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但至今我们对于经济学及其政策的解读依然无法跳脱他们所设立的框架。如果你想了解媒体上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回到那场“世纪大辩论”,去深入了解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核心观点。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编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中的观点和争论逐条列出,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书有所助益。1 序幕,不走极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推向极致那都会是一种灾难,正如拉罗什福科说过:“大多数虔信者让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作为开篇,引两句话,不同时期的人用不同角度来对待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Keynesian Economics ——JOKE(玩笑)正如加尔布雷斯曾经说过的,只需要再来一场衰退,凯恩斯主义就会复活。2 凯恩斯的成名作,惊人的预见性。过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使得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民众的痛苦使得极端主义思潮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后酿成了悲剧。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就预见了这样的情景,这本书有惊人的预见性。凯恩斯的一本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以冷静、全面、无情地略带打趣的口吻,揭露了战胜国索赔主张危险至极的荒唐。

他的整体观点是,和谈与和平无关。贪婪地复仇,渴望看到德国永远臣服脚下,有可能会唤起另一场导致世界冲突的“欧洲内战”。这本书在英国卖出18500册,美国售出70000册,它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及俄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全球畅销超过10万册。它还被翻译成了的德语,在维也纳大受欢迎。正如哈耶克所说的,“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让他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还出名。”3 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警告凯恩斯主义所推崇的政府支出、放松流动性,在今天看来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肇因,这给了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凯恩斯支持通货膨胀,并且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胀,其实这些都是对凯恩斯的误读。凯恩斯绝对不支持通胀,并且他认为一旦经济恢复了自发增长的能力,政府干预政策就应该适时退出以免造成通胀。对于亲历过恶性通胀的哈耶克来说,对于通货膨胀更是深恶痛绝。在反对通胀方面,两位经济学大师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观点。《和平的经济后果》,由于政府超发货币来为战争提供资金:“通过持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没收相当大一部分的国民财富。”“要颠覆现有的社会基础,再也没有比破坏货币更微妙又稳妥的手段了。”用法律的力量进行价格控制,维持货币的虚假价值,本身就孕育了经济最终崩溃的种子。就长期而言,系统内的货币数量和稳定价格之间必然存在一

个恒定的关系。然而,这一长期,对当前事务而言起到了误导作用,改变价格与货币数量关系的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均衡状态取决于长期,但“长期而言,我们都会死的。”——凯恩斯给出了自己最出名的一句评论。4 观点冲击:奥地利学派和哈耶克的观点对比凯恩斯的观点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让我们脱离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货币使用的每一步,也就是在让我们脱离理性的经济。美国的廉价信贷导致了资本商品业的繁荣,但他相信,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关于商业周期。根据哈耶克的看法,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干预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人为地降低利率或借贷的价格,无非会带来物价上涨,而人为提高利率,则意味着鼓励商业活动的收缩(衰退)。奥地利学派人为,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差额造成了商业周期。凯恩斯观点:一个全靠自己的个人主义社会无法妥善运作,甚至无法在尚可忍受的层面上运作,时局越艰难,放任的制度运转就越糟糕。刺激经济能恢复企业的信心,“哪怕有些项目最终会失败,这很有可能。”依靠自利的结果是政治的中甲,因为“政治哲学家可以退休,把位置让给商人,因为后者靠着追求利润,就能达成哲学家的至善境界。”凯恩斯极力反对英镑以战前的标准与黄金挂钩,认为错误的信仰带来灾难性的萧条。英镑恢复战前价值,会造成巨大的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大大降低煤工等关键行业工人的薪资

和生活水平,其产品按新价格将不再具有国际竞争力。通货紧缩不会自动降低工资,它只会通过失业的方式让工资下降。从这里来看,凯恩斯确实赞同政府要在非常时期(经济衰退)干预市场,但是宏观调控是以再造就业,恢复流动性为指向的。是在一定特殊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补救政策,而不是让政府随意干预市场的运行。对比观点:凯恩斯人为,人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而哈耶克则有些不情不愿地人为,人只能服从自然规律,命中注定只能受经济自然规律的支配。凯恩斯乐观,如果掌权者做出正确决策,生活不必那么艰难。哈耶克悲观,人类活动受着严格的限制,不管用心多么粮良苦,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必定会招来最意想不到的后果。5 大辩论:“节俭悖论”还有“乘数效应”凯恩斯所认同的“节俭的悖论”认为经济衰退是因为储蓄太多,商品和服务欠缺需求所致。倘若个人选择储蓄而非消费,储蓄又投资到资本货物当中,生产的额外产品没人买,衰退就出现了。商业周期峰顶的太多储蓄导致了周期谷底的产品过剩。哈耶克的3点回击:1)储蓄无法投资到新的生产中,除非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投资制造出来的新产品不愁找不到销路。2)新投资激发了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了商品价格,让人买得起了,结果就没有过剩了。3)奥地利学派“迂回”生产方法,投资于中间资本产品(更新厂房,技术创新),在需求恢复时释放出产能。谜一样的“乘数效应”以及对政

府开支的争论乘数效应是指政府创造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能增加一个为工人供给商品的新岗位。更多的贸易活动能产生更多的贸易活动,因为繁荣的力量和贸易萧条的力量是一样的,运作起来都带有累积效应。由于工资“很有粘性”,无法轻易削减,所以就需要政府开支来恢复经济的活力。但对于政府开支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公共开支会错配资金,冲击私人领域(对四万亿的批评)。而凯恩斯的回击是,政府开支能够通过减少失业救济等支出项来弥补这些因素。其实关键问题还在于,政府能否好用资金,以及是否真的能带来乘数效应,对经济长期走强有好处。关于政府项目的反面意见:理查德·霍普金斯爵士对于凯恩斯政府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观点的质疑:引导资金进入某些行业,会使劳工市场错位。把工人从生产效率高、赢利能力强的企业转移到相对而言没有价值的公共项目上;资本的数量有限,如果政府为公共项目筹资,就会减少私人行业所需的资金。凯恩斯的回应:回归充分就业能让失业救济支出及企业亏损减少,足以弥补霍普金斯提出的这些因素了。反对增加财政开支太短视了。我们陷入恶性循环。我们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没有钱。但恰恰是因为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才没有钱。凯恩斯并不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凯恩斯对使用关税的观点:收入关税是我们残酷的口粮,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6 哈耶克的货币理论以及对凯恩斯《货币论》的驳斥哈耶克的货

币理论:货币没有内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需要货币的。货币存在的绝对数量不是人类幸福带来的结果,故商品有客观价值,而货币却没有客观价值。我们感兴趣的只是货币对商品的相对价值(与收入来源相比较,或作为欲望满足手段)有什么样的影响。经济最有效运作的关键是让货币保持中立。除非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央货币管理机构,才能实现货币调控。一个国家单独采取行动,注定要招来灾难。哈耶克指出凯恩斯主义补救措施的弊端:凯恩斯主张将闲置的产能投入使用,刺激经济,使之恢复活力,提高就业。但困境是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来治愈经济萧条之做法,其实起到了反作用。他认为,这种“人为的需求,不过时拖延了清算的日子罢了。不要打兴奋剂治标,让时间来治本。”简而言之,没有简单容易的道路能走出低迷。从长远而言,自由市场最终会让经济恢复到人人实现就业的均衡状态。7 观点交锋:关于储蓄与投资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不需要达到均衡状态,哈耶克不同意;凯恩斯认为投资和储蓄的差额非常重要,它对价格的稳定有着不利影响,哈耶克也不同意。哈耶克宣称,储蓄和投资不相等,是银行提供不当或“非自然”信贷水平的结果,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做法会导致商品价格变化。然而,凯恩斯更看重“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不相符合的时候。8 哈耶克对凯恩斯核心观点的反驳,微观经济学VS 宏观经济学增加投资以对应这一本来就需要维持

旧有资本的“储蓄”——任何此类举措,其效果都等同于将投资抬高到净储蓄通胀水平以上的做法,它强迫储蓄,误导生产,最终导致危机。在经济衰退时期缺乏私人投资的条件下,为什么提高公共投资能创造就业,不会带来哈耶克认为不可避免的危机一题,他正忙着为之建立一套智性上无懈可击的解释——长久以来,他就着迷于此了。而这些思索的结果,就是他的不朽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微观经济学VS 宏观经济学哈耶克坚信,整体而言,经济学是一个深奥的主题,只能从市场个体互动的角度去部分理解。然而,凯恩斯却正在构思《通论》,提出思想突破口。他认为,从整体上由上至下地观察供给、需求和利率等诸多元素的交汇点,这样理解经济学最为适宜。哈耶克卡在了后世称为“微观经济学”的思考上,着眼于构成经济的成本和价值等不同元素;凯恩斯却正朝着思考经济运作的新路上飞跃,即把经济视为整体的“宏观经济学”。9 迈向《通论》关于乘数效应:这是常识,尽管凯恩斯也承认,“精确衡量这种特点带来的效应恐怕不可能。”凯恩斯很肯定的是,由于政府开支增加完全可以通过支出减少来得到弥补。不用支付失业保险,再加上贫困救济开支减少,政府省下来的钱占公共建设投资成本的一半。预计新就业人士能带来相当于投资成本1/8的就业税。关心许多因素——税收的增长,国库在多方面的节省……进口相对于出口的增长。私人储蓄的增长(主要来

自利润)以及物价上涨带来的储蓄率的变化,都能抵消投资的成本。但为什么不会带来通胀呢?如果国家的资源已经充分使用,这些额外的购买会体现为物价上涨、进口增加。但在当前情况下,额外消费只有一小部分会作用在这方面,因为它的大部分可由目前未得到利用的国内资源来提供,不会让价格发生太大变化。财政难以负担呢?其实会通过失业救济金减少,以税收增加的形式回到他手里。《通论》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即经济学家和财政部长不应当只顾着看国家收入和支出是否持平,更要看国家总收入的水平,即凯恩斯所说的国家“总需求”《通论》另一关键元素:国家收入等于所有就业者的收入总和。除了增加国家收入没有别的办法能够平衡预算,而增加国家收入和提高就业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关于减税:减税对就业市场会产生预期效果,但用削减政府等量开支(如减少学校教师的薪资)来平衡减税,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这代表了对国民消费力的再分配,而非净增长。要把世界从大萧条里拯救出来,除了战争之外别无他途?要战争还是“赤字财政”?迄今为止,战争是政府认为大规模贷款支出可取的唯一理由。对和平时期存在的种种问题,它们胆小,过分谨慎,缺乏热情,没有毅力和决心,只把贷款视为债务,却不去想怎样把社会本可能浪费的过剩资源转化成游泳的资本资产。我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做出展示,哪怕承担的是和平的使命,这个国家也能精力充沛。10 《通

论》的诞生,哈耶克熄火哈耶克仍然对政府的干预行为颇多微词:以强制信贷扩张的方式对抗萧条,无异于以招来邪恶的手段治愈邪恶。政府如何用钱才是关键!当前世界的许多麻烦,来自公共当局的轻率借贷和不当支出。(这种做法)抵押了未来的预算,它们往往会抬高利率……不要回到从前放任支出的老习惯上,而是要废除限制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限制。1936年2月4日《通论》正式出版两位凯恩斯主义者对《通论》的评价:保罗·萨缪尔森,日后成为凯恩斯最杰出的福音使者,他总结《通论》成就时说:“这本书写得不好,组织糟糕……它傲慢、脾气暴躁、好辩,在致谢部分又表现得不够慷慨大度。它充满了子虚乌有和混乱的东西……闪耀的洞察力和直觉散布在单调乏味的代数里。尴尬的定义会突然之间过渡成令人难忘的华彩乐章。等终于掌握了它,我们发现它的分析显而易见又完全新鲜。总之,这是一本天才之作。”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自封为凯恩斯的大祭司,他写道“和凯恩斯其他所有作品不同,这本书十分模糊。如果它不是这样,经济学家不必围绕他的意思和目的展开争论,它也不会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经济学家最擅长回应模糊和相关谜题了。”《通论》解决了什么?凯恩斯否定了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萨伊定律,该定律认为供给创造了需求,这个概念“仍然是整个古典理论的基础,没有它,古典理论就崩溃了……当代思想仍然深深受这一概念的影响,

认为人不这样花钱,就会那样花钱。”这是错误的想法:“个人的储蓄行为必然会带来类似的投资行为。”否定萨伊定律是《通论》新思维的核心,它带来了“流动性偏好”古典理论的逻辑:储蓄多——利率下跌——投资上升——产出增加,储蓄减少储蓄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产出减少,储蓄增加流动性偏好的概念,颠覆了传统储蓄和投资关系的认识,因为如果储蓄者相信自己持币观望会得到更划算的交易,他会以现金、珠宝或黄金的形式来保留储蓄。现金为王,在2008年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出现过,隔夜拆借利率飙升。由于流动性偏好,利率需要维持较高水平,因为银行必须向储户提供溢价来换取其资金。流动性偏好否定了储蓄比支出更具美德的“常识性”观念,而这一观念,恰好是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以为财富的主人渴望拥有资本资产是因为喜欢它,却不料他想要的是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通论》为何如此受欢迎?凯恩斯,至少他给了人们希望,失业问题不靠集中营也可以治愈。关于如何得到真正自由的争论:哈耶克,政府职能的扩大必然妨碍个体的自由,《通论》所主张的生产理论将必然导致集权理论的诞生。凯恩斯,人人都得到就业的繁荣社会,是维持独立思考和行为最可靠的途径,而独立的思考和行为保证了真正的民主。11 凯恩斯攻克美国短短几年,凯恩斯就吸引了许多美国年轻经济学家的心灵和头脑。他对美国理论经济学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之

巨,可从学术期刊提及他的次数中明显看出。1934年,受他理论启发的只有20篇文章;1936~194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269篇。罗斯福新政,大规模的公共支出提高需求。这就是实践中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纠偏:有些人主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靠增加支出提高需求,凯恩斯对此做了驳斥,“那就像是因为买了一条太长的皮带就想让自己长胖一样。在今天的美国,皮带比腰围长得太多了。凯恩斯煞费苦心地指出了若经济已达充分就业状态国家继续注资提升需求会

有什么后果。当社会的所有劳动力和资本设备都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有效需求除了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别无任何作用。12 哈耶克的反击在哪里?人们都热切地等待哈耶克挑战《通论》,但哈耶克的思想却飘向了他方。哈耶克的讲座“经济学与知识”对于经济均衡概念的思考:大规模经济行为的先验假设依赖于一整套理想的条件: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为在完美市场中做出决策所需的一切有关目前及将来环

境的知识。但是,哈耶克提醒听众,完美的市场并不存在。市场中哪怕最简单的决定,都由许多准确和不准确的人类选择构成。两点重要结论:1)价格反映了对市场认识的集体智慧;诸如政府等外部力量干预价格形成,就像是想按住测速仪指正的方式来规范汽车行驶速度一样。2)没有一个人,哪怕是“全知全能的独裁者”,能够了解经济体中所有个体的想法、欲望和期待。如果一个集权统治者,甚至心怀善意

的非政治“规划者”,基于自己能够准确了解他人思想的假设来干预经济,必然会挫败、阻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哪怕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代表个人的利益行事。哈耶克称“这个极具启发意义的想法让我从全新的角度看到了经济理论的

整个特点。”哈耶克从微观角度对《通论》的反击应该是有力的,但《通论》引发的喧嚣太盛,哈耶克的讲座几乎没人注意到。哈耶克被时代遗忘了……哈耶克写作了属于他的通论《资本的纯理论》,其中有他对凯恩斯《通论》的批驳:《通论》的主要论点是诡辩,它否认了经济学家始终关心稀缺性的问题。“凯恩斯带给我们那的,其实是人们长久以来渴望的富足经济。”哈耶克相信,价格是理解生产过程的关键,是理解整个经济运作的基础,价格的基础来自商品的稀缺性,而非如凯恩斯所说,来自储蓄与投资失衡及生产“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全书的结语:长期而言,我们都会死,所以,政策应该完全受短期因素指引吗?我担心,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一语的信徒们真的会遇到洪水滔天的那一刻。他们会自食其果的。能否充分理解“商品需求不是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一原则,以及它有什么样的局限性,是对经济学家的最佳考验。13 二战爆发以及《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战争爆发了,凯恩斯提出“延付薪酬”,认为,一旦战争开支耗尽,战后必将出现低迷时期,此时把积累的钱拿出来用,就能起到抗低迷的作用。哈耶克称其方法巧妙。在战争期间,

哈耶克愿意同凯恩斯站在一边,因为凯恩斯非常反对通货膨胀,而这也是经历过恶性通胀的哈耶克极其反对的。1944年3月10日《通往奴役之路》在英国出版,9月18日在美国出版上市。凯恩斯拜读后的评价:“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我们有绝对充分的理由感谢你把迫切应该说出来的话说的这么好。想必你知道,我并不完全接受这本书里的经济学论述。但从道义上和哲学上,我几乎完全同意它的观点;我不光同意,而且深为感动。”凯恩斯在一番表扬后提出了他的质疑:希特勒的崛起并非仰赖大政府带来的便利,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失败和大规模失业。哈耶克的分析是以对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认识为基础的,他忽视了人的因素。哈耶克关心的是政府干预与暴政之间的联系,凯恩斯却相信,极权主义的倾向根植于个人的道德选择。从计划走向极权主义可能存在一道滑坡,但哈耶克同样站在滑坡上。这是我唯一严肃的批评。你是不是地承认,这是一个在哪里划下界线的问题。你赞同必须在某个地方划下界线,也赞同逻辑上的极端实不可取的。但你却并未向我们说明在哪里、怎么划下这条界线。你大大低估了中间路线的可行性。(福利国家)你此前一直试图说服我们,只要朝着计划方向迈出一寸,你就必定走上滑坡的路,它会带我们跌下悬崖。观点对比:凯恩斯说,在一个珍视自由的国家,比如英国,计划是不会招来暴政的,哈耶克反击说,你无法依然“英国人”固有的“性

格”解救英国人民于此种命运(指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通往奴役之路》中已经详细解答了凯恩斯的反对意见,即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之间划界限的问题。两位右派学者对《通往奴役之路》的评价:《一九八四》作者乔治·奥格威的消极看法:“哈耶克教授——没有看到,或者不愿承认,回归‘自由’竞争对大多数群众意味着一种更糟糕的暴政,因为自由竞争比政府更不负责任。竞争的问题在于,总会有人赢,有人输。哈耶克教授否认自由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垄断,但在实践中,它确实会带来垄断,由于绝大多数人宁可要国家的管理也不愿萧条和失业,那么,只要主流民意在这件事上有决定权,滑向集体主义就是不可避免的。”安·兰德在书的空白处潦草地写下了好些骂人的话,说哈耶克是“该死的傻瓜”、“可怕的蠢货”、“混账”、“完全、彻底、恶毒的混蛋”。《通往奴役之路》尽管大受欢迎,却是一本不光区分了左翼和右翼更区分了右翼与极右的决定性著作。1946年4月30日凯恩斯过世哈耶克对其评价:“我所认识的真正伟人,令我无限仰慕。没有他,世界会使一个远为贫困的地方”。

14 茫然岁月宏观整体的思考方式是凯恩斯给后世经济学家最大的贡献。哈耶克和米塞斯认为经济活动太复杂,无法量化,用平均值来界定个人如何确定价格是误导,弗里德曼的研究则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凯恩斯将经济视为整体的概念,并用平均值来判断经济变化的因和果。哈耶克接受了洛克的法

治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演化。唯有法治的存在,才能确保自由市场对所有人公平运作,如果法治缺席,暴政就会上台。有了法治,公民能对未来做出确定的决定,提供了社会实现富裕的有序条件。哈耶克认为要限制法律对私人生活的干涉,允许个人向右他所谓的“某种确获保障的私域”。人人生而平等?我们所期待的经济快速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正是不平等的结果,没有不平等,经济快速进步是不可实现的。哈耶克和米塞斯责怪美国的大萧条是因为商人以太低的利率借了太多的钱,又把钱投入到亏损的业务上。他昔日最紧密的朋友、最热情的支持者——莱昂内尔·罗宾斯改投凯恩斯的门下,并反驳哈耶克对大萧条的补救方法(暂停错误投资,提高利率鼓励更多储蓄,阻止消费者支出,让市场自己找到平衡点)是不合适的,这就像是“拒不给掉进冰窟的醉汉盖上毯子、注射兴奋剂,因为他最初的麻烦是热得过了头”。15 凯恩斯时代1946——1980饱受蹂躏的欧洲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实验室。美国认为,必须牢牢记住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中所提出的教训:应当首先限制集权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美国纳税人非但不曾以贫困来惩罚战败国,反而通过“马歇尔计划”来帮它们实现繁荣。追求“充分就业”成为主流思潮,但凯恩斯主义并非没有质疑。戈特弗里德·哈伯勒:如果失业的人集中在某些“萧条”地区和行业,而其他地方则是充分就业,总支出的增加则会带动充分就业

地区的价格上涨,而对不景气的产业却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此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与不景气及失业并存的矛盾现象。30年之后,哈伯勒的正确预见才得到证实。充分就业是一种幻想,干预就业市场会导致堕落的混乱,这会叫美国人产生错觉,想要从政府那里获得它无法提供的东西。经济学范式的发展:正是这一时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词第一次得到了使用: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个别元素;宏观经济学奖研究经济整体。1948年,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出版,未来60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被翻译成了40多种语言,售出了4000多万本。萨缪尔森说,“只要我能撰写该国的经济学教科书,我才不在乎谁撰写它的法律呢。”紧缩政策的选举困境:要财政纪律还是要选票要成功赢下投票箱,就是要把经济管理好,让商业周期跟为期四年的选举周期保持一致。要是有人敢在财政预算赤字上“做正确的事”,一定没好下场。预算赤字下还要减税?肯尼迪的减税“赌博”。加尔布雷斯抱怨,减税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动”形式,它不能像有针对性地公共开支那样解决公共弊病。此外,减税还会带来同伙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假定失业率降低和通货膨胀上升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减税的推动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既能创造充分就业又不会引起物价

上涨的方法。1964——1966 “赌博”成功了,经济增长5.8%上升到6.6%;失业率5.2%下降到2.9% ;通胀2%-3%之间。

1965年12月,《时代》杂志把“年度人物”的荣誉颁给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华盛顿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人们,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原则,不光避免了战前岁月的暴力循环,还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和极其稳定的物价。滞胀来了!一种名为“滞胀”的全新经济现象出现——经济低增长甚至不增长,又伴随着通货膨胀。此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压根不可能出现的局面。凯恩斯时代落入了垂死的阵痛。“滞胀”时代到来了。“滞胀宣告天真的凯恩斯主义结束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评论道。16 哈耶克的反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他对凯恩斯的评价很高,但政治层面上他更倾向于哈耶克的观点,即自由主义。凯恩斯对技术经济学的馈赠是十分正面的,但他的政治遗产却是负面的。他极大地助长了政府规模的扩张。弗里德曼关于“大萧条”成因的研究:他研究了美国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每一轮波峰和波谷,发现每次下行开始前,总会出现货币供给的大爆炸。再对照大萧条的数据,他推断,要是1929-1933年美联储通过降低货币利息来增加货币供给的话(实际政策则为货币大幅紧缩),低迷最多持续一两年。故此,按弗里德曼的推算,大萧条其实是“打紧缩”,它是一场本可避免的人为灾难。为了改进商业周期,弗里德曼提出,要严格控制货币增长,只允许它缓慢增加,后世称此中政策叫:“货币主义(Monetarism)”。弗里德曼倾向于减税,不光是因为他相信

个人比政客们更清楚该如何花掉自己的钱,还因为既然要减税,政府支出就必须减少。弗里德曼非常赞同哈耶克的悲观立场,认为“善意的独裁迟早会导致集权社会。”但他也相信凯恩斯写给哈耶克最后一封信里所说的话,即干预是否会导致暴政,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有强烈的公平感为立足基石。这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福利国家政策并未导致集权主义。弗里德曼认为英国有着“贵族结构”,“权贵之责任”(地位高则责任重)并非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此外,英国还有“基本上清廉的公务员”和“奉公守法的公民”。美国实行福利国家是否具备这些呢?弗里德曼并不怎么乐观,“分赃制度构成了公众的态度……因此,凯恩斯的政治遗产在美国的效力已经在衰减了。”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尊重个人主义的美德,警惕国家权力),和哈耶克对政府的天生不信任完美契合。两人都认为,通货膨胀比失业带来的苦难更大。转折点: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但似乎说服力不够强。两年后弗里德曼也获得了诺奖。获奖花絮:与哈耶克一起获奖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冈纳·默达尔。在颁奖典礼上,哈耶克当众宣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荒唐可笑,既不值得颁发,也不值得领受;默达尔则谴责委员会竟颁奖给哈耶克。里根与撒切尔,哈耶克的两位支持者尽管开

玩笑时略显轻浮,但里根读书的品位绝非如此。“我读过冯·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经济学观点。”他解释说。里根极为出色的沟通能力,积极地推动了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信息。里根自己就懂哈耶克,也懂米尔顿·弗里德曼。我猜你没法把哈耶克弄到《今日秀》(Today)来,但你能叫里根以更准确的例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哈耶克的核心。撒切尔在牛津求学时读到了《通往奴役之路》,1974年,她发现这本书有新的现实意义。担任保守党领导者后没多久,她去见党内的左倾研究部门,把手伸进手袋,掏出一本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呯的一声砸在桌上。“这才是我们应该信奉的东西!”她叫道。里根经济学的三根支柱1)通过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认为滞胀“是一条吞噬我们内脏的恶龙”他相信弗里德曼是正确的: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关键。“人们逐渐认为这属于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即略有通胀是件好事。”沃尔克回忆说,“之后,你得到了一点通胀,紧接着你有需要一点儿,因为它刺激了经济。人们习惯了它,它的效力渐渐丧失。和抗生素一样,你必须要新品种才行了。”2)“拉弗曲线”的应用,相信减税能增加收入。里根认为,大幅削减收入税,将增加个人消费,发过来又能通过”涓滴效应“拉动整个经济的需求。“涓滴效应”和“乘数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其局限性,且都无从证明。3)“供给学派经济学”的观点。繁荣的经济最好是通

过减少行业管制和企业税收,鼓励生产商供给更多更廉价的商品来实现,而不是像凯恩斯主义那样增加公共开支,刺激“需求主导”的发展。凯恩斯主义者对里根经济学的质疑:里根经济政策就是变戏法,是政治噱头,表面上打着削减政府规模的哈耶克旗号,实质上是通过激增的国防开支拉动总需求和经济增长。正如罗伯特·索洛所说:“1982-1990年持续的经济繁荣,是靠里根政府以增加支出、降低税收这一明显的凯恩斯主义方式设计出来的,这是财政预算赤字扩张性增长的经典案例。”加尔布雷斯表示同意,里根在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相当不愉快的经济衰退时就任总统,并执行了许多强硬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他说,”其结果质疑,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执政的80年代改善了经济。有趣的一点是,这一切是由并不真正理解凯恩斯、对他持批评态度的人完成的。这就是不由自主的匿名凯恩斯主义吧。17 战火重开淡水经济学家VS 咸水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基本沿袭了凯恩斯-哈耶克从前辩论的老路。一方是所谓的“淡水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所在的大学聚集在美国内陆的大湖区,另一方是“咸水经济学家”,来自沿海的几所院校。淡水经济学家和哈耶克一样,认为通货膨胀是国家最可怕的祸害,咸水经济学家则像凯恩斯一样,认为失业问题更严重。淡水派认为,应当把经济视为有感觉力的有机体,受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决策所控制。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的常规面貌,

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题及答案

4、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 A、体积 B、容积 C、重量 D、质量 5、发酵酒指含糖或淀粉原料经过糖化后()而制得的酒。 A、经蒸馏 B、不经蒸馏 C、加热煮沸 D、过滤 6、比重天平是利用()制成的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特种天平。 A、阿基米德原理 B、杠杆原理 C、稀释定理 D万有引力 7、23℃时测量食品的含糖量,在糖锤度计上读数为24.12 °Bx',23℃时温度校正值为0.04,则校正后糖锤度为( ) A、24.08 B、24.16 C、24.08 °Bx ' D、24.16 °Bx' 8、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A、光在各种介质中行进方式不同造成的 B、光是直线传播的 C、两种介质不同造成的 D、光 在各种介质中行进的速度不同造成的 9、3oBe'表示() A、相对密度为3% B、质量分数为3% C、体积分数为3% D、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10、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类取()为分析样品。 A、1 Kg B、2 Kg C、0.5 Kg D、1.5Kg 11、测定液体食品中酒精的含量,测得四次的数据分别如下:20.34%,21.36%,20.98%,20.01%,则此组数据()(Q逸=0.5) A、20.34%应该逸出 B、21.36%应该逸出 C、20.98%应该逸出 D、20.01%应该逸出 E、都应保留 12、对于同一物质的溶液来说,其折射率大小与其浓度成()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 13、要测定牛乳产品的相对密度,可以选用() A、普通比重计 B、酒精计 C、乳稠计 D、波美表 14、当Cl2为1.013X105Pa(大气压)、[Cl-]=0.01mol/L时的电极电位是()V。(其中半反应式为Cl2+2e=2Cl-,EΘCl2/Cl-=1.358V)A、0.48 B、2.48 C、1.358 D、1.48 15、用酸度计测量液体食品的pH值时,指示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金属电极 C、标准氢电极 D、甘汞电极

岗位分析和评价与定编定员

岗位分析和评价与定编定员 岗位管理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岗位管理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岗位设计、岗位分类和定编定员等工作,其中,定编定员又是岗位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展定编定员工作,才能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定编定员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在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设计和岗位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人力资源编制,进而确定哪些人员能够有效执行岗位工作的一项管理活动。 一、定编定员的原则 定编定员工作是在企业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时效性。定编定员的要求是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岗位无重叠,工作无遗漏。因此,定岗定编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为原则 定编定员不但要确定企业各类人员的编制数量,还要从质量上规定使用人员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因此,定编定员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以计划期内的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为依据。 2.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原则 定编定员工作需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在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竞争企业的标准,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确定各岗位的编制数量,根据岗位任职条件,采用岗位竞聘、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定员工作。因此,定编定员工作应遵循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原则,保证定编定员科学、合理。 3.比例协调原则 定编定员需要结合企业业务特点正确处理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包括:(1)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 (2)各生产工序间人员比例关系。 (3)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比例关系。 (4)后勤保障人员与全体员工比例关系。 (5)全体员工中的男女员工比例关系。

食品分析试题

食品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实验员用等臂天平称量10g的样品来实验,实验有5个平行样,但是由于实验员的粗心大意,称量前没有校正,结果称量结果偏低,由这个引起的误差应该属于误差。 2 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先用乙醚和乙醇对样品进行洗涤预处理,然后在进行测定。其中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乙醇洗涤目的是。 3 液态食品相对密度测定方法通常有、等方法。 4 折光仪是利用原理测定物质折射率的仪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折光仪有、等。 5 化学分析法是以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 6 食品分析样品预处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等。 7 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的含量。 8 双缩脲比色法测定重金属的原理是:样品经过消化后,在一定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双缩脲生成有色稳定络合物,然后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铅、镉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锌、汞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 9 比旋光度定义为;比旋光度和旋光度的换算公式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采样一般分三步,依次获得。 A 原始样、检样、平均样 B 检样、原始样、平均样 C 检样、平均样、原始样 D 检样、原始样、试验样 2()右图表示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特点是。 A 准确度好,精密度好 B 准确度好,精密度不好 C准确度不好,精密度好 D 准确度不好,精密度不好 3()ISO是指。 A 国际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国家标准 D 地方标准 4()下列不属于干法灰化法优点(与湿法消化相比)的是。 A 试剂用量少 B 空白值低C不需工作者经常看管 D 时间短,温度低 5()用pH计测定某样液的pH值,该酸度为。 A 总酸度 B 有效酸度 C 外表酸度D真实酸度 6()下列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中,哪个不是专门用于测定乳脂肪的? A 氯仿-甲醇提取法 B 罗素-哥特里法C巴布科克法 D 盖勃法 7()薄层层析法测定瓜子中糖精钠含量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A 增加糖精钠在水中溶解度 B 增加糖精在水中溶解度 C 转变糖精钠为糖精,使其溶于乙醚 D 以上都不是 8()过氧化值是测定的重要质量指标。 A 脂肪 B 淀粉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9()某物质与染料2,6-二氯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染料溶液颜色消失,氧化的染料量与该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该物质为。 A 氨基酸 B V A C 葡萄糖 D V C 10()某物质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该物质为。 A 氨基酸 B V A C 葡萄糖 D V C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 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 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G.R)> 二级纯(分析纯A.R)> 三级纯(化学纯C.P)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g/L) 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 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 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 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恒量:指一份样品先后两次烘干(或灰化)后的质量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就算达到恒量。是衡量样品烘干(或灰化)是否完全的指标。 8、掌握与水分有关的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计算公式:以脂肪为例 脂肪% (干)脂肪% (鲜) 脂肪% (风) ---------- = ----------- = ------------- 100% 1-水分% (鲜) 1-水分% (风) 9、了解为什么说减压干燥法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的水分含量,熟悉减压干燥法的适用样品因多数样品都含有胶态物质,直接干燥法完全除去束缚水较困难,而减压干燥法可以顺利地除去,所以该法是水分测定中最准确的方法。 适用样品: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内容分析法(整理)复习过程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

食品分析复习题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选择题 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 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 (3)萃取 (4)抽取 二、填空题 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 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四、简答题 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 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 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 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一、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1)全脂牛乳相对密度为—(20/20℃) (2)不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比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小得多 (3)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是以蔗糖溶液的密度百分含量为刻度,以°Bx 表示 (4)蜂蜡的折射率在~(25℃) 7.水色度的常用测定方法是(2 )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06一.名词解释 1.食品分析 2.感官评价 3.光学活性物质 4.水分活度 5.灰分 二.填空 1.以波美度表示液体浓度单位如何表示:__________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以符号,_________表示,高于20℃时,糖液相对密度减小,即锤度_____________。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使防止脂肪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时,样品处理液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糖精易溶于乙醚,而糖精钠难溶于乙醚。 4.凯氏定氮法共分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时还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氧化剂。消化加热应注意,含糖或脂肪多的

样品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作消泡剂。消化完毕时,溶液应呈 _________________颜色。 5.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前者是_______,后者是_______。 6.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使分离机理不同而构成各种色谱类型,主要有、、、和等。 三问答 1.试简述巴布科克法测定乳中脂肪含量的原理。 2.试比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巴布科克氏法、罗紫—哥特里法、氯仿—甲醇法测定脂肪的原理、适用范围。 四计算 1.现要测定某种奶粉的灰分含量,称取样品,置于干燥恒重为 的瓷坩埚中,小心炭化完毕,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灰化5 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重新置于600℃高温炉中 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再置于 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 称重为。问被测定的奶粉灰分含量为多少? 2.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试样溶液中Cd含 量。取两份试液各,于2只50ml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 2ml镉标准溶液(1ml含Cd10ug)另一容量瓶中不加,稀释 至刻度后测其吸光度值。加入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不加的 为,求试样溶液中Cd的浓度(mg/L)?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模拟题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实验员用等臂天平称量10g的样品来实验,实验有5个平行样,但是由于实验员的粗心大意,称量前没有校正,结果称量结果偏低,由这个引起的误差应该属于误差。 2 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先用乙醚和乙醇对样品进行洗涤预处理,然后在进行测定。其中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乙醇洗涤目的是。 3 液态食品相对密度测定方法通常有、等方法。 4 折光仪是利用原理测定物质折射率的仪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折光仪有 、等。 5 化学分析法是以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 6 食品分析样品预处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等。 7 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的含量。

8 双缩脲比色法测定重金属的原理是:样品经过消化后,在一定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双缩脲生成有色稳定络合物,然后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铅、镉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锌、汞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 9 比旋光度定义为 ;比旋光度和旋光度的换算公式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采样一般分三步,依次获得。 A 原始样、检样、平均样 B 检样、原始样、平均样 C 检样、平均样、原始样 D 检样、原始样、试验样 2( A 准确度好,精密度好 B C准确度不好,精密度好 D 准确度不好,精密度不好 3()ISO是指。 A 国际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国家标准 D 地方标准 4()下列不属于干法灰化法优点(与湿法消化相比)的

是。 A 试剂用量少 B 空白值低C不需工作者经常看管D 时间短,温度低 5()用pH计测定某样液的pH值,该酸度为。 A 总酸度 B 有效酸度 C 外表酸度D真实酸度 6()下列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中,哪个不是专门用于测定乳脂肪的? A 氯仿-甲醇提取法 B 罗素-哥特里法C巴布科克法D 盖勃法 7()薄层层析法测定瓜子中糖精钠含量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A 增加糖精钠在水中溶解度 B 增加糖精在水中溶解度 C 转变糖精钠为糖精,使其溶于乙醚 D 以上都不是 8()过氧化值是测定的重要质量指标。 A 脂肪 B 淀粉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9()某物质与染料2,6-二氯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染料溶液颜色消失,氧化的染料量与该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该物质为。 A 氨基酸 B V A C 葡萄糖 D V C 10()某物质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内容分析法在媒介与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几个研究范例: 1. 20世纪20年代,拉斯韦尔使用内容分析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所使用的宣传符号,认为“宣传是现代世界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参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情报部门监听德国电台播放音乐的数量和类型,并跟欧洲德国占领区内电台音乐节目比较,以此推测欧洲大陆上盟军反攻的状况。 3. 洛文塔尔,1944年,研究《柯里尔》(Collier's)和《星期六晚间邮报》这两种杂志里的著名人物传记。目的是看看这些人是否与政治生活、商业、教学与娱乐相关,以此加以分类。于是,洛文塔尔发现几个有趣的情况: (1)传记的数量逐年增加; (2)有关政客、商人/教授的传记逐渐减少,而有关娱乐的传记逐渐增加; (3)有关演艺人员的文章从严肃的艺术家与作家转向某类流行的艺人。 洛文塔尔发现,初期的传记文章焦点是“生产偶像”(提供教育与方向),后期文章的焦点是“消费偶像”,如电影明星和其它娱乐明星。这些文章关注明星们的生活方式的嗜好与消费模式。洛文塔尔讨论了传记里的这些“消费偶像”如何影响到诸如对待童年、成功、调节以及社会化功能等问题。他那些40页的专题论文经常被社会学家引用。 4. 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 (1)用该法研究何种话题得到多少新闻报道。 (2)《负面新闻》(1976)。研究20世纪70年代劳资关系的电视新闻报道。使用了当时先进的录像机和SPASS,本拟分析一年的数据,后来压缩为半年。检查劳资关系报道中对资方和劳方代表报道上的差异,发现有充分证据表明电视新闻在本质上包含意识形态偏见。该研究首先对电视报道分类,如经济、城市、人权等,除了内容分析,还用了访谈、参与式观察。发现工业部门中,电视报道数量与官方统计公布的数据不一致。研究的结论引人争议,他们认为,电视新闻将产业界的动荡归咎于劳方,将参与罢工的劳方作为报道中的坏蛋,而将对里面的资方作为权威的信息来源,这样的报道不仅有害而且促成了社会的分裂。后来,这个小组秉持这个传统,又做了大量的研究。 5. 彼得·比哈罗的研究(1993),对艾滋病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又对此进行了精细的意识形态分析。……比哈罗的研究博大精深,初学者不易模仿,但,研究某议题新闻报道分量的变化与该现象的文化定位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6. 1952年,贝雷尔森出版《传播研究中的内容分析》。 7. Krippendorf, Klaus,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 rly Hills, CA/London Sages, 1980

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

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 张建辉 岗位分析的操作  岗位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做好它是不容易的;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是准备阶段。这阶段主要是设计调查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岗位分析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相关基础数据和资料,设计岗位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案; 2.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宣讲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信任与合作。 3.制定计划,根据岗位分析的任务和程序进行分解,以便逐项完成,并对岗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岗位调查的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第二是调查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各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通常是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的调查,还可以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关键事件、工作日记、小组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工作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第三是分析整理阶段。这阶段是岗位分析的关键环节,是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初步整理出岗位说明书。岗位分析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收集和积累某些信息,而是要以正确、开放和创新的思路与观念,对各个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考察,创造性地提出各岗位的主要成份和关键因素,并在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说明书。 第四是反馈总结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对岗位分析的初步结果进行反馈与修正,最后形成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经过不断地反馈与修正,才能把工作的误差降到最小。有些企业往往忽略这阶段的工作,导致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存在漏洞或不合理,容易引起其他工作的混乱和员工的不满。由于接下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如果为了简便和节省时间,草草完成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就会像一座大厦的地基没有夯实一样,是很危险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注意总结岗位分析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于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整和修正。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及其误区: (一)岗位说明书的编写 岗位说明书,也称工作说明书或职务说明书,是岗位分析的结果,也是企业重要的人事文件之一。它是对岗位分析工作所作的书面记录。其核心内容是岗位职责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两部分。岗位职责描述部分解决的是本岗位人员必须做哪些事情;任职资格要求部分解决的是从事本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岗位说明书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其格式可用表格,也可用文字描述;内容除了两大核心部分

食品分析考试复习题

选择题 1. 表示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用()。 A. 羰基值 B. 皂化值 C. 过氧化值 D. 碘值 2. 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 13662是产品代号 C. 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 13662是标准顺序号 3 测定食品中灰分时,首先准备瓷坩锅,用盐酸(1:4)煮1~2小时, 洗净晾干后,用什么在坩锅外壁编号。() A. FeCl3与蓝墨水 B. MgCl2与蓝墨水 C. 记号笔 D. 墨水 4.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很多,通常将柠檬酸、苹果酸以及在大多数果蔬中都存在的称为果酸。() A. 苯甲酸 B. 酒石酸 C. 醋酸 D. 山梨酸 5.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6. 炭化的目的是() A. 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 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 防止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D. A,B,C均正确 7.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8. 测饮料中L-抗坏血酸含量时,加草酸容液的作用是()。 A. 调节溶液pH值 B. 防止Vc氧化损失 C. 吸收样品中的Vc D. 参与反应 9. 若要检测食品中的胡萝卜素,样品保存时必须在条件下保存() A. 低温 B. 恒温 C. 避光 D. 高温

10. 测定食品中含量时,一般不能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 A. Pb B. Cu C. Zn D. Hg 11. 面包、蛋糕中的脂肪含量用( )方法测定。 A. 索氏抽提 B .酸水解 C. 罗紫.哥特里 D. 臣布科克乳脂瓶 12. 蛋白质测定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消化时硫酸钾用量要大 B. 蒸馏时NaOH要过量 C. 滴定时速度要快 D. 消化时间要长 13. 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硅 C. 二氧化 D. 二氧化硫 14. 对照实验是检验( )的有效方法。 A. 偶然误差 B. 仪器试剂是否合格 C. 系统误差 D. 回收率好坏 15. 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 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16. 食品中挥发酸的测定方法是()。 A. 滴定法 B. 水蒸汽法 C. pH计测定法 D. 指示剂比色法 17.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 还原糖 B. 非还原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18. 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 蒸馏水 B. 纯净水 C. 去离子水 D. 矿泉水 填空题 1. 密度计的类型有:、、。 2. 肉制品常用的发色剂是和。 3.凯代定氮法加入CuSO4的目的是。 4. 在恒重操作中如果干燥后反而增重了这时一般将作为最后重量。 5.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有和。 6.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和。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顾名思义,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人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首先把它定义为一种客观地、系统地、定量地描述交流的明显内容的研究方法。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内容分析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内容分析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中也成为了一个新热点。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内容分析法的发展历程1.1内容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初,有人采用一些半定量的方法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统计报纸上某方面内容的新闻报道篇数,来考察报道的重点以及社会舆论状况,并对艺术、音乐、文学和哲学等方面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历史趋势。这种研究方式的出现和应用形成了内容分析法的雏形,因其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的特点而得以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等人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组织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这项工作系统地发展和完善了内容分析法。他们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获取重要的军政机密情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项工作所

采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效果,为战后内容分析法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奈斯比特所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的出版,则是内容分析法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他的咨询公司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份美国报纸进行分析、综合,经过几年的积累,归纳出美国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的十大趋势川。在这部书取得成功的同时,众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内容分析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巨大作用和潜力。1,2内容分析法的类型演变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现实的 科学方法,经过了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才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该方法究竟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的激烈争论,研究者先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类型,从中可以看到内容分析法的演变轨迹以及技术进步对其发展 的推动作用。(1)解读式内容分析法 解读式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精读、理解并阐释文本内容来传达作者的意图的方法。“解读”的含义不只停留在对事实进行简单解说的层面上,而是从整体和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文本内容的复杂背景和思想结构,从而发掘文本内容的真正意义。这种高层次的理解不是线性的,而具有循环结构:单项内容只有在整体的背景环境下才能被理解,而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反过来则是对各个单项内容理解的综合结果。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容的本来意义,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于以描述事实为目的的个案研究。但因其解读过程中不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概述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工作分析使组织和职位任职人了解职位工作的主要信息,对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形成共识,并使职位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以及职位任职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联系。 工作分析的结果职位说明书为人力资源的规划、聘用、绩效评估、薪酬和培训提供依据。 职位评估是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对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过程,评估的结果主要为确定职位的薪酬等级提供依据,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讨论的主要目的 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和各级经理学习和掌握工作分析、编写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评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解决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技术问题。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工作分析和编写职位说明书的过程和方法 ?了解典型职位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了解职位说明书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运用工作分析和编写职位说明书的过程和方法编写职位说明书 ?了解薪酬的主要政策和结构 ?了解职位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掌握职位评估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运用简单的职位评估方法,并进行一定职位范围内的职位评估。

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

–职位名称 –职位所在部门 –职位上级职位名称 –职位下级职位名称 –职位类别 –工作目标 –工作任务 –工作范围 –内外部的沟通 –接收信息和指令 –输出信息 –受教育程度 –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任职资格 –外语要求 –职位工作要求的基本技能 –相关工作技能 –体力要求 –工作场所 –温度、噪音、粉尘、光线、潮湿、空间等–使用工具、操作设备 –工作班次、时间 –是否经常出差 –劳动强度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变旋光作用: 2.凝胶色谱: 二、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利用物质溶解度不同分离组分的方法叫()。 A.分馏 B.萃取 C.分取 D.消化 2.果胶酯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 )。 A.原果胶 B.果胶酸 C.柠檬酸 D.苹果酸 3.由整批货料中采得的少量样品称之()。 A.采样 B.检样 C.原始样品 D.平均样品 4.将两种互溶且沸点相近的组分分离应采用( )。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水蒸气蒸馏 D.分馏 5.灰化中加入硫酸的灰分称之()。 A.粗灰分 B.酸不溶灰分 C.硫酸灰分 D.水不溶灰分 6.pH值的测定方法是()。 A.滴定法 B.蒸馏法 C.电化学法 D.重量法 7.兰——埃农法测糖指示剂应选用()。 A.甲基红 B.酚酞 C.酚红 D.次甲基兰 8. 食品干燥后的残留物即()。 A.无氮抽出物 B.总碳水化合物 C.粗淀粉 D. 固形物 9.测定香料中水分含量应选用()。 A.常压干燥法 B.真空干燥法 C.共沸蒸馏法 D.红外干燥法 1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硫酸液处理后的残渣称之()。 A.NDF B.ADF C.纤维素 D.粗纤维 三、多选(每小题4分,共20分) 1.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 A.水分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E.矿物质 2. 有效碳水化合物有()。

A.淀粉 B.果胶物质 C.麦芽糖 D.半纤维素 E.乳糖 3.色谱分离法包括()。 A.柱层析 B. 纸层析 C. 薄层层析 D.盐析 E.气相色谱 4. 蒸馏法测定水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A.乙醚 B.乙醇 C.苯 D.甲苯 E.二甲苯 5. 常用的糖液澄清剂有() A.醋酸铅 B.酒石酸钾钠 C.氢氧化铝 D.氯化钠 E.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 四、简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2.蛋白质消化时常加入哪些试剂?请分别说明他们的作用。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估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估》 (1天) 【课程收益】 1、通过课程学习与研讨,掌握岗位分析与评估的基本理念 2、掌握岗位分析的工具及其应用 3、掌握岗位评估的工具及其应用 【课程特色】 专业系统化HR理论+实作案例展示+引导现场练习与点评+学员问题的解决与回复。 【课程大纲】 一、工作分析介绍 1、什么是工作分析,为什么要做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 3、案例讲解:工作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分析方法与工具介绍 1、各种工作分析方法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适应性比较 2、某公司分析问卷举例说明并讲解使用方法 3、工作日志的作用(某岗位工作日志举例说明) 三、如何编制工作说明书(结合讲解实际演练) 1、什么是工作说明书 2、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小组研讨,讲师点评)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结合模板讲解) 4、工作说明书的编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5、练习:编写自己熟悉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四、岗位评估 1、岗位评估的原则与作用(为何要做岗位评估,岗位评估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详解) 2、岗位评估的过程与步骤(举例讲解) 3、常用岗位评估方法介绍(分类法、比较法、计点法、排序法等) 4、岗位评估的应用层面(具体在薪酬方面的应用举例) 5、岗位评估需要注意的事项(组织、计划、控制、人员等等)

6、详细介绍两种种岗位评估工具的使用与说明(海氏评估法/要素计点法)【讲师介绍】周潮(HELEN ZHOU) 【专业资质】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IPTS国际职业协会高级培训师?美国ICQAC国际职业培训师?上海社科院劳动关系中心特约讲师 ?亚洲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中国认证中心特约讲师?影响力EAP网络商学院特聘讲师 ?阿里巴巴百家讲坛特约讲师 ?北京清华大学中旭管理学院特聘讲师 ?中企培训网首席讲师 实战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著名企业培训导师、资深管理顾问,专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战研究。具有18年中外资大型集团人力资源与团队管理实战经验,曾在外资、民营集团企业历任过培训经理、人资经理、副总经理、人资总监、副总裁等职务,涉及制造、医药、地产、化工、快速消费品等众多行业。曾亲身参与并辅导两家企业上市前期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同时为近几十家企业进行辅导并帮助建立了规范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周老师的课程以极强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在业界闻名,广受参训学员的好评,受众学员近万人,受益企业近千家。2011年度被前沿金坛奖授予中国“杰出人力资源导师”奖。 【授课风格】 周老师的授课风格主要以案例为导向,以多年外企、民企和上市集团公司的丰富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高级管理实战经验,根据客户及学员的实际情况阐述内容和观点,深入浅出,结合案例讲解解决实际问题,与学员共同分享切身体会和感受。在培训中采用行动学习法,通过提问、探询、配合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互动性非常强的培训方式,积极引导学员全身心投入紧张的思考与感悟。高度实战的培训内容、精湛的培训技巧、生动流畅、感召力特强的授课风格深受众多企业及学员的高度认可与好评,在服务过的企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周老师在培训界被誉为最有实战性的人力资源讲师之一【主讲课程】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如何有效选、育、用、留、人》?《部门主管如何有效选才》 ?《如何有效培育和激励下属》 ?《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卓越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管理与计划实施》 ?《绩效辅导与绩效面谈》 ?《经理人的职业化塑造与提升》 ?《新任经理人的全面技能提升训练》?《团队管理面谈技能实战训练》 ?《职场源动力-80/90后的管理》 【HR咨询领域】 ?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绩效管理体系

食品分析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3 1、评价食品品质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营养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2、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这是食品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3、PPM —10-6(mg / kg )或(mg / L )或(ug/g)PPB —(10-9) PPT —(10-12) 4、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常产生、引入或污染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按其性质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有害元素: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使食品中砷、镉、汞、铅、铜、铬等超标。2、农药:不合理施用农药造成食品中农药的残留。3、细菌、霉菌及其毒素:如黄曲霉毒素4、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腌制、发酵等形成亚硝胺;烧烤、烟熏等形成3,4-苯并芘 5、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聚氯乙稀、多氯联苯、荧光增白剂等。 5、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1 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检样: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3、回收率:P % = (x1 - x0)/ m ×100 % P%——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m——加入标准物质的量;x0——未知样品的测定值;x1——加标样品的测定值。 4、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接近的程度。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最低限量。 5、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6、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7、采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问答 (1) 一切采样工具应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入样品中。 (2) 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 (3) 感官性质极不相同的样品,切不可混在一起。 (4) 样品采集完后,应迅速进行分析,以免发生变化。 (5) 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8、干法灰化:是指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因而又叫作灼烧法。 9、干法灰化的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10、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对比。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王永华版

精心整理琼州学院2013年《食品分析》考试复习攻略 一、分析基础 1、食品分析的一般步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样品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2、按照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3、采集方法:随机取样、代表性取样(粮食、油料类常用四分法) ) 数校正为标准温度下的读数。对于20℃/4℃乳稠计,在10~2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乳稠计读数平均下降0.2°即相当于相对密度值平均减少0.0002,所以当乳温高于标准温度20℃时,则每高1℃需加上0.2° 3)酒精密度计:表示溶液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刻度是用已知酒精浓度(体积分数)的纯酒精溶液来标定的,以20℃时在蒸馏水中为0,在1%的酒精溶液中为1,即100ml酒精溶液中含乙醇1ml,故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取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注意:T≠20℃时要校正,且刻度标识是从上到下,为由大到小)

4)波美密度计:刻度表示的是液体的浓度或者质量分数。 8、密度瓶上小帽的作用 该小帽使得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处于封闭状态,以免样液温度发生改变;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可排出少量液体维持测液体的体积恒定;一定程度上防止液体挥发。 9、阿贝折射仪:(原理)n样液=n棱镜.sina临 10、旋光法:对于变旋光物质为什么配成溶液后的样品要过夜再测定? (s)或 3、蒸馏法:香料、谷类、干果、油类 防止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乳浊液,可以添加少量戊醇、异丁醇 4、卡尔-费休法:脂肪油品中痕量水分的测定,以及仲裁 卡尔-费休试剂:SO2、I2、吡啶、甲醇 14、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 作用:干燥和冷却 维护:(1)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污染坩埚底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