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入量评估规范

出入量评估规范

出入量评估规范
出入量评估规范

出入量记录规范

一、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记出入量的内容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所有液体量。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即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显性失水:大小便量、出血、呕吐量、胃肠减压、穿刺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等。非显性失水(隐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隐形失水量850ml:皮肤蒸发—350ml,体温每升高1度,皮肤蒸发增加3-5ml/kg; 呼吸失水—500ml,气管切开后呼吸道蒸发量是正常的2-3倍)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还要结合病理情况考虑:剧烈腹泻、大量呕吐、肠瘘、高热、出汗、气切等。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四、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摄入量:饮水量约1000~1500ml、固体食物水约700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ml,共计2000~2500ml

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ml、大肠排出约150ml、呼吸蒸发约350ml、皮肤蒸发约500ml,共计2000~2500ml

正常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17ml/h称为少尿。尿量每日少于100ml则为无尿。

五、出入量的测量方法

1.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2.量杯法

(1)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3)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记量。

(4)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5)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3.大便中的水分

(1)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注:粪便如成形可使用尿垫直接称量,如为糊状便、稀便可使用造口袋配合引流管引流直接测量。其余可将含有出量的容器直接称重,减去基本重量,得到的为实际出量。

4.常见食物含水量

含水100%: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酸奶、冰激凌、稠粥

70%±: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饼

30%±: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粉丝、腐竹、点心、干货(做熟)

六、注意的事项

1、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患者,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2、入量小于出量常见于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利尿剂过量、大量呕吐或腹泻、过度换气,此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血液粘稠、脑梗、心梗、肾梗或电解质紊乱,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皮肤颜色及弹性、眼窝是否凹陷、意识情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否下降,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七、电解质的平衡

1.钠的平衡

血清钠正常值为135~145mmol/L,正常成人每日需氯化钠5~9g,由尿、粪和汗中排出,其中肾脏是排出和调节的主要部位。钠盐摄入

过多时肾脏排出增加,摄入过少时肾脏排出减少,禁食时尿钠可减少至最低限度。大量消化液的丢失可导致缺钠,禁食的病人需每日输注等渗盐水500~1000ml。

根据缺钠程度而有不同,常见症状有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脉搏细速,严重者神志不清、肌肉痉挛性疼痛、肌腱反射减弱、昏迷等。根据缺钠程度,临床将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1)轻度缺钠

患者有疲乏感,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血清钠在135mmol/L 以下,尿中钠减少。

(2)中度缺钠

除上述症状外,常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视力模糊,尿量少。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下。

(3)重度缺钠

患者神志不清、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

2.钾的平衡

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钾能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钾来源于食物,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对钾的调节能力很低,在禁食和低血钾时,肾脏仍继续排钾。病人禁食2天以上,应补充钾,否则将出现低钾。正常人需钾盐2~3g/d,相当于l0%氯化钾20~30ml。

低钾的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系统常见症状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2)心血管系统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和锑剂中毒,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衰,心电图改变出现u波,常提示体内失钾至少在500mmol/L。

(3)泌尿系统长期低钾可使肾小管受损而引起缺钾性肾病,肾小管浓缩,氨合成,泌氢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功能均可减退或增强,钠排泄功能或重吸收钠的功能也可减退,结果导致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4)内分泌代谢系统低钾血症患者,尿钾排泄是减少的(24小时),但由肾小管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者,尿钾排泄量增多的(>40mmol/24小时)。

(5)消化系统缺钾可使肠蠕动减慢,轻度缺钾者只有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缺钾者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心电图检查

最早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压低,增宽,倒置,出现δ波,Q-T时间延长,补钾后上述改变可改善。

(3)脱水

1.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仅有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

2.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

3.重症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前述症征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所需补液量(ml)=4×体重(kg)×(血钠mmol/L-142)应注意补液速度。如系中、重度脱水,可在4-8h内先补充计算补液量的1/2-1/3;剩余的可在24-48h内继续补充。同时应密切观察临床变化,根据补液后的反应来判断补液量是否充足。有条件时可测中心静脉压监护输液速度。

八、记录方法

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开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12或24h做一次小结或总结(7-19时蓝黑笔划线做小结;19-次晨7时红笔划线做总结)。需要时可分类总结,并将结果填写在体温单相应的栏目上。

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的时间,不满24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第二天早上7点时,记做19小时总结。

附:引流液的观察

甲状腺术后

1.术后1h引流约为10~20ml

2.以术后6h内引流量最多,一般在20~40ml,个别手术范围大,创面出血多,也可达到60~80ml,若引流少于10ml提示引流不畅,检查管路是否通畅,保持2h捏一次。

3.若术后8h后引流继续增多超过80ml,提示创口有异常变化,可疑为有出血倾向。

4.如果短时间内引流突然增加,超过100ml且颜色鲜红,应考虑为内出血,要迅速协助医生紧急处理。

5.一般情况下,术后24h内的引流量约为30~120ml,颜色由深红逐渐变成红色。

6.术后24~48h,引流液颜色由淡红逐渐变成淡黄色,且逐渐减少。

7.当少于10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食管癌术后

胸腔引流管若术后3h引流液每小时>100ml,颜色鲜红,较多血凝块,提示活动性出血

胃癌术后

胃大部切除术后,可有少许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自胃管抽出,一般24h内不超过300ml,且颜色逐渐变浅,若术后不断从胃管引流出新鲜血液,24h后仍未停止,甚至出现呕血和黑便,则系术后出血。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时间: 参加人员; 原则:明确重要性、选择好工具 勤沟通记录、及时给反馈 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入量 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 ①固体食物含水量: 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出量 出量,主要包括尿液,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等。每班交班前,护士应清空尿袋及引流袋,将尿量、引流量和呕吐总量纪录在出入液量登记表上。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对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的无形失水量的漏记。 接下来汇总一下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出量: ①尿量:用有容量的专用量杯量取,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或是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②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③粪便量:100~300 g/d 含液量约 150 mL, 若为稀水便应排入便盆, 再倒入量杯, 酌情加已知容量水, 量取总量后减去已知水容量既得粪便含水量。 ④呕吐物亦同上大便含液量换算方法。 ⑤伤口渗液或汗液: 先称得湿床单或湿纱布总重量再减去干纱布、干床单等重量既得液体重量, 然后换算成毫升量。 对于没有尿管的患者,在便盆内放置一次性尿液收集盆并指导患者将全部尿液留置于尿液收集盆内,避免测量误差。指导患者在需要清空一次性尿液收集盆时通知护士,切勿将尿液收集盆移走。护士在每次清空尿液时须将尿液倒置量杯内,严格记录尿量。 出入量该由谁记? 正常情况下,护士理应对住院患者的饮食、用药、排泄等相关情况全面掌握,从这个角度讲,出入量是应当由护士记录的。然而,由于大部分医院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护士能够完成常规治疗护理项目已属不易,定时记录患者出入量很难做到。国外研究也显示,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患者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 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 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 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单位用ml 表示。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 提示。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 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 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4、每天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数量记录于三测单上,记录方法为:今天7:00 的总结记录在三测单昨天的日期相应栏内。由夜班记录。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时间: 参加人员; 原则:明确重要性、选择好工具 勤沟通记录、及时给反馈 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入量 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 ①固体食物含水量: 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食物单位原料重量 (g) 含水量(ml)食物单位 原料重量 (g) 含水量(ml) 米饭1中碗100 240 松花蛋1个60 34 大米粥1大碗50 400 藕粉1大碗50 210 大米粥1小碗25 200 鸭蛋100 72 面条2两100 250 馄饨1大碗100 350 馒头1个50 25 豆浆1大杯350 330 花卷1个50 25 牛奶1大杯250 217 烧饼1个50 20 蒸鸡蛋1大碗60 260 油饼1个100 25 牛肉100 69 豆沙包1个50 34 猪肉100 29 菜包1个150 80 羊肉100 59 水饺1个10 20 青菜100 92 蛋糕1块50 25 大白菜100 96

工作量评估方法完整版.完整版.docx

关于工作量评估方法 为能清楚阐明论点。先举两个例子。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里乌龟是正面人物,而兔子作为反面人物受人讥讽,其中的寓意教育人们做事要像乌龟一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换个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则会有不同的结论。兔子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做了两件事,那就是赛跑和睡觉;乌龟则仅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赛跑。如果我们试把时间延长(即看看它们在赛后又做了什么),可以想象乌龟由于比赛的疲劳,而跑回家呼呼大睡了;兔子呢?由于比赛中同时也保养了精神,赛后可以做其它更多自己想做的事。由此,不难得出整个过程兔子的效率更高。另外,乌龟并不擅长跑步,却安排它去参加这场比赛,其效率必然极低,把这种现象映射到企业管理中去,也颇发人深思。 试看一个说明工作效率与工作饱和相矛盾的例子:某工厂的一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现场发生了微机故障,从他的办公室到达故障点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其一是步行,需要10分钟;其二是骑自行车,只需2分钟。我们设步行到现场的为甲,骑车到现场的为乙,最后统计:两人去处理同样的一个工作,甲用了30分钟,而乙只用了15分钟,(这里是假设两人故障的修复时间相同,但事实上甲这类人在故障修复中要花更多的时间)。乙在剩下的15分钟又可以做其它更多的事情,单从这点出发,甲与乙在工作成效上就不仅是1:2的差距了,而是1:N(即甲做一件事的时间,乙做了N件事)的差距。但在现实中,甲往往成了“工作量饱满、劳动模范”的象征;而乙却常常恰好相反,这是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一大误区,长此下去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效率由员工的自身因素决定,但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仍是管理上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分配的合理化,它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让乌龟去赛跑,显然是不合理,所以对工作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这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清楚了解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对被管理人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 工作分配合理后,那如何主动去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呢?竞争是个好方法,奖惩也是个好方法,另一种就是让员工自身有好的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效率便成为很自然的事。前两种方法是被动的,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第三种方法突出了“人自身的因素,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包括综合知识和技能知识),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那么我们说,从主观上他会自觉主动地提高效率,从效率中求饱和,再从饱和中追求效率。这样看来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同时无形中也解决了效率与饱和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提高效率,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问题,这个素质并非仅仅指的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还包含道德修养、情操和理想等一些深层次东西。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教育,仅仅是偏重于技能知识的教育,认为员工只要有好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便有了效率,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素质的提高在于两方面:①个人专业技能及社会知识要丰富,这是效率的基本前提;②同时应丰富其它的各类知识,如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等等。企业管理中在对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应该投人更多,这样可以更快的从被动地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为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谈了工作效率问题。现在再来看看工作量问题。评价一个人工作饱和度高不高(注意这里是针对同一个工作),答案就只有两种:低效率饱和度高;高效率饱和度低。可见效率与饱和度存在着矛盾。而“工作饱和”的含义应该是指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与规定的劳动时间相等或近似相等,这里的工作时问是指有效的工作时间,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就包含效率和成效的意思。这又体现了效率与饱和度有统一的一面。而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常常忽略“有效”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忽略”往往并不是有意的,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如何才算是工作饱和,于是便出现了“整天忙个不停的员工就一定是个好员工”的谬论。所以如何科学地去看待工作饱和度其实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它要求管理人员自身具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这样才谈得上被管理的人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

软件评估报告

德米萨ERP评估报告

目录 1 评估描述 (3) 1.1评估目标 (3) 1.2软件供应商简介 (3) 2项目可用性 (4) 2.1业务单据基本流程 (4) 2.2操作性 (4) 2.3交互功能 (4) 2.4定制化 (4) 3软件成本 (5)

1 评估描述 1.1评估目标 公司新项目需求,Iphone二手手机翻新销售项目,为了能使用符合业务流程的软件ERP应用功能,考察了德米萨进销存旗舰版ERP套件,主要评估业务上是否够正常处理Iphone项目的业务流程。 1.2软件供应商简介 上海德米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幻仙石软件有限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和审核的双软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软件企业。公司按照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组建,公司创始团队最早于2002年从事政府机构软件定制开发与服务,从2007年起专注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陆续推出“德米萨”系列智能办公管理软件,并于2009年起开始正式面市销售,迄今已积累各行各业大量客户群。公司拥有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多年实战经验的团队,集合了一批世界上优秀的技术人才和资深的企业管理专家以及信息安全专家,公司高层领导及骨干员工均从事软件行业十余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服务,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浪潮下,德米萨信息科技逐渐走向成熟,规模日趋壮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均有多年从事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管理软件研发、实施等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经验,近90%的员工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应用维护、技术咨询和信息安全工作。

工作量考核方案

工作量考核方案 工 作 量 考 核 方 案 (拟定稿) 说明: 一.本包括考核制度和考核量表两部分。. 二.考核量表主要是测评教务处学生助理员的绩效,同时作为教 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工资发放的参考依据。 三.附考核流程图如下: 四、本制度每学期期末考试周前接受所有老师和教助意见并及时完 善,制度完善并施行前应专门召开集体会议,公开解释制度具体细节的构建理由和含义。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量评估小组。 五、本制度提交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备案。

教务处学生助理考核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总则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教务助理的工作能力、态度,优化教务 处助理队伍,并客观合理地安置教务助理,做到人岗匹配,并以考 核结果为参考,发放教助的年终薪酬。 第二条本规定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能力考核---------通过工作行为,观察、分析、评价教助具有的工作能力。 (二)态度考核---------通过对教助的工作努力情况和工作热情进行观察和评 价。 (三)业绩考核---------对教助分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四)360度考核法----即全视角绩效考核法,通过不同的考核者(老师、同学、 其他教助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考核教助工作情况。 (五)KPI法------------即关键业绩指标,选取一些关键的、与教助队伍目标实 现关系比较紧密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项目。 (六)考核者-------------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教助。 (七)被考核者----------2007-2008学年度教务助理。

(八)考核执行者--------教务助理工作组。 第三条考核原则 (一)考核标准尽可能量化; (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教助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教务 处的标准制定。 第四条每位教务助理一学期工资标准在400元左右浮动,教务助理最后所 得工资根据考评结果而定。 第五条考核方法是360度考核法,由教务助理所在办公室老师,其他办公室 教助(即同事)共同参与,实行打分制,考核表由教务助理所在办公室老师填写,同时参考其他办公室教助(即同事)意见,运用KPI法确定绩效考核标准。 第二章考核流程与实施 第一条教务助理工作组开会讨论确定最终考核制度; 第二条由教助工作量评估小组整理制度材料,交给教务 助理工作组审核, 最后上交教务助理管理老师审批; 第三条制度执行,由各办公室老师对本办公室教助进行 考核; 第四条由教助工作量评估小组进行汇总,按分数列出等级,确定薪酬;

24小时出入量教学文案

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 概念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 80mg+止血敏4.0,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

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 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四、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量杯法 (1)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3)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记量。

软件工作量评估报告

XXXX软件成本评估 1. 概述 我们认真地阅读了软件的用户指南,与XXXX电脑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查看了软件的操作界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编码工作量进行估算,再进一步地以此为依据,推算出整个软件生命期的工作量。 2. 编码工作量估算 本次评估的软件有两个,分别是《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和《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为了更准确的估算出软件的工作量,我们对每一个软件功能模块所需工作量给出了三个估计值,分别是:1)悲观工作量(Epi):这是一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在编程人员技术不熟练,对业务理解不够,或有其他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因素存在的情况上发生。 2)正常工作量(Eni):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员可能付出的工作量估计。 3)乐观工作量(Esi):这种情况可能在程序员技术相当熟练,对业务相当了解,且以前可能有类似项目开发经验的情况下所需的工作量。

针对每一项功能模块,其最终的工作量估算值按以下公式计算:Ei = (Epi + 4 × Eni + Esi)/ 6 下面的表1是对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估算,表2是对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估算。 表1: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工作量清单 表2: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工作量清单

上述两个软件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合计为: Ec = Ec1 + Ec2 = 151.67 + 1631.67 = 1783.34(人.小时) 3. 软件生命期工作量估算 为便于估算,我们假定《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和《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均按照瀑布模型开发。 瀑布模型将整个软件生命期划分为计划与需求、产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与测试、移交等六个阶段,各阶段所占工作量如表3所示。 表3:瀑布模型阶段分布百分比 根据上表,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仅占全部工作量的24%,因此《X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0.25≤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1.2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1.2.1P(人头费)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1.476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

软件开发实施项目工作量评估明细表

项目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推进OA系统应用,强化业务整合 一、推进OA流程应用工作量 序号阶段工作内容人员 配备 人·日 1 项目准备现有系统配置情况检查 系统相关模块的基本数据情况检查 制定实施阶段计划,约定每个阶段的时长,准 确划分各阶段时间节点 预定培训实施期间培训日期安排 3 9 2 系统配置建立相关组织结构 建立相关角色 调整全局配置项 建立权限分配方案 2 12 3 流程调研落实需要上线的流程列表,这些流程主要包 括:党委发文流程、纪委发文流程、公司发文 流程、部门发文流程(报告、函、请示、通知)、 公司收文流程,以及:用印申请流程、出差申 请流程、会议管理流程等 培训流程图的标准画法 收集流程图,交流流程信息、修改流程图、流 程图定稿 4 36 4 设定流程建立流程,谁提交,谁批准,谁执行 建立流程表单,及相应说明 建立流程处理签 建立存档管理,配置相关归档目录 建立权限管理 5 85 5 模拟调试对所有流程进行模拟测试,特别是各个重要公 文流程,必须进行遍历测试 根据模拟测试发现的情况,对流程设置进行检 讨和调整 4 72 6 管理员培训对流程管理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流程异常情 况处理、流程微调技巧 2 8 7 用户培训根据项目实际整理培训资料 落实培训人员、场地、时间安排 三场用户培训,需用户积极配合协调 2 8 8 系统启用建立起与系统运行相适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正式启用系统的通知 系统检查与实施补充 问题收集、反馈、调整 2 12 9 项目收尾项目回顾 权限收回 2 2 合计244

二、新功能开发工作量 序号阶段工作内容人员 配备 人·日 1 需求调研、分析了解用户业务,获取用户对功能、性能等方面 的需求 4 20 2 需求确认用户方、开发方对需求进行审核确认 这些功能包括:安全认证、电子印章、规章制 度管理、业务整合 2 10 3 总体设计系统初步设计 2 10 4 总体设计评审用户方、开发方对总体设计审核确认 2 2 5 详细设计对系统功能、操作界面、处理逻辑、数据库、 代码体系等进行详细设计 2 20 6 详细设计评审开发组对详细设计方案审核确认 1 3 7 编程、单元测试编写程序、单元测试 系统管理(设置,备份还原) 操作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 2 24 安全认证 2 70 电子印章 2 64 规章制度管理 3 81 业务整合(初步) 2 20 业务整合(深入) 4 120 8 集成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编程与测试可以交 叉进行 4 24 9 安装调试到用户现场安装调试开发好的系统,并与用户 一起试走业务流程,对系统进行功能确认测试 3 21 10 系统初始化将系统初始化;准备业务基础数据并录入系 统; 2 12 11 用户培训对用户操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详细培训 1 4 12 项目跟踪与总 结 系统bug控制,操作指导 2 12 合计517 工作量总计:761人·日

如何评估测试工作量

场景一:合同前的工作量估算 场景描述: 软件开发网 (1)没有实施过CMMI2级 (2)合同未签,需要给客户报价 (3)有客户的概要需求,有类似的项目数据可供参考 (4)需要估计整个项目的总工作量,以便于估算总成本,给客户报价 软件开发网 估算步骤: (1)寻找类似的历史项目,进行项目的类比分析,根据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凭经验估计本项目的总工作量; (2)进行WBS分解,力所能及地将整个项目的任务进行分解; (3)参考类似项目的数据,采用经验法估计WBS中每类活动的工作量; (4)汇总得到项目的总工作量; (5)与第(1)步的结果进行印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估计结果。 场景二:基于详细需求的经验估计 场景描述: (1)只有详细需求,没有历史数据 估算步骤: (1)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2)采用经验法估计每个活动的工作量; (3)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只使用了经验法,无法对结果进行印证,难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场景三:由编码估算整体 场景描述: (1)有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2)有编码活动的生产率数据 (3)有详细需求 (4)实施了CMMI2级,但是没有积累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分布数据软件开发网 估算步骤: (1)产品分解,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模块; (2)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

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3)建立WBS分解中的活动与产品元素的映射关系,识别出WBS中哪些活动可以采用模型法估算; (4)估计产品元素的规模,可以采用代码行法或功能点法,并估计每个产品元素的复杂度、复用率等; (5)根据历史的编码阶段的生产率数据和产品元素的规模估计、复杂度、复用率等采用模型法计算每个产品元素的编码工作量; (6)根据历史的类似项目的数据及估算人的经验估计其他活动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经验法。(7)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混合使用了经验法与模型法,这2种方法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印证。 场景四:由总体印证基于WBS的估计 场景描述: (1)有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2)有类似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率数据(含管理工作量) (3)有详细需求 (4)实施了CMMI2级,但是没有积累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分布数据 估算步骤: (1)产品分解,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模块; (2)估计产品元素的规模,可以采用代码行法或功能点法; (3)累计出整个产品的总规模,并估计产品总体的复杂度、复用率等; (4)根据类似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率数据和产品的总规模、复杂度、复用率等采用模型法计算总的开发工作量; (5)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6)根据历史的类似项目的数据及估算人的经验估计所有活动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经验法。(7)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8)与第(4)步得出的工作量进行比较印证,如果偏差不大,则以第(7)步的结果为准,如果偏差比较大,要仔细分析原因,可能的原因举例如下: 类似项目的生产率数据不适合本项目; WBS分解的颗粒度不够详细; 估算专家的经验不适合本项目; 具体任务的估计不合理; 针对原因,对估算的结果进行调整,使其趋向合理。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对于项目的总工作量有2个结果或者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可以互相印证,以发现估算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是估计更加合理。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 范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 ? 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 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 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单位用ml 表示。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 示。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 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4、每天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数量记录于三测单上,记录方法为:今天7:00 的总结记录在三测单昨天的日期相应栏内。由夜班记录。 2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羀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肄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袅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 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膂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螇1.1开发工作量 莇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芄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羂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螈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 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蒅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蚄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 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蚃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 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袀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 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 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肃l≤风险系数≤1.5 蒃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 的程度。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在测试项目管理中或编写测试计划时,经常需要对某个测试工作进行工作量的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凭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估算的,如能结合一些常规的估算方法,有助于估算的精确度。 以下是网上找到的一些常规的估算测试工作量的方法: 1、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

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 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 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 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 7、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Pert 估计可得到代码行的期望值E,和标准偏差SD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 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 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 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单位用ml

表示。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 提示。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 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 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如总结时入院仅12小时即记录成12小时总结。 4、每天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数量记录于三测单上,记录方法为:今天7:00 的总结记录在三测单昨天的日期相应栏内。由夜班记录。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和报价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 ≤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P(人头费)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时间: 参加人员; 原则:明确重要性、选择好工具 勤沟通记录、及时给反馈 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入量 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 ①固体食物含水量: 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出量 出量,主要包括尿液,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等。每班交班前,护士应清空尿袋及引流袋,将尿量、引流量和呕吐总量纪录在出入液量登记表上。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对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的无形失水量的漏记。

接下来汇总一下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出量: ①尿量:用有容量的专用量杯量取,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或是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②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③粪便量:100~300 g/d 含液量约 150 mL, 若为稀水便应排入便盆, 再倒入量杯, 酌情加已知容量水, 量取总量后减去已知水容量既得粪便含水量。 ④呕吐物亦同上大便含液量换算方法。 ⑤伤口渗液或汗液: 先称得湿床单或湿纱布总重量再减去干纱布、干床单等重量既得液体重量, 然后换算成毫升量。 对于没有尿管的患者,在便盆内放置一次性尿液收集盆并指导患者将全部尿液留置于尿液收集盆内,避免测量误差。指导患者在需要清空一次性尿液收集盆时通知护士,切勿将尿液收集盆移走。护士在每次清空尿液时须将尿液倒置量杯内,严格记录尿量。 出入量该由谁记? 正常情况下,护士理应对住院患者的饮食、用药、排泄等相关情况全面掌握,从这个角度讲,出入量是应当由护士记录的。然而,由于大部分医院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护士能够完成常规治疗护理项目已属不易,定时记录患者出入量很难做到。国外研究也显示,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患者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院,实际上是由陪护的家属、护工或护理员来完成出入量记录的。这就形成了许多隐患。护士将这个工作交予他人,就存在沟通的问题。一旦沟通不到位,家属或陪护对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就会发生少记、多记、漏记的差错;又或者未能学会记录的方法,造成误记。此外,陪护或家属责任心不强,也可能会疏于记录。 因此,需要记录出入液量的患者需要护士多与患者、家属、护工等多方面的沟通,宣教记出入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及时总结记录监督,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出入量该怎么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