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作者以项目化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高职《经济法》课程改革,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确立考核体系,全面探索了高职《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自2006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文件以来,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热潮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备受关注。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良好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种背景下,我们对高职《经济法》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开展《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改革的背景分析

《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已经普遍开设,并已成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者主干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引下,为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各高等职业院校及专业教师们纷纷探索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特点、师资力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差等多方面的原因,高职《经济法》课程改革成功的案例较为少见。

在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历程中,《经济法》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从现实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课程内

经济法作业与答案

经济法作业与答案

《经济法》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不 定项每题1分,共15题) 1.经济法的权利是指( A ) A、经济主体权利 B、经济权利 C、财产权利 D、经济管理权力 2.“经济法”这一概念被首次使用是出现以下哪一本书中?( A )A、《自然法典》B、《公有法典》C、《经济学字典》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3.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名优标志标签。该标签上印有“获1900年柏林国际啤酒节金奖”。经查该名优标志纯属子虚乌有,该厂亦成

立于1993年。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A )A、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使用质量虚假标志 B、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C、违反《广告法》的规定,构成虚假广告宣传 D、属于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但不违反法律规定 4.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调整的产品不包括( B ) A、电子产品 B、建筑工程 C、纺织产品 D、陶瓷制品 5.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 ( D ) A、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 B、各种经济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国家干预社会经济关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6.以下哪一类人员不能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D )A、正读大学的学生B、个体从业人员

C、无业游民 D、法官、检察官、警察以及公务员 7.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应当依法承担( B )A、有限连带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C、有限责任D、无限责任 8.某商场面对因雨伞质量而要求的顾客以“我们没说过你卖的雨伞可以够遮风挡雨”为由拒绝退货,其行为违反了 ( B ) A、明示担保原则 B、默示担保原则 C、国家标准 D、行业标准 9.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认购的股份不能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 B )。 A、25% B、35% C、45% D、50% 10.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C )元。 A、500万 B、800万 C、1000万 D、1500万 1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经济法概论》作业

经济法概论》课程作业作业题目: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2、简述合伙企业的种类、法律特征。 3、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解散情形。第三章公司法 1、简述一人的特征。 2、简述股份设立条件。 3、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4、简述公司合并和分立的形式及原公司的责任承担方式。 5、简述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的区别。第四章合同法 1、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要约的成立要件。 3、简述合同的主要条款。 4、简述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5、简述不安履行抗辩权的实施条件。 6、简述代位权的含义和构成条件、实施方式与后果。第五章工业产权法 1、简述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区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注意不授权的情形)。 2、简述申请商标注册的条件。第六章市场管理法 1、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2、简述《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3、简述产品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第七章税法 1、简述税收的特征。 2、简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 第八章金融法 1、简述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 2、简述证券交易中的禁止行为。第九章经济纠纷的解决 1、简述仲裁协议的容,仲裁协议有效条件。 2、简述民事诉讼的普通管辖和级别管辖的一般规定。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容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法律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情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 ⑴ 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1.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断进步,物流在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仓储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就成为充 分发挥物流专业引导人才发展、对接社会职业渠道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社会不 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让自身的发展 满足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本文就物流仓储 教学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一、物流仓储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理论知识 适当、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方针,突出应用特色,并以此来组织物流教学。但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高职 院校自身发展条件的一些限制,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 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欠缺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 2002 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 等传统专业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还有一类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上构建的物流管 理专业。所以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纵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没能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关联性特征,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理论多,实践少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对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建设投入较少,实习实 训设施和场所非常有限。导致在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有的学校实践教学课时甚至不到 10%。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 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 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薄弱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 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教 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有限,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少。目 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中老年教师毫无疑问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的,而 招进来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如交通运输管理、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许多老师都是在边学边教边 干的过程中进行物流教学的。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 二、物流仓储教学改革对策 1.健全课程配置,紧扣教学主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依托,而笔者认为,既然目前高 职类学校以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那么物流专业的仓储实 训教学的目标设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其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网院《经济法》课程平时作业一

网院《经济法》课程 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 1.下列不属于合同内容变更的是( A ) A.甲公司将其对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丙公司 B.丁公司与戊公司协商变更合同的履行地点 C.己公司与庚公司就合同标的物品质进行了修改 D.辛公司与丑银行协商免除了其贷款利息 2.赠与合同中,赠与人行使撤销权应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多长时间内进行?( B )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四年 3.下列关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说法,正确的是( D ) A.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同期银行利息支付 B.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诺成合同 C.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D.约定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性规定 4.租赁合同超过多长期限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C)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五年 5.甲与乙协商,甲将其已租给乙的电脑售给乙。该交付为( B) A.现实交付 B.简易交付 C.占有改定 D.指示交付 6.甲公司的业务经理乙经常出差,甲公司便与丙保险公司签订人身意外

事故保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为投保人,乙为被保险人,丙为保险人。 合同法理论上称上述合同为( B) A.为本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B.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C.三方合同 D.代理合同 7.张某与租赁公司签订小汽车借用合同,合同约定了租金和归还的期限。根据借用合同的特点,合同法理论上称其为( B ) A.双务合同 B.单务合同 C.双边条约 D.单边条约 8.A公司欠B公司货款50万元人民币,B公司经与C公司商量,双方就 B公司对A公司享有的债权签订了债权转让合同,B公司并将该转让合同 通知了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的转让合同,称之为( B ) A.主合同 B.从合同 C.主要合同 D.次要合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l999年10月1日生效后,原《经济合 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的效力为( A.) A.全部失效 B.全部有效 C.部分失效 D.部分有效 10.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某水果,合同对该水果的品质作了具体的规定, 如水果甜度水分表皮的颜色。乙公司必须按上述约定予以履行,既不能高于约定的标准,也不能低于约定的标准。该行为遵循的原则是( A. ) A.适当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经济合理履行原则 D.情势变更原则 11.无效合同的无效始于( A ) A.合同成立之日 B.人民法院判决之日 C.仲裁机构裁决之日 D.当事人主张之日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走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下面以课堂探究的实践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表

现的单一性、封闭性,它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刻不容缓。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多元化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第一方面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之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认为: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步发展。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连结,它能很好地解释技能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它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的其他许多有意义的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把人类的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认知学习观,它重视知识的表征、编码、反馈等,但从本质上来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建构议学习观则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此外,我们要构建一个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的学习坏境,这离不开其他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包括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第二方面,课堂探究的环境设计,“探究学习环境”是一种非场所观,其定义是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工具以及信息资源的组合。本课题从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多媒体技术,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创设探究性学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7570138.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附件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2.教学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成果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安徽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30 日 成果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4□1□2□2 序号□9□3□4□0□1□8 编号

附件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其他完成人姓名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安徽师范大学 其他完成人所在单 位名称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安徽省教育厅 鉴定组织名称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鉴定委员会 鉴定时间2004年12月20日 鉴定意见: 以刘运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提问答辩、审读材料等方式,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对该成果进行了严谨、客观、科学的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该成果以专题讲座为基点,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以专题讨论为契机,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对高等师范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该成果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从教改实验的两个年级教学效果看,已经取得了重大人才培养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深化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此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郁贤皓 2004年12月20日

大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大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 歐用生 摘要 大學課程與教學一向是「秘密的花園」,相關研究不多,改革的實踐也不容易。但大學學術社區的成員如何扮演轉型知識份子的角色,使課程與教學發揮實踐(praxis)和行動的功能,應是當前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本文先對大學的課程組織作社會、政治的分析,強調大學課程與教學要誇越疆界和混種(hybridity),由集合型課程轉向統整型課程,並提供六項途徑作為參考。 關鍵詞 集合型課程(collected code)、統整型課程(integrated code)、 混種(hybridity) 壹、前言 大學的課程和教學一向是「秘密的花園」,直到最近才受到重視,因此相關研究不多;大學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也唱議了很久,但至今仍缺少具體的行動和成效。例如一九六○年代末期興起的「潛在課程」研究,已對中小學的課程和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陳伯璋,民74年;黃政傑,民74年;歐用生,民72 年),但在高等教育上,「潛在課程」的研究才剛剛起步。Margolis (2001)編著「高等教育中的潛在課程」乙書,從潛在課程的定義和觀點、校園環境的角色、身體(body)的重要、社會化的實踐和專業化的滲透和抗拒等方面,探討了潛在課程對大學的結構、功能和師生生活的意義和影響,對大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思考有很多的啟示。 社會如何將知識加以定義、選擇、分類、傳遞和評鑑,反映了權力分配

和社會控制的原理(Bernstein , 1971),而大學在知識的生產和分配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大學位於學術階層的頂端,處於知識的象牙塔當中,卻疏於反省,讓許多潛在課程在有意、無意中繼續發揮作用,如Margolis、Romero(1998)在「學院(department)是這麼男性、這麼白、這麼老、這麼保守」這篇文章中說的,大學的課程和教學由於強化了性別的、種族的、階級的、年齡的意識形態,結果維續了階層化的社會。 但是課程可能將壓迫或壓制再製並合法化的同時,也發揮鬥爭和抗拒的功能。(Apple, 1982;Giroux, 1988)在批判教育學中,課程成為協商的動態的過程,師生檢討他們所生存的社會,考驗影響他們的社會、政治的勢力,不斷的追求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平等的民主原則如何成為運作過程中的一部分。因此課程是一直在改變、一直在發展的,批判的課程詴著讓學生了解批判的民主,以實現社區的建構和社會的正義。(Kincheloe, 1999)大學的課程和教學如果能發揮這種批判和實踐(praxis)的功能,學術社區的成員,如教授和學生才能扮演轉型知識份子(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的角色。 本文探討大學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先從課程的社會組織的觀點,分析大學課程的特色及其改革的困難,然後提出若干改革的途徑,以供參考。 貳、大學課程的社會、政治分析 探討握有權力者在選擇和組織知識時隱含的假定,是研究課程社會學的重要觀點。因此Young(1971)、Bernstein(1971)等強調,要從知識社會學的觀點,探討知識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結構及其中的權力之間的關係。他們利用階層化(stratification)、專門化(specification)和開放性(openness)、地位(status)等概念來分析誰將什麼界定為知識,哪些人可以接近哪些知識,不同的知識領域間的關係為何,接近不同知識的人之間的關係又如何等問題。階層化是指知識的價值或地位的高低;專門化是知識範圍(scope)的廣狹;開放性則是指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其結構如圖一所示: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经济法基础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杨杰 课程代码 110081 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评阅教师 第 7 次任务 共 7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实训:撰写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 1.学习本单元法律知识,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 2.自行收集一典型经济法相关案例(也可参考“附:参考案例”),利用所学经济法知识进行分析。 3.撰写《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报告分以下部分: (1)案例介绍 (2)案情分析 (3)民事起诉状 4.以word形式提交,并可就撰写过程、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5.要求:(1)格式规范;(2)杜绝抄袭;(3)按时完成。 作答结果: 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 第一部分:案例介绍 林某、王某、李某、秦某四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2013年国庆节四人相约,每人出资5000元外出旅

游。旅游归来仅剩8元,恰好附近正在销售体育彩券,每张2元。秦某建议,这8元钱已不需要退回,干脆买4张体育彩券,每人一张,说不定还会中大奖,其他三人均表示同意。于是他们买了4张体育彩券,每人分了一张。后来,此期体彩揭晓,4人发现林某分得的彩券中了15万元的大奖,其余3人的彩券均未中奖。于是,王某等人要求与林某平分这15万元奖金。林某认为,体育彩券已分给个人,谁中奖就归谁所有。4人为此争执起来,王某等3人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处理。 第二部分:案情分析 ????对于这15万元的奖金的归属,我个人认为,这15万元奖金应当归林某一人所有,不应当4人平分。王某等4人用8元钱购买的4张体育彩券的确是他们的按份共有财产,但每人分得其中的一张,已构成了对共有财产的分割。而共有财产一经分割,共有关系就不再存在。各个共有人就他分得的份额取得了单独的所有权。本案中,王某等4人每人分得1张体育彩券,他们之间的共有关系就消失了,每人就他分得的那张体育彩券享有所有权。 也许有人会认为每人分1张体育彩券不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而是对共有财产权利的共同行使。其实这是不能成立的。假设王某等4人每人分得2元钱,没有人会怀疑这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每人就分得的2元钱单独享有所有权。那么每人分得2元钱与每人分得2元钱1张的体育彩券的情况实质上是一样的,也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不应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当然,体育彩券本身具有中奖的机会,可能会带来一些收益,但这些可能的收益与体育彩券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彩券所有权的变动而变动。体育彩券因为分割,变为个人的财产。体育彩券可能带来的收益也相应地转归得个人所有。王某、李某、秦某3人在分发体育彩券时,并没有说明获奖后平分,实际上是放弃了这项权利。现实生活中,不少财产在日后都可能增值。作为共同财产,只要在分割时公平合理,各共有人又没有约定对增殖的部分应合理地分配,就应认为各共有5?人对其分得的份额日后增殖的部分享有单独所有权,其他共有人不得要求对增殖的部分重新分配。因此,林某就其分得的体育彩券享有所有权,该彩券中奖所得的15万元奖金也应归他一人所有。 第三部分:民事起诉状 原告:王某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李某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秦某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被告:林某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诉讼请求: 1、王某、李某、秦某三人要求与林某平分体育奖券所得奖金15万元奖金。 事实与理由: 林某、王某、李某、秦某四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2012年国庆节四人相约,每人出资2000元外出旅游。旅游归来仅剩8元,恰好附近正在销售体育彩券,每张2元。秦某建议,这8元钱已不需要退回,干脆买4张体育彩券,每人一张,说不定还会中大奖,其他三人均表示同意。于是他们买了4张体育彩券,每人分了一张。后来,此期体彩揭晓,4人发现林某分得的彩券中了15万元的大奖,其余3人的彩券均未中奖。于是,王某等三人认为这15万元奖金应当平分。其理由如下,用来购买彩券的8元钱是从4人共同出资的8000元钱中剩下的,属于按份共有财产。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78条第2款的规定:“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4人旅游用的8000元由每人出资2000元,剩余的8元钱每人也应有2元,也就是说林某、王某、李某、秦某4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盈亏分担权。综上,请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