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23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 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3.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
【学习重点及难点】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中和热的测定。
【预习导引】1、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 和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①指明了反应时的 和 ,若在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 的 。
③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在反应时的 。
常用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溶液和气体。
(3)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 变化。
2、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表示在 下, mol H 2 与 mol O 2完全反应生 mol 液态水时 的热量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 mol N 2(g)与适量O 2(g)起反应生成NO 2(g),吸收68 kJ 热量。
(2)1 mol Cu(s)与适量O 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 的热量。
4、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的反应热(即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探究交流】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的倍数。
b.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符号。
c.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d.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
e.△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盖斯定律及其应用核心素养: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以及燃烧热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
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本节引言部分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了学习盖斯定律的缘由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为例,并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论证。
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
学生在掌握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基础上,利用燃烧热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热化学计算。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掌握一种着眼于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标分析3、本节在本章及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选修 4 (人教版)第一章单元复习一. 授课内容:第一章知识总结二. 重点、难点:1.掌握本章知识的重点2.将知识综合运用3.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三 .详尽内容:1.反应热和焓变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中和热看法的理解4.中和热的实验测定5.燃烧热的看法理解6.相关反应热的计算7.能源问题【典型例题】[ 例 1] 已知 25℃和 101KP 时① CO(g) + 1/2 O ( g) ====CO( g)ΔH= - 283.0 kJ/mol221② H2( g) + 1/2 O2( g) ====H 2O( l ) H 2=-285.8 kJ/mol③ C2H 5OH ( l) + 3 O 2( g) ==== 2 CO 2(g) + 3 H 2O( l) H3=-1370kJ/mol试计算 2CO( g)+ 4 H 2(g) ==== H 2O( l)+ C2H5OH( l)的 H4答案:- 339.2 kJ/mol剖析:察看盖斯定律的应用。
[例2](1) P4(s,白磷)+ 5O2 (g)P4 O10 (s)H 129832. kJ / mol(2) P(s,红磷 )5O2 ( g)1P4 O10 ( s)44H 27385. kJ / mol则白磷转变成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同样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白磷的牢固性比红磷 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 P4 (s,白磷 ) 4P(s,红磷)H29.2kJ / mol ;红磷;低剖析:察看利用热化学方程式来比较物质的能量。
[ 例 3] 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 Ti ,涉及到的步骤为:TiO 2镁 / 800 0 C / ArTi TiCl 4已知:① C s + O2 g = CO2 g H 1= 393 5 kJ· mol 1② 2CO g +O2g =2CO2 g H2 =566 kJ·mol1③ TiO 2 s + 2Cl2g = TiCl 4 s + O2 g H3 =+141 kJ·mol1则 TiO 2s + 2Cl2g + 2C s = TiCl 4 s + 2CO g 的 H=。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选修Ⅳ)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4X3=42分)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收反应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就是反应热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5、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SO2和3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SO3(g) △H。
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1.8△HB、2△HC、△HD、0.9△H7、一定条件下各取1L的CH4和C2H6完全燃烧,分别放出227.3kJ和394.7kJ热量。
现有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1L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260.8kJ热量,此混合气体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3:1B、3.5:1C、3.7:1D、3.9:18、“中和热”是一个在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和热”的定义为: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以下关于中和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B、在稀溶液中HCl和NaOH反应和HNO3和KOH的中和热都相等C、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都相等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mol水时,产生的热量即为中和热9、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正确的是()A 、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 、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s)+O 2(g)==CO 2(g);△H=+393.5kJ/molB 、2SO 2+O 2==2SO 3;△H= —196.6kJ/molC 、H 2(g )+1/2O 2(g)==H 2O(l);△H=—285.8kJ/molD 、2H 2(g )+O 2(g)==2H 2O(l);△H= —571.6KJ1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是( )A.C (s )+O 2(g )===CO(g) ΔH =—110.5 kJ/molB.C (s )+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C.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D.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12、已知2H 2(g)+ O 2(g)=2H 2O(g) △H= ─484KJ/moL ,则反应: H 2O(g)= H 2(g)+1/2O 2(g) 的△H 为 ( )A 、─484KJ/moLB 、+484KJ/moLC 、─242KJ/moLD 、+242KJ/moL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 (s )+1/2O 2(g )=ZnO (s )ΔH 1 =—351.1 kJ/molHg (l )+1/2O 2(g )=HgO (s ) ΔH 2 =—90.7 kJ/mol 。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笔记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H (2)单位:kJ/mol (3)计算:ΔH=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键能)-E′(生成物总键能量)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或大于0; 即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反应热(ΔH) 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4、物质的稳定性 能量越低,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H一定带符号。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而不是H2O(g);N元素转化为N2。如:H2(g)+ 1/2 O2(g) = H2O(l) △H =-285.8 kJ/mol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 OH-(aq) == H2O(l) ΔH =-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a: 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 ’,这两者和为零。 即△H+ △H ’ = 0 b: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H= △H1+ △H2+ △H3+……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c: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概念中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某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时间间隔越短,在这段时间发生的浓度变化越接近瞬时反应速率(指在某一瞬间的反应速率)。 ②、对某一具体化学反应来说,在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往往不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③、气体的浓度用容器的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④、无论用任何物质来表示,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取正值,反应速率都为正数(没有负数)。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⑤、在反应中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物质的量浓度无意义,所以不用它们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1页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2页 5.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1, 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 △H为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369.2kJ·mol-1 D. +92.3kJ·mol-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 ―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 ―285.8kJ/mo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225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3页 C. C8H18(l) D. CH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 10.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 = ―Q1 KJ/mol 2H2(g)+O2(g)==2H2O(g) △H = ―Q2 KJ/mol 2H2(g)+O2(g)==2H2O(1) △H = ―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A. 0.4Q1+0.05Q3 B. 0.4Q1+0.05Q2 C. 0.4Q1+0.1Q3 D. 0.4Q1+0.1Q2 11.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 A.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2)的形成 C.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CO的排放 D.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把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4页 C.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一样多 D.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少 13.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 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12O2(g)=CO(g) △H= ―393.5 kJ/mol B.2H2(g)+O2(g)=2H2O(l) △H= +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H= ―890.3 kJ/mol D.C6H12O6(s) +6O2(g)=6CO2(g)+6H2O(l) △H=―2800 kJ/mol 14.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15.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31体积,CO2占3
2体积,且
C(s) + 12O2(g) = CO(g) △H = -110.5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172.5 kJ B. 1149 kJ C.283kJ D. 517.5 kJ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5页 16.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点燃 2CO(g);2CO(g) + O2(g) 点燃 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A.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2O2(g) △H = +241.8kJ/mol H2(g)+ 12O2(g) = H2O(1) △H = -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 B. 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 吸热44KJ 18.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 稀溶液中,H+(aq)+OH-
(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19.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wz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章 第6页 A. 0.2Q B. 0.1Q C. 5Q D. 10Q 20.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 △H= ―393.5kJ/mol 2H2(g)+O2(g)==2H2O(g) △H= ―483.6kJ/mol 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
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2︰3 D.3︰2 2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 B. CH3COOH+KOH CH3COOK+H2O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23.(2014•金山区一模)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57.3kJ,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