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抄录今天的错题

回忆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读今天上课的课本

写作业

检查作业

预习

认真听讲

阶段性复习(每周、每月)

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写作业顺序详解

一、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写作业就是考试----考试时有什么样的要求,作业就有什么样的要求!考场上有时间限制,做作业前也要自己为自己规定完成时间。

1作业前应净手、净身

考试期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离场,那么做作业的过程也一样不能离开书桌,应该一气呵成,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喝过水,去过厕所。

2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

3 作业前应大致浏览作业的数量,并自我规定完成时间,看表计时

4 作业期间不得翻阅资料,除非疑难问题

考场上不允许夹带书籍和资料,那么写作业的时候也不应随便翻书查阅,尽量不靠翻书来完成,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对作业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对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有较充分的准备,如果遇到疑难题目,那就另当别论了,该查资料还是该翻书,都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二、抄录今天的错题

(一)、如何避免错误

1产生错误的原因

①、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会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②、思路不对:其实也有很大因素是由于“概念不清”。考试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和熟悉知识点程度的考察,解决一道题目往往需要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知识点,就好比一个修理工的工具包,如果有一个工具不在手边,干活的时候可能就有麻烦。同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出现问题,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解题思路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题目上你遇到了麻烦便是很正常的。

2避免错误的方法---复习

(二)、如何解决错误

解决错误的办法很简单:

第一,做完题一定要检查。

第二,要把曾经做错的题收录在错题本里

1、关于错误整理及要求:

在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错误后,要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在错题本里,我们先把做错的题目全部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如有不同的解法也能做进去的话是更好的做法。这个过程我们叫“错误整理”。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错误整理的关键是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要被录,一道很复杂的题目,即使是由于最后得数加错了,或者忘了写单位等等小毛病,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摘录下来。错就是错,是不分大小的。

2、如何建立和使用错题本---一定不能半途而废

①给每课都建立一个错题本。

②每天做当日作业前,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

③对每道错题都要重新摘录,然后做错误过程陈述、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类型总结、最后将正确解题过程写出。如果有多种方法也应该做出。看下图示:

X年X月X日

原题:……

错解:……

错误原因(种类):……

正解:……

以上就是错题本的完整格式。

3、经常翻阅错题本。

每周或两周一次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作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4、在开始时,把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所有错题全部整理出来(这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回忆(尤其重要,一定要坚持此步骤):

通常是指在大脑里,对当日学习过的课程进行快速简单的回想,也可用笔在纸上做简单的默写。回忆是提高记忆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手段。根据记忆的科学原理,回忆是记忆的一个刺激点,及时适时的回忆是良好记忆的基础。

检查孩子当天的功课听懂了没有。而不是替孩子做作业和替孩子学习。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四、读今天上课所讲的课本章节

五、写作业

(一)、写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

2 要预计完成时间--每次做作业前,先与孩子讨论一下共有多少作业量,估计大约需多少时间,承诺孩子在规定时间如做完作业,剩余时间可自行安排游戏活动,按照孩子的作业量规定一个时间,孩子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要使时间到了,作业还没有完成,那孩子就不能再写了,而完成不了作业就面临着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因此,我们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第二天可以早些起来,先把作业补完之后,再上学,如果超过三次第二天补作业的时候就不能再让孩子补作业了。在学校得到什么样的批评也要自己承受了。

3 专心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时,全身心地投入。比如你让孩子做题,不要强调让他多长时间地埋头于题海,可以根据他个人的情况,把作业分成几个小段,要求他在完成这一小段时投入进去,效率有了,作业也完成了,之后就应该让他放松一下。然后再去完成下一小段。之后渐渐地把小段变成中段,至大段,慢慢地他就养成好习惯了,不要你操心了

4 当成考试一样的,要有紧迫感,不能随便翻阅书籍

5 不可以随便走动,不可以喝水、吃水果等

6 读三遍题目才能做题。

(二)、怎么完成作业才算是真正完成呢?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如果自己认为对当天的功课掌握的不错,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应该再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将老师布置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然后利用节余的时间做一些提高的习题,或者转向薄弱的课程。只是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老师通常关注的是程度差点的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心中有数,而不能自以为是,所以必要的时候,要和老师打个招呼,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

而程度一般的学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仅应该很好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再做一些补充训练。

对于程度极差的学生,自身独立完成老师的作业都是很困难的。他们要么根本不做作业,做也是抄袭。这和家长疏于管教有关,有的老师甚至也懒得救助,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那么就应该及时解决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时甚至并不是今天的内容,而是和目前概念有关的知识点,比如说要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题,但对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学的就比较差,那么就应该先对需要用的概念进行复习。当然必要的话,家长应考虑与孩子一同完成作业,或者请家教来协助.

六、检查

希望孩子在做完作业或练习后能够进行检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刻意、被动的检查工作也将慢慢消失,而不会专为一项作业再做专门的检查。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所有的错误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当自己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充满了真正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后,就不再为检查而费脑子了。怎么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检查”。换句话说:“检查是为了不检查”。

1 “检查”的目的:“检查”通常是指作业练习或试卷完成后对其进行回顾,以达成完整、准确的目的。

2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检查:

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

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3 如何检查:

①、做完一道题后,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遗漏——漏解、漏掉单位及回答式等,或者是否解法有错误;

②、对文科类的检查主要对字、词、语句、文法、标点符号进行审查,比如“我地书包丢了”或者“I have

a apple”之类的;

③、对理科类的检查提出有三种办法:一是检验法,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二是逐查法,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三是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看看是否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

④、做完所有的作业或卷子,可能就需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核实,是否全都做完了等;

⑤、错题本上的错误是否在作业中出现,最关键的是,要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便可以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坏蛋”就会通过你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⑥、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4 检查约定:

对于当天老师批改的作业中的错误(前一天在检查环节中没有发现)每错一处做20个俯卧撑。

七、预习

在课前预习,有意识提出一些他解答不了的问题,留下一些“悬念”,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上课,放学后再给我讲述问题的答案。

通常是指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进行的一种自学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对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预计自己在什么地方可能有疑难和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为更好地掌握下一步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尝试把预习内容后的练习做了,这样的预习质量会更好。

首先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

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

(一)、预习方式:

1 浏览式预习:对未来的课堂内容做了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但对于未来概念出现的盲点和难点不能做较好的估计和确定。这种方式对文科类科目比较适合,或者由于时间比较短促,所以只能采取简单的浏览式预习的方式作为应对。

2 自学式预习:不仅要细致地阅读和研究,并且能根据课后练习或找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来验证自己掌握的水平和程度,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预习方式,实际上也就是自学。不过这种方式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更合适。

(二)、预习应该有所选择:

预习是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但不是必要的!预习是为听课服务的。预习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学习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比预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业以外的时间里把以前的薄弱和空白点及时弥补上来。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盲从。

八、认真听讲

(一)、如何避免注意力分散

1带着问题去听课: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为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这样的做法是通过听课来解决疑问,所以可以在听课的时候有所选择,大脑就不容易感到疲劳,不仅听课效率高而且会更轻松。由于更好地掌握听课的主动性,就把一个通常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而这其实就是听课的核心和意义所在。

2 做笔记:通过对老师的讲解重点进行登录,使自己的思维一直跟随着老师。学生课后通过对笔记进行整理参考,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掌握。

九、复习

复习的捷径:如果平常学的好,考前复习就会轻松很多。

复习的目的:就是把你掌握的内容,通过复习更熟练;没有掌握的部分,通过复习要弄明白。

复习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的课程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就是要把不明白的、生疏的、遗漏的知识点搞清楚,通常复习的过程需要相应的练习和记忆。平时开展复习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操作。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所以我们不建议家长在周日给孩子搞什么补课等活动,学习安排应该多以总结性的复习为主。

(一)复习的两个重点环节

1 如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两种重要手段就是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

①、查漏补缺:是指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不足和缺陷进行整理和检查,这个工作的主题就是查找自己学习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练习,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举措。

②、总结归纳:是指对自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就好比打扫自己的房间一样。总结归纳

就好比是自己房间,里面有书、本、个人用品、鞋、衣服、玩具……过一段时间,就得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清扫和整理,看看有什么垃圾需要清理,看看自己物品摆放的地方是否合理。这样用起来就方便许多,而学习也是同理。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看书来实现的,可许多学生往往只是看自己以为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能对教科书做全面仔细的阅读。这种失误是最容易出现的,而其结果往往是懂的还懂,不懂的还是不懂;疑难的懂了,但基本的简单概念却说不清楚!(请做个小实验,拿起课本,对照书上的内容向孩子提问。据我抽查的经验来看,能够圆满回答的学生极少)想当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你们就应该对课本里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读过,并把常用的内容作为常识记在脑子里。教科书上只有一种印刷内容你们不需要记,那就是标注页码的数字!”

2如何解决问题

①提问:由于对某些概念或问题还存在疑问和不解,需要向老师或家长进行请教的过程。“不耻下问",如果你爱提问题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非常快!

②讨论:主要是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探讨来达到对某些概念和问题有更精确、更深入的理解。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是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快捷方式,更是提高自己对概念等理解的好方法啊。不要担心同学从你那里得到学问,应该担心的是你能不能给同学讲清楚你自以为掌握的内容。要记住的一点是:同学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学会讨论的学习方法让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③思索:其实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自我深省,来达到对问题的更好认识和理解。怎么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好,就需要你先思而后行。最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想想今天的事情哪些做好了,哪些又没有做,什么时候去做,心里要有个安排。

④针对练习:通过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发现有些概念点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来达到掌握的目的。有的练习是以背诵、记忆为主,有的则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参考书、习题册来安排、组织进行,这是自学能力的高度表现。

3复习的难点

①复习是自主的学习行为:比如作业通常由老师做出要求和安排,目的和内容比较明确。而复习的工作需要自己来设计安排,不需要对老师有什么交代,所以思想上容易麻痹和忽视。那么在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安排。对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和方法,这种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②复习是讲究节奏和规律的学习行为:由于复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所以想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就要对记忆及记忆规律有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反之,复习效率就会表现低下,甚至徒劳无功。

4 复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①最新原则:每日都对新讲授的内容进行回忆,方法是每日做作业前,合上书本对今日授课的要点进行默想和简记,越详细越详尽越好;

②时间原则:每周日和每月对讲过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方法是重读课本,并对学习内容做书面总结,而且要做相应的练习来检验。注意要建立总结本。

③阶段原则:主要针对理科类,为了避免问题对下阶段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就要做全面复习。目标是尽快把问题解决,而不让问题成为历史遗留。

③科目原则:对于文学概念、文法、单词等文科内容,复习更多体现的是记忆,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物理等知识点,记忆是重要的一环,但复习更多是以查漏补缺、总结归纳和针对练习为主。

5 “我当老师”法

不管是写作业的时候,还是预习功课、复习功课的时候,由其是复习功课的时候,可以教孩子把自己当成是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这“同学们”当然是无形的,我们只是想象成这样。然后可以把作业题念出来,把思考的过程也说出来,一边“叨叨”着,一边写出来,就象是在给别人讲解这道题该怎么做。复习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是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课,把课本合上放在一边,把纸当成黑板,一边说一边还要有“板书”。忘记掉的时候,可以打开书看一下。然后接着进行。

6 运用“黄金复习法”进行复习,人类的记忆有一定的遗忘规律:

第一次遗忘时间:学习记忆完毕的24小时

第二次遗忘时间:第一次遗忘时间后的第三天

第三次遗忘时间:第二次遗忘时间后的第七天

第四次遗忘时间:第三次遗忘时间后的第十五天

第五次遗忘时间:第四次遗忘时间后的第三十天

按此规律进行复习,可达90%的记忆效果,否则最终基本遗忘。

(二)、在总复习期间,如何取得最佳效果,建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四点:1、上好复习课。在复习课上认真参与,必须开动脑筋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规律,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因为每一节复习课都是经过老师精

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老师必定和大家一起回顾每类知识的重难点,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浓缩梳理,所以不能错过任何一节复习课,不应在复习课上开小差出现跑神的现象。

2、敢于提问。如果感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过关,有疑问的一定要提出来,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弄懂以后还要多练习两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渥洞。

3、认真完成作业。复习期间,老师会根据知识的重难点,有机布置作业,有目的地练习巩固。因此,必须按老师要求,认认真真地做好作业,只有这样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自我复习。每个同学的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知识优势和知识缺陷,因此就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自己知识上的落后环节,自己制定计划,有选择进行自我复习。

以上四点,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的话,我相信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定会攻破学习上的每道难关,一定会再创学习上的辉煌。

此外,我们不提倡同学们晚上开夜车或过早起床复习,因为这样会导致睡眠不足和复习效果差,上复习课更会打瞌睡,复习期间大家还是像平时那样,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别给孩子乱补“在学习上加压,在身体上进补,都是临考前最忌讳的。”对备考有着多年研究的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尹邓安说。

学习“进补”:家长找人划重点

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外婆打来电话称,外孙下周就要考试了。为了让孩子考得好成绩,孩子的妈妈在培优班找老师划了重点,拿回了卷子和预测的作文题。外孙每天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又要扎进妈妈布置的作业中。“我说多了,女儿女婿不高兴,看着孩子挨到半夜真让人心疼。”

据了解,逢大考前,家长给孩子加码,或逼着老师给孩子加压“进补”的现象并不少见。采访中,有学生坦言害怕考试,怕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前超额的作业,不少作业根本都是敷衍了事,根本没起到复习的效果。

专家提醒:期末考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回顾,平时不学,临时加码,对考试几乎没有作用。这种加码、进补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实,在期末考试前,只要学生跟着教师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复习即可。

生活进补:营养品、滋补品齐上阵

“每次临近大考,冰箱里就塞满了好吃的,妈妈也忙着炖补品。”某中学一名毕业班女生说,这些东西并没有提高自己的成绩,相反,看到这些价值不菲的补品,自己反而会有压力,怕考不好,让爸妈失望。专家提醒: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能理解,但考前盲目进补,一方面会使得孩子肠胃难以承受,二是这些进补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家长还是要合理安排,否则将得不偿失。

第三章正确的考试策略和方法

一、如何做好考前准备?

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注意切实执行,不要停留在形式上。2把你曾错过的内容集中起来复习,如果你有错题本的话就会很方便。

3把你这段学习过的概念、内容做一次大的总结,如果你能自己很好地默写出来的话就算总结完成了。

4检验复习的标准:对所学过的内容就好比写自己的名字一样轻松。

二、正确的考试策略和方法

1把握全局:先通篇浏览试题一遍,估计难度,做到心中有数。

2先易后难:不会做的,或者很烦琐的先搁置一边,先进行下边的题目。

3检查遗漏:做完所有的题目后,要检查所有题目,看是否有遗漏。

4卷面整洁:注意卷面整洁,尤其要参加高考的同学请注意,卷面的印象分也非常关键。

5转移注意:如有不会或较难的题目,而感觉情绪紧张,就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再继续。

6心态平衡:在考试时不要考虑考试结果会是什么情况,要考虑现在该做什么。

三、关于考试的总结

1 考试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虽然通常考试的结果会给你带来赞扬或批评,在公布考试成绩的时候你的心跳往往要加快,但你要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2 考试的特点:对于平时把作业当做考试的人来说,考试对于你来说就是在做很简单的作业。对于平时把作业当做玩的同学来说,考试对于你来说就可能是折磨。

3 考试的内容:考的是你没学会的地方,会的地方对于你来说是练习。

4 考试的捷径:要想考个好成绩,在学习中尤其在复习的时候,就得把不会的地方搞明白。

5 考试的公平:我易,人也易,而我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不会畏难。

6 考试的技巧:

(1)仔细浏览试卷估计难度和时间;

(2)仔细审题勿遗漏隐蔽条件;

(3)遇难不‘啃’,顾全大局;

(4)题型交叉,放松大脑;

(5)答题规范,字迹清晰;

(6)卷面整洁,检查遗漏。

四、学习的捷径

1平时就要把知识点搞懂,遇到错误一定要反复消化和练习,遇到问题和难点一定要解决,所以要善于提问、讨论和思考,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弄懂为止。

2“人的一切智慧根源在于记忆”,要把握好掌握记忆的目标和任务,并善于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

淘师湾作业答案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网络信息检索4-4 1.半人马座比邻星 2.茉莉花 3.mào dié八九十岁的意思。 4.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网络信息检索4-5 1.搜索引擎最早是yayoo,后来发展壮大,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和在图书馆里面进行图书查找的工作差不多 2.如果可以直接下载,那么右键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如果不行那么可以选中链接之后采用下载软件下载。 3.例如:优化查找的速度、扩大资料的范围等。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信息的评价5-5 CDBC ACD 信息的编程加工6-1 DADDC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7-1 CACCB 信息的编码8-1 CACDD 文本信息加工9-1 BAACC 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10-1 BDDBBC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11-1 BBDBC

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13-1 ABCBC 图像信息加工14-1 CDBDB 作品的规划与准备15-1 CDDD 中期评价12-1 一、选择题 DADAB DABBA BDCBD CACCB BABB 二、填空题答案: 1、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2、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3、先对邮件进行杀毒,然后再打开邮件 4 、答案:(1)B6;=SUM(B2:B5)或=B2+B3+B4+B5; (2)=B5/C5; (3)=B5/B6; (4) 饼图三综述题、答案: (1)要点1:应该找到银行相关部门询问。要点2:不能打取款机上的电话。要点3:电话很有可能是骗子的电话,骗子骗到卡号及密码后,会将卡内的钱取走。 (2)要点1: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要点2:应该去到相关银行部门询问工作人员办理。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写作业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写作业顺序综述: 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抄录今天的错题 回忆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读今天上课的课本 写作业 检查作业 预习 认真听讲 阶段性复习(每周、每月) 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 5~10岁孩子是20分钟, 10~12岁孩子是25分钟, 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 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 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1.建立错误档案 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 留下“错误档案”。《错题集》实际上还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 把一些常犯的错误都写下来,并且经常看看,尤其是在考试前期, 这样很快就会记住了,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要提醒孩子不要重犯《错题集》上的错误,使《错题集》成为警钟。 到期末要让孩子重点复习《错题集》上的题,补上这个薄弱的环节。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错题集》上的题分一下类, 哪些是概念错误,哪些是计算错误,哪些是马虎错误,使《错题集》成为一本自制的错误档。 2.找到错误之处

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了,并用红笔在错误之处下面画上曲线(~~~)。 现在很多孩子改错题是从头到尾做一遍,蒙对就得,原来哪儿错了并不知道, 这样做将来孩子到考场时不会检查。因此必须让孩子找到错误在什么地方。 3.找出错误原因 家长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成绩背后存在的隐患和不足更应该是您关注的重点。 只有填补孩子的不足,消除考试中孩子经常犯的错误, 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要教育孩子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 是没弄懂题意还是计算马虎;是把“+”号抄成“-”号了,还是把3抄成了5;是解题方法,还是解题技巧错误,或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的错误。即使是马虎也要检查一下,是看错了题; 是没觉察出题中的隐蔽条件,还是未弄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是意思理解错了,还是没弄清题意导致思维偏差或不完整。一定要弄清是怎么错的,什么情况下错的,为什么错的,越具体越好。《错题集》可以使孩子及时改正错题,找出错误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有了《错题集》便于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找出漏洞,及时弥补。 4.写出正确答案 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找出错误,并不等于自然改正了错误,更不能保证不犯错误。这就要及时改正错误,还要像复习已掌握的知识那样,不断地“复习” 错题集上的这些错误不断纠正脑子里的错误概念和错误的思考方法。这样,错一题就有一题的收获。《错题集》是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起来了,到一定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统计,因马虎而错的题占所有错题中的比例是多少,这时再教育才有利于孩子对马虎的危害的认识。孩子最烦的就是改错,尤其是改错要经过《错题集》上要求的四个步骤,宁做两道新题也不愿改一个错题。我们就要利用这个心理,告诉他如果怕麻烦,一开始就要仔细认真,不要马虎,不要粗心,争取一遍做对。孩子考试前,不必把所有的教科书、笔记本、卷子都重新看一遍,一方面是没那么多时间,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大可能忘掉。让孩子着重针对《错题集》上的题目查漏补缺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写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 2 要预计完成时间--每次做作业前,先与孩子讨论一下共有多少作业量,估计大约需多少时间,承诺孩子在规定时间如做完作业,剩余时间可自行安排游戏活动,按照孩子的作业量规定一个时间,孩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要使时间到了,作业还没有完成,那孩子就不能再写了,而完成不了作业就面临着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因此,我们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第二天可以早些起来,先把作业补完之后,再上学,如果超过三次第二天补作业的时候就不能再让孩子补作业了。在学校得到什么样的批评也要自己承受了。 3 专心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时,全身心地投入。比如你让孩子做题,不要强调让他多长时间地埋头于题海,可

中编综述 练习题(答案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 苏联 D 美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4、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B民族资本C私人资本D官僚资本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 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C工商业 D农业 9、191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市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外国势力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 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5、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农民阶级的方案 C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E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PETER HALL the city of theory 文献综述

PETER HALL " The City of Theory" 综述 ——节选自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20th Century (一)Peter Hall其人 Peter Hall 是英国社会研究院(Institute of Community Studies)院长,伦敦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规划系教授。他从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经在雷丁大学(1968-198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0-1992)任教,是UC Berkley 城市与区域规划终身教授。 同时,Peter Hall在教职之外还曾担任多项公职。1991~1994年期间,他曾担任英国环境部部长战略规划特别顾问,1998~1999年期间,他曾供职于副首相城市工作组。他是多家英国官方委员会成员,包括社会科学委员会(1974~1979)、东南区域规划委员会(1965~1979)、环境委员会(1975~1979)等。 Peter Hall撰写及编辑了30多部城市和区域及相关问题的著作,包括《伦敦2000》(London 2000),《规划与城市增长:英美比较》(Planning and Urban Growth),《明天的城市》(Cities of Tomorrow),《文明中的城市》(Cities in Civilization)等。本文正节选自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明天的城市》(Cities of Tomorrow)。 英国的学术界与政界泾渭分明,Peter Hall作为地理学家和规划师,是不多的能在学术界与政界兼具影响力的学者。他从学术角度深刻影响政府,直接指导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Hall致力于对“世界城市”的研究,作为与卡斯戴尔(Castells)、弗里德曼(Friedmann)和哈维(D.Harvey)齐名的大事,Hall对全球城市的理解与他们一脉相承。这批学者经历了1960年社会激变,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Lefebvre)的影响,将城市空间的变化视为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强调将空间变化与不同空间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的资本循环和经济社会变迁相联系(Lefebvre 1991)。同时,霍尔强调历史对于城市现实和未来的影响,强调不同区域的差异性。霍尔认为,今天的城市研究纯粹是学术圈中纯理论的探讨,很少考察具体的规划落实,而规划设计人员又漠视深层的理论研究,埋首于实际的工程设计。因此他倡导规划人员和研究者的融合,倡导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霍尔自己一生的规划研究与实践正是他这一主张的个中写照。 (二)背景与概述 20世纪30年代起,各大学陆续建立规划学院(如哈佛大学在1909年开始开设规划课程,于1929年成立独立的规划学院,伦敦大学于1959年成立规划学院),规划理论经历了近80年的发展。本文中,霍尔分析了这80年间,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关系。 霍尔认为,经过长期的发展,规划教学的学院色彩愈加浓烈,规划学者习惯于在学院框架内进行探讨,因为规划学者的事业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在学院框架下得到评判高低。同时发生的是,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divorced)。其具体表现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划学者撰写了浩如烟海的规划文章与著作,其中很多在学院框架内获得了甚高评价,但是,它们却对规划实践指导甚少。 在这一背景下,霍尔对规划学科建立以来,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评述。霍尔将规划学科这80年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30年至1955年的“史前

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

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

关于交通运输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的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综述了在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配送领域最优路径规划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在运输网中选取最短或最优路径;从而达到路径、时间最优和费用最优;以及物流配送网络优化、车辆系统化统一调度的发展。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绿色物流,运输系统及时性和准确性研究等。 关键词: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路径规划 Overview of scheme on Shortes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Route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Student: Wan Lu Tutor: Chen Qingchun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of the optimal path planning about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problems and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ain research results include using various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lgorithm selection or optimal shortest path in the network. So we can achieve the optimal path, the shortest time and minimum cost. At the same tim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the vehicl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unified scheduling are the research issues.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clude gree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ccurately and timely research and so on. Key words: Logics Distribution; Optimal Path; Path Planning 引言 物流业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了地位,称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而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以及运输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是物流配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国内外均有大量的企业机构、学者对物流配送中最优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从早期车辆路径问题研究,到根据约束模型及条件不断变化的车辆最优路径研究,以及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推出的针对物流配送路径最优化的模型和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但是对于绿色物流配送的研究仍然不足。鉴于物流配送最优路径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对我国物流配送的效率水平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把握,有必要对现有成果进行统计和归纳。本文尝试对我国运输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做更深人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和分析思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1.1.1 主要研究的问题

路径规划毕业设计

1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2路径规划概述 路径规划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是包含若干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其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应用子系统而路径规划是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用下图来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2.1 路径规划的概念 路径规划是车辆定位系统与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必不可少的核心功能之一。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是在车辆行驶前或行驶过程中为司机提供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一条或若干条路线,来对司机的行车进行导航。路径规划可分为单车辆路径规划和多车辆路径规划,单车辆路径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道路网上根据一个车辆的当前位置和目标给出单个路径规划,属于用户优化问题;多车辆路径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道路网上为所有的车辆规划各自的目标路径,属于系统优化问题。 在计算机科学中,通常把求解两点之间一条路径的问题和多源最短路径问题,这些算法可视为单车辆路径规划的问题,多车辆路径规划比单车辆路径规划更复杂,单用于解决单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背景知识将有利于研究多车辆路径规划的情形。 2.2 路径规划问题的效率 针对一个特定的应用,在进行路径规划是可以采用多种标准来优化路线,这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用户的意愿。一条路径的好坏取决于许多因素,有些司机可能选择行驶距离最短的路径,而有些司机宁愿行驶距离长些但必须行车条件好一些。这些路径选择标准可由设计决定,也可由司机通过一个用户界面来选定。在选择最好路径时,必须具备一个数字地图,来挑选使属性值如时间和距离最小的路径。 计算机中存储的具有拓补结构的车市路网由节点、边及相应的拓补关系构成。其中节点是道路的交叉点、端点,边是两节点间的一段道路,用于表示分段道路,边的权值可以定义为道路的距离或距离与其它信息的综合信息,此时可以将数字道路地图转化为带权有向图,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标准,求解路网中两点之间的路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带权有向图的路径问题。 在图论中有许多比较成熟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供采用,但在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中,这些算法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原因有两个:一、对于实时车辆导航系统,路径规划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路径规划算法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二、对于车辆导航系统,负责路径规划的导航计算机系统受车载环境和成本制约,处理能力和存储资粮十分有限,而在实际应用中的数字道路数据库往往规模庞大。因此在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中路径规划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改进图论中的算法或者构造新的算法,实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条理想的路径。只考虑了路径规划的时效性,可能导致规划后的路径不是最优路径,但却是比较理想的

作业习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作业习惯 第1课时: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的习惯,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作业时正确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了解写钢笔字的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钢笔、习字册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每天,老师教了我们新的知识后,都会给我们

布置作业。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 请看第一幅图,你看见了什么?在写字。那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有铅笔、钢笔、毛笔等等,有一个伙伴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出示第二幅图)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3、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钢笔,由笔尖、笔舌、笔杆及杆内盛墨水的储水管几部分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钢笔,你们都已经开始使用了。你们使用的姿势和方法正确吗? 1.观察课件。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出示第三、四、五幅图。 (1)坐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胸腔舒张,头部略向倾斜,认真做好写字准备。 (2)握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推铅笔,手腕下侧平枕纸面。靠指力紧握笔杆,指实掌虚,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面,上下左右灵活运转。

(3)全神贯注。思想集中,毫不分心,两眼正视纸面,注意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笔画干净利落,笔顺符合运笔规则,间架平稳,结构匀称。 (4)卷面整洁。字字正确清楚,行行排列整齐,卷面保持干净整洁。 (5)不在暗处或灯光刺眼处写字,注意保护视力。作业时,按学校要求提出固定格式。 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观察课件,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用前先浸,墨水不混,定期清洗。 1.用前先浸可以让笔尖出水更顺畅。具体做法是:把新笔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满清水,把笔尖浸在水里,这样泡一天。(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path planning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1.1路径规划方法 路径规划技术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机器人导航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外文献常将其称为Path Planning,Find-PathProblem,Collision-Free,ObstacleAvoidance, MotionPlanning,etc.所谓机器人的最优路径规划问题,就是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准则(如工作代价最小、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最短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利用获得的移动机器人环境信息建立较为合理的模型,再用某种算法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无碰撞路径;能够处理环境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路径跟踪中出现的误差,使外界物体对机器人的影响降到最小;如何利用已知的所有信息来引导机器人的动作,从而得到相对更优的行为决策。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世界模型的表达和搜寻策略。障碍物在环境中的不同分布情况当然直接影响到规划的路径,而目标位置的确定则是由更高一级的任务分解模块提供的[8]。 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信息掌握的程度和障碍物运动状态的不同,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已知环境下的对静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②未知环境下的对静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③已

知环境下对动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④未知环境下对动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因此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可将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可分为二大类即:基于环境先验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和基于不确定环境的局部路径规划问题。目前,路径规划研究方法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即:传统方法和智能方法。 1.2传统路径规划方法 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可视图法(V-Graph)、自由空间法(Free Space Approach)、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和栅格法(Grids)等。 ⑴可视图法(V-Graph) 可视图法是Nilsson1968年在文献[9]中首次提出。可视图法将移动机器人视为一点,将机器人起始点、目标点和多边形障碍物的各定点组合连接,保证这些直线不与障碍物相交,这就构成了一张无向图称为可视图。由于任意两条直线的定点都是可见的,从起点沿着这些直线到达目标点的路线都是无碰撞的。于是,搜索最优路径的问题就转化为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经过这些可视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最优路径,但缺陷是环境特征的提取比较困难,缺乏灵活性,一般需要机器人停止在障碍物前搜集传感器数据,并且传感器的精度对其影响也较大,尤其在复杂的非规整环境下更加难以实现安全无碰撞的路径规划。 ⑵自由空间法(Free Space Approach)

路径规划 API

路径规划API 1.概述: Autonavi路径规划API可以规划自驾,公交及步行三种路径。一条路径(Route)由多个路段组成。如自驾路径的可能像这样,从出发点沿路A直行(路段1),在路口左转进入路B( 路段2 ),再向左转进入路C(路段3)。公交路径也一样,如从出发点走到车站A(路段1),坐X站(路段2), 走100米换乘地铁(路段3),坐Y站下车(路段4),走200米到达目的地(路段5)。可以看出,3种路径规划,均可抽象为路径加路段的概念。除了基本的路径规划外,本API还提供了把路径作为Overlay加入到地图的功能。 2.Route.FromAndTo class: 2.1 概述: Route.FromAndTo是类Route的内部类。它定义了路径计算时的起始点。该类为构造路径时的帮助类。此类中定义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与路径计算结果的起点终点不一样。原因有二,一是可能要求了坐标偏转,二是对于自驾路径,导航引擎会将远离道路的起点终点移至较近的道路上。 2.2 构造函数 public FromAndTo(GeoPoint from, GeoPoint to, int trans) 构造函数。参数from定义了路径的起点,参数to定义了终点,参数trans决定了坐标偏转的设定。见2.3常量说明。 public FromAndTo(GeoPoint from, GeoPoint to) 构造函数。参数from定义了路径的起点,参数to定义了终点,且起点终点坐标不做偏转。见2.3常量说明。 2.3 常量定义: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Trans; 不做偏转。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FromPoint = 1; 仅对起点做偏转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ToPoint = 2; 仅对终点做偏转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BothPoint = 3; 对起点和终点做偏转 3.Route class 3.1概述: Route类定义了一条路径。此类不可以直接构造,只能通过类的静态(static)函数得到其实例。一条路径,可以是公交路径,步行路径,或者自驾路径。根据构建时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路径。 3.2成员变量: protected String mStartPlace: 路径起始点的描述 protected String mTargetPlace: 路径目的地的描述 protected List mSegs: 此路径所包含的路段列表,按照起点至终点的次序排列。

大作业(论文)书写说明及格式要求

论文书写说明及格式要求 一、书写说明 (一)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任务书的内容:根据本课程论述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自拟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阐述。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开题报告(由学生本人填写) 由学生本人论述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对所著课题的研究方案及计划进度的安排。(100字左右) 3、中文摘要的书写说明:(由学生本人填写) 摘要是用中文来对论文的高度概括,是全文的缩影。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概括性,即不用阅读论文(设计)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主要是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达全文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设计)一般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的书写说明:(由学生填写) 论文要有目录,以反映出论文的纲要。列出目录,可以从中看出论文的内容梗概,论点的安排,整体的布局,各章节的联系,给人以清楚的轮廓。因此,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图版、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码,以便读者查找。 5、参考文献的书写说明:(由学生填写) 参考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证中所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

第25卷第7期V ol.25No.7 控制与决策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0年7月 Jul.2010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 文章编号:1001-0920(2010)07-0961-07 朱大奇,颜明重 (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上海201306) 摘要:智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概括为:基于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基于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基于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人工势场;模板匹配;地图构建;神经网络;智能计算 中图分类号:TP18;TP273文献标识码:A Survey on technology of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ZHU Da-qi,YAN Ming-zhong (Laboratory of Underwater Vehicle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China.Correspondent:ZHU Da-qi,E-mail:zdq367@https://www.doczj.com/doc/ea4341908.html,)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bot research areas.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path planning are classi?ed into four classes:Template based,arti?cial potential?eld based,map building based and arti?cial intelligent based approaches.First,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path plann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brie?y.Then,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s are pointed out.Finally,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are given. Key words:Mobile robot;Path planning;Arti?cial potential?eld;Template approach;Map building;Neural network;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1引言 所谓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就是机器人根据自身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自行规划出一条安全的运行路线,同时高效完成作业任务.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主要解决3个问题:1)使机器人能从初始点运动到目标点;2)用一定的算法使机器人能绕开障碍物,并且经过某些必须经过的点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3)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机器人运行轨迹.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己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报道.部分学者从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角度,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分为3种类型[1]:基于环境模型的规划方法、基于事例学习的规划方法和基于行为的路径规划方法;从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目标范围看,又可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从规划环境是否随时间变化方面看,还可分为静态路径规划和动态路径规划. 本文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具体算法与策略上,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概括为以下4类: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 2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 模版匹配方法是将机器人当前状态与过去经历相比较,找到最接近的状态,修改这一状态下的路径,便可得到一条新的路径[2,3].即首先利用路径规划所用到的或已产生的信息建立一个模版库,库中的任一模版包含每一次规划的环境信息和路径信息,这些模版可通过特定的索引取得;随后将当前规划任务和环境信息与模版库中的模版进行匹配,以寻找出一 收稿日期:2009-08-30;修回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5136);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312111000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ZZ97). 作者简介:朱大奇(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下机器人可靠性与路径规划等研究;颜明重(1977?),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生,从事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概要

文章编号 2 2 2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α 禹建丽? ∏ √ 孙增圻成久洋之 洛阳工学院应用数学系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 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信息工学科 2 摘要本文研究已知障碍物形状和位置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给出了一个路径规划算法其能量函数 利用神经网络结构定义根据路径点位于障碍物内外的不同位置选取不同的动态运动方程并针对障碍物的形状设 定各条边的模拟退火初始温度仿真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能够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 况规划的无碰路径达到了最短无碰路径 关键词全局路径规划能量函数神经网络模拟退火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ΦΑΣΤΑΛΓΟΡΙΤΗΜΦΟΡΠΑΤΗΠΛΑΝΝΙΝΓ ΒΑΣΕΔΟΝΝΕΥΡΑΛΝΕΤ? ΟΡΚ ≠ 2 ? ? ≥ 2 ≥ ∏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Ματηεματιχσ ΛυοψανγΙνστιτυτεοφΤεχηνολογψ Λυοψα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Ελεχτρονιχ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ΧομπυτερΣχιενχε Τεχηνολογψ ΣτατεΚεψΛαβοφΙντελλιγεντΤεχηνολογψ Σψστεμσ ΤσινγηυαΥνι?ερσιτψ Βει?ι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Ινφορματιον Χομπυτερ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 ∏ 2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 ∏ 1引言Ιντροδυχτιον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环境先验完全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 另一种是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 ?后者环境是未知或者部分未知的全局路径规划已提出的典型方法有可视图法 ! 图搜索法≈ ! 人工势场法等可视图法的优点是可以求得最短路径但缺乏灵活性并且存在组合爆炸问题图搜索法比较灵活机器人的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改变不会造成连通图的重新构造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最短路径可视图法和图搜索法适用于多边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但不适用解决圆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人工势场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寻找路径点的能量函数的极小值点而使路径避开障碍物但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且不适于寻求最短路径≈ 文献≈ 给出的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我们称为原算法引入网络结构和模拟退火等方法计算简单能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况且具有并行性及易于从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等优点对人工势场法给予了较大的改进但在此算法中由于路径点的总能量函数是由碰撞罚函数和距离函数两部分的和构成的而路径点 第卷第期年月机器人ΡΟΒΟΤ? α收稿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