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与教法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与教法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与教法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与教法论文

关于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与教法

摘要:论文从教材编辑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介绍有关中等职业院校钢琴基础教学教材的整合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钢琴;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28-001

钢琴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艺术专业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其它专业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作为艺术专业教学中的辅助学科,针对学生没基础、没兴趣、学习时间短等诸多因素,其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材的选编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市场上适合中等职业院校钢琴基础教学的综合能力性的

教材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系统的钢琴专业教材,这就需要编辑整合一本集教学、教法、技术、技法、兴趣、爱好及能力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

教材编辑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部分(第一学年)

学习断奏、跳音、连奏、双音、音阶、琶音、和弦等基础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钢琴正确的弹奏方法,打好基础。

每一种弹奏方法的训练都需要选择相应的练习曲、小乐曲等辅助训练。

初中语文新教材教法研讨-2019年文档

初中语文新教材教法研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法也是不断地更新换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初中的语文教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做到寓教于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多数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要想达到教法改革的与时俱进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文立足于现阶段初中老师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考察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法的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提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人们普遍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导师,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自主学习的兴趣也是促使学生们自主探索知识并追求真理的动力,因此提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教法改革的前提。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的语文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可视化、有声化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如此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无形之中。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把诗歌朗诵部分或者是课文中抒情部分做成音频文件,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另外,关于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老师还可以找相关的电影给同学们看,然后让其利用课余的时间分享观后感,总结

自身的所观、所想、所获。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便会主动地预习课本,探索语文知识的奥妙。 二、深入教材,拓展课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语文教材中那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情感表达来让学 生充分地体会其中的意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另外,专题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比如某一单元,教师可以围绕其中的一两篇文章来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该单元的主题,并且要学会自己去寻找主题,剩下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体会。并非全盘采用老师教、学生听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反之是让学生在消化理解老师讲授部分的前提之下,自己有选择性地去挖掘自身感兴趣的部分,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明确自身的看法,能够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语文是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学科,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紧紧抓住语文的这些性质,利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从深层次去理解语文特性,丰富个人生活。 比如,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或者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性活动,都能够融入语文教材中所展现的人文性。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理解,设计调查问卷、策划校园内部人文性的活动,使得学生通过互相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教法新探论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教法新探论文 教材教法是关于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的理论研究方法。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材教法包含的理论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具体的操作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远远突破了传统教学教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形式。新课程的实践较传统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大的弹性和柔性,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教法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的运用,更多的是整合运用。如现在通行的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主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以情境激发、简洁提纲、问题设计、教学互动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文明”和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是全书最难处理的专题内容。精心研究,还是会找到技巧的。通过线索和主干知识归纳,寻找前后两个专题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历史线索、教学流程、图表归纳比较等方法,我找到了其中的有效处理方法。 从历史线索看:专题六是专题七的源头,古希腊、雅典、罗马 的民主政治或法律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或法律制度的渊源,体现了原始民主向近代民主的转变和过渡。从整体上看,民主政治的主要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注意两个专题在这方面的继承发展或突破,通过列表归纳或比较归纳、线索归纳、历史计量法等可以加深对课文零

散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专题七主要介绍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或代议制,难度很大,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四国现实 __,对各国权力构建进行细致的比较,将历史问题放到现实中联 系思考,通过讨论法、辩论法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如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也是较难处理 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宏观把握必修三本教材即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在联系,将政治格局多极化问题用历史上的和生活中的现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线索归纳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以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呈现—多极化格局形成为主线,将主线下的标志、史实以及影响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掌握。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与人教版、岳麓版在专题编写形式及内容 上有很大的不同,存在一些缺陷,如每个模块编写体例内,以专题为纲,似乎是中外史的拼盘,在专题内割裂了中外同一时期的比较和联系,专题之间虽然按古近现顺序编写,但每个专题之间及每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等,还有在一些历史问题的描述上过于简略,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过于松散,这些不足给教师的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法的实施运用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很多教师第一轮教学几乎是一头雾水!我在两轮的教学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人民版教材的研究与处理,研究它的每一个细节,自己归纳每一个专题以及每一个模块,结合本省学业水平考试自己解答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本省本校学生实

教材教法论文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法 学院名称: 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期: 11-12-2 学 号: 09141209 姓 名: 笪秋婷 班 级: 09计2Z 2012年04月 信息技术课程与 教法

目录 摘要: (2)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3)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4)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5) 四、进行现代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 (5) 五、如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评价 (6) 参考文献: (8)

摘要: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有关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评价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应确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必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实现评价目的“发展性”的转变,增强评价指标的完备性和可测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评价教育教学价值判断课程理念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with a new round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behavior,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are facing a hitherto unknown big transform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has once again arous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have formed a different style of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At present, teachers' evaluation must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dea the influence and the restriction, to realize the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development " change, enhanc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mpleteness and testability and the objectivity of evaluation method. Keywords: evalu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 judgment curriculum concept

教材教法论文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中习题设计的新特点及教法策略 王志庚 唐山市教委教研室(063000) 人教社高中化学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习题设计较过去更有特色。本文对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2000年3月第二版)中习题设计的特点和相应教法的策略做了一些分析阐述。 一.几个显著特点: 1.题型多样化 较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讨论题目、研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使题目类型呈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增加的研究性问题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研究和实践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机会,使化学研究成为现实。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2.习题解法的规范性 新教材注意了法定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解题的规范化,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题目有了更加充分的深化与发展的空间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现在习题对练习、例题及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上,如…… (2)体现在对习题深化的余地更大上,教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4.注意了对知识的交叉渗透和后续内容的逐步渗透 P64.12……溶解度的渗透 5.习题有了更明显的层次性 *的为选做题,共……道,有利于分层施教 *有的题目难度与高考题中的中等难度题目接近,比过去的习题简单而高考题超难相比,更有利于扼制题海现象。 6.习题中强化了对化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策略的训练。 例守恒讨论特殊到一般 P38批判性的思维方法 P123.4,结构位置性质的关系 P145.11题……化学现实 7.习题增强了开放性,为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开展提供了机会 P103.5 P132测定酸雨的PH 对教学有较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中学教材教法论文 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研

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研 论文摘要: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师“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革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普遍的教学规律,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相结合,使教学方法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知识性。 一、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缘由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始于20世纪80代初。学者们经过艰辛的努力,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济法已被确立为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并被立法部门并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但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还不能令人满意: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只重视具体的法律制度而忽视对经济法总论的把握,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明白经济法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学目的。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因此,认真研究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教法,是高校每一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有一种说法:“法律课枯燥,不好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课枯燥,经济法学作为基础理论课,更枯燥,更单调,老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是很愿意学。而且,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因为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经济法课程是放在基础课教学计划当中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还是必修课,一旦选了,还不得不认真对待。 就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二是案例。但就教学方法来说,基本都是课堂讲解,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普遍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么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及教学目的。 有的经济法授课教师认为,我国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经济法的教学只能是以基础理论为内容进行讲授,案例分析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法学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在本科阶段,不管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经济法课程都是基础课。既然是开设基础课,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一来,以教师一方为主的课堂讲解便成为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当然,也有经济法的任课教师认为,虽然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的变化和倾向越来越明显,

最新【年】新课程小学音乐教材教法浅析示例【基础教育论文】优秀名师资料

【2016年】新课程小学音乐教材教法浅析示例【基础教育 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新课程小学音乐教材教法浅析示例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各种视频。使学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间团结平等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彼此生活习俗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增加一些我国民族常识中,学习音乐。三、教学对象分析 参与教学的是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已经学唱了许多的少数民族的歌,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热爱自己祖国。课堂学生十分欢迎“双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及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的内容分析 《中华大家庭》本课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统一的大家庭。了解各民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其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并感受快乐。 五、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在学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民族开创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 能力目标

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小树立团结各个少数民族,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观念。 (,)科研目标 我研究的科研课题是《开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通过各种开放课堂教学情境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教法:结合科研课题《如何开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深化本课两个重要观点。 开放教材,理解观点。 本课“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是这课一个重要观点。在这一观点中,党的民族政策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学生对这个知道的甚少。而对“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抽象的语言的理解更上一层楼难上加难。大家都知道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只有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实际的东西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印象,才能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筛选更多的材料,比如让学生找到关于党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政策的内容,还学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知道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政策的事件。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对“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最终要让他们知道团结友爱的民族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就谈不上真正的团结友爱。 开放交流,深化观点。

中学教材教法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自1997年初之后,我国科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1997年夏季之后,我国经济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东亚的金融危机。这两件事在20世纪末不期而遇,绝不是偶然的。早在90年代初,就有位美国经济学家指出:"并没有什么东亚的经济奇迹,他们没有科学上的创新,没有新经济制度突破,整个东亚经济就象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只要用针尖轻轻一戳就会破灭。"这句话今天被言中了。而这些年来,美国的5000家软件公司高速发展,创造的利润价值使美国经济获得了强大的助推力。连续几年经济上获得高增长,失业率降到历史最低点。这一消一长,反差如此之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除了金融管理方面的诸多原因之外,有一个教训也是深刻的: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持久地繁荣。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的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这是江泽民主席代表国家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号召。如果到现在我们仍不觉悟,仍然没有为国家本世纪的腾飞,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那将是我们教育的重大历史性失误。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又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创新意识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形成的,而这个年龄的人正是处在高中时期。不能设想一个从小没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不敏感、对科学新发展没有兴趣、没有批判意识、没有为事业献身精神的人,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人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必须从小经过启蒙、引导、爱护、培养、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整个青少年时期有两次思维能力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十四岁,正值初中阶段;一次是在十七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我们的教育自古至今,不论大中小学,都太注重继承,都太注重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把知识记到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所以,我们大中小学课本的知识容量和难度远大于欧美。我们的学生学得很苦、很累,他们把功夫都下在强化重复性思维方面。我们的学生发展了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欧美的学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西方人拿诺贝尔奖的却远远多于我们。 注重效益的西方人认识到:脑子不是主要用来记忆和计算的。人类不具备鸟类的飞行功能,但却设计出飞机、火箭,比鸟飞得更高更快;人类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不如很多动物,但能设计出汽车、火车,比任何动物跑得更远更快;人脑的记忆和计算能力有限,但可以设计出记忆、运算能力无比强大的计算机。可见人类正是利用自己最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自己机体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和延伸,使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就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本世纪末最应该深刻认识到的现实。今天国家强大起来了,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唯独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传统教育观念没有变。今天,考试的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重复、记忆负担比几十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教育怎能应付本世纪世界经济的挑战? 综上分析,基础教育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从国家的最高利益来考虑,改变基础教育现状,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教材教法,我们知道教材教法是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一门课程,对于我来说虽然毕业27年了,但在这个领域还只是个学生,只是在实践中去探索尝试了一些内容,积累了一点经验,不足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通过今天的交流,不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只是告诉大家去看什么、准备什么、积淀什么而已。 谈起教材教法,我们知道不同专业的内容都不一样,例如数学专业叫做数学教材教法、语文专业叫做语文教材教法、英语专业叫做英语教材教法。所以不知从哪谈起,就从两本书说起吧。 一、介绍两本书。 1.《语文教材教法》一书 绪论语文新课程概论 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 第二节语文基本理念 第三节语文教学目标 第一章语文新教材解读 第一节语文新教材的内涵 第二节语文新教材的开发 第三节语文新教材的使用 第二章语文教学方式 第一节基于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二节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四节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汉字教学 第一节汉字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汉字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汉字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四章阅读教学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五章写作教学 第一节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写作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三节快速写作的主要技法 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常用策略第八章语文选修课教学 第一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四节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策略 第九章语文教研方法 第一节语文研究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语文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第三节语文研究的文体与撰写 第十章语文说课艺术 第一节语文说课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语文说课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语文说课的基本技巧 第十一章语文命题策略 第一节语文考试的常见方式 第二节语文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语文考试的命题方法 第十二章语文媒体运用 第一节语文媒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语文媒体的常用方式 第三节语文媒体的运用技巧 后记 2.《数学教材教法》 第一分册总论 绪言 §1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 §2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 §3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重要意义 §4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 数学的对象和特点 §2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3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4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概况 第二章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1 中学数学的学习 §2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中学数学中的科学方法 §1 观察与试验 §2 分析与综合 §3 比较与分类 §4 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5 系统化

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杨丽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中改革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有: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拓宽知识结构,形成完备的知识素养、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 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途径是在职进修,教师一般不存在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因此,教师没有相应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却是一些非常规的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浅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4327096.html, 浅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 作者:王秀芬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5期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话题从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谈了粗浅认识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 现行小学语文新教材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诸多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时,应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 语文学科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忽视对语文学科人文内涵的挖掘。 那么,如何挖掘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呢?我以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给学生要团结友爱。在学ǖ与j、q、x拼读规则时,我启发学生怎么才能记住,一个男孩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挖掉ǖ(鱼)眼”太残忍了!从孩子嘴中说出让人心灵震撼。还没等我做评价,就有小朋友说:“小鱼那么可爱,挖掉眼睛会死掉的。”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顺势说:“小ǖ有礼貌,见到j、q、x摘小帽。老师相信大家都非常喜爱小鱼,都愿意和小动物交朋友。” 二、合理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中小学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的有利改革。人的学习活动有三种主要形式:体验、发现和接受。这三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只是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所占的比重不同。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通过感悟语言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这一过程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时,也需要学生更多地经历、体验和发现。但是我们知道:小学生知识少、阅历浅,需要教师讲解的情况也很多,这时就需要适当灌输,提供背景知识、讲解言语规律。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努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另一方面对接受学习也不要完全摒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