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德育》作业汇集

《学校德育》作业汇集

《学校德育》作业汇集
《学校德育》作业汇集

一、判断题

1.在传统道德教育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权威性。(错误)

2.教师是已经成型了的,完美的道德榜样。(错误)

3.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提供者,也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体、意见、思想和情感的交换与分享的合作者。(正确)

二、单选题

1.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影响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人们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也降低了信息鉴别的难度。)。

1.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2.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是(德育内容)。

3.德育是指(思想道德教育)。

1.孩子行为表现出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的特征时,符合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中哪个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2.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1.与“白板学生”相应的是哪一类教师形象(“强势教师”)。

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道德意志)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1.关于新型德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表者也是道德教育的主导者)。

1.教师德育素养提升的几种途径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教师培训。)。

1.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道德意志)。2.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情)是动力。

4.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道德认识)。

1.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孟子)观点。

2.促使个体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最终成为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动力的要素是(移情)。

3.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等,这被称为(亲社会行为)。

1.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新性善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系(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3.科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习俗水平)。

1.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调控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的是(教育者)。

2.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德育的主体的是(受教育者)。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4.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操行评语法)。

5.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德育过程的(结构)。

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知)。

2.下列选项不是现代学校德育过程特点的是(单一性)。

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理想教育)。

3.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道德情感)。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6.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创造性)。

1.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2.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4.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6.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7.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典范)。

8.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榜样示范法)。

9.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辨、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讨论法)。

10.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自我教育法)。

11.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

13.哪一种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榜样示范法)

14.通过执行规章制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属于哪一种德育方法(实际锻炼法)。

15.古人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谈的是哪一种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这体现现代德育管理的那一原则(民主性)。

2.把学校德育当作一个系统,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一系统内外的各种矛盾和关系,使其形成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体现德育管理的那一原则(整体性)。

3.学校德育管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德育方针政策,这体现学校德育管理的那一原则(方向性)。

4.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教育作用,使之成为动员全校及社会有关方面人员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这体现德育管理的那一原则(教育性)。

5.德育管理者善于运用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以充分肯定成绩,鼓舞干劲,这一做法符合那一德育管理的原则(激励性原则)。

1.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确定德育目标)。

2.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3.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4.德育管理者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光靠一般号召是不行的,他必须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是肯定德育管理过程哪一环节的意义(制定德育计划)。

1.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反思报告、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并据此对之进行评价的学校德育评价方法是(档案袋德育评价)。

1.以下哪个国家的学校德育评价在理念上尤其注重培养基础的道德品质,把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日本)。

三、多选题

1.社会的变迁对社会道德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A 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开放与多元。

B 社会道德从以血缘家族为中心走向以业缘为中心。

C 社会道德的监督作用与约束作用逐渐减弱。

D 专业道德要求的日益丰富与发展。

2.社会变迁为儿童的家庭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型家庭数量增加,并对社会提出更强烈的个性化要求。

B 家庭结构由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变为独生子女家庭。

C 小规模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下降。

3.下列有关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文思想尊重人的自身价值,关注人的精神追求。

B 人文思想强调教育要促进人身心各方面均衡协调的发展。

C 科学思想探究客观世界的事实真相,寻求事物规律。

D 科学主义解答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4.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个体的道德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以下哪些方面()

A 不确定的道德观念

B 确保共性与崇尚个性的融合

C 平等的权力与责任

D 社会与个人的选择

1.下列哪些属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A 德育现象及活动及其规律性

B 德育规律

C 德育问题

2.对于德育的本质的研究主要存在一下哪几种观点?()

A 宏观德育论

B 中观德育论

C 微观德育论

D 层次德育论

1.关于德育本质的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A 是一种个体生命实践活动。

B 是关联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实践活动。

C 是价值实践活动内含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与行为表达等多种时间形态。

D 德育着眼于人生、关怀个体精神

生命,指向生命价值的实现。

2.以下属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的是()

A 如何认识德育

B 如何认识德育对象

C 如何进行德育

1.有关传统德育中教师角色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表者

B 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主导者

2.以下关于传统德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B 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学习者

C 教师是道德的实践者

1.教师的德育素养包含下面哪些要素?()。

A 教师的德育意识

B 教师的德育知识

C 教师的德育能力

D 教师的德育行为

2.教师德育意识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哪些条件?()

A 教师对自身道德意识现象的体验

B 教师对学生道德实际表现的体验

C 是教师获得对德育活动的体验

D 对德育环境的体验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学校德育评价的目的?()

A 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完善教学的目的

C 强化引导的方向

D 充实研究的内容

1.以下原则哪些为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原则?()。

A 综合性原则

B 终身化原则

C 多元化原则

D 动态化原则

1.下列哪项属于日本学生“自我”道德判断力评估的特点?()

A 注重基础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B 注重在学习中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D 设置“特别活动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

2.美国中小学学校德育评价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哪两大类?()

A 公民道德品性

B 法律意识

1.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古代我国学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

A 重视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B 学校德育与政治紧密结合D 传统学校德育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

2.近代我国学校德育具有哪些特点()。

A 复杂性和斗争性C 德育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D 提到政治觉悟是学

校德育的首要任务

1.以下选项中哪些是西方古代学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

A 习俗性与实践性

B 浓厚的宗教色彩

D 多元性和多层次性

2.西方近现代学校德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A 从宗教化走向世俗化

B 从神化走向人性化

C 组织化和科学化

D 理论和方法种类繁多1.以下选项中哪些是中西方传统学校德育的共性()

A 重视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传统

B 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D 知行结合,躬行实践

2.以下选项中哪些是中西方传统学校德育存在的差异()

A 中国强调“德教至上”,西方强调“智德统一”D 道德教育方法上,中国重“内省自觉”,西方重“行为训练”

1.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我国当代的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B 理想化的德育目标与世俗化的社会生活之间的脱节

C 知性化的德育内容与物化的德育对象之间的对立

D 无人化的德育方法与学生生命实践的背离

2.实现继承传统与诠释现代的共融,要求我们()

A 对甄选出的优秀传统德育思想做好现代诠释

B 切实找准传统德育资源与当代德育思想的结合点

C 深入挖掘传统德育资源的时代价值

3.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我国传统道德资源中的优秀德育思想()

A 追求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道德理想

B 以仁爱为核心内容,推己及人

C 躬行践履,自觉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

D 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德育模式

1.中国传统道德概念有何特点()。

A 概念内涵丰富C 关注生命意义D 内涵不断僵化

2.如何创新现代学校德育()

A 树立多为“道德”观

B 构建以“生命·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体系

C 创建开放式、层次性、一体化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D 强调道德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动态参与

四、简答题

1.简述以人文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育上有哪些主张?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天性,突出人的发展;帮助人挖掘自己,发现潜能,超越自己;体会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

2.面对当前社会责任分散与不确定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在强调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社会和他人负责,这是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生活准则。充分弘扬主体精神,不要把自己的责任一味推卸出去,实现权力和责任相当,能力和责任相匹配。

3.请简要说明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二、要尊重学生。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真心的尊重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感受自己在老师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老师的教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信任学生。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四、要真诚对待学生。要从言行两方面做起,做到真诚地与学生沟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五、宽松的教育环境。创造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多元的社会环境为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个人带来了选择的困境,一次或者某几次选择的挫折,使得青少年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变得消极被动,面对这种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怎么做?

家庭和学校要重注培养青少年的选择执行能力,提高有效的比率,即培养起持之以恒长期努力的意志和能力,才能让青年人更有成就感,才能让国家社会的未来更有持续发展的长足尽头。

5.如何理解人的本质、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

人性固然是生物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但人的本质却是对于生命质量或意义等精神性的祈求。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道德生活的本质应当是人类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而道德教育的本质或本质功能也就只能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

6.道德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相比,并无什么独特性。[辨析题]

错。道德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尤其是与自然科学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个性。道德知识具有精神性、价值性特质,是“我者”与“他者”的意义关联,属于意义性知识;道德知识是客观性道德关系的主观性认识,所以也是关系性知识。

7.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二元对立关系。[辨析题]

错。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范导的过程,同时也是二者互施影响、相互监

督与激发、实现共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不存在绝然的“主——客”二元对立。事实上,德育过程就是师生时空共在、心灵在场的关系互动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精神教育活动。

8.简述德育的意义。

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人的德智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9.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我国德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

(5)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6)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7)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0.如何理解“新保守主义”的德育主体观?

1.含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性善论)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的遗传存在。这一社会性遗传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2.教育意义:

(1)新性善论”承认先天性道德禀赋的存在,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新性善论”要求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必须尊重教育对象,承认德育对象是道德生活的学习的主体。

(3)“新性善论”是德育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之一。

(4)“新性善论”有利于实现德育过程从“转化”理论到“建构”理论的范式变革。

11.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2.理解并分析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3.在对比传统德育过程的基础上,简述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具体阐述可以参见课本P118-122)

(一)科学性传统德育中,德育过程没有成为自觉的理论研究的对象。现代德育开始发生时,人们就力图把握德育的客观规律,按照规律来进行德育。

(二)整体性1.学生道德认识本身的完整性。2.道德影响的全方位性。3.受教育者德行发展上的统一性。

(三)双向性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居高临下,采取强制、强迫的方法对待学生,学生则处于消极、被动、服从的状态。而现代德育过程则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开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影响,德性共进。

(四)实践性德育最终要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即指导受教育者完成从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从道德动机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并培养其品德践行能力。

(五)开放性现代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是一个双向互动、相互开放的运行关系。

14.评述下列案例中班主任的德育观以及其采用的德育方法。……班级里进行了“选差”的民主投票……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手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上述材料中班主任的德育观和采用的德育方法都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不合适的德育方法。

(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概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材料中的教师主要违背了一下两条德育原则:

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②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材料中班主任的德育方法是不适当的。他想利用群众的舆论改变学生的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15.请简要阐述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德育目标三者的关系。

(1)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A.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B.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

(2)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关系:区别:A.德育目的是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德育目的是德育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B.德育目标是教育所要完成的德育任务的具体目标,是德育活动具体努力方向,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联系:A.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德育目的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德育目标才能避免其空泛。B.德育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德育目的的总要求,与德育目的相联系,否则会流于琐碎,失去其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16.请简要说明德育目的的类型。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凯兴斯坦纳。

个人本位论: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由、自主的道德主体。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外在德育目的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外在功利结果。

内在德育目的论:强调德性修养本身。

理想德育目的论: 道德教育的终极是培养趋近于神的理想人格。

现实德育目的论: 倾向于较为接近生活现实的德育目的。主张从现实社会出发确定德育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尚的道德。

17.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和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

18.德育途径等同于德育方法。[辨析题]

学校德育途径回答的是通过哪些渠道育人的问题,是德育内容、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德育方法、手段依附的载体。主要有:1.教学。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是学校里学生的集体组织,他们组织开展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是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的。3.课外、校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德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等。.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校会是学校召开的全校性学生集会,是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途径。周会每周举行一次,主要用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晨会时间短,可以每天进行,它能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教育。6.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并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方法回答的是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式传递德育影响、实现德育目标的问题。两者共同回答“如何教”的问题。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主要有:(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19.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

(1)坚持并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德育目标,引领学校全面建设育人环境。(具体内容应适当展开,下同)

(2)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加强德育科学研究,从理性思考上把握学校德育管理现象和规律。

(3)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大力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水平和德育管理者的创新能力。第一,慎选人才;第二,稳定队伍;第三,加强培训。

(4)完善德育的工作网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整合校内外教育力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20.学校德育目标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依据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1)确定目标的依据A.依据上级要求。B.适应社会需求。C.针对本组织的主客观条件。

(2)确定目标的原则A.全面考虑与突出重点原则。B.目标的整合一致原则。C.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D.具体化定量化原则。

21.德育评价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2)德育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3)德育评价主体多元化(4)德育评价内容多元化(5)德育评价标准合理化(6)德育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22.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有哪些要求?

(1)紧扣德育目标(2)涉及德育全部领域(3)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4)从德育“管理”到德育“引导”

23.学校德育评价有哪些基本程序?

(1)确定德育评价目的(2)编制评价指标体系(3)搜集和获取评价信息(4)汇集整理和评级评分(5)分析和再评价评价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