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地理 专题09 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地理 专题09 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地理 专题09 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地理 专题09 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试题(含解析)

专题09 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二年中考

【2015年中考题】

8.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森林资源

B. 耕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水资源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分类。

(山东省菏泽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狂,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一茫茫戈璧,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一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13.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答案】

12.C

13.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大地区的地理特征。

(四川省宜宾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读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其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A.兰州﹣﹣河口B.河口﹣﹣龙门C.龙门﹣﹣陕县D.陕县﹣﹣利津

20.下列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固大堤B.开荒种地C.植树种草D.退田还湖

【答案】

19、C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从上图“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从河南省的龙门县到陕县,含沙量达到33.3﹣37.7千克/立方米,这里是由于黄河经过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加上有多条支流如汾河、渭河、无定河同时注入,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的含沙量迅速增加,在下游河段更省是由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节作用,故选C.

20、黄河含沙量多是因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雨水携带大量的泥沙带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多,主要原因是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要减少黄河的含沙量,要在黄土高原植树种草,加固大堤主要是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河段要采取的措施,开荒种地不可取,退田还湖是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黄河干流的有关知识.

31.(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风能B.水能 C.生物资源D.天然气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2.(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耕地——内蒙古高原B.林地——大兴安岭

C.草地——华北平原D.林地——塔里木盆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内蒙古高原--草地;大兴安岭--林地;华北平原--旱地;塔里木盆地--荒漠,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湖南省郴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下列做法不符合“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主题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一次性餐具用品

B.逐步关停高耗能重污染的工厂

C.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19.“能见蔚蓝”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待。下列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炭 C.太阳能 D.天然气

20.2014年11月7日至12日正值APEC会期,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网络热议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下列举措有利于“APEC蓝”延续的是

A.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C.保持重工业发展模式 D.发展绿色能源公交

【答案】

18、A

19、C

20、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关注家园

幅员辽阔的祖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据此完成10~15题.

10.有关中国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B.人口总数世界第二位

C.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1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气候类型单一,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

D.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

12.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南方少,北方多

B.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C.水资源冬春多,夏秋少

D.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

13.关于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铁路网东部地区稀疏,西部地区密集

B.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均分布在南方地区

C.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少,西南地区工业中心多

D.高新技术产业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14.关于区域及其特征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香港﹣博彩旅游业发达

C.长江三角洲﹣最大的高原湿地

D.三江源﹣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5.被誉为“东方甜岛”的是()

A.台湾B.香港C.北京D.澳门

【答案】

10.C

11.D

12.D

13.D

14.A

15.A

市科技力量雄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14. (山东省东营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7,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黄河上游刘家峡到包头,开封到入海口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没有凌汛现象,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③是长江下游,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黄河航运价值较低,两条河流都存在水土流失和草地沙画沙化的问题,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

(山东省东营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图10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景观。据此回答18 --19题。

18. 春天,在我省的平原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是: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B.乙区域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C.丙区域雪山连绵,主要特征是高寒

D.丁区域优势能源是煤炭和石油

【答案】

18.B

19.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地区的地理特征。

12.(山东省德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读下面

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 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不能把草地开垦为耕地,故本题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26.(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

7.(辽宁省营口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面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西东西东西东西东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使得我国大部分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以上四幅图中只有D的剖面图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征.

8.(辽宁省营口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B.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C. 7月份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D. 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时我国南北各地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而冬季时,由于太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南北温差大,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7月份全国普遍高温,1月0℃等温线会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地势高的青藏高原;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气温的有关知识.

44.(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2015年,扬州市将举办建城2500周年活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与齐国危争霸,在今蜀冈一带开邘沟、筑邘城.邘沟是人类第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它当时沟通了以下的两大水系()

【解析】

试题分析: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的通州,南到浙江杭州,经京、津二市和冀、鲁、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米,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水道,故本题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27.(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同时也是一些地理界线。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大兴安岭C.秦岭D.太行山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1.(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关于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我国的降水时空差异大,大体上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本题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32.(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图中的数字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关于各区域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②高而寒③河流较少,主要为内流河④河流较多⑤以种植水稻为主⑥以畜牧业为主.

34.B

35.A

3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8.图中A─B─C─D表示我国的()

28.B

29.A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12.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地形类型单一,平原比例最大

C.地势西低东高,多丘陵盆地

D. 地势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状分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19.(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性质差别很大,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据此判断,下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搭配合理的是

A.内蒙古高原——林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

C.大兴安岭——草地D.四川盆地——旱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内蒙古高原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土地类型是草原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年水热条件好,土地类型是水田;大兴安岭纬度高,地势高,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四川盆地水热条件好,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的土地利用类型.

20.(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我国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汛期出现在冬季B.多为季节性河流

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问题不足全国的5%,我国的内流河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副水,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受水源补给的影响,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通常水量会随气温升高而增加,气温高时,冰雪融化快,河流的水量大,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内流河的有关知识.

21.(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梅雨D.台风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

20.(湖南省益阳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区地表支离破碎

B.②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C.③在福建省

D.④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河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①是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黄土高原,由于这里常年水土流失严重,其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②是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四川盆地,而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③位于武夷山西侧的江西省,福建省位于武夷山的东侧;④是位于昆仑山北部的塔里木盆地,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重要山脉的有关知识.

21.(湖南省益阳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

19.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所示的气候特点,与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图中A是温带季风气候,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是高原山地气候,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大地区的气候类型。

15.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季风气候显著

C. 夏季普遍高温

D. 雨热同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我国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得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合适的生长地区,故原因是气候复杂多样,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气候特点。

16.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南水北调”

工程主要是把()富余的水资源,调送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实行了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将富裕的长江水调向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的定义。

30.(湖南省益阳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回答问题。(8分)

(1)区域C和区域D的分界线大致是 (山脉)一 (河流)一线。

(2)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3)下列项目中属于区域B的是,属于区域D的是。(填代号)

①赏冰灯②赛龙舟③献哈达④那达慕大会

(4)A区域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后者流出中国后称为。【答案】

(1)秦岭,淮河

(2)甲,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3)④,②

(4)澜沧江,湄公河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有关知识.

39.(江苏省泰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如图为中国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A山脉是,B河流是;E是

海;D河流是.

(2)C山脉是,它是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F是盆地,该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G是

高原,该高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答案】

(1)秦岭、淮河、南、珠江

(2)大兴安岭、塔里木、西气东输、黄土、水土流失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国地形的有关知识.

40.(江苏省泰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如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可利用土地包括、、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西部)地区.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属于资源.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答案】

(1)耕地、林地、草地、西部

(2)可再生、合理利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土地的有关知识.

22.(山东省菏泽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读“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海.从长江的流向可判断出我国地势的总体特点是.

(2)列举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理由:(至少2个).

(3)长江不同河段,水文特征迥异,其开发利用的重点也不同.下面甲、乙两图反应长江上游河段景观的是,并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说出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的重

点.

【答案】

(1)东;西高东低;

(2)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流经省区最多;

(3)乙图;长江的上游落差非常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上游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江的水文特征。

28.(13分)(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聚焦祖国.

伟大的祖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各具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景观定位:写出甲、乙、丙三幅景观图所对应的图中阴影区域数码:甲,乙,丙.

(2)特征归纳:参照方框中东北三省的内容,完成①地的相关描述.

(3)关系探究: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饮水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分析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图中填空.

(4)环境治理:近年来,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②;④;⑤;

(2)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区,在昆仑山与天山之间,该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塔里木河等内流河;

(3)A高山冰雪融水;B避免水分大量蒸发;C农田灌溉;

(4)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请回虫鼠天敌,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

【2014年中考题】

1.(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图(图12)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秦岭以南是四川盆地,故A错误;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故B正确;横断山脉以西是青藏高原,故C错误;太行山以西是黄土高原,故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位置。

2.(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年中考地理试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 C.夏多冬少 D.东北多,西南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 (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 班级:姓名:计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l. A.气温、气压B.气温、降水 C.降水、风向 D.风向、气压 2.下列关于南方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B.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水量小,水位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4.有人说:“南县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偏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D.降水的周期性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 ) A.蒸发量的多少 B.降水量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多少 6.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用水多7.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共同的水文特点是( ) A.含沙量大B.水能丰富C.流量小D.落差小8.关于各地农作物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北两年三熟 B.黑龙江一年两熟 C.四川一年一熟 D.湖南一年两到三熟 9.一天中,南县气温最高的时间应该是( )

10.下列不属于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三江平原11.当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时,说明该年份( ) A.夏季风弱B.冬季风强C.夏季风强D.冬季风弱12.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地形多种多样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13.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重庆以上 B.宜宾以上 C.湖口以上 D.武汉以上 14.关于我国盆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B.我国唯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C.沙漠面积最广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盆地15.下列关于平原地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有面积广布的黑土分布区 B.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C.华北平原西到贺兰山,东到海滨,北到阴山,南到淮河附近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中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湖密布 16.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一组是( ) A.冈底斯山和阴山 B.秦岭和太行山 C.大兴安岭和巫山 D.巫山和雪峰山1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势 B.由于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 D.冬季风势力太强 18.巫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B.汾渭平原和海河平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D.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9.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电站B.裁弯取直疏通河道 C.下游修筑大堤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20.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处在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附近 B.我国外流河的汛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 C.冬季,北方河流水位下降,南方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有些中小河流断流D.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在9、10月间普遍进入汛期 21.人工裁弯取直工程位于下列四省中的哪个( )

自然资源论文

中国自然资源概论论文

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全球性资源生态危机的加剧及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家安全要素扩大到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一些非传统安全要素上,现今,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笔者探讨了我国水安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国家安全水安全对策研究 1引言 水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专家研究,在中国所有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对中国的人口承载能力限制最大。以至于“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始作俑者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先生,于1998年在《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震撼世界的食物安全》一文中,以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为其论点提供新的佐证,虽然国人对布郎先生的论点不以为然,但对他所提出的中国水资源危机问题不能不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2水安全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结果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空前膨胀,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生态等危机的出现,导致人们的国家安全观念有了质的变化,由传统的着眼于国家机器维持政权、社会稳定的能力,转变到着眼于整个国民系统因应于其中某一或多个要素的变动的自我调节与恢复的能力,表现在国家安全要素由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诸要素而扩展到包括科技、文化、环境等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要素,水就是这样一个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要素之一。 (1)水安全 会议提出水安全的含义包括:确保淡水、沿海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得到加强;确保每个人能够以可承受的开支获得足够安全的淡水来保持健康和丰富的生活;确保人们不受与水有关的灾难的侵袭。 (2)实现水安全,人类面临以下挑战 满足基本需要一承认获得安全、充足的水和卫生环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保证食物供应;保护生态系统;对水资源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使用水的有偿服务;确保良好的水资源管理。 3中国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成都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 平原 3.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A.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 原 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② 东北平原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5.一人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 C.哈尔滨-广州 D.济南-西安 6.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 兰州 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广州、上海、兰州、 乌鲁木齐 7.右面的乡村民居多出现在我国的地区,反映了该地区降水。() A.青藏地区,降水少 B.西北地区,降水少 C.北方地区,降水多 D.南方地区,降水多 8.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 B.多穿御寒的衣服 C.带好雨伞防冰雹 D.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9.下列河流中,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的特征的河流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10.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开动脑筋,相信你一定很出色。 11.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分布。 12,我国的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山东丘陵、。 13.冬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14.根据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北京市应属于带。 15. 风能给我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降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16.请列举两种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 17.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请任意写出一条内流河的名称:。 18.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它自北而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江 共五条河流。 三、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运用你所学的读图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9.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③。 (2)⑥是高原,⑦是盆地。 (3)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平原是。 (4)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2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四)(2015?上海卷地理)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考点:赤潮。 【名师点睛】该题以赤潮的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材料,考查学生具备较强的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干“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图”,可以推出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的南方近岸海域和海水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近岸海域,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初一地理(北京版)-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3学习任务单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种类。 2.举例说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识,理解垃圾分 类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意义。 【课上学习任务】 一、自然资源及种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能够为利用于生产、生活的 和。 2.判断下列事物中,属于自然资源的画√,不属于自然资源的画×。 森林煤矿海鱼小麦风能闪电石油 3.自然资源包括资源、资源、资源、 资源、资源等。 二、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思考耕地和煤炭的形成和使用中的区别,连线。 耕地形成慢,几乎不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煤炭再生快,可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 2.区分下列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填写在框图中。 温泉草地树木太阳能天然气风能海鱼铁矿金刚石藏羚羊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 1.读下表,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种类、总量、人均。

2.思考: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 们如何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 四、循环经济与垃圾分类 1.读下图,学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2.判断以下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选择填空)。 A.放大镜 B.废弃口罩 C.旧衣服 D.果核 E.废电池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 天然气、纯净水 B. 液化气、森林 C. 钢铁、电能 D. 石油、天然气2. 以下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描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耕地种植各种作物 B. 风能发电是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C. 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 D. 饲养牲畜获得肉、蛋、奶和皮毛等3. 以下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A. 不进行分拣,全部填埋 B. 金属、玻璃、纸张、塑料等回收再利用 C. 将有机物堆肥 D. 用焚烧法减少垃圾,回收热量 4.小明家里有一些废玻璃瓶和易拉罐,你认为最佳的处理方式是() A. 填埋 B. 焚烧 C. 分类回收 D. 随意丢弃5. 提倡“少用一次性物品”、“双面打印”、“拒绝过度包装”的目的是() A. 移风易俗,倡导新风 B. 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C. 保护森林,减少污染 D. 减轻个人经济负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练习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羊毛衫 B.铁矿石 C.家具 D.皮革 2.右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①林地②耕地③果园 B.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 D.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B.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4.下列各项自然资源中,均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阳光、森林、水 B.草地、林地、煤 C.铁矿、草场、土地 D.煤、石油、天然气 5.“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施这一国策所依据的国情中不包括() A.人口多,耕地少,且耕地日益减少 B.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C.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日益衰退 D.后备土地资源匾乏 6.我国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气候复杂多样 C.气候与地形多样性的复杂叠加 D.地形复杂多样 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8.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是() A.东北和西北地区 B.东北和东南地区 C.西北和华北地区 D.华北和华南地区 9.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有() A.海水淡化 B.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雨 D.改变局部地区气候 10.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分布最丰富的是()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D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解析】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解析】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地理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环境保护汇总试题 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26)。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如图27)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图26 图27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10分)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

2014-15自然资源概论--A卷

命题组组长签字: ( ) 组 第1 页 (本试卷共1页 )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资源概论》 课程期末考试A 卷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 自然资源: 2. 最大资源潜力: 3. 人口消费过剩: 4. 有效需求: 5. 绝对稀缺: 6. 净第一性生产: 二、判断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2分) ( )1. 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 ( )2. 金属矿物虽可循环利用但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 )3. 草场资源因可更新故属于非耗竭性资源。 ( )4. 地球物理过程产生的太阳能、潮汐能属于恒定性资源。 ( )5. 矿产资源在人类历史尺度内是可更新的,但在地质历史尺度内又是不可更 新的了。 ( )6. 探明储量与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都一样。 ( )7.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是一成不变的。 ( )8. 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 缺称为相对稀缺 。 ( )9.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结果取决于相对量最低的因子。 ( )10.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能的负熵的补充, 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 )11.人类是唯一呈指数增长的物种,而且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呈S 型增长。 ( )12. 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一般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这与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相同。 ( )13. 某一地区是否形成一定规模的矿物资源,取决于该地区地质背景、特定元素丰度、地质作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 )14. 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发展了养殖业和种植业,但只是利用了极少数栽培 种,这对生物多样性不构成威胁。 ( )15.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积逐步减少。 ( )16. 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 )17. 对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评价方法中定量评价较定性评价更直观、更准确。 ( )18. 自然资源的价格常常是由供需双方的运动决定的。 ( )19. 地下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但补给量有限,应合理开发利用。 ( )20. 盲目引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却增加了生物 多样性。 ( )21.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根源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 ( )22.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1.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2. 世界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3. 采矿活动对土壤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4. 如何理解“离第一性生产越远,单位面积上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5. 地区性资源稀缺包括哪些主要方面?简述其主要内容。 6. 获食模式对资源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30分) 1. 论述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地中海地区古文明、玛雅文明、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原因。 2. 论述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3.选取你家乡某种优势自然资源,论述其基本特征、开发利用概况及可持续利用前景。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课程代码:Z310168 适用年级(专业): 地理科学 以下由考生填写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80017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4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凡是经过人为加工,人为养殖,人工培育的均不属于自然资源。 4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生物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煤,铁,石油,宝石等矿产资源。 43.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因为它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更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同时积极寻找新能源和新材料。 44.中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原因:人口持续增多,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4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近年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46.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47.土地资源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差异,可以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48.中国土地资源的发展优势: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即多样化的农业)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劣势: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49.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均。表现在: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高。 南方耕地:水田为主,北方耕地: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三大林区为:东北,西南,东南人工林区) 50.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发展牧业。难利用土地:主要 A:乱占耕地(解决措施:立法保护,大力宣传,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B:过度放牧(解决:禁止过度放牧,实行轮牧制合理放牧,建立人工草场,大力宣传等)C:水土流失(禁止乱砍乱伐,立法保护,封山育林或植树造林,大力宣传等) D:不当排放(禁止不当排放,污水达标处理,立法保护,大力宣传等) 52.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53.水资源:特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17.国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54.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55.水资源的总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具体表现为: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危害:容易导致水旱灾害) 解决措施: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空间上:南丰北缺(分界线是:长江流域北界)危害:进一步加剧北方的缺水状况。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代表性工程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等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很好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 C.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势地平 2.我国各省区之间往往有天然屏障,位于山东、山西两省名字中的“山”是()A.武夷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巫山 3.某同学根据如图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进行总结,结论不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众多大河顺势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C.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4.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B.武夷山C.雪峰山D.太行山 5.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各大地形区间的分界。读图,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千沟万壑B.②﹣﹣黄土高原﹣﹣雪峰连绵 C.③﹣﹣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D.④﹣﹣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6.读图,关于我国冬季风说法正确的是()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②冬季盛行偏南风 ③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④冬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已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新 的生活方式。从气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 伞”使用率最高的是() A.乌鲁木齐B.西宁C.哈尔滨D.长沙

8.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判断,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9.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或景观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景观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纬度高低影响植物生长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10.如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 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夏季风逐渐增强D.地势逐渐降低 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如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 B.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全部属于内流河 C.长江中下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有“黄金水道”之称 D.黄河下游河段可以看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 12.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A.松花江B.黄河C.海河D.雅鲁藏布江13.读图,图中有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共30题,每题2分)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②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5、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6-8题。 6。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7.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8.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与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就是当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她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她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她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瞧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就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2.您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使用商品与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 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就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与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与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就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就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就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就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与代际的社会公平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与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就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卷1(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卷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2.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横断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3.青藏高原的地表特点为() A.地面崎岖不平 B.千沟万壑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4.②③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文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5.下列山脉中南北走向的是() A.秦岭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喜马拉雅山 6.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多数() A.向南流入印度洋 B.向北流入北冰洋 C.向东流入太平洋 D.向西流入大西洋 7.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着陆点一般都选择在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的地区,下列的地形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四川盆地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9.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1 月份0 ℃等温线 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10.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西高东低 11.下列选项属于中国气候特点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性显著 C.特殊天气少 D.和欧洲相类似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上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13.上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为平原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是我国沿32°N所作的垂直地形的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4.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塔里木盆地C.③——华北平原D.④——南海 15.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

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间分布不均 4、资源禀赋欠佳 5、资源潜力可观 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一)1、人均资源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3、资源禀赋欠佳 (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 (四)水资源:1、淡水资源少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 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资源的冲突与争夺: (一)持续需求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人口激增、工业全球化、资源争夺的冲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