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几条建议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几条建议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几条建议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几条建议

1.写作是一种训练。志鹏学术论文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如果你一年后要跑马拉松,你能够等待几个月后一下子跑26英里吗?不可能,你应该逐渐增加,每天都要跑。你或许可以先在平地上练习,慢慢在要求更高的、难度更大的地方跑。要成为作家,就要写作。不要等待需要写书稿或写可怕的外部评审报告了才开始写作。

2.制定产出目标而不是输入目标。微信:lxs12321

“我要学习三小时”是一种幻觉,而“我要写出双倍行距的三页文章”才是目标。写了三页后再做别的事,备课、上课、开会或别的什么。如果晚上你觉得还想写,当然好。如果没有写的意愿,至少你要写点什么。

3.找到一种声音,不要仅仅满足于“发表”。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向求职者提的问题之一是“10年后可能还有人阅读的你的作品是什么?100年后呢?”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这确实让人感到恐惧,也令人尴尬,因为我们多数人不这样想。我们关心的是“发表”,就好像文章和观点或论证没有任何关系似的。矛盾的是,你越是竭力想“发表”,你就越发表不了什么东西。而当你真正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时,写作往往就变得更容易一些。

4.给你自己时间。

许多聪明人往往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自己,比如“我在最后时刻能做得最好。”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谁也不能在压力下有更好的表现。当然,你是聪明人,但如果你要撰写一个艰深的问题,怎么可能就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就能做出重要贡献呢?作家坐在书桌前一连几个小时绞尽脑汁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在喝酒或吃饭时与聪明人交谈,长时间散步,然后再一挥而就一个章节。不要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能马上使用。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现,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写下来。那些几十年后仍然有人读的文章和书是由那些坐在书桌前的人写出来的,他们强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转变成文字然后再让这些文字引导出更多的思想。如果你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写作可能有神奇的魔力,因为你能把自己思想中特定时刻的想法的形象刻画出来,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人看得到。

5.还未写出来的著作都是最精彩的。

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越多,就越精彩。我们都遇见过那些口若悬河、令人钦佩的研究生或者老师。他们在酒吧或者办公室聚会上一手拿着啤酒瓶,另一手拿着香烟,旁若无人般高谈阔论。他们对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会告诉你他们要写什么东西,内容将多么精彩。但几年过去了,再问他“你在写什么书?”时,他们仍然给出同样的答案,200字的答案。从来没有变化,因为他们实际上除了吹嘘外,根本没有写任何东西。另一方面,你在研究某些东西,它在不断变化。你不喜欢刚刚写完的东西,也不敢肯定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当有人问“你在写什么?”时你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因为这很难解释。那些拿着啤酒和香烟的自鸣得意的家伙呢?他们是装腔作势的人,实际上从来不写任何东西。通过几百瓶啤酒和几千支香烟,没完没了地重复他们的答案。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胜利者。当你真正在写作,为了成功努力工作时,你会感到自己太愚蠢、水平太臭、疲惫不堪。如果你没有这样感觉,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6.找一个谜语。

描绘甚至设想你的著作是在猜谜。有很多有趣的谜语:甲和乙从同一个假设开始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怎么回事?这里有三个似乎都不一样的问题,奇怪的是,它们是同一个问题伪装出来的,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理论预测了某个结果,但我们观察到了其他内容。是理论错误还是我们忽略了某些因素?不要被这些模式所限制,但它们在把你的研究呈现给受众时非常有帮助,无论是演讲的听众还是文章读者。

7.写作优先,有多余时间再做其他事。

我碰巧是个喜欢起早的人,所以总是在早上写作。然后才上课、开会或做文字工作。你或许是“夜猫子”或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不管怎样,要确保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留给写作。不要在忙完别的事后再写作,也不要安慰自己有了整块儿时间后再写作。先写作,有时间再做其他事。

8.你的思想不一定都很深刻。

许多人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大问题上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因此什么也不写。其实,刚开始要从小事谈起。奇妙的是,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在登山途中走了很长的路,继续长时间埋头一步一步写下去。重新描述问题,准确定义术语,了解论证如何起作用等是很困难的,除非你实际上把它们写出来。

9.你最深刻的思想往往是错误的,或至少不完全是对的。

尤其是在问题很难的时候,准确地提出问题或疑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刚入学的研究生说他们知道自己希望研究的东西或毕业论文要写的内容时,我总是暗自发笑。几乎所有最优秀的学者在研究和写作的切身经历中都经历过重大改变。他们都是在做中学,有时候了解到自己错了。

10.一次次地编辑你的作品。文章写出来后请他人看看。

大学的一大好处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面对一张白板一个字也写出不来的恐怖。当你实在厌恶自己的写作时,不妨与同事或导师交换论文,相互批改。你需要克服可能遭到批评和回绝的恐惧。谁的初稿都不好,成功的学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不一定是他们写得好,常常是这些人的编辑工作做得好。

如果你写作时遇到麻烦,那说明你写得不够多。在我看来,一下子写很多页轻而易举,虽然我不可能成为作家,毕竟我文笔不好。但是,因为考虑了这些建议,并试图按这些建议来做,我已经达到了轻松对付自己和职业所需要的写作的地步。希望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 归纳、 ,Results,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

论文写作五要素

论文写作五要素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

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论文写作的领域知识和建议思路

论文写作的领域知识和写作思路 1、质量管理: 在本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质量是规划出来的,不是靠后期的检查和测试出来的。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是按照组织的质量政策来实施的,是按照质量管理计划来进行的。它主要针对的是过程,也就是保证我们过程是正确的,通常是通过质量审计、过程分析来达到目的。 质量控制针对的是结果,通过质量控制来确认我们的可交付物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因果图、帕雷托图,控制图等等。 其中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包括项目产品审计、项目执行过程审计,输出质量报告。 质量控制的主要活动有技术评审、代码评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缺陷追踪等。软件质量保证一般可以从:1、有效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系统的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2、内部有角色职责的组织;3、对开发过程和开发人员的恰当管理3 个方面写。 也可以从:贯彻工程化开发的原则,文档建设,文档、代码的一致性以及版本控制和跟踪管理,重视质量控制(计划、评审、变更管理,责任制明确);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写。 质量控制:可采用测试的方法,其中有: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数据的准备、测试环境的建立和测试前数据的备份、测试、测试记录和结果分析,测试验收和试运行。 我觉得写质量管理的论文的时候,可以先写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然后从PDCA4 个方面,融合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当然,更主要的是看论文的第2 个问题,千万别跑题。 2、进度管理 写进度的时候,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写: 可以写进度管理的6 个过程。 可以采用分阶段开发、验收、上线的建设方式对项目进度进行合理的编排;通过功能点方式进行开发进度的检查监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对关键业务系统的开发人员配备实行AB 角制,弥补开发人员技术上的欠缺,同时预防人员流动对项目进度造成的影响。 采用快速原型法开发原型用于与客户的交流和反馈,同时召开需求评审会,确认需求,避免返工;将任务进行分解,并行化可以加快进度;采用Delphi 法、功能点估计法和类比估计法来准确估算工作量;识别关键任务,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分阶段迭代式开发;严格控制变更,防止需求蔓延;在项目的各种目标中进行动态平衡,随时了解进度,适时进行调整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实行项目工作周报、月报,用甘特图公布实际项目进度;使用配置管理工具加强监控日常进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结合PDCA 的写法写。 3、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是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成本估算是对项目投入的各种成本资源采用类比、自上而下、资源单价、差别估算等基本方法,对每项资源估算其成本、时间和数量;成本预算是降成本估算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WBS 要素,确定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成本定额,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的基准。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控制系统、绩效评估,偏

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

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读期间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总结,是展示科研成果和表明学术水平的报告,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成果。为了帮助研究生撰写好学位论文,根据我校对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参照一些作者对撰写学位论文的体会或认识,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希望能帮助研究生对我校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撰写学位论文时能将自己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见解,经过数据处理,理论分析,逻辑加工,整理成一篇内容和格式均符合我校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满意之作。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可体现出论文作者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合格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与格式上体现如下三方面规范: 1.国家学位条例和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规范。 2.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 3.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是一些通行的习惯做法,而且许多形式是由国家

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会很自然地把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看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展现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硕士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3万字。 2.中文、英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 3.论文详细摘要一般不超过3000字。 三、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书写要求 论文封面包括以下11项: (1)中图分类号可在本栏目下点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询; (2)单位代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代码是11414; (3)学号以《研究生名册》中的研究生学号为准; (4)论文标志“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题目应简短、醒目、切题,不宜超过25个字;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导师意见范文、模板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导师意见范文、模板 又到一年论文答辩时,很多同学需要自己写评审意见、导师意见,下面列出了我通过收集的一些模板和范围,方便大家参考。 题目1:固本活血法对COPO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该文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临床方法观察了固本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O)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IL-8、ICAM-1等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提示固本活血法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粘膜水肿和管腔阻塞程度,抑制基质细胞增生和平滑肌增厚、阻断气道重塑等多种功能,是固本活血法取效的机制之一。初步评审意见如下: 1.论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入手,探讨相关治法的作用机制,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性。 2.课题设计符合中医理论实质,技术方法先进,数据基本可靠,结论说服力充分。说明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文献,能站在当代临床医学前沿开展课题研究和理论探索,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坚实的本学科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流畅,建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4.如果能够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论可能更有价值。 题目2:固本平喘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CP、MBP影响的研究 该文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固本平喘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CP、MBP、EOS等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提示其作用机制是固本平喘汤能够通过改变ECP及MBP

在哮喘豚鼠肺组织的表达,从而减少肺组织中ECP及MBP的含量,诱导EOS凋亡,使BALF 中及肺组织侵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评审意见如下: 1.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论文能够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入手,探讨固本平喘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CP、MBP、EOS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性。 2.课题设计符合中医理论实质,技术方法先进,数据基本可靠,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说明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主要文献,在当代医学前沿开展课题研究和理论探索,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能力,坚实的本学科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流畅,建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题目3: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4、IL-5及IL-13的影响 该文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血清IL-4、IL-5、IL-13及IgG的异常有关,黄芪多糖能够通过提高IL-4、IL-13及降低IgG而发挥治疗作用,并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粘膜免疫系统有一定的修复调节作用。评审意见如下: 1.该研究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入手,设计合理,指标先进,操作规范,统计方法正确,数据可信。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性。 2.目前,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明确的临床疗效、深入的机理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总结仍明显不足,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本文作者掌握了本专业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广泛搜集了本课题范围内的国内

高水平论文写作指南

有关高水平论文写作问题,本人完全是站在门外的角度来探讨。在此取此题目完全有班门弄斧之嫌,不过由于本人收集了大量有关论文写作及投稿方面的介绍,结合自身科研学习经验,还是希望将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促进学校学术氛围做出一点点贡献。 高水平论文其实没有明确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基本上是根据期刊质量来评价论文的质量。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定性有鱼目混珠之嫌,不过大体上这样讲也是不错的。发表在自然或科学上的文章无疑代表其所属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及成果。咱暂且不去比那些诺贝尔得主,作为一名研究生,如果你能在SCI上发表几篇文章,这还是说明你有一些水平滴。毕竟在台面上也拿不出其它的一些能够说明能力的评价指标。达尔文曾经讲过,如果做研究的人只去发现不去写,那是多么幸福的事。达尔文都头疼的事情,你把它做好了,想起来还是很惬意的。 暂且不谈国内的SCI期刊,国际上的SCI期刊基本都要求英文写作。因此良好的英文功底还是很必要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国内发表的论文的英文摘要,真正做到语句通顺、衔接流畅、凝练简洁的,确实不多。连摘要翻译做起来都费劲,那整篇的英文表达更是某些学者的煎熬了。 当然,作为科技文献,论文的英语语法要求并不是很苛刻,只要编辑和评审能够读懂,而文章内容本身又具有一定价值,某些地方不通顺或不流畅也是允许的。我曾经浏览过一篇巴西人写的SCI文章,拿出来可以做四六级的语法改错题了。但是只要你耐着性子读完,你还是可以缕出作者清晰的逻辑思路来的。 作为高水平文章共有的特点,新颖的创新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无疑是两个最突出的亮点。其实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应该要求这两点,只不过国内有些期刊要求确实较低,这两点便基本被忽略。然而,如果想用逻辑混乱的观点来构造投向高水平期刊的文章脉络,下场只有一个:驳回。当然,真实性绝对不可少,国际期刊对于一稿多投、抄袭及捏造数据等现象深恶痛绝,它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学术的纯洁性。投出去的文章,你就要对此负责,而且要承担由此带来的荣誉,或悲剧(学术腐败现象)。 重庆大学对于博士答辩的小论文要求是两篇EI,对比其它985院校,这个门槛确实有点低。尤其是如今重大学报已被EI收录,我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学校肯定会修改博士答辩资格要求。重庆大学要想更进一步,要想走向国际化,必定要鼓励甚至要求研究生及老师发表英文论文。不要以为这样的要求很苛刻,事实上,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掌握良好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如今地球村概念已深入人心,科技无国界,学术无国界,如果科研学者还是蹲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必定会成为井底之蛙,与国际先进水平越拉越远。而了解世界,并让世界了解你的最恰当途径便是国际语言的交流。第一篇文章写起来很困难,第一篇外文文章写起来更困难。然而,提高英语能力与尝试英文写作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好多人曾问我,英语怎样学效率高?我回答,阅读你相关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很有用,确实很有用,相当有用。多读,多读,再多读。应了那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真不假。 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尝试练习英文文献写作可以使你广泛而深入滴了解国际科研现状,便于紧跟时代步伐,并发挥后发优势。同时,尝试英文论文写作需要与编辑及评审沟通,可以显著提高用英文交际的能力,而国际性交际能力是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再狭隘一点讲,尝试进行英文论文写作可以提升整个科研团队(也就是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并给这个团队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每一个实验室,每一个科研团队都更上一步,何愁我们的重庆大学不更上一步。整天抱怨母校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可知她从未抱怨过你没有为她增光添彩?学术乃大学之本,每个人都为学校的学术之塔增砖添瓦,他日母校定将大放异彩。小结:

如何写一篇高水平文学论文

如何写一篇高水平文学论文 (一)选题(创新价值) 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向,它们是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必须考虑这样两个因素: 一是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积累,如果研究者在其研究课题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其研究就很难持续完成,他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新鲜的见解,但他缺乏详实材料的有力支撑,由于对该课题缺乏真正的了解。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过是思想的浮萍,因没有深扎在学科土壤中的根脉而无法长成思想的参天大树。 二是这个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是否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是否能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表达出创造性的思想。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是创新,重复研究在学术上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也许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但如果这个思想已经被前人表达,那么,无论这个发现多么重大,发现过程多么独立,其价值也只能是零。 (二)收集材料(实证方法) 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学理论著作出书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简而言之,文学论文的所有论点的形成、论据的组织都是在文学的指引下完成的。二是其他学者在此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常常是在一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学术传统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惟其如此,学术才

论文写作过程

论文写作过程: 1.树立论点、确立《浅析北京地区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题目 在指导老师提点下,通过对所学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思考与梳理,结合身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遭遇及自己孩子上学的切身经历,深切体会到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运用学到的知识,发出自己的呼声,引起社会关注与共鸣。 2.走访外来人员,查找文件、整理资料 在论点的基础上,走访了55位外来人员,倾听他们的困难与辛酸;同时查找30多篇论文、调查报告、政策法规与新闻稿件,寻找详实的资料与数据,为论点寻找强力支撑点。 3.自我思考 通读论文与调查报告,发现对解决外来人口上学难问题的呼吁早就有之,但是一直到现在没有能够完美解决。除了政策法规、城市区域规划和教育经费方面的原因外,公民在暂住地公民权的缺失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4.老师反复启发指导,最终定稿。 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主要分为引言、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现状、目前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与小结五部分。 1.引言:主要介绍北京庞大的外来人口子女数量、在京入学难问题与留守儿童引发严重的社会与心理问题。 2.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现状:介绍北京的入学政策与当前外来人口子女在京上学现况。 3.目前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的主要问题:从国家政策、户籍制度、教育经费、学校资源、入学政策限制、北京控制人口的理念等6方面阐述外来人口子女的上学难问题。 4.对策建议:从健全法律体系、加快户籍改革、推动教育经费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完善、降低入学限制和转变北京市政府的城市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自己意见与建议。 5.呼吁政府、社会、家庭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子女的上学难问题。 创新点: 1.反思: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这一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仍然迟迟未能彻底得到解决。通过思考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对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在城市中给予稳定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增加其在人大中的作用与话语权,把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作为政绩考量的一部分,并形成教育公平问责机制,才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2.北京市政府应该转变管理思路,疏解并重新定位城市功能,树立长远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外来人口的接纳、生活与教育问题,将常住外来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精选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刘占德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4):212~216 Acta A 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刘占德,刘光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在对SCI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与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对广大科教人员在确定投稿方向、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SCI;科技论文;写作;投稿 中图分类号:G255.2;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389(2006)04-0212-05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CI-oriented S cientific Papers LIU Zhan-de and LIU Guang-zhe (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Yangling,S haanxi 712100) A bstract:Based o n the systema tic analy sis of SCI,interview s with o r surv ey of the autho 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 hose scientific paper hav e been collected into SCI,some critical issues with the source journals for SCI collectio n such as criteria,to pic selection,fo rmat o f w riting and co ntribution of paper fo r publication are fully addressed,providing a guideline o r reference fo r teache rs and re-searche rs to w rite regulated scientific pape rs that can be collected by SCI. Key words:SCI;Scientific paper;Writing;Paper contributio n 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同行专家评估制度,从而使SCI收录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它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lndex),使科教人员既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科学研究前沿,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引文链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态。SCI这一突出的特点,决定了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1]。大学、科研机构、个人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及被引用的次数,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能力与学术水平。为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211”和“985”高校,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竞相与世界最新科学R&D前沿同步,学科建设和发展力争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借助SCI 这一世界级高水平学术平台,发表和展示最新学术观点与科研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因此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很多高校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学位、甚至授予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然而,不少科教人员并不了解掌握SCI,缺乏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投稿、写作、提高SCI论文命中率等方面深感困惑和迷茫,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对SCI收录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 收稿日期:2005-11-01 修回日期:2005-12-28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占德(1965-),男,陕西横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情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工作。

论文书写建议详解

怎样写好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SCI论文写作指南

SCI论文发表心得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发表SCI 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吗? 验结果不一定就是国内的教 个合理的story,完全可以

能解释所以然,这篇文章可了。这种综述90年代就发结果在投稿时的定位。

逐条进行回复。请注意是逐条修改,逐条回复。优评的如果有要求,你也要回复。同样的处理。回信时你需要告诉编辑,建议采用分条的方法,逐条列出。这样条理清晰。 如果你修改的符合评审人员的要求,你就进行minor revision或者直接发表。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结果就是拒稿。 给出回复时间相同的可能 年来的熬夜与坚持不懈是多 里请教。。。这是闲话,说说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在当今学术界,撰写并发表论文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你做出的实验结果没有通过会议论文或者学术期刊发表出来,那你差不多等于做了无用功,更通俗的说做出的东西没有实现它对于社会的价值,无异于垃圾一堆,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1、论文撰写 们认为论文撰写和发表是所 写”是从你一开始接手和进 概了解你的研究课题后,你

做了这些工作就相当于你自己设计了整个课题以及实验过程,那么对于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就了然于胸,这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 论文撰写 课题实验结束后,就进入论文撰写的实质性部分,笔者先从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论文撰写的一般过程: s,results 和discussion六 一个部分----“results an 论文的写作一般不按照上面 投稿的杂志)按照要求格式 里面。一般先写results,结 点为准则,然后再根据得到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2007-10-12 14:07:05)转载▼ 标签:研究生论文写作问题对策建议分类:学少问多 现在,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在职研究生工学矛盾的突出,研究生论文写作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仅就自己看到的问题,做简要归纳,同时提出一点肤浅的对策建议。 第一,选题方面: 选题决定论文的研究价值,选题的新颖性不够,即表现为缺乏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发现和确定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具有前瞻性的问题,习惯于从现成的论文文献中寻找所谓的热门 话题,指望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比较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至少有比较充分的文献资料可供选择,因此论文选题缺乏新意。另外,有的选题缺乏论文命题的形式,不能从选题本身体会到论文的研究主旨和价值取向。 对策:从有关学者的争议性观点中提取选题,进行比较、综合和超越;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承担导师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关注国内新闻舆论的热点话题,从中提升到论文命题;调整选题的研究角度,独辟蹊径,对已经热门的话题做适当的剪裁和调整,如从某个视角研究热门话题;从政界领导和两会代表的言论中发现可以成为论文的话题;关注国家立法动向,研究有关行政立法的相关话题等;关注国际学界和发达国家有关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动向和 实践发展趋势;应当准确界定选题的研究主旨和价值取向,从选题中表达鲜明的研究内容。 第二,研究方法和路径方面: 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点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对策:多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学习和体会研究方法;选读有关研究方法论的专著和论文,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 学点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路径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是建立研究假设, 设计研究指标,收集数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数据结论,检验研究假设,其中,最 为关键的是研究假设和实证调研,样本的规模和代表性是否适当,数据结构关系是否紧密, 研究结论是否可以从定量分析中直接得出(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材料佐证);规范研究的基本路径是提出研究起点,构造基本概念范畴,进行逻辑推演和证明,其中关键的是基本概念 的准确性和逻辑演绎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比较研究可以从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的不同角度 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路径是提出比较对象和问题,设定比较标准和比较方法,进行异同比 较,形成比较的结论,其中关键问题是比较标准是否严密和适当,选择的比较对象在性质、 范围和数量上是否具有可比性,比较的结论是否概括出比较对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文献的收集、阅读、评析和提炼方面 文献是论文的基础,文献综述部分反映作者对于本课题相关研究成果的了解程度和评析 能力,在此发现的问题是,文献范围不够开阔,权威性的文献缺乏,文献资料陈旧,特别是 相关数据资料明显过时(应当使用论文定稿近两年内的文献),对与论文观点和内容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文献明显缺乏了解(如讲“政策民主化”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讲“积极就业政策”不清楚《就业促进法》草案等),文献的阅读过程缺乏积极思考和辨析,习惯 于摘抄现成的观点和数据,对于文献的归纳、整理、比较的工作不够,容易拘泥于文献的现 成观点和数据,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是,阅读越多,负担就越重,独立和创新的见解就越少。 对策:文献检索和收集应当注意权威性、全面性、代表性和新颖性;文献的来源应当 尽可能多样化和广泛性,除了期刊网以外,有关公布和披露政策法律动向的官方网站,学 者博客或者个人主页,国内高校或社科院的专业网站和网页,地方档案馆,国际互联网中 检索国外专业学术网站和官方网站;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

如何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如何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笔者施一公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课题组长)提供一个借鉴。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生物化学杂志》(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压力极大。 很幸运,1991年4月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10点左右花一个小时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 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 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地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1995年的一天,一位 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厘米×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以上是我个人英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 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 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3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中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 找我,拿了一叠纸,“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4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 缺少方法(Method)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

写作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 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1. 选题及开题(第七学期前两周完成) 学生在经过论文写作初步指导之后,自行选题,选题时请考虑以下因素: 1)选题的难度适中,对内容熟悉或有兴趣,范围恰当,切忌太大或太泛; 2)题目力求新颖,忌老生常谈或重复他人研究结论; 3)题目要具有可行性,要有充足的资料;论文应达到规定篇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有足够 的时间和导师商讨; 4)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于第七学期开学第三周前上交指导教师)。 2. 论文撰写要求 1)论文应与本专业相关; 2)独立完成; 3)用英文撰写; 4)字数3000 - 5000; 5)学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正式论文定稿,过期不予受理(初

稿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二周前 上交指导教师,第二稿于第十周上交,第三稿即论文定稿于第十二周上交); 6)所有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格式要求详见附 件1); 7)严禁任何抄袭或复制他人论文的不道德行为,违者 按不及格处理; 8)所有学生在提交打印定稿的同时必须提交一份word 格式电子文档(文件名为:学号/姓 名.doc),由指导教师统一交给学院教学秘书。 3. 装订顺序要求 根据湖北民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管理规定 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论文装订依次包括: 1)封面(此项单列一页)(由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统一制 定) 2)英文封面(此项单列一页):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和时间组 成。具体见附件2。 3)英文致谢(此项单列一页) 4)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至6个)(此项单列一页): 中文 摘要在内容上与英文摘要基本 一致,但不必每字每句的对应。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十点建议

1.写作是一种训练。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如果你一年后要跑马拉松,你能够等待几个月后一下子跑26英里吗?不可能,你应该逐渐增加,每天都要跑。你或许可以先在平地上练习,慢慢在要求更高的、难度更大的地方跑。要成为作家,就要写作。不要等待需要写书稿或写可怕的外部评审报告了才开始写作。 2.制定产出目标而不是输入目标。 “我要学习三小时”是一种幻觉,而“我要写出双倍行距的三页文章”才是目标。写了三页后再做别的事,备课、上课、开会或别的什么。如果晚上你觉得还想写,当然好。如果没有写的意愿,至少你要写点什么。 3.找到一种声音,不要仅仅满足于“发表”。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向求职者提的问题之一是“10年后可能还有人阅读的你的作品是什么?100年后呢?”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这确实让人感到恐惧,也令人尴尬,因为我们多数人不这样想。我们关心的是“发表”,就好像文章和观点或论证没有任何关系似的。矛盾的是,你越是竭力想“发表”,你就越发表不了什么东西。而当你真正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时,写作往往就变得更容易一些。 4.给你自己时间。 许多聪明人往往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自己,比如“我在最后时刻能做得最好。”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谁也不能在压力下有更好的表现。当然,你是聪明人,但如果你要撰写一个艰深的问题,怎么可能就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就能做出重要贡献呢?作家坐在书桌前一连几个小时绞尽脑汁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在喝酒或吃饭时与聪明人交谈,长时间散步,然后再一挥而就一个章节。不要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能马上使用。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现,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写下来。那些几十年后仍然有人读的文章和书是由那些坐在书桌前的人写出来的,他们强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转变成文字然后再让这些文字引导出更多的思想。如果你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写作可能有神奇的魔力,因为你能把自己思想中特定时刻的想法的形象刻画出来,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人看得到。 5.还未写出来的著作都是最精彩的。 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越多,就越精彩。我们都遇见过那些口若悬河、令人钦佩的研究生或者老师。他们在酒吧或者办公室聚会上一手拿着啤酒瓶,另一手拿着香烟,旁若无人般高谈阔论。他们对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会告诉你他们要写什么东西,内容将多么精彩。但几年过去了,再问他“你在写什么书?”时,他们仍然给出同样的答案,200字的答案。从来没有变化,因为他们实际上除了吹嘘外,根本没有写任何东西。另一方面,你在研究某些东西,它在不断变化。你不喜欢刚刚写完的东西,也不敢肯定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当有人问“你在写什么?”时你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因为这很难解释。那些拿着啤酒和香烟的自鸣得意的家伙呢?他们是装腔作势的人,实际上从来不写任何东西。通过几百瓶啤酒和几千支香烟,没完没了地重复他们的答案。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胜利者。当你真正在写作,为了成功努力工作时,你会感到自己太愚蠢、水平太臭、疲惫不堪。如果你没有这样感觉,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6.找一个谜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