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发表时间:2017-09-19T11:19:11.4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郭希昌

[导读] 摘要:采用特高压输电,对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输电走廊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采用特高压输电,对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输电走廊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高压变电站在电网中地位极其重要,变电站站用电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极大。站用电系统接线方式、保护配置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决定了站用电系统运行是否可靠、灵活与安全。

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设计;运维

1站用变系统接线介绍

因特高压变电站站用电系统无明确的设计规范要求,不同时期不同设计单位不同变电站在系统接线上都有所不同。

1.1长治变电站站用变系统接线

长治变电站是中国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起端站,也是首批特高压变电站,2009年1月6日投运。此接线方式特点如下:1#高变与0#站变采用两级供电方式,由高站变(110/10kv)与低站变(10/0.4kv)串供,高站变低压侧与低站变高压侧直接电缆连接,中间无其它电气设备,分设两套变压器保护对两台站变提供保护。2#站变采用一级供电(10/0.4kv),电源由站外10kv线路提供,10kv采用开关柜设备。站外110kv的0#站变进线安装开关与闸刀。380V采用抽匣式开关。一段母线进线开关为401,二段母线进线开关为402,0#站变低压侧经4001刀闸后经403开关接入一段母线,经404开关接入二段母线,二段母线之间不设专用母联。

1.2淮南变电站站用变系统接线

淮南变电站是皖电东送淮南—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起点,2013年9月25日投运。此接线方式特点如下:一期工程投运了两台1000kv主变,其站用变系统按远景接线完成。0#站变从站外35kv进线接入,同时安装了开关与闸刀,为户外敝开式设备。0#站变低压侧未设总开关5DL,由总闸刀5DS代替。

1.3泰州变电站站用变系统接线

泰州变电站是皖电东送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一个结点,是首座特高压交直流合建变电站,2015年12月28日投运。泰州变电站站用变系统接线如图3。其特点特点如下:(1)站用变有三个电压等级,即110kv、35kv、10kv。(2)高站变与低站变之间设电气隔离设备,各设一套变压器保护。(3)低压变为干式变压器,安装于站用电室。。

2站用变系统接线分析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维存在脱节现象,设计部门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程等进行设计,而设备运维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难以实现设计的情况,此时由于一些具体的操作需要修改设计的要求不符合相关规程规定,或未见相关规程规定指导,导致无法调整设计。从而造成只有在有关问题暴露后,相关规程、规范作修订后才能解决的结果。特高压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无需赘述,站用变系统接线理应加强优化、更加合理,本文从运维角度对接线加以分析。

2.1简化接线

特高压变电站主变低压侧为110kv,如果直接降压为0.4kv,国内尚无变比为110/0.4kv的成熟变压器产品,加之低压侧短路容量很大,400V系统短路电流超过40kA,400V设备选型困难,故特高压变电站一般采用二级降压方式,即通过110/10kv高站变(5000kv?A,成熟产品中最低容量)、10/0.4kv(2500kv?A)低站变两级变压器串联。直接从110kv降压为0.4kv无疑是最佳方案,是接线最简单的方案,也是运行最可靠的接线。宜采用变比为110/0.4kv变压器,国内制造此变比的应无技术困难,文献[1]中列举了能够制作此类变压器的厂家与技术参数。同时容量可以定制为2500kv?A,节省投资。宜采用高阻抗站用变压器,牺牲经济性,限制短路容量。可考虑在110kv站用变间隔串联限流电抗器,限制站用变及0.4kv设备的开断电流,如华东电网第一代500kv变电站站用变间隔就串联了6Ω/100A的限流电抗器。

2.2提高可靠性

三台站变,“两运一备”方式下,两台运行站变应接于110kv,如在特高压变电站建设初期,只有一台主变,则至少有一路电源直接从其它变电站110kv母线直接专线接入,提高外站电源的可靠性。35kv、10kv电网已属配网范畴,除线路故障停电外,供电变电站方式调整、电源切换、设备检修、上级电源失去及设备故障等,都将造成站外电源失去,供电可靠性较低。2#、0#站用变进线从110kv安丰变电站、钓鱼变电站接入,其进线电源供电可靠性令人担忧。如2#站用变直接从220kv变电站110kv母线供电,供电可靠性大为提高。加之特高压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扩建时还需建设第二台110kv高站变,应在建站初期同时建设,避免浪费。0#站变电源宜从10kv系统接入,可减少站用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数量,采用与1#低站变相同设备,方便运行。

2.3站用变高压侧应设开关

特高压变电站站用变电压等级高,容量大,且装设了变压器保护,故站用变高压侧应装设开关,在变压器故障时跳开两侧开关,切除故障。荆门变电站0#站用变高压侧未装设开关,站用变保护动作后并不能跳开对侧变电站110kv开关切除故障,仅投入低压侧后备保护,作为低压母线的后备,保护配置意义不大。站用变故障后只能通过对侧110kv线路保护动作切除,因站用变在线路未端,加之为一个阻抗较大的元件,线路保护的灵敏性、快速性都不能保证。站用变高压侧配置开关后,站用变保护动作后跳开两侧开关,能快速切除故障,保证设备安全。

2.4应避免380V母线电压出现相位差

站用电系统存在许多环路供电回路及电源切换回路,如果380V两段母线出现相位差,在运行工作中如出现异常的并列情况即造成短路故障,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在特高压变电站,110kv是主变低压侧,为了三次谐波分量的通道,采用三角形接线。站外110kv进线,在220kv变电站是主变中压侧,在110kv变电站是主变高压侧,必然是星形接线。站外的35kv进线,如是110kv变电站的中压侧,采用星形接线,如是220kv变电站低压侧,因近十年来220kv主变一般附加接成三角形的平衡绕组,也采用星形接线,以保证全网35kv均为星形接线。站外10kv进线,不论是220kv、110kv、35kv变电站,均为低压侧,必然采用三角形接线。据此结论,110kv站用变采用二级降压,采用Y N,D11与D,y1接线组别高站变、低站变,35kv、10kv站用变采用一级降压,采用D,y1接线组别低站变。

由此分析,若特高压变电站1000kv、其它变电站220kv、110kv系统均采用星形接线,其UAB方向一致,经过高站变、低站变星形/三

运维制度及流程

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2017年8月

目录3 3 3 5 6 6 7 8 8 9 9

1、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良好运行,使员工的运维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运维工作总体目标:立足根本促发展,开拓运维新局面。在企业发展壮大时期,通过网络、桌面、系统等的运维,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条运维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运维部全体人员。 2、编制方法 本实施细则包括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管理支撑工具、管理对象以及基于流程的管理方法。 本实施细则以ITIL/ISO20000为基础,以信息化项目的运维为目标,以管理支撑工具为手段,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方法,以全生命周期的PDCA循环为提升途径,体现了对运维服务全过程的体系化管理。 3、运维部工作职责 一、负责网站运维和技术支持 (一)根据网站运营战略和目标,负责网站整体架构、栏目、应用系统等技术开发方案制定和组织开发,保障网站技术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二)负责网站栏目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操作使用指南编

写,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沟通和解决; (三)网站设备和软件购买计划书的拟定,包括采购数量、品牌规格、技术参数。会同行政部进行采购。 (四)网站设备和软件操作规程和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 (五)网站设备和软件安装、调试和验收,使用培训和维修保养。 (六)网站日常运行过程中信息安全和技术问题的协调解决,保障网站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 (七)网站技术服务外包管理,主要包括技术外包开发、运行服务托管和空间域名管理。 (八)负责网站管理系统及设备保密口令的设置和保存,保密口令设置后报中心主任备案,保密口令设定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保密口令每季度更新一次。 (九)负责网站新程序、新系统和网站改版升级方案技术的设计开发。 二、负责网站信息和技术安全 (一)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法律法规,与通信管理和网络安全监管部门联络,及时处理网站信息技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网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二)网站信息技术安全保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制定,落实信息技术安全保密责任制,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王虓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王虓 发表时间:2018-04-18T11:29:21.5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王虓1 李苛2 [导读] 摘要:针对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设备主人责任制、标准化作业和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变电设备运检工作水平,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1身份证:61040419871014XXXX 陕西咸阳 712000; 2身份证:61011519890105XXXX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针对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设备主人责任制、标准化作业和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变电设备运检工作水平,以供有关人员参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电器设施走进家庭后,人们对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用电需求,为全社会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全面对电力进行了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文章主要通过对智能化电站发展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变电运检;研究 引言:“大检修”体系运行以来,变电设备运检业务量迅速放大,运行、维护、检修、生产准备等多重任务叠加等复杂局面成为检修公司的新常态。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和巨大的安全压力,检修公司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和完善“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策略提高了变电生产的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本文结合变电运维人员工作实际,对变电站运检工作进行探讨。 1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指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和日常维护等业务均由变电运维人员统一实施的电网生产组织模式,旨在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传统专业分工生产方式的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适应了“大检修”体系下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电网管理要求和以设备状态检修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要求,有助于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变电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2.1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检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和维护性检修三部分内容 其中维护性检修是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 运维一体化模式要求原来运行人员要从事维护检修、缺陷处理等工作,覆盖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监控装置、在线监测、直流系统、所用系统、接地网、微机防误系统、消防、安防和视频监控、辅助设设备,共 100 项运维一体化作业项目。 2.2运行维护离不开科学的系统性管理 智能化设备操作、网络化信息交互及自动化状态检修,提高随着科技的推动,变电站呈现了智能化操作界面管理,在电能供应能力,这种一体化建设大大改变了以往工作运行的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建模中,不断形成了全新系统式,全面提升了电力企业生产效能,推动了电力向前发展的速的全新运维模式,但是,要想全面保证安全与稳定,则需要投入度,在一些重要环节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较大的精力,通过科学有效管理,保证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失误,使变电站运维更加可靠、更加科学。 2.3运行维护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相互保持联系,信息利用率不断得到快速提高,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设施设备间形智能化系变电站系统能够通过集成的方式,使各个系统形成成了系统融合,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其他设备运行,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系统的统一指挥下,能够对大范围的数据这就对运维人员个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专业技进行采集,对不同区域信息形成快速的处理,当前,这种智能化术水平高低,与设备运行好坏有着紧密联系,只有不断通过培操作已经成了变电站最为规范化的建模模式,从根本上全面推训与学习,提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拓展知识层面,才能充分发动了变电站内自动化控制操作水平。 3变电站运维一体化要求 3.1推行变电设备主人责任制 “变电设备主人制”是将变电运维人员与变电设备进行“配对”,为每台设备指定“主人”,保证每台设备有设备主人和责任部门,构建职责清晰、奖惩分明、行之有效的设备责任分工。 3.2加强标准化作业 目前检修公司运维队大都由运行值班人员组建而成,一方面,值班人员一般只对之前维护的变电站较为熟悉,实施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需要对多个变电站开展运维工作,而各个变电站内的设备型号、现场情况不尽相同,其巡视重点、维护检修方法等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对运维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运维人员需要承担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双重职责,全面掌握类检修业务尚需时日。 3.3完善配套措施 实行变电站无人值守,释放值班人力资源以促进维护类检修的开展。依托平台,建立支持“大检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中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视频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环境辅助监测系统、三维实景平台、移动作业终端等创新型的技术检测手段,提高设备运检工作效率。 3.4设备二次压板参数不可更改 为了保证运维效果,设备二次压板参数已经设计成型,消除了通信壁垒能随意进行更改与变动,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保证了稳定性。在以往传统运维模式是各个设备间相互影响,往往是一个设对设备进行开关检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程序,将母差装置本备出现了问题,周围的设备均停止运行,增加了检修维护的难间投入压板与本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压板退出后,再进行相关操度。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可以对变电站中不同类型的设备作。开关检修转化为冷备用的时候,才能把设备智能化逐渐转进行计算机联网控制,通过通信上的紧密性,可以让不同厂商到自检修。不能在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禁止使用智能终生产的不同设备形成串联,使各项运维操作实现计算机精准控端断路器调合闸压板方式对设备进行操作,减少死机、误发等制,各个设备之间能够协调配合,使一个指令或者动作快速完现象,提高变电运维效能。成,系统兼容性更加强大,各设备间的通信壁垒全面消除.

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

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

变电站运行 管理制度 2015年1月

前言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变电站逐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规定由变电运维专业提出并归口管理。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写人: 校核: 印制:

目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站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资料管理、设备管理、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和启动阶段管理、班组建设、文明生产、培训工作等八项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公司所辖各变电站的管理工作。2引用标准 国家电网安监[201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DL/T969-2005《变电站运行导则》2005.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河南省农网变电运行管理规范》2005.12河南省电力公司颁 《安阳县电网调度规程》2009.01 《变电运行规程》 《管理制度文件汇编》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 《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 3变电站类型及分布 3.1至2014年底,全境共有变电站12个,其中:110KV变电站一个、35KV变电站11个,一座6kv开关站。 4人员配置、职责与权限 4.1 各变电站在行政和业务上受变电运维专业领导,在运行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时受当值调度员统一指挥。 4.2 变电站定员及岗位设置 4.2.1每个变电站设站长1人、110KV站各配副站长1人。 4.2.2每个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3个运行班,每班1至3人。 4.2.3变电站人员应根据工作情况定期轮换或调整。 4.2.4变电站定员及岗位设置随公司的发展而改变。

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陈细东

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陈细东 发表时间:2019-10-23T10:32:34.8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作者:陈细东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在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进行变电运维的整个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风险。 (国网福建电力检修分公司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电力企业在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进行变电运维的整个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对策应对作业难点,降低作业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难点 一、一体化的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分析 1.1基本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设计,对电力企业中的设备维护、检查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完整的工程流程,从而能够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对电网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提升日常工作管理效率。 1.2工作目标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主要是以提升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最终目的,电力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用电的责任,所以用电持久和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电力系统建设应以此为目标,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求为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应以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转为首要前提,在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现场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工作流程,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做深入分析和检查。 1.3实现方法 变电站内部空间增大,承担的变电工作量日益繁重,一体化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之后,技术人员会通过多种具有技术化特点的建设行为来改进原来的运行系统,变电维护人员需要与运行人员进行配合,检修人员也必须参与到变电运维工作之中,如果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发现了故障情况,可通过信息化平台直接将故障信息传输给检修与维护工作部门,定位变电故障位置之后,检修人员可立即前往故障设备处,实施检修工作,完成检修后,需对整个变电系统与故障设备进行调试,确定其不存在运行问题之后,维护人员可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充分预防其他的风险情况。 二、我国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存在的缺陷 2.1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电力与交通一体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相对提高,对交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相关员工应具备丰富的电力运行和设备维护专业知识,能够有效保证员工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出适当的判断和解决方案。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运维一体化还处于运营的初级阶段,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员工仍缺乏专业知识,在大修设备的实际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变电站运行和维修的效率。 2.2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操作与空间集成是一种综合性强的操作。在实施变电站一体化运行之前,需要所有网络技术人员进入现场对设备进行测试。通过仪器测量和人工观测,对相关设备进行了现场分析。为了满足设备良好运行的要求,对不同的故障点进行现场处理。现场测试完成后,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总结分析工作,并将结果报告调度部门,确保设备维护到位、合理。设备的现场维护包括两个主要环节:设备大修和设备验收,以及任何缺失环节。这会影响到工作的完整性。电力改造作业实施后,电力设备的维护主要由运输人员完成,并制定和规划了电力设备的维修方案,以确保维修方案的合理,并确保设备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这样就增加了现场检测检修的危险性,只有全面控制好现场施工作业的难点,才能保证设备顺利检测完成,实现稳定安全用电总体目标。 2.3相关工作模式不够完善 在原动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一般采用两票三票制进行工作。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可以有效避免相关人员在作业时的非法操作,造成不良的违法后果。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模式下实际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员工和电力设备的安全。但这种工作模式不适应电力运输的综合管理模式。因此,这种工作模式不能用于电力输送一体化。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变压器运输综合管理模式推广到电力行业,有必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以适应变压器运输综合管理模式。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作业可控分析 3.1全面排查评估并建立可视化风险库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则需要对各难点重点进行全面掌控,使难点得到有效梳理与控制,为下一步顺利检测检修提供参考。要充分对各流程环节做好全网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评估,使各个环节难点可控,要列出具体执行措施与方法,形成安全难点风险预控方案,提前做好风险性防范和控制,保证全网运维安全与质量,推动运维人员高质高效完成现场作业任务。要不断加强风险控制,做好日常难点的记录与总结,对变电运维项目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排查,特别是对人身触电、物体打击、工器具伤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各项风险点实现可视化,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点特征,全面有效建立起风险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等,为下一步操作提供有效参考,确保操作整体安全。 3.2逐条梳理步骤编写完善标准化作业卡 要根据项目所对应的风险库数据,做好各难点的控制与分析,使各难点重点部位得到控制,通过详细的风险点分析,形成预案,进一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及风险流程,让各岗位技术人员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出现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件。不同岗位的运维人员在全面参照检修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规范基础上,也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通过不断完善,使风险点更加详细,并能够及时编入设备运维作业卡中,避免出现类似事件。运维操作必须要在标准化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难点,解决难点,保证设备人身安全。相关技术人员要在具体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流程计划,全面控制好过程安全,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操作与验收,实现高质量操作目标。要对完成的项目进行作业卡逐项打勾,保证各项作业有据可依,确定运维执行到位精准。

IT运维管理制度

第一章运维管理服务保障制度 为完成运维任务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持管理制度,使维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对制定的各个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质量考核,对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促进制度的更好落实,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维护支持任务。 1.1 机房运维管理制度 1.1.1 数据中心环境安全管理 数据中心进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不同的访问区域制定不同的安全管控和出入原则。将数据中心划分3类不同类别的管控区域和安全区域。公共区域、办公区域、机房区域。 (1)公共区域:这些区域通常用于数据中心生活与展示的配套区域。该区域经授权并在遵守相关制度的前提下来访者可自由进出。 (2)办公区域:数据中心日常工作区域。这类区域的进入通常为数据中心内部员工及运维人员。需经授权访问。 (3)机房区域:机房区域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应有严格的进出管控,外来人员进出需提前提出申请,来访者进出机房区域需经授权,进出需登记。 除了数据中心人员进出管理外,还应考虑设备和物品进出的流程。设备和物品的进出也应得到正式的审批,特别是对于机房区域的设备应重点管控。应通过机房人员/设备登记表详细记录。设备出门需开具出门凭据等。 1.1.2 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 机房应防尘、防静电,保持清洁、整齐,设备无尘、排列正规、工具就位、资料齐全。 (2) 机房门内外、通道、设备前后和窗口附近,均不得堆放物品和杂物,做到无垃圾、无污水,以免妨碍通行和工作。

(3) 严格遵照《消防管理制度》规定,机房内严禁烟火,严禁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从事危险性高的工作。如需施工,必须取得领导、消防、安保等相关部门的许可方可施工。 (4) 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应严格遵照机房进出管理制度规定,填写人员进出机房登记表,在相关部门及领导核准后,在值班人员陪同下进出,机房进出应换穿拖鞋或鞋套。 (5) 进入机房人员服装必须整洁,保持机房设备和环境清洁。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行拍照,严禁将水及食物带入机房。 (6) 进入机房人员只能在授权区域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设备上工作,不得随意进入和触动未经授权以外的区域及设备。 (7) 任何设备出入机房,经办人必须填写设备出入机房登记表,经相关部门及领导批准后方可进入或搬出。 1.1.3 服务人员安全及保密管理制度 1、维护工程师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准则。 2、外部人员因公需进入机房,应经上级批准并指定专人带领方可入内。 3、有关通信设备、网络组织电路开放等资料不得任意抄录、复制,防止失密。需要监 听电路时,应按保密规则进行。 4、机房内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每个维护人员应熟悉一般消防和安全操作方法。 5、机房内严禁吸烟和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6、搞好安全保密教育,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强节假日的安全保密工作。 7、未经有关领导批准,非机房管理人员严禁入机房。 8、机房内严禁烟火,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9、注重电气安全,严禁违章使用电器设备,不准超负荷使用电器。 10、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更新。 11、定期检查接地设施、配电设备、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触电事故发生。 12、发现事故苗头,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报告领导。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通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分析,让我们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有着较深的了解。如果电力系统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就会大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尽自己努力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为电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签: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一体化管控顺利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相关工作质量,还能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利于供电企业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了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管控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实行一体化管控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一体化管控的实施途径进行探讨。 1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都是在运行不能停运时进行的,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系统性不强,而且检修的周期比较长,检修工作并不到位,不能达到检修的真正目的。另外,供电企业为了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都是在用电低谷期进行变电设备的检修,而且具有不定期性,因此,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来说,机动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一体化管控,有利于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从时间上讲,保证了变电设备检修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而且相关检修工作在新的管控机制下也比较到位,相对来讲,将任务下达的时间省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修效率,能做到及时发现缺陷并及时检修,使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以保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更加方便。总的来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一体化管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一体化管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整合,变电检修以及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相互协同配合,而且有明确分工,和以往的工作模式相比,一体化管控能提高工作效率。 (2)一体化管控是多元化的结构,各个职能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和渗透,对人才有更加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一体化管控对企业人才全面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可以满足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3)相对于运行维护与检修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一体化管控需要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如此一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检修过程、检修方案非常熟悉,运行工作人员要掌握检修方法,检修工作人员也要了解设备的运行。对员工专业能力提升非常有利,对于企业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828-201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水平,保证运维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运维班管理、生产准备、运行规程管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理、工作票管理、缺陷管理、设备维护、专项工作、辅助设施管理、运维分析、运维记录及台账、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及工器具、人员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变电运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分级负责,精益管理,标准作业,运维到位”的原则。 安全第一指变电运维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各项安全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分级负责指变电运维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密把控,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益管理指变电运维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精益

化评价为抓手,深入工作现场、深入设备内部、深入管理细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争创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标准作业指变电运维工作应严格执行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关键工艺,工作前严格审核,工作中逐项执行,工作后责任追溯,确保作业质量。 运维到位指各级变电运维人员应把运维到位作为运维阶段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运维细则,按规定开展巡视、操作、维护、检测、消缺工作,当好设备主人,把设备运维到最佳状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置、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置、接地装置、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运维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设备另行下发。 第五条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144 2012年第33期笔者所在的供电局属于地市局,管辖56座变电站,其中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37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19座。所有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该局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银川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各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三、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银川局的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四、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方式 1.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2.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许艳阳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以银川供电局目前的现状对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作者简介:许艳阳(1975-),女,宁夏银川人,银川供电局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宁夏?银川?750021)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44-02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3.079

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定稿

系统运维管理制度(试行) (2018年8月版) 第一章总则 运维以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保障产品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运维组都需要适时参与并发挥不同得作用,因此运维组工作内容和方向非常多。 运维目标是在服务出现异常时尽可能快速恢复服务,从而保障服务的可用性;同时深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推动并修复服务存在的问题,同时设计并开发相关的预案以确保服务出现故障是可以高效止损。 第一条为保障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良好运行,使运维技术人员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运维管理工作总体目标:立足根本促发展,开拓运维新局面。在办公系统运行推广时期,通过网络、桌面、系统等的运维,促进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三条运维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运维全体人员。 第二章编制方法 第一条本实施细则包括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管理支撑工具、管理对象以及基于流程的管理方法。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以ITIL/ISO20000为基础,以信息化项目的运维为目标,以管理支撑工具为手段,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方法,以全生命周期的PDCA循环为提升途径,体现了对运维服务全过程的体系化管理。 第三章运维部工作职责 第一条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 (1)根据公司业务的推进和发展目标,负责平台信息系统管理及数据交换策略的整体架构、对应用系统等技术开发方案的基础支撑,保障基础平台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2)负责系统基础平台的使用培训和操作使用指南编写,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沟通和解决; (3)会同项目实施,确认系统信息基础设备和软件数量、品牌规格、技术参数,确保项目有效推进实施。 (4)系统信息基础设备和软件操作规程、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 (5)系统信息基础设备的软件安装、调试和验收,使用培训和维修保养。 (6)系统信息基础平台日常运行过程中信息安全和技术问题的协调解决,保障平台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 (7)负责平台系统管理及设备保密口令的设置、更新、保存。 (8)负责系统信息协同管理及协同数据交换策略研究新程序、新系统和软件改版升级工作。 第二条.平台信息和技术安全 (1)执行国家有关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法律法规,与通信管理和网络安全监管部门联络,及时处理基础研发平台信息技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平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2)基础运营平台信息技术安全保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制定,落实信息技术安全保密责任制,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 (3)在服务器和计算机之间设置硬件防火墙,在服务器及工作站上均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硬件和技术双保护,确保基础研发平台不受病毒和黑客攻击。 (4)负责基础运营平台信息技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和实施。 (5)建立多机备份基础平台信息服务系统机制,一旦主系统遇到故障或受到攻击导致不能正常运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替换主系统提供服务。 (6)建立基础平台系统集中式权限管理,按照岗位职责设定工作人员操作权限,针对不同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的访问权限,并设置密码。不同的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用户名,且定期更换,严禁操作人员泄漏密码。

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08T10:53:59.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张多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提高了电力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为确保电网原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高压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要求和标准日益提高。本文主要对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在电网系统中应用特高压变电站进行输电运行,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保障特高压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对变电站用电系统进行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设计优化,从而更好的保障特高压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1特高压变电站运行巡维工作的风险 虽然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地区的电网建设由于建设脚步落后、建设经验不足,实际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水平仍然令人堪忧。常见的特高压变电站系统在进行电网建设时,缺乏自动化运行经验,部分变电设备、缆线老化现象严重,导致变电工作存在较为严峻的风险。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地区的自动化电网建设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部分地区的电网自动化建设受到阻碍,这些地方电力企业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在建设过程方面脚步放缓,阻碍了现代电网降本增效的推行。而自动化建设水平不足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落后的变电技术导致运维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加大了运维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造成了较高的现场管理风险。一些不停电检修的电力现场,检修工作人员承担着较高的人身风险。 在智能电网环境当中,地方电力企业需要深刻学习智能化电网运行相关原理,了解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在当前电网环境当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更新思想,认真改革,加大变电站建设的力度。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地方电力企业单位可以尝试组建专门的自动化建设项目,由具有多年经验的自动化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在自动化管理当中,电力企业则可以采用无人管理的控制手段,形成基于系统平台层面的变电运行机制,自动化的管控平台,可以根据实时信息采集、实时状态监督等方式,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并对可能存在的异常问题加以精确判断。当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状态之后,自动化管控平台系统则会根据异常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完成可能存在的故障的测距和判断。对于真实存在的故障问题,自动化系统平台则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切断故障位置,同时完成快速的供电恢复。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巡维工作来说,自动化系统的判断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能够极大程度上完成对于传统人工作业的替代,从而降低原本运行巡维工作的客观压力,极大程度提高变电站运行巡维的管理水平。 2高压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设计 2.1智能巡检系统 特高压变电站地域广、设备多,每日巡视耗费较大的精力。借力大数据技术,巡检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重点巡视,只需录入设备现场数据便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缺陷描述及缺陷报告,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控。 目前各电力公司普通采用手持移动终端巡检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实现了设备信息的自动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云平台可根据集成的设备出厂信息及历史数据等知识资料,结合当前运行工况及气象环境进行主动推荐当日巡视重点项目。运维人员手持智能巡检设备,在巡检过程中将发现的设备现象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或文字描述等方式录入巡检设备,巡检设备将信息自动上传云平台,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设备健康状态变化趋势,从而进行设备状态定性,给出合理化建议,预先发现设备故障。 2.2管控流程执行 管控流程将借助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对装置基建、运维等各阶段配置文件及资料进行统一管理,管控模块根据变电站结构特点,按照“地区—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分级管理,以工程为单位对变电站建设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对历史工程资料进行全量备份,更好地进行版本比对和历史版本追溯。同时与可定制的管控流程相结合,对建设资料进行集中式归档和管理。通过对变电站合理的工程划分、详细的资料管理和严格的流程审核达到智能变电站建设资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3科学简化接线方式 在我国特高压变电站用电系统进行设计与运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但是在电力设备运维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客观的环境限制,不能有效的实现设计的运维工作目标,在进行具体的运维工作进行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而由于没有专业的特高压运维设计人员,因此导致了用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不能随意的更改,当具体的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之后,才进行事后处理,从而浪费了电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为了更好的提高特高压变电站用电系统的运维工作效率,在用电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科学合理的简化接线方式。例如特高压变电站的主变低压为110kV,若是对其进行降压0.4kV,就需要综合考虑变压器的运行可行性。而目前我国制造的的电压变比110/0.4kV的变压器性能还不能得到保障,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低压侧出现短路的频率很高,为此在降压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不可随意变动,避免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2.4其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在原始的基础上,对万能钥匙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与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以此来提高系统对万能钥匙操作的控制。同时,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移动作业平台,接入变电站中的门禁系统,可以对工作人员们出入的授权控制,从而实现对这些工作人员进出时间的实时监控。另外,对于特高压变电站现场的相关设备维护,使用电子化管理记录,主要在运维人员通过对各种功能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来实现信息的记录,提高无纸化管理。这些运维人员经过记录之后,这些结果便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上传,实行对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当出现故障的时候,还能够对其进行远程故障诊断辅助管理。 2.5数据处理 特高压变电站内的数据需要进行毫秒级的分析处理,目前的云计算系统可以提供快速的服务,但有可能出现网络拥塞现象。特高压变电站要求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传输及处理,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要综合运用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神经网络、SVM等方法来研究和探索异构数据整合问题。根据应用业务需求可分为分类或预测模型发现、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进行数据处理后,可着手构建设备的知识图谱,比如将断路器的出厂数据、压力值、动作次数、打压次

变电站运维管理制度

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2015年1月 页脚内容- 5 -

前言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变电站逐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规定由变电运维专业提出并归口管理。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写人: 校核: 印制: 页脚内容- 0 -

目录 1范围 (4) 2引用标准 (4) 3变电站类型及分布 (5) 4人员配置、职责与权限 (5) 5.安全管理 (13) 5.1 工作票管理 (13) 5.2 操作票管理 (17) 5.3倒闸操作安全管理 (22) 5.5 安全保卫管理 (28) 5.6 防汛管理 (29) 5.7防小动物措施管理 (30) 5.8消防管理 (31) 5.9 仪器仪表及安全工器具管理 (33) 5.10 外来人员、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35) 5.11 安全文件管理及安全活动 (36) 6运行管理 (37) 6.1一般规定 (37) 6.2交接班制度 (40) 6.3 巡回检查制度 (43) 6.4 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46) 6.5运行调度联系管理 (51) 6.6 特殊状态管理 (51) 6.7钥匙管理 (52) 6.8 移动通讯管理 (53) 7 技术资料管理(运维记录及台帐) (54) 7.5变电站的技术资料一般包括 (55) 页脚内容1

7.6 变电站的技术资料管理 (55) 7.7技术资料的收集、更新 (55) 7.3技术资料的存放 55 7.4技术资料的借阅、回收制度 56 7.5变电站应具备的图纸(竣工图) 56 7.6变电站应具备的指示图表 58 7.7变电站应具备以下规程和制度等 59 7.8变电站应具有的记录: 61 8.1 设备定期维护 (62) 8.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65) 8.3 设备评级 (66) 8.4 设备缺陷管理 (68) 8.6 变电站的统一标志 (74) 8.7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 (75) 8.8 主要设备检修、试验周期的管理 (75) 8.9 设备变更管理 (75) 8.10 备品备件的管理 (76) 8.11 交、直流熔丝(空开)的管理 (76) 9 变电设备基建、验收及启动阶段的管理方式 (79) 9.1基本要求 (79) 9.2变电设备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 (80) 9.3变电站新设备的交接验收 (81) 页脚内容2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doc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4.2 运检单位职责 5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3 倒闸操作管理 5.4 防误管理 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6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2 验收管理 6.3 缺陷管理 6.4 台账管理 7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3 智能辅助系统 8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2 应具备的规程 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9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 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 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 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

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 《 110( 66) kV ~ 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 《 330kV ~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 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640 《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11 《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2 《 330kV 及以上 330~ 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 [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 [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科 [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 [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国家电网生 [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 [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 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 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 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 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 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3.4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