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个人文地理论文选题

100个人文地理论文选题

100个人文地理论文选题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一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二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41、近代区域地理学被中译为“方志学”现象的探析

42、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43、“史地学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44、南海诸岛地名的权力关系及地方反馈

45、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46、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47、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构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48、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49、民国时期地图绘制及南海诸岛指称的历史演变

50、地理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三

51、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2、古易水:孕育华夏文明的文化长河

53、城乡文化信息流时空整合的理论体系构建

54、国外人文地理学男性气质研究回顾与启示

55、后现代批判地理学:谱系、问题域与未来走向

56、地理学中人的基本假设刍议

57、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特点与内涵论析

58、论研究历史地理学典籍的一些方法

59、地理科学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设计及教改研究

60、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61、人文地理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62、西方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的哲学思考

63、近年来大连市围填海区域动态演化研究

64、历史文化名城地名的文化分析及保护策略--以喀什市和北京市为例

65、浅析西域历史地名的发展与传承

66、论盐城历史地名的挖掘与保护

67、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

68、容美土司对外交通路线及其价值研究

69、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70、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及相关进展

71、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特征及影响因素

72、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旅游地理课堂教学

73、地理环境对淮北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

74、文学地理学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初探

75、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四

76、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环境教育特征探析

77、地域文化基因再现及人本观转基因空间控制理念

78、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

7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新路径

80、课程、专业设置与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

81、开放性视角下内蒙古城市腹地的界定

82、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

83、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84、客家民居建筑的人文魅力探微

85、基于聚落地名的盐池县人地关系状况研究

86、湖南洪江市古村落群空间分析与开发对策

87、基于旅游影响下的历史文化名镇去商业化研究

88、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89、高校地理实验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策

90、空间生产语境下的城市文化景观失忆与重构

91、地缘政治在“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安排

92、浅议高校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93、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94、新文化地理及其通俗化路径

9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的优化设计

96、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边界--研究综述与启示

97、我国地理科学类本科专业设置与学生培养的变化

98、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99、农业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100、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温瑞塘河的文化积淀和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 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由最初的自成体系逐渐演变成如今几乎一致同意的系统分类。中国人文地理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兴以来,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本文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简单的科学展望。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中国、人地关系、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1、理论的发展 1.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始终被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2]。从古代“天人合一”的协调思想演进到近代的人地关系协调思想,再升华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演进主线基本围绕人地关系和谐这一核心伸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全球性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人地关系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人地关系系统的性质及人地关系理论内涵在演进中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经济等等都是新形势下人地关系理论的具体实践形式,充分体现出人地关系论在指导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3]。 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近年来一大批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不同层面,和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全球化等不同切入点思考人地关系的本质与内涵、基本特征、客观规律和学科分支等问题,实现了人地关系研究视角由单源切入向多源转化,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的转变[4]。 1.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近年来,一大批致力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人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人地系统优化论、人地关系异化论、人地关系辩证论、人地太极图论、人地关系冲突论、人地关系危机论、人地关系错位论、人地关系协同论、人地差异协同论、人地协调共生论、人地协调阶段论、人地关系构型论、天地人系统论和人地关系分形论等。这些理论从正反两方面诠释人地关系的本质与内容,促使中国人地关系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5]。 1.3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研究水平 在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与争论的过程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逐步淡化了对人地关系理论本身的创新性探索,转而将人地关系思想植入到解决全球性或地区

地理学术论文题目100篇

作者文章名杂志发表日期刘纪远张增祥 庄大方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地理研究2003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地理学报1996 杨桂山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 张捷,都金康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 风景区为例 地理学报1999 杨荣南,张雪莲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 赵哈林赵学 勇张铜会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地球科学进展2002 刘刚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中国学术期刊文 摘 2007 王芳王浩陈敏建等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2)——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 统技术的区域生态需水计算及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2002 马振华、李小苗、 郭本泓等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地理学报2016 乔伟峰、刘彦随、 王亚华等 21世纪初期南京城市用地类型与用地强度演变关系地理学报2015 胡最、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地理学报2015 李仕冀、李秀彬、谈明洪乡村人口迁出对生态脆弱地区植被覆被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 为例 地理学报2015 李春芬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地理学报1982 刘志高、王琛、李 二玲等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地理学报2014 孙敬之、邓静中、 李慕贞等 冀南地区经济地理地理学报1954 戴尔阜、黄宇、吴 卓等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地理学报2016 王瑞丽、于贵瑞、 何念鹏等 中国森林叶片功能属性的纬度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16 邵全琴、樊江文、 刘纪远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地理学报2016 何慧、廖雪萍、陆 虹等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地理学报2016 侯西勇、侯婉、毋 亭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地理学报2016 刘晓燕、党素珍、 刘昌明 天桥泉域与黄河河段的补径排关系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地理学报2016 陈晓玲、曾永年亚热带山地丘陵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 湖南省为例 地理学报2016 刘永超、李加林、袁麒翔等人类活动对港湾岸线及景观变迁影响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象山港 与美国坦帕湾为例 地理学报2016 顾朝林、蔡建明、 张伟等 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地理学报1999 张君珏、苏奋、周 成虎 不同海岸地貌背景下的南海周边岸带35年建设用地扩张分地理学报2016 叶舜赞香港与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地理学报1998 罗华玲、李劲松美国地理学教育发展探析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 2015 李雪莲、李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 2015 吴合进、王建栋基于学生成长的地理能力课堂的构建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 2015

综合自然地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ea19009718.html, 综合自然地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综合自然地理论文选题参考 1、Review and prospects: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since the 1950s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 2、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卓越贡献──学习《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纪念文集 3、陕西省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成就 4、关于认识性与应用性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特点的探讨——以湖南省为例 5、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 6、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卓越贡献:学习《自然地理综合工作 7、“综合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 8、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9、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0、综合自然地理学导论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域实践研究:《贵州省地域结构... 1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域实践研究——《贵州省地域结构与资源开发》评介 13、长白山作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条件分析 14、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选取——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 15、面向21世纪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优秀教材--评刘南威教授等编著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16、高师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https://www.doczj.com/doc/ea19009718.html, 17、综合自然地理学 18、关于《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之我见 19、提高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质量的尝试与探讨 20、提高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加强实践环节狠抓基地建设 二、综合自然地理论文题目大全 1、综合自然地理学(第3版) 2、《综合自然地理学》评介 3、The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of China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与理论拓展 4、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应用阶段的总结成果——评《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和《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 5、高师院校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6、教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综合自然地理学为例 7、多媒体辅助综合自然地理教学模式探索 8、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应用阶段的总结成果:评《自然地理... 9、全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第四次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0、全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应用讲习班在西安举行 11、记全国高校《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教材和教学经验交流会 12、高校地理系在京举办综合自然地理学讨论班 13、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4、面向物理机制探究的山地气候实习教学——以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例 15、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应注意事项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精选100个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精选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41、近代区域地理学被中译为“方志学”现象的探析

100个人文地理论文选题

100个人文地理论文选题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一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人文地理论文选题二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城市空间 重塑与社会差异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的重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差异的形成和演变。因此,对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研究。 首先,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差异出发,分析城市空间重塑的原因和动因。城市作为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其空间结构的塑造与改变直接关系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和社会差距的扩大。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重塑原因和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差异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其次,本文将分析城市空间重塑对社会差异的影响。城市空间的重塑往往与社会群体的在地理分布、居住环境、经济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这些差异会影响到社会群体的机会和资源获取、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对不同城市空间重塑模式下社会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差异产生的机制和路径。 接着,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与社会差异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调节社会差异的重要途径。合理和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和设施,促进社会资源的

均衡配置,减少社会差异的产生和扩大。通过对城市规划与社会差异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最后,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模型等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以揭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的模式和机制。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差异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今天我们对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城市空间重塑与社会差异研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路,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论文

- - 城市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地理学论文 班级: : 学号: 城市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大至历史遗迹、人类社会的开展,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人文与人类的生存开展息息相关。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提醒人类活动的空间构造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满足人的生存和开展而形成的一种人居环境。城市建筑是城市环境中重要组成局部,不仅仅只是一般概念上的土木工程,它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开启和创造,是城市人文精神传承的一种生命哲学,城市建筑的开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因此城市建立和规划成功与开展,历来是与城市建筑人文精神的开展水平相关联的,城市文化的形成衍生出建筑的形态,也是城市文脉之所在。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因此,要充分理解建筑,就必须还建筑活动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 一、城市建筑人文精神的历史积淀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大约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旧石器交替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开展经历了漫长的开展时期,从商周到秦汉的萌芽时期,经历魏晋经隋唐至宋的成熟时期,再到元至明清的充实时期。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锻造了理性而务实、中庸而恒定中国传统建筑的根本性格、中国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人文精神,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的根本精神。 在现在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设计新力量的冲击之下,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固有符号被创新使用,现代城市建筑在遵循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根底上,结合城市所在的地域特色和环境特点,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技术,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风貌。比方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他在遵循现代主义根本原那么的前提下,创造出了属于芬兰的、独特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如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纽约国际博览会芬兰馆等。印度的查尔斯·柯里亚、拉兹·利沃尔,埃及的哈桑·法赛等从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方式出发,通过独特的形体和布局也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而现代材料的选用,那么成为了当今传统建筑或现代建筑的主流。 梁思成认为,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并随着该文化而兴盛衰亡。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同样也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毋庸置疑,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时代信仰、艺术、科技、经济等诸因素的综合表征,它不仅显示了一个城市的政治意识形态、宗教与哲学等精神文化内涵,而且也展示了一个城市的艺术风格。每一幢年代长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历史和民族的沉淀使之产生引力,发散魅力,然而越来越多的旧街老巷,还有散发着传统气息的老房子,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立、“旧城改造〞而迅速灰飞匿迹,在高楼林立,日趋格式化的都市里,它们消失的身影让人们心生思念。 文化是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的凝聚与认同;是浸透我们祖先和父母血汗的江河、山脉、湖泊、海洋所孕育的;是绵延不绝的历史、哲学、文学、科学技术、思想精神的综合体。 城市是一本翻开的书,不同时期的建筑在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时间与历史谁都无法逆转,有文化的城市,绝不会仅仅成为史书与诗词中的一个概念,因为它正鲜活的从历史中走来,优雅沉着的融入未来之中。这就是城市的气质所在。 二、建筑是有形的城市文化 文化的繁荣是城市的魅力之所在,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使城市充满开展后劲。原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说过:“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是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而文化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灵魂。〞一个城市建筑的气质,既由特色地域、特定历史阶段的城市文化所塑造,同时也呈现出这个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因此,也可以说,城市建筑是可视的或有形的城市文化。 城市属性可概括为“三性一化〞:聚集性、中心性、系统性和高度集中化,城市建筑是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合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确实称得上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建筑不仅是满足人的物质活动的对象物,也是满足人的种种精神活动需要的对象物,如心理的、伦理的、宗教的、审美的等等。不仅如此,建筑还表现人自身,这种表现不是人构筑建筑的目的,而是建筑物既成之后,以其形象反过来表述着人和社会,或者说“无意识'的表述着建筑者和使用者的一切。这种为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这正是建筑的文化性。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建筑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术与艺术的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全部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成就,反映了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力量。 城市的文化,是可以触摸的。它或许是一个群落、一组建筑、一片街区,亦或是一座城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的论文写作题目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的论文写作题目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城市规划如何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提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2.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研究城市更新的实践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 响,提出推动社区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更新策略。 3.城市交通规划与人流分析:分析城市交通规划和人流的关系及其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交通规划和提高人流效率的策略和建议。 4.城市形象与文化旅游:探讨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旅游的关系及其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文化旅游的策略和建议。 5.乡村规划与乡村振兴:研究乡村规划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符 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乡村规划策略和建议。 6.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实践及 其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保护: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方法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优化绿地规划和提高生态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8.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探讨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的关系 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的策略和建议。 9.城市规划与公共参与:研究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作用及其对规 划效果的影响,提出促进公共参与和提升规划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10.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探讨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提出符合历史文化保护要求的城市发展策略和建议11. 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品质:研究城市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提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策略和建议。 12.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探讨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11.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原则、方法及其在实际 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优化土地利用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策略和建议。 12.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变迁:分析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及其对城 市社会变迁的影响,提出应对人口流动和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1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 划中的应用及其对规划效果的影响,提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城市规划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地理科学专业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地理科学专业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可以在以下地理科学的二级学科下选择论文的具体方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教学论。论文写作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综述全面,内容翔实;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资料新颖,方法得当;论证周密,分析透辟;观点清晰,结论正确;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富有创见。 【选题方向1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空间特征、运行机制和演化动态的科学。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特征,即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原生的天然环境,和受到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的人为环境。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自然地理学论文选题可以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相关模块,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自然地理学领域内的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地理教学改革,建议在地理空间、岩石与地形、全球气候格局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地理分布、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等方面进行地理过程探究、科学思维培养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论文题目: 1. 国际日期变更线问题所隐含的地理空间思维 2. 自然地域单元的空间尺度分析 3. 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板块理论阐释与中学生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培养 4. 塑造地貌的内外营力关系对地理哲学思想的启迪 5. 论气候地貌演化模式的思想雷同与创新 6. 河流地貌的空间组合与时间序列 7. 中国北方海岸带的主要生态问题与整治方略 8.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和整治措施。 9. 我国岩溶区主要地貌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10. 我国半干旱生态敏感带环境变化成因分析 11. 中国荒漠化趋势及其生态战略 12. 森林砍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的区域生态环境响应 14. 东北区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对策 15. 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人为机制及其节制策略 16. 东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17. 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情景及其农业适应对策 18. 厄尔尼诺现象的中国气候响应 19. 汶川地震的成灾机制及其警示 20. 中国南方冻雨成灾机制分析。

地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地理学硕士毕业论文 中学地理空间观教育研究 《荆州万城堤图说》地理学辩考 语境主义编史方法论中的中国地理学史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汉人移民史研究 行为地理学视角的小城镇集聚力研究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及其应用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西北五省区金融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历史村镇保护开发策略研究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 《总统先生》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中国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的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 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口语语言地理学研究 地理学视角下西宁东关回族社区转型研究 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 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 银杏(Ginkgo biloba)叶绿体DNA系统地理学研究 基于自然地理学下的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研究 石蒜属(Lycoris)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及石蒜(L。radiata)的亲缘地理学研究基于金融地理学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山松的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 秦岭地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东亚草木菝葜的物种分化和亲缘地理学研究 汉江上游地区小稻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秦岭地区隆肛蛙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从气象地理学角度探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科学内涵 李属樱亚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 武夷山脉Potamidae和Parathelphusidae淡水蟹类的动物地理学意义基于叶绿体DNA非编码序列的天然红松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 金钱槭属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 中国岩羊分子系统地理学初探 从《自然史》看古希腊罗马的地理学 秦岭地区蜜蜂科昆虫生物地理学研究 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拓展模型:比较优势与工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证

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学论文(全文)

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学论文 1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课程群建设研究成果较多,如:陆为群探讨了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策略[1];又如:郭必裕以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为题[2],以课程群内涵分析为切入口,以课程群构成的学科内容为主线,通过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内容的变化,揭示了课程建设中的融合与分解规律,提出课程群建设是对课程群的再设计,是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统一。通过ZG期刊XX的搜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研究成果薄弱,目前只有三篇文章,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的文章一篇没有。东北农业大学赵映慧等人撰写的《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文[3],主要从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专业课程体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作为必修课程;人文地理综合实践作为实习实训类课程。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守忠等人撰写的《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一文[4],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构研究进行了探讨。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纳入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城市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纳入理论支撑课程体系;人文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纳入技术支撑课程体系。

广东韶关学院的许树辉等人撰写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一文[5],未见课程的具体安排。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地理学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能够根据自身的实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但是,仅限于课程的设置,没有充分地注意到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没有从人文地理学整体上把握其专业基础作用,地理学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人文地理学课程群残缺不全。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如何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内容 2.1.1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对象的选择以资源与环境学院20XX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选择人文地理学课程群(人文地理学原理、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研究的对象。 2.1.2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根据资源与环境学院20XX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和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确定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2.1.3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对规划课程群的支撑根据规划课

人文地理学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人文地理学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人文地理学》课程是国家高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定的地理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门应用科学[1]。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文地理课程均极为重视。尤其是美国,除了地理学专业之外,其他的专业,例如文史类、政法类、经济类、艺术类专业等把人文地理学作为基础课,甚至在某些大学所有专业都把人文地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学习。鉴于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世界许多国家都对人文地理教育进行了改革[2]。 为适应这一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深入改革,采用“因材施教”及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笔者对《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了改革和探讨。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学科特征,主要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由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所以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充分学习和认识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交叉和融合能力,树立科学的人地观[3]。 二、研究内容、目标 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3]。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是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核心的课程,其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是学生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建立的根本。因此,构建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意义重大。为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点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主[4]。 三、研究思路 在给学生刚开始教授这门课的时候,首先按照教材的原则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课程内容体系:一是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采用相互联系的方式阐述各人文地理现象的形式,构筑人文地理学的框架,以有利于人文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系

人文地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人文地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本课程所讲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全部内容

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地理学的思想进程和学习要点。 第二部分以TerryG.Jordan的TheHumanmosaic一书为基础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内容包括分布区,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并对相关的人地关系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从人的群体性特征出发,分别介绍“人口与发展”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第四部分介绍农业与工业。基于对农业和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物和二者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以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空间的格局作为其发展的空间表现来阐述。 第五部分是人文地理学的主体部分,包括种族、民族、民俗、语言、宗教、聚落、旅游、行为、政治七方面内容。这七方面均是把每个要素作为人文地理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系统全面进行阐述,而且把文化作为人地关系的中介,强调其横向联系。 第六部分根据20世纪的变化,从人文地理角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分别对环境问题、政治地理“合”与“分”的空间格局与景观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分析问题的观点与方法以及对未来问题的关切,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增强社会责任心,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本文1洛杉矶学派的源起、代表人物及发展脉络

自然地理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ea19009718.html, 自然地理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自然地理学论文选题参考 1、“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 2、高师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3、自然地理学基础 4、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 5、自然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 6、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及若干前沿领域 7、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8、"自然地理学"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 9、近40年来自然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0、GIS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1、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12、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13、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14、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15、自然地理学教材体系的变动与课程教学改革 16、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17、松茸半人工栽培的自然地理学基础 18、自然地理学与农业 19、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20、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动态初探

https://www.doczj.com/doc/ea19009718.html, 二、自然地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1、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动态初探 2、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 3、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4、《自然地理学》案例教学问题辨析与范式建构 5、基于不同授课对象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6、《自然地理学》案例教学初探 7、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 8、现代自然地理学 9、地学背景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10、过去与现在的自然地理学 11、提高高校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环节教学效果的途径 12、高师自然地理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 13、论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以《自然地理学》为中心 14、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 15、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与实施 16、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 17、论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以《自然地理学》为中心 18、5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回顾 19、“三位一体”的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 20、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的圈层相互作用──评王建教授主编的《现代自然地理学》

环境科学论文题目(100个)

环境科学论文题目 1.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科学——应对复杂环境系统的挑战 2.地理加权回归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3.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 4.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5.全球及中国周边地区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构建 6.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初步探索与实践——以“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EES)”为例 7.环境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分析 8.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9.稳定同位素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 11.不同国家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比较研究与启示 12.关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科学资助状况分析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5.镉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6.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7.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科学领域应用进展 18.中国环境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量化分析 19.镉同位素体系及其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0.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21.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 22.论环境管理思想与环境科学的协同演进 23.贝叶斯最大熵地统计学方法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 24.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25.基于重庆本地碳成分谱的PM2.5碳组分来源分析 26.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 27.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28.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分析 29.我国环境科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31.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32.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33.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海洋科学及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4.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5.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引论 36.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37.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38.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索 39.基于SOA的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践 40.中学化学教师环境科学素质调查研究 41.上海市秋季大气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及来源研究

专练02 人文地理100题(解析版)

1.与黑龙江、吉林和北京相比,广东发展冰雪旅游的突出优势为() A.冰雪资源丰富B.政策扶持明显 C.冰雪文化深厚D.市场客源充足 2.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获得直接且快速经济增长的冰雪产业是() A.冰雪旅游B.冰雪赛事 C.冰雪健身培训D.冰雪装备制造 【答案】1.D 2.B 【解析】1.与黑龙江、吉林和北京相比,广东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一月份气温在0℃以上,冰雪天气极少,因此冰雪资源并不丰富、冰雪文化也不深厚,AC错误;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出广东对发展冰雪旅游有特殊政策扶持,B错误。正因为冰雪资源的稀缺,南方群众的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反而较高,市场客源充足,D正确。故选D。 2.在北京冬奥会设置的109个小项中,此前中国代表团大约有三分之一项目并未开展,而这次中国代表团共参加104个小项,占全部小项的95%以上,成为史上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全的中国冬奥代表团。我国参与冬奥赛事项目的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也迅速攀升。因此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获得直接且快速经济增长的冰雪产业是冰雪赛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模拟预测)2016年10月,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继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B.可减少贸易障碍 C.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D.航空运输更便利 4.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其主要产品在俄罗斯生产,主要考虑俄罗斯() A.矿产丰富B.市场需求量大C.环境优良D.生产成本较低 【答案】3.B 4.D 【解析】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但近些年一些欧美国家仍对中国商品收取高额关税,造成此类产品外销困难,产生贸易壁垒,中国F 企业在美国建厂,可以避开相关政令,促进产品外销,B选项正确。美国的科技较为发达,资金较为充足,中国企业在美国设厂,确实可以利用美国的科技和资金,但该企业能够建立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说明相关资金和技术较为充足,故并非直接目的,A、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美国俄亥俄州航空运输是否便捷,且大量的汽车玻璃运输并不适宜用航空运输,D选项错误。故选B。 4.中国F企业在德国新建玻璃制造厂,但其产品却在俄罗斯工厂进行生产,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众多,地价低,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俄罗斯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故其总体的生产成本低,成为了吸引在俄罗斯生产的原因,D正确,A错误。材料提及在德国建立制造工厂,满足欧洲汽车巨头的需求,并非满足单一俄罗斯需求,B错误。环境因素对于此类制造工厂的影响相对较小,C排除。故选D。 (2022·河南洛阳·模拟预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耕地流转市场日益活跃,耕地“非粮化”问题日渐凸显,粮食安全不断受到威胁。耕地“非粮化”是指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2019年,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约为35%,耕地“非粮化”利用风险较高。下图示意2019年广东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