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12.A13.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解析】

【12题详解】

A项理解有误。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

【17题详解】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可看出诗人不仅仅是在赞颂杏花,主要是借杏花表达诗人的感情: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土。依据步骤,形成的答案: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三、【2019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3月诊】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案】23.D24.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从中任选一个方面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3题详解】

D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结尾都是这句话。所以“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错。

【24题详解】

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本诗歌的手法比较多,要选择比较重要的来分析。如《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再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

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四、【2019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B对诗歌赏析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实情景。

五、【2019届河南平顶山初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答案】19.修辞角度示例:(1)“双关”:“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两个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20.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解析】

【19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写出表达的情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20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整首诗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

六、【2019届河南许昌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9.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8.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19.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解析】

【18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通过塔高联想到登塔所见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19题详解】

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的类型及对表现诗人人生态度的作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为借景抒情(“浮云遮望眼”用典也可),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感情奔放,气势磅礴,风格有劲且有力。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豁达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揭示了要排除前方阻碍,提升自我,得到认识的飞跃的道理。

七、【2019届湖北广水市九年级3月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二句:“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见她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

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1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案】10.B11.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理解与赏析。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

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美好,表达对桂花赞美之情。并不是说“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主旨的理解。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将桂花或与群花作比,或与梅菊陪衬,或评定古人,从多层次的叙写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桂花”那超尘脱俗的特点,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据此分析作答。

八、【2019届湖北孝感初中学业水平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14.【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份加以分析。

【答案】13.入侵中原的西夏

14.甲诗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

【13题详解】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4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九、【2019届湖南益阳中考模拟】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0.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11.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12.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0.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

11.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3分)12.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挣”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和雪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并领悟诗歌内涵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后两句中蕴含的哲理即可。结合“各有所长”分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与二者相关的诗句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十、【2019届江西赣州、瑞金中考3月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①寄黄几复③

黄庭坚②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④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⑤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⑥溪藤。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②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③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④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⑤蕲(qí):祈求⑥瘴(zhà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答案】6.C7.A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案为C。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从“持家”、“治病”两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答案为A。这首诗主要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十一、【2019届江西高安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C项错误,应为由写景转入抒情。

【7题详解】

D项错误,应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

十二、【2019届辽宁沈阳中考模拟】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________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9.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0.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情感。(2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分)【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0题详解】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的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十三、【2019届山东济宁初三模拟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12.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1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12.(1).白描(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

十四、【2019届山东青岛九年级3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王湾白居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水面初平云脚低”意为“春天湖水没有风浪,显得很平静;浮云看上去很低”。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长高,刚刚没过马蹄”。

7.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B.《次北固山下》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C.《钱塘湖春行》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次北固山下》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答案】6.C7.C

【解析】

【6题详解】

C“春天湖水没有风浪,显得很平静”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两句合起来就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

【7题详解】

C“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对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十五、【2019届河南百校联盟九年级大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有人评价此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请结合全诗四联的内容简要分析。

19.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8.诗歌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19.用典。颔联用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悼念旧友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解析】

【18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分析,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

【19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运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典出晋人向秀《思旧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十六、【2019届湖北咸宁三校九下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答案】(1)B

(2)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项中“归隐田园的决心”错。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归去”只表达诗人有渴望归隐的心情。据此,答案为B。(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算得了什。“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这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要做到心胸开阔、勇于面对。据此理解作答。

十七、【2019届湖南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3月联考】古诗文阅读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宋·袁去华②

雄跨调庭野,楚望③古湘洲。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④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累生关塞⑤,万里云理陵阙,耿耿根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释】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②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约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绍兴末前后在世。

③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④依约:连绵不断。⑤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

10.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图。

B.“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

C.词的下阙“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作者用白描的笔法来绘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

D.“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家乡祖坟所在,从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

E.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末句“霜风”“落日”两个意象组合,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

11.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词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0.AD11.上阕先实写定王台的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虚写其曾经的繁华;下阕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解析】

【10题详解】

A“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错。开头描写定王当日的威仪,旌旗如云,华盖千乘,丝竹歌吹,响遏行云。千年之后,音犹在耳,但那时的繁华早已云消雾散,斗转星移,历史几经变迁,多少朝代兴废更迭,哪里还有昔日的踪迹呢,使人不禁慨叹兴废的匆匆。D“埋陵阙”:北宋君王陵墓均在北方,如今悉沦敌手,意味着国家的败亡。古人以帝王陵寝作为国家命脉所在,北宋君王陵墓均在北方,如今悉沦敌手,意味着国家的败亡。对此作者耿耿于怀,悲愤难休。所以“‘陵阙’是家乡祖坟所在”分析得不对。

【11题详解】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技巧题干已经指出是“虚实结合”,作答时只要找出诗词中虚写和实写的内

容,然后进行分析即可。上阕先实写:定王台地理位置及背景,虚写:曾经的繁华气势。下阕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虚写: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虚实结合,时空综览,使意境苍凉雄阔,内涵丰富,表达作者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十八、【2019届江西九江初中卓越联盟九年级二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

【北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

B.“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一词相互照应。

C.野凫、老树、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可见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赏景。

D.“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留有遗憾。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然的心绪得到深化。

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

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答案】6.B7.A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表述错误,诗句中的“发船迟”是指诗人面对美景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与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大意,然后逐个分析四个选

项,可知A项表述错误,这首诗是围绕“看”字构思的,不是“水”字。

十九、【2019届四川自贡富世、代寺学区九年级质量调研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②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③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④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⑤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15.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4.①A ②A ③B ④B ⑤A

15.①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②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描绘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③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①“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

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②“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的理解分析是正确的。③诗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近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远景。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的理解不正确。④“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的说法与诗歌的主旨不符。理解错误。⑤项的理解正确。据此可按要求填写作答。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语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描绘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的同时,深沉地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二十、【2019届甘肃定州九下一诊】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②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③边骨,犹是深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曲名。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9.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____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_____。

20.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9.(1).示例: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献身精神;报国情怀);(2).惨烈(激烈;伤亡惨重)。

20.示例:本诗中“可怜”一词表达了对战死将士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壮志难酬。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第一、二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据此可知第一句表现了将士的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答案】(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暂同”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既然注定明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因此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首先要理解“断蓬”的本义,“断蓬”,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这里作者其实是用“断蓬”自比,意思是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因此,“断蓬”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故答案为:⑴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⑵“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 必刷试卷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2分) 【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 1

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必刷试卷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1—2题。(6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中原景色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北宋的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尾,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完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6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C.“何日遣冯唐”一句化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词人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2.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2题。(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分析】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其实是希望自己能像姜尚和尹伊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故答案为: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 【答案】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解析】【分析】首先理解诗句内容: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⑤句中的“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显然不准确。④⑤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12.A13.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解析】 【12题详解】 A项理解有误。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句中“乃”的意思为______。 (2)诗句中加点字“乃”与下列句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C.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答案】(1)你,你的(2)C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乃”在这里是“你的”。(2)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含义。A:就。B:于是,就。C:你的。D:是。故选C。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表现其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 2.诗的结尾两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这两句诗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 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为“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故可以衍生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志向远大等意思)。 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结庐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真意”是指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心境;自由自得、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 【解析】 1.C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心远地自偏”的意思:只要一个人的心灵能远离世俗的弊病之处,那么无论他在哪里,他都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自然也就“地偏”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意义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地说出来。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的尔虞我诈,厌恶“世俗久相欺”的污浊社会,一旦归到大自然,就觉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要在无车马之喧,无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坚守节操,这就是他的“真意”所在。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②两地秋。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题 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尽”“入”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学科中的诗词鉴赏也成了备考的重要环节。为 帮助广大初中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语文部编版编写了大量的专项练 习题,以下将介绍其中一部分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填空题 1. “白露未晞月先挂,鹤栖何处楼初凉。”这两句诗的诗歌体裁是 ______诗。 答案:唐诗。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 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诗中比喻意义最为 明显的词是______。 答案:星。解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春天花开的情景,其中“星如雨”是比喻桃花落下的花瓣像雨点一样。 二、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着手准备 B. 着书立说 C. 着实难为 D. 着眼大局 答案:C。解析:这四个词语中,只有“着实难为”中的“着实”是作 为副词使用的,表示“确实;真正”。 2. 下列诗句中,表现出父母深情的是: A.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答案:D。解析:这句诗是《诗经》中的《小雅·鸡鸣》篇,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敬仰。 三、解答题 1. 解析“蓝田生玉”的文化典故。 答案:历史上蓝田地区因盛产墨玉而得名,所以有“蓝田生玉”的说法。“蓝田生玉”的含义是指人才济济,像蓝田地区盛产墨玉一样,人才济济地涌现。这个成语在《史记》中有出现。 2. 说明“叶公好龙”的典故。 答案:相传春秋时期,叶公养一条盘盘龙于庭院中。但是,他的大夫们为了防止叶公过于奢侈,称赞龙只是一条鱼而已。叶公听到后非常生气,便对大家说:“人人都知道鱼,但对龙的了解却不多。像你们这样不了解龙的人怎么称得起大夫?”故得“叶公好龙”的典故。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的部分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和解析。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提高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应对中考。

部编人教版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必备)

部编人教版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必备)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

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 (宋)朱淑真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________ ”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 _________ ”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1)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答案】(1)“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⑵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结合全词理解,可知“婵娟”即明月,末句极富美感,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故答案为:⑴“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⑵该题考查诗歌鉴赏之诗句鉴赏的能力。对于重要诗句鉴赏的题目,需要考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句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答题步骤一般分三点:①理解诗句,用简洁、流畅的语言翻译诗句;②分析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强调、突出的意思; ③分析情感。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缓”: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 (2)“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① (宋)雷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代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②,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③黄鹂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⑤减心情。 (注)①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②发:开花。③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④不道:不是说。⑤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 (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

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 【详解】 (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③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④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出郊极目 2.诗的颈联中“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

中考语文课内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 [2019 ·咸宁]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 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 [2019 ·咸宁] 下列各项中, 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 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 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2018 ·陕西] 有诗评, 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 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4) 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 [2019·淮安]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 ,有哪些作用?

(2) [2019 ·淮安]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 请谈谈你的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1) [2019 ·海南]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中的“ ” 三个字, 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 [2019 ·海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 [2019 ·绥化]《望岳》和本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 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 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 [2019 ·北京]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 ”宽解友人, 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③ 的人生态度。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的动词使用很有特色,尝试进行分析。 4.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甲)雪夜小饮赠梦得 (唐)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①?大开口笑送残年②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这首诗作于洛阳。①永夜:长夜,整夜。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乙)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丙)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贬江州司马,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本文有删节) (注)①佛教语,指佛教。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5.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里。(3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①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②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7.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述(甲)诗的内容。(2分) 8.(丙)文中提到“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请结合(乙)诗内容说说,白居易规讽了当时什么时事?以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9.(甲)(丙)两文都谈到白居易饮酒的问题,但情感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