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动力学复习重点整理笔记

结构动力学复习重点整理笔记

结构动力学复习重点整理笔记
结构动力学复习重点整理笔记

1.结构动力分析的目的:确定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并通过动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

2、动力荷载的类型:

是否随时间变化:静荷载、动荷载

是否已预先确定:确定性荷载(非随机)、非确定性荷载(随机)

确定性荷载是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已预先确定,是完全已知的时间过程;非确定性荷载是荷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预先不可以确定,是一种随机过程。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周期荷载:简谐荷载、非简谐周期荷载

非周期荷载:冲击荷载、一般任意荷载

简谐荷载:荷载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并可以用简谐函数表示。

非简谐荷载:荷载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不能简单地用简谐函数表示。(平稳情况下波浪对堤坝的动水压力)

冲击荷载:荷载的幅值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或急剧减小。(爆炸引起冲击波)一般任意荷载:荷载的幅值变化复杂,难以用解析函数表示的荷载。(地震引起的地震动风压时程)

3、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与静力计算的差异):

1)动力反应要计算全部时间点上的一系列解,比静力问题复杂且要消耗更多的计算时间

2)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是结构动力学和静力学的一个本质的,重要的区别。

4、结构离散化方法

实质:把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过程

种类: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有限元法

5、有限元法与广义坐标法相似,有限元法采用了型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全部体系结构上插值,而是采用分片插值,因此型函数表达式形状可相对简单。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这与集中质量法相同。

6、广义坐标:能决定质点系几何位置的彼此独立的量,称为该体系广义坐标;选择原则:使解题方便。

7、动力自由度:结构体系在任意瞬时的一切可能的变形中,决定全部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数目与结构体系约束情况有关。

静力自由度是使结构体系静定所需要的独立约束数目。

前者是由于系统的弹性变形而引起各质点的位移分量;后者指结构中的刚体由于约束不够而产生的刚体运动。

8、有势力又称保守力:每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只决定于体系所有各质点的位置,体系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所做的功只决定于质点的始末位置,而与路径无关。有势力F沿任何封闭路线所做的功为零。

运动微分方程中:弹性反力是保守力,阻尼力与外荷载是非保守力。

拉格朗日方程中广义力计算包括的主动力:外力和阻尼力

9、实位移:满足约束方程且满足运动方程和初始条件的位移。

可能位移:满足所有约束方程的位移。

虚位移:在某一固定时刻,体系在约束许可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任意组微小位移。

三者的关系:实位移是体系的真实位移,必为可能位移中的一员。虚位移与可能位移的区别在于虚位移是约束冻结后许可产生的微小位移。对于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的稳定约束体系中虚位移与可能位移相同时,实位移必与某一虚位移重合。

10、广义力:为对应于广义坐标q

j

的广义力。

性质:广义力是标量而非矢量。其与坐标的乘积具有与功相同的量纲。

11、阻尼(力):引起结构能量的耗散,使结构振幅逐渐变小的作用。(阻尼使体系自振频率变小,自振周期延长)

产生阻尼力的物理机制:

(1)固体材料变形时的内摩擦,或材料快速应变引起的热耗散;

(2)结构连接部位的摩擦,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

(3)结构周围外部介质引起的阻尼。例如,空气、流体等。

12、工程结构属于弹性体系还是非弹性体系,一般主要由结构变形的大小决定。

13、四种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的特点

D’Alembert原理:

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D’Alembert原理建立了动平衡的概念,使得在结构静力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可以直接推广到动力问题。当结构具有分布质量和弹性时,直接应用D’Alembert 原理,用动力平衡的方法来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可能是困难的。

虚位移原理:部分避免了矢量运算,在获得体系虚功后,可以采用标量运算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简化了运算。

Hamilton原理:是一种建立运动方程的能量方法(积分形式的变分原理) ,如果不考虑非保守力作的功(主要是阻尼力),它是完全的标量运算,但实际上

直接采用Hamilton原理建立运动方程并不多。Hamilton原理的美妙在于它以

一个极为简洁的表达式概括了复杂的力学问题。

Lagrange方程:得到更多的应用,它和Hamilton原理一样,除非保守力(阻

尼力)外,是一个完全的标量分析方法,不必直接分析惯性力和保守力(主要

是弹性恢复力),而惯性力和弹性恢复力是建立运动方程时最为困难的处理对

象。

14、进行结构动力分析计算时,重力的影响如何考虑?这样处理的前提条件

是什么?

如果重力在动荷载作用前被弹簧预先平衡,则在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时可以完

全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直接解出体系的动力解。若未被

预先平衡,则需考虑重力的影响。应用叠加原理将动静问题分开计算,将结果

相加即得到结构的真实反应,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结构是线弹性的且处于小变

形范围之内。重力问题的分析和动力问题的分析可以分别讨论。在研究结构的

动力反应时,可以完全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动

力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即可得到结构体系的动力解。

当考虑重力影响时,结构的总位移等于静力解加动力解,即叠加原理成立。

15、临界阻尼:体系自由振动反应中不出现往复振动所需要的最小阻尼值。

阻尼比:阻尼系数和临界阻尼的比值

16、振幅的物理意义:体系运动速度为0,弹性恢复力最大。(曲线达到的最

大值)

相位角的物理意义:结构体系位移相应于动力荷载的反应滞后时间。

相角:反应体系振动位移与简谐荷载的相位关系。

17、Duhamel积分的物理意义:给出了计算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任意荷载作用

下的动力反应的一般解,一般适用于线弹性体系(此法将外荷载离散成一系列

脉冲荷载)。

18、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地震动ug,

结构的地震反应仅与结构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有关。当阻尼比给定时,结构对

任一地震的最大相对位移反应和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仅由结构本身的自振周

期决定。给出了在一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最大值。每一个反应

谱图形针对的是有一个固定阻尼比的体系,多个具有不同阻尼比的这类图形联

合起来就能覆盖实际结构中遇到的阻尼值范围,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9、自振频率和振型的物理意义?(反应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量)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的角度刻画其运动

前者描述振动反映的时域特性,即振动循环的快慢

后者描述振动反映的空间特性,即振动的空间模式。振型指结构按某一阶自振

频率振动时,结构各自由度变化的比例关系。

20、机构体系中是否存在耦联取决于:表示运动坐标(广义坐标)的选择方

法,与体系本身的特性无关。

21、正则坐标:既无动力耦联,又无静力耦联的坐标,叫正则坐标。

(应用)

22、静力凝聚的目的:消去某些惯性效应不大的动力自由度(通常是某些转

动自由度),使动力问题的总的自由度数目减少。

23、振型标准化的方法:(1)特定坐标的归一化方法(2)最大位移值的归一

化方法(3)正交归一化

24、振型的正交性是指在多自由度体系及无限自由度体系中,任意两个不同频

率的振型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第一正交关系:振型关于质量阵的带权正交性:

第二正交关系:振型关于刚度阵的带权正交性:

成立条件:[M]、[K]是对称正定的实矩阵。一般阻尼阵不满足正交性,可采

用瑞利阻尼[C]=a

[M]+a

1

[K]或复模态分析法处理阻尼。

25、振型叠加法的理论基础:振型的正交性和Fourier级数的正交性,原则

上仅适于线弹性问题。(若不适用则采用逐步积分法计算体系响应)

振型叠加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几何位移坐标变换为用振型幅值表示的广义坐标

或正规坐标,将多自由度体系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单自由度问题,使结构振动反

应可以用不同的振型叠加得到。利用正交性和正规坐标,将质量与刚度矩阵有

非对角项耦合的N个联立运动微分方程转换成为N个独立的正规坐标方程(解

耦)。分别求解每一个正规坐标的反应,然后根据叠加V=φY即可得出用原

始坐标表示的反应。

26、Rayleigh阻尼的构造方法:

数学表达式,并描述两个经验系数的一般确定方法。

Rayleigh阻尼假设结构的阻尼矩阵是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组合

[][][]

01

C a M a K

=+,

第n阶振型的阻尼系数{}[]{}

T

n n n

C M

=ΦΦ,振兴刚度

{}[]{}

T

n n n

K K

=ΦΦ,振型质量

01

n n n

C a M a K

=+,

201

2,

22

n

n n n n n

n

a a

M

ω

ωζωζ

ω

==+

对于任意两个振型阻尼比ζ(n

ω已知)代入上式得到,

22

1

2

11

j i

i

i j

j

j i

j i

a

a

ωω

ζ

ωω

ζ

ωω

ωω

-

??

??

????

=

????

??

-

-

????

??

??

,阻

尼比相等时,

1

2

1

i j

i j

a

a

ωω

ζ

ωω

????

=

????

+??

??

27、数值分析方法的优点:

无须引入任何基本假定对问题进行简化,直接对描述问题的方程和定解条件进

行离散处理,可以求得最接近问题本来面目的解答。

可求解任意荷载形式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可求解大变形和弹塑性动力问

题。

可进行数值试验。

(任意改变结构体系的几何条件、物理条件和边界条件,选取任意的荷载作用

形式,研究结构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动力反应的特点,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结构

体系动力反应的作用规律。)

追求的目标:

在保证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计算效率。

28、时域逐步积分法的特点

按照一定的步长将时间域划分为一系列离散的时间点,只求解上述离散时间点

上的动力反应。与运动变量的离散化相对应,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不一定要求

在整个时间域上都满足,而仅要求在离散的时间点上满足。

只假设结构的本构关系在一个微小的时间步距内是线性的,相当于用分段直线

来逼近实际的本构关系曲线。

需要假设离散的时间点之间运动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模式。

29、时域逐步积分法优劣性的判别

收敛性:当离散时间步长趋近于零时,数值解是否收敛于精确解。是判别一种

时域逐步积分算法是否正确的基本准则。

计算精度:算法产生的截断误差和时间步长的关系。误差越小,精度越高。如

果某种算法的截断误差和时间步长的N次方成正比,则称该算法具有N阶精度。

计算稳定性:随着计算的进行,随着计算步数的增加,数值解是否变得无穷大

(即远离精确解)。如果在一种算法的整个计算过程中,数值结果始终保持在

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则认为这种算法具有稳定性;如果从计算过程的某个时刻

开始,数值结果不断变大,直到趋于无穷大,则称此种算法失去了稳定性,或

产生了失稳现象。

计算效率:算法的执行过程对计算机内存资源的占用和所消耗的计算时间。

30、时域逐步积分法的分类、评价、适用条件

按照计算过程是否需要求解耦联方程组,可以将时域逐步积分算法分为如下两

大类:

(无条件稳定)隐式方法:运动变量的表达式不是直接明了的递推计算公式,

而是耦联的方程组,需要联立求解。计算工作量大,与自由度数目的平方成正

比。适于自由度少的体系。

(有条件稳定)显式方法:运动变量的表达式是直接明了的递推计算公式,或

解耦(不耦联)的方程组,无需联立求解。整个计算过程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

完成。计算工作量小,与自由度数目成线性关系。适于自由度多的体系。 隐式算法与显式算法的比较和评判

对于自由度数目较少的动力问题,计算的稳定性是主要矛盾,显式方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而隐式方法在稳定性上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因此在这种条件下隐式方法优于显式方法。

对于自由度数目庞大的动力问题,例如高拱坝系统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效率上升为主要矛盾,显式方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因此在这种条

时域逐步积分法既可用于单自由度体系,也可用于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反应。 31、好的计算结果取决于哪些影响因素 32、连续体动力模型离散化的基础:

高阶振型对结构动力反映的影响较小1)在特定的荷载作用下高阶振型不易激发2)阻尼的影响(阻尼可以使高频率振动分量更快地衰减) 33、集中质量法:

通过把分布质量向有限点集中的直观手段,将连续体化为多自由度体系的方法

实施原则:把那些惯性相对大而弹性极微弱的构件看作是集中质量,而把那些惯性相对小而弹性极为显著的构件看做是无质量的弹簧。

34、结构力学分析模型有哪几种,每种模型相应的动力自由度的数目 平面剪切模型 3;平面弯剪型模型 6;平面杆系模型 ;空间平扭模型 35、单元质量矩阵主要有哪两种形式,各自的优点。

集中质量矩阵(给出的自振频率低于精确解,从下限收敛于精确解)和一致质量矩阵(给出的自振频率高于实际值,从上限收敛于精确解) 集中质量法的最主要优点:节省计算量和计算时间

集中质量矩阵是对角的,而一致质量矩阵是非对角的,因此无论是形

成质量阵还是求解方程,前者均省时省力。

集中质量法中与转动自由度相应的转动惯量等于零,因此在动力分析

中,转动自由度可以通过前面介绍的静力凝聚法消去,使结构体系的动力自由度降低一半,而一致质量法中所有的转动自由度都属于动力自由度。 一致质量法的主要优点 :

在采用同样的单元数目时,一致质量法比集中质量的计算精度高,当单元数目增加时(即结构被细分时),一致质量法可以更快地收敛于精确解。但在实际问题中,这种改进常常是有限的,因为对于很多工程结构,节点扭转惯性力的影响一般是不显著的,而且一致质量法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特征值问题,因为单元数量相同时,一致质量法的动力自由度比集中质量法的多一倍。在一致质量法中,势能和动能值的计算采用了一致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知道计算的自振频率与相应的精确自振频率的关系。

由于一致质量法的优点很少能超过为增加一点精度而付出的额外工作量,因此在实际问题中,集中质量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36.Rayleigh 法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37.Rayleigh-Ritz 法相对于Rayleigh 法的改进之处体现在哪?

在Rayleigh-Ritz 中,挠度函数不是用简单函数表示,而是用预先选定的

一组相互独立函数 (坐标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即 的选取原则是使其满足全部或部分边界条件,至少要满足几何边界条件,且接近第i 阵型函数 。它不但可以求得更为精确的第一频率,而且还可以计算高阶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具有减少体系自由度的效果,它将用几何坐标表示的N 个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用S 个广义坐标和相应的假设振型表示的S 个自由度的体系。

37.动力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是一种近似的计算分析方法,近似性主要体现在:有的方法仅要求运动微分方程在离散时间点上满足即可;计算时将外荷载离散化处理;通常以等步长离散,且假定在步长内结构的反应过程是线性的。 38.用Rayleigh 法求得的频率结果与精确解相比偏大,这是能量法的一个特点。因为假设某一特定的曲线为振型曲线,即相当于在体系上增加某些约束,从而增大了体系的刚度,故所得频率值偏大。求得高阶频率往往误差较大,通常只求基本频率。

39.什么叫稳态反应?以单自由度为例,说明阻尼对稳态反应频率的大小及振幅的变化有何影响?

稳态反应:由动荷载引起的,其振动频率

与外荷载频率相同,称为稳态反应; 瞬态反应:相当于自由振动,振动频率等于体系的自振频率,称为瞬态反应。 在单自由度振动分析中,阻尼的存在使振动频率等于体系自振频率ωn 的瞬态反应项很快衰减为零,最后结构的反应仅由外荷载直接引起的稳态反应,与无阻尼接近,阻尼使体系自振频率变小,自振周期变长。公式

D n ωω=40.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无阻尼稳态反应中是否有自由振动项?有阻尼情况下,是否激起自由振动项?达到稳态又如何? 有,激起;达到稳态自由振动项误差为零。

41.动力学数值仿真积分法建立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给出评判积分法好坏的两个主要指标?

(1)数值积分法只需在离散的点上满足积分条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步长离(查)42.除结果精确性差别以外,在对结构动力反应计算的思路上,精确积分法与数值积分法求解的主要差异?

(1)与精确积分法不同,数值积分法求解只需在讨论的点上满足即可。 (2)数值积分法的假定不同,格式不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都有差异。 43.影响系统的动力响应主要有四方面因素:1)系统的固有特性;2)激振力的频率;3)激振力的大小,可通过转子动平衡来调节;4)系统的耗能(阻尼)特性。由于前两方面因素都是确定的,所以可考虑通过调整激振力大小和系统的阻尼特性以减小共振。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第一章 1、概述: 是什么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⑴定义:做什么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怎么做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工具) ⑵特征: 1)以货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信息有专门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财务管理) a、分类:会计检查方法(审计) 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7成本计算 登记账薄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核算 c、基本职能 监督

3)核算:确认、记量、记录、报告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a、特点核算发生事中、事后 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 4)会计的本质: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对象(资金运动) a、定义: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工业企业会计对象 银行存款 资金的调整与退出 库存现金机器设备库存现金 工业企业:供产销 商品流通业:供销 二、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6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 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定义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 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b、按资金运动分: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注:商誉不是无形资产) 2、负债:

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定义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a、分类 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1年以内) 按流动性分 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 1年以上) 3、所有者权益 a、定义:资产扣出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b、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又称留存收益)备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日期或某一时间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4、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 a、定义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都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a、范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度资产的使用权 主营业务收入 b、分类 其他业务收入 备注:为客户或第三方代收的款项不作为收入处理. 5、费用

药理学重点归纳笔记(前三单元)

药理学 一、序言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练掌握)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2)、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学科的任务: ◆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理学证据,是新药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本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4)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并无严格的界限,任何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包括毒性作用在内的不良作 用。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药物毒理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 (5)、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它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新药药理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 (1)、药物作用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产生原因:①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②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③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 (2)、药物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 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药理学期末复习笔记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化学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典是,明代,至今仍 是各国医药学家参考和研究的医药巨著。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三、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的学科 B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 药物效应动力学 D. 药物代谢动力学 E. 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 2.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病原微生物 B .动物 C. 健康人 D. 患者 E. 机体 3. 药物是指 A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B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C. 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D. 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 E. 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 多项选择题 1. 药物和毒物的关系是 A .药物本身即是毒物 B .药物用量过大均可成为毒物 C. 适当剂量的毒物亦可成为药物 D.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异 E. 有些药物是由毒物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1.兴奋抑制 2.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称为药物作用的2.选择性 3. 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3.量反应质反应 4. 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下出现的与无关的作用。5 .治疗剂量治疗目的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6.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 —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 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50),50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8. 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时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增加 __________ 向上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反 跳现象 —.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和2+ 12. 体内的受体可分四类,即与G蛋白相耦联的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部分激动药是指 A .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B .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C.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 (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1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1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1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1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1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1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张军涛《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行政方法【圣才出品】

第10章行政方法 10.1 复习笔记 一、基本的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贯彻行政管理思想,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和。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政策、指令、计划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向,保证行政执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的功能。行政手段是上级行政机关或上级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发出的强制性要求,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它要求通过权威的手段将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无误、坚决有力地推行和落实。 (1)行政手段的基本特点 ①权威性 行政手段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行政命令接受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权威大小。提高领导者的权威有助于提高行政手段的有效性。 ②强制性 行政强制要求人们在行动目标上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上级发出的命令、指示、决定等,下级必须坚决服从和执行。 ③垂直性 行政指示、命令按行政组织系统的层级纵向直线传达,强调上下级的垂直隶属关系,

横向结构之间一般无约束力。 (2)行政手段的内容 ①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是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和权力,主要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由上级按纵向垂直的行政隶属关系,直接调节和控制下级的行政活动,带有强制性。 ②行政引导 行政引导是指上级对下级行政活动的控制,不采用命令的方式,而是采用指明方向、加以引导,进行说服规劝。这种引导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将取代行政命令手段,并日益显示出其在行政手段中的重要性。 ③行政信息 行政信息是指上级行政部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下级在行政活动中应按照上级意图自行抉择,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某种目标,这种方式将突破行政手段纵向联系的典型运用方式,向横向联系方面发展。 ④行政咨询 行政咨询是指行政系统的上下级之间或地方政府之间,就行政活动的某些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提高某些行政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善程度,这也是值得提倡与发展的行政手段。 (3)行政手段的优点 ①与法律手段相比,行政手段有简便、灵活的特点,能迅速有效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一定弹性。 ②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无偿性的特征,上级可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无偿调拨使用下级的人、财、物、技术,不用考虑价值补偿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作者:————————————————————————————————日期: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 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 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 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考试高频考点) 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写的有:货币资金、存货 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应收、预收、应付、预付 总账+明细:长期借款 总账+备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其他应收款 7、应收账款=两收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预收账款=两收明细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两付明细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两付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8、凡是明细账一般使用活页式账簿,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添加空白账页。订本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9、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其账簿的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基本相同的。 10、不属于账户的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的是原始凭证编号,而是记账凭证的编号;账户的作用:将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记录,为算账、报账等提供基础条件。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行政管理学笔记

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如何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运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依法管理一定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 行政权利: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 行政责任: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利过程中所承担的一定形式的职责和后果 行政领导: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级领导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带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行政目标,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者决策:行政领导者根据主客观条件,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科学的预测分析基础上,制定和选择组织目标以及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行政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贯彻落实决策机构制定的决策、指令,实现决策目标的全部执行活动过程 人事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务人员等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狭义):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通过政府人事管理机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更新、工资福利等基础性事务管理,不断的开发和有效的使用行政人才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行政职能:也就是政府只能,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社会需求,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行政管理学特点: 1.政治性 2.综合性 3.应用性和实践性 4.规范性和创新性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一、坚定的政治素质:1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 2.必须具备高尚的政治品质 3.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广博的知识素质:1.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3经验和阅历 三、科学敏捷的思维 四、优良的作风:1。工作作风 2民主作风 3生活作风 五、强健的身体素质 行政执行的手段(基本方法) 一、行政方法:1行政命令方法 2行政指导方法 3行政责任方法 二、教育激励方法:1.思想教育2行为教育 三、经济方法 四、法律方法 人事行政的地位作用:1在政治方面,人事行政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推行其政治主张的保障,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2在行政管理方面,人事行政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和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提高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保障行政管理的高效优质和廉洁 行政权力的特征:1服务性2执行性3统一性4权威性 行政领导的特征:1行政领导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2行政领导是率领和指引的过程3行政领导是较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4领导就是服务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