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必修1)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必修1)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必修1)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必修1)

第二节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考新动向】

【考纲全景透析】

一、铝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 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硅。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铝为银白色金属,熔点为660.40

C ,沸点为24670

C 密度为2.7g ·cm -3

,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 2.化学性质

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2Al +3Cl 2=====点燃

2AlCl 3; ②2Al +6HCl===2AlCl 3+3H 2↑; ③2Al +3S=====△

Al 2S 3;

④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 ⑤4Al +3O 2=====点燃

2Al 2O 3;

⑥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⑦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 (1)跟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氧气。常温: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

点燃:4Al+3O22Al2

②铝容易和卤素反应,常温下和氯气激烈化合生成三氯化铝;在溴中燃烧铝粉生成三溴化铝。在高温下也能和硫、氮气、碳直接化合成Al2S3、AlN、Al4C3(2000℃)。

(2)铝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强酸(稀硫酸、盐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 =2Al3++3H2↑

②与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加热时,铝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H2,与热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3)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Al+2NaOH+6H2O= 2 Na[Al(OH)4]+3H2↑

(4)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可用于冶炼Ni、Mn、V等难熔金属。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氧化铝白色固体,高熔点(2045℃),难溶于水,是两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Al2O3+6H+=2Al3++3H2O

+H2O

与碱反应:Al2O3+2OH- ===2AlO-

2

(2)用途:熔点很高,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还可以制作各种宝石。

2.氢氧化铝

(1)化学性质:

①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只溶于强酸或强碱,而不溶于弱酸或弱碱。

与酸反应:Al(OH)3+3H+=Al3++3H2O

+2H2O

与碱反应:Al(OH)3+OH-=AlO-

2

②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Al(OH)3的制备:

①用弱碱氨水与可溶性铝盐反应.Al3++3NH3·H2O Al(OH)3↓+3NH4+

②向偏铝酸盐中通入CO2

2AlO-

2+ CO2+3H2O 2 Al(OH)3↓+ -2

3

CO

(3)明矾

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

KAl(SO4)2·12H2O=K++Al3++2SO42-+12H2O,Al3+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3H 2O Al(OH)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热点难点全析】

一、“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1. Al3+、Al(OH)3、AlO-2之间转化关系

离子方程式:

(1)①Al3++3NH3·H2O===Al(OH)3↓+3NH+4

②Al3++3AlO-2+6H2O===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2+2H2O

(4)AlO-2+4H+===Al3++2H2O

(5)①AlO-2+CO2+2H2O===Al(OH)3↓+HCO-3

②AlO-2+H++H2O===Al(OH)3↓

(6)Al(OH)3+OH-===AlO-2+2H2O

2.应用

(1)制取Al(OH)3:A13++3NH3·H2O=Al(OH)3↓+3NH4+ AlO-

2+CO2+

2

2H O = Al(OH)3↓+HCO3-

(2)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OH-、S2-、HS-、AlO-

2、CO32-、HCO3-因双水解反应或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O-

2

与H+、NH4+、

Al 3+、Fe 3+

等不能大量共存。

(3)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NaOH 溶液中滴加AlCl 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4)分离提纯

①利用Al 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 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 2O 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 2O 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 ⑧利用Al(OH)3,能L 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 3+

与其他金属阳离子。

【典例1】向30 mL 1 mol·L -1

的AlCl 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 -1

的NaOH 溶液,若产生0.78 g 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

A .3 mL

B .7.5 mL

C .15 mL

D .17.5 mL

【解析】已知n (AlCl 3)=0.03 mol ,n [Al(OH)3]=0.01 mol ,由沉淀的物质的量小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可推知此题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氢氧化钠不足,二是氢氧化钠过量。

由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知Al 3+

+3OH -

===Al(OH)3↓,Al(OH)3+OH -

===AlO -

2+2H 2O

当碱的量不足时,则V (NaOH)=0.03

4 L =0.007

5 L =7.5 mL ;当碱过量时,则V (NaOH)=0.03×3+0.024 L

=0.027 5 L =27.5 mL 。 【答案】B

二、氢氧化铝沉淀的图象分析

【典例2】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由铝元素守恒,并结合“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得:A 项,Al 3+与H +不发生反应,Al(OH)3与H +反应时,Al(OH)3的量应减少;B 项,Al 3+与OH -发生反应生成Al(OH)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l(OH)3与OH -发生反应生成-2AlO ,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项,当Al 3+与OH -完全反应生 成Al(OH)3时,生成的Al(OH)3应是1 mol ;D 项-2AlO 与H +发生反应生成Al(OH)3,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选B 项。

三、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 2的实质都是Al ――→失3e

Al 3+

,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H 2的关系都是2Al ~3H 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

V HCl 2V NaOH

2

=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V HCl 2V NaOH

2

=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

V HCl

2V NaOH 2

≤1

1

,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典例3】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 -1

的盐酸和NaOH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 (甲)∶V (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

A .5.4 g

B .3.6 g

C .2.7 g

D .1.8 g

【解析】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 和NaOH 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 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 来说是不足的。 2Al +6HCl === 2AlCl 3+3H 2↑

6 mol

3 mol 3 mol·L -1

×0.1 L

0.15 mol

则Al 与NaOH 反应生成的H 2为0.15 mol×2=0.3 mol 。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投入的铝粉为5.4 g 。 【答案】A

【高考零距离】

1、(2012·天津高考·1)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

A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 .CaO 能与SO 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 .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 .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 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矾加入水中起到净水作用而不是漂白剂和杀菌消毒。

【解析】选C 。75﹪的酒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死亡,所以A 正确;氧化钙和二氧化

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起到除二氧化硫的作用,所以B 正确;明矾放到自来水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

氧化铝胶体,吸附杂质起到净水作用,所以C错误;过渡金属的某些合金有吸附氢气的作用,所以D 正确。

2、(2012·江苏高考·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参考答案】C

【分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铝离子水解、胶体的吸附性、Fe3+的氧化性、SO2和Zn的还原性等内容,看来高三一轮复习围绕课本、围绕基础展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牢记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搞清其中有关的化学原理。

【解析】选C。A项,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A项正确;B项,三氯化铁溶液可以与铜反应,三氯化铁溶液用于蚀刻电路,B项正确;C项,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而不是还原性,C项错误;D项,电池的电极应能导电,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项正确。

3、(2012·江苏高考·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A

【分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Fe3+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掌握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及相关方程式。

【解析】选A。

对于①:第一步转化Al2O3+2NaOH=2NaAlO2+H2O,

第二步转化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或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对于②:第一步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第二步转化SO3+H2O=H2SO4;

对于③:第一步转化NaCl+CO2+H2O=NaHCO3+NH4Cl,

第二步转化 2NaHCO3△

Na2CO3+H2O+CO2↑

对于④:第一步转化Fe2O3+6HCl=2FeCl3+3H2O,

第二步转化,FeCl3水解,得不到无水FeCl3;

对于⑤:第一步转化Ca(OH)2+ MgCl2= Mg(OH)2↓+ CaCl2 ,

第二步转化Mg(OH)2MgO+H2O;所以选A.①③⑤。

4.(2011·江苏高考·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答案】选A。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注意其中有关的化学原理。

因为常温下浓硫酸能够使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A正确;B项,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B项错误;C项,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后氯的化合价降低,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应用了二氧化氯的氧化性,C项错误;D项,在海轮上装铜,海轮外壳(含铁)、铜和溶有电解质的海水,形成原电池,铁的腐蚀加快,D项错。

5.(2010·上海·21T)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正确。

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6.(2010·重庆·8T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 2SO 4 B .Agl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 .K 与水反应比Li 与水反应剧烈 D .红磷在过量Cl 2中燃烧生成PCl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性质。A 项,铝与热的浓硫酸反应,错误。B 项,AgL 胶体吸附电荷而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错误。C 项,K 比Li 活泼,故与水反应剧烈,正确。D 项,P 与过量的2CL 反应,应生成2PCL ,错误。

铝在冷、热24H SO 中发生钝化,但是加热则可以发生反应,胶体自身不带电,但是它可以吸附电荷而带电。由此警示我们,化学学习的平时学生一定要严谨,对细小知识点要经常记忆,并且要找出关键字、词。 7、(2012·福建高考·23)(14分)(1)元素M 的离子与NH 4+

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能证明Na 2SO 3溶液中存在SO 32—

+H 2O HSO 3—+OH —

水解平衡..

的事实 是 (填序号)。

A .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 2SO 4溶液红色退去

B .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C .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 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4)元素X 、Y 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 2X 和Cu 2Y 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 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

aOH 22u N D Cu X C Y ????→?????→????→过量浓硝酸一定量的溶液澄清溶液悬浊液

①非金属X Y(填“>”或“<”)

②Cu 2Y 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 (g )

2C (g )+D (s )反应,按下表数据

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物 质 A B C D 起始投料/mol

2

1

2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如下几点:

(1)砖红色沉淀是Cu2O。

(2)要证明某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要证明两点:一要证明存在某种水解产物,二要证明水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3)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反之变小。

【解析】(1)铵根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H3O+和Na+中都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与之相

同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注意氨水为弱碱,在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保留化学式形式;

(3)无论Na2SO3是否完全水解,则加硫酸都会中和OH-,酚酞都会褪色,只能证明发生了水解,而无法说明是否存在水解平衡,A选项错误;氯水既可能中和OH-,又可能将酚酞氧化,所以褪色不足以说明存在水解平衡,B选项错误;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沉淀一定是BaSO3,说明SO32-没有水解完全,红色褪去,说明c(OH-)减小,因为OH-与BaCl2不反应,只能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引起其浓度的减小,C选项正确;(4)先推断元素,悬浊液与D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则Y 为O元素,X,Y同主族,则X为S元素。问题就很好回答,非金属性X<Y,Cu2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NO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配平可写出方程式: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5)在恒容绝热的情况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压强升高,可推知气体体积变大,说明反应是向左移(注意D为固态)。因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根据PV=n RT,因为压强增大,所以温度必须升高才能满足该条件,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23题考查得都是主干知识,只是觉得拼盘得太明显,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是否可用10电子,18电子微粒把它们串起来,比如Na+,Al3+,O2—,S2—。其中第4问涉及有机化学知识,把知识很好的揉合在一起,第3问,第5问要求思维推理能力较高。

【答案】(1)(2)Al3++3NH3·H2O Al(OH)3↓+3NH4+

(3)C (4)①<②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5)平衡常数随升高的温度而减小(或其他合理答案)

8、(2012·江苏高考·20)(14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

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3Al(l)+AlCl3(g) △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②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 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

2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0.5 mol·L-1 NaOH和1.0 mol·L-1 MgCl2溶液中,

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右图

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

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NaOH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

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该电池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①防止Mg Al被空气氧化

②52 mol

③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

【分析】本题以新能源、新材料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计算与分析的综合题,是以常见物质相关的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适度加强综合训练,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化学原理和涉及到的物质的性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解析】

(1)①将题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②含氢量最高的烃为甲烷,由质量守恒推知另一产物为氯化铝;(2)①镁、铝性质活泼,通入氩气防止镁、铝与空气反应;

②与盐酸反应后将释放出吸收的17mol氢气,另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17mol氢气,铝与盐酸反应

生成18mol氢气,共52mol氢气;

③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铝被氧化),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中的银被还原),结合电解质溶液可知,铝转化为偏铝酸钠;

【答案】

9.(2011·广东高考·32)

(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和②。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与铝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对生产流程中的有关温度条件要结合题目所给知识点进行有关推断。

(1)铝能置换氧化铁中的铁单质和石英砂中的硅单质,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Al+Fe2O32Fe+Al2O3,4Al+3SiO23Si+ 2Al2O3

(2)因为粗铝中存在氢气,高温下通入氯气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同时部分铝单质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气体,所以气泡中还存在HCl和AlCl3气体;氯气与钠反应生成NaCl,NaCl熔点为801℃,精炼温度只有700℃,所以浮渣中肯定存在NaCl。

(3)气体冷凝以后只剩余氯气和氯化氢,所以用碱液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l2+2OH-=Cl-+ClO-+H2O

(4)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所以金属铝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Al+4Cl--3e-==AlCl4―;

2Al+7Cl--6e-==Al2Cl7―.

(5)钢铁表面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阻止内部钢材接触空气,从而防止钢材被腐蚀。

【答案】

(1)2Al+Fe2O32Fe+Al2O3 4Al+3SiO23Si+ 2Al2O3

(2)HCl、AlCl3 NaCl

(3)H++OH-=H2O;Cl2+2OH-=Cl-+ClO-+H2O

(4)阳 Al+4Cl--3e-==AlCl4― 2Al+7Cl--6e-==Al2Cl7―

(5)钢材表面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阻止内部钢材接触空气,从而防止钢材被腐蚀

10.(2011·重庆高考·26)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 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SiO2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Al3+与Y 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药皮的成分在高温下的反应,推导所得气体;

(2)第(5)问的21.4g固体是Fe(OH)3,而不是Fe2O3。

(3)根据Y所在族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可推知Y为F,回答沸点时要考虑到HF中含有氢键;

(5)在熔渣中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2O3+6HCl=2FeCl3+3H2O,Al2O3+6HCl=2AlCl3+3H2O,11.0g 为SiO2的质量。

在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Fe(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所得21.4g固体为Fe(OH)3,根据关系式:

2Fe(OH)3 ~ Fe 2O 3 214 160 21.4 g m

m=16 g

由此可知:Al 2O 3的质量 = 36.0g -11.0g -16.0 g = 9.0 g , 故Al 2O 3的质量分数=

%25%100g

0.36g

0.9=?。 【答案】

;2Al + 2OH - + 2H 2O == 2AlO 2-

+ 3H 2↑ (2)16 原子晶体

(3)HCl (4)CO 2 (5)25%

11.(2010·全国卷1·28T )(15分)有A 、B 、C 、D 、E 和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 为无色油状液体;B 、C 、D 和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 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 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 、F 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 时,D 中沉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 分别加入C 、D 、E 、F 中,C 、D 、F 中产生沉淀,E 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 分别加入D 、E 、F 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 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解析】(I)由题干表述可知A 和E 不是盐,又由纯E 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E 为硫酸(③步操作进一步确定);(II )由题干和①步操作可知A 为氨水; (III)再由②步操作可知F 中阳离子为Ag +

发生的反应为:Ag +

+NH 3·H 2O=AgOH↓+NH 4+

;AgOH +2NH 3·H 2O=[Ag(NH 3)2]+

+OH -

+2H 2O ;而常见的盐中只有AgNO 3可溶于水,故F 为AgNO 3;(IV )由③步操作可知B 中阴离子应为CO 32-,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O 2, B 、C 、D 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HCO 3-,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K +

、Na +

、NH 4+

等待定(V )同样由②步操作D 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Mg 2+

或Al 3+

,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VI )由④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AgCl 、AgBr 、AgI 、BaSO 4、H 2SiO 3(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AgCl 和BaSO 4,才不溶于HNO 3,一个是与AgNO 3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C 应该同时含有Ba 2+

和Cl -即,C 为BaCl 2,进而推出D 中阴离子应该为SO 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D 为Al 2(SO 4)3或MgSO 4其他解析见答案

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涉及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未知物的推断,物质的

检验,常见物质量多与量少的反应不同,现象不同等,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很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经典好题!

此题一改过去每年元素推断的通病,思维容量显著增大能力要求高,与2008年全国卷I理综28题有得一拼,比2009年的第29题出得高超一些,相比以前的无机推断显然有质的飞跃,看到命题人在进步!但是此题是不是一点瑕疵没有呢?x显然不是,例如本题条件很宽广,没太明显的限制条件,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会给阅卷者带来喜出望外,只会增加难度,不好统一评分标准,也就缺乏公平性!特别是B和C上就有争议,如B还可能是(NH4)2CO3,C还可能是BaBr2、BaI2等,当然限制一下沉淀颜色就排除了C的歧义!

【答案】(1)A NH3·H2O或NH3;E H2SO4 F AgNO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吉林模拟)区别镁和铝最好的方法是:取少量试样,然后( )

A.投入沸水中

B.投入冷水中

C.投入盐酸

D.投入NaOH溶液中

2.(2012年济南模拟)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NH4)2SO3③Al2O3④Al(OH)3⑤Al⑥NaHSO4⑦AlCl3⑧Na2SiO3

A.全部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⑧

3.(2012年扬州模拟)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A.NH+4NO-3CO2-3Na+

B.Na+Ba2+Mg2+HCO-3

C.NO-3K+AlO-2OH-

D.NO-3Ca2+K+Cl-

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5.(2012·梅州模拟)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A.AlCl 3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2AlO -,则与过量NH 3·H 2O 反应也生成2

AlO -

B.Na 2O 2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和O 2,则与SO 2反应可生成Na 2SO 3和O 2

C.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则与I 2反应可生成FeI 3

D.Al 与Fe 2O 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 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6.(2012·济南模拟)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均匀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 ·L -1

盐酸 B.4 mol ·L -1 HNO 3溶液 C.5 mol ·L -1 NaOH 溶液 D.18.4 mol ·L -1 H 2SO 4溶液

7.将物质X 逐渐加入(或通入)Y 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 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

)

8.(2012·黄冈模拟)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②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向含有盐酸的 AlCl 3 溶液中慢慢滴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 W (g)与所加 NaOH 溶液体积 V 的关系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8.(2012·沈阳模拟)把4.6 g钠放入10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水蒸发不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l-浓度不变

B.溶液仍有浑浊

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

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11.准确称取6 g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加入100 mL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3.50 mol/L

B.1.75 mol/L

12.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多选)( )

A.KOH和Al2(SO4)3 B.稀盐酸和Na2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13.(2012·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1月调研)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

14.(2012·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向含Al2(SO4)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1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人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

B.向D点溶液中通人C0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

D. 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

15.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下图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已知:(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

(2)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反应,能生成硅铝酸盐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SiO3+2NaAlO2+2H2O ==== Na2Al2Si2O8↓+4NaOH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滤渣A的用途是_____(只写一种);实验室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

(3)在工艺流程第三步中,选用二氧化碳作酸化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铝溶解,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16(11分)已知氢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但不能与弱酸和弱碱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

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氢氧化铝的上述某些性质(试管C中盛有含铝元素的盐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 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验证氢氧化铝能与强酸反应:

若B 中的试剂为浓盐酸,C 中试剂为Na[Al(OH)4]溶液,则A 中的试剂为 ,C 中的现象为 。

(3)验证氢氧化铝不能与弱碱反应:若A 中的试剂为浓氨水,则B 中试剂为 ,C 中试剂为 ,C 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验证氢氧化铝不能与弱酸反应:C 中试剂为 ,B 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7.(2012·沈阳统考)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 ――→H 2SO 4Al 2(SO 4)3――→NaOH

Al(OH)3 方案二:Al ――→NaOH NaAlO 2――→H 2SO 4Al(OH)3

(1)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好?

________,方案一和方案二共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相同的原料设计一个更为节约药品的方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解析】选D 。A 项,铝与沸水不反应,镁与沸水发生缓慢反应;B 项,铝和镁与冷水均不发生反应;C 项,铝和镁与盐酸均发生反应产生气泡;D 项,铝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泡,镁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选D 项。

2. 解析:⑥⑦只能与NaOH 反应不能与H 2SO 4反应,⑧只能与酸反应。故选B 。 答案:B

3. 解析:加入铝粉产生H 2的溶液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A 项中NH +

4与OH -

、CO 2-

3与H +

不大量共

存。B 项中HCO -

3与H +

、OH -

都不大量共存。D 项Ca 2+

与OH -

不能大量共存,H +

、NO -

3同时存在不产生

H 2。C 项中AlO -2、OH -与H +不能大量共存,但AlO -2与OH -

可大量共存。

答案:C 4. 【答案】D

5. 【解析】选D 。A 项,由于Al(OH)3溶于强碱,而不溶于弱碱,所以AlCl 3与过量NH 3·H 2O 反应生成Al(OH)3;B 项,由于SO 2具有还原性,所以Na 2O 2与SO 2反应生成Na 2SO 4;C 项,由于I 2的氧化性较弱,所以Fe 与I 2反应生成FeI 2;D 项,由于Al 比Fe 、Mn 的还原性强,所以Al 与MnO 2、Fe 2O 3均能发生铝热反应,故选D

项。

6. 【解析】选A。B项中硝酸和D项中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C项中NaOH溶液只与铝反应而不与镁反应,而A项中盐酸与镁和铝均能反应,A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A项,由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可知,其图象应为图1;B项,由HCl+NaAlO2+H2O ===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可知其图象应为图2;D项,由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可知,其图象应为图3。

图1 图2 图3

8. 【解析】选C。①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水量减少,且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溶解度小,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②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

Al(OH)3+3HCl====AlCl3+3H2O;③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④发生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而H2SiO3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滴入的 NaOH 首先与 HCl 反应,即开始时无沉淀生成,观察图像只有 D 符合。

10. 【解析】选B。4.6 g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与水反应生成0.2 mol NaOH。10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Cl-的物质的量为

AlO-+2H2O,OH-过量,所以溶0.03 mol。n(Al3+)∶n(OH-)=0.01 mol∶0.2 mol=1∶20,根据Al3++4OH-====

2

AlO-的形式存在,几乎不存在Al3+,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物质的量为0.2 mol,Cl-液中铝元素以

2

浓度不变。

11. C.0.85 mol/L D.无法计算

【答案】选B。

【解析】生成最大沉淀量时,Na+刚好与SO42-结合为Na2SO4,即n(SO42-)=1/2n(Na+)=0.5×0.035 L×10 mol/L=0.175 mol,c(H2SO4)=0.175 mol/0.1 L=1.75 mol/L。

12.【答案】AB

【解析】A、B选项中两种试剂添加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可以用此来鉴别两溶液;而C、D选

化学必修2有机物总结

专题一: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 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烷烃: 甲烷
烯烃: 乙烯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 H2、Cl2、HCl、H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分子式相同而结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 构式不同的化合
子团的物质
物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同单质的互称
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 用甲,乙,
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 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
“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难点整理

1.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n = m + 1 (B)n = m + 11 (C)n = m + 25 (D)n = m + 10 2.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的单质可跟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C的氢化物比B的氢化物稳定 (D)原子半径A>B>C 3.金属钫(Fr)天然存在极微,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化学式为Fr 2 O的氧化物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它应是极强的碱 (D)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比钠剧烈 4.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AB 2 .由此可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A、B可能在同一周期(B)A在B的前一周期 (C)A肯定是金属元素(D)A可能在三周期的ⅡA或ⅣA族 5.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 2X 2 (B)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C)Y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却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D)X和Y都是性质很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6、下列对于铯(Cs)的性质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A、它只有一种氧化物Cs 2 O B、它与水剧烈反应 C、Cs+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CsHCO 3 受热不易分解 7、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具有放射性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1g.cm-3 8、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②原子半径比钾大③它的氧化物有的能跟二B A C D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乙烯 1.氧化反应 I .燃烧 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 .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H 2 催化剂 △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氯乙烷:一氯乙烷的简称) 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 nCH 2=CH 2 催化剂 △ (聚乙烯) 注意: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 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 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苯 难氧化 易取代 难加成 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是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可以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颜色变浅,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2.氧化反应(燃烧)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浓烟,说明含碳量高) 3.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 (溴苯)+ Br 2 FeBr 3 +HBr (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取代一个H )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3、FeCl 3或铁单质做催化剂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溴水则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溴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密度比水 大 , 难 溶于水 ④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操作方法为分液。 (2)苯的硝化: +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③硝基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有 苦杏仁 气味, 有 毒,密度比水 大 ,难 溶于水。 ④硝基苯中溶解了硝酸时显黄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硝酸,操作方法为分液。 (3)加成反应(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3H 2 Ni (一个苯环,加成消耗3个H 2,生成环己烷) 4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 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HBr +HNO3――→+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 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 构式不同的化合 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分子式不同相同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相似不同不同—— 研究对象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部分复习题

必修二化学有机部分复习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很容易燃烧 D.有机化合物有的不溶于水,有的可溶于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性质上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 B.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从动植物的有机体中提取 D.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而且速度较慢 3.有机物中的烃是() A.只含有碳 B.只含有碳与氢 C.含有碳与氢 D.燃烧后生成CO2与H2O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乙醇②食盐③石墨④甲烷⑤蔗糖⑥水⑦一氧化碳⑧碳酸钙⑨乙酸A.①②④⑤⑨B.①④⑤⑨ C.①③④⑤⑦⑧⑨ D.①④⑤⑥5.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氧气 B.溴水 C.氯气 D.酸性KMnO4溶液 7.下列关于甲烷与Cl2的取代反应所得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有机物 B.都不溶于水 C.有一种气态物质,其余均是液体 D.除一种外均是四面体结构 8.下图是CH4、CCl4、CH3Cl的分子球棍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4、CCl 4和CH 3Cl 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B .CH 4、CCl 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C .CH 4和CCl 4中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D .CH 4、CCl 4的结构相同,性质也相同 9.下列气体既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又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Cl 2 B .CH 4 C .NH 3 D .SO 2 10.1 mol CH 4和Cl 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l 2为( ) A .0.5 mol B .2 mol C .2.5 mol D .4 mol 11.氯仿(CHCl 3)可作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妥而被氧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光气(COCl 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Cl 3+O 2―→2HCl+2COCl 2,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在使用前需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水 12.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3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 ) A .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石灰水 B .点燃后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点燃,先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 .点燃后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 13.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 、CO 2及水蒸气,混合气共重49.6 g ,通过无水CaCl 2时,CaCl 2增重25.2 g ,则CO 2的质量为( ) A .12.5 g B .13.2 g C .19.7 g D .24.4 g 14.将标准状况下的11.2L 甲烷和22.4L 氧气混合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A .11.2L B .22.4L C .33.6L D .44.8L 1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Cl 3+Cl 2――→光CCl 4+HCl B .2HI +Cl 2===2HCl +I 2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完整word版)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中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甲烷的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③如何检验燃烧的产物? ④在常温常压下,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写出甲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反应条件:甲烷与纯净的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写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其中有机产物有,在常温常压下,其中为气体,其余均为液体;其中为正四面体构型,其余均为构型。 来自石油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a,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现象: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酸性KMnO4溶液将乙烯氧化为CO2 现象: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完成下列乙烯与H2、X2、HX、H2O的加成反应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 ①与H2 ②与Br2,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③与HX ④与H2O

3、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分子,这样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 写出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单体、链节、聚合度: 【思考】 1、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方法有: 2、如何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乙烯?能否用酸性KMnO4溶液?为什么? 来自煤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思考】1、苯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2、苯的邻位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2、加成反应:(与H2、X2) 写出苯与H2的加成反应方程式: 3、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苯与液溴(纯净的卤素单质)在FeBr3的催化下反应 写出反应方程式: 有机产物的名称为,常温常压下为色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思考】 a,加入药品的顺序为: b,此反应的催化剂为: c,长导管的作用为: d,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e,尾气处理装置如图,为何如此设计?还有哪些尾气处理装置可达到此目的? f,如何检验产物中的无机物? g,如何提纯产物中的有机物? h,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概括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下面依据考纲,总结知识。考纲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甲烷、乙烯、苯都属于烃,故将两节合并讨论。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甲烷、乙烯和苯的物理性质甲烷、乙烯和苯的化学性质 4、四同比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四同比较 5、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如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2)系统命名法①命名步骤:a、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b、编号位: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c、写名称:不同基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2,3-二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6、比较同类烃的沸点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和乙酸比较乙醇与乙酸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提纲 知识点归纳: 1. 有机物概述 ⑴有机物含义: ⑵有机物的主要特点 溶解性:热稳定性: 可燃性:导电性: 熔点:是否电解质: 相互反应速率: ⑶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以 键结合。 2.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 化学式————————————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 例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①羟基的电子式 .. . ×O . × .. H ②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③甲烷的结构式H H | —C— | H H ④乙烯的结构式: C2H4 ⑤甲基的电子式H H. × . ×C .× H ⑥硫化氢的电子式H+[ ... ×S.× ..] 2-H+ A.①④B.②④⑥C.②③D.②③⑤ 例2、右图是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大小“球”表示两种元素 的原子,“棍”表示化学键。该模型表示的有机物是()A.正丁烷B.正丁烯 C.异丁烷D.苯

3.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 色 态 味 溶解性 密度 例1、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 例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乙醇、四氯化碳 C.苯、乙醇、四氯化碳D.苯、乙醇、乙酸 例3、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修正液中往往含有某种易挥发溶剂,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这种溶剂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乙醇B.三氯乙烯C.乙酸D.水 4. 烷烃的通式及烷烃的相似性和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烷烃的通式: 烷烃物性的递变——状态: 熔沸点: 例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 例2、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A.CH3Cl B.CH2Cl2C.CHCl3 D.C6H14 例3、⑴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是; ⑵该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⑶它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5.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醛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官能团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甲烷① ② 乙烯① ②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部分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部分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 或CnH2n+2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 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11.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中化学必修2中第三章有机内容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主要有: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

必修二有机物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化学方程式 1.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2.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3.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4.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5.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6.乙烯和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 7.乙烯和水CH2=CH2+H2O→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8.乙烯和氯化氢CH2=CH2+HCl→CH3-CH2Cl 9.乙烯和氢气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10.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11.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12.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13.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14.乙炔和溴水C2H2+2Br2→C2H2Br4 15.乙炔和氯化氢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16.乙炔和氢气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17.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a(OH)2+C2H2↑ 18.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C2H4可聚合 19.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20.苯和液溴的取代C6H6+Br2→C6H5Br+HBr 21.苯和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22.苯和氢气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23.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24.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25.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 26.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 27.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8.乙酸和镁Mg+2CH3COOH→(CH3COO)2Mg+H2 29.乙酸和氧化钙2CH3COOH+CaO→(CH3CH2)2Ca+H2O 30.乙酸和氢氧化钠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