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社会学整理资料全

经济社会学整理资料全

经济社会学整理资料全
经济社会学整理资料全

经济社会学复习知识点

→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答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关的复杂行为(斯梅尔瑟1987)本课程认为: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经济体系以及其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从社会学的角度把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韦伯、迪尔凯姆、齐美尔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斯梅尔塞、波兰尼

(1)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有关经济社会学问题。

(2)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经济学和社会学作为两门学科的异同

(3)从社会系统角度考察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关系

(4)从经济过程角度分析经济过程的各个环节

(5)从经济变迁与社会变迁角度研究两者的关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怀特、格兰诺维特、扎利泽

→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3、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

→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论的异同

1、相关变量

2、自变量

3、变量间的关系

4、假定的重要性

→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与此相对,在此之前的经济社会学被称为“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塞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

→新经济社会学诞生标志: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论文“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1985年,《美国社会学杂志》,同年,美国社会学会提出了“新经济社会学”名称

→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1、嵌入(embeddedness)

嵌入的类型:

关系的嵌入:与行动者亲近的关系

结构的嵌入:与行动者较远的关系

2、经济的社会建构

弱关系

与你关系亲密(强关系)的人都分享着同质的、有限的信息资源。因此对你的帮助很小;相反,你偶尔认识的人(弱关系)拥有着更远的、更多样化的信息源,也许对找工作更有用完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于教科书中,理性的求职观念在人们真实的求职过程中并没有派上多大用场

→低度社会化:生产、分配与消费行为完全不受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影响

→过度社会化:只看到了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制约,而忽略了个人行动的自主意识,一旦个人的族群属性确定了,则该族群对他的社会化就使其不折不扣地表达出该族群的品味,人只是被社会结构决定的傀儡,仅仅有“社会牢笼”的自由。

→理性选择理论的三个特征

1、方法论追求个体主义

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但它的研究并不直接着眼于宏观现象,而是注重对系统行为的部分析,或者说是用“低水平系统上的的行动和倾向来解释系统行为”

2、行动者力现最优化

尽管公共物品的好处大大超过某个人贡献的代价与成本,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除非自己所得到的好处比自身所付出的代价大,否则个人不会再做任何的贡献

3、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基础上能够实现社会的优化,即达到帕累托最优化

帕雷托最优: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改进: 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社会最优:存在于市场竞争之外的自愿交换,如果双方自愿交换没有外在影响的资源,双方均能获得较多的利益,没有任何一方被伤害,这种交换如果发生在非竞争性结构中,交换率将在一定的围波动。交换率不确定,存在多个帕累托最优点

→社会规的定义

社会规是在行动者的微观互动中形成的、并由一定的奖罚措施来影响人们行动的宏观的社会建构

→(2)规的类别

禁止性规与指令性规

(《社会理论的基础》p286-288)

禁止性规:禁止某种焦点行动

指令性规:鼓励或命令人们从事某种焦点行动

共同性规与分离性规

共同性规:规的受益者和行动者为同一人

→法人的生存方式

互惠性生存:构成法人的各职位之间都存在着互惠交换关系,参与交换的每一方都有利可得

独立生存:职位之间不一定是互惠交换,但所有成员都做出一定贡献,他们的贡献一方面让组织获得,另一方面个人也可从组织中得到报酬

总体生存:法人中有些人的贡献大于组织给他的报酬,但有些人给组织的贡献小于组织给他的报酬。但对法人而言,只要大家的总贡献大于它支付给大家的总报酬,法人就能生存。法人生存的困境

总体生存方式的困境:

由于报酬和贡献的不一致,每个成员理性选择的结果都是尽量少做贡献,多取利益,这会使整个法人利益受损。

囚徒困境:

现代法人组织中,由于职位部门间沟通障碍,个人依据理性原则选择行动有可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公共物品困境:

某些成员缺乏创造公共物品的动机,“坐享其成”“搭便车”

→博弈论的两个假设:

1参与人是理性的

2参与人的目标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选择,而且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

→博弈的类型

1、合作性博弈与非合作性博弈

合作性博弈:行动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其他行动者谈判达成双方都获利的协议或联盟

非合作性博弈:行动者在行动选择时无法达成约束性协议(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2、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行动者先采取行动,使得后行动的人不知道先行动的人采取了何种行动

动态博弈:双方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都知道对方的行动

3、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行动者对所有行动者所采取的策略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

不完全信息博弈:没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

→库拉圈交易的启示:交换不仅仅具有经济功能,还有满足心理需求的功能

→库拉圈交换的意义在于消除这样一种观念:理性的人只按照经济原则以最小的努力来满足最简单的需求。心理的而非经济的需求,是促进和保持交换关系的动力,因而是解释社会行为的关键。交换关系具有超出当事人双方的意义,间接交换的复杂模式可以维持扩展和延伸了的社会网络

符号性交换是基本的社会过程,它可以造成等级分化,也可以将社会整合成一个有聚力的、团结的整体。

限制性交换:从自己赠与的对方那里获得回赠(商品交换)A-B-C-D......

普遍性交换:不是从接受过自己馈赠的对方那里获得回赠,而是从别人那里获得馈赠(礼品交换)A-B-C-D-A

→社会交换的过程

吸引——竞争——分化——整合或冲突

社会吸引: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越是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报酬,就越有可能从事这种活动

个人交换资源:个体技能、经验、个人特征

企业交换资源:企业规模、经济地位、社会声望、职工收入

→一、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区别

1、交换对象

经济交换:现实的、具体的交换

社会交换:抽象的、理论的交换

2、交换对象围不同

经济交换:对象围较窄

社会交换:围广泛

3、交换规则

经济交换:规则明确,更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等值,违规制裁有力。经济交换中双方地位平等,交换双方具有自由选择权。

社会交换:规则多样,标准多元,可以不等值

4、交换时间

经济交换:随时性

社会交换:延时性

5、交换后果不同

经济交换:交换仅对双方有意义

社会交换:后果具有溢出性

→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联系

1、社会交换是经济交换的普遍形式,经济交换是社会交换的特例

2、二者总是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一、交换行为的微观制约机制

1、理性

2、情感

(1)去中心化规冲突程度较高

条件:交换双方自我利益的冲突程度较高,普遍的各种制裁,强大的义务支持

定价:卖方基于成本定价

(2)支配性规

条件:交换双方利益的一般性冲突,强大的明确的制裁,较少的义务支持

定价:支配方定价

(3)合作性规

条件:交换双方自我利益的较低冲突较少需要制裁,较少的义务支持

定价:买卖双方协商定价

单方垄断、劳动分工、社交圈、分层网络

→“结构洞”就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即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直接联系,即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

→消费行为与社会行为

1、消费行为的社会性

(1)消费行为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2)消费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消费行为的结果具有社会性

参考群体

→1、参考群体的含义

个体在心理上所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参考群体的分类

(1)规参考群体和比较参考群体

规参考群体:影响其一般价值或行为的参考群体

比较参考群体:影响消费者特定的态度或行为的参考群体

→2、直接参考群体和间接参考群体

直接参考群体:由直接互动的群体或个体构成

间接参考群体:由不直接面对面的个体或群体构成

→3、根据是否为某社会组织的成员,与群体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对个人的影响,可以将参考群体分为四类

(1)接触群体

在一个群体中,个人拥有成员资格,与其他成员有规则地,面对面的互动,而且对群体的价值、态度和标准都认同。——趋同性影响

(2)仰慕群体

在一个群体中,个人不拥有成员资格,与群体的其他成员也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他希望成为该群体的一员。——正面影响

(3)排斥群体

在一个群体中,个人拥有成员资格,而且与群体其他成员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个人不认同该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对立的态度和行为

(4)避让群体

不是该群体的成员,与群体的成员也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个人不认同该群体的价值、态度

和行为。——对立的态度和行为劳动力

→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几种典型的劳动力市场

1、官僚制劳动力市场

官僚制的核心是由社会位置组成的科层制,原则上,这些社会位置与占据这些位置的个人无关,以理性和非个人化为特征。

官僚制劳动力市场特征

(1)对劳动力的特殊需求

(2)工资不受供需状况的影响

(3)非经济动机占主导地位

2、专业劳动力市场

专业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在非官僚制劳动力市场中供职的专业劳动者,他们大多具有一种或多种专业的劳动技能。

专业劳动力市场特征

(1)专业劳动力市场主要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

(2)供应短期稳定

(3)供需状况对劳动力价格影响不大

3、半熟练的体力劳动力市场

这类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非常显著,行业间的工资差异比较大4、普通劳动力市场

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非常低,基本上只需要体力就行了

→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

1、外部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在由不同企业组成的更大的劳动力市场中自由流通

2、部劳动力市场:

把企业本身视为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在其中进行流通与配置

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

(1)存在劳动力替换成本(2)岗位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3)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4)对部人员激励的需要。

→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

1、主要劳动力市场

要求劳动者有较稳定的工作习惯和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劳动者从事这些工作获得的报酬相对较高,晋升机会也较多

2、次要劳动力市场

对劳动者的劳动习惯和技能没有很高要求,劳动者从事这些工作获得的报酬和晋升机会也较低,面临很高的职业调整概率

→职业性别隔离的类型

横向隔离(水平隔离):男性和女性分布在不同的职业间——黏性地板效应

女性职业:保姆,秘书,服务员……

男性职业: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高层等

纵向隔离(垂直隔离):相同职业中男女分布不均衡——玻璃天花板效应

制造型企业:男性的工作比女性更有技术含量

公司:高层基本都是男性,女性到中层很难有晋升空间

→二、制度的起源:

1、制度起源于风俗习惯——萨姆纳、凡伯伦

萨姆纳:民俗——民德——制度

民俗:人们公认并遵守的各种习惯

《礼物》如毛利人送礼物《金枝》更换祭祀

民德:已经具有一定道德倾向性与规性的习俗

制度:民德的结构化、系统化、规化、强制化形成了社会制度

2、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共同意志

公意、利维坦

为了避免“人和人象狼一样”以及“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同意让渡自己所拥有的一部分权力,然后将让渡的权力集中起来,确立一种权力机构。3、制度起源于人类的活动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方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

4、制度起源于社会博弈

博弈产生的社会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就构成了制度形成的基础与准则

→生产者主权论

与传统的消费者主权论相对应。表示在商品生产中谁占据主导地位。

消费者主权: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状况,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决策决定着生产者生产什么。

生产者主权:生产者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并控制价格,消费者要根据生产者的意志来进行购买和消费。

消费者主权建立在人的“自然需要”基础上,是与商品供给不丰裕和收入水平不高相适应的。生产者主权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与商品丰富和消费者收入水平高相适应的

→“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

“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核心观点:

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守衡或趋于平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动,但也不是简单的循环流转,而是有积累效果的运动

最初的变动——强化的变动——累积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动力

1、潜在的利益刺激

市场规模的变化能够改变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

技术的进步能够导致制度变迁

2、人口变化对制度的影响(人口增长)

3、观念和文化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4、国家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过程:从某个起始均衡点开始,制度变迁是一个从制度非均衡——均衡——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