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

鱼儿咬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漂相

鱼儿咬钩信号通过浮漂传递给钓者,钓者观察浮漂的动向提竿起鱼,这是垂钓中最有兴味最兴奋最愉快的事情,其中的妙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由于鱼类的食性和就饵方式不同,浮漂的反应形态也就各各有别,概括起来,有送漂,闷漂(亦称黑漂),斜漂,抢漂,点漂,移漂等,垂钓者必须在刹那间做出相应的对策,不失时机的提竿起鱼。

送漂:这是鱼头朝下尾朝上吃到鱼饵后,扬头起身欲游造成的,是典型的鲫鱼咬钩信号。如是鳊鱼,浮子上送速度会比鲫鱼快,也有鲫鱼咬钩不送漂的,但只是在水很浅的地区或流水区,其他如鲤鱼,草鱼等也有送漂的情形,但起初浮漂的摆动幅度都较大,且送漂也是偶然现象。

闷漂:浮漂先是抖动几下,而后徐徐下沉,这多是鲤鱼咬钩的反应,有时青草鱼也是沉漂,浮漂抖动的越沉稳,下降的速度就越慢,说明越是大鱼咬钩,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斜漂:浮漂先升后沉,动作温柔缓慢,连续沉浮两三次,然后水平方向被徐徐拖走,且浮漂持续隐约可见,这多是草鱼,浮漂斜向下沉且速度较快,则可能是青鱼。因为他们的吞食都是自下而上,草鱼得食后平游而青鱼多下潜,如是鲢鱼,鳙鱼,漂走速度较草鱼快。

抢漂:这也是常见状况,钩子一落水就被贪食的鱼类发现,咬住就跑,鲶鱼,黑鱼多是这种食态,在一般塘,堰则又多是白鲦鱼的动作。

点漂:浮漂频频点动,且时沉时冒,东游西走,起竿无鱼,这就是小杂鱼在捣乱,遇到这种情况,应换大一些的硬食团,避免频频举竿。

移漂:浮漂微微摆动,先不沉降,后时沉时降,鱼漂位置平移,这多是虾类索食动作,起竿较快趁他们大夹还未松开时仍可钓得,但多数起竿时中途落水,有虾无鱼,这时最好移动位置,所谓钓鱼钓到虾,赶快就搬家。但若是浅水垂钓(一尺左右深),鲤鱼咬钩也常有这种浮漂表现,因为水浅,没有闷漂或送漂的余地,只有平行移动的空间。

调漂的前提浮漂与铅坠搭配合适

漂与坠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搭配合适的漂坠,浮漂灵敏度高,因而上钩率也高,初学钓鱼的人往往不注意这点,导致漂坠搭配不当。一种是漂大坠轻,鱼钩不能沉底,随着水流或风飘动,钩在水中不能固定,另一种是漂小坠重,鱼儿咬钩时浮漂不能反应或反应迟钝,影响钓效。常能听到一些刚学钓鱼的人讲:“看到旁边的人频频提竿上鱼,而自己的鱼漂动也不动,有时候提竿一看,钓饵却没有了”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漂坠搭配不当造成的。

正确的漂坠调配应当是坠的重量略小于漂的浮力,上饵入水后,加上饵团的重量钩至水底一帖地就能停住,铅坠半浮半沉,漂坠配比最好是出钓前自己在家中的鱼缸或是水缸中调试好,若到钓场现调,应首先在钓线上加上铅坠(卷铅丝或卷铅片均可),然后将钩抛入水中,若浮漂沉没没影了,说明铅坠过重,用剪刀剪下少量的铅坠,再试……直至钩坠悬浮时浮漂尖少量露出水面为止(平水或露出一目左右均可)。

漂坠配比调配停当,下一步则是根据钓点水深调校“水线”。所谓“水线”就是鱼钩落入底后,鱼钩至浮漂这段在水中的鱼线(从浮漂到竿尖这段叫“风线”)。水线的长度其实就是钓点水深的直接表现。

水线的调校方法,先记住未上饵时浮漂露出水面的高度,以露1目为例,然后将浮漂往上撸一些。将钩抛入钓点,若漂还是只露出1目,说明水线短,钩未到底。将漂往上撸一些再试……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多于1目了,说明钩已到底。露1目半至2目即可,不要将漂调的过高,否则会降低灵敏度。露出太多时应将浮漂向下撸一点。还有一种方法是上饵后调校,未上饵时露1目,装上饵团抛钩入水,若浮漂沉没,说明水线短,将漂往上撸一些再试……直至露出1目或略多于1目,才说明水线调校好了。

单钩带饵半水调漂技巧

1.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一颗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会发现浮漂往下沉,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浮漂在一颗鱼饵重量之下能悬浮停在半水,漂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但要注意,调漂用的鱼饵大小不是以习惯使用的大小,要估计鱼饵在池底的大小,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颗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会溶化成只剩2/3左右。所以,调漂时要将使用的鱼饵取出一小团搓黏,使它不易雾化,并以正常垂钓鱼饵的2/3体积左右挂单钩半水调漂,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鱼饵体积大小不能时大时小,因为这颗鱼饵的大小决定了浮漂的调目。如果选用的浮漂浮力偏小或漂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漂漂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如漂体和浮力偏大,漂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调整漂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2.调漂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漂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你使用的调目。这个调目数就是你今天结合了鱼饵重量、钩重而调出的最适合的调目,可能有的浮漂浮力大的在3目,有的浮漂浮力小的在5目;同样一支浮漂与钓组,可能由于昨天鱼饵重的在3目,今天鱼饵轻的在5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目数就是我所说的中心调目,有了这个中心调目,浮漂才有灵与钝。接着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会将钓目推高、拉低来调整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这样才能做出我们所要求的各种迟钝和灵敏的钓目。

3.以这种方法调漂,完成之后,双钩挂饵抛出,浮漂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漂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钓。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悬坠钓的浮漂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为标准。这种调漂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颗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漂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漂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这种调法的目的是控制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漂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这种方法一定能保证长钩稳定轻卧在池底,短钩也能稳定的触底。

悬坠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下迟钝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间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的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如果是盲目地把浮漂的调目调得太高,也会造成找底困难或根本就找不到底的上迟钝现象。

钓浮技巧分析如何找鱼层和调漂

一、钓浮的必备条件

钓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鱼已离底上浮就食;上浮就食的鱼密度很大。当这两个条件具备后,才可以实施钓浮。

二、钓浮的有效漂相

钓底是在浮漂静止时抓信号而获鱼,是“静止中的运动”;而钓浮主要是在浮漂下沉的过程中抓信号获鱼的,这是钓浮的有效漂相与钓底的有效漂相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钓浮的有效漂相有;1.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停顿。2.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加速。3.浮漂下沉中的突然上顶。4.浮漂站立后的明显超时停顿(即该下沉的时候仍不下沉)。5.浮漂站立后露出水面的目数高于正常的目数。总之,有别于浮漂正常站立、到位的一切异常现象都可视为鱼讯,但以上五种漂相最为常见。

三、浮漂的调与钓

由于钓浮是在浮漂的运动中抓信号,所以没法设定钓目。比如说,浮漂站立停顿时水面露出8目,停顿3秒钟后开始正常下沉,那么在下沉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鱼讯。鱼讯可能出现在浮漂下降到7目时,也可能出现在6目、5目、3目等任何目数,因此钓者完全不必考虑钓目。那么,调目应如何设定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了。一般情况下,如果钓的浅,可适当调高,调8目左右,随着水深的增加,调的目数应随着减少,钓的深度若在半水以下,可以调成平水甚至水下。

垂钓时如出现下列情形,要对铅坠进行调整:1.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一直没出现鱼讯。这是因为铅坠太重致使下沉太快,鲫鱼追不上钩饵,应该一点一点的剪铅皮,直至出现鱼讯。2.浮漂翻身即被托住致使不能下沉。这是因为铅坠太轻致使下沉慢,钩饵被小杂鱼接住了,要一点一点地加铅皮,直至浮漂能顺利下沉并出现鱼讯。

四、找鱼层的技巧

钓浮是在鱼已离底时采取的变招,钓者必须知道鱼上浮的高度,即找到鱼层,才能钓好鱼。找鱼层要一点一点的试探。当你认为鱼已离底并准备钓浮时,先把漂座下移10厘米,即从离底10厘米找起。为什么要从10厘米找起呢?这个数字是众多钓友在多次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且是被反复验证的。鱼层一旦找准,会让你的垂钓变得容易。

在垂钓过程中,鱼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钓鱼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水线,找到新的鱼层。比如:垂钓时浮漂出现下行不畅或下不去的现象,提竿又无鱼,这有可能是鱼又往上浮了,要把水线调短;正在垂钓时忽然觉得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中没信号了,这时要考虑到鱼往下沉了,应把水线调深。只有找准鱼层,浮漂出现的信号才真实,这就是要找鱼层的原因。我要强调的是,找鱼层与上文讲的增减铅皮并不矛盾,钓鱼人可以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常见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种类众多。第一线药物为杀菌剂,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二线药物为抑菌剂,常用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等。现将这几种常用抗结核药的主要副反应及防范措施做一简介。 异烟肼: 其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偶尔可有癫痫发作,一般情况下注意观察即可。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毫克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xx: 其常见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遇此情况应认真分析: 若为药物一般副作用可调整用药时间,避免空腹时用药;若为变态反应所致则应停药。少数患者可发生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常见于剂量过大或患有慢性肝炎者。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有肝胆疾病史的患者禁用该药,在常规剂量下应用时亦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吡嗪酰胺: 其副反应较为少见,以肝脏损害为主,可见于个别用药量偏大,每日剂量超过2克或疗程过长者,且以老年人为多。为预防该药的毒性反应,每日剂量应在2克以下,疗程应在3个月以内,不可用药时间过长,在老年人更应谨慎用药。少见的副反应还有血尿酸升高及诱发关节痛,故有痛风素质的人及痛风患者应禁用该药。另外,有极各别对日光敏感者,服药可使皮肤曝光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铜色,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乙胺xx:

其副反应很少,为安全系数高的抗结核药。据报道,该药长时间服用可偶发神经炎,与剂量有关。使用较小剂量很少发生,一旦出现肢端麻木可用维生素B6对抗,可使症状较快改善。还可偶见球后视神经炎,一般于大剂量应用时发生,对此要每月检查视敏度,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及眼底,若有异常应及时减量并对症处理。 对氨基水杨酸: 其最常见的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腹上区疼痛、腹胀及腹泻等,对此应于饭后服药,必要时可与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同服,以减轻刺激性,若反应重时需要停药。个别患者服药时间较长(2个月以上),可发生单项转氨酶升高,可伴腹胀、纳差及恶心等,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情重者亦需及时停药。 卷曲霉素: 其作用似链霉素,副反应亦似链霉素,即对第8对颅神经有损害丨引起听力下降或前庭功能障碍。用药剂量不宜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大剂量应用时还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有短暂的蛋白尿、转氨酶升高,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目前该药使用频率较小。氨硫脲: 其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每日低于100毫克副反应较少,超过100毫克及长期应用则副反应较多。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及肝脏损害,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以及转氨酶升高,偶见黄疸等症状。出现这些临床反应时要适当减量,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停药。另外,极少数患者用药后,还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生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头痛、头昏、眩晕、共济失调及视力模糊等症状,遇到这些严重反应时均要立即停药。 乙硫异烟胺: 其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常见且较为普遍,宜将药物放在饭后服用,并适量加服碳酸氢钠,可以减轻这一反应。少见的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故肝、肾功能不良病人需要慎用。目前乙硫异烟胺已很少使用,取代者为丙硫异烟胺。后者相对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大。

秋季钓鱼的技巧(绝密)

秋季钓鱼的技巧 来源:钓鱼123作者:秩名发表时间:2010-9-4 1:36:00 秋天是钓鱼的好季节,秋季如何钓鱼?是广大钓鱼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下面就分析一下秋季钓鱼技巧: 一秋季钓鱼的三个时节: 1、初秋季节如何钓鱼。初秋即指立秋至处暑。初秋与夏季相邻,除早、晚之外,仍是炎热酷暑的延续。初秋尚未出“三伏”,如若遇上秋老虎,甚至要比夏天更炎热,乃至更多的闷热天气。骄阳似火,直射水面,气温、水温居高不下,鱼儿烦躁不安便潜入深水中或树阴下避暑纳凉,无心出游寻食。因此,除了选择阴雨外,自然而然地只有沿用夏钓的“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日”的垂钓方法,以选择早晚(早6~9时、晚16~19时) 的时段较为适宜。这是因为阴雨天和晴天的早晚气温、水温相对较低,氧气充足,鱼儿自然感到舒适,就会畅游寻食,积极咬钓。 所谓“日出前后进餐,日落前后耍欢”,垂钓时只要抓住早、晚及阴雨天出钓,选择近岸的浅水处抛竿下钓,定能够获得满意钓获。 2、仲秋季节如何钓鱼。初秋一过,秋老虎就已缓慢地消失了。白露至秋分谓之仲秋。民间自古就有“金秋时节小阳春,秋高气爽好钓鱼”之说。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全天可钓。垂钓者不再为天气炎热而烦躁;不再因害怕酷热中暑而发愁;也不愁水温高导致鱼儿避入深漂而不食。进入仲秋,风和日丽,水中氧气充足,浮游生物繁殖快,气温一般在20%C左右,此时鱼儿自身也感觉水温适度,特别活跃,故有;白露鱼来神,秋分鱼舒服展;之谚语。鱼欲大增,不分荤、素饵料,见饵就吃,拼命抢食。此时,几乎所有的可钓之鱼都会上钓。与此同时,垂钓者也是神清气爽,动作麻利,提竿准确,捞鱼在握。钓位一般选择在深水、阴暗、水草及活水口处,抛竿下钩,大小不的鱼,都会上钩。钓者定能如愿以偿,满载而归。 3、晚秋季节如何钓鱼。寒露至霜降谓之晚秋。一场秋雨一阵寒,鱼儿深知寒冬即将到来;这个时节又常有北方冷空气南侵,气温会骤然下降,寒流过后,给大地带来阵阵寒意。秋雨寒风,使水温下降,鱼敏感地游到深水区域栖息避寒。但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甚至池塘的水温与深水中水底温度,还

19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十九章鱼类的繁殖 【时间安排】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鱼类的性成熟年龄与生活环境条件的关系。 2、掌握鱼类性腺发育的分期。 【重点与难点】 1、鱼类的性成熟年龄。 2、鱼类性腺发育的分期。 第一节鱼类的性成熟 一、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 ▲ 水温 ▲ 光照 ▲ 盐度 二、鱼类的性周期 1、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 2、短性周期类型 3、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 三、鱼类性腺发育程度的测定 1、成熟系数 1、性腺发育的分期 2、卵巢的分期 4、精巢的分期 第二节鱼类的生殖习性 一、鱼类的生殖方式与受精方式 1、卵生 2、卵胎生 3、胎生 二、鱼类的受精方式 三、鱼类的性别 1、鱼类的性比 2、有些鱼类雌雄异形 四、鱼卵的生态类型 1、浮性卵 2、沉性卵 * 漂流性卵 * 粘性卵 * 普通沉性卵 五、鱼类的繁殖力 1、绝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的怀卵总数; 2、相对繁殖力是指与单位体重[公斤(kg)或克(g)]相应的怀卵量。 六、鱼类的生殖季节

1、春夏季产卵类型 2、秋冬季产卵类型 * 冷水性鱼类: * 温水性鱼类: 七、鱼类的产卵类型 1、一批产卵类型 2、分批产卵类型 八、鱼类的产卵场 1、草上产卵鱼类这类鱼产粘性卵,鲤、鲫、团头鲂等属于此类。 2、石砾产卵鱼类这类鱼产出的卵粒,有的产沉性卵,例如大麻哈鱼;有的为粘性卵,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如中华鲟、鲈鱼等。 3、砂底产卵鱼类这类鱼选择砂质底为产卵场所,如棒花鱼和一些红点鲑。 4、喜贝性产卵鱼类将卵产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或蟹类等动物的甲壳内,卵能在呼吸条件差的情况下发育,如鱼旁鱼皮鱼类和某些鮈类等。 5、水层性产卵鱼类淡水鱼类,如草、青、鲢、鳙在大江河的急流中产卵,卵产出后在水层中漂流孵化。 九、生殖行为和筑巢习性 1、生殖行为 2、筑巢习性 3、护卵和护幼 第三节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二、鱼类的变态 【教学方法】 先以传统方法,讲清相关概念,然后以例说明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作业题】 一、名称解释 01.产卵温度;02. 仔鱼期;03. 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04. 成熟系数;05 产卵场;06性成熟;07排卵与产卵;08 怀卵量;09 性周期;10胎生、卵生、卵胎生。 二、填空题 01.在鱼类繁殖过程中,最明显的温度关系是鱼类产卵的______. 02.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是每年生殖_______,性腺发育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03._______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_______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 04.鱼类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随着年龄而增大的,到了高龄以后繁殖力的增长 ____. 05.营养条件恶化时,鱼的绝对怀卵量会______. 06.大麻哈鱼产卵洄游的另一特点是______性特别强. 07我国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及大麻哈鱼等在产卵洄游中,水流对它们具有_________作用. 08.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09.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大多数为;受精方式有和二种,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张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张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10 / 1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4)锥体外系反应(EPS):有五种表现形式1)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四个特征:运动不能、肌肉强劲、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以上三种锥体外系反应均可减药、停药、合用对抗药。4)迟障(TD):处理:减、停、换药。停抗胆碱能药;对症治疗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多巴胺阻滞剂;抗组胺药非那根;促大脑代谢药;抗焦虑药安定。说明:TD重在预防。5)兔唇综合征:停药可消失,抗震颤麻痹药可能有效。 (5)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和体

各种常见鱼吃钩时浮漂的表现

各种常见鱼吃钩时浮漂的表现 第一鲫鱼: 1、抛竿后浮标稳定二目时,浮标徐徐上升一目左右,而后短促有力向下一顿。这种情况我们应在见到浮漂缓慢上升时,作好扬竿准备,当浮标短促有力下顿的瞬间即扬竿。这种标象是台钓中鲫鱼就饵时标准的动作,提竿中鱼十拿九稳。 2、抛竿后,浮标入水立直稳定钓二目,浮标慢慢上升,但在上升还未停顿时又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出现。这种标象很可能是两条鱼分别先后咬钩,应在短促有力下顿时迅速扬竿,往往一竿上双鱼。这种情况大多是在窝里鱼较多抢食时发生。有的高手专门放第一口抓第二口,钓双尾的几率大大提高。 3、抛竿后,浮标受铅坠重力影响应该在数秒钟后慢慢立直,但在应立直时还在水面平躺着不动,排除钩坠、鱼线被水草等担住这一特殊情况外,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这种情况不管有没有鱼都应扬竿。 4、浮标立直,标尾露出水面二目,这时浮标慢慢上升半目左右后又缓慢沉到二目。这是鱼在钩饵附近吃食、活动带动水流变化影响到钩饵,说明浮标调整的很好,很灵敏。但这时不可扬竿,以免惊走鱼群,应耐心等待清晰的鱼儿吃口出现。 5、抛竿后,浮标在还末完全立直时就快速地横向移位。这是中、上层鱼接食而走的信号,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大多是草鱼、鳊鱼或较大的翘嘴白鱼吞钩的浮标反映。 6、浮标稳定在二目时,标尾徐徐上升到三目、四目,直到露出标肚白。这是鱼咬钩抬头游走的信号,如果不是小鱼牵饵,应考虑是不是钩饵调的太钝了,以至于鱼吞钩时浮标没有动作,鱼咬钩抬头游走时浮标才有反应,不过这种情况在风浪较大时比较实用。 7、浮标定位露出水面二目,突然下沉黑标。这种标象大多数不是鱼咬钩信号,而是鱼体擦到钓线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对的方法是等2秒钟,若浮标不出水面,即扬竿。千万不要一发现猛然的黑标就大力提竿,这样容易造成乱线或钩子挂到树上。 8、抛竿后,浮标稳定在二目时左右慢慢晃动,这种情况是水体中下层的鱼在游走觅食时水流的变化影响到悬坠造成浮漂出现晃动。还有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也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这种情况是上层的小鱼在嘬标座上的太空豆或啄浮标上的红绿格,可以不去管它。 9、抛竿后,浮标定位到两目,然后缓缓升到三目,慢慢的又下降到两目,或到一目,这种情况多数是虾子或螃蟹在闹窝,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在发现浮标有移动下沉的信号时迅速扬竿,往往能钩上虾子或螃蟹,这样才能保住你原来的窝子继续钓鱼。 10、浮标稳定在二目,然后慢慢剩一目到平水,又渐渐回升到二目。这不是咬钩的信号。通常是由于主线没有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扯浮标,在有风的天气或水面不太干净时钓鱼,压水线非常重要。 11、抛竿后,浮标直立缓缓下沉,在5-6目是突然一个加速下顿,这是鱼离底抬头吃饵,应果断提竿,还有浮标下降过程中还没有到二目就停顿了,这是鱼离底抬头接饵,也应果断提竿。 12、抛竿后,浮标直立到二目,浮标小幅度的上下晃动,窝里有鱼吃饵却不积极,这时候你可以拖动一下鱼饵,逗一下鱼,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下顿,提竿中鱼。 第二种:像鲤鱼,草鱼,青鱼等大型鱼:基本上是黑标,有时候也有送标但很少! 第三种,白条等表层小鱼!先说下调标,调10目以上,基本上是标身最上边标尾的最下边!终于信号浮标向上一顶或翻身! 以上是淡水鱼最常见的几种鱼型的钓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置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置 一、常见反应: 1. 发热反应:是最常见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寒战,轻者在38℃左右,重者达40℃以上,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常因输入致热原物质引起。 2. 血清样反应:通常于用药7—10小时(速发型1—0.5小时)发生,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皮肤荨麻疹和其他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肺水肿、喉头水肿。 3.静脉炎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4. 过敏性休克: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即可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发生,此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发生于重复用药者,亦有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表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此型过敏多发生在高敏患者身上,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死亡,从而发生严重的医疗纠纷。 5. 循环负荷过重(心衰、肺水肿)反应:由于输液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急、胸闷、心悸、咳嗽、咳泡沫样痰,双肺听诊出现湿啰音等。 6. 血管迷走性晕厥:俗称晕针,主要发生在体虚、精神紧张、焦虑等患者身上,因周围血管扩张,阻力突然降低,脑血流量减少所致。表现有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模糊或丧失,血压下降,脉搏缓慢。此型反应易和过敏性休克相混淆,但此反应愈后良好,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与过敏性休克不同,后者如不及时处理呈进行行加重。 7.空气栓塞: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8.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饮酒或酒后用药导致。相关药物有头孢类、咪唑类、喹喏酮类、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及甲苯磺丁脉、格列本,笨乙双胍等降糖药。 临床表现有: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意识恍惚、甚至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甚至意识丧失,导致死亡。此反应易误诊为普通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衰等,其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 其作用机制:双硫仑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上述一系列反应。而上述的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故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近年来因双硫仑样反应导致的死亡案例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钓鱼就要研究鱼的习性

我们钓鱼一般都会选择对象鱼,按对象鱼选择线组和饵料。鱼咬不咬钩,要由水中的鱼来决定!我们只能被动的跟随变动!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时刻变动的群体,而且它们在水中受外界的影响很大,这些外界因素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食欲和活动范围。从而直接的影响我们的钓获。 做一名钓手一定要很好的研究鱼的习性。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日常的垂钓中面对不同的鱼情多总结经验,多积累经验。 出钓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天气的因素。未出钓前先要想想如果我是水中的一条鱼,我今天会不会吃东西,会吃什么,会在哪吃......还要考虑是野塘、还是养殖塘。放养塘如投放鱼的当天去垂钓也要考虑这点,鱼类的长途跋涉体力消耗怠尽,一般都处于恢复中,如果不是极度饥饿,一般很少进食。短途运输的有可能会吃饵,但也大都因为对新水的不熟悉和一些人为的因素而聚集在池塘边缘处。这个时候选择细软钓组钓近是很好的应对办法。 我们来到钓场,首先要确认今天的鱼会在什么地方出没,以及我们要钓什么鱼,它会喜欢吃什么。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 拿常钓的淡水鱼来说,在自然水域里鲫鱼一般喜欢干净些的水域,喜欢在水底不是很杂乱的地方游弋觅食,属于全水层的鱼类,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泳层。比较喜欢吃麸类薯类和谷物类饵料。鲤鱼则喜欢在水底杂乱的地方拱食埋藏在淤泥或是杂物中的饵料。因地域差异食性也会有些不同。在水库里会比较喜欢吃自然饵料,小虫或是草叶。但大都喜欢发酵类饵,醇厚的酒香饵会有很好的效果!鲢鳙滤食细小颗粒,也是水层比较随意的鱼类,它们可以停留在水的任意一层。底钓和浮钓都会遇到,具体的水层位置要看天气的因素了。再如鲶鱼是杂食性鱼类,常在杂物堆处出没,对所有的淡水鱼的饵料都感兴趣,特别对动物的腐尸和动态的动物性饵情有独钟。但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鱼,如果是喂养长大的,它们先天养成的摄食习惯一般不会改变,那么这个时候喂养料就是做钓饵的首选。 了解了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还要熟悉鱼的觅食规律。水中的鱼一整天都是处在不断的觅食活动中。只是由于它们的体力耗费与新陈代谢能量补充等因素,会间断的出现几次觅食高峰。一般我们清晨垂钓的上鱼高峰是从黎明的2点到6点的这段时间,这是休息了一夜的鱼开始早餐的时间。而且经常会有大物上钩。以后的时间高密度池塘里的鱼或是塘中体力较好的鱼,还会继续进食。野外水广鱼稀的情况下,一般要到下午3点到黄昏这阵又会出现进食高峰。而夜钓的时候上鱼大都是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子夜的时候也会有鱼吃饵,那时多数是吃饵谨慎的大鱼!然后就是2点多往后一直到清晨的那段进食高峰期了。如果不是在密度很高的精养塘垂钓,我们一定要根据鱼的觅食规律来适当的选择垂钓时间。 之后在选点上还要掌握鱼的洄游规律以及鱼类活动和水的周边环境的关系。喂养塘中的鱼都会在接近喂养的时间聚集到投喂处附近。喂养时饵料入水的声音或特定的召集声都会使它们聚集。非喂养水域里的鱼每天的游动都有有一定的洄游路线的。鲫鱼一般在湾汊处和浅滩出没。鲤鱼则一般在岸边的陡坡处或是距岸较远的浅水处游动。由于鱼类的谨慎天性,水中的障碍物的周围,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都是它们喜欢聚集的地方。还有岸边伸向水中的慢坡(岸边的铧尖),深浅交界处都是鱼儿们经常出没的好钓点。选择钓点还要注意避开声音嘈杂的区域以及注意我们挥竿等动作对水中的鱼儿的影响。鱼在水中通过光线的折射来感受水外世界的事物。光线的折射在水中到鱼的眼睛里时岸上的物体都变的很大,所以要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在水面上形成投影。野外水域里的鱼一般都机警的很,稍有响动就马上窜出老远,所以野外垂钓一定要静。养殖塘有时候弄出点声响反而会召集到更多的鱼。声诱也是很好的诱鱼手段。鱼儿在水中长时间的生活,对水下的环境和岸上的标志物都比较熟悉,突然改变会另它们产生警觉。我们人为的在钓点杂乱的水域破坏水底环境来开辟新钓点,短时间内一般不会见效。 选好钓位钓点后,接下来就要分析,今天我要钓的鱼会吃什么饵。我一向提倡“鱼性化”

鱼类增养殖简答题新

1、生长速度的表示方法? 生长速度的表示方法--(growth rate) 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值。 生长率的三种类型: ⑴、绝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生长的绝对值。⑵、相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生长的绝对值和这一段时间开始时鱼体体长和体重之比值。⑶、瞬时生长率(特定或内禀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生长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后两者还可以用%表示。 绝对生长率一般只能用来比较同一种群或同一世代鱼的生长率,而相对生长率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世代、不同种群或不同种鱼的生长率(两者都是将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数,加到这段时间开始时体长、体重上,来描述鱼体的生长,不符合鱼的实际生长情况)。 瞬时生长率的优点是将单位时间中任何时刻的增长数,重新加在已经增长了的体长、体重上(现今使用最广泛)。 2、有些鱼类可以用那些外部特征来鉴别雌雄? ①同一世代的雌雄个体体形大小不一;②雌雄个体形体构造相异;③雌雄鱼体色不同;④珠星。 1、个体大小一般雌大雄小,但群体内各年龄组的个体混合在一起,光凭个体大小不 容易区分。(同一世代--如选留后备亲鱼,或开展单性别养殖) 2、结构差异如软骨鱼类的鳍脚,硬骨鱼类鳑鮍性成熟后的产卵管等 3、婚姻装隆头鱼科、海猪鱼科、鳑鮍和斗鱼等,在繁殖季节,雄体体色变得艳丽。 4、珠星许多鲤科鱼类到了生殖季节,雄鱼的吻部,鳃盖部,头背部及鳍条等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突起。 3、何谓鱼类早期发育(生活史)阶段? 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4、卵的发育速率和成活受那些环境因子影响? 1、水温不同種類孵化時間不同, 一般浮性卵比沉性卵時間短,也受鹽度與水溫影響很大。 水温升高虽能促进卵的发育,但器官发育不完全 2、溶氧 通常,沉(粘)性卵对溶氧要求较低,而浮性和半浮性卵要求在含氧量较高的水环境条件下发育。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会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停滞甚至窒息死亡。在生产上,孵化用水DO>3~4mg/L。鱼卵发育对溶氧要求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发育初期对氧的要求较低,而后逐渐增加,到仔胚心脏搏动、血液循环开始,耗氧量显著增加。鱼卵发育对溶氧的吸收是通过渗透获得的,因而要求水体流动。 3、水流、水质 4、光线 5、盐度未被污染的清新水质,可提高孵化率。受工业或农药污染的水,不能用作孵化用水。 偏酸或过于偏碱性的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用来孵化鱼苗 6、敌害生物 小鱼、蝌蚪、小虾、挠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都有严重的危害。 自然孵化受到的危害 甲壳类动物如肉食性的挠足类,枝角类,不仅能直接捕食鱼卵,还能利用附肢刺破卵膜吮吸鱼卵和仔胚为营养。 鱼类在产卵季节的一些鱼类,常以鱼卵为主要食饵对象 卵的质量 5、影响摄食效率的重要因子有哪些? 仔鱼自身发育程度---摄食及辅助摄食器官 视觉: 仔鱼均依靠视觉摄取活的饵料。一般仔鱼对食饵的敏感区约为10mm,即进入这一区域的食饵都能引起仔鱼的摄食反应。 口径 游泳能力和速度

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分析 产业经济学陈元良 摘要: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关键词:农产品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态势,出口贸易由1993年的125.57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16.2亿美元,增幅为72.17%;同期,进口增幅达257.41%。但是,我国农产品进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93~2002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3.24%下降到18.66%,农产品出口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更快,由10170%2下降到8131%。再从贸易差额来看,从1995年开始,农产品贸易呈入超状态,在1998年逆差额略有下降,但到2001年逆差额103.42亿美元。以上情况表明,国际、国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都在减弱,我国农产品正逐渐丧失其贸易优势,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理论回顾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 三、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在评价一个国家(地区)某类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时,理论界主要使用的是产品净出口指数的竞争力RCA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比率。当RCA<0.8时,,表明该种商品缺乏竞争力。 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结构决定了一定的贸易水平、结构和比较优势格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不同。本文分析了1993~2002 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状况。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1999 年、2002年、2003年) 和《国际统计年鉴》(1998 年、2000年、2003 年)。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活动物0.82 0.84 0.78 0.71 0.76 0.82 0.80 肉类和可食用肉 0.75 0.73 0.71 0.16 0.08 0.17 0.15 糜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目的 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 2.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 3.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 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5.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分类 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 ●毒性反应: 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 ●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 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 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 ↓ 免疫原性 ↓ 机体 ↓ 特异性抗体 ↓再次与药物接触 ┏━━━━━━━━━━━━━━┓ 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 ↓│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临床表现: 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0天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型,可同时伴有皮疹。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 临床表现: 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个月,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表现为皮肤搔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 毒性反应发生机制 ●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 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 1)肝损害:PZA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用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表现为肝肿大,压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 2)关节痛:PZA的代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小时恢复正常。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色。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 1)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 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 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海钓鲈鱼常识和技巧

海钓鲈鱼常识和技巧 海鲈鱼是近海鱼种,在我国沿海水域有大量栖息,是广大海钓爱好者非常喜欢的垂钓品种,鲈鱼路亚,也可以用海竿真饵垂钓。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斤,一般为3~5斤。 身体细长、侧扁、嘴大。在上颌的主骨上长有副骨。头部较大,嘴头较尖,下颌比上颌长而突出,有牙齿。前鳃鳃盖的后边角为钝圆形。 鲈鱼是低温性鱼种,属于近海水域的鱼类,在早春喜游向近海沿岸及河口淡咸水交汇的低盐度区索饵和产卵,幼鱼可以进入纯淡水的河沟和湖泊等水体中生活。 一、钓鲈的工具 当今钓鲈的稳妥可靠的工具是配有旋压式绕线轮的较长的海竿,钓线用直径0.4毫米的即可。鱼钩采用长柄歪嘴钩,钩号大小可因鱼酌定。铅砣可以钓法的不同分别采用15-20克和50-60克轻重两种。钓获鲈鱼的个体一般较大,故需备有抄网或搭钩一把,如果使用简易海竿或手甩砣,鱼线需加粗0.5毫米以上。 二、钓鲈用饵 钓鲈饵料可分真饵与拟饵两大类。真饵主要有小白鱼和大活虾,以小白鱼为佳,因它挂钩可靠,目标显赫,易被鲈鱼发现。拟饵大都使用不同形式的铁假鱼,即用轻金属仿白鱼的体貌、色泽制成。其胸部和尾部挂有锚形钩,此饵既可购买,也可以自制。实践证明,由于鲈鱼具有嗅觉迟钝、视觉灵敏和鲁莽贪食的习性,拟饵钓效毫不亚于真饵,并且可以节省装钩换饵的时间,故比真饵更可提高效率。 三、宜钓时间 鲈鱼属于洄游性的鱼类,每年春季随着气侯转暖,在海口水域产卵以后,约自5月开始洄游。这时的鲈鱼纷纷出海,沿江河逆水而上,到了10月,由于气侯逐渐转冷,它又顺流而下,游回浅海。由此可见,每年5月-10月为鲈鱼宜钓期。南方略长,北方短些。在此期间,江河因受潮汐和洪水的影响,水质时清时浊,只有在江水清澈时才宜钓获得。凡是大潮汛和江河上游有山洪下泄时一般是钓不到鲈鱼的。 四、钓窝的选择 一般河道都是弯弯曲曲、宽窄不齐、江床高低不等、底质底冒复杂多样。因此垂钓地点的选择就成为出钩成败的首要条件了。凡是坝头坝脚、水深、水清而流急、块石底质之处,正是鲈鱼栖身、觅食场所,这些地方是钓鲈鱼的理想抛钩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 理方法 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 、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1. 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2.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3. 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4.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5.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药物

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分类 副作用( 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 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 周以内毒性反应: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 结核药物(半抗原)+ 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 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 、IgM 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蛋

白(血浆蛋白) ↓ 免疫原性 ↓ 机体 ↓

特异性抗体 ↓再次与药物接触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 ( 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 出现血小板减少、 白 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 平、 PAS 。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临床表现: 抗原抗体复合物 ↓ RBC,WBC,PLT RBC,WBC,PLT 结 热 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张型,可同时伴有皮疹。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 PAS 。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 临床表现: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令狐采学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压力。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有的用随身灸可灸至1个小时,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

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如何选择艾条,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家庭保健中,如何选择艾条?。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要紧张),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具体灸伤的处理,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灸伤等级及其处理方式。三、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

鱼塘垂钓鱼不吃钩的原因分析

鱼塘垂钓鱼不吃钩的原因分析 鱼不上钩,指的是投饵下钩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如1、2个小时)里浮漂不动,不见有鱼咬钩的情况,这是就应查找原因了,否则就会白白的耽误时间。 造成鱼不上钩的情况可以综合为10个原因。 若多数人同在一起钓鱼,钓绩都不佳的话,那么鱼不上钩的主要原因如下。 1、气温的原因。气温的下降或上升都会影响到鱼的正常生活。昨天是晴天,今天气温下降,气压低,又无风,鱼的生活肯定受到影响,食欲降低,活动减少。 2、风向的原因。此处的鱼本来是喜南风,今天突然刮北风,鱼也不会咬钩。风向在钓鱼中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自然因素。. 3、水位变化的原因。塘里添了生水(塘主灌水、下了大雨),鱼一时难以适应,使生理和活动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下雨涨满了水,而且有泥浆样的浑水,钓鱼效果大受影响。 4、鱼塘主的原因。有时,鱼塘主在垂钓前做了“手脚”,往水中投了化肥、鸡粪等,鱼自然不会咬钩了。 5、水质的原因。若水质很差,也是难以钓到鱼的。若水色发黑、发绿、发红,有铁锈色,或水生植物覆盖了整个水面,也不会钓到鱼。 若别人都钓到了鱼,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少数人钓不到鱼,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查原因: 6、饵料的原因。这时可以从饵料的性质、气味的变化加以分析,改变钓饵看效果如何。 7、检查钓具。特别是钩、坠,看是否是钩入水后被水中障碍物挡住了,钩并未沉底。钩是否沉底,应从浮漂上看出来,将钩移到窝子外面看浮漂的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无变化,说明不是钩坠的原因,说明钩已沉底了。 8、钓法的原因。可从底钓改悬钓,或从悬钓改底钓,看效果如何。 9、钓点的原因。由于水下地形的原因,此处并不是“鱼窝”,也不是鱼可以游到的地方,这时就要改变钓点,到其他地方垂钓。 10、距离的原因。由于气温的影响,有时鱼在岸边近处,有时却远离岸边,在深水区。这时可以改变施钓的位置,由近岸改深水区或由深水区改浅水区。 若这些招都用了,还是钓不到鱼,而且多数钓友都未钓到鱼只有“拜拜”了。有时也有这种情况,上午9时前鱼不上钩,但到了10时以后,鱼就上钩了,这是因为上午10时以后渐渐起了风,有了风,加上水温有所上升,鱼自然上钩了。

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廉政风险防控问题的实证研究

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廉政风险防控问题的实证研究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基层央行开展的重要工作,人行德州市中心支行为此投入了人力、物力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深入研究。采用头脑风暴法召开了诸葛亮会议,广泛搜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作了廉政风险防控鱼骨图,形象直观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效果。 标签:鱼骨图分析法;廉政风险防控;基层央行 1鱼骨图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出来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称之为“因果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鱼骨图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也能表现出各个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随时间而依次出现的,这有助于着手解决问题。 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鱼骨图”的制作步骤 2.1召集中心支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会议 共有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讲明制作鱼骨图的初衷与做法,激发与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家被这种新奇的分析方法吸引,为下一步工作打了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2.2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 鱼骨图分析方法中对于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的层别入手,我们就是采用了这种层别,大家分别从人员因素、事件诱因、时间维度、地理环境氛围影响、物质资源短缺与否等五个层面,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采用头脑风暴法征集与会人员的问题发现 根据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设想处理的原则,与会的12人先是采用背靠背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发现成果,而后逐一进行了民主发言,记录人员详细记录了每位同志的原始发言,不删除、不编辑,忠实记录发言原貌。 2.4工作人员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主持人最后宣读了整理结果。征集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 2.4.1人员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