (2)神经症 (3)精神病 (4)癫痫症 分类 抑郁症 强迫症 失眠症 狂躁症 本质区别 性质不同 自知力不同 治疗的方法不同 展开 编辑本段概况

【注音】:shén jīng bìng 【英文】:Mental derangement 【释义】: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病变或机能发生障碍的疾病。2.精神病的俗称(通俗称谓)。 3.谓神经有点不正常,含有贬义。 神经系统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感染:病原体对人体侵犯的过程,即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谱: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同时,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不出现症状、体征、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潜伏性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症状明显期:(发病期):度过前驱期后,出现明显症状,表现原发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顿挫型: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大部分患者度过前驱期后可随机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仅少部分患者进入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加,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残余一些病理及生化改变,病原体未全清除,传染性还持续一段时间,体内抗体水平上升) 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的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什么是精神病】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佛洛依德研究发现大多数精神病人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那些通过药物来纠正病人的神经系统来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受到了挑战,这启迪人们,应该从心理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精神病人的精神病根源是环境因素。目前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是,心理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制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类型】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 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精神病学名解+解答

精神病学总结(名解+解答) By中南湘雅13级临五应小悦 强迫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或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可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常伴有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听:是一种虚幻的听觉,即患者听到了并不存在的声音。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幻觉,患者听到声音可以是单调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其中,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幻听的内容通常与患者有关且多对患者不利,患者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Schizophrenia:a 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social behavior and failure to understand what is https://www.doczj.com/doc/ea4974093.html,mon symptoms include false beliefs, unclear or confused thinking, hearing voices that others do not hear, reduced social engagement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 lack of motivation. 妄想: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征包括:①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个人有利害关系;③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④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Delusion is a kind of irrational, unrealistic false belief which can not be achieved with. It includes the wrong judgments and logical reasoning. Even if the facts or theory has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in front of those who placed the delusion, it is difficult to shake his faith, delusion mostly happens in mental state, such as schizophrenia 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精神发育迟滞: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 a generalized disorder appearing before adulthood, impaire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deficits in two or more adaptivebehaviors.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Hallucination: Perception of visual, auditory, tactile, olfactory, or gustatory experiences without an external stimulus and with a compelling sense of their reality, usually resulting from mental disorder or as a response to a drug.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