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期中)

中医诊断学(期中)

中医诊断学(期中)
中医诊断学(期中)

一、名词解释

1.戴阳证: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突见两颧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生命危在旦夕

2.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者,为——湿热熏蒸

3.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寒湿郁阻

4.瘿瘤:颈前颌下喉结的一侧或两侧,结块肿大,或大或小,随吞咽移动——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5.瘰疬: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肺肾阴虚,或外感风热时毒,挟痰结于颈部

6.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主湿浊、痰饮——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7.光剥舌(镜面舌):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8.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热、痰湿——肺失清肃

9.金破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属虚证,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津枯肺损

10.自汗:(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卫阳虚弱、腠理不固——气虚、阳虚

11.盗汗:睡时汗出,醒则自止,阴虚阳亢、阴不制阳——阴虚、气阴两虚

12.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伴腹满、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颧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属阴虚火旺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属湿热蕴结,湿温病

13.完谷不化:大便中夹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

14.癃闭:指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导致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实——瘀血、结石、湿热;虚——脾气虚、肾阳虚

15.饥不欲食-- 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16.寸口三部九候:

寸口三部:寸、关、尺

每部三侯:浮、中、沉

寸:浮、中、沉

关:浮、中、沉九候

尺:浮、中、沉

二、问答题

1.试述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临床主病?

(1)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2)白色:主虚证(气、血)、寒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

2.临床常见的舌色有哪几种?各提示哪些临床意义?

(1)淡红舌:淡红舌为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疾病情况下见舌色淡红,为疾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脏腑

(2)淡白舌:主虚证、寒证。可见于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阳虚等

(3)红、绛舌:主热证。舌色红或绛有表热、里热、实热、虚热之分,舌色愈红,热势愈甚

舌边尖稍红——表热证

舌尖红赤破碎——心火上炎

两边红赤——肝经热盛

舌红绛有苔——实热

舌红绛少苔无苔——虚热

(4)青紫舌: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

绛紫——营血热盛;瘀热

淡青紫——气血亏虚、阳气不足,血脉瘀滞;

淡红而紫,或瘀斑、瘀点——瘀血内阻

先心病、药物、食物中毒等

3.临床常见的苔色有哪几种?各提示哪些临床意义?

(1)白苔:主表证、寒证。正常舌苔

薄白苔——正常;表证

白滑——寒湿、阳虚水湿内停

白厚腻——湿浊、痰饮、食积

厚白腻而干——湿浊中阻,津气不得宣化

积粉苔——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苔白燥裂——燥热伤津

(2)黄苔:淡黄苔为热轻,深黄苔为热重,焦黄苔为热极

苔薄黄——表热证

苔黄白相兼——表里相兼

苔黄腻(黄腻苔)——痰饮、湿浊、食积化热

苔黄粘腻——痰涎、湿浊与邪热交结

苔淡黄而滑(黄滑苔)——阳虚寒湿、痰饮化热;

气血虚+湿热

黄糙苔、黄瓣苔、黄黑相兼——邪热伤津

燥结腑实

(3)灰黑苔:主里热或里寒的重证

热极伤阴;

阳虚阴盛;

肾阴亏损,痰湿久郁

白腻灰黑——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焦黑干燥,舌起芒刺——热极津枯

黄赤兼黑(霉酱苔)——宿食湿浊化热,熏蒸秽浊上泛;血瘀气滞;湿热夹痰

4.试述胖大舌、瘦薄舌、齿痕舌、裂纹舌、点刺舌的临床意义?

(1)胖大舌——水湿停滞。色白——气虚、阳虚;色红——里热

(2)瘦薄舌——气血两虚(色淡);

阴虚火旺(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

(3)齿痕舌——舌体胖大,舌色淡白,伴有齿痕——多为气虚、阳虚;

舌体不胖,有齿痕,舌质嫩者——多属脾虚、气虚或气血两虚

(4)点、刺舌——阳热亢盛、血分热盛;

根据点刺所在部位,可推测热在何脏;

观察点刺颜色,估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的程度

(5)裂纹舌——由精血亏虚、阴津耗损、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全身营养不良的表现

舌色浅淡而裂——血虚

舌色红绛而裂——热盛伤津,阴津耗损

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裂纹——脾虚湿浸

5.试述寒痰、热痰、燥痰、湿痰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1)寒痰:白、清、稀——外寒伤阳,津凝不化;

内寒,脾阳不足。

(2)热痰:黄、稠、浊——热邪煎津;

(3)湿痰:白、滑、多、易咯——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4)燥痰:粘、少、难咯——燥邪伤津,或阴虚津亏

6.谵语、郑声在临床特征、临床意义方面如何区别?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

(2)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低无力——心气大伤

7.试述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1)恶寒发热:

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表寒证)

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表热证)

恶风而发热轻——伤风表证(表虚证)

除于感邪性质有关,还与感邪轻重有关

(2)但寒不热:

新病畏寒(里实寒证)——寒邪直中,阳气郁遏;

久病畏寒(里虚寒证)——阳气虚衰,失于温煦

(3)但热不寒:

壮热:高热(>39℃),持续不退,常兼见大汗、口大渴、脉洪大(阳明四大症),阳明经证气分证(里实热证)

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伴腹满、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颧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属阴虚火旺;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属湿热蕴结,湿温病。

微热:轻度发热(<38℃),或仅自觉发热,见气虚、血虚、阴虚、气郁等

(4)寒热往来:恶寒发热交替发作——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无定时: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有定时:多见于疟疾病

8.临床潮热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提示什么临床意义?

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伴腹满、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颧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属阴虚火旺;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属湿热蕴结,湿温病。

9.试述胀痛、刺痛、重痛、隐痛、灼痛、冷痛、空痛的临床意义?

(1)胀痛:疼痛兼胀感——气滞;

(2)刺痛:痛如针刺——瘀血。

(3)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寒证(实寒、虚寒)。

(4)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热证(实热、虚热)。

(5)隐痛:疼痛不甚剧烈,绵绵不休——虚证(胃、肝、腹、龈、喉)。

(6)空痛:疼痛兼有空虚感——虚证(脑、胃、肾)

(7)重痛:疼痛兼有沉重感——湿邪(头、肢、腰、全身);

肝阳上亢(头重)

10.试述浮脉、沉脉、数脉、迟脉、虚脉、实脉、滑脉、弦脉、洪脉、细脉的临床特征、临床意义?

(1)浮脉:

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意义:主表证。虚证(浮而无力)。

(2)沉脉:

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意义: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邪郁于里,气血内困

无力为里虚——正气不足,鼓动无力

(3)迟脉:

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

意义:主寒证——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4)数脉:

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90~120次/分)

意义:主热证——有力实热,无力虚热

(5)洪脉:

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意义:气分热盛——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

(6)细脉(小脉) :

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意义:气血两虚,诸虚劳损——血虚脉道不充,气虚则无力鼓动。

湿病——湿邪遏阻脉道

(7)实脉:

特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意义:实证。

(8)虚脉:

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意义:虚证

(9)滑脉:

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意义:痰饮、食积、实热;

青壮年;妊娠脉

(10)弦脉:

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张度高)。意义: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生理性:春季、老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