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VIP专享]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VIP专享]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VIP专享]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2014-03-07 19:44:05)转载▼

分类:武功

太极拳最初练习的桩法主要是浑圆桩。个人认为中国武术与国外的搏击术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站桩!中国的传统武术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站桩!传统武术发展到近代,从形意拳中发展出来一个新的拳种叫做大成拳,完全没有套路,但是却依然要练习桩功!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视桩功!当年天津国术馆馆长薛颠就说:站桩能站到两个小时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门了!形意拳的桩功主要是三体式,还有咏春拳的二字钳羊马,也是一种桩功!叶问宗师的下身桩法就是二字钳羊马。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今天我就把道理说清楚: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我不是在写武侠小说!我当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

再见面,就直接给我拔高了!他说你快走了,我把我们这一派的不传之秘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在哪都不知道,下面我就接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阴气是在百会穴,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这就是动作的要领!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是很讲科学的!刚才讲的要提肛,当然要自然!网上什么阴茎增大术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锻炼PC肌,其实这就是反复锻炼提肛,我们古时候叫做回春劲,是可以提高性能力的!据说乾隆皇帝练得很好!所以如果大家想练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比如说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头

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上丹田是印堂穴,中丹田是憻中穴,下丹田是气海穴。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中下丹田属于任脉。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非常重要!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灵台和命门,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督难任易,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气不容易提起来,所以术语就叫做“过三关”!其实站桩只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一种方法,是在静功中练的。其实在套路中也可以练的,特别是陈式太极中的金刚捣碓,含义就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任督二脉的说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只是来源可能主要是武侠小说!其实任督二脉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它们在人体本来就是相通的!督脉属阳,行走的路线为脊柱骨,骨是硬的,练的是降龙!现在人之所以容易得颈椎、腰椎病,就是因为督脉不通;任脉属阴,走行的路线是人的消化道,消化道是柔软的,练的是裆劲伏虎!现代人之所以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任何一个婴儿的任督二脉都痛得非常好!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我仔细观察

过:她睡觉时是舌尖抵上颚,呼吸是标准的逆式呼吸!所以人的衰老就是一个任督二脉从通到不通的过程,完全不通了人就死了!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站桩是在静中求动,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站桩在练武的道路上,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楼能盖多高,关键在于地基有多牢固!站桩就相当于拳术的地基!说了这么多站桩的好处,那究竟怎么站桩呢?大家一定会问我动作要领是什么!问我站桩要领的一定是新手!对于新手来说站桩的要领就是没有要领!这很有可能要引起争异,请大家听我解释:站桩这东西属于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的功夫!初学站桩可能站十五分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去考虑要领,反而要出问题!两脚开立,微微下蹲,两手抬起,高于胸齐,手心向内如同环抱大树就行了!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就请大家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站桩讲究虚领顶劲,下颌一收顶劲自然顶起;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两膝内合到什么程度合适呢?一定要确保鹤顶穴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大脚趾与脚后跟连线的内侧,剩下的要领什么松肩沉肘啊,自己可以感悟一下!至于气沉丹田,没有气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沉!初学的人总是贪多!我当初问老师怎么运气,老师说水到才能渠成,你现在一点水都没有,要渠干什么?等你有感觉了,自然一引导就对了!注意了以上两个动作要领,你的桩功就会逐渐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这

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尾骨的感觉了!尾骨向前敛臀,就可以找一找运行小周天的感觉;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尾骨微微泛起翻臀,是重心下移,找一找运行大周天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裆部变得敏感灵活了,逐渐就会知道裆劲是怎么回事了!曾经听人说过以前之所以武功传男不传女,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好讲明裆劲!不练裆劲武功一定有限,传出的传人功夫不行,反而坏名声!还不如不传!女人中有据可查的武林高手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严咏春,她的裆劲练得非常好!据说她两条腿夹在一起,她老公(也是武林高手)都分不开!所以只要女人掌握了裆劲的要领,一样可以成为武林高手!严咏春这个女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她可能是最早提出裆劲的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她作为一个女人敢于提出这样的说法,并且讲出了裆劲的练法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件事情是很多男人都说不出口的!李小龙的李三脚那么厉害,与裆劲是有绝对的关系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站桩!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哪个天才可以跨越这个阶段!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桩功,说什么都是扯蛋!这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太极门说的,是半年打死人的形意门大师薛颠说的!大家如果想站桩,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下面教大家一个催眠站桩法,此法乃本人自创,希望能给大家帮助!本人在看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也有相关的论述,只是方法不一样。其实和尚打坐要口念阿弥陀佛,有些气功在练的时候要默念一些咒语,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人进入一种催眠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催眠的状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

态,身体会很放松,这很利于我们体会太极拳的要领!站桩时的催眠也很简单,就用我们站桩的姿势:开始时两手环抱于胸前,这时两手的中指有一段距离(10~20厘米)。这时双眼看着两个中指,心中默念“合拢,合拢……合拢,合拢”,默念的速度一定要慢!表达

的意思要清楚,但不要做双手合拢的动作。过一会儿你会奇迹地发现,两手的中指就会自动地合拢到一起!就在两只手的中指合拢在一起的一瞬间,把你的眼睛闭上,你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这时你可以继续心中默念合拢,也可以合拢一会后默念分开,使两只手指分离。进入了催眠状态你就会理解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李仲轩老人在《逝去的武林》中讲过:尚云祥老师的方法很独特,他在站桩的时候,尚师只说一句你站着吧,他就感觉自己定在那里了!后来尚师一句:你怎么还在这里定着呢?他便可以走了。这就有催眠的成分在里面!站桩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第二步体会腰背松、第三步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步体会胯松。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知道要求松了,但是我怎么松不下来呢?如何才能松下来呢?这里我结合我当初练功的体会给大家讲讲如何放松。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是玄妙,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以后看古拳谱中的这些名词就好理解了。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

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本文中已经有述),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因为

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听着是不是很玄啊,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你站桩练成了,松紧变化不过是其中的小儿科而已。当初我老师教我的时候只是让我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薛颠说“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在这里我给正在站桩的朋友推荐,一定要看看“卢氏结构”。在结构里对站桩给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多说两句,卢氏结构绝对是好东西,卢氏结构以宋氏形意为基础,是卢宗仁先生和天津一批武林高手心血的结晶。在结构中第一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传统武术

进行科学阐述,破除了武术中很多玄而又玄的迷信神话,将武术功法系统化,理论化。卢氏结构绝对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卢氏结构中就有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进行放松。也许有人会问,肌肉放松了,没有力去支持,那人不就倒了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猴子、猩猩这些灵长类动物。他们的肩是溜的,胸是平的,没有人类那样发达成块的胸、肩、臂肌。猴子的身体异常灵活,拥有发达的背肌,脊椎骨和肩胛骨的活动量很大,蹲在地上缩成一团的猴子,腾空跃起之时身形能够暴涨一倍,猴子的前臂能伸出很远。脊椎骨就象一根突然挺直的弹簧,将身体射出去。人和灵长类动物是近亲,人类祖先未直立行走之前也一定拥有类似的能力,只不过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后,原本经常使用的背肌、腹肌不再常用,而肩、臂、胸肌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如果把灵长类动物的身体运动模式称为先天用力模式,人类的身体运动模式可以称为后天用力模式。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在自然界生存,后天用力模式用于在社会中生活;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动物间捕猎或逃生,后天用力模式用于人与人之间工作;先天用力模式力量灵活多变,后天用力模式力量呆滞单一;先天用力模式整体协调发力,后天用力模式单一局部用力。站桩时把常用的肌肉放松了不用力,这就迫使那些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受力(在健美训练中,把这些肌肉称为惰性肌肉),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第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平时不常用的肌肉

的存在,第二步让这些平时不用的肌肉能够动起来,第三步让这些平时我们不用的肌肉变得和我们的臂肌一样灵活好用。所以站桩后肌肉放松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到的原因就是让那些平时不用的肌肉发动起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站桩的功夫越深,放松的越彻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这些肌肉就越能发挥作用,最终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以前武术中有个术语叫“换劲”,说得多神秘,其

实只要明白了站桩的道理,就知道其实换劲就是身体肌肉用力模式的改变,让身上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去负担以前常用肌肉的功能。只要把用力模式改变的道理明白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用自己的惰性肌肉去干各种工作,这就是前辈说的行走坐卧均可练拳,把拳化进生活里了。传说“煤子马”马贵(八卦门的高手,在李仲轩

先生写的论点穴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但没有写出他的名字)他练功就是摇煤球。别人都是端着肩膀,举着笸箩,用肩膀摇煤球。马老则是沉肩坠肘,拎着笸箩,将其*在腰上,鼓荡丹田来摇煤球,别人干活累个臭死,马老却越干活越精神,功夫还长了。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无法坚持了。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又不是葵花宝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

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记得我刚开始站桩的时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会发抖,但我还可以坚持,毕竟腿的力气要大,而肩膀累了却酸痛难当,忍不下去了。此关如何过?无他,放松。将这些酸痛的肌肉放松,让肩胛后背的肌肉发挥作用,去支撑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了,这样肩膀就不累了。在“卢氏结构”中,这一步叫做

落肩回胛,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来的

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卢氏机构”中将其称为平锁,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后背肩胛处没

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站桩的时候要把支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说到狗熊,前天看了萨苏大人的文章,讲到停车场里的狗熊,“那狗熊就是一钻一拱,整个庞大的身子就‘滑’进了车里”,“野生动物的肌肉柔韧个个不亚于最好的武术运动员,他们动物园野生园区护栏被车撞了一下,弄出个三四十公分的缝隙,楞有一头羚羊从那儿

马世琦老师站桩八式

马世琦先生从22岁开始教功,他认为形意、八卦、太极同为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注重体会体内真气的运行,进而做到神率意, 意率气, 气率形。套路为形, 去掉神、意、气,这样的形不可能实用。所以内家拳必须练习内功,如果只追求套路的可观赏性,就无异于外家拳。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 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 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 形意拳的桩功共8式。 形意拳,相传创自岳飞。原作“心意拳”,乃以心行意之义,后讹为“形意 拳”。该拳以五行、十二形体,以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为用。 其基本功为站桩与盘根。 形意桩要诀: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顶膝、提肛、撑虎口 回缩劳宫。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不仅调气、调经络,还练修养。 姿势要领:双脚分开稍比肩宽,脚尖向前。双腿微弯曲,双手交叉,劳宫穴 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 上顶。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微含胸。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 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完全放松,采取腹式 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 脚麻,腿累,站不住,可以停下来走一走,再接着站。 注意事项:站桩时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收回来就是了,不会对 身体造成伤害。初练时不宜用气过猛,以防腹泻。 针对疾病:改善下肢气血运行,增强下肢力量,对下肢疾患有明显改善作用, 如腰酸腿软,下肢运动不力等。 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上下运动,按摩胸腹腔内的脏器,可改善消化功能,对消 化系统疾病有治疗效果,如胃部疾患、腹泻、便秘等。 疲劳时站一会儿,可很快恢复体力,改善精神状态。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养生桩的功法及其作用

养生桩的功法及其作用 (一)站功 抱桩:双脚同肩宽,两膝微曲富有特性,臀部微坐如坐高椅,两手抬至胸齐,掌心向里,十指略分,指关节微弯,左右五指相对,约两拳之距,怀中如抱一个大气球,凝神定意。 要点:静心体会抱的意念,由抱意生抱力,假想中既不抱气球于稍瘪,又不让气球离怀落地,意中力不大不小,妙在似抱非抱。 作用:适合于没有任何疾病的人,能够强身壮体,练后浑身轻快、发热,新陈代谢明显加快,改善生理机能。 撑桩:此式及以下各式的大部分要领同上,不同的是,两手与肩同高,掌心向外,如撑物状,但同时不失裹抱之力,双肘外撑,略带坠感,整个人略微后靠,与双掌前撑之力双向互争,舒适得力。 要点:收敛心神,全身放松,自身如导体,前后微晃,感受一下空气阻力,使空气的反作用力自掌心直达脚心,激发体内特别是臂、腕之撑力,意想海浪不断冲击掌指。 作用:此桩对于肌萎缩症、上肢麻木、指腕挫伤有较好疗效。 提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置于胯前,指尖冲下,掌心相对,两掌如合一匣,假想匣之沉力与整体上提的的内劲恰好相等,肩不许耸,身体重心不要浮,只有“提”意,莫露“提”形。 要点:内提之意力切勿用过,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功效,且破坏桩的虚灵挺拔。 作用:此桩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症有较好疗效。 托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抬与腹齐,掌心涵虚向上,左右指尖相对约有三拳,怀中如托一大气球,双肩外张,腕、肘内角若括号状,胸略收,保持空胸园背,勿与设想之球紧贴,注意用桩身去托。 要点:假设气球并非规则的园状,大臂、小臂、腕部及掌指的内侧俱能贴着球体,都含托力,同时身上宜加重沉坠感,以抵消上托引起的脚下无根。 作用:该桩对于腰肌劳损、胃病、肋间神经痛均有疗效。 扶云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臂平伸,直中含曲,手略低于肩,指尖冲前,勿用力,目光远望,不为眼前一切障碍所阻,设想掌下轻扶团团白云,扶按之力绵柔至极,云团既不被按落又不让清风自掌下吹去。 要点:有登临绝顶、俯览群峰的愉悦,意会天际来风、透体而过的空灵感觉,直欲手扶白云,

马世琦老师谈桩功

马世琦老师谈桩功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 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 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 站桩功可粗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各门派武术中的桩功又有所不同。从 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不同武术流派中的养生桩功。每期一个站桩姿势,长 期坚持,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甚至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编者按 形意拳的桩功共8式。 形意拳,相传创自岳飞。原作“心意拳”,乃以心行意之义,后讹为“形意 拳”。该拳以五行、十二形体,以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为用。 其基本功为站桩与盘根。 形意桩要诀: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顶膝、提肛、撑虎口 回缩劳宫。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不仅调气、调经络,还练修养。 姿势要领:双脚分开稍比肩宽,脚尖向前。双腿微弯曲,双手交*,劳宫穴 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 上顶。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微含胸。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 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完全放松,采取腹式 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 脚麻,腿累,站不住,可以停下来走一走,再接着站。 注意事项:站桩时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收回来就是了,不会对 身体造成伤害。初练时不宜用气过猛,以防腹泻。 针对疾病:改善下肢气血运行,增强下肢力量,对下肢疾患有明显改善作用, 如腰酸腿软,下肢运动不力等。 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上下运动,按摩胸腹腔内的脏器,可改善消化功能,对消 化系统疾病有治疗效果,如胃部疾患、腹泻、便秘等。 疲劳时站一会儿,可很快恢复体力,改善精神状态。 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中医真正的不传之秘

中医真正的不传之秘 中医真正的不传之秘 中医角度看生死 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医上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为什么中医诊病的时候啥都问?问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 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喜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入。但是小孩子阳气足这个论断似乎与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事实不相符。 这个我们要这么看,一方面,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体内能容纳的阳气较少,先天之阳就如同木柴点燃的火焰,但火焰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间暴露在风寒或者风热很重的地方,邪气就容易打破这火焰,进入皮肤腠理,导致小孩子感冒发烧。

而其实,小孩子发烧证明孩子阳气足,现在很多大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结果一去体检,却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严重的疾病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无法发烧,连外邪入侵都无法用高烧抵抗的后果。 到青年时期,体内先天之阳的柴火烧得正旺,而后天脾胃发育良好,从食物中汲取的后天之阳也非常充盈,所以体内阳气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年时期,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体力也最为充沛,它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最好的两个时期。 到了中年时期,身体阳气开始由盛转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人阳气衰落更快,到了这时候,很少人感冒后会发烧,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阳气烧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变好,因为正是这个时期,很多大病在酝酿,或者已经生成,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一些风湿,类风湿,和骨头的疾病,最重要的癌症在这个年龄也是高发的,这就是阳气失去保卫作用后,身体已经无力抵抗病邪,病邪遂在身体积累,所以有些人一年到晚都没有病,就是经常容易累,结果几年后检查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病或者慢性病。到了老年时期,阳气进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特别容易生病,而且很多老人家都有很多慢性病,到了冬天就四肢发冷,有时甚至冷到不能入睡,盖多少张被子都无补于事。回光返照

子午养生桩

子午养生桩 传统功法八段锦 此功法可有效聚拢元气,对神衰、失眠有很好的效果。每天站桩半小时,对身体的恢复,大有裨益。

此功法可有效的调理全身各个器官,简单易操作。长期修炼,可治疗多种身体慢性病 传统扎马步 这是很多门派都会有的基本功,练习改功法可以让你的下盘更加稳固!下盘稳固了,害怕不健康吗? 练法编辑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

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这是什么?内家拳的浑元桩!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这两句不知说明白没有?不好懂),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这是第二个力。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体会到这对力,横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第五步,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这是什么?外家拳的四平马!已经摆好。手上经过环抱,已经练出了绷劲这个绷劲是。手向内抱,腋向外顶的力,从第二步就可以练了。体会了这个力,直拳、翻拳、摆拳、勾拳就不费劲了。当手变成平摆后,出现了肩要把肘送出去,可肘还要坠下来保证手臂水平的一对力,这个力是练肘上力的,体会到这个力,摆肘、顶肘就不费劲了。 四平马,是扎马步的最高阶段,全身出现了四对主要的力。练到这一步,你就获得了几乎所有武术动作的发力能力,所以说,扎马步(地盆)是拳术之祖。浑元桩,是扎马步的基础阶段,全身只有上下两对力,但是这是基础的基础。练习扎马步,不需要时间多长,而是需要体会力。 3马步冲拳编辑一般的人没基础,一上来就练第五步,有点吃力。如果马步冲拳能一次有五六百或千把的水平,则四平桩就不太吃力,能站上三五分钟,则做第五步就能容易点。 记住:要循序渐进。宁可慢点,也要保持兴趣。掌握核心,自己可以变动一下:如,一天多做几次,一次只打一百拳。这样,时间长了,也能长功夫。但重点,当然是第五步了。彼时,功夫主要在双手上。 下面是一些小的养生功法,长期坚持也很有效果哦~ 1.弹指养生法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剂量) 中医方剂的比例非常奇妙,对六一散的药理研究,发现:除了六比一的比例外,其他的比例都效果不佳. 1、六一散处方简单,是由滑石6份和甘草1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只是将l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滑石能解肌清热,滑窍行水而利湿,统治表里上下三焦。加入甘草泻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湿.关键是他的比例的解释是:本方原名益元散,一名天水散,后人通称为六一散。既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这不是河图洛书中的数理嘛!太神奇了,也太奇妙了!(意思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万物是由水形成的,地其数是六) 2、在学习伤寒论中的,我也听说,麻黄汤中的比例是,麻黄::=3:2:1,,最佳的效果就是这个比例郝万山老师的课程中也提到:在治疗一个脾虚腹胀的病人时,他的处方为厚姜半甘参汤,,后来他的老师指点他该方中的生姜和厚朴的量各是半斤而郝只用两片生姜是没有效果的开经方不是做菜按照经典方剂的比例重新开方后一剂而痊愈了问题是古人是如何得出这样的剂量比例的呢?大量的实践经验还是数术的推算?或者是特异功能的感知呢?经方就是经方,,剂量比例的重要性是个不传之秘密啊组方思路的探索之一(证药对应)

在伤寒论中有六个方后附有加减:我仔细分析后发现,他们有个规律,,. 一、这可能是解开经典组方秘密的方法之一:一药对一证。比如: 咳这个症状:有三个加减条文. 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真武汤) 咳者,去参\姜\枣,加五味子\干姜(小青龙汤)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四逆散) 很明显,当医圣看到患者有咳嗽的症状时,立药的思路很单纯,就是五味子\干姜这对药.这个五味子是性酸,补肺的,干姜用 来散寒. 类似的条文,比如:凡是有呕吐现象症状的,仲景都用生姜来止呕,难怪后世称生姜是呕家的圣药凡是有小便不利的,都用茯苓来利水.但也有些症状用药有变化:如腹中痛:①用附子(四逆散);②用芍药(通脉四逆汤,小柴胡汤);③用人参(理中丸) ,这个加减我现在无法破解。 前三方的规律是:治疗腹中痛的思路中,三个方子中都用芍药,两个用附子,两个用柴胡.也就是芍药是解痛的必用药,但和其他两味中药的组合更能起到作用. 现在我尝试用症状和方药对应的方法来解释一个方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他的症状条文是:胸满烦惊,小便不利,严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站桩漫谈

站桩漫谈 序言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式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说是养生的艺术,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键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工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又称为浑元桩)。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锡

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 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藉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的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有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相传二千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养生的,原文是:[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文虽简单笼统,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黄帝内经》,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养生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医疗并和《灵枢》互相为佐,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 东汉以前,很多文人武士兵都会静养,行站坐卧皆可用功,成为一种普通的健身术,后梁武帝时,达摩行教游汉土(此时达摩年六十七岁,是天竺国王第三子番王之子,见高僧传、东流小传、梁武帝、诏文、祭文),传来洗髓易筋等法,唐代有临济、密宗两派,相继传出插条、柔杠、三折、四肢功、八段锦、金刚十二式,罗汉十八法--印度统名之曰柔杠,后又有岔派,派别迭出,不可枚举,居士尤多,标新立异,花样繁多,方法极乱,异论杂出,遂使此术没有发展反而有分裂情况,早在五百年前,已形成抱残守缺。

三圆式站桩功

秦重三先生是中国已故著名气功家。他曾向武术家王力泉先生过太极拳,也常与意拳家王乡斋先生切磋,交谊甚笃。他着有《气功疗法和保健》一书,并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一派站桩功,以意领气,动静结合,盛行一时。该功法一般习练有郊者,在三四个月内即可完成小周天功,十个月内完成大周天功。对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人来说,习练前两种呼吸法即可。 姿势 1、两脚开立同肩宽,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两腿微屈,含胸拔背,即腰直,胸平,不挺不弯。 2、两臂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作环抱树干状(以扩大肺活量为度)。 3、两手十指然张,弯曲如握球状,形似虎爪,两手心相对,相距一市尺左右。 4、头顶项坚。即头向上顶,意想上顶天,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血管和神经都不受弯压为准。 5、两眼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轻视两眉间或鼻端(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睁太大,意念易受外界景物滋扰而散乱;眼全闭易于昏沉。所以微闭,易于思想集中,大脑入静(如图)。 练功有一定基础后,不一定要求采用某种固定姿势,根据要领锻炼即可。 呼吸及意守 1、长出气,即自然呼吸,先用口徐徐呼气,唇齿微合。等气出尽时,再慢慢地用鼻吸气。 呼吸时全身放松不用力,顺乎自然。呼气时,思想上好象自己站在水中一块木板上,可随意动荡。吸气时,又好象自己头上系有一根绳子,身体犹如凌空悬挂一样。双眼微闭,注视两眉中间部位,即目守“玄关”穴。 意守丹田。要求若有若无,不可过于紧张。初学者宜先采用分段逐步放松法,通过诱导,初步达到放松入静,再将意念集中于丹田。 练习三十天左右之后,可接练下面介绍的潜呼吸法。 2、潜呼吸。上下牙齿松扣,舌舐下颚,以口呼气,呼气时小腹鼓起(与长出气的缩腹相反),肢体放松。吸气时,舌舐上颚,以鼻吸气,闭口,小腹收缩,同时足趾抓地,提肛。 吸气时,心想气由丹田经会阴、且门,沿督脉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而达头顶百会穴和大脑。呼气时心想气由头顶经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相接,经胸部而降到丹田。气功术语称“阴阳循环─小周天”,即指一呼一吸的气息围绕人体上身循环运行一小圈。 呼气时用意识提示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吸气时则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 通小周天后可练调息。 3、调息。呼气时舌舐下颚,嘴唇微开,气贯丹田,小腹鼓起,再沉气至会阴道,分支顺两脚而下,直达两脚掌心涌泉穴。吸气时小腹随之收缩,舌舐上颚,自涌泉提气顺两脚而上,气会且门,再提且引气上升经尾闾、夹脊、玉枕而达头部,再顺两耳前侧分下,会于舌尖,与呼吸时的气息相接,称之为“阴阳循环─大周天”。 呼气时全身松力,如大雁落下一般;吸气时肢体上引,如大雁起飞。所以呼吸功夫是最重要的一段,要求作到呼吸没有声音,绵绵不断,若存若亡。 通大周天约需一百八十天左右。 要求 1、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与意合,指思想的念头和意识的实施取得一致。意与气合,即以意领气,气随自己的意志而活动。气与力合,即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松弛;气上升,内脏随之紧缩,气与力的配合要一致。 2、形松意紧。意紧,即练功时从人体外部看全身并未用一点力,可是机体内部则通过呼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注:本功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和两方面需注意的问题: 特点1:改造生理,再塑形体。通过假设,意想体内的图形间架,来达到扩充体腔(让内脏器官有一个宽松、稳定的内环境。这个提法 是笔者首次披露,如果六、七岁就开始练功的话,那将收到伸筋缩 骨的宏效)、改良脊柱、伸展肌肉、拉联挑筋、松开关节囊、打通内道,提局人体的良质良能的目的。 特点2:发挥想像,静圆熔形。功法中的一切图形间架一定是在 人体皮下浑圆球内,可整体同步膨大,但无论怎样图形间架都不能 穿出人体皮下浑圆球外。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用神意内照内脏、骨架,似炉火燃烧般一边扩来(指形体),一边熔(指神意),最终静 圆熔形,有机地达到形神合一的高境界。 注意1:初学者一定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静!一念代万念,精神集 中于一个或一种念头,也即是静。 注意2:千万别去刻意注意呼吸,功深后自然会呼吸深、长、细、匀,并进入皮呼吸(体呼吸)感。不觉呼吸处,即乃真呼吸。】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一步: 在练习中华浑圆功通了内脏后,在进行骨骼内照阶段时,可试行将骨骼设想成以下图形进行内视,以求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一边 内燃观照,一边体会筋骨的挣拉(即争力)。如果久练桩功而无体感 者(有多种原因,如:经络不敏感或精神不易安静、集中等),可直 接从一步功练起。 首先双臂环抱成椭圆形(初学椭圆,逐渐过渡到中圆,最后正圆),设想:两肩之间,两腕之间,两肩与两腕之间的四边形相互挣拉(即 外圆内方。“肩窝吐力”、“手掌透气”,就来源于此。挣拉即来 回劲)。以上有得之后,再设想:左腕与右肩,右腕与左肩相连挣拉。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 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老师曾在2014年应广东卫视邀请,在《健康有道》节目中详细讲解了形意拳养生内功的基本理论和习练方法,配以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互动,生动易懂,适合任何基础的人自学自练,是广大内功爱好者的理想入门和提高教材。我们将节目视频再次整理,并将其中的重点逐一列出,便于大家收藏学习:视频片段什么是内功(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养生的关键在于“放松”。2. 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3. 咬牙瞪眼、努气使力,会把自己肌肉练得很僵,40岁以后再练僵劲,就把自己身体练伤了。4. 用力是错的,要像水一样。5. 练丹田气,是用外气补内气。内气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消耗。6.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百会和会阴的连线要和地面垂直,才能做到“上接天根(阳)、下接地轴(阴)”。7. 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土釜(锅)”,上丹田为“鼎”,乾鼎坤炉。三部丹田都在百会和会阴这条线上。视频片段桩功第一式(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腿是自然状态,不要刻意弯曲。 2. 前脚掌占三成力,后脚跟占七成力。 3. 重心往后移,胸空下来。

4. 腰要调直了,督脉就拉直了。 5. 如何调直腰:像坐椅子一样,尾骨往前收,把腰椎拔直,但腿不要弯。 6. 脚趾轻轻扣地,把足底涌泉穴空下来;肘向下沉一点,往前抱一点,把肩井穴打开。“泉”和“井”打开,肾水旺,肾气就旺。 7. 阴面闭藏了,阳面就打开了。阳面开了,阳气才能升发。 8. 收下颌,不仰头也不低头,颈椎尽量往上提。 9. 舌抵上腭,把唾液慢慢咽下。 10. 臀部稍微抱一点。 11. 气行则血行,若女性生理期经血量大,可暂停练习。 12. 避免空腹练习。 13. 不要克服杂念,关注呼吸即可。 14. 练完后要收功。祝大家功力大长!

谈心意拳秘传桩功

谈心意六合拳秘传桩功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桩功的优秀拳种,自开山祖师马学礼先生至世代拳家前辈,均视心意六合拳桩功为看家之宝。在过去的年代此拳只在我国回族之间相传。据已故恩师吕瑞芳所讲,过去的年代对外人来讲别说桩功了,就连拳势是什么样都很难见到、可以说是开门说话、关窗户练拳。由此可见过去先辈们对拳的珍爱与极度的保守。 桩功是以锻炼和培养内功为主的功法,恩师于化龙先生也曾这样高度评价过桩功: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强大内功主要锻炼途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桩功。极功是拳的生命,此拳的每一形。每一势,都是极功。心意六合拳主要以鸡形桩功为主。一生习拳,只要能够认真地抓住桩功中两三个势子,就可以足够对付一些千变万化强悍的高手。心意六合拳先辈们一有空闲之时就习练功法及桩功,可以说几乎行走坐卧不离桩功。所以先辈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下面将两位恩师平日里的所授及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略谈一二。 让我们首先谈谈怎样练好桩功,怎样去认识、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 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桩功,可以达到强身、技击、养生、

调治疾病之功效,也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拳艺之基本要求。心意六合拳,无论运用何招势,都应有强大的桩功做其后盾,只有这样,拳艺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势桩功内里都包含着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等六艺,同时也内含着十形七拳。心意六合拳每势桩功,基本上以“鸡步”桩法为主。 今既谈站桩功,笔者也有必要谈谈桩功的“桩”字。大家知道,盖大楼需在工地上打桩子,桩的下面一部分被埋入地面以下,以稳固地面上一部分。但人体绝不会一部分埋入地下,只是在人们习练站桩功时,需要人体内在意念有入地之感,藉以稳固周身、来增强人体周身内在的质量。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多观察、多领语、多理解,从中并不难发现与拳艺相通的事物。 例如,刚栽入地里的小树苗,我们很容易将它主干折断或轻松地连根拔出,从这种事物现象中不难看到小树苗的根基及树本身的内在质量并不强大,才致使极容易将其损坏掉。如果小树苗再生长一、二十年之后,它枝繁叶茂时,我们还会轻易将它折断或连根拔起吗?可见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一种无形的自然桩功,人们习练桩功也如此道理 再例如,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桩功如同一辆三轮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 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 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 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站半个小时以内的话,左右各转26次,半小时以上,左右各转36次,转动的时候双肩、双胯一定要注意放松,立身要中正)

奇门遁甲不传之秘

奇门遁甲不传之秘*风水 奇门不传之秘 遁甲天元金口诀以时干发用此第盘九星也 甲旬狗虎方丙戌,牛蛇乡壬羊猪地。 庚从龙猴疆辛在,牛鸡位丁己马藏。 乙居羊兔起,癸向龙鼠场。 凡遇甲不论阴阳遁皆寻狗,如应值星辰已有于本盘,则换虎也。余仿此。 九星转运歌 九星转运最为佳,年月周天十二时。 发动之时随变化,运行顺逆远近宜。 阳遁用飞须顺转,阴遁用伏退一推。 行之数穷不动处,便是神仙也皱眉。 一时一局,两占用此。一人一事占,将用此不换六亲;一人占两事,一时用此换六亲,著看顺逆变化长短生克,以定吉凶。若阴阳皆五黄俱中,于动宫止用伏盘,退一宫飞入,退至五黄为极数。总之,换星不换时。 都天转甲法 如遇五星不动,用原一局,再阳用进一飞入,阴用退一飞入。 都天转甲妙无穷,发动之时飞入中。 外布九宫用居地*,日时年月辨枯荣。 日时年月何当吉,当月日时布九宫。 飞入用宫值生旺,此年月日吉重重。 此一局管十二年,用飞星以断看十二年之每年,数十年、数百年后皆以此法推算。其法将原发动之时与各星总飞入中宫,通盘番换。若再问月,会以本年太岁,所向之九星飞入中宫换轮。 *用地者,所求之事也 在所有奇门书籍中,清时和民国的奇门书提到的奇门金口诀和奇门转甲法是奇门的不传之秘,都是口传.因此摘录一点奇门书的说法,大家看看.但是这里是概念,书里是绝对不会完全公开,都是隐语.供大家参考. 徐氏奇门择日使用秘法:

若要发挥奇门择日的神奇效力,关键在于“向背用奇真机”,若不明此诀,即使你对奇门排局演式多么精通,仍无法发挥出“奇门”所拥有的巨大威力,甚而会导致完全相反的效果。若配合《五帝旺气定局》《五行四时定局》即可使奇门吉方的效力成倍的增长。 (一)五帝旺气定局利用法: 农历正、五、九月——向北背南(即坐南面北) 农历二、六、十月——向西背东(即坐东面西) 农历三、七、十一月——向南背北(即坐北面南) 农历四、八、十二月——向东背西(即坐西面东) (二)五行四时定局旺气表: 五行四季月份旺气平气衰气死气向背明指 木春寅、卯月东北南西坐东向西 火夏巳、午月南东西北坐南向北 金秋申、酉月西南北东坐西向东 水冬亥、子月北西东南坐北向南 东北 西南 土四季月辰、戍、丑、未四维南西东坐---向 西北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的典故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亡睡着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基本释义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养生桩收功

站桩“九注意” 一、注意确保充足睡眠。站桩非常消耗体能,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日睡眠时间务必保证在七小时以上,同时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积蓄体能。 二、注意站桩环境的选择。站桩环境必须安静、熟悉和有较好的通风性,最好在卧室中站桩,必须关掉手机和电话,以防“惊功”出偏。 三、注意饮食的搭配。要多素少荤,为了补充因素食造成的“油分”的不足,可多吃“生核桃仁”、“熟芝麻末”、“生花生仁”、水果和杂粮。 四、注意性生活的安排时间和度。练习站桩后一定要注意性生活的度,绝对不能太频繁,否则你离与“老马”握手的时间是不会太久的。 五、注意饭后站桩时间的安排。对初学者而言,一般来说,饭后半小时内不要站桩,对有低血糖的初学者,空腹不宜站桩。 六、注意不要对着风口站桩。对着风口处站桩易感冒;夏季在空调房内站桩一定要穿长衣裤,同样不能对着空调出风口站,若站桩出汉较多,桩后必须用干毛巾擦拭全身,洗澡应当在半小时后,水温应与体温相宜;冬季站桩一定要注意保暖,应当带手套和帽子。 七、要注意站桩次数和时间的把握。初学者一次站桩时间不可过长,应“多次少站”为宜,避免身体出现过度的不适感。待身体逐渐适应之后,再逐步延长每一次的站桩时间。 八、要注意站桩前排空大、小便。站桩前一定要把大、小便解完后再站;如果在站桩中有了便意,应立即停止站桩,便后再站。 九、要注意不要带着急躁情绪站桩。若在练功中产生了急躁、不耐烦,可暂收功活动活动,稳定情绪。什么时候情绪稳定了,什么时候站。带着急躁情绪练功,容易出现偏差(秘静克前辈经验)。同时不要在“雷电”天气站桩,以免受强“雷电”惊吓而产生“偏差”。 侍坤宏:站桩要固定时间吗? 醒世无量:没有特殊要求非要在每天的某个特定时间站桩,站桩是生活化程度很高的气功,完全能够在“在生活中站桩,在站桩中生活”。 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起来站桩,或者做若干次“大礼拜”,若在站的过程中出现了困乏感,应该立即停止站桩,马上睡觉。对于初学者来说,睡眠是最好的补充消耗和恢复体能的方法。 问:站桩中如何运用意念? 醒世无量:站桩虽然不需要入静,不需要意念引导同样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病的目的。站桩中全身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由于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而兴奋度较高,所以杂念就比平常多好几倍,往往是“杂念乱飞”(其它气功修炼中“杂念”多的原理相同)。 那么如何在站桩中处理杂念多的问题呢,无量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意罩全身。意罩全身就是将全身纳入到意念中来,站桩中经常用意念浏览身体各部位(也就是过一段时间浏览一次全身),从而找出体内没有放松的部位,用意念调整其放松。“罩”是一种轻轻地罩,不能用“力”关注,不能意念太重。 二、意念停留在体内有反应的部位。当体内出现“麻热胀”反应后,可将意念停留在这个部位上,哪个部位反应大,意念就随即跟过去,停在反应大的身体部位。“停”要象一只蝴蝶一样轻轻地停在身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关键要“开窍”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关键要“开窍” 修道的人远不止这么被动地接受“生气”,修道的人可以“开窍”。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修道必定要学会“开窍”。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心静意静。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就

是学会开窍。但是“开窍”这件事,古人叫“千圣不传”。为什么不传呢?过去的说法是避免传给“非人”,非人当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养不好的人。所以要“慎传”,免得传给了心术不正的人。但以我这一生的经验来看,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点,隆重一点,人就觉得“便宜没好货”,反而不当回事。另一方面,古人自称自己怎么怎么样,他们真的就那么境界高尚,所以才“自珍其宝”,门户森严?我现在觉得,这事也不一定。我年事已高,我是无所谓,只要大家肯学,我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开窍一定要“用诀”,这个诀是秘诀,一般人他是不传的,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古人说“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啊。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他为什么不传呢?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那修道怎么办呢?要开窍,得懂得秘诀啊。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非常简单。大道至简,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坚持难,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生气”的地方,也有接受社会生灵“人气”的地方。比如,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气”,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生气”。简单吧?简单——这就是一句秘诀。 我们身上的这些窍,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还有发射功能,就是说还能发出“气”来。有个修行不错的姓杨的老太太,如果活着的话今年将近100岁了,她甚至可以用屁股发功,有脚心发功。这个功夫就深了,所谓人身无处不丹田了。但是,我们大家

《意拳养生桩》 开封市工人疗养院 张文献

《意拳养生桩》开封市工人疗养院张文献著 王序 师侄文献十数年来刻苦钻研,谦逊好学,多次来京求学深造,在意拳站桩功结合中西医作用于临床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年来,文献曾随我到成阳、西安、新乡、焦作以及北京讲学,其丰富的知识,深刻的体会,活泼风趣的讲学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实为理想的意拳站桩功继承人。由于文献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故在拳学方面进步很快,巳具相当功夫,闻其率弟子在河南多次参赛,成绩显著。这次文献将多年经验体会写成此书,是对意拳发展的一大贡献,在意拳站桩功为人类造福的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父在天之灵如知此情,定感欣慰,愿师侄文献不懈努力,将意举进一步发扬广大。 北京王玉芳 一九入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王玉芳老师系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自幼从父习拳,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传授意拳桩功为群众治疗疾病,效果显若,深得各界的好评,王玉芳老师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气功协会顾问)。 姚序 师兄张文献先生从我父亲练拳多年,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不耻下问,亦常与我等切磋,又善于联系实际,故此进步很快,今日写成此书,实为意拳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成绩,值得赞赏。“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是发展文艺与科学的正确方针政策,意拳研究会正式奉行这一政策的,希望张文献先生这一著作能成为春天的新蕾,在它的后面,将能涌现出更多的五彩缤纷的鲜花,倘能如此,我父亲在天之灵亦将深感安慰。 姚承光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于北京(姚承光同志系意拳二代宗师原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姚宗勋先生之长子,自幼午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刻苦练拳,虽方进而立之年,却练就一身精湛的拳技、同共胞弟姚承荣同志一起成为中外知名的意拳第三代主要传人,现任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副会长。) 前言 意拳站桩疗法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珍珠,是祖国医学与拳学合流的一种优秀的体疗运动。 意拳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是意拳诸步训练内容中的第一步功夫。 意拳是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 1885 - 1963 )以名拳师郭云深先生所传形意拳为基础,足迹大江南北,通过几十年的授拳实践,吸取了太极、形意、八卦、少林、静坐、导引、西洋拳击等各门内外功法的长处、同冶一炉,融会贯通,反复实践,提炼简化后,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所创。 意拳站桩疗法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思想。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