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州市城市备用水源体建设方案

湖州市城市备用水源体建设方案

湖州市城市备用水源体建设方案
湖州市城市备用水源体建设方案

1水源体系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1.1湖州市区

湖州市区现为城乡一体化供水,目前供水水厂有城北水厂、城西水厂、浙青水务和南浔水厂,四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41万t/d,取水水源均为老虎潭水库。城北水厂基本处于停用状态,后期将作为备用水厂保留;城西水厂除老虎潭水库取水口外,在导流港(环城河)有第二取水口作为备用水源。

老虎潭水库经过水污染防治措施后,才能满足优质供水需求;其水量只能解决湖州市区一部分用水需水,现状不足部分需要跨区域调水。

环城河现状作为主供及备用水源,水量满足需水要求,但水质较差,不满足优质供水需求,需要新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高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及应急储备能力。

1.2长兴县

长兴现状城区供水主要由第二水厂完成,供水规模为12万t/d,水源地为合溪水库,供水范围除主城区,还有附近李家巷镇、洪桥镇和图影旅游区。另城区还有第一水厂,供水范围同第二水厂,供水能力为3万t/d,主水源地为合溪水库,备用水源为包漾河。

主水源地的水量满足现状用水需求,但需要做好库区的保护工作,水质才能达到优质供水目标。

包漾河以太湖水倒灌为主,做为备用水源,水量有保证,当合溪水库遭遇水质突发状况时,可启用包漾河备用水源。包漾河需通过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改善水质,同时做好取水水源地的监管和用水取水设备的日常检查,提高城市应急供水安全保障度。

1.3德清县

德清现状城区供水主要由武康、环中和新乾元水厂供水,总供水能力为20.5万t/d,供水范围为德清县城+东部片区乡镇,水源地为对河口水库。老乾元水厂为备用水厂,供水能力为4万t/d,水源地为东苕溪。

对河口水库作为主供水源,水量、水质均满足供水需求;东苕溪作为备用水源,其集雨面积大,水质保护难度大,水质难保障,需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保障供水水质。

1.4安吉县

现状供水水厂有城西、凤凰两座水厂联网供水,水厂总供水能力为10万t/d。城西水厂供水范围为县城和孝源街道,取水口在赋石水库;凤凰水厂供水对象为县城和天荒坪,水源地为凤凰水库。

两座水库通过水厂实现互为备用,本水源体系其供水水量和应急供水抗风险保证率均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但因为各类点、面污染源的存在,两座水库水质均成富营养化,需要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综合整治水污染,使其水质达标,才能满足优质供水需求。

2供水水源体系建设方案布局

湖州市近期规划水平年水源体系增加东太湖引水及本地河网引调

水工程,满足主供水源水量需求;同时扩大部分水厂供水能力,一方面与水源地供水能力相协调,另一方满足供水范围内用水需求。同时通过适当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加强对供水水库的水污染治理。

备用水源基本以本地河网为主,水量满足应急用水需求,但水质较差,需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提高应急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度。

2.1湖州市区

湖州市现有水厂供水能力不满足远期规划水平年用水需求,需新建水源地及水厂工程。目前在建太湖引水及供水水厂工程,本工程完工后,近期供水规模为20万t/d,远期达到40万t/d。太湖水厂投入运行后,南浔水厂调整为备用水厂保留。现状城西水厂与浙青水务水源地由现状老虎潭水库调整为老虎潭水库与赋石-老石坎水库引水双水源。

根据上述分析,近、远期以东太湖水厂、浙青水务和城西水厂为主要供水水厂;城北水厂和南浔水厂为备用水厂的供水格局。水源体系相应调整为近期以老虎潭和太湖取水为主、环城河为备用水源;远期以老虎潭、太湖引水和赋石-老石坎水库引水为主,南浔浔湖水库为备用水源的水源体系。

本供水格局与水源体系,需要做好水源地的保护措施,提高水源地水质保障率,提高优质供水与应急供水能力。

2.2长兴县

长兴县现有水厂供水能力不满足近、远期规划水平年用水需求,规划新建第三水厂,水源地为合溪水库。近、远期规划水平年,长兴县形成以第二、第三水厂为主供水厂,第一水厂为备用水厂的联网供水格局。

近、远期规划水平年相应水源体系维持现状,规划水平年不再新增水源工程。但需做好主水源地与备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提高供水水源地的水质保障率。

2.3德清县

德清县城现状主城管网供水区的供水格局、水源体系基本满足规划水平年供水水量及应急供水需求,规划水平年均不做任何调整。水质保障率偏低,需做好水源地的保护措施,改善水质,提高供水水质保障率。

2.4安吉县

安吉县现状水厂供水格局满足用水需求分布,水厂布局不做调整,但规划水平年内,供水水量存在一定缺口,需扩建水厂规模。经分析论证,拟扩建城西水厂供水规模至10万t/d,取水水源地不变,仍为赋石水库。

根据上述供水格局,水源体系与现状相同,仍为赋石、凤凰两座水库互为备用。水量、水质及应急供水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3主要建设任务

3.1水源地工程

3.1.1近期规划工程

安吉赋石水库加固工程,赋石水库为安吉县城主供水源,工程的实施,可提高其安全供水能力;远期作为安吉与湖州市区主供水源,可提高两地的优质供水能力。

3.1.2远期规划工程

远期规划新建南浔浔湖水库,本水库年供水能力可达2500万m3,作为湖州市区的战略应急备用水源,可提高湖州市区的应急供水抗风险能力。

3.2引调水工程

(1)远期规划引调水工程为湖州市区太湖取水工程,取水口规划深入太湖内2~4km,引水规模为20万m3/d,年供水能力为12000万m3。

(2)赋石、老石坎水库引水至湖州市区工程,本工程作为湖州市区远期规划水平年主水源,引水规模为55万m3/d,年供水能力为16060万m3。

3.2.1县级以上城市水源体系汇总表

6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 说明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编制说明部分: 1概述 本节主要收集阐述编制专项规划的一些基本资料如城市概况、布局要点、自然条件(人文、气候、水文、地质)等。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目标、编制的年限等 各级相关规划成果(指导本次给水专项规划相关资料的说明) 2.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查城区现有供水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引出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如现状水源、供水设施、供水范围、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等。 水源、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系统、供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状资料的收集是重点) 3.城市给水量预测 水量预测中一个重要的是给水量指标(如采用人均、单位建设用地给水量指标)。 本节根据城市性质及规模、工业布局及结构、人口增长等确定不同规划年限用水量指标。结合供水普及率、变化系数、不同控制用地情况等最终确定分区供水规模。 规划成果:不同规划年限水量指标、供水普及率指标、用水规模。 4.城市水资源的规划 水资源规划需对城市的水源水文进行调查论述、、分析原水水质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以及对原水水源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论证。论证不同保证率(90%~97%)时候拟选水源的可供水量及水位。

给水水源规划:含水源选择(单一水源或多水源)、水源保护规划(水源水质恶化措施)、取水设施(含取水形式的比选)以及输水干管的规划(分期限进行规划)。 节水方案(含节水规划:节水措施) 此外在进行核心水厂以及供水管网规划之前应深入调查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原水系统的调蓄设施,探讨是否需要进行分质供水(工业原水系统与市政用水分开设置)。 5.水厂的规划 水厂的规划方案(考虑是否分区设置水厂) 主要是水厂厂址、规模及用地控制方案、供水水质、水厂供水压力规划、各水厂之间供需平衡进行方案论证比选。推荐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以及处理程度。 6输配水系统的规划 输配水系统规划应充分结合现状管网系统展开。 干管系统规划首要明确是否应设置中间加压泵站、采用水塔等措施,即分区、分压、设置调节设置。该部分应充分论证。主要包括干管定线、水塔、加压泵房位置规模占地等。 规划成果:整套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含管径、布局、节点水压等)、平差成果、相关图集 7控制性规划 对水质监控、生产监控以及综合监控的要求进行规划。 8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结论,安排近期建设重点部分。 9工程效益分析与估算 分析规划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重点进行估算。 10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备用水源地“假象”

备用水源地“假象” 2012年8月6日,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应急备用水源(凤凰湖)工程建设工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 作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却爱管一些跟美术无关的“闲事”,比如水务问题。 2014年下半年,他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广州的流溪河下游调研。“当时我很震惊,发现水质非常糟糕,水源地也缺乏严格的管理。”许钦松告诉《?t望东方周刊》。 之后,许钦松立即将此情况反映给了广州市相关部门。2015年1月14日广州市水务局发布消息称,将把该市位于流溪河下游的备用水源地调整至流溪河上游,许钦松这才舒了一口气。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许钦松将备用水源地的问题写进提案,建议政府加大对应急备用水源地的资金投入,并建立一套定期检测机制,以保证备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给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48个建设了备用水源地,占总数的79%,共建成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地约1200个,总的日应急供水能力达1.3亿吨。

“尽管各地建设备用水源地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廖文根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污染触发备用水源地建设潮 国内备用水源地建设起步于2000年前后。 2001年10月,北京怀柔备用水源地开工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投入实践的备用水源地项目,北京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建立备用水源地的城市。此后5年,北京又相继建设了平谷、房山张坊、昌平马池口等3大备用水源地,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备用水源地供水系统。 北京在备用水源地建设上的成功实践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此前国内并无备用水源地的概念,由此发端,各地也开始陆续尝试。 2005年2月,原国家建设部颁布新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各地在保证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镇供水应急体系。 在这个压力之下,许多城市开始建设备用水源。例如无锡在2005年6月启动了长江备用水源地选址工作。 2005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城市备用水源。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风貌的 基本体现。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们应尽可能的营造和谐原 生态的景致。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专家、城市旅游度假新模式的倡导者,毕 路德在建筑景观方面,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能力著称。由毕路德首创的 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度假规划新模式,运用匠心独运的设计为城市挖掘“可记忆的一面”,令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游人流连其中。下面, 以刚刚作为中国首个景观作品入围了“2015英国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的经典公园景观——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项目名称: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 项目面积:212000平方米 项目客户:银川水务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景区面积:192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项目主创:杜昀 完成时间:2014年3月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 北起唐徕渠,南到贺兰山路,东临海宝公园,西至亲水大街,位于交通黄金焦 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 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

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规划设计方案: 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毕路德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打破绿化隔离,拉近亲水距离,形成一个水城交融、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将其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平面设计图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城市水厂备用水源工程设计

城市水厂备用水源工程施工设计图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1 - 二、设计依据 ................................................................................... - 1 - 三、设计说明 ................................................................................... - 1 - 1、管材管件 .............................................................................. - 1 - 2、沟槽 ........................................................................................ - 2 - 3、管道安装 ................................................................................ - 3 - 4、附属构筑物砌筑.................................................................... - 4 - 5、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消毒.................................................. - 4 - 6、工程验收 ................................................................................ - 4 -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美国 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类别:城市设计 建设地点:上海 场地面积:15公顷 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 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 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但是,目前在这1.8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我们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唤回这种城市与水域之间强烈的动感。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对交通空间的改造,过境交通的地下化可以释放出城市空间,也使得外滩区域的交通更本地化,减少了繁忙交通对城市空间的

给水管网设计.

目录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二、给水管网定线 三、设计用水量 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 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 四、管材的选择 五、管网水力计算 六、校核水力计算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山西省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xxxx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xx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xx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xx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一、项目概况: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位于萧山城区西南,钱塘江与浦阳江交汇的三江口附近,工程建成后将是萧山城区的主要应急备用水源地。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现有湘湖(集水面积 4.4km2,水域面积 1.1km2);另一部分是本次新增湘湖(集水面积 6.3km2,水域面积 2.1km2)。工程建成后,总集雨面积 10.7km2,总水域面积 3.2km2,正常蓄水位 4.5m,应急供水死水位 3.0m,总蓄水容积960万m3(其中新增670万m3),正常蓄水容积725万m3(其中新增520万m3),应急备用供水容积430万m3(其中新增290万m3)。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建区块)建设范围总面积约 2.46km2,其中水域面积约为 2.1km2,湖中现有的眉山、湘湖路、堤坝以及环湖绿化隔离带、工程管理用房等面积约 0.36 km2。征用土地 3006.7亩,其他不需要征用面积(包括国有水面等)约 687.6亩。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1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遵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精神,浙江省水利厅以浙水计〔2007〕53号文《关于开展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县、区)开展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为此,浙江省水利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饮用水规划》),对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做出科学合理的保障规划。《饮用水规划》已于2009年初完成报批稿,目前正待省政府的批复,本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将成为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饮用水规划》在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进一步查清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制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应急机制。本规划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供水系统、饮用水监控体系、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作全面的规划,提出了确保水源地安全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定了各类供水工程的总体布局。 《饮用水规划》通过分析研究后的主要结论如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水资源量与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全省绝大多数地区还存在明显的供水水源单一性问题,一旦水源地出现问题,则全系统中断供水,对人民生活及生产将产生严重后果,对生产活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针对萧山区供水水源单一的现状,该规划推荐将湘湖和仓坞水库作为其备用水源地,湘湖水面恢复和仓坞水库建成后,可以满足萧山区的饮用水应急备用需求。 2xxxx水利综合规划

吉林省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吉林省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整体功能相匹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力求系统完善功能健全,力求经济合理并处理好近、中、远期关系。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结合本地情况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第二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规划概况。 第三章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二、现状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规划建设规模 一、城市规划用水量预测。 二、根据上述分析预测和现有供水能力进行供需平衡,确定总的供水规模和需要新增的供水规模。 第五章水源规划 一、城市水源规划。 二、提出具体的水源地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第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总体布局。 二、水源地建设规划。 三、水厂与加压站建设规划。 四、输配水管网建设规划。 第七章节水规划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求及思路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 求及思路

目录 引言 (3) 1 背景简介 (3) 2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 (4) 3 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思路 (5) 3.1 地表水源型 (5) 3.2 地下水源型 (5) 3.3 外调水源型 (6) 3.4 非常规水源型 (6) 3.4.1 再生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7) 3.4.2海水淡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 3.4.3雨洪资源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 3.4.4 矿井疏干水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8) 3.5 区域联网供水型 (8) 4 结语 (8)

引言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解决城市供水风险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在概述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几点要求,并分别阐释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外调水水源、非常规水水源、区域联网供水等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对完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1 背景简介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国函〔2011〕41号)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40%左右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另有部分城市虽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但因缺水而实质上已不再具备相应功能。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已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但由于各地水源类型存在差异,因此亟须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和思路,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各地应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情况,同时结合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一是为了避免水量与水质受到相同风险源影响,应确保应急备用水源和常规供水水源分开;二是若常规供水水源出现缺水或受到污染,应急备用水源能够及时启用。另外,根据水源的特点,以经济、高效、安全、可行为原则,选择各类适宜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类型,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时限,原则上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单一水源供水城市(地级及以上)的备用或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南京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安全评价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3), 259-264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a15764588.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a15764588.html,/10.12677/jwrr.2018.73028 Emergency Water Sourc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of Nanjing Changshuo Huang1, Jinyu Bian1, Yongwei Gai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Jiangsu Water Resource Service Center,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pr. 16th, 2018; accepted: Apr. 28th, 2018; published: May 7th, 201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ttribute of water source and emergency water supply, etc., com-bining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water source, the city emergency water sourc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signed a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divided into target layer, attribute layer and index layer. The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index weight are proposed, and the emer-gency water source safety of Nanjing is evaluat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mergency water source safety of Nanjing is good, but water security degree is worse. Other cities can select appropriat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words City Emergency Water Source, Safe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Criterion, Index Weight 南京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安全评价 黄昌硕1,卞锦宇1,盖永伟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8年4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28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7日 摘要 根据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属性、应急供水的要求等,结合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实际应用情况,将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作者简介:黄昌硕(1980-),女,汉,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研究工作。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规划 1、自来水公司供水信息化现状 简介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供水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为供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提高供水领域科学技术水平受到了企业的极大重视,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手段不断得到加强,特别在供水系统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自来水总公司从供水管理的需求出发,先后建立了自来水总公司营业收费综合管理系统、供水管网GIS 系统、生产运营实时数据远程采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实时模拟软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供水系统科学综合管理水平,为供水系统的改扩建和规划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现代化技术,促进了供水企业科学技术进步。 2 信息化系统建设整体框架 供水管网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集生产运营实时数据远程采集系统、管网数据管理(管网GIS 系统)、计算机建模功能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并在公司光纤连接的局域网支持下实现数据共享。 应用如下图所示

图1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概况: 2.1 供水管网GIS 系统 2008 年5 月自来水公司管网GIS 正式立项,根据自来水公司的要求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平台。通过与广东龙泉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合作,2010 年6~7 月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大量数据的录入,至此自来水总公司正式开始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2010 年 11 月管网GIS 在自来水总公司范围内推广试用,取得了初步效果。截至目前自来水总公司管网GIS 已经或将要在新建供水工程设计、规划、资料、营业客服等部门初步实现应用。 (1)在新建供水工程设计部门,通过GIS 系统可实现CAD 地形的直接导入,在新的接水方案设计中,可以通过调用GIS 管网的管线位置,从而指导设计工作的准确进行。 (2)在管网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抢修或者断水工程的位置,管网GIS 可以查询分析工程将要涉及到的管线、阀门与水表,生成阀门操作单与用户断水通知。 (3)在资料管理部门,管网资料可以直接绘制在管网GIS 内,不再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Suzhou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 (纲要) 苏州市水利(水务)局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指导思想 根据苏州市建设“一个愿景、四个名城”的城市定位和“两个标杆”的城市目标,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体思想,按照“多源并重、区域互补、多网联动、优质供水,系统低耗、安全智慧”的总体思路搭建供水体系。 1.2编制原则 适度超前、因地制宜 顶层设计、统揽全局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安全优质、强化应急 开源节流、提升效率 强化监管、健全体系 改革创新、智慧供水 1.3规划范围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范围为苏州市所辖全部行政范围,包括:苏州市中心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太仓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全域范围,规划面积约8657km2。1.4规划期限 规划水平年:2017年 近期:2017~ 2020年; 远期:2020 ~ 2035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1规划目标 本次供水专项规划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为: 满足供水需求,保证供水安全 提高供水质量,改善供水服务 完善设施建设,完成升级改造 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智慧供水 加强统筹调度,控制供水成本 “安全保供、优质经济、智慧绿色” 水源水质不应低于III类水,供水保证率≥97%;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质年合格率不低于95%,水压中心城区不低于0.28 MPa,县(市)城区:不低于0.24 MPa。 总体布局为:“1江2湖3源4域10区22厂” 2.2主要指标 表2-1. 苏州市供水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一览

心得体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与思路

心得体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与思路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国函〔2011〕41号)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40%左右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另有部分城市虽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但因缺水而实质上已不再具备相应功能。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已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但由于各地水源类型存在差异,因此亟须在

厘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和思路,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各地应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情况,同时结合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一是为了避免水量与水质受到相同风险源影响,应确保应急备用水源和常规供水水源分开;二是若常规供水水源出现缺水或受到污染,应急备用水源能够及时启用。另外,根据水源的特点,以经济、高效、安全、可行为原则,选择各类适宜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类型,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时限,原则上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单一水源供水城市(地级及以上)的备用或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 我国大部分城市水源单一,储蓄水量明显不足。对具备供水条件的已建水源地,可以采取清淤和疏浚,对原有水源地实施扩建以及机组配套、电气线路改造等工程措施,以及水源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非工程措施,将原本水质达不到饮用

浅析排水管网工程在城镇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

浅析排水管网工程在城镇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 【摘要】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质条件,丘陵地区排水管道系统与平原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分析了丘陵地区排水管网的特点,提出了丘陵地区排水管网规划时在平面布置、管材选择、水力条件、埋深、检查井设置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丘陵;排水;管网规划 0 前言 市政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目标,我国于2015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1]。为达到该目标,许多丘陵、山区地带城市加大了基础建设的力度。丘陵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高差起伏大,雨、污水排水管道必须根据当地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1 丘陵地区排水管网特点分析 丘陵地区一般指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地形高低起伏,但坡度较缓,由连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区。丘陵地区的地貌特点使得当地的排水管网规划具有如下特点。 1.1 地形高差起伏较大,为节约开发投入,区域内道路一般尽量顺原地形确定标高,势必造成道路起伏不定,地块与道路标高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对压力管道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主要依靠重力流排水的雨、污水排水管道布置则带来了许多困难,规划时必须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排水方案,合理确定管道参数。 1.2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陡坎洼地较多,部分地区冲沟交错,表土较浅,表土下多为风化岩石。规划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合理选定管道管材、接口方式、附属设施等。 2 丘陵地区排水管网规划要点 2.1 管道定线与平面布置 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管道定线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一般原则包括:干管应设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并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等交叉;干管不宜辐射在交通要道下;支管根据地形及街坊建筑特征定线等等。但在丘陵地区,污水管网的平面布置还有一些独特的经验。 丘陵地区道路纵坡一般变化幅度较大,很多时候管道敷设在道路下或路旁绿

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为满足常熟市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合理规划常熟市地下管线的发展,重新对常熟市域范围内的供水系统进行梳理与规划,根据《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我局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进入报批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将该规划进行批前公示。 本次规划公示期为30个工作日,自2017年3月9日,至2017年4月21日止。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时间内向常熟市水利(水务)局反馈。 反馈意见方式: (1)电子邮件请发送到:eagerstar@ (2)书面意见请邮寄到:常熟市珠江路172号常熟市水利(水务)局。 一、规划范围 常熟市全市区域供水范围,涉及虞山镇、海虞镇、梅里镇、古里镇、碧溪新区、董浜镇、支塘镇、沙家浜、辛庄镇、尚湖镇,服务总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近期:2013 ~ 2015年; 中期:2016 ~ 2020年; 远期:2021 ~ 2030年。 三、规划指标 近期(2013~2015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30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9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35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150L/人·d。 中期(2016~2020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35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9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40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150L/人·d。通过加强检漏,逐步更新管材,使管网漏损率降到13.5%。 远期(2021~2030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40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0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45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200L/人·d。严格执行《城市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通过加强检漏,逐步更新管材,使管网漏损率降到行业先进水平。 近中期,城市集中供水出厂水水质指标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99%。远期(2020~2030),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制定常熟市自来水新的出厂水水质目标,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水质标准保持同步水平。全市管网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