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果蔬中除( B )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桃B.葡萄C.李 D.菲

2.一般宗教关注“人死后如何”,而( A )的侧重点则在于“人如何不死”。

A.道教B.摩尼教C.基督教D.佛教

3.佛教中国化之后,( D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

4.下列现象不属于广义的文化范围的是( C )。

A.原始人的石斧B.奔腾型微机C.自然涌出的原油D.楼兰古城

5.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 )。

A. 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

属于第九等人

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D )。

A.商品经济B.城市经济C.海洋贸易 D.农耕自然经济

1.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2))。

(1)叙事(2)抒情(3)说明(4)论说

2、周代的代表文字是((2))。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

3.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是讲究((3))。

(1)情趣(2)高大(3)对称(4)宏伟

4.我国自汉代至清代占统治地位的学问是((3))。

(1)儒学(2)道学(3)经学(4)理学(5)佛学

5.以下人物与道教无关的是((5))。

(1)老子(2)庄子(3)张陵(4)张角(5)屈原

6.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的((2))。

(1)萌芽期(2)形成期(3)鼎盛期(4)变革期

7.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1))。

(1)《永乐大典》(2)《四库全书》(3)《大英百科全书》(4)《古今图书集成》

8.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琵琶曲是((3))。

(1)《高山流水》(2)《潇湘水云》(3)《十面埋伏》(4)《小白菜》

9.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4))

(1)儒学→道学→儒道合一(2)原始哲学→儒道合一→百家争鸣(3)原始哲学→百家争鸣→玄佛合一(4)原始哲学→百家争鸣→儒佛道相结合形成程朱理学10.(1)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1)《黄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论》

1.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3)。

(1)殷商小篆(2)周代金文(3)商代甲骨文(4)春秋石鼓文

2.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2)。

(1)《穆天子》(2)《山海经》(3)《淮南子》(4)《庄子》

3.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1)。

(1)《黄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杂病论》

4.佛教“四谛”是指(4)。

(1)生老病死(2)四大皆空(3)脱苦(4)苦集灭道

5.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追求(1)。

(1)自然情趣(2)整齐对称(3)庄严肃穆(4)高大宏伟

6.综合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并使之精致化的建筑艺术是(4)。

(1)桥梁(2)寺院(3)宫殿(4)园林

7.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1)。

(1)《史通》(2)《史记》(3)《资治通鉴》(4)《通典》

8.唐代被称做画圣的是(2)。

(1)李思训(2)吴道子(3)闫立本(4)韩干

9.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1)。

(1)王充(2)王弼(3)何晏(4)郭象

10.清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1)。

(1)八大山人(2)石涛(3)吴道子(4)边鸾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B)。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

A.和睦

B.统一

C.和平

D.友好

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 。

A.威胁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

C.吞并与兼并

D.联合与融会

4.与英文Culture对译癿汉语是(C)。

A 文学

B 文章

C 文化

D 精神文明

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 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D) 。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 。

A.渔业

B.农业

C.林业

D.手工业

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 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

A.毫无关系

B.本末关系

C.交叉关系

D.大有关系

8.“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出自(A)。

A 《说苑·指武》

B 《礼记》

C 《论语·雍也》

D 《荀子》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D)。

A. 生产工具

B. 生活器具

C. 运输工具

D. 典籍

10.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 )。

A. 文化现象

B. 文化事象

C. 文化思潮

D. 文化产品

11.下列选项中, 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

A. 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 以本人为基准, 向上、下各推二代, 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 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 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2.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最重要原因是(A)。

A. 与地理条件有关

B. 与气候条件有关

C. 与社会条件有关

D. 与生活条件有关

13.“书楚语 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14..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5.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6.《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7.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D)。

A. 西夏

B. 西戎

C. 西狄

D.西羌

18.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1.对“客星见于房”的“房”解释正确的是(C)

A.北斗七星中的一颗B.指方位

C.二十八中的一宿D.房屋

2.下列农作物中除(D)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B.大豆C.粟D.西瓜

3.传统文化特别注重精神修养,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B)的三不朽人生境界。

A.智、仁、勇B.立功、立德、立言C.爵、齿、德D.仁、义、礼

4.下列现象不属于广义的文化范围的是(D)。

A.原始人的石斧B.奔腾型微机C.楼兰古城D.自然涌出的原油

5.下列关于“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五行主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它最多只是一种哲学范畴,而没有逻辑强制性

C.五行说产生于宋代,是构造理学的主要思维工具

D.五行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6.下列(A)项与宗法制无关。

A.榜下捉婿B.桐叶封弟C.烽火戏诸侯D.昭穆制度

7.一般宗教关注“人死后如何”,而(A)的侧重点则在于“人如何不死”。

A.道教B.摩尼教C.基督教D.佛教

8.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B)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

9.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十分发达,对史学著作的评论性著作也很丰富,(A)提出史学家应该具备才、学、识三种素质。

A.刘知己B.章学诚C.赵翼D.钱大昕

10.《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B),惜其因历史浩劫,现存已经不多。

A.丛书B.类书C.古代小说D.诗文总集

11.提出“尚力”、“节用”、“兼爱”、“天志”、“尚同”、“非功”等十大学说的学派是:( C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2.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A文字狱盛行 B 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

13.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D )。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1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B )。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15.“三武灭佛”之后,(D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

16.周代实行( D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7.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概念总结中国诗歌文化特征的著名学者是(C )。

A.钟山嵘 B.严羽 C.王国维 D.朱光潜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代皇城建设中的“左宗右社”主要体现了( BC )崇拜。

A.图腾B.祖先C.土地D.巫术

2.历史上曾统一中国南北的游牧民族是( CD )。

A. 匈奴

B.鲜卑

C. 蒙古

D. 满族

3.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BD )。

A.岑参B.王维C.白居易D.孟浩然

4.周代实行(ABC )。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独尊儒术 5.以下礼仪风俗体现婚俗文化的有( AB )。

A.下茶B.奠雁C.抓周D.乞巧

6.关于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正确的观点有:(ABCD)A.家天下的延续 B.封国制度不断 C.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D.家国同构

7.明清章回小说中属于世情小说的有(BC )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红楼梦》 D.《水浒传》

8.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BD )

A.王维 B.高适 C.孟浩然 D.岑参

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D

)。

A、《诗》、《书》、《礼》,《乐》、《易》

B、《书》、《礼》,《乐》、《春秋》、《左传》

C、《书》、《诗》、《礼》,《大学》、《论语》

D、《易》、《书》、《诗》、《礼》、《春秋》

9.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是(BD )

A.《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B.《长恨歌》 C.《卖炭翁》 D.《琵琶行》10.中国上古文化主要分布在(2、3、4)。

(1)百越集团(2)华夏集团(3)东夷集团(4)苗蛮集团

11.中国化佛教主要传播在(1、2、3)。

(1)朝鲜(2)泰国(3)日本(4)斯里兰卡

12.下面属于“四书五经”的有(1、2、3、4、5、8)。

(1)《孟子》(2)《中庸》(3)《诗经》(4)《书经》(5)《礼经》(6)《老子》(7)《离骚》(8)《春秋》

13.唐代草书大家是(1、2、)。

(1)张旭(2)怀素(3)柳公权(4)颜真卿(5)虞世南

14.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有(1、2)。

(1)辛弃疾(2)苏轼(3)李清照(5)柳永

15.盛唐主要诗派有(1、2)。

(1)山水田园诗(2)边塞诗(3)宫廷诗(4)感伤诗

1.历史上曾统一中国南北的游牧民族是(3 4 )。

(1)匈奴(2)鲜卑(3)蒙古(4)满族(5)女真

2.明清时出现了一大批章回小说,其中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是(2、3、4、5 )。(1)《儒林外史》(2)《西游记》(3)《金瓶梅》(4)《三国演义》(5)《水浒传》(6)《红楼梦》(7)《聊斋志异》(8)《东周列国志》

3.唐代在草书方面被视为楷模的书法家有(3、5 )。

(1)柳公权(2)欧阳询(3)张旭(4)颜真卿(5)怀素

4.古代的独奏乐器主要有(2、3、4 )。

(1)编钟(2)琴(3)筝(4)琵琶

5.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吸取了哪些外来文化(1、2、3 )。

(1)西域文化(2)南亚文化(3)欧洲文化(4)美洲文化(5)非洲文化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BD )

A.岑参 B.王维 C.白居易 D.孟浩然

2.四书是宋代朱熹精选的儒家经典,属于四书的著作有(ABC )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尚书》

3.中国化佛教的主要宗派有(CD)

A.大乘 B.小乘 C.天台宗 D.禅宗

4.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BCD)

A上古神话传说 B阴阳观念 C五行学说 D八卦说

5.明清章回小说中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有(BCD)

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的有(BD)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墙头马上》

7.古代史书中被称为前四史的有(ABCD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8.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有(ABD)

A.山西的五台山 B.四川的峨眉山 C.安徽的黄山 D.浙江的普陀山

三、判断题

1.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然而后来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而汉字却把它的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对)

2.在西方封建文化中,宗教神学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哲学处于核心地位。(对)

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写的是蒸馏酒。(错)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错)

5.龙井和铁观音都是绿茶。(错)

6.“桂叶双眉久不描”与“双眉化作八字低”描绘的都是初唐时期的妇女妆容。(错)

7.古人宴席座次以面南背北为最上座,“鸿门宴”上项羽就坐这个位置。(错)

8.冠礼与笄礼分别是中国古代男女的成人礼。(对)

9.李白的《饮中八仙歌》体会了盛唐士人的狂放习气。(错)

10.元代就出现了烧酒、挂面,采用冲泡法饮茶。(对)

11.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对)

12.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已无作用,应该走进博物馆。(错)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是同一个节日。(错)

14. 铁观音和大红袍都是红茶。(错)

15. 花雕酒(女儿红)是黄酒。(对)

16. 糖醋黄河鲤鱼是鲁菜的代表菜之一。(对)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4×)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6.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7.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8.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

9.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10.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11.中国雕塑没有象西方雕塑一样的独立地位,几乎一直是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

1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的范畴。(是)

13.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否)14.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否)

15.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是)

16.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是)

17.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称作汉传佛教,小乘佛教称作藏传佛教。(否)

18.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否)

19.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程朱理学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是)

20.唐代的文人画普遍将诗词、书法、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

1.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是)

2.玄学是由儒家哲学发展而来的,维护传统礼教是其行动准则(否)

3.孟子的“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否)

4.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

5.在西方封建文化中,宗教神学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哲学处于核心地位。(是)

6.《诗经》是由“赋”“比”“兴”三部分构成的,其艺术手法为风、雅、颂。(否)

7.元代戏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和洪升。(否)

8.宫廷绘画主要追求的是抒情达意、其最佳载体是彩墨画。(否)

9.宋代最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成就是诗、词、书、画等(否)

10.汉代文学以大赋的成就最高。(是)

辨析并解释。

1.“中庸”与辩证法没有相通之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答:错误

中庸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关节点,认识到了事物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并认为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是最重要的,这些都属于辩证法思想。

2.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当代科技是在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内在逻辑理路。

答:正确

中国自然科学是在重事物外在联系而轻内在结构的思维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而西方科学是在注重研究抽出了时间性的情况下研究事物内在结构的思维背景下产生的。

3.“三纲”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在汉代被最高统治者认可。

答:错误

三纲是在汉代的白虎观会议上被正式确认的。

四、填空题

1.汉代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佛祖是在(菩提树)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被尊为道家创始人,他与佛祖(释迦牟尼)、儒家创始人(孔

子)并世存在,是东方著名三大哲人。

4.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5.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6.中国古代科技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7.中国音乐的五音阶体系是指(宫,商,角,徴,羽)。

1.(《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后来《礼》又分为(《周礼》)、(《礼记》)、(《仪礼》)三部,《春秋》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即所谓“三传”,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共有十三部,总称“十三经”。

2.《四书》为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广影响。其中《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为古代士人提出了一条成人入世的道路。三纲领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国古代科技曾经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天文记录发达,以计算见长的数学亦卓有成就。《汉书·五行志》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就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数学经典,最早用十进制记数的国家是中国。是化学的萌芽,英国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目前最完备的中国科技史专著。

4.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文明类型,这与历史记录的系统、完备性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史书有编年体,如《左传》,属于这一体例的还有《汉纪》等;《汉书》等史学名著属于纪传体;宋代袁枢创立了记事本末体,史家评之曰“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被称为通典体;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5.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发达,两汉经盛行,魏晋玄学风靡士林,隋唐佛学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考据达到极盛。

6.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黄帝、帝喾、颛顼、尧、舜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7.广、大、高、深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四大特点。中国传统书法历代各有千秋,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

8.佛教在西汉末年时间传入中国,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为白马寺,唐代佛教发展到宗派佛教阶段,有法相宗、天台宗、禅宗、华严宗、三论宗等佛教宗派。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他与佛祖释迦牟尼、儒家创始人孔子并世存在,是东方著名的三大哲人。

1.广义的文化可划分为物态结构、制度结构、行为结构和心态结构四个结构层。

2.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准则是气韵生动。

3.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五家学派。

4.先秦散文和汉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个高峰。

5.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是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以《离骚》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二者合称“风骚”。

6.辽阔稳定从未中断的中国农耕经济使中国文化具有连续性,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复杂性。

7.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8.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中国古代宗法制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2.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文化。

3.中国古代史书从体裁上分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评体等。

4.西汉时的太学是中国古老的高等学府,而春秋时的《大学》、和《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5.最能代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的是兵马俑,而被称做石窟艺术的宗教雕塑主要集中在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

6.原始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祖先和图腾等的崇拜。

7.中国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

8.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大高峰是先秦散文和汉赋。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三纲五常: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原始儒学以后,新的儒家政治伦理学即“三纲五常”成为历代遵循的金科玉律,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三纲指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2.四大菜系:中国菜系中最有名的是山东菜系(鲁菜)、四川菜系、广东菜系、江苏菜系(淮扬菜)。其中宫爆鸡丁川菜的代表菜,白灼基围虾是粤菜的代表菜,糖醋黄河鲤鱼是鲁菜的代表菜;清蒸鲥鱼是淮扬菜的代表菜。

3.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4.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四月、

五月、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每季分别以孟、仲、季表示。八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八个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节气。即“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共谓之八节。

5. 五服制: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6. 七出三不出: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条理由休妻妻子,故而得“七出”之名: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三不去包括:一、“有所取无所归”: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

7.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谓开端。

8. 重农主义:它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其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9.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

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10.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

11.广义文化、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 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六、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写出天干、地支及五行。

干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2分)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分)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分)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2分)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2分)

2.列举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2分)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2分)(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2分)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1分)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1分)

(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1分)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1分)

3.谈谈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你现在的专业学习、将来的职业规划的影响和启发。

3.此题无固定答案,要求:语言通顺,(5分)结构完整,(3分)内容新颖。(2分)

4.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主要含义是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2分)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2分)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2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2分)这种思想很有价值,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愈来愈受到人类破坏的今天,这种思想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分)

5.论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

贵和尚中.

6.谈谈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此题无固定答案,要求:语言通顺,(5分)结构完整,(3分)内容新颖。(2分)

7、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 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 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 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8、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 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9.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2)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4)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5)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6)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10.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 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1)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 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 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2)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 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 个人只是

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 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 2分

(3)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 2分

(4)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 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 2分

第一章

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地理环境 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3.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2分 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 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 2分

(2)水利的兴修 既关系农业的兴衰 又关系环境的美恶。 2分 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2分

(3)运河的开凿 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 2分

第二章

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

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

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过渡到后期,中国文化日益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性格。宋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格,较之汉唐已有明显的衰退。明清之际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科技文化, 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的理由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盲目的自负 使得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长期迟滞不前。

3.试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3)农耕经济的早熟而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4.论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

5.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束缚

第三章

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家天下的延续 封国制度不断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家国同构。

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第一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第二 经济基础稳固;

第三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第四 对人身控制严密。

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中国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4.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2分)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2分)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2分)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2分)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2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选择题 1、唐代官员都不喜外任(2.0分) 是否 2、国人阶层的消失意味着军民同体概念的消失(2.0分) 是否 3、儒家最高的治国理想就是达到小国寡民的状态(2.0分) 是否 4、礼乐文明是最讲究人情的,与佛教的四大皆空不同(2.0分) 是否 5、墨家学派反对音乐的原因是认为不美(2.0分) 是否 1. 是 2. 否 3. 否,儒家最高的治国理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大同社会”。以下是大同的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 是,因为礼乐文明是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而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5. 否,重乐与"非乐"的对立。儒家不仅重礼,而且重乐,孔子教授弟子的"六艺"之中就包括了"乐"。"乐"与"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维护等级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在精神上抒发感情的活动与享受,但也应该有所节制。不仅贵族享受,还要像孟子主张的那样"与民同乐";①而墨家主张"非乐",反对音乐享受。他认为享受音乐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从事国家的管理和参与生产劳动。因此他得出结论:要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必须要禁止音乐 6. 否 7. 否 8. 是, 6、夏王朝是当时天下黄河流域的共主(2.0分) 是否 7、大蒐礼被成文法取代是一种社会的退步(2.0分) 是否 8、周王朝同姓不婚的原则是为了团结其他力量,巩固统治(2.0分) 是否 9、《诗经》里的《关雎》篇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2.0分) 是否 10、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之后,封建只会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离心力,从而导致动乱(2.0分) 是否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014年4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B.柳树 C.榆树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B.陶弘景 C.慧琳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B.学士 C.儒士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 C.租庸调法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雎景臣 lO.不属于 ...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B.泰历 C.藏历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D.美洲 14.不属于 ...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B.17岁 C.18岁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B.事类 C.产物D.载体

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 A.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思潮 D.文化事象 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A.青藏高原地带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 A.大兴水 B.大兴武功 C.大兴土木 D.大兴文治 6.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 D.典志史 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部落的代兴 B.部族的代兴 C.族群的代兴 D.方国的代兴 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 B.夏朝史实 C.商朝史实 D.西周史实 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车 D.栽培水稻 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南 C.东南 D.西南 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皇甫谧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井田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完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1]“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尚书》 [2]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方式有()。 答:D A农商兼宫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公司经营 [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答:C A个体思维

B理论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⑸ 下列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答:D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相分 ⑹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它是()。 答:D A道教 B儒教 C袄教 D禅宗 [7]“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答:D A张载 B二程 C朱熹 D周敦颐

[8]"修辞立其诚”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老子》 [9]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次。 答:B A1 B2 C3 D4 [10]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答:A A打制石器的使用 B农业 C制陶 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1]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一是土地的过当开垦,二是()。 答:A A林木资源的过量开米 B乱修水利

C运河的开凿 D牧马场的广布 [12]儒家的创始人是()。 答:A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子思 [13]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模式有()。 答:D A市 B集 C墟 D [1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D.禅宗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套试卷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套试卷 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在(答题答案:A) A、西汉成帝河平元年 B、公元66年 C、周昭王十九年 D、公元前134 年 2、自春秋到太平天国,中国一共出现了(答题答案:B) A、108种历法 B、102种历法 C、78种历法 D、172种历法 3、中国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已经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即(答题答案:A) A、浑仪 B、简仪 C、水运仪象台 D、地动仪 4、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的发明者是(答题答案:C) A、明代李时珍 B、东汉张仲景 C、东汉名医华佗 D、孙思邈 5、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述(答题答案:D)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新修本草》 D、《神农本草经》 6、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答题答案:C) A、沈括 B、蔡伦 C、毕昇 D、祖冲之 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答题答案:D) A、研究天体运行 B、研究太阳 C、预测天气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8、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答题答案:B) A、关汉卿 B、纪君祥 C、马致远 D、郑光祖 9、金瓶梅》是出现于明代中后期的(答题答案:D) A、讽刺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历史演义小说 D、世情小说 10、骈文形成并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期是(答题答案:C) A、秦汉 B、中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11、《子虚赋》、《上林赋》的作者是(答题答案:D)

A、枚乘 B、扬雄 C、班固 D、司马相如 12、中国真正的文学创作始于(答题答案:C) A、《诗经》 B、唐代五、七言诗 C、魏晋小说 D、《尚书》 13、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的是(答题答案:B) A、话本小说 B、长篇章回小说 C、唐代传奇小说 D、志怪小说 14、《牡丹亭》的作者是(答题答案:C) A、元朝的王实甫 B、明朝的汤显祖 C、清朝的孔尚任 D、元朝的关汉卿 15、中国文化可以称做(答题答案:B) A、智性文化 B、德性文化 C、德主智辅文化 D、非理性文化 16、中国古代疑天思潮以及敬德保民的思想观念产生的时代是(答题答案:D) A、春秋战国 B、商代 C、汉代 D、西周 17、中国的君主集权政体,马克思称之为(答题答案:A) A、东方专制主义 B、君主专制主义 C、明君主义 D、极端专制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在天象记录方面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特点是(答题答案:ACD) A、连续性 B、先进性 C、完备性 D、准确性 2、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扼制主要表现在(答题答案:ABD) A、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 B、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 C、知识分子普遍以从事 科学技术工作为耻D、封建统治者对非官方的科学技术有恐惧心理,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界出现的两位巨星是(答题答案:BD) A、秦九韶 B、祖冲之 C、朱世杰 D、刘徽 4、中医学四大经典是(答题答案:ABDE)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E、《神农本草经》 5、唐宋时期,造纸业有了重大进展,誉满天下的名纸有(答题答案:ACDE)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A.文学B.错画 C.文章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A.寒冷期B.干旱期 C.温暖期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 A.方国首领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A.北移B.东移 C.南移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A.“义”B.“礼” C.“仁”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A.子产B.邓析 C.公孙龙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A.神农B.嫘祖 第 1 页

C.伏羲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B.王叔和 C.孙思邈D.李时珍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 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 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A.西周B.东周 C.秦朝D.汉朝 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A.行政权B.财经权 C.司法权D.军事权 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A.齐衰B.缌麻 C.大功D.斩衰 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 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上下与天地同流。” D.“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19.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 2 页

中国文化概论_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 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C) 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17.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C) A.《正一经》B.《千金要方》C.《抱朴子》D.《效验方》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B)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19.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D)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周敦颐 20.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B) A.域外汉语B.域外方言C.域外汉字D.域外文字 21.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A)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0小题、150个填空、共15分) 1、我国古史传说的三大氏族部落首领是黄帝、和。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族 演变而来的。 2、“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包 括,狭义文化是指。 3、“天人感应”理论的建立者是,而最先提出“天人合一”这一成语的则是北宋学 者。 4、中国古代哲学在两汉和隋唐的表现形态分别是和。 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包括、和。 6、痛斥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理杀人”的清代学者是。 7、《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班固《汉书》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 8、唐以来的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9、唐代杜佑编著的开创了我国体史书的先河。 10、我国典志体史书名著“三通”包括、、。 11、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家“三长”是、、。 1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通史,清代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名著是。 13、“二十四史”是清代时期颁布的官方史。 14、我国阴历中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的方法是,一般为19年闰。 15、我国古代的记时器有和,一昼夜分为时辰,其中“子时”相当于 现代时间的点钟。 16、我国古代最早的政区是,宋代的二级政区有、和,明代全国划分 为两京省,清初安徽与江苏同为省,苏皖分省是六年。 17、我国最早的文字文,是刻在上的。我国文字以为标志, 划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阶段。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宋徽宗所创立的书体是。 19、秦汉时期图书的制作材料是,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式。明代编辑的大 型类书是。 20、宋代最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为装,明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 21、《四库全书》共七部,其中“内廷四阁”是、、、。 “江南三阁”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对于两个朝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始 于。 4.汉代的“五经”是指、、、、。 5.中国音乐的五音阶体系是指、、、、。 6.中国古代佛教,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流传于我国蒙藏等地的 和流传于西南地区的南传小乘佛教。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6.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7.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8.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9.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10.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 2.在隶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朝代是() A 秦 B汉 C唐 D宋 3.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黄庭坚 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 B论理 C抒情 D说明 5.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 A焦点透视 B散点透视 C以大观小 D遗貌取神 6.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7.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8.在中国古代科学各门学科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3.从公元前 1100 年到公元1400 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B.两汉 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 .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 A.《滑稽列传》 B.《秦始皇本纪》 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B.牧业 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 A.夏代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B.伏羲 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 C.“难经”D.“四诊” 10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 .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2 .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C) 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 13 .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 .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 .《庄子 ?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17 .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C) A.《正一经》B.《千金要方》C.《抱朴子》D.《效验方》 1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B)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19 .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D)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周敦颐 20 .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B) A.域外汉语B.域外方言C.域外汉字D.域外文字 21 .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A)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