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第18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实现人生价值观

第18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实现人生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树立个性化成才的观念; 2、提高人生决策能力。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地选择符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4、纠正自卑心理,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升学期望值到适当水平,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未来。 二、教学准备 准备教案、相关课件、微机30台及上网联接。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怎样才是成功? 观点1:升入重点高中并考上大学才能成功. 观点2:不升入重点高中,甚至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那么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同学们自己用10分钟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辩论活动步骤: 第一步:首先选出四个评委,老师为裁判员,其余同学按照自己你赞同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 第二步:每方选出四个同学作为变手,其中一位同学担任主辩手,另三位分别为二辩、三辩、四辩。 第三步:辩手和本方同学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第四步:双方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辩论。 第五步:辩证结果由双方评委投票决定。 第六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积本次辩论结果。 二、成功是什么? 同学们,你认为成功是什么?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看法,把你的看法说出来。 分组讨论 活动一: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分别说“你认为成功是什么?” 活动二:为了实现自己的成功有什么样的计划?在组内说出,同组的同学可建议并指出实现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活动三:同组同学推荐一位在全班演讲“我一定会成功”。 活动四:请全班同学评价。同学们自己有什么收获?试着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怎样选择自己的路 (一)、同学们马上面临毕业,你们可以选择的路有: 1、升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卧薪尝胆的意思和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拓展知识面,了解历史上发奋图强的经典故事 3、联系实际谈谈卧薪尝胆的精神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 4、了解“万般无奈”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越王勾践所忍受的屈辱;了解吴王的傲慢 2、联系实际谈谈卧薪尝胆的精神在生活在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4’) 1、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许多了不起的皇帝和国王,你知道有哪些?怎么知道的?(指导 学习方法:课外知识的获得的途径—阅读、看电视、听广播) 生回答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成语故事里就有两个王,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是谁?生回 答 3、师:同学们都找到了,他们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板书) 4、师:2000多年前,吴国和越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越国战败变得很弱,而吴国很强。 (相机贴卡片:弱强) 战后的越王落得怎样的下场?而吴王表现怎么样?请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二)、了解越王无奈和忍受的屈辱(10’) 1、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汇报:越王:万般无奈只好给吴王当奴仆吴王:骄傲(板书) (师评价: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你真聪明,读书的速度可真快啊!) 3、师:难道越王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4、生回答,师否定,引导到“万般无奈” 5、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越王万般无奈?(只好,求和) 6、师:你知道奴仆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汇报(师评价指导:父母不是奴仆,保姆不是奴仆) 师:老师来画给你们看看,了解奴仆。 奴:先画半边的“女”,这个女人弯着腰,跪在地上听从命令;可是还有人用大手打她,这样没有人格地位的女人是:奴。(师边说边画) 仆:这是个侧立的人,他不仅要干活,还有人在他的尾巴、上插上一根羽毛呢! 7、指导朗读: 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越王只好去做奴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越王的万般无奈,谁愿意来读一下! (师:老师感觉你这王此时很快乐嘛。/如果在读得慢一些就更好了!/你能读得比他还要好吗?) 师:听了大家读的,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大家看老师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师生共读课文(生个别读------指点------齐读课文) (三)、过渡:俗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越王夫妇来到吴国做奴仆,一做就

第17.18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家乡美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 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 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模仿能力比较强,但 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 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 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和聆听《乡下的阳乐》,在兴趣中体验 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 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 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 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

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 自己学唱。 6.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 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7.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8.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 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9.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10.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1.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12.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卧薪尝胆》2课时教案

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3、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并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2、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出示)谁能大声地把它们读准确。 兵败会稽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一、指名读,齐读。 二、3、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二、同学们,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一讲《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吗? 二、质疑导入新课,学习课文3、4自然段,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要想东山再起,国家转弱为强,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这样骄傲的吴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必定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找到了吗。(用“——”画出) 四、(二)感受“忍辱负重”的艰辛 五、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1)(舂米推磨,你见过吗?舂米”呢?(图片)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 (2)师:你再来比较一下: (3)出示课件 (4)师:作为曾今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落到这种境界,这就是屈辱。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吗?

(5)(3)是啊,这样的耻辱太多太多,我们来看一个片段。(播放相关动画) (6)甚至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竟然----------让人来尝,而这个人就是勾践。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文中并没一一道来,但有5个字包容了一切。(受尽了屈辱)。这是饱含血泪的5个字,你读。这是无尽无止的屈辱,你读,这是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这些屈辱说不完,道不尽,但勾践夫妇却一一承受,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7)(4)过渡:就这样他们(引读) (8)(点击出示3、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干了三年。 比较句子:(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导读:A、整整三年,他穿的是————————B、整整三年,他住的是————————C、整整三年,他为吴王———————— 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这就叫——(板书: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带着内心的感触一起来读。(齐读)尽管勾践三年里受尽屈辱,度日如年,但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也正是三年中勾践所做的一切,让吴王放松了警惕,相信勾践完全诚服于自己了,所以吴王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但是勾践是否从忘记了所有的耻辱呢?(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1)师:哪个词语能看出他报仇的决心大呢? 时刻:你能换种说法吗?(每分每秒)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从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睡在柴草上。睡在柴草上是什么感觉? (硬、潮湿、有虫子等等)(提示,这就是卧薪) * (每顿饭前)(这就是尝胆) * 你尝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 胆的苦味可比你尝过的()还要苦上百倍。 现在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把“卧薪尝胆”的意思说一说呢?

托班教案第十八周

第十八周(12、31—1、6) 本周工作重点: 品德教育:不乱扔垃圾 健康教育:饭前饭后要洗手 安全教育:不推桌子、椅子 常规教育:午睡盖好被子 本周工作安排 星期一(上午) 【晨检】师生问早;一摸二看三查四问;登记幼儿用药情况。 【早餐】排队洗手,安静进餐。 【第一节】晨检谈话 活动目标:知道晨检的好处;消除宝宝对保健医生的恐惧心理 活动准备:与保健医生做好沟通,准备一些小糖果 活动过程: 1、保健医生给每位宝宝发一颗糖果,以消除宝宝对保健医生的恐惧心理,并告 诉宝宝每次吃完糖果都要漱口 2、带领宝宝参观医务室,请保健医生介绍医务室中的物品和功用 【第二节】瓶宝宝的帽子 活动目标:幼儿尝试观察、对比大中小,并练习拧的动作 活动准备:大中小的瓶子每人一组 活动过程: 1、瓶盖与瓶子分开放,首先观察瓶子大小,和瓶盖大小

2、判断瓶盖应该盖在哪个瓶子上 3、尝试将瓶盖拧到瓶子上,教师注意辅导孩子拧的动作【间操】幼儿跟音乐做操。 【户外】跑步 活动目标:增强幼儿体质 活动准备:宽阔场地 活动过程: 1、热身 2、慢跑 3、加速跑 4、放松休息 【午餐】排队洗手,安静进餐。 【午睡】散步就寝。 星期二(下午) 【午检】整理幼儿仪表,组织幼儿喝水、如厕。 【活动】意愿橡皮泥 活动目标:幼儿可按照自己的意愿玩橡皮泥 活动准备:橡皮泥 活动过程: 1、发橡皮泥,交待要求 2、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评 【晚餐】排队洗手,安静进餐。 【离园】师生再见,家长签字,与个别家长交谈。 星期三(上午) 【第一节】小矮人走路 活动目标:尝试蹲着走路

活动准备: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引入游戏情景,激发宝宝的活动兴趣 2、蹲下来模仿小矮人走路,请宝宝观察,并引导宝宝在后面跟着走 3、根据宝宝的活动量适当调整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可带领宝宝一起做放松的活 动 【第二节】织毛衣 活动目标:伴随儿歌模仿编织的动作;认识衣物 活动准备:事先准备一段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结合宝宝日常带到班级的衣物,鼓励宝宝说一说这些衣物的名称,引导宝宝 感知帽子、围巾、裤子和袜子分别穿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2、播放背景音乐,伴随音乐边念儿歌边示范织毛衣的动作,用两手的食指依次 在头顶、脖子、胸前、腿和脚等身体的不同部位处交叉运动,并带动宝宝一起做 3、根据宝宝兴趣和表现充分2-3次,适时让宝宝休息、调整。 【户外】妙妙桶 活动目标:感受玩妙妙桶的乐趣,探索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妙妙桶 活动过程: 1、利用妙妙桶热身 2、幼儿自由玩耍,教师参与其中 3、放松休息 星期四(下午) 【活动】游戏:我是一个大苹果 活动目标:感受儿歌韵律,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尝试表演 活动准备:苹果一个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我是一个好吃的大苹果,你喜欢我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内容。 2.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 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卧薪尝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里有几个词语,(出示)谁能大声把它们读出来。 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报仇雪恨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指名读,齐读 3、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4、小结:把课文的重点词语串起来,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办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用好这个法宝。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越国在会稽打了败战,可二十年之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想想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请带着你的疑问读读课文2、3、4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一)理解“求和”的深意 1、指名交流后出示:会稽一战,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2、勾践真的愿意去给吴王当奴仆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万般无奈、只好) 3、昔日为王,今日被迫为奴,读好这两个词,就能读出勾践的无可奈何了。谁来试试? 4、那时越王勾践手里的五万雄兵只剩下五千残兵,摆在勾践面前只有两条路,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是 你,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5、他选择了哪一条?作为一个堂堂的越王,居然连你们小学生都不如,难道他是个胆小鬼吗?越王, 你是怕死吗?越王,你为什么愿意去?你去不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师补充说明时代背景: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如果与吴王决一死战,就会牺牲更多的士兵,百姓的生活将苦不堪言。所以越王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国家灭亡,其实是忍辱负重,为大局着想,这也是一种策略。 7、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勾践万般无奈之情。(指导朗读) (我听出了你的无可奈何。实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啊!逼不得已,出此下策。)齐读。 (二)理解勾践所受的屈辱 1、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勾践夫妇成为了吴王的奴仆。 奴仆在古代是不被人当人看的,他们和牲畜没有什么两样,主人甚至可以随时杀死他们。堂堂的一国之君,当奴仆,是对勾践最大的侮辱。勾践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完成填空。 2、这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没有御寒的衣服、没有温暖的住宿,生活上的折磨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还要…… 3、养马驾车:我就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玉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让他觉得大为受辱,从而大闹天宫。一只猴子尚且认为这是耻辱,何况是越王呢?而且,君王外出,上下马车的时候,是需要有人当踩脚垫的,你想,吴王出门,谁当脚垫?这就是屈辱。 舂米推磨:这种东西叫石臼,石头里面凿出一个凹进去的地方,然后这里面撒上稻谷,人们用两只手拿

二年级上册语文 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领学生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三.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刘家小学陈霞徐会军 联系电话:邮编:72610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八、教学反思

保险概论第十八周教案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教案首页

●新课导入: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基本理解并掌握了保险概论这门课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我们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回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习题讲解 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监管 2.保险监管有哪些原则监管目标是什么 3.简述保险监管体系构成。 4.保险监管方式有哪些 5.保险公司整顿与接管有何不同 6.为什么要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 7.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 二、知识点串讲 保险是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的含义1、从经济角度看 保险是一种财务安排,是为了分摊意外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财务安排,投保人交纳少量的钱购买保险,实际上是将其面临的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化为确定的小额支出,在人寿保险中,保险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具有理财的特征。 2、从法律角度看 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享受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义务。 3、从风险管理角度看 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可以将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应风险转化为共同对应风险,从而提高了对风险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1概述 定义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日前所提起保险,是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

所必须的工具。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类别 保险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一般有社会福利性质,甚至带有强制性,主要有社会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等。商业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商业性质,不具有强制性,这个时候的保险就是一种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2主体、客体与内容 主体 保险主体,就是保险合同的主体,只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单所有人,除非与投保人是同一人,否则,都不是保险主体。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保险人,保险人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在中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形式。保险人是法人,公民个人不能作为保险人。 被保险人,是指根据保险合同,其财产利益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往往同时就是被保险人。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则他的法定继承人即为受益人。 保单所有人,拥有保险利益所有权的人,很多时候是投保人、受益人,也可以是保单受让人。 客体

12《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生:卧薪尝胆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张图片(出示“卧薪尝胆”图片),谁能边看图边说出“薪”和“胆”分别指什么? 师:课文中也有一段话讲明了课题“卧薪尝胆”的意思(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听了他的朗读后,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意思了吗? 生:(利用文中原句)睡在柴草堆上,饭前尝苦胆。 师:你能用结合上下文的办法来理解课题,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读好课题,加深印象。 生: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谁在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师:那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它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在自读前听好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好,现在开始 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词语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几组词语,谁能读好他们? 出示第一组与勾践相关的词语 越国勾践会稽耻辱 万般无奈奴仆舂米推磨屈辱 转弱为强报仇雪恨 生: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师:你知道该组词语都和谁有关? 生:越王勾践 师:是的,我们继续学习下一组词语 出示第二组与夫差相关的词语 吴国夫差征服骄傲 谋臣建议免除后患 生: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师:那这组词语都和谁有关呢? 生:吴王夫差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中有两位王,一位是越王勾践(板书:越王勾践),另一位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18 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18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青春证明(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1课时青春飞扬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青春含义的理解。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 教师总结: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成长的渴望 活动一:描述青春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 大家说出描述青春的词语。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 想一想: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 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的爱情、激荡的情感。 教师强调: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 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目标导学二:飞翔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展开想象 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即可。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它们能不能使 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源于常常有大人们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 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 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1)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提示:向那些具备自信的人学习。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有勇气,才能坚持,创造 奇迹。 (2)青春为什么需要自信? 教师讲述: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 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 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多媒体显示) 轮椅姑娘——李玉川 11岁时充满阳光与快乐的李玉川因一次事故导致全身23处骨折,高位截瘫,只能与病床和轮椅相伴。 “画画是我从小的爱好,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都必须坚持下去。”李玉川告诉记者,为了画画,她坚持积极治疗。只要有时间,她 就会练画画,因为那是她的梦想。 由于身体的缘故,李玉川没法天天去学校,几乎靠自学,但她的成绩一直优秀。十多年来,她先后辗转北京、江西、山西等地治疗。其间,一直有很多热心人士帮助和资助她。在 求学的第四年,按照有关规定,李玉川取得了北京的学籍。 没有向命运低头的李玉川,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并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给了她一份宝贵的录 取通知书。2013年,玉川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 思考: (1)轮椅姑娘李玉川给我们带来什么震撼?从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提示:李玉川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但她没有放弃梦想,克服各种困难,考取了国内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x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投影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2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3 、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继续精读: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理解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 )、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6 )、指导朗读: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 、牵动理解2 —— 3 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