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56
浅谈菏泽市水环境问题与水环境保护对策侯艳玲【摘要】针对菏泽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探讨了菏泽市主要水环境问题,识别了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提出了改善菏泽市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从菏泽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来看,不同地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应有所侧重:北部地区重点是资源开发和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水环境保护,南部地区重点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水环境保护,中部地区主要是生活污水的防治.【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水污染;现状;问题;措施;菏泽市【作者】侯艳玲【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1 研究区域概况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4省交界的行政边缘地区。
一直以来是山东省相对欠发达地区,2010年GDP为1227亿元,三产的比例是19∶52∶29。
市辖牡丹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等1区8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2239km2。
菏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力不大。
菏泽市除黄河滩区379 km2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均为淮河流域。
市域内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5条河流,均流入南四湖。
2 水环境问题分析2.1 水环境质量现状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菏泽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菏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市辖区内的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等3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共13个监测断面进行例行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
洙赵新河综合污染指数为4.745,污染分担率占全市河流的43.34%,在3条主要出境河流中位居第一。
主要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万福河综合污染指数为3.406,污染分担率占全市河流的31.11%,在3条主要出境河流中位居第二。
主要超标项目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正文5805km2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二〇一三年五月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项目来源:菏财建指[2020]260号编写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项目担任:冯超臣编写人:路小慧马晓峰高霞李钰审查人:李公岩总工程师:李公岩院长:赵书泉提交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自然天文与社会经济概略 (10)第一节自然天文 (10)第二节社会经济概略 (12)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特征 (16)第一节地质条件 (16)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 (19)第三节工程地质条件 (25)第四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1)第五节地热地质条件 (34)第三章主要城市环境地质效果 (38)第一节空中沉降 (38)第二节砂土液化 (44)第三节污染源散布及特征 (47)第四节地下水下降漏斗 (49)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51)第一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51)第二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分区 (52)第三节深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60)第四节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61)第五章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66)第一节地热资源计算参数确实定 (66)第二节地热资源热量计算 (67)第三节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70)第六章城市地下水资源可继续开发应用研讨和维护对策 (73)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应用现状 (73)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73)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可继续开发应用的维护对策 (77)第七章城市树立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79)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82)第一节结论 (82)第二节建议 (85)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实践资料图实践资料图1:50000 2 2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实践资料图浅层地下水等水位线图1:50000 3 3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实践资料图水文地质图1:50000 4 4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实践资料图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1:50000 5 5 菏泽市城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实践资料图工程地质图1:50000 6 6 山东省巨野特大型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环境地质图1:50000 7 7 山东省巨野特大型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地热地质图1:50000附表目录〔全一册〕1、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基本状况调查一览表2、地下水水位静态监测资料表3、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基本状况调查一览表4、地下水水质剖析效果一览表5、地表水水质剖析效果一览表6、地热水水质剖析效果一览表7、耕层土壤取样点基本状况一览表8、耕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一览表9、援用及简易民井抽水实验效果汇总表前言一、义务来源为将菏泽市树立成为城乡一体,经济兴旺,环境优美,生活温馨的现代化城市,为城市规划树立提供城市地质结构、修建基础的工程地质区划、空中沉降开展趋向与防治、地热和地下水资源潜力、土壤地球化学和污染状况等触及资源保证、环境容量、生态效应全方位、全系统的地学信息,是城市规划树立必需的基础性任务,为推进菏泽市经济的开展,积极为城市规划和树立效劳。
菏泽市近六十年降蒸变化趋势及分析郭仁华;吕胜国;姚树礼【摘要】应用Mann-Kendall及相关分析检验法对1956-2011年近60年来菏泽市的降水、蒸发的年值、汛期和枯季年内年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R/S方法对菏泽未来降水和蒸发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近60年来,菏泽市年降水呈缓慢下降趋势,随机性较强,而蒸发总体呈十分显著的下降趋势,趋势性较强。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菏泽市;降水;蒸发;Mann—Kendall检验法;相关分析法;R/S分析【作者】郭仁华;吕胜国;姚树礼【作者单位】菏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菏泽274000;菏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菏泽274000;菏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菏泽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2菏泽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3.5~14.0℃,多年平均降水量665.6 mm,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多达1 039 mm(1964年),而年最小降水量仅为371 mm(1988年),最多年份降水量为最少年份的2.80倍。
年内降水量的70%集中在汛期6—9月份,以7、8两月最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7%。
菏泽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74.82 mm(E601)。
本文选用菏泽49个雨量站、3个蒸发站、9个气象站近60年资料及菏泽1980年来30年的社会发展资料进行分析。
分全年、枯季(10—5月)和雨季(6—9月)3个时间尺度对菏泽市降水和蒸发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一定时期内降水和蒸发的变化趋势,以期对菏泽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主要分析方法水文气象时间序列是非正态分布的时间序列,尽管常规的参数检验方法具有方便和简洁易懂的优点,但是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在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检验中更为适合,本文采用目前常用的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降水蒸发相关分析法及经济发展对降雨蒸发变化趋势一致性进行相互对比和验证,并运用基于分形理论的R/S分析方法对降水和蒸发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水环境污染治理探讨--以菏泽市洙水河上游为例摘要:绿色环保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高度重视河流污染问题。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过去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理念来看,河流污染的治理都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环保措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洙水河河水污染的形式以及产生原因,深入论述了洙水河污染治理的成效措施及今后的保护策略。
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水污染洙水河是菏泽市一条重要的城市防汛排涝河流,随着菏泽市党委、市政府对水环境的重视,以及沿河群众环保意识提高,洙水河河水污染得到很大改善,河流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深入研究。
当前菏泽市的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问题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1 洙水河概况洙水河是洙赵新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洙水河流域是洙赵新河流域的一部分,北临洙赵新河,南与万福河、东鱼河流域接壤。
地理坐标位置在北纬35°11'~35°47'°,东经115°04'~116°35'之间,位于菏泽市的中部,自菏泽市西岱庄涵向东北流经菏泽市南部、定陶区北部,巨野县的西南部,于巨野县吕官屯乡曹埝村入洙赵新河。
全长63.44公里,横贯17个乡镇,流域面积656平方公里,保护面积472km²,保护人口45.1万人[1]。
1.1 水文气象洙水河流域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较为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3.7℃,多年平均风速4.14m/s,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6mm,丰水年(1964年)降雨量为1256mm,枯水年(1988年)仅226mm。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的7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为907mm。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05•【字号】菏政办发[2004]94号•【施行日期】2004.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通知(菏政办发〔2004〕9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做如下通知:一、充分认识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征收水资源费是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筹集重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
各级政府、各单位必须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把水资源费征收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确保足额征收。
二、加强规划,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一)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各县区要严格依法办事,从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大局出发,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逐步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再到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管理体系,使我市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杜绝非法取水。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并按取水许可证规定的地点、方式、数量、用途和有效期限等取水用水。
新建、改建和扩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
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项目,不得审批立项,不予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郓城县在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关键措施,也是强化取水许可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根据当前水资源费征管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费征管;存在的问题;对策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关键措施,也是强化取水许可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解决郓城县水资源紧缺矛盾,实现郓城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郓城县水资源概况郓城县位于菏泽市北部,总面积为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亩。
全县辖21个乡镇,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041个村,人口119万。
郓城县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黄河水。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0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0亿立方米,市分配我县引黄指标为1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后,全县水资源可用量为3.57亿立方米。
全县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96立方米和232立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411立方米/人和348.5立方米/亩),更低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600—700立方米。
根据2011年郓城县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县工业用水量为1452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量2.22亿立方米,人畜用水量2346万立方米,其他用水量为4299万立方米,用水总量为3.0297亿立方米,市分配我县的用水总量指标为3.036亿立方米。
由此可见,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用水总量已接近市分配我县的用水总量指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 现阶段水资源费征管进展情况2.1 广造宣传声势。
坚持及早计划、精心组织,在宣传上下功夫、出新招,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宣传相结合、向企事业单位宣传和面向群众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墙报、黑板报、标语横幅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菏泽市牡丹区农田灌溉发展对策浅见摘要:菏泽市牡丹区境内农业灌溉,主要有引黄客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种水源。
主要分引黄自流、固定泵站提水、流动泵灌、机电井取水四种灌溉类型。
灌溉渠道多为土渠,水的利用率较低,农田灌溉存在很多问题。
下一步农田灌溉,要坚持大力发展自流灌溉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扬水灌区逐步实行管道输水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井灌区实行管道输水的原则不动摇,坚持高标准建设、科学管理、新技术运用的原则不动摇。
关键词:农田灌溉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abstract: the heze city peony area within the boundarie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basically have yellow river diversion guest water,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three kinds of water. the main points, the fixed pump yellow river diversion their water, irrigation, water flow pump jidianjing four irrigation type. irrigation channels for more tuqu, water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irrigation has a lot of problems. the next step irrigation, want to hold to develop their irrigation principle not be moved, adher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pipeline irrigation gradually to the principles do not shak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jingguanou a pipeline to shake, insist on a high standard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 new technology of applicationof the principles do not be moved.keywords: irrigation problems existing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农田灌溉现状1、概况牡丹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287km2,耕地面积112万亩。
菏泽市利用煤矿塌陷区建设蓄水工程初探张永利【摘要】菏泽市属山东省西南部的欠发达地区。
该市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利用煤矿塌陷区作为蓄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的有效手段。
本文对利用煤矿塌陷区作为蓄水工程在引水、蓄水、供水及建设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项目实施、协调调度、开拓水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3页(P83-84,79)【关键词】煤矿塌陷区;蓄水工程;可行性分析【作者】张永利【作者单位】菏泽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菏泽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43m3,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
菏泽市主要利用建设平原水库、河道拦蓄工程作为供水水源。
但是,建设平原水库、河道拦蓄工程的土地占用问题难以解决,资金投入数额巨大,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利用煤矿塌陷区作为蓄水工程是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1 菏泽市煤矿塌陷区基本情况目前,菏泽市境内煤炭资源赋存量较大,全市9县区中8个县区有煤,煤炭蕴藏面积3600km2,预测地质储量281.4亿t。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煤炭采空后形成的地表塌陷,会使耕地变为洼地和坡滩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菏泽市已投产的煤矿有郓城赵楼、巨野龙堌等4座煤矿,2011年煤炭产量1250万t。
目前,赵楼煤矿、龙堌煤矿已因开采形成了塌陷区。
1.1 赵楼煤矿塌陷区基本情况赵楼煤矿位于郓城县南赵楼乡,可采储量1.06亿t,推定储量2.08亿t。
赵楼煤矿塌陷区位于洙赵新河右岸的邵垓、康庄、金庄等村庄,煤矿塌陷区目前已沉陷86.7万m2,目前沉陷深度约0.5~0.6m。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1 对菏泽市发展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丁中存 李炳立 毕炳军
摘 要:近几年来,菏泽市节水工程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对发展节水工作的认识、用水观念、种植结构、机井改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节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通过加强领导、建设测水量水到乡镇及村庄工程设施、合理制定水价,改革建设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措施,促进节水工程的发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节水;发展;方法。
水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每时每刻都消耗着水,受益于水,离开水的支撑,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菏泽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有243立方米。随着菏泽市农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水资源短缺已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1、节水工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发展现状 菏泽市节水工程发展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去年结合菏泽市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坚持计划用水与节水管理并重,合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2 理开发、综合利用、优化配置。加快灌区改造着力提高水利用率。实施灌区“两改一提高”,是推进农业增产、保障农民增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年,重点搞好闫潭、杨集、苏泗庄、刘庄等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大力普及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沿黄四县要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摒弃大田漫灌的落后做法,着力发展喷灌、微灌以及小白龙等节水灌溉方法,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万亩。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节水灌溉工程研究和推广的科技人员,为科学规划各种类型的节水工程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输水管网化、畦田标准化、灌水适宜化、管理自动化创造了条件。根据农作物种植特点,采取了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和节水工程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模式,既注重了传统节水技术的运用,又注重了记新技术和设备的改进。 1.2当前节水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对发展节水灌溉认识深度不够 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主管业务部门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又要各级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一方面,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认识到强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节水灌溉工程没有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干与不干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另一方面,对节水灌溉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3 1.2.2喝“大锅水”,影响群众发展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近年来,菏泽市水利局正在准备实现测水量水到乡镇、到村庄的计划,但由于各县(区)的经济条件制约,各县(区)仅在骨干渠道实现了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多数县(区)的水费征收依然是按亩(或人)平摊,造成多数群众千方百计开大沟、挖深沟强引河水,灌水量达2700-3000立方米/平方公里,而井灌区用水量仅为600-900立方米/平方公里,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群众自己搞节水灌溉工程,节约了用水,增加了投资但水费不少交,这种喝大锅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建设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1.2.3种植结构的不统一,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目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农村经营模式,种植结构的不统一,使先进的节水灌溉型式得不到适宜推广。虽然搞了大面积的露地蔬菜微喷灌,但由于种植作物不同,灌水周期、需水量不同,使微喷灌得不到广泛应用,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1.2.4机井改制给节水灌溉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随着小型水利工程改制的深入,机井也纳入小型水利工程改制行列,使得各村集体井进行了拍卖、租赁、承包、股份(联户井)等改制,使集体所有制井变为单户或联户形式的井,这样给节水灌溉工程统一规划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5 管理体制不适应,投入不足 机井大多数由农民联户自筹资金解决,没有按照水利部门及水利站规划统一布置,造成了群众大量打新机井,乱开采地下水的现象致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4 使管理体制不顺。而节水灌溉是一项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工程,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取得的主要效益是节水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农民得到的直接效益较少。由于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人均收入不高,农民除有劳力投入外,即使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也很有限,很难有大量投入,预期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难以完成。建后节水工程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在农闲季节仍无法避免人为的破坏,致使到使用季节无法正常使用,出现工程建后管理难的问题。 1.2.6节水灌溉型式的选择,也影响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积极性。 国家或省级各种节水项目,为了探讨各种节水类型的灌水方式,总要搞一些微喷灌、滴灌等工程,选择地点往往在示范区主干道两侧,以便发展观光旅游业。有些领导也认为在主干道两侧发展高新技术,可以带动其他地方搞好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而忽略了一些常年种植蔬菜的村庄更便于推广高新技术的节水灌溉工程。这种高新技术如选择地点不当,农民虽然认识到喷灌的优越性,大棚蔬菜滴灌可以减少病虫害,但又不愿铺设地面软管,认为这样喷滴灌工程不解渴,致使工程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2、对策与建议
(2015届)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学生姓名:刘翔翔、郗鸿峰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董洁职称:副教授2015年6月摘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2.1 自然地理概况 (3)2.2 社会经济概况 (3)2.3 水资源量分析 (4)2.3.1 降水量 (4)2.3.2 地表水资源量 (4)2.3.3 地下水资源量 (5)2.3.4 水资源总量 (5)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2.4.4 水环境质量 (29)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3.1 供水预测 (30)3.2 需水预测 (31)3.2.1生产需水预测 (31)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3.3 供需平衡分析 (45)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48)第5章结论与展望 (50)参考文献 (51)致谢 (52)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菏泽市人多水少,用水粗放,效率低下,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是菏泽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菏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1]。
随着菏泽市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加剧。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因此,对菏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对菏泽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指导菏泽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菏泽市辖地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
辖牡丹区、定陶县、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8县1区及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其目的是:1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 (1)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本文将运用系统理论与现代方法对菏泽市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合理配置方案。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2.1 自然地理概况菏泽市市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城市人口75万,现建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古称曹州,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
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主要特点是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夏季高温湿润,常刮东南风,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风向由南转北,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风,气候干冷。
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2.2 社会经济概况菏泽市供水水源有包括本地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引黄河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
菏泽市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51.5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5.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2亿元。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
全市造林面积12056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736693公顷,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720.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33.6%。
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
渔业生产规模扩大。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2.32万公顷,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01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99.68亿元,同比增长17.8%;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955元,比上年增加2691元,增长14%;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4419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增长13.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12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长15.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65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9元,比上年增长6.4%。
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7413.32万吨。
2.3 水资源量分析2.3.1 降水量菏泽市降水量的分布极不均匀,但一般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冬季降水量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秋季多于春季而少于夏季。
201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680.0mm(折合水量1065.4亿m3),比多年平均656.0mm偏多3.6%,属平水年份。
从行政分区看,曹县、单县、成武县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鄄城县、东明县的年降水量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少;其他县市区与多年平均值相差不大。
数据来源于菏泽市2010年统计年鉴。
2.3.2 地表水资源量菏泽市除黄河滩区外均属淮河流域,总面积1223862公顷,耕地面积695550公顷。
多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25.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0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
黄河在菏泽境内堤4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防长度157公里,引黄水资源是菏泽市唯一可利用的客水资源。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当地水资源短缺,历史上曾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依托濒临黄河的区位优势,按照"以河补源、以井保丰"的治水方略,兴建了闫潭、谢寨、刘庄等9座引黄闸,设计引黄流量405立方米每秒;通过闫潭引黄送水干线、谢寨送水干线和骨干河道往下游输送黄河水;利用河道、小型水库、坑塘拦蓄黄河水和地表水,蓄水能力达到3.3亿立方米。
菏泽淡水资源相对丰富,黄河入境水量为256亿立方米,地表水7.7亿立方米。
2.3.3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
地下水18.63亿立方米。
全市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机井保有量达到13万眼。
2.3.4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河川径流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水资源总量并不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简单相加,需扣除两者重复量(原因是水资源量统计有一个时间上的间隔,此间会产生水资源类别的转换)。
菏泽市2010年水资源总量为25.36亿立方米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
有学者认为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不能超过水资源的补给量,即水资源开采速率应小于或等于其恢复的速率,并且要扣除生态用水量,即确保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要统筹兼顾相邻地区、上游和5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6 下游的用水。
一、区域地表水源概况菏泽市的地表水源工程分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
蓄水工程指水库和塘坝(不包括专为引水、提水工程修建的调节水库),按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分别统计。
引水工程指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自流引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提水工程中引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
提水工程指利用扬水泵站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提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引水工程中提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
蓄、引、提工程规模按下述标准划分:水库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为库容≥1.0亿m 3,中型为1.0亿m 3>库容≥0.1亿m 3,小型为0.1亿m 3>库容≥0.001亿m 3;引、提水工程按取水能力划分:大型为取水能力≥30m 3/s ,中型为30m 3/s >取水能力≥10m 3/s ,小型为取水能力<10m 3/s ;塘坝指蓄水量不足10万m 3的蓄水工程,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池或坑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