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雷达探测隧道衬砌报告格式

地质雷达探测隧道衬砌报告格式

地质雷达探测隧道衬砌报告格式
地质雷达探测隧道衬砌报告格式

报告编号:检验检测报告

产品名称:隧道结构

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单位名称:****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

隧道结构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

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9)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衬砌厚度;

3.2、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

3.3、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

4.2、《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3、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衬砌背后密实度、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

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图5-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示意图

检测时采用剖面法,即发射天线(T )和接收天线(R )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面沿测线均匀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即可把地下电磁差异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形态反映出来,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依据地质雷达图像,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行时深换算获得异常界面或目的体的情况。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像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在地表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同时结合施工资料,可确定隧道衬砌厚度以及有无空洞等缺陷。

信号

收发转换开关

发射机

接收机 噪声

主机

发射

接收

目标体

T 1R 1T 4R 4T 7R

7

双程时间点位(m)

1234567t

图5-2地质雷达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示意图

本次地质雷达检测里程每5m 由施工单位在隧道边墙上作一标注,方便检测过程中对里程准确度的控制。按照委托方要求在隧道左右拱腰、拱顶各布置1条平行于洞轴的雷达测线,共计3条雷达测线。地质雷达测线布置如图5-3所示。

图5-3 地质雷达测线布置示意图

6.测试仪器

本次地质雷达检测采用美国产SIR-4000型地质雷达,选用400MHz 屏蔽天线 。 7.检测结果

7.1衬砌厚度

综合二衬厚度检测断面图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拱顶测线 6.5m

左拱腰测线

右拱腰测线

F80-2017)混凝土衬砌10.11.2 混凝土衬砌实测项目要求,每40m检测一个断面进行统计:该隧道拱顶二衬厚度大于(等于)设计值的比例为93.8%,左拱腰二衬厚度大于(等于)设计值的比例为94%,右拱腰二衬厚度大于(等于)设计值的比例为94.3%,该隧道二衬厚度平均大于(等于)设计值的比例为94%。

表7-1 隧道衬砌厚度合格率统计表

里程桩号设计厚度(cm) 拱顶实测(cm) 左拱腰实测

(cm)

右拱腰实测

(cm)

K1+200 45 46 52 46 K1+240 45 45 47 47 K1+280 45 45 46 48 K1+320 40 40 41 41 K1+360 40 42 41 42 K1+400 40 41 42 41 K1+440 45 / / 85 K1+480 45 50 46 45 K1+520 45 52 46 48 K1+560 45 47 60 48 K1+600 40 51 48 51 K1+640 45 48 44 48 K1+680 40 43 51 42 K1+720 40 45 51 49 K1+760 40 41 43 50 K1+800 50 48 48 48 K1+840 50 48 58 79 K1+880 50 49 53 48 K1+920 45 45 45 47 K1+960 45 46 45 48 K2+000 45 47 50 50 K2+040 35 38 50 37 K2+080 50 53 56 56 K2+120 45 45 49 47 K2+160 50 46 44 65 K2+200 50 59 55 55 K2+240 50 58 56 50 K2+280 35 / / 43 K2+320 45 / / 49 K2+360 50 / 51 58 K2+400 50 53 57 52 K2+440 50 57 56 51

K2+480 50 56 50 52 K2+520 50 54 57 51 K2+560 40 48 44 78 K2+600 40 46 49 46 K2+640 40 43 63 40 K2+680 40 40 40 45 K2+720 40 40 48 47 K2+760 40 40 56 44 K2+800 40 43 46 50 K2+840 45 54 55 50 K2+880 35 50 41 53 K2+920 45 52 48 48 K2+960 45 / / 74 K3+000 35 44 45 50 K3+040 35 43 36 55 K3+080 35 48 34 42 K3+120 35 51 40 53 K3+160 45 45 57 44 K3+200 45 49 48 41 K3+240 45 45 43 48 K3+280 45 47 68 59 7.2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和内部缺陷

空洞分布情况详见隧道衬砌检测结果表(表7-2)。

表7-2 某某隧道二次衬砌空洞情况统计表

序号里程桩号衬砌厚度(cm) 缺陷位置

1 K2+172~175 23~41 拱顶

2 K2+490~491.5 18~50 拱顶

3 K3+396~397 23~31 拱顶

表7-3 某某隧道部分钢拱架数量统计表

序号里程桩号设计榀数实测榀数

1 K1+570~580 10 10

2 K1+580~590 10 10

3 K1+590~600 10 10

4 K1+600~610 10 10

5 K1+610~620 10 11

6 K1+620~630 10 9

7 K1+630~640 12.5 13

8 K1+640~650 12.5 12

9 K1+680~690 10 10

10 K1+690~700 10 11

11 K1+700~710 10 9

12 K1+710~720 10 8

13 K1+720~730 10 12

14 K1+740~750 10 11

15 K1+750~760 10 10

16 K1+760~770 10 9

17 K1+770~780 16 16

18 K1+780~790 16 16

19 K1+790~800 16 16

20 K2+040~050 12.5 13

21 K2+050~060 12.5 12

22 K2+060~070 12.5 12

23 K2+530~540 10 10

24 K2+540~550 10 11

25 K2+550~560 10 10

26 K2+560~570 10 9

27 K2+570~580 10 10

28 K2+580~590 10 10

29 K2+590~600 10 10

30 K2+660~670 10 9

31 K2+670~680 10 11

32 K2+680~690 10 10

表7-4 某某隧道仰拱统计表

里程桩号设计厚度(cm) 仰拱实测(cm) 备注K1+200 45 46 / K1+240 45 46 / K1+280 45 45 / K1+320 40 42 / K1+360 40 42 / K1+400 40 40 / K1+440 45 41 / K1+480 45 46 / K1+520 45 45 / K1+560 45 46 / K1+600 40 41 / K1+640 45 46 / K1+680 40 41 / K1+720 40 42 / K1+760 40 41 / K1+800 50 50 / K1+840 50 49 / K1+880 50 50 / K1+920 45 45 / K1+960 45 48 / K2+000 45 46 / K2+040 35 34 / K2+080 50 50 / K2+120 45 45 / K2+160 50 50 / K2+200 50 50 // K2+240 50 50 / K2+280 35 36 / K2+320 45 45 / K2+360 50 51 / K2+400 50 50 / K2+440 50 52 / K2+480 50 53 / K2+520 50 52 / K2+560 40 40 / K2+600 40 41 / K2+640 40 41 / K2+680 40 42 / K2+720 40 41 / K2+760 40 42 / K2+800 40 40 / K2+840 45 46 /

K2+880 35 35 / K2+920 45 46 / K2+960 45 48 / K3+000 35 36 / K3+040 35 37 / K3+080 35 36 / K3+120 35 35 / K3+160 45 46 / K3+200 45 48 / K3+240 45 45 / K3+280 45 46 / 8.结论及建议

K1+440-450拱顶实测图

K2+570-590拱顶实测图

K2+130-160左拱腰实测图

K2+360-390左拱腰实测图

K2+070-110右拱腰实测图

K2+370-400右拱腰实测图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9)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图5-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示意图 检测时采用剖面法,即发射天线(T )和接收天线(R )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面沿测线均匀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即可把地下电磁差异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形态反映出来,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依据地质雷达图像,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行时深换算获得异常界面或目的体的情况。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像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在地表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同时结合施工资料,可确定隧道衬砌厚度以及有无空洞等缺陷。 信号 收发转换开关 发射机 接收机 噪声 主机 发射 接收 目标体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 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隧道二衬厚度不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公路隧道二衬厚度不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摘要:公路隧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局部问题,例如说 公路隧道的二衬厚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会导致隧道出现各种 危害。首先在分析厚度不足的原因方面要立足于隧道二衬的设计和施工这两个方面;其次分析二衬厚度不足对于隧道结构的影响;最后通过研究实行控制和加强 二衬的施工质量等来达到治理因二衬厚度不足而产生的各种危害的目的。 关键词:隧道二衬;厚度不足;治理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导致我国在进行公里隧道建设工程的时候, 就要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地质及水文条件,这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和麻烦。隧道二衬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安全储备或者是承受后期围岩的压力,二 衬厚度不足将会极大地影响到隧道的正常安全使用,因此在这里分析成因并加以 解决。 1隧道二衬厚度不足的成因分析 1.1设计方面 一方面在于有一部分的公路隧道建设工程的施工方,为了能够取得最大的利益,更好的节约成本,在设计断面的时候Ⅲ类~Ⅴ类的围岩没有预留变形量,然 而在施工的时候要满足设计建筑的界限要求,就会出现围岩因为变形而嵌入到二 次衬砌的界限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二次衬砌的厚度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就只能比原 定设计的施工数值要小。 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节省施工工程的成本。为了达到 节约成本,获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时就没有多加考虑施工材 料的质量问题,而防水材料如果本身质量较差,柔韧性就会不强,就会很大程度 上的影响与围岩贴附的程度。防水材料如果不能紧贴围岩的话,就会导致局部的 二次衬砌的厚度要小于设计值的现象出现。 1.2施工方面 除去因为节约成本而在设计和材料质量方面导致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之外,不 理想的施工质量则是导致隧道二衬厚度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围岩开挖光面爆破的效果较差;施工过程时的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 1.2.1围岩开挖光面爆破的效果较差 光面爆破的时候效果不理想,会导致在开挖隧道的时候轮廓凹凸不平,难度 加大,衬砌部分也会因为局部的挖建工作的问题而厚薄不均。在隧道建设的初期,在进行支护工作的时候,喷射混凝土没有补平凹凸面同样也会影响到隧道的平整度。 1.2.2施工过程时的人为因素 在施工的过程时发现围岩有欠挖的现象,没有及时的汇报处理,就会造成局 部位置的二次衬砌的厚度较薄;在施工的初期阶段没有做好支护工作,或者是支 护工作的效果不理想,结果会导致围岩严重变形并大大超出了设计方案中预留的 变形值,使围岩嵌入到二次衬砌的界线内;在公路隧道的顶部进行施工的时候, 由于堵管或者是施工人员对于整体的把握不准确的状况下,停止输送混凝土,就 会造成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不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事先振捣工作的不到位,在往拱顶输送混凝土的时候容易把空气封闭在拱顶和混凝土之间,出现了一 定的空隙,从而造成二衬厚度的不足等等诸多的因素。 1.2.3施工过程时的技术因素

隧道二衬厚度不足返工处理方案..

目录 一、情况简介 (1)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述 (1) 二、隧道衬砌厚度不合格段简介 (1) 三、不合格段的返工处理方案 (2) 1、拆除前地质情况调查 (2) 2、拆除不合格二衬混凝土 (2) 3、初期支护换拱处理 (4) 4、修复二衬防排水系统 (6) 5、模筑混凝土衬砌 (7) 6、浇筑后混凝土质量评定。 (9) 四、工期安排 (9) 五、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 (9) 六、安全保障措施 (10) 七、应急预案措施 (10)

****隧道二衬厚度不满足设计段 返工处理施工方案 一、情况简介 1、编制依据 (5)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 (6) 施工调查资料及当地的地质水文资料; (7) 我公司既往类似工程施工经 2、工程概述 ****隧道全长378m,隧道进口里程DK29+067,出口里程DK29+445。隧道进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隧道内纵坡设置为单面上坡,坡度为5.8‰,暗洞坡长331m。 现施工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K29+228,仰拱施工里程为DK29+242,二衬施工里程为DK29+243。 二、隧道衬砌厚度不合格段简介 ****隧道DK29+250~+243长度7米,设计衬砌型式为V级加强,厚度55cm厚C35钢筋混凝土。由于该段初期支护施作时持续下雨,地表水下渗,导致该段初期支护沉降、变形量超出预留变形值,致使二衬厚度不足。 2014年3月22日,DK29+247~+242段仰拱已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但是,DK29+245~+242段初期支护沉降仍在继续,并且已经侵入二衬,为了防止塌方和确保掌子面及前方的施工安全,先将

1--《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模板) (1)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1.3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1.4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1.5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1.6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白雪冰孔祥春 一、工程概况 北京鑫衡运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检测部于二○○五年三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对某公路隧道的衬砌,进行无破损法检测,目的是检测二衬结构的厚度、衬砌内部及背后缺陷分布情况。因本次检测的具体情况,经业主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在隧道内布设5条雷达纵测线,进行全线检测.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隧道东线出口段K79+816~K82+816段3000m、续建段K74+280~K75+180段900米以及西线YK73+835~78+335段4500米隧道穿越地段岩性以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为主,间夹蚀变闪长岩,霏细岩及花岗伟晶岩脉。以上三段隧道共穿越大小断层13条,围岩类别变化频繁,地质结构复杂、通风排烟困难、岩爆频繁是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三、检测内容及标准 1、检测内容: (1)探地雷达检测二次衬砌厚度和衬砌内部及背后缺陷; (2)初衬内部及背后缺陷; 2、检测标准: (1)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四、测线的位置

测线共五条,纵向布置在隧道衬砌表面,具体见以下示意图。 五、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与探空雷达相似,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至数百乃至数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传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物反射后返回地面,被另一天线接收。脉冲波旅行时间为T。当地下介质的波速已知时,可根据测到的准确T值计算反射体的深度。雷达系统的基本部分如下图: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处理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编制目的 (1) 3适用范围 (1) 4作业准备 (1) 5检测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5.1 问题 (1) 5.2 原因分析 (2) 5.3 处理方案 (2) 6 衬砌厚度的预防与保证措施 (5) 7安全及环保 (5) 7.1安全要求 (5) 7.2环保要求 (5)

隧道二衬厚度不足整改方案 1 编制依据 1.1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安全技术规范; 1.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设计图纸、赣龙隧参04。 2编制目的 正确指导员工进行衬砌厚度不足的工程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预防衬砌厚度不足的产生。 3适用范围 适应于隧道衬砌厚度不足的处理工程。 4作业准备 在处理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检测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问题 龙华山隧道进口右拱腰DK38+265~DK38+270衬砌厚度设计为40cm,平均厚度为35cm。DK38+265~DK38+270段为III级围岩,衬砌支护类型为IIIc,支护参数如下表所示:

5.2 原因分析 1)III级围岩开挖爆破时炮眼间距个别过大,造成光面爆破效果差,局部欠挖,开挖放样时个别欠挖部位未量测到。 2)断面扫描间距5~10一个断面,局部1~3m范围欠挖未扫描到。 3)衬砌台车就位时量取衬砌厚度时该欠挖处部位较隐避,不在台车端头与窗口范围内,未量取到造成混凝土施工完毕后检测出欠挖。 5.3 处理方案 1)施工工序 根据无损检测结果由测量人员对顶腰欠挖范围进行标识。利用钢筋台车作为工作平台人工配风镐凿除二衬混凝土。混凝土凿除后对欠挖区域进行测量复测并在欠挖点上标识出欠挖范围和厚度,然后人工配风镐和铁钎对欠挖围岩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测量复检直到合格为止。欠挖处理完成后,按照施工工序依次进行初期支护、修复防水板施工、二衬混凝土施工。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地质雷达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 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编号:BG-CQYB-A16-001 合同段:A16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 编制: 校核: 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一、工作概况 201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口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GSSI 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配属100MHZ 的屏蔽天线进行了探测。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共25m 。 二.预报的方法技术 (一) 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 质(如介电常数Er) 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子面前方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走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 v x z t 2 24+= r c v ε=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处理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2编制目的....................................................... 3适用范围....................................................... 4作业准备....................................................... 5检测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问题......................................................... 5.2 原因分析..................................................... 5.3 处理方案..................................................... 6 衬砌厚度的预防与保证措施 ...................................... 7安全及环保..................................................... 7.1安全要求..................................................... 7.2环保要求.....................................................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8)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隧道衬砌检测方案

隧道衬砌检测方案(瑞典MALA特侧雷达)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检测单位一起准备:将一起电视充满电,仪器开机检查正常。 2、检测单位附件准备:准备50m皮卷尺一卷,自喷漆若干,手电筒若干包括电池), 记事本一本,笔4只,口罩若干,隧道工作服4套,数码相机一部。 3、施工单位配合准备:工人5~人,大型装载车一台(按我方要求电焊上检测支架,配 一名技术娴熟的司机),提供较为详细的隧道地质和工程施工概况,如隧道设计纵、横断面图等(包括隧道中有无塌方、岩溶、暗河,隧道的施工工艺,隧道基本技术 参数,一、二衬砌的设计厚度等),现场技术工程师两名,施工照明灯。 4、检测单位根据业主单位或质检单位的验收标准制定检测内容和计划,其中包括:检 测部位,探测深度,剖面数量,关心的缺陷类型,探测方式。 二、隧道检测工作 1、在检测工作开展前,施工单位的测绘人员先期在隧道的边墙上每10m标记好隧道的 桩号,要求标记准确清晰。 2、隧道检测工作开始后:检测单位技术工程师负责设备操作及笔记记录,施工单位技 术工程师负责协调和介绍,施工单位工人负责天线数据采集及相关工作(照明、车 辆等)。 3、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的技术工程师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拍照记录。 4、数据采集速度由现场情况确定。 5、测线布置原则;根据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探地雷达隧道检测常用的检测布线方式是 沿隧道纵向布置5条测线,分别位于两侧拱脚、两侧拱腰和拱顶。具体见下图: 6、数据采集按照先隧道顶测线后边测线的原则采集(D测线-L2测线-R1测线-R2测线 -L1测线)。 7、要求施工单位安排好隧道内的交通和现场设施的清理工作,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 进行。 8、在全部测线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钻孔取芯(二衬),验证检测工作的进行顺利进行。 9、在现场采集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所有人员听从检测单位现场指挥的安排,不能随 意采取行动,如果是工程问题则听从施工单位的安排。 三、数据处理工作 1、数据处理由检测单位技术工程师完成,必要时需要向施工单位的技术工程师进行施 工技术咨询,希望施工单位配合。 2、前期数据分析:由专业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完成,保证客观准确。 3、后期数据解释: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JTJ071-98》,并参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所检测规程TB10223-2004》进行数据解 释,保证按国家规范客观准确。 4、数据分析解释完毕后,按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所检测规程TB10223-2004》的规 范标准出具《隧道衬砌无损检测报告》。 5、数据处理时间估计是隧道检测时间的3 倍以上。 四、报告提交 1、按照业主或质检单位的要求日期提交检测报告。 2、在报告提交后的15天内,如有异议,可向检测单位提出。 3、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处理 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目录

隧道二衬厚度不足整改方案 1 编制依据 1.1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安全技术规范; 1.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设计图纸、赣龙隧参04。 2编制目的 正确指导员工进行衬砌厚度不足的工程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预防衬砌厚度不足的产生。 3适用范围 适应于隧道衬砌厚度不足的处理工程。 4作业准备 在处理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检测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问题 龙华山隧道进口右拱腰DK38+265~DK38+270衬砌厚度设计为40cm,平均厚度为35cm。DK38+265~DK38+270段为III级围岩,衬砌支护类型为IIIc,支护参数如下表所示:

5.2 原因分析 1)III级围岩开挖爆破时炮眼间距个别过大,造成光面爆破效果差,局部欠挖,开挖放样时个别欠挖部位未量测到。 2)断面扫描间距5~10一个断面,局部1~3m范围欠挖未扫描到。 3)衬砌台车就位时量取衬砌厚度时该欠挖处部位较隐避,不在台车端头与窗口范围内,未量取到造成混凝土施工完毕后检测出欠挖。 5.3 处理方案 1)施工工序 根据无损检测结果由测量人员对顶腰欠挖范围进行标识。利用钢筋台车作为工作平台人工配风镐凿除二衬混凝土。混凝土凿除后对欠挖区域进行测量复测并在欠挖点上标识出欠挖范围和厚度,然后人工配风镐和铁钎对欠挖围岩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测量复检直到合格为止。欠挖处理完成后,按照施工工序依次进行初期支护、修复防水板施工、二衬混凝土施工。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采用二衬施工用的钢筋台车做成修补工作平台。 ②二次衬砌拆除范围由测量放线描绘出施作区域并标识出位置,范围为1m宽×5m 长,边界扩大20cm,总处理面积1.4m宽×5.4m长。 ③检查风镐的完整性和转动情况检查风路是否畅通各连接接头是否牢固。 (2)凿除二衬混凝土及欠挖围岩 在测量放线区域内人工持风镐对二衬混凝土进行凿除,由一点扩大到面逐层剥离混凝土。混凝土凿除后根据测量放样对欠挖围岩进行人工凿除。二衬混凝土凿除范围边界要比围岩欠挖地段边界大20cm,这20cm范围最后再凿除,凿除时将边缘凿成楔形防脱落,靠防水板一侧扩大5cm。凿除范围内的混凝土贴近防水板5cm内由人工持铁钎进行凿除,以防止防水板被破坏不利用防水板的焊接修复。 (3)初期支护 欠挖处理完成后,对初期支护受到破坏的部位按照IIIb复合式衬砌要 求按初期支护参数进行支护。该欠挖处不在拱部120°范围内,无需布置网片和锚杆,直接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即可。喷射混凝土时应分层、分片由下而上进行,喷射时受喷面与喷嘴保持1.5至2m。 (4)防水板修复 欠挖围岩处理及初期支护修补完成后对防水板进行修补,对要修补区域的范围进行认真确认,然后根据数据进行防水板裁剪挂设土工布及防水板,并保证质量要求。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报告格式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编写: 检测: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一、任务概况 1.1作业目的 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有限公司于****有限公司年7月07日对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进行物探工作。 1.2测区概况 项目位于****市****有限公司区,物探位置参如图1.1所示。 图1.1工程场地地理位置图 二、管线探测 探测范围为以委托方指定的范围为界。 2.1管线的调查 管线的调查主要针对架空管线及明显管线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变压器、消防栓、人孔井、阀门、窨井、仪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 ①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均应直接打开井,用检验合格的钢尺量测,精

确到厘米。实际作业时按规程及甲方提供表格所列各类管线调查内容,参考各专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到实地调查核实,查清各类被调查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埋深、起止、走向以及同类管线的连接关系,以便进行仪器探测。在调查量取时首先认真仔细量读,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其次,管线调查时应注意量取各类管线的偏距,即管道中心线至井盖中心的水平偏移距。 ②在实地调查中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等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2.2地下管线探测原理 金属管线探测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地下金属管线在发射机发出的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又在管线的周围产生二次感应磁场,通过接收机接收该二次磁场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与深度。 发射机现场工作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采用偶极电磁感应法,探测时将发射机的发射线圈垂直地放在地表,或水平放置于管线的正上方;第二种是采用直接感应法,探测时用夹钳夹住管线,发射机通过夹钳直接激发管线;第三种是采用充电法,直接将发射机的一极接在管线的一端,另一极接在待测管线的另一端或较远处的大地上,使发射电流直接流过被测管线。直接感应法和充电法应具备管线露头的条件,其中充电法只能用于给水、热力等管线外露且不带电的管线,多用于管线的追踪;偶极电磁感应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应用于已知管线的追踪,也可以进行未知管线的普查。 接收机接收电磁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垂直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大,离开管线信号逐渐减小,极大值点与半极大值点的水平距离x为管线中心线的埋深h,如图3.1所示。另一种是采用水平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小,在管线两侧各有一个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1.1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 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

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m~2.0m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实施细则》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相关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施工资料。 5 施工方法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隧道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和施工记录;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处理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编制目的 ................................................................................................................................................... 3适用范围 ................................................................................................................................................... 4作业准备 ................................................................................................................................................... 5检测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问题 ...................................................................................................................................................... 5.2 原因分析 .............................................................................................................................................. 5.3 处理方案 .............................................................................................................................................. 6 衬砌厚度的预防与保证措施................................................................................................................... 7安全及环保 ............................................................................................................................................... 7.1安全要求 ............................................................................................................................................... 7.2环保要求 ...............................................................................................................................................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1、现场钻孔法

2、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 混凝土是隧道工程建设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影响到隧道衬砌结构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并直接制约着隧道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混凝土衬砌的质量检控中,强度保证是基本要求。但是混凝土作为多相、多组分的复杂材料体系,在制造过程中,其强度易受到配料、搅拌、成型、养护等多种工艺环节的影响,如技术疏忽或管理不严,便极易造成质量隐患,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因此在建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控和已建隧道衬砌的健康诊断中,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十分必要。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无论是利用与现场同条件制作、养护的预留试块进行隧道衬砌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还是现场钻孔取芯进行强度检测,对于隧道工程而言,弊端皆十分明显,两者的应用前景都不甚广阔。迄今为止,隧道衬砌强度检测的适宜方法,国内外也鲜有报道。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所以,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寻求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混凝土衬砌的强度检测方法以应工程之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尝试着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引入某公路隧道衬砌的强度检测, 以期从无损检测这一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隧道衬砌的特点与检测方法的建立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结构的强度检测,国家及有关部门已经颁布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使强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科学的程序和公认的检测方法。而这些程序和方法都是在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结构和材料的检测技术、结构的设计计算分析模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公路隧道与这些建筑结构在材料、功能、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上有许多的共同点,因此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度检测的程序、方法、和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有选择应用到公路隧道的强度检测当中。但是,与常规的建筑结构相比,公路隧道还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公路隧道属于地下半隐蔽工程,跨度大,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衬砌形式种类多。由于隧道结构和围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衬砌的荷载分布至今都是一个在理论上远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公路隧道而言,围岩类别和衬砌形式不同的地段,衬砌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同。即使在同一地段,岩层产状和岩性的差异,也可导致隧道的不同部位如拱顶、拱腰和拱脚等,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点发生变化。实际上,公路隧道经常处于一定的地下水环境中,水往往是混凝土衬砌劣化的主要因素。已有的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都是通过制备各种标号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大量的回弹、超声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建立回弹值、声速和强度的相关关系,得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和超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进而间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上,在试验室进行回弹和声速测试时,都是在试件含水量可控制的范围内和零应力状态下测试的,而公路隧道却相反,它总是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和含有一定的地下水。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的差异,在隧道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钻芯法必不可少,它的结果直观、准确、代表性强,可用来对回弹法和综合法结果进行校正,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但是,钻芯法属于半破损检测方法,隧道衬砌是隧道工程主要的承重结构和最后的防水措施。对衬砌钻孔,必然造成结构的局部损伤,可影响到衬砌的整体性和刚度,也影响着隧道的美观,且造价昂贵。故钻孔数量不能太多,难以用来对整条隧道进行综合评判和推定,只能用于对回弹法和综合法进行强度校核,对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起着以点控面的作用。 由于公路隧道只有一个面暴露在外,其内部缺陷和潮湿程度等无法观察,回弹法和综合法测试时只能采取沿面测试方法,这也加大了测试工作的难度。在横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