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题

24、读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图片文字为“战国主要货币”:秦国环钱、魏国布币、赵国布币、楚国铜贝、韩国布币、燕国刀币、楚国金币、齐国刀币)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B、有意设置经济交流障碍

C、国内统一市场难以形成

D、货币统一趋势尚不明朗

25、史载,唐代的公主中改嫁者有27人,其中有2人甚至3嫁。皇室如此,妇女改嫁现象在官吏及平民中间也较为普遍,如大儒生韩愈的女儿就曾改嫁。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儒家的伦理规范被打破

B、封建统治思想得不到认可

C、儒家思想开始受佛道冲击

D、具有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6、明代《军备志》记载,当时已有能准时爆炸的漂雷—“水底龙王炮”,它上缚信香引火,用鹅雁翎作浮,不致熄灭火种。万历年间首次用于实战,击沉日本战舰,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水雷的实战。材料反映出明代A、逐渐过渡到热兵器时代 B、科技仍有领先世界之处

C、传统科技未进入衰落期

D、政府重视对科技的投入

27、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

潮。这一现象

A、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

B、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C、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

D、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28.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9、《天国春秋》是1941年9月戏剧家阳翰笙写的部历史悲剧,其内容以太平天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史实为题材。从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该剧在重庆共演出25场,场次居各剧之首。这从侧面反映出

A、抗战后方人民生活安定

B、群众呼吁巩固统一战线

C、国民政府主张借古讽今

D、团结抗战成为时代呼声30 、朝鲜战争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与中国共产党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在外交上奉行“你建交,我断交”“我建交,你断交”的原则。其目的是

A、落实“一国两制”方针

B、践行“九二共识

C、避免出现“两个中国”

D、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31.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3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无信仰和腐蚀雅典青少年的思想,他本可以支付一笔罚金从而免除受审。但是他却不想为自己辩护,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没有选择出逃,又恰当地诠释了自由的含义。苏格拉底的这一做法()

A 导致雅典民主制度走向衰落

B 严重削弱了城邦法律的权威

C 旨在维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D 说明个人自由高于城邦自由

33、英国学者维尔说:三权分立从一开始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因此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这表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的初衷是

A、维护美国宪法尊严

B、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保障美国民主制度

D、避免出现独裁局面

34.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35、.194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美国副国务卿就马歇尔计划进行非正式磋商,贝文要求美国把英国视为马

1

歇尔计划的合伙人,而不是与其他欧洲国家混为一谈,不是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该计划,并希望与美国维持一种“财政伙伴关系”。英国官员的这一态度意在()

A、树立欧洲的大国形象

B、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C、排斥美国马歇尔计划

D、维系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武器管制、邪教结盟治理、流民管理、禁赌禁烟、发展农业、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责。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

市治安管理。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况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清代城市治安管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巩国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摘编自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等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起,英国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显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城市经济水平一时无力容纳大量人口,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时。为此,英国政府展开综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英国由此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

——摘编自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地方治理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期英国城市治安问题凸显的背景,并分析英国城市治安好转的影响。(17分)

(1)特点:地方官吏管理职责广泛;强化保甲制度;社会广泛参与;城市治安恶化;维护专制统治。(8分,答出四点即可)

(2)背景:工业革命促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相脱节;新思潮引发社会风气变化;原有治安体制存在弊端。(8分,答出四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杜会治安管理的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生活品质,提升民众幸福感。(9分)

42、材料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示例答出其中两条;或者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每个细节、事件各1分,说明4分)

细节历史现象(事件)

说明

唐僧、孙悟空师徒继

续向西天前进

唐僧到印度求佛法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人善于学习的

精神;促进了中国佛教和文化的发展

西凉女国

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母系

氏族部落

中原汉文化的先进性,少数民族地区的

相对落后

孙悟空遭此冤枉后,

忠心不改

儒学的教化作用

儒学的发展和世俗化(理学);教化作用

的积极与消极

直到在如来面前,六

耳猕猴才原形毕露

佛教的流行

唐代的开放;统治集团的态度;社会发

展对佛教的需求

孙悟空无视天庭玉

帝,大闹天宫

反封建专制斗争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早期民

主启蒙思想出现

【解析】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认真阅读材料,由情节一可以提取“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大闹天宫”“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等细节,由情节二可以提取“西凉女国”、“女王情愿以身相许”等细节,由情节三

2

可以提取“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等细节;现象方面,“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大闹天宫”反映了反封建专制斗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凉女国”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母系氏族部落,“女王情愿以身相许”反映了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思想,“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反映出儒学思想的影响。“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反映出佛教的盛行等;说明方面,结合各个历史现象的时代背景解答即可。一定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能够自圆其说。

46.材料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刑鼎”。公元前536年,子产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并把鼎放在城中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一做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但是新法实行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晋国叔向还专门写信指责子产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子产回信道:“我为的是救世啊!”他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公布法律。在子产的治理下,郑国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也大大减少。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将刑法铸于鼎上公布于众。

——译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下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铸刑鼎”的目的以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日益活跃;子产担任郑国要职,着手改革;习惯法加剧了新兴地主阶层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原因: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容易导致社会动荡(社会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003年春天,流行性致命疾病“非典”迅速蔓延至全国多地,并扩散到世界部分地区。各种传言有效的防治用药,如板蓝根冲剂、醋、盐可以杀死传染病病菌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一些传说中的神药涨价数十倍还卖到断货,满室甚至满城都弥漫着醋味、消毒水味,各种黑市也快速形成。当时已67岁的钟南山,根据自己多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经验,毅然不顾个人名誉得失,挺身而出,在大家都不敢碰这种传染病人的时候,他首先勇敢地收治了六七个患者,亲自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隔离观察,记录他们最细微的身体变化,不断研究用药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像军队打仗一样,他坚持蹲守在防治防控第一线。

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钟南山快速有效地摸索出了治疗的多种方法,短时间内总结出了“三早三合理”的及其宝贵的治疗经验,并向全社会公布。这套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后,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证明稳健有效,全社会也慢慢地度过了“非典”的防控防治与信任危机

---------摘编自练德良《勇者仁心----小记钟南山院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钟南山的优秀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钟南山在防治“非典”方面的作用。(9分)

答案:(1)战士一样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

(2)找到了防治防控的有效方法,减少了死亡率,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让身处危机中的全国人民看到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安抚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并把人心惶惶的社会逐渐拉回到正常状态。

24—27 CDBB 28—31 BDCA 32—35 CCCA

3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年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数学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的相反数是( ) . A. 3- B. 3 C. 13- D. 13 2.下列事件中,为必然事件的是( ) . A. 明天要下雨 B. ||0a ≥ C. 21->- D. 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3.如图, 平行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过点B 作BG EF ⊥于点G ,已知150∠=?,则B ∠=( ). A . 20? B. 30? C. 40? D. 50? 4.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 A. 235a a a -= B. 1()a a --= C. 22 (3)3a a -= D. 33323a a a += 5.若关于x 的方程20x x m --=没有实数根,则m 的值可以为( ) . A. 1- B. 14- C. 0 D. 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09的平方根是0.3 B. 164=± C. 0立方根是0 D. 1的立方根是±1 7.中国抗疫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奇迹,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支持,让中国人民倍感自豪.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名为2019nCoV -.该病毒直径在

0.00000008米-0.000000012米,将0.00000001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0n a ?的形式,则n 为( ). A. 8- B. 7- C. 7 D. 8 8.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1)(1)()a b a b ++---的结果是( ) . A. 2- B. 0 C. 2a - D. 2b 9.如图,直径6AB =的半圆,绕B 点顺时针旋转30?,此时点A 到了点A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2π B. 34π C. π D. 3π 10.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赵明阳跑步从甲地往乙地,王浩月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王浩月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km)s 与运动时间(h)t 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 B. 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8km/h C. 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10km D. 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1.5h 到目的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sin60=_______. 12.因式分解:a -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是某校参加各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已知参加STEAM 课程兴趣小组的人数为120人,则该校参加各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2.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 ) 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 3.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 ) A.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 B.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 C.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 D.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 7.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第2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 C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 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 B . 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 C . 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 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3.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庆历新政 D . 王安石变法 5. 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 社会价值观 “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生活消费方式 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伦理道德观 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 . 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 D .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6. 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2020.11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唐杜佑《通典》∶"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这反映了黄帝时代 A.土地私有,家庭合作 B.授民以田,设立田制 C.确立井田,实行分封 D.井田充足,纷争消除 2.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反映了当时 A.私人教育的盛行 B.人才培养的标准 C.社会人伦的失序 D.新兴阶级的愿望 3.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自然灾害爆发频繁 C.皇帝自省意识普遍 D.深受儒学思想影响 4.表2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正当时

A.西市报务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 D.西市经晋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5.表3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A.商业发展依赖商帮 B.市镇主导经济发展 C.长途区域贩运盛行 D.全国形成统一市场 6.图1是洋务运动中李鸿非洲办军用工业的资金来源情况(183-184年)。图1反映出 A.清我府支持兴办军事工业 B.地方政府控制了军事工业 C.经济开始被列强控制 D.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 7.《周氏三续族谱》载∶"族中孀妇……或有志不能守及家贫无一可守,而势难终守者,听其别为调停,族规无庸苛责。"《白沙陈氏支谱》载∶"至若子女俱亡,公姑无靠,不能谋生

2018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

2018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00分)(2018?攀枝花)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0 B.﹣2 C.D. 2.(3.00分)(2018?攀枝花)下列运算结果是a5的是() A.a10÷a2B.(a2)3C.(﹣a)5D.a3?a2 3.(3.00分)(2018?攀枝花)如图,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4.(3.00分)(2018?攀枝花)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若a∥b,∠1=30°,则∠2的度数为() A.30°B.15°C.10°D.20° 5.(3.00分)(2018?攀枝花)下列平面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菱形B.等边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6.(3.00分)(2018?攀枝花)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为()A.(1,1) B.(﹣1,1)C.(1,3) D.(﹣1,3) 7.(3.00分)(2018?攀枝花)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1﹣b)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3.00分)(2018?攀枝花)布袋中装有除颜色外没有其他区别的1个红球和2个白球,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搅匀,再摸出第二个球,两次都摸出白球

的概率是() A.B.C.D. 9.(3.00分)(2018?攀枝花)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Rt△ABC,使∠BAC=90°,∠ACB=30°,设点B的横坐标为x,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 D. 10.(3.00分)(2018?攀枝花)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 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 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 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②∠PBA=∠APQ; ③△FPC为等腰三角形; ④△APB≌△EP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3的相反数是( ) A .3- B .3 C .1 3 - D .13 2.(3分)下列事件中,为必然事件的是( ) A .明天要下雨 B .||0a C .21->- D .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3.(3分)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过点B 作BG EF ⊥于点G ,已知150∠=?,则(B ∠= ) A .20? B .30? C .40? D .50? 4.(3分)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235a a a -= B .1()a a --= C .22(3)3a a -= D .33323a a a += 5.(3分)若关于x 的方程20x x m --=没有实数根,则m 的值可以为( ) A .1- B .1 4 - C .0 D .1 6.(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09的平方根是0.3 B 164± C .0的立方根是0 D .1的立方根是1± 7.(3分)中国抗疫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奇迹,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支持,让中国人民倍感自豪.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 -.该病毒的直径在0.00000008米0.000000012-米,将0.0000000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0n a ?的形式,则n 为( )

A .8- B .7- C .7 D .8 8.(3分)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1)(1)()a b a b ++---的结果是( ) A .2- B .0 C .2a - D .2b 9.(3分)如图,直径6AB =的半圆,绕B 点顺时针旋转30?,此时点A 到了点A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 2 π B . 34 π C .π D .3π 10.(3分)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赵明阳跑步从甲地往乙地,王浩月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王浩月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s km 与运动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 B .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8/km h C .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10km D .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1.5h 到目的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4分)sin60?= . 12.(4分)因式分解:2a ab -= . 13.(4分)如图是某校参加各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已知参加STEAM 课程兴趣小组的人数为120人,则该校参加各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 人.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使用这个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 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有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 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 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个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能够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使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个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8.(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 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 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 .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3. 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A .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

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 A .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 B .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 C .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 D .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 . 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 . 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 . 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 . 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7. “延安县中四乡在进行普选运动时,在两个村里,有个别群众提出一个地主当乡长,因他识字。当时该乡的群众知道他表现不好,都不愿选举他。大家主张要选能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当乡长,不要以识字多少为原则。结果地主落了选。”材料所述现象() A .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反映出地主不受农民欢迎 C . 反映当地群众已经有了民主的意识 D . 证明延安实行了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8.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

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丽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 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 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 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 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 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 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 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8.“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 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攀枝花市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 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1°15′~102°08′。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幅员面积达7440.398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户籍人口达111.58万人,常住人口达116万人。攀枝花市辖仁和区、东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共三区两县。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是四川攀西地区

最大的城市,也是四川南部地区最富裕的城市,还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四座大城市之一。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山地城市。2005年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交通概况: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 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 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 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 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保安营机 场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部,主要航 线攀枝 花—成 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北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航线,随着 攀枝花市航运设施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 形成区域航线网络。西攀高速的建成,丽 攀高速2012年的通车,将使得攀枝花与 整个四川版块成功的衔接。

经济概况: 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 和农业资源。工业以冶金、电力、煤炭、炼焦、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甘蔗、芒果、香蕉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矿产: 全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3.8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江纵贯全境,年过境径流量达1102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700万千瓦,已开发装机347.4万千瓦(其中二滩330万千瓦,盐边小水电8.8万千瓦,米易小水电8.6万千瓦),尚有35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可供开发。 农业: 全市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全年2443小时),平均气温高(全年20.5℃),降水量适中(全年815毫米),无霜期每年长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是我国三大热作区之一。植物和野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 2.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 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闰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l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l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4.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2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23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 1.之所以出现以上材料中的思想,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B.工人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D.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 2.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掏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仅是要掏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他们还要准备去掏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事人的通信)》3.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A.经济目标为主的自发斗争B.政治目标为主的自觉斗争 C.无斗争目标的盲目阶段 D.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的经济斗争 4.在认识根源方面,出现这种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B.早期空想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指导 C.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指导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采取了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德、法几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5.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提出了“夺权”的主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A.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工人阶级掌握了强大的武装 C.和平争取民主的努力证明行不通 D.国际间的无产阶级联合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187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7.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阶级斗争的推动力量 C.革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 D.无产阶级的解放要靠自己的斗争 8.上图是我国为纪念国际上某一重大事件发行的一枚邮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邮票的发行时间为 A.1990年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攀枝花市是个省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攀枝花市是个省关于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人:沈延杰 xx年11月26日 一、调查背景 基于12月1日入职攀枝花百盛百货,对于攀枝花市场经济,居民消费水平,购物商场和高低中档服装市场占有率,以及快销品行业所做的研究调查报告。 二、调查基本情况 ( 1、)xx攀枝花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攀枝花经济增长情况。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攀枝花市xx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市人口占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xx年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27亿元,增长11.3%,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8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

攀枝花经济消费水平都在持续上涨,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提高,消费需求在扩大,消费质量当然也在不断地要求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9.4%、2.6%和1.3%,烟酒及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3.6%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其中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涨最多。光是东区就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357.01亿元,增长10.2%;说明攀枝花居民对衣着等消费需求较大。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占据消费市场主体地位,乡村消费发展较为缓慢。1-4月,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3.7亿元,增长11.4%,占零售额的比重为9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8亿元,增长7.9%,占零售额的比重为7.5%,乡村增速落后于城镇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0亿元,增长11.0%,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62.0% 。 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62.0%,增长11.1%;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分别增长11.0%、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题,共64分)。 1.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周王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分封 【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为:从前武王战胜商朝,成王平定天下,选择有明德的人分封,把他们作为保卫周朝的藩篱屏障。所以周公辅佐王室,以治理天下,诸侯也和周朝和睦相处。分赐给鲁公大路、大旂,夏后氏的璜玉,封父的良弓,还有殷朝的六个家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让他们率领本宗各氏族,集合其余的小宗族,统治六族的奴隶,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周朝听取命令。分封制的主体有多种形式,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但文献材料中“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强调的是依智慧、品德作为分封主要依据的一类,故A错误。周天子才是天下的大宗,周公只是一个辅佐者,故B错误。文献材料中周公“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体现出以智慧和品德为分封的重要依据这一点,故C正确。文献中周公要求殷商六族率领本宗各氏族,集合其余的小宗族,统治六族的奴隶,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周朝听取命令。所以殷族并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错误。 2. 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 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了 A. 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 B. 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C. 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 D. 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舟节”、”车节”反映的是货物的运输,可以看出当时长途贩运已经出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看出发展状况;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卖”;D 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