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

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切实落实“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要求,增强历史学科的活力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济南市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济南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供历史教师参考。

一、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济南市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出现重大变化,在取长足进步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长足进步

第一、树立起全新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于教学效果的外在的变化即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答题正确与否,成绩有否提高等,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二、改变“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切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广大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又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相长。

第三、确立起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广大教师深入研讨《历史标准》,充分把握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深入学习、领会历史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中的具体运用;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广大老师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教科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载体,课程标准的许多具体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教材反映出来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也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因此,不管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必须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

第四、从封闭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

大教师基本上改变了在教学空间上囿于课堂,环境不变;在教学组织上局限于集体授课,形式单一;在教学流程上固定划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述课文→提问巩固→布置作业)等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采取在教学空间上变化环境(如改变课桌椅排列形式,把教室布置成某个历史场所等),也可走出教室;在教学组织上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和交流、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研究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在教学流程上,灵活多变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按排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现代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基本抛弃靠“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广大教师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须待完善之处

第一、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相当部分教师侧重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见对部分市区学历史教师调查表)。

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历史教师对于知识和技能目标,认为是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实现的,而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最难理解,也最难实现。另外,在教学目标的处理方面,有70%以上的教师“仔细斟酌明确目标为重”,反映出广大教师重视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但是有32.98%和55.32%的数据反映了三维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还很难实现,特别是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都是比较模糊或者是有困难的,而这两方面恰恰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因此,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于具体教育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和价值所在。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花俏,但效果甚微。新课标提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许多老师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上作了大胆有

益的尝试,其中既有成功,也有教训。教学过程设计的成败,不仅看形式,更关键的是看这一形式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合作程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等。否则,再好的形式都是无效的。

第三、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单一,流于形式。新课标强调“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却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单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而且分组方法单一、死板。二是把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分配到各组,本组成员只需完成分配到的任务,人为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应思考的其他相关问题。三是教师考虑到要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课堂上给学生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

第四、教学过程缺少学法的指导,使学生问题意识不强。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上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增加了过去所没有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的是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方法”指的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即学法,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中渗透着学法指导。即通过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如何操作,即程序性知识)来学习什么知识(陈述性知识),让学生学会怎么样的方法(程序性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使学生不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即便是采用问题教学法,也往往是教师自己提问,很少让学生提问。对学生来说,前者是等问题,后者是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提问的依据都是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学生提问是求知的需求,表现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由学生提问,教师能够判断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建构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以便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与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按照课标要求,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结合济南市多年来的教改经验,特制定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的策略要求如下。

(一)新授课教学程序及要求

新授课,顾名思义主要指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课型,在整个初中学段约占百分之八十,是历史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课型。通过新授课,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

了解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授课的基本流程如下的:

(1)通过提问、交谈等多种方式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自然导入新课学习。(2) 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本课重点难点以及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以个体或学习小组的形式阅读、讨论、自学本课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4)及时查漏补缺,反馈矫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5) 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本课知识,适度延伸迁移,最大限度满足每位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伏笔。(6)布置作业,明确具体(时间和题量)要(7) 采用不同方式和题型限时、限量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

1.课前——精心深备课

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一环。“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每一节课的备课应该建立在模块备课和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在整体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再来着手具体的一节课的备课。

(1)备课标。在初中阶段,课程标准往往被一些教师遗忘,备课似乎有教材就够了,其实不然,课堂教学必须“以标照本”,课标中对于所教年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法建议等都有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合理的建议。因此,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每课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或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2)备教材。精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本课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要酝酿教学框架,理清历史逻辑。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整合、取舍教材内容,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此外,还要广泛搜集、阅读同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包括专业书籍与网上资料,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并增补教材中不足的内容,尤其要发掘与补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内容。

(3)备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备课时要充分地关注和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原有知识储备,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4)确定重点、难点。如何合理确定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其中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是(重复)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虑,或较抽象,或较复

杂,或较深奥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时,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并结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分析。

(5)备教法、学法。教师备教法,既要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又要掌握新课改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备课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6)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工作也必不可少。一堂课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有时候依靠多媒体中的图片和音乐来烘托就可以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更加直观、生动、清晰、丰富地展现教材内容,增加教学的有效性。有时还要准备一些教具,因课而异。

2.课堂——用心巧设计

(1)导入设计。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来进行,要从学生兴趣需要、已有知识经验和学生心智发展及认识水平诸多因素出发,做到从易到难,以旧引新,承上启下。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媒体视频导入、图片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等等。

(2)教学结构设计。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在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3)课堂小结设计。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历史新授课的课堂小结有多种形式,如图表式小结、史料式小结、启发式小结、问题式小结。不管是哪种形式,我们都要注意设计出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识记、巩固的问题及方案,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3.课后——细心多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在教案本上修改,以使自己的教学在不断地解决“失误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1)写出教学后记。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实施结果,课后及时做出自我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2)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二)复习课教学程序及要求

复习课,顾名思义是在学生对教材知识基本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的重新建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把知识纳入到个体认知的结构中;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1)明确复习目标,展示研究的专题问题。使学生先对本节课复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2)学生自学,初建专题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条理、整合。标记出不懂或有疑点的地方,以便重点解决,巩固落实。 (3)教师引领学习重点知识,点拨突破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己通过讨论分析答疑解惑,进一步拓展、延伸,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一定要做到学生会的一定不讲。 (4)利用典型试题或设计典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技巧。

1、课前准备

(1)依据课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解读单元标题,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在世界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给学生以宏观的知识网络框架。

(2)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立足于服务于学生的兴趣点和成长发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应该了解学生在进行本单元学习时存在的知识理解的偏差和困惑,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

(3)明确复习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提供明确的标准,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规定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涉及的三个方面,即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即总目标,具体目标指明了从哪里出发,怎么走,而总目标才是最后的目的地。

(4)确定复习的重点难点。单元复习课应揭示本教学单元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时,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并结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分析进行调整,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重难点,应该毫不犹豫的舍弃,我们复

习的重点就是学生易混、易错,难于理解的问题。

(5)进行合理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教师对于本单元的知识要进行重新的构建。可以是一个主题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所需掌握的重点,总之是以突出重点,明确主题为宗旨。即使是复习课也要秉承兴趣第一的宗旨,根据本单元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当中来,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点的背诵记忆。同时问题的设置要分层次,有探究的价值,更要能够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拓展。

2、课堂展示

环节一:知识梳理,突出重点。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环节二:重整教材,整体感知。教师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一定要那努力寻找新角度、运用新方法,引入新材料,使学生既能“温故”,又能“知新”,思维得到新方式训练,头脑得到新鲜刺激,达到相当兴奋状态,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环节三:题例剖析,培养能力。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济南市学考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是死的,题目是活的,因此对于那么多的例题,应该课前甄选出有特点的、体现学考命题趋势的题目来精讲。

当然,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扩展讲解宽度,发掘讲解深度,增加讲解厚度,收举一反三之效;二是点拨思路,讲透方法,强化知识重点、难点和弱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环节四:情境演练,链接学考。练习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偏难,只要符合课标要求,从题型、考查的角度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如果我们每个板块、每个学习主题、每课知识都认真地按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的要求去做,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历史最基本的线索和最基本的框架,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环节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小

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小结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的方式。教师小结应侧重于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小结侧重于谈收获、谈感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思想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明白了哪些道理,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3.课后反思

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达成了哪些目标,学生的主要收获是什么;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困惑是什么。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及时做出自我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并对复习方案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三)讲评课教学程序及要求

讲评课是在测试、批改、统计、发卷等工作完成后,教师根据工作过程中所获取的反馈信息,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讲授高质量的历史讲评课,不但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应试技能与素质的重要方法。因此,讲评课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课前准备

(1)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做好试卷分析

讲评试卷前,首先要做好试卷分析,即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以获取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信息。除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这些最基本的数据需要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对各个题目的测试结果进行大致的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明了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才能进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必要前提。

表一:

表二:

表三:

(2)确定讲评目标,把握讲评重点

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矫正补偿”,围绕这个中心,需要明确弥补哪些知识缺陷、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具备怎样的知识迁移能力、形成怎样的应试心理素质等。但这么多的问题,不可能一节讲评课就能全部解决掉,这就需要根据课标要求、试题特点、实际学情,合理确定讲评目标,把握讲评重点。

一般来讲,我们的讲评会侧重以下问题:学生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如:中国历史八上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讲评课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近代化的探索”上,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三个阶段、四个事件来对近代化进行解剖式的细致矫正,对该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弥补新授课疏忽的教学盲区,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其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其二,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而非推翻清朝统治。

其三,三民主义实现的基本情况如何。

以上问题通过讲评课得以补充和矫正,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3)围绕讲评重点,设置矫正练习题

课堂讲评后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训练加以认定和巩固。所以,教师要提前针对讲评的重点问题,重新设置矫正练习题,可以是错题重考,也可以另外精心编写一两道同类题或变形题、拓展题,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讲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对易错题型、易错内容进行再次的练习巩固。当然,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题量宜精不宜多。

(4)合理制定教学环节,认真编写教学方案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评课和新授课、复习课一样,也要提前制定完整的教学环节,编写完整的教学方案。这些都要在认真分析试卷和学生做题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求项目齐全,更需要在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渗透、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分配上认真斟酌。既要突出其可操作性,更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讲评课基本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步:综合分析评价反馈

第二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第三步:重点突破,改进答案

第四步:题型归纳,归纳方法。

第五步:矫正练习,拓展提升

2.课上讲评

(1)综合评价测试结果。考试后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简介测试结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每位学生了解了全班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更能明了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差距。当然,这一过程要坚持激励性原则,多肯定成绩,特别是对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更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以增强下一步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2)学生自评。学生拿到试卷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评,而是指导学生先自评。所谓自评,主要解决两项任务:

一是自主改错。学生可以借助教材等有关资料,将答错的题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对于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适当和小组内成员交流探讨。

二是自主分析错因。是单纯的知识性错误(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能力性错误(知识理解运用问题);还是技术性错误(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粗心所致)。通过自评,对于不

同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已然做到心中有数,后面的讲评自然会增强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学生自评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限定,宗旨是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至于出错特别多的学生,可在小组内安排一二个出错较少的学生进行适当帮扶,对于其他出错较少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在改完错后重点研究与所考题目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并试着从多个角度自己出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点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讲评。讲评要求:①汇总小组内具有共性的问题;②说出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及容易出现的错误;③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④由题目联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点。至于小组合作讲评试卷的哪些题目,要视题量的多少来确定。对于一般的小型测试,如单元测试、专题测试,因为题目、所考内容比较少,学生就要从所有的题目中选择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相对大型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因为题量大、内容广、综合性强,各小组就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否则学生完不成任务,即便完成了,也不会深入进去,这样的讲评只能流于形式。

(4)归纳重构。该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提到的要求,依次展示本组研讨的相关题目。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适当的点评;②对学生不能解决或解决不透彻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点拨,或者征询其他小组的看法;③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在学生讲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强调;④根据课前教师对试卷的分析,对于那些需要讲评,但学生并未涉及到的题目,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补充讲评。

(5)矫正练习。发放事先编写好的矫正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学生做完后进行及时的简短的再讲评。

3.课后延伸

讲评完毕后,教师要做好评后工作,不要一评了之。首先是学生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收集在错题集里,做好错题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方便以后的复习。其次,教师自己也应该把学生的主要错误收集成册,形成错题档案,在日后适当的时间拿出来重考,可以用原题,也可以变形、改编。以此加深学生印象,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四)活动课教学程序及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推出了“活动课”这一教学形式。在教科书中,以“活动课”形式出现的课题就有23课,约占学期课时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显然活动课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历史活动课的设置,是历史学科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结果。那么,什么是历史活动课呢?如何上好历史活动课呢?

1.历史活动课的界定

(1)历史活动课的概念

所谓历史活动课,是指以历史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以建构学生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

(2)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的主要区别

常规历史课主要是以历史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重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活动课主要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历史思维等能力为主要目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历史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

(1)“历史性”原则:历史的学科属性规定了活动课必须姓“史”,历史活动课必须体现历史性。

(2)“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

(3)“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性”原则:历史活动课要具有可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潜能的广阔天地。

(5)“开放性”原则:历史活动课的素材选取不应局限于历史教材,要做到开放、创新;活动的场所不应该局限于历史课堂,学生可以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

3.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程序

活动课,虽然名为“课”,但实质是“活动”。既然是活动,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因此,在活动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将活动课的教学程序加以预设。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1)课前准备阶段

①选取活动课题

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价值和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问题。

我们首选的课题应该是历史教材中提供的活动课,它是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与常规历史课同步,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感兴趣点,并结合时政热点或社会焦点问题组织活动课。再次,教师还可以从历史学科的视角,充分开发身边的历史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选择课题一定要注意:一是主题不要太大,要具体可行;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②制订活动目标

活动课是对学生整体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因而开设活动课也要明确活动目标,重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

教师在制订活动课目标时,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

③确定呈现方式

根据选取的课题、确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认知水平,来决定活动课的呈现方式。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活动方式:研讨交流、竞赛闯关、演讲表演、观摩鉴赏、访谈调研、创作展示等。形式必须为主题服务,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历史知识的应用、感悟历史,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④学生分组搜集资料

第一:分组原则。以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为主,教师指定分配原则为辅。

第二:搜集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途径搜集所需资料。

第三:资料整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筛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形式,按活动环节或同属问题归类整理。

⑤教师预设课堂流程

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当将活动课的流程加以预设,以保证课堂在有序、有效和健康的轨道上进行。

第一:写出活动课教学设计。设计要考虑生成性,预设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并准备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同时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课堂展示阶段

这一环节是整个历史活动课的高潮。因为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整理,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人分享,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一步:展示交流、相互促进。“展示”按照课前预设的呈现方式进行,可以小组展示,也可以个人展示,但绝不是单纯的“展览”。在展示交流中应形成竞争机制,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步:感悟提升、教学相长。这一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和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3)评价与反思阶段

活动课的评价与反思,是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活动课的始终,不仅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也包括教师课后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学生的评价与反思,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应参与其中。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教师和家长的评价重在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活动课后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作品一并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使学生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历史活动课学生评价表

上表中的评分标准可参照以下具体说明:

历史活动课学生评价评分细则

教师的评价和反思可以从目标的达成、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济南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主要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中心,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机结合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学情、增强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坚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保证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依据课标,科学处理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1)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变化,解析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依据《标准》认真体会编者的意图,解析各单元和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关注新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内容,这些栏目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许多素材和信息,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活动方案,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

(2)对历史教学内容作整体思考。既要对中国史、世界史进行局部整合,又要对中国史、世界史进行整体探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3)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标准》、理解教材、利用教参,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使教学准备工作胸有成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

2.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1)讲授法。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切实提高讲的质量,真正做到精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在精心研究学情和考情的基础上,把要向学生讲的内容选好、讲透。

(2)学案导学。这是指依托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案导学,是我市近几年教学研究的一大成果。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要履行好“导学”职责,做到讲学、助学、督学、激学、评学。要克服一讲到底、以讲代导,以讲代学。要指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提倡和实践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

(3)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等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法。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

(4)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可采用个人辩论,小组辩论和大组辩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辩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5)材料学习法。这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并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如,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

(6)实践学习法。这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充分的计划并做好准备,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

上述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3.改变传统的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树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观,转变角色,做一名新型教师。

角色一:教师要变“复制者”为“建构者”。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教科书为“蓝本”,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成为传授知识的“复制者”。而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学过程被看成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师既可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建构,把自己形成的独特理解作为一种资源传递给学生,也可与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共识,成为课堂资源的积极“建构者”。

角色二:教师要变“传授者”为“促进者”。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真正成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

角色三:教师要变“控制者”为“引导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同时也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建”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过度控制和管理的局面,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发问,充分发掘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包括错误在内的教学资源。

角色四:教师要变“教学者”为“研究者”。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我教了什么”、“我是如何去教的”、“这样教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等问题。而新课程环境下倡导的是不确定的、动态的课堂。课堂中生成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把自己变成一个反思者和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反思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要处理、调整和控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4.切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1)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学中着眼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理念。

(2)课堂教学要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及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是这次课改又一重要理念。学生们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面对现实生活,都需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4)课堂教学要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刻意加强的目标领域,在落实这一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种平等、沟通、理解与相互启发的关系;要注意避免武断的说教、强行灌输的生硬做法,否则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倦与逆反心理,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法落实。

5.精心研究、预设课堂教学设计

如果把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可以分解成三个子系统,即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这样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就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表述为下列层次结构。

(1)课前系统: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确定教学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教学方式: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2)课堂系统: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课前探究设计: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新课导入设计: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激趣、起疑、点题”四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板书结构设计: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设计: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3)课后系统: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评价试行结果(即教学后记):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实施结果,课后及时做出自我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6.合理训练讲评,提高考试能力

当前,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学校为高中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因此,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初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新课程学考的特点(即考情),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即学情),并据此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训练及测试题目,提高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合理训练讲评,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反馈调整学习策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素质形成和能力生成的主要途径。

(1)训练形式要全面,应包括随堂训练、单元检测、阶段检测、综合检测。各种训练形式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发挥好各种训练形式的作用。

(2)训练题目要规范、新颖、灵活,尽量与学考题型及设计特点保持一致。平时训练要特别重视图文式材料解析题的训练。

(3)训练量要适度,训练难度要适中。题目的设计要以记忆、理解层次的题目为主,坚决避免过偏、过深、过旧的题目。

(4)讲评要及时、精当。考试之后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导向与反馈功能。

7.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教师要熟悉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要求,主动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必备的知识、方法和思维要求,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教学内容的衔接:高中历史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的,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为初中教师,必须了解高中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适当的加以补充。

(2)学习方式的衔接:初中、高中历史教学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但对高中历史学习而言,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的主渠道,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目标,是确保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结合济南市多年来的教改经验,制定如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济南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研室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工作计划

教研室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具体工作打算: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 要求全区历史教师了解新形势下教育进展的方针、政策,扎实学习领略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升自身的师德和素质、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着眼新课改,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巧和办法,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课堂教学中浮现的实际咨询题。 2.深化推广三步导学创建高效课堂 强化xx区中小学教师常规质量要求降实,加大三步导学课堂模式推广力度。仔细学习三步导学第四次修改稿,按要求仔细备好、上好每一节历史课,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利用好听课笔记本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研究,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践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开展有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按要求做好有关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历史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结合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挑选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深化小课题研究,加强立脚课堂的小课题、真咨询题的研究,特别突出教学行为有效性和减负增效的研究;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和课堂观看,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从无效到有效再到高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4.优化联片教研强化集体备课 综合分析在城乡之间、别同区域之间、别同学校之间历史学科的进展水平和进展潜能,寻觅差距和别脚发挥牵头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智慧互补,成果共享,积存教研资源,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态化、规范化,推进区域教学均衡进展,真的把每月一活动降到实处,每次活动都要提早做好打算安排,做到定时刻、定地方、定主题,有主持、有考核、有资料,使联片教研活动深入优化开展起来。学校对集体备课要加强指导、治理和考核,遵循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刻、定地方、定课题、定主说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历史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说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降到实处,并且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5.转变教研方式推广络教研 全区初中历史教师都要在学校和历史学科中心组指导下尽快建立自己博客工作室并与学科中心组互联,学会上传资源、发表文章、参与评论、分享成果,要定期上传,真实原创,使络教研得以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将来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能够借助络平台,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络教研活动如专题评论、上评课、教学反思、博客大赛等打磨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全区历史教师群体成长。 5.关怀少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为历史教师成长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引领作用,关怀少年教师的成长,从备课、上课到课下指导方面加强交流与学习,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局面,给他们制造展示的平台,鼓舞少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发觉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经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研讨会、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专题说座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制造机会,进行重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大学军训小结)

历史学科工作坊工作总结范文2020

历史学科工作坊工作总结范文2020 根据XX市青年教师工作坊的培养计划及工作安排,历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半年来工作小结如下: 一、开展公开课 201X年12月22日,启悟中学陈阿音老师举行了同安区级的高二公开课《1787年美国宪法》。此外,翔安内厝中学李淑敏老师举行了区级公开课《高三复习:鸦片战争》;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同伴的成长经验,学习导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内化,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许峰瑞、茆海峰两位老师也在学校举行了集美区级公开课。 二、课题进展 导师陈红珍及黄建忠老师分别在工作坊会议中为学员们作了课题的选题、申报、开题及过程性研究的有效反导,阐述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学员们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了学员们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目前,陈阿音的《同安城乡结合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问题存在及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策略研究》,已确立为同安区级重点课题;陈阿音、茆海峰等还积极主动地参与谢志芳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课堂材料教

学实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结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专业阅读 在工作坊导师及学员们相互推荐下,学员们阅读了《世纪三部曲》、《中华史纲》、《西方文明史读本》、《帕夫雷什中学》、《旧制度与大革命》及何成刚的《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易中天的《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等人文、历史、教学类专业书籍,并按要求作了相关读书笔记。在导师的引领下,通过专业的读书活动,学员们的读书习惯逐渐形成,读书兴趣逐步提高。 四、论文撰写 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特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员们积极撰写学科论文,并参与汇编。如陈阿音的论文《重视历史证据,培育史证素养》及李淑敏的论文《多媒体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汇编,另一篇论文《新课程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收入201X年下半年的市学科论文汇编。许峰瑞老师还在集美区开设了区级讲座《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技巧》,茆海峰老师开设了区级讲座《西方人文主义几点思考》。 五、学员荣誉

初中历史学科教案设计

【初中】 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并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学生能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2)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

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 (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展示: 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 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点拨: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6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这就需要对9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数学以外,农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杰出的代表。 探究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师介绍: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书中记载过于简单,不能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家、文学家所重视。 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思考回答:《水经注》的性质、内容、文字特色是什么?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特色是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何让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室上主体地位作用 ? 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初中历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历史课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课堂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借鉴杜郎口先进教法经验,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开展课堂教研,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在备课组,经常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每个章节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先进方法。同时,多学习,多听课,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鸦片战争”一节,我们就要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起止年代、作战双方、战争路线和阶段、重要的反抗斗争、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本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2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黑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

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候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四、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2021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年里,自己历史教学工作担任七年级年级。因此,我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自己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珍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本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2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黑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协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和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考虑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年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首先谈一下自身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身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推荐,充沛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沛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推荐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身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只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不觉已工作几年,现要将这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相上,严于律已,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领悟其精神实质并将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使自已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皆尽所能,任劳任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上,认真钻研,更新观念,勤下苦功,完成教学任务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2、认真解读教材,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高考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此,我仍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任务。教学中,我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我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我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我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中午或是间休时间和他们谈话,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人类为了认识世界非常聪明地把世界分割开来,进行了抽象的分析。可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的变化,自然现象也好,社会现象也好,依然是浑然一体的。 ①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历史问题,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历史,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涵 盖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经常出现交叉、重叠。 但是目前学校教学一般都是单科独战,各自为阵,实行分科主义课程。传统的历史单科教学只强调历史学科的优先性,强调历史学科知识自成一体,极少从其他学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极少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造成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与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难以形成合乎学生成长、发展的学习。针对历史单科教学的这种致命缺陷,历史教师应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形成为有机整体。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任职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就说过“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②为了使学生学得整体的知识,形成“带得走”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历史学科固有的疆界,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配合,针对共同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再设计,作了几次学科间的整合尝试。本文对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几次尝试略作剖示,以期抛砖引玉。 一、史学与美学的局部性整合,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乃至社会生活无所不有,无所不容。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教学事件中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内容,为了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我们应该把不同学科内容恰到好处地、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讲述欧洲文艺复兴中达%26#8226;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我把美术与历史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本人对美术知识不甚了解,于是请来了我校的美术老 师与我一起完成这一部分教学。 [案例1]“达%26#8226;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教学片段 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从构图、技法、人物表情三方面欣赏这幅画。 1、构图:符合审美者、欣赏者的基本审美要求,即黄金分割的规律。 2、技法:达%26#8226;芬奇采用一种新的技法,即“薄雾法”来画人物的背景,蒙娜丽莎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笔调柔和、刻画细腻,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可是轮廓线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蒙娜丽莎如罩在一层薄雾中。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背景具有三维空间的效果,符合人的视觉效果。 3、人物表情: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含蓄、内敛,气质高雅,表现出当时意大利上层女性的美。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端庄的古典画风,但是在内容上已赋有新时代的意义了。作者敏捷地抓住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表露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消除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画中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就是相隔几百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幅肖像也觉得有栩栩如生的动人之处。(向学生展示两幅画) 美术老师从美学角度介绍完后,我向学生提问“这幅肖像与中世纪西欧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说“绘画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不再是中世纪的呆板、僵冷的面孔,体现出以人为本,反对神学”、“符合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也体现出以人为本”。最后我总结说“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潮就是欧洲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humanism)”。利用美术的知识,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五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是一学期来效果很不好。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五个班,学生不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八、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事打材料,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doc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还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有所得,教有所长;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成长。 一、备课与听课 ①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注重处理教材的能力的使用及提高;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三维目标,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导课及学生活动。④每人听课人不少于15节,本学科的必须参加评课。 二、上课与交流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生活情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教学质量,

还要做好课堂训练,精心准备题目,提倡原创,尤其是材料解析题。③面对全体学生。初中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研与比赛①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 ②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组织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重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各年级集体备课15-20节。(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③围绕校第二十一届教学节活动,历史教研组极参与,李蕾蕾老师展示的是《洋务运动》一课,深受好评。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评课,认认真真.④积极参加市级省级的教学论文比赛活动,锻炼,增识,多学习,为校增光。还参与了省级有效备课的培训者培训。⑤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初三年级《学生同步训练》及许亚鹏老师的《开卷考试一本通》。 四、中考备考 积极参加省市教研活动,听取海南史的主题报告,还有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目标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目标如何将"活"的历史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培养学生通过接触和参与其中来感触、感知、领悟历史,让学生们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体验历史丰富的情感内容和历史材料以外的丰富世界,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

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20xx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二、三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

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一、二、三年级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低,基本的汉字都不认识更别谈字词的意思,学习汉语积极性不高。本人刚来到学校作为一名新教师各方面还不熟悉不适应教学经验有不足,致本学期考试不太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

2017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3篇

2017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3篇 2017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学期。在这学期,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二、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年青教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有些课节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如:讲“大跃进”时期历史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那个年代人们头脑左倾主义的狂热,我课下时在蛟河打印社制了数张“大跃进时期的小宣传画,形象逼真的在现了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不仅不再用教师的口若悬河的讲,而只在学生们的一再惊叹声中,便很好的再现了历史本相,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这学期我也注意做好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工作。三班学生素质普遍较好,基于实际情况,在授课时加深读教材的挖掘,让学生能主动去获解历史,同时加大习题的练习,对于学生有异议的问题,在辅导课时当堂讲解。时而加强小考,通过批阅和及时反馈,三班历史成绩普遍较稳定。对于其他两班,讲解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辅导,对于某些学困生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的情况,本人时刻从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一点一滴着手,取得成绩及时鼓励,让他们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不足之处有时工作过急过粗,有时不能很好的关注学困生,由于第一遍接手教材,讲课时不能如鱼得水,好在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于相信一定能教好历史学科,今后,在历史教学方面,应更加努力、专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在教学和教育学生方面更加娴熟。做到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2017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和学校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向45分钟要质量,使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圆满完成。为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