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学复习

旅游资源学复习

旅游资源学复习
旅游资源学复习

旅游资源学复习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自然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古人类文化遗址即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是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它们反映了人类起源的某种独特性质,不仅是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的重要实证,而且对旅游者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吸引力。

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

5.旅游资源调查是服务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期基础工作。

6.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剖析、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7.旅游资源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总体布局、项目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

8.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9.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0.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1外营力又称外动力。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

12.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3.内营力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可以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这种强大的力来自地球内部。

14.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15.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功能。

16.特色小城镇泛指所有现今仍保存比较完整的小古城、古乡镇和古村镇。

17.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18.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

19.旅游人文环境是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20.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二.填空(10*1=10分)

1.气象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A.多变性和瞬变性

B.背景性和借景性

C.广域性和差异性

D.节律性和导向性

E.立体性和层次性

2.民俗的特点是什么?

(1)社会性和历史性;(2)民族性和地域性;(3)独特性和动态性;(4)承袭性和变异性;(5)群体性和扩散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能够促使游客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富性、激发性、神秘性、影响性和变化性能够促使游客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4.旅游资源按功能可分为什么?

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购物型、保健休疗型、文化型、感情型

5.地质公园按功能分区一般分为什么?

按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科考主导型地质公园和审美观光主导型地质公园;

6.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特点是什么

(1)协调性;(2)系统性;(3)客观性;(4)综合性;(5)技术性。

三、简答题(40分)

1、国家标准GB/T18972—2003的分类依据有哪些?

a.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b.以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2、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分类体系的特点有哪些?

a.为便于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有利于调查后期的评价工作,对基本类型的划分较为详细;

b.注重旅游资源的“观赏”属性,强调了现存状况、形态、特征等因素在资源类型划分中的作用与意义,但由于形态描述上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本类型概念界定的难度;

c.分别增加了综合自然旅游地和综合人文旅游地两个亚类,使得旅游资源单体区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3、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优越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

森林的保健、调节精神和游憩功能突出;森林公园空间广阔,项目多,适应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森林公园开发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旅游需求发展趋势。

4、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功能有哪些?其主要旅游吸引物是什么?

A.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者活动中心;

B.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保障中心;

C.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交通枢纽;

D.现代旅游城市是区域旅游业的基础。

现代旅游城市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现代名牌产业、现代建筑、城市游憩商业区、博物馆、现代园林和主题公园等。

5、黄辉实“六字七标准”评价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其中“六字”是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即:

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古:有悠久的历史;

名:具有名声的事物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

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资源;

奇:给人新奇之感;

用:具有实际开发应用价值。

“七标准”是对资源所处环境利用季节性、环境质量、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环境进行评价。

6、国家标准确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有哪些?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7、旅游资源开发前的保护工作有哪些?

(1)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2)加大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3)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4)对旅游资源分类开发利用,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8、我国目前面临的旅游环境问题有哪些?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遭破坏,并且环境污染严重;

(2)几乎所有旅游目的地的卫生状况都比较差;

(3)一些热点旅游目的地脱离实际超负荷接待游客,不仅使得景区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且还使旅游氛围完全丧失,地方经济不堪重负;

(4)相当一部分旅游项目与旅游目的地整体环境不协调,或者是与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发生冲突。9.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由岩石圈组成的地质地貌环境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旅游环境的背景意义;(2)由大气圈决定的宜人的气象气候是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

(3)由水圈决定的水体具有审美功能、运动疗养功能、品茗酿造等功能;

(4)由生物圈决定的生物景观观赏功能、医疗与疗养功能、优化旅游环境功能及动物的旅游交通功能。

10.简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珍贵的历史古迹遗存;

(2)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

(3)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或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4)适应旅游市场需求而创造的人造景观。

11.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特征有哪些?

(1)不可再生性和绝对不可移植性。

(2)综合性:以地质景观为骨架,与植被、水文、地貌、气候、人文资源等相互结合成的整体。

(3)独特性与稀有性。

(4)时间性:再现不同地质时期的环境特点,记载地球的历史,保留时间的痕迹。

(5)科考和教育功能突出:它寓教与学,是良好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地球历史博物馆,也是科学考察的天然工作室。

12.产业观光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A.规范景点路线,保证游客安全;

B.突出产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C.成立旅游部门,提高服务水平;

D.重视旅游产品的互补性,注意环境保护;

E.分步开发,逐步启动,规模经营。

13.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结构、质量、数量、分布、功能和条件的评估鉴定,为已开发的旅游区的发展、提高、改造、扩大规模和推出新产品提供依据;

(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为国家和地区分级规划、管理提供准确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3)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位、区域优势提供规划、计划思路;

(4)为新旅游区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4.旅游文化建设的要点是什么?

A.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应突出文化品位,应根据旅游地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文化建设内容,避免雷同和粗制滥造;

B.加大资金投入量,加强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建设;

C.重视旅游的文化属性,限制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商品化,防止文化庸俗化;

D.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

15.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方法有哪些?

遥感和实地测量方法、科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统计法、经验法、公式法等。

16.如何建立旅游绿色开发体系?

(1)坚持绿色开发;(2)推广绿色经营;(3)开展绿色宣传;(4)生产绿色产品;(5)建立绿色旅游管理体制;(6)提倡绿色消费;(7)依靠科技手段;(8)加强国际合作。

17.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A.抢救、保护与开发协调一致原则; B.群众性保护为主与专业部门重点保护为辅的原则; C.保护精华原则。

18.森林公园按旅游功能分为哪些区?

a.游览区:由特色群落、名树名木、自然山水组成,是公园开展各种旅游项目的主体部分。

b.野营区:开展野营、露宿、野餐等活动用地,多为森林茂密并较平坦处。

c.游乐区:用于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大型游乐与体育设施。

d.狩猎区:选择地形封闭、适宜野生动物繁殖生活的地段设立。

e.旅游商品生产区: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区域。

f.生态保护区:用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公园环境生态平衡。

g.生产经营区:从事各种非旅游业的林业产业区域。

h.接待服务区:用于建设旅游接待服务建筑与设施。

i.行政管理区:用于设立行政管理办公机构。

j.居民住宅区。以上功能区根据实地情况可以合并。

19.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有哪些?

(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

(3)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与开发定位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已经实现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模式转变,后者包括基础形象导向、总体功能导向、市场功能导向和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导向。而开发定位可以分为开发目标定位、旅游功能定位和旅游形象定位。

(4)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分区与旅游产品优化

20.旅游容量理论是如何用于旅游管理的?

(1)稳定旅游容量,把握促销时机,维持供需平衡;

(2)利用价格杠杆,采取经济手段调控需求高峰;

(3)限制汽车停放量,禁止外来汽车进入旅游区;

(4)调节景区内热点的峰值时间;

(5)加强旅游区环境管理;

(6)对旅游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树立旅游促发展的观念。

四、分析题(1*20=20分)A.4B.7

五、论述题(1*20=20分)A.6B.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