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萨市2019-2020学年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拉萨市2019-2020学年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拉萨市2019-2020学年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拉萨市2019-2020学年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拉萨市2019-2020学年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句子默写

1.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句子。

(1)独坐幽____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斯是陋室,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4)《已亥杂诗(其五)》表示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答案】篁念天地之悠悠惟吾德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篁、惟、德馨”的正确书写。

二、选择题

2.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用韵。

B.象征手法,是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一诗就运用了象征手法,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C.《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文章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D.《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又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童年和阿长,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朝花夕拾》的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集。故选D。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yīn)红嗥.鸣(háo)锲.(qì)而不舍酣.(hān)然入梦

B.麂.(jǐ)子修葺.(xì)气冲斗.(dòu)牛颠沛.(pèi)流离

C.孱.(chán)头猥.(wěi)琐忍俊不禁.(jīn)祸.(huò)不单行

D.告罄.(qìng)毋.(wú)宁怏.(yàng)怏不乐屏.(bǐng)息凝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殷yān,锲qiè;

B.葺qì,斗dǒu;

C.孱càn。

故选D。

4.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谛伫立告罄姗姗来迟

B.猥锁伶仃轮廓家喻户晓

C.踌躇污秽吞噬语无轮次

D.紫藤晌午闲暇心有灵犀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谛——缔;

B.锁——琐;

C.轮——伦;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但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节目”。

B. 成分残缺,句末应加“活动”。

C. 正确。

D. 语序不当,应将“思考”和“面对”调换位置。

故选C。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闲瑕蔚蓝合拢耐人寻味

B.告罄吟唱辜负低眉顺眼

C.迟钝点缀猥琐天崖海角

D.烧灼概率赢弱惊心动魄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闲瑕——闲暇。C.天崖海角——天涯海角。D.赢弱——羸弱。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标示“国内生产总值排位”的红柱上,中国的排位一路超越,最终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2位……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感慨道:“就像风一样快!”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40

年来,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斗志,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人,153个贫困县摘帽,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材料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版图上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从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充满活力的大都市、被誉为全球经济特区的“头号成功典范”;从1979年开始,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也成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一副关于改革开放“民生‘获得’”的图片。

(材料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选自党建网微平台

1.下列说法不符合

...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型展览主要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日新月异的变化。

B.“复兴号”高铁是在我国引进国外的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才研发生产的。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民生有了极大的发展,减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D.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未来我国贫困人口还将会逐步减少。

B.脱贫攻坚使民生得到改善、国家得到发展。

C.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

D.在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还需人民努力、国家发展。

3.“材料三”是一幅有关改革开放的漫画,请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4.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改革开放之后,哪些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5.根据“材料四”,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答案】1.B

2.B

3.画面内容:图中有一棵树干上有“国家发展”四字的枝繁叶茂的大树,结出一个个“民生改善”的果实,树下男女老幼每人手里捧着一个果实喜笑颜开。(言之有理即可)寓意: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得到发展,民生随之改善,人民因此享受到福利。(言之有理即可)

4.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

5.①将“为了人民”作为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②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可知,“复兴号”高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B项表述错误。

2.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是“改革开放使民生得到改善、国家得到发展”而不是因为脱贫攻坚,B项描述错误。

3.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注意结合画面内容分析,注意画面中树上的汉字“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和树下男女老幼手捧果实喜笑颜开的生动表情。并据此结合题干中“改革开放”的重要提示进行分析解答。4.解答时注意“材料一”中提及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最终跃居世界第2、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建设美丽家园”的“绿色革命”以及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材料二”则以深圳这一座城市为缩影,表明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工作。“材料三”则重点突出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民生“获得”。

5.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材料四”,找到相关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概括作答即可。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有耳

吴昌勇

①乡下的老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副好大的石磨,上扇是天,下扇是地,风推着磨转,把云朵磨成雨滴,把星辰磨成闪电,把山川河流磨得雷声轰鸣。

②雷声是迎接雨水的礼炮,抑或是草木禾苗进入节气的闹铃。城里人听见雷声,第一反应是关闭门窗。乡下人则不然,雷声起,躲在屋檐下仰起脸迎雨,响雷从耳朵里滚过,从眼睛里滚过。心里藏着一个朴实的想法,雷声就是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某种方言,是一封来自天空的雨情电报。

③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地耳。对于它们而言,雨水堪比乳汁。在一场大雨过后,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

④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捂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涸.。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待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⑤乡间也有人将地耳称作地衣,是雨水和雷声一针一线织起来的丝棉大氅,嫩滑如小蝌蚪刚刚脱去的

胞衣,裹着一层水湿的皂沫,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起初是一簇,很快像雨滴牵着雨滴在田野上奔跑,洇出一大片,毯子一般从山头散开,铺满半面山。它们把生命的底色铺洒在山坡上,为天空倒映出一片成长的黛绿,它们要为绵延群山着一身暗纹的衣衫。

⑥几个日头过后,地耳又蜷缩成豆大的黑点,和腐殖的泥土一个气色。鸟雀站在枝头,眼睁睁地看着地衣如潮水般缓缓退去,大地露出新鲜的皮肤,地耳再次还原成一粒种子。

⑦地耳的耳朵一直醒着,只要雷声轰隆,它们像窝在草丛中的兔子,警惕地扑棱着耳朵,扇扫着身边的细微响动。它们将这种响动听给自己,也听给大地,听给草木根须,听给节气和每一粒泥土。有了这些大地的耳朵,一切神秘都变得释然和开怀。

⑧进入梅雨期,地耳迎来一年之中的生长旺季。不温不凉的雨水和松软油汪的土地,让地耳的身子在发育中开始鼓胀,一双双肥shuò的耳朵在风中打开。雨初歇,妇女和孩子就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挎着竹篾筐子进山采收地耳。山坡上,一咕嘟一咕嘟的地耳如山花一样繁茂,五指并拢从根部完整拔起,不大会工夫就装了多半筐。嫩闪闪的地耳如泥鳅的背身yǒu黑光亮,水湿水湿的一朵一朵,透过光亮的耳膜,似乎能看见菌丝正在大口呼吸。这时,生长在构树和花栎树上的木耳也迎来采摘季。和木耳相比,地耳的身子骨更轻盈单薄。乡间人说,木耳是木头花,地耳是泥巴花,一样的花朵一样的血脉,都是产自大山的野味,都仿佛是风雨雷电托生的精灵。

⑨在金秋时节,淘洗干净的地耳入厨后能吃出肉的质感和幸福。就着野蒜苗和山韭菜经火爆炒,出锅后冒着肉香,一只白瓷盘子端出云淡风轻的秋天,也端出山里人家热气腾腾的年景。地耳佐以姜末和葱白做馅料,包一案雪花饺子,煮肉般在锅里咕嘟三五分钟,饺子和锅里的水一起沸腾后生出云朵般的油花儿。出锅的地耳饺子,就着一碟加蒜泥的醋汤,满嘴土腥竟能腻住舌尖。厨房因为多了地耳,就这样多了一种滋味、一番情调。

⑩这些年,地耳成了饭店里的一道野味。地耳炒鸡蛋,韭菜做辅料,一黄一绿一褐构成秋天的图案。地耳包子,成为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吃,城里人三两口就是一个,吃得满嘴生香,吃得心旷神怡。地耳当作海带打汤,瓦罐揭盖,几枚地耳、几根青菜、几滴香油、几段蒜苗,清亮的汤色里似乎倒映着蓝天白云,隐约能听见遥远的雷声,正从遥远的山冈上传来,天空越来越低,地耳竖起兔子般灵敏的耳朵,一动不动地等待着雨滴落下。汤勺舀起的不单是开胃的汤,也舀起一个生动的画面,舀起沉甸甸的季节。

?地耳或许是雷声绽放的云彩,或许是雨水风干的种子,也或许是山川河流衣衫上的一枚枚暗扣,它们如花瓣一样散开的耳朵,深情地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畔雷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

(2019-04-01《人民日报》)

1.给文中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涸.(______)肥shuò(______)yǒu(______)黑祈.(______)祷

2.文章标题“大地有耳”有什么含义?

3.通读全文,说一说围绕“地耳"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请分条概括。

4.文章第①②段所写内容与题目看似无关,请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想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6.结尾”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群雷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干涸(hé)肥shuò(硕)yǒu(黝)黑祈(qí)祷

2.(1)植物地耳;(2)大地的耳朵,听雨,听风,听雷,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

3.(1)地耳为早春增添了一抹春色;(2)地耳生命力旺盛,生长迅猛而繁茂;(3)地耳是餐桌上的美味;(4)地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并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思考。

4.(1)引出下文对地耳的描写;(2)为下文写地耳竖起耳朵听雷声轰鸣以及雷声带来雨水做铺垫;(3)将城里人与乡下人对待雷声的反应进行对比,暗示地耳所蕴含的浓郁乡土气息,这正和作者眷恋故土的情结形成最美和声。

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地耳柔小的身影比作翘起的耳朵,把雨水、云彩以及泥土和石头人格化,同时三个短句形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地耳的机敏和蓬勃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地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地耳听到的是雷声轰鸣,但感受到的却是如音符般的雨滴跳跃,在春雨中奋力生长,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人也应如地耳一般,即使生活中有“雷声轰鸣”般的挫折坎坷乃至磨难,也要心存美好,内心充满希望,勇敢面对困境,活出自我,活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解析】

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涸”的注音,“黝”的书写。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肥硕:是指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一层意思结合“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地耳。对于它们而言,雨水堪比乳汁。在一场大雨过后,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分析,是指“地耳”的本义,植物地耳。另一种含义结合“只要雷声轰隆,它们像窝在草丛中的兔子,警惕地扑棱着耳朵,扇扫着身边的细微响动。它们将这种响动听给自己,也听给大地,听给草木根须,听给节气和每一粒泥土。有了这些大地的耳朵,一切神秘都变得释然和开怀”分析,是指“地耳”的引申义,大地的耳朵。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结合“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待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概括得出:地耳为早春增添了一抹春色;结合“进入梅雨期,地耳迎来一年之中的生长旺季。不温不凉的雨水和松软油汪的土地,让地耳

的身子在发育中开始鼓胀,一双双肥硕的耳朵在风中打开。”得出:地耳生命力旺盛,生长迅猛而繁茂;结合“在金秋时节,淘洗干净的地耳入厨后能吃出肉的质感和幸福。就着野蒜苗和山韭菜经火爆炒,出锅后冒着肉香,一只白瓷盘子端出云淡风轻的秋天,也端出山里人家热气腾腾的年景。”得出:地耳是餐桌上的美味;结合“地耳或许是雷声绽放的云彩,或许是雨水风干的种子,也或许是山川河流衣衫上的一枚枚暗扣,它们如花瓣一样散开的耳朵,深情地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得出:地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并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思考。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分析作用。结合“心里藏着一个朴实的想法,雷声就是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某种方言,是一封来自天空的雨情电报。”分析,为下文“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地耳”,引出“地耳”的描写,写地耳竖起耳朵听雷声轰鸣以及雷声带来雨水做铺垫;结合“城里人听见雷声,第一反应是关闭门窗。乡下人则不然,雷声起,躲在屋檐下仰起脸迎雨,响雷从耳朵里滚过,从眼睛里滚过”分析,将城里人与乡下人对待雷声的反应进行对比,暗示地耳所蕴含的浓郁乡土气息,这正和作者眷恋故土的情结形成最美和声。

5.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想起的耳朵”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它们柔小的”比喻成“耳朵”。“把雨水、云彩以及泥土和石头人格化”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采用了排比修辞。结合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6.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结合“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得出:地耳听到的是雷声轰鸣,但感受到的却是如音符般的雨滴跳跃,在春雨中奋力生长,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结合“就像地耳”分析,作者希望,人也应如地耳一般,即使生活中有挫折坎坷乃至磨难,也要勇敢面对困境,活出自我,活出有声有色的人生,准确地找到人生的方向。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

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小桃树的“可怜”?请概括回答。

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3.从小桃树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答案】1.从小桃树花开得太白、太淡,瓣片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战胜磨难、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

3.做人也要有坚定的信念(或理想),面对挫折(或磨难),要坚强不屈,与挫折(或磨难)顽强斗争,勇敢地战胜挫折(或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答出大意即可)

【解析】

1.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一段“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第二段“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第四段“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2.考查赏析文句。按照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能力。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

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

四、文言文阅读

10.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下面选项中,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

(4)可远观而不可亵.(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陋室铭》和《爱莲说》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历来为人所称颂。请你分别说说两篇

短文各自借所托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案】1.B

2.出名形体多亲近而不庄重

3.(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娇媚。

4.《陋室铭》通过描绘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通过描绘莲花的高洁之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虚词的掌握,“水陆草木之花”中“之”是助词,与B项中“其反激之力”的“之”都是“的”的意思。A项“学而时习之”的“之”是代词。C项“何陋之有”中“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用于连接。D项“睨之”的“之”是代词,因此选B。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亵”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斯”“馨”“濯”“妖”等字词的翻译。4.试题分析: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掌握,以及对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理解。答题时注意两篇短文的联系与区别。《陋室铭》可从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角度作答。《爱莲说》可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厌恶的角度作答。

(一)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五、诗歌鉴赏

11.古诗词阅读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诗中“古人”“来者”具体指______。

2.甲乙两诗运用不同的手法抒发了两位诗人相同的人生感慨,请说明。

【答案】1.(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2.甲诗抚今追昔,直抒胸臆;乙诗托古讽今,先扬后抑;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因此诗歌中的“古人”“来者”都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登幽州台歌》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直抒胸臆,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单悲苦的心绪。所以这首诗运用了抚今追昔、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贾生》前两句围绕文帝“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贬抑,所以这首诗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其次,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2.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解析】

1.(1)考查对诗句和写法的理解。诗句“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的意思是:成千上万的枫树枝上缀满了红叶,在苍苍的暮色中,江桥掩映着姗姗来迟的晚归的风帆。所以“千枝”“万枝”与后面的“掩映”相呼应。

(2)“千枝复万枝”用“千”“万”数字写枫叶之多,且通过“枝”字的重复,从声音上状出枝叶之繁。结合“忆君心似西江水”可知,作者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表达了女诗人盼人不至,企望远方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

2.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作答时要抓住诗句中的“江桥”“枫叶”“帆(船)”等意象,描绘诗人远眺满面,期盼情郎归来的情形来作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六、综合性学习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读书的方式也有了新的途径。下面是2016年和2017年我国网民的网上阅读情况表。

(1)根据图表分析我国网民在2016年和2017年里的网络阅读情况。

(2)班级要举行“网络与阅读”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要求:a.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b.不少于60字。

【答案】 (1)2017年我国网民网上阅读量比2016年大幅增长。(2)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本题根据图片可知,2017年网民网上阅读总量比2016年多,并且呈现增长趋势,据此进行回答。(2)本题作答要围绕着班会主题“网络与阅读”从网络阅读的利弊方面来谈。答案不唯一。示例: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为了快速而高效的进行学习,必须积极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体,随时随地积极有效地学习知识。

七、作文

14.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在尝试中成长

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爷爷写毛笔字。爷爷在兴致勃勃地写字,我总是痴痴地看着,那时候觉得所有的“字”都像是很伟大的杰作似的。

到了七八岁时,在爷爷的指导下,我也正式地握起了毛笔,写下了第一个“字”,那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我蹑手蹑脚地挪挪本子,磨磨砚墨,心情总安定不下来,又搔搔耳朵,蘸蘸墨汁好不容易用那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第一个“字”。喔!看着这一个笔画倾斜而且墨又化开的字,再看看爷爷充满笑意的脸,我是多么高兴啊!

渐渐地写的多了,也知道分辨字的好坏。看到爷爷的一手好字,我真是羡慕极了。因此,我也就更加努力地不断地写,想要磨练出一手好字来。在练字之余,我总喜欢呆呆地望着天空,看看天上的云朵,空中的飞鸟,看看身边的小草,花上的昆虫。因为我听爷爷说过,伏羲氏看到龙而作“龙书”,神农氏看到精禾而作“八穂书”,仓颌看到云朵而作“卿云书”,帝尧看到神龟而作“龟书”,说不定有一天,一只蟋蟀也能引起我的灵感,让我作一个“蟋蟀书”,那该多有趣啊!

唐代盛行的楷书,我从小就喜欢写,也喜欢看。唐代的书法名家个个争奇斗艳,像万紫千红的花儿一般。如褚遂良的字秀媚,温雅,像是刚出水面的芙蓉一样。他的《雁塔圣教序》写得非常好,包世臣曾评之为“从左观至右,字字相迎;从右看到左,则笔笔相背。”可见他的笔下功夫是多么深厚。欧阳询的字笔力劲险,有着龙争虎斗的景象,云雾笼罩的气势,尖峻高绝为其特色。颜真卿的字更是一绝,他的字和他的为人极为相似,刚健圆熟,向来就被看成端庄强韧的象征。他的《多宝塔碑》是他传世最早的一幅碑帖,其字起止转,顿挫都很显着,方整严谨,很适合初学的人练习。柳公权的字劲挺秀美,与颜书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欣赏这些名家的字,真的其乐无穷。

通过多年的练习,写字已成为我的一种趣味,一种享受,特别是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心情烦躁不安时,只要一铺开纸,一提起笔,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异常平静,整个人如同置身于世外,有清风,有鸟语,也有花香…由于我越来越爱好书法,只要一有空就陶醉其中,所以进步非常快。特别是在去年,我顺利地通过了书法的等级考试。

我爱练字,是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趣味,让我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言,中心话题是说明尝试的重要性的,我们的写作思路应该围绕着这个词语展开,一旦打开思路,这篇作文不算很难。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里面包含了两个关键词语“尝试”、“成长”,也就是说,写该作文时,里面应该有这两个关键词语,而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只写到一个“人”的成长,则与题目不符合。这个题目,“尝试”可以解释为感觉、感触、感悟等词语,在材料中有这样写作思路:家务劳动、难忘的旅行、来之不易的成功等,这个作文就是事件加感悟,前面是记叙文字,后面议论抒情。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选准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