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烃比折角法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烃比折角法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烃比折角法
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烃比折角法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一、概念 1)破碎岩石气 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头机械的破碎岩石而释放到泥浆中的气体称为破碎气。破碎岩石的含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含油气多的地层往往有较多的显示,这是现场录井人员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基础,有时在欠压实泥岩盖层的钻进中可能有较好的气显示。如果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气显示。 2)压差气 当井下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筒泥浆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按达西定律向井筒泥浆运移,由此产生的天然气成为压差气。压差气产生的原因又分下列四种情况。 (1)接单根气 在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以在录井仪器上检测到。如果钻过不同岩性地层的大段井段,而没有接单根气显示,这属不正常现象。 (2)起下钻气——后效气 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泥浆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泥浆压力下降,因而有利于压差气的产生。在正常的起钻过程中,没有泥浆流出井口,因而也无从检测泥浆中的气体,停留在井筒内的气体要等到下钻后再次循环泥浆密度才能被检测到,这就是后效气。 (3)扩散气 地层气可以以扩散方式进入井筒泥浆中,扩散气不受压力平衡状态影响,只与浓度有关,但扩散气的扩散过程较长,故在气显示上具有漫步性,这一特点使这种气显示与层位对应关系变得很模糊。很少用来确定油气层层位,一般把它划入到背景气中。 4)背景气 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头并未进入新的油气层,而是由于上部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微量变化,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地层背景气,又称基值。 全烃—由全烃检测分析仪检测分析出循环钻井液中的所有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 全量---循环钻井液中所有气体含量的总和。 色谱组分----循环钻井液中所有烃类气体的各组分含量。 非烃组分----主要指二氧化碳,氢气及惰性气体。 二、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1、气测录井的作用。 (1)气测录井---气测录井就是利用气体检测系统或按一定周期检测分析通过钻井液脱气器从钻井液中脱离出的烃类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它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预报井涌、井喷、气侵,综合评价储集层。

综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 综合录井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活动中的钻探过程。它不仅在新区勘探过程中对参数井、预探井、探井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老区开发过程中的开发井、调整井的施工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由于综合录井技术是多学科、多技术集成的高新技术集合体,因此它在施工现场所获取的大量参数、资料信息并不只是为单一用户服务。也就是说:获取的钻井工程信息既可以供钻井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供地质技术人员使用:同时,获取的地质信息也同样为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共同使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利用、资源共享的。 总体讲,综合录井技术在油所勘探开发中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利用综合录井开展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包括岩性的确定、地层划分、构造分析、沉积环境分析、岩相古地理分析及以单井评价为基础进行区域对比。地层评价是勘探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 在勘探过程中,利用综合录井收集的大量资料可以有效地进行随钻地层评价。综合录井使用MWD、FEMWD(随钻地层评价仪)获取的电阻率、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岩石密度等资料,配合岩屑、岩心、井壁取心,泥(页)岩密度、碳酸盐含量等资料,参考钻时、转盘扭矩等参数变化可以建立单井地层剖面、岩性剖面及单井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利用综合录井计算机系统的多井对比(Multiwell)软件可以进行多达22口井的对比。随钻进行小区域的地层对比,建立区域构造剖面,据些进行随钻分析、及时修改设计、预报目的层、卡准取心层位和古潜山顶面、确定完钻井深。 2.进行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是勘探活动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油气资源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勘探效果。资源评价搞的好,有利于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效益,减少探井钻探口数,有助于加快勘探的步伐,从而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录井配套的各种技术和仪器设备可以在现场提供从单井油气层的发现、解释到储层的分析、评价,生油层的生油资源评价等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在钻探现场及时、准确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从单井评价到区域评价都可以快速进行并能及时作出评价报告,供石油公司使用。 1)及时、准确发现油气层 发现油气层是资源评价的基础。综合录井技术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检测、发现钻井中油气显示,在一般的岩屑录井、岩心录井、荧光录井的基础上,综合录井使用气测录井包括定量脱气分析、岩屑残敢分析、VMS真空蒸馏脱气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定量荧光分等方法及时有效、准确地发现油气显示。特别是ALS-2型综合录井仪分析菘灵敏度已达10 ,组分测量从C1到C5,整个分析服周期仅需1min ,大大增加了气测灵敏度采样密度,有利于薄层、微弱油气层的发现。由于使用了QFT(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和QGM(quantitative Gas Measurement)定量脱气分析技术使油气层的检测由过动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大大提高了油气层发现率和解释精度。 除了上述方法外,综合录井还采集有钻井液、电阻率、温度、流量、泥浆池体积等参数进行井下流体的分析、判断,以发现油气显示。 2)油气层解释 利用综合录井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油气显示,而且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手段进行油气层的综合解释,大大提高了现场资料的运用效果。 综合录井使用岩屑(岩心)含油显示描述、荧光观察、热解色谱、分析资料、钻井液性能变化情

录井资料解释2015版(优.选)

1、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 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 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 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 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号泵冲速率,4号泥 浆体积)。 1.QFT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2.QFT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3.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4.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5.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 佳。 6.DC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7.Slgma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8.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 层)。 9.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TMAX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 压地层。 13.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14.对于气液色谱分离下列定义(利用不同物质的组分在涂有固定液的固定相中的溶解 度差异,从而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时是单一物质组分得到分离,即挥发-溶解-在挥发=在溶解直至分离)是正确的。 15.对于气固色谱分离:利用吸附剂对单一物质的吸附性不同,是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 分离,即吸附-再吸附-解吸-再解吸直至分离。 16.根据石油的荧光性,请选择物质的荧光颜色正确的一组(油,沥青。黄色) 填空题

几种重要的气体检测仪详细功能说明与使用

气体检测仪中重要的部分是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份和浓度的传感器都称作气体传感器,不管它是用物理方法,还是用化学方法。比如,检测气体流量的传感器不被看作气体传感器,但是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却属于重要的气体传感器,尽管它们有时使用大体一致的检测原理。 市场上目前流行的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有如下种类: 一、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选择性地检测可燃性气体:凡是可以燃烧的,都能够检测到;凡是不能燃烧的,传感器都没有任何响应。 这种传感器是在白金电阻的表面制备耐高温的催化剂层,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性气体在其表面催化燃烧,燃烧是白金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变化,变化值是可燃性气体浓度的函数。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计量准确,响应快速,寿命较长。传感器的输出与环境的爆炸危险直接相关,在安全检测领域是一类主导地位的传感器。 缺点:在可燃性气体范围内,无选择性。暗火工作,有引燃爆炸的危险。大部分元素有机蒸汽对传感器都有中毒作用。 目前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国、日本、英国(发明国)。目前中国是这种传感器的最大用户(煤矿行业),也拥有最佳的传感器生产技术。 二、热导池式气体传感器 每一种气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热导率,当两个和多个气体的热导率差别较大时,可以利用热导元件,分辨其中一个组分的含量。这种传感器已经传感器地用于氢气的检测、二氧化碳的检测、高浓度甲烷的检测。 三、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用于:甲烷、乙烷、丙烷、丁烷、酒精、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乙炔、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等很多气体地检测。尤其是,这种传感器成本低廉,适宜于民用气体检测的需求。 它是利用一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电导率随着环境气体成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造的。比如,酒精传感器,就是利用二氧化锡在高温下遇到酒精气体时,电阻会急剧减小的原理制备的。 缺点:稳定性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每一种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是唯一的,输出参数也不能确定。因此,不宜应用于计量准确要求的场所。 目前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在日本(发明者),其次是中国,韩国及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始终没有汇入主流。中国在这个领域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都不亚于日本,但是由于多年来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信息闭塞等原因,我国流行于市场的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性能质量都远逊于日本产品,随着市场进步,中国产的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达到和超越日本水平已经指日可待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随着勘探领域的拓展、超深井的钻探、新型钻井工艺PDC钻头及新型钻井液体系的使用等,造成大量弱油气显示。各种原因造成的弱油气显示,使测录井“发现难、评价难、现场快速识别难、定量评价难”等矛盾日益突出。搞清弱油气显示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录井工艺及方法成为必然。本文从弱显示油气层的录井响应特征和分布规律出发,针对弱油气显示各种类型,总结了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在弱显示录井识别及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今后现场录井资料的油层发现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录井方法;油气显示;解释评价;分布规律 1 弱油气显示特征 ①地质录井呈弱显示特征:岩屑、岩心、壁心荧光级别低,油气层识别难; ②气测显示弱,产层与非产层难以识别与评价;③低电阻率、低孔低渗、水淹等,造成测进解释产层与非产层、储层与非储层难以评价。 2 弱油气显示成因 ①低孔渗造成的弱显示。低孔低渗油气层进入井筒油气少,造成岩屑、气测录井显示弱、测井解释级别低;②薄互层、细岩性造成的弱显示。油气层电阻率低,测井识别难;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差小,测井评价时油、水层界线难划分; ③深层造成的弱显示。深层油气层往往物性差、油质轻、上返井段长、岩样烃类损失大,常规地质及气测均显示差,现场油气层识别难;④原油性质造成的弱显示。一般地,轻质油常规地质录井弱显示;重质、稠油气测显示弱;⑤其它成因造成的弱显示。钻井工艺如PDC钻头、钻井液体系、过平衡钻进等造成地质及气测录井油气显示弱;油层水淹使油气层烃类尤其轻烃损失大,地质、气测显示弱。 3 弱油气显示录井评价方法 弱油气显示给测、录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过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弱油气显示的发现。 3.1 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评价技术 岩石热解参数S0、S1、S2及Tg分别是岩石中气态烃、液态烃、热解烃及总烃的含量,反映了储层含烃丰度及烃组分情况,可以看作样品的“含烃指标”,该指标越大则储层产油可能性越大;“失重百分比”是单位重量岩石中流体含量,是样品的“含水指标”,该指标可判断储层是否含水。热蒸发烃色谱是储层中可动烃更细腻的描绘,它直接分析出可动烃单碳峰含量,相当于油气层烃类的“指纹”。通过地参数及图谱,针对各种类型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参数响应特征,寻找规律,

气测解释方法

一、基础知识 A:比值图版解释法 比值图版一般又称皮克斯勒法。本气测解释软件比值图版使用的的默认解释标准如下: 油区: C1/C2 = 2—14 C1/C3 = 2—14 C1/C4 = 2—21 气区: C1/C2 = 10—35 C1/C3 = 14—82 C1/C4 = 21—200 无产能区: C1/C2 <2 或 >35 C1/C3 <2 或 >82 C1/C4 <2 或 >200 建议:根据使用情况逐步修正,使之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B:三角图版解释法 三角形的倒正:如果得到的三角形与三角形坐标系方向一致,则称此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反之则为倒三角形。 三角形的大小:如果得到的三角形的边长大于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75%则称此三角形为大三角形;若为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25-75%则称此三角形为中三角形;若小于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25%则称此三角形为小三角形; 解释方法: 1.若三角形为正、则说明是气层; 2.若三角形为倒、则说明是含油层; 3.大三角形说明气体来自干气层或低油气比油层; 4.小三角形说明气体来自湿气层或高油气比油层; 5.若两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的交点位于图版的价值区内,则认为储集层有产 能;否则无生产能力。 本气测解释软件三角图版价值区使用的的默认数据如下:

C2/SUM =0.141 C3/sum = 0.020 C2/SUM =0.136 C3/sum = 0.031 C2/SUM =0.101 C3/sum = 0.063 C2/SUM =0.079 C3/sum = 0.076 C2/SUM =0.066 C3/sum = 0.080 C2/SUM =0.054 C3/sum = 0.075 C2/SUM =0.052 C3/sum = 0.068 C2/SUM =0.054 C3/sum = 0.059 C2/SUM =0.064 C3/sum = 0.047 C2/SUM =0.074 C3/sum = 0.040 C2/SUM =0.090 C3/sum = 0.030 C2/SUM =0.110 C3/sum = 0.024 C2/SUM =0.125 C3/sum = 0.017 C2/SUM =0.136 C3/sum = 0.013 C2/SUM =0.141 C3/sum = 0.020 建议:根据使用情况逐步修正,使之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C:3H解释法 烃湿度比(Wh)=(C2+C3+C4+C5)/ (C1+C2+C3+C4+C5)*100 烃平衡比(Bh)=(C1+C2)/ (C3+C4+C5) 烃特征比(Ch)=(C4+C5)/ C3 本气测解释软件3H图版使用的的默认解释规则如下: 1.如果Wh<0.5且Bh>100那么该区间相当于只有非常轻的干气,几乎可以肯定 它没有生产能力。 2.如果0.5

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的判断及应用--录井工程

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的判断及应用 佘明军郑俊杰李胜利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摘要全烃录井曲线在录井过程中可以帮助录井技术人员现场快速发现和识别油气资源的功能,但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烃曲线异常具有多种类型。该文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不同类型异常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各自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应用,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进行了判断分析。 主题词气测录井全烃异常类型判断应用 引言 目前,在气测录井过程中,全烃录井曲线凭借其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成为现场录井技术人员发现和判断油气异常显示的主要手段。正常钻进情况下,如果地层的岩性稳定,钻遇地层中流体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录井过程中全烃含量比较稳定,全烃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是由于受到钻井施工情况、地质压力变化、地层流体中烃组分总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全烃曲线出现异常变化。 一.全烃曲线异常的种类及产生机理 通常情况下,全烃录井数据稳定在一定的值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极小,该数值称之为全烃基值。当实时录井数据上升到基值的三倍以上时,称之为全烃气测异常,在录井曲线方面表现为曲线的幅度上升三倍以上。一旦全烃曲线出现异常,说明钻井液中所含烷烃总量上升,必须引起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的重视,以防止油气层的漏失。 根据现场气测录井实际情况,全烃气测异常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油气显示全烃气测异常 钻井过程中,钻开含油气地层后,地层中所含有的烷烃组分含量远高于钻井液中的含量,这些烷烃组分通过井筒会逐渐扩散到钻井液中,跟随钻井液上返到地面后,经过气测录井,全烃曲线会快速上升,出现异常。 2.后效气全烃气测异常 钻开含油气地层后,受到某些方面因素的要求,钻井施工需要停钻,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地层中油气不断浸入井筒,当重新开泵后,被油气浸入过的钻井液循环到地面时,会出现类似油气层的特征,造成全烃气测异常,该类型异常称为后效气全烃气测异常。 3.单根峰 继续钻进过程中,当钻开高压油气层后,如果钻井液密度偏低,地层中的烷烃组分向井筒扩散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在接单根或立柱时,短暂的钻井液静止时段,地层中的烷烃向井筒中的扩散量较多,接完单根或立柱重新开泵后,同样会出现全烃气测异常,通常被称为单根峰。 4.裂缝气 裂缝气全烃气测异常与油气显示异常在产生的根本原因方面类似。根据经验,在地层中

录井解释方法

录井解释方法 开放分类:石油、地质、录井、采油 录录井解释方法 录井解释的具体工作,首先是对录井采集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求取储层评价参数,对录井单项资料进行定性解释,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试油等资料,进行图版解释和综合分 析判断,确定油气水层解释结论,预测油气层产能。从研究对象上,又可细分为油水层解释、气水层解释和水淹层解释。 第一节油水层解释方法 油水层解释流程: 采集资料处理——应用技术及有效参数优选——单项资料解释——解释图版建立——综合分析判断——油层产能预测 一、应用技术及有效参数优选 1.主要应用技术 ①岩心等实物观察判断技术 ②气测资料解释技术 ③地化分析评价技术 ④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评价技术 ⑤井喷、井涌、井漏、油气水侵及钻井液油气显示解释技术 ⑥测井解释技术 2.有效参数优选 ①反映有效厚度的参数:岩心含油产状及厚度,测井解释井段及对应的曲线特征,井壁取心含油砂岩井深位置,岩屑含油显示井段,气测异常显示井段。 ②反映孔隙性的参数:岩心分析孔隙度及孔隙类型,测井解释孔隙度、声波时差、岩性密度、中子密度曲线特征,地化热失重分析孔隙度,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等,荧光图像分析面孔率。 ③反映渗透性的参数:岩心分析渗透率,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选性、磨圆度、胶结物、充填物、裂缝及层理构造发育程度等,荧光图像分析孔隙清晰度、连通性,测井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微电极幅度差、井径等。 ④反映含油性的参数: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一次观察含油特征,地化分析岩石含烃量,气测分析全烃含量及异常显示曲线形态,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及钻井液槽池面显示特征,测井电阻率及其曲线特征。 ⑤反映原油物性(渗流性)的参数: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二次观察含油特征,地化分析岩石烃类组分含量、相对含量及其谱图形态特征,荧光图像孔隙含油颜色及分布特征,气测分析组分相对含量,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及钻井液槽池面显示特征。 ⑥反映含水性的参数:岩心、井壁取心含水特征,地化分析烃类组分相对含量及其谱图形态特征,气测分析H2、CO2、CH4含量,气测异常显示曲线形态及组分相对含量,荧光图像含水特征,测井解释含水饱和度。 ⑦反映地层压力的参数:钻井液密度与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综合录井d指数、σ指数及钻井液体积等参数。 由于地下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真实的地层很难直接得到,测、录井井筒采集资料中的感官现象、曲线特征、图形特征、图像特征、宏观的井口异常现象等,都可以作为获得储层参数的重要信息。 二、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方法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吐哈录井技术在油田勘开发中的应用从吐哈地区目前录井技术现状来看,各种录井方法均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反映井筒地质信息, 实时地为油气层监测提供最佳服务。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利用综合录井仪,通过随钻地 层压力、钻井液、气体色谱参数实时监测再结合常规地质、地化、QFT 、PK、OFA、热解气相色谱录井 技术,均能较好地完成油田勘探开发中的油气层监测与评价任务。为油气勘探开发和钻井施工提供决 策依据 一、油气实时监测与评价 (一)、常规地质录井 主要是取全取准岩屑、岩心资料和荧光录井资料。这是现场地质录井鉴别油气显示的最基本方法, 也是最基础、最直观的方法。其以岩屑、岩心为实物,以闻油气味、看颜色、看结构、看构造;浸水 试验、滴水试验、荧光直照、滴照、浸泡、系列对比等为手段划分含油级别,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气显 示。 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是油田地质工作的基础,任何探井均需要进行岩屑录井。它是建立地层剖面、了解地层 层序、岩性组合、油气水显示的重要手段。捞取岩屑应首先观察有无油气味及冒气泡和油花现象,发 现有气泡和油花处,立即挑选出含油岩样来,擦净保存,以便进行荧光检查和描述用。在冼样时不能 冲冼,放水时不能溢出砂样盆,以防含油岩屑冲漂丢失,放水满过岩样即可进行轻晃漂冼。选样时也 要观察有无冒气泡和油花现象,一但发现立即取出油砂样保存。在挑样描述时,应综合分析各种资料, 要仔细观察挑选砂样,注意有无油气味。对岩屑表 面呈黄色、浅黄色、黑色、褐色、棕褐色的砂样均 要挑选出来进行详细的荧光检查。 荧光录井 荧光录井是录井现场工作的重点。其方法是将 样品放在紫外光下观察样品的荧光颜色和强度,进 而确定其是否含油。在现场其又分为荧光直照、滴 照、浸泡、系列对比五过程。虽然这种方法仍在使 用,但受人为因素的制约较明显,其原因在于许多 石油其荧光都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众所周知,吐哈的原油主要为轻质油(凝析油)及稠油。对于轻质 油(凝析油)其在紫外线下荧光的最大强度已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对于稠油,由于油质较重,容易产 生“消光”现象,因而对于一些荧光显示较差或肉眼观察不到荧光的油层,随时可能在录井中漏失, 从而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推广应用新一代荧光录井技术(QFT、OFA)势

探讨气测录井中全烃检测值与烃组分含量之关联

气测录井技术(2012-03-06 09:59:10) 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气测录井是在钻进过程中进行的,利用气测资料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并能预报井喷,在探井中广泛采用。 (一)气测录井的常见类型 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 半自动气测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的燃烧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及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色谱气测是利用色谱原理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一个连续进行、自动记录体系。样品由进样口进入后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分别进入鉴定器,产生的信号在记录器上自动记录下来。它可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主要是甲烷至戊烷)分开,分析速度快,数据多而准确。目前后者已基本取代半自动气测。 按气测录井方式可将气测录井分为两类,即随钻气测和循环气测。 随钻气测是在钻井过程中测定由于岩屑破碎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 循环气测是在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测定储集层在渗透和扩散的作用下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故又称之为扩散气测。 (二)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 由于半自动气测只提供了全烃和重烃的数据,因此只能定性的识别储层中流体性质。主要根据油层气与气层气的不同特点,及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解释。

1.区分油层和气层 油层气体的重烃含量比气层高,而且包含了丙烷以上成分的烃类气体。气层的重烃含量不仅低,而且重烃成分中只有乙烷、丙烷等成分,没有大分子的烃类气体。所以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两条曲线幅度差较小。而气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曲线幅度很高、重烃曲线幅度很低,两条曲线间的幅度差很大。 2.分轻质油层和重质油层 由于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基本上是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在不同性质的油层中重烃的含量是不一样的。轻质油的重烃含量要比重质油的重烃含量高。因此,轻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明显的,而重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显示远不如轻质油的油层显示明显。它们各自呈现完全不同的特征。烃类气体是难溶于水中的,所以一般纯水层中气测没有显示。若水层含少量溶解气,在气测曲线上也会有一定显示,反映在全烃、重烃时增高,或只是全烃增高,而重烃无异常。但是,水层比油层显示低。 (二)色谱气测资料解释 在探井中根据半自动气测成果可以发现油气显示,但是不能有效地判断油气性质,对于油质差别不很大的油层和凝析油、气层就更不易判断。而色谱气测则可以判断油、气层性质,划分油、气、水层,提高解释精度。 1.色谱气测解释图版的应用

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

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 第2章综合录井资料在油气水层的反映特征 2.1 综合录井资料包含的内容 综合录井资料为随钻测量或观察所得,具有及时性、直观性强的特点,是发现、识别油气水层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 气测录井资料,包括气测全量、组分等资料; 2. 常规地质资料,包括岩屑、岩心、壁心、钻时、钻井液密度、粘度、油气水等资料; 3. 钻井工程参数,包括钻速、钻压、泵压、出口流量、DC指数及钻头参数等; 4. 特殊录井资料,定量荧光分析(QFT)、地层压力参数以及计算参数等资料。 这些参数在钻遇油气水层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反映,对识别气层、油气层、水层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一些特殊性(地质环境、采集因素、过压等),某些参数对气层、油气层、水层的反映特征变化不明显或几乎没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2.2 综合录井资料与油气水层的一般规律 2.2.1 气测录井资料在油气水层的反映特征 气测录井资料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气测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具有实时、精度高、应用方便有效等特点,是目前我们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极其有效的手段。气相色谱仪是气测录井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样品由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依次进入鉴定器,在鉴定器中气样燃烧,产生的电流信号放大后以数字信号的形式直接进入计算机存储。气相色谱仪能准确地检测出钻井液中的全量、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戊烷的含量。根据不同的产生机理,我们可以把钻井液中的气体分为以下几类: 1) 破碎气:在钻进过程中,由钻头机械破碎地层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烃类气体。 2) 压差气:当地层压力超过井筒内液柱压力时,受压差作用从储层进入钻井液中的烃气。 3) 二次循环气:从地表泵入井底又第二次在地表出现的气体,主要是由于钻井液除气系统未将钻井液中的气体排除干净所致。 4) 外源气:除岩屑之外的某个气源被人为导入钻井液中的烃气,如磺化沥青、磺化苯醛树脂、润滑剂等泥浆材料所产生的烃气。 所以,气测录井要去伪存真,抓住破碎气,分析压差气,校正二次循环气,排除外源气,发现真显示。因此,气测录井是我们发现和识别油气层最值得研究和利用的方法。 在分析气测值在油气层的反映特征之前,我们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气测值的高低不能反映储层的流体性质,也不能反映天然气层的产能,高产气层和低产气层与气测值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油气层在实时录井过程中均有异常,但异常值的大小与地层的岩性、物性、钻井液使用密度密切相关,目前渤海地区普遍采用过压钻进,所以气测录井所测到的气体主要是地层的破碎气,气量较有限,而地层中的气体,由于钻井液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加上钻头水眼的高压喷射作用而很难进入井眼。所以,在油气水层中气测值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特征及应用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特征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8T10:13:51.400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作者:孟维昌 [导读]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在录井过程中具有帮助录井技术人员现场随钻快速发现和识别油气资源的功能,但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烃曲线异常具有多种类型。该文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不同类型异常特征,并结合实际工作应用,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进行了判断分析,准确、及时地实时监测全烃参数的异常变化,滤除假油气显示,从而达到保障钻井施工安全、工程施工提速提效,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目 中石化胜利工程有限公司海洋钻井公司 目前,在气测录井过程中,全烃录井曲线凭借其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成为现场录井技术人员发现和判断油气异常显示的主要手段。正常钻进情况下,如果地层的岩性稳定,钻遇地层中流体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录井过程中全烃含量比较稳定,全烃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是由于受到钻井施工情况、地质压力变化、地层流体中烃组分总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全烃曲线出现异常变化,但这些全烃异常变化,若不能去伪存真,有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岩屑混杂时人为地多描述油气显示层,误认为是钻井取心层位、井壁取心层位,错解释为油气显示层进行试油试气、油层套管射孔等等。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地层油气显示,减少损失,本文从全烃曲线异常的种类及全烃曲线异常特征的现场应用进行剖析如下。 1.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类型特征 通常情况下,全烃录井数据稳定在一定的值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极小,该数值称之为全烃基值。当实时录井数据上升到基值的1.5倍以上时,称之为全烃气测异常,在录井曲线方面表现为曲线的幅度上升1.5倍以上。一旦全烃曲线出现异常,说明钻井液中所含烷烃总量上升,必须引起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的重视,以防止油气层的漏失。 根据现场气测录井实际情况,气测全烃异常类型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地层油气型(孔隙油气型、裂缝油气型),后效气型,单根气型,混入原油型和混合型。 1.1地层油气型(孔隙油气型、裂缝油气型) 1.1.1孔隙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异常的全烃数据在上升到高峰后,在高位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时间与该层油气资源的含量有关,油气资源越丰富,持续时间越长,反之亦然。高峰过后的下降过程与上升过程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对称性。该类型异常打开地层到全烃出峰之间的时间通常为一个迟到周期时间。 1.1.2裂缝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异常在全烃曲线上具有上升趋势迅速,下降趋势缓慢,上升与下降不对称的特点。 1.2后效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异常的表现特点与地层油气型异常比较接近,录井曲线的表现形式与地层油气型基本相同,区别表现为:产生时间不同,地层油气型异常出现在正常钻进期间,而后效通常是在停止钻进一段时间后,起下钻具过程中发生。二者出峰时间不同,后效异常从开泵到全烃出峰之间的时间要小于一个迟到时间,油气显示异常通常是等于一个迟到时间。 1.3单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单根气型主要表现特点是出现与消失迅速,同时从开泵到出现单根峰的时间基本等于一个迟到时间。一旦出现第一次单根峰,通常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井筒内的钻井液柱压力与高压油气层压力基本平衡,单根峰将会消失,并且每次单根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大约与两次停泵的时间间隔相同。该类型异常在全烃录井曲线方面表现多为尖脉冲形式,上升与下降基本对称。 1.4混入原油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混原油异常显示在时间方面,出现显示的时间距离混原油开始时间基本等于一个钻井液循环周期,同时上升趋势迅速。在全烃数据方面表现为全烃值始终处于下降趋势,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会逐渐消失,但是全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多达两、三天内始终处于高值状态。该异常类型全烃曲线在上升趋势方面与裂缝油气异常类似,但其峰值持续时间远大于裂缝油气类型异常。 1.5混合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在特点上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混原油状态下,全烃数据在降低的大趋势下,一旦遇到真正的油气显示异常时,全烃数据将会有下降状态转为上升状态,并有油气显示异常的情况出现,。另外一种形式的特点表现为单根峰值在下降过程中突然上升,并且峰值超过单根峰的最高峰值。 2.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的现场应用 通过对各种全烃异常显示的准确判断,在全烃录井数据应用过程中,可以剔除非正常的异常显示,找出真正的油气异常显示,进行发现和判断油气资源,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地层油气型、后效气型、单根气型和混入原油型气测全烃异常显示,在现场录井中经常遇到,也容易判别,然而随着大位移定向开发井不断增多,在钻井液中混入原油经常困扰着现场录井技术人员,下面是混油条件下发现新油气显示两口井实例: 某井2017年09月23日钻至井深3036.00m,工程向井内钻井液中加入原油7.0t,气测全烃值由1.5%迅速升高至94.41%,钻至井深3153m混油全烃异常值缓慢降至34.97%。钻进至井深3162m全烃异常值由19.92%迅速升至59.22%,经落实岩屑见灰色油斑粉砂岩1m/1层,综合解释为油层0.5m/1层;钻至井段3173-3182m全烃异常值由30.60%逐渐升至55.22%,经落实岩屑见灰色油斑粉砂岩10m/3层。 某井2016年01月26日于井段3060.00m~3176.00m混入原油3.0t,气测全烃值由0.5%逐渐升高至7.07%,钻至井深3187m气测全烃异常值由9.53%迅速升高至100.00%,异常显示井段3186-3193m,厚度7m,后经井壁取心、岩屑、测井资料等综合解释为油层4.7m/3层。钻至井深3201m气测全烃异常值由6.30%逐渐升至39.96%,异常显示井段3199-3204m,厚度5m,后经井壁取心、岩屑、测井资料等综合解释为油层2.9m/1层。3197m和3206m的全烃异常显示均为单根峰异常显示,为假全烃异常显示。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3.1.1一般情况下,全烃曲线异常在气测录井各曲线中,异常幅度最为明显。在不同类型油气层、不同钻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全烃曲线异常幅度和异常类型各有不同。现场录井过程中,应根据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和其它工程参数,谨慎判断真假油气显示。 3.1.2由于地层油气与混入井内原油异常叠加,使得全烃异常幅度和厚度增大,现场要结合钻时、岩屑及其它气测异常曲线,准确判别每个层的异常显示井段。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李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湖北武汉,470074) 摘要:井场信息化是现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需要。该文从录井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录井技术的分类、机理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录井技术及其信息在建立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水层、储集层评价和钻井工程(例如监控方面)油气层保护等方面的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录井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录井信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以及推动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录井技术信息分类应用意义作用展望 0 引言[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广泛应用和统计地质学等一些边缘学科的创建,极大地提高了录井技术的应用程度,使得获取录井信息的方式和信息量不断增多。随着井场信息的不断丰富和信息化处理手段的提高,对录井信息进行整理和界定,正确认识他们在发现与评价油气层中的作用,不但对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录井技术分类方法[2]-[4] 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投资方、钻井施工、其他施工)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称为录井。录井工作在石油勘探中普遍存在,本文所讨论的录井特指石油录井。在我国,有石油钻井就有石油录井。录井分为常规录井、特殊录井和综合录井。常规录井技术主要指: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钻时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井壁取心等。常规录井以其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和获取现场第一手实物资料的优势,在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殊录井主要指非常规地质分析服务或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主要技术有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录井、罐顶气轻烃录井、核磁共振录井、定量荧光录井、PK录井等,均属实验室移植技术的推广。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定量化,获取的资料不仅用于发现和评价油气层,还可以用于生、储盖层的评价。综合录井仪录井技术主要包括随钻检测全烃录井、组分录井、非烃录井、工程录井。其特点是实现了仪器连续自动检测与记录,实现了录取资料的定量化,参数多,有专门的解释方法和软件,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自成系统,现已成为录井工作的主体。综合录井技术主要通过岩心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和综合录井仪录井等录井方法获取直接反应地下情况和施工情况的多项资料。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信息量大,便于综合应用。同时,由于录井工作是随钻采集资料,随钻进行评价,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因此综合录井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最及时的手段,是任何其他油气勘探方法都望尘莫及的。录井技术与其他勘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信息及时、第一手资料多、现场应用快等特点。因此,录井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井筒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质录井公司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地质录井公司在胜利油田厂长(经理)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2012年11月) 地质录井公司主要担负着发现、识别、评价油气层,随钻工程检测等职能,是一家集钻井地质设计、工程(井位)测绘、录井技术服务、信息远程传输、资料解释评价、地质综合研究、录井设备研发于一体的专业化录井公司。近年来,公司经济总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2011年突破5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二五”高起点开局,连年超额完成管理局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连续13年实现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AAA级示范单位和全国文明诚信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集团公司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油田劳动和谐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地质录井公司按照油田“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稳中要进、进中求新”的发展主基调,积极推进“一业为主,双轮驱动,立足胜利、两翼推进”的发展模式(以录井技术服务为主、录井装备研发和

录井信息化为双引擎,在保障油田勘探开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经济总量同比有了大幅增长,综合实力也取得较大提升。一是充分发挥支撑保障职能,服务油田增储上产能力有新提升。紧跟油田“三大战役”的推进步伐,合理调配人员、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源,强化一线技术支持,各项技术指标持续向好。深化录井技术应用,承办油田2012年开发录井技术研讨会,加强与各开发单位交流与协作,实现多专业、多领域的交叉集成,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的资源战略。加强碳同位素、随钻地质导向等录井项目、新技术的应用和总结分析,逐步完善非常规井录井技术规范、技术系列和录井资料解释评价标准。强化西部实验室建设,开展西部新区各类复杂油气层的录井资料研究,完善西部新区综合解释方法和解释评价标准,为西部快上产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二是录井装备研发和信息化建设双轮驱动效应明显,核心竞争能力有新提升。以中石化录井装备制造中心为平台,研制录井无线传感器、开发波斯语录井软件和新一代综合录井仪软件,推广应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监测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索者”系列录井仪整体功能。4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国家863项目“石油井下录井技术与装备”的可行性论证,目前进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阶段。录井设备检测资质进一步升级,取得了两项国家级计量标准

气测知识点介绍

汽车知识 胎压报警 大众车胎压检测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直接式,一个是间接式。直接式在每个车轮有一个传感器,检测精准,但是一般在配置高的车上使用。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间接式胎压检测。 间接胎压检测是通过四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来检测,传感器的信号给ABS控制单元。经过长时间车轮的运转检测哪个轮运转周长短,来判断这个轮是否缺气。举个简单的例子:气压高轮胎的直径就长,气压低轮胎的直径就短,经过长时间行驶后就会为行距离的轮缺气导致报警。 但是这种间接式报警也有一点不好,就是检测的精准度低,会导致误报警,比如单侧载重,花纹不一致,发动机漏气,一侧轮胎太阳直晒登因素。有人会问我的轮胎突然爆胎为什么没有报警?因为间接式检测系统需要经过长时间驶才计算出来,然爆不会警。 车身参数

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启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等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燃油供给系: 汽油机燃油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

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 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4.启动系:起动机、蓄电池等。 5.点火系: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等。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等。 7.配气机构: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过滤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等。 底盘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一.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性。主要是由离合、变器、向节、传动轴和驱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和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变速器用于实现变矩、变速、空挡和倒挡,扩展汽车工作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