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闻庄子圣贤的故事

历史趣闻庄子圣贤的故事

历史趣闻庄子圣贤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庄子圣贤的故事

导语: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 相互影响:来源《庄子大侠》:“春旱,鱼相于地,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湿,不如忘记彼此在江湖。”“原意是春天干涸后,两条鱼没有及时离开,最后被困在陆地上的一个小洼地里。两条鱼动弹不得。他们用泡沫互相润湿,忍受彼此的吹拂,忍受转身时擦拭身体的痛苦。这时,两条鱼不禁回忆起它们在河湖中自由快乐的生活。 螳螂充当交通工具:来自庄子,人类的世界:你不知道丈夫螳螂吗?一个人的天赋之美在于他对自己手臂上留下的伤痕感到愤怒。对美丽的人的谨慎、小心和侵犯是很少的。意思:螳螂张开双臂阻止前进的车轮。它并不知道自己无能,但它确实认为这样做是有益的。何彦!你的心是好的,但你的行为就像高估了自己。你必须保持警惕。小心!屠龙技巧:《庄子·列御口》:“朱令学会了如何以支离破碎的方式屠龙,并在一个富裕的女儿家庭度过了三年。他很有技巧,但没有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意思是: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想学习一项惊人的技能当他听说分散的利益会杀死龙时,他想,“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技能。”所以他去拜师布衣当老师。他学习了整整三年,在学会屠龙技能之前,他扔掉了所有的财产。但是学习技能有什么用呢?世界上没有龙。他的精彩技能将被用在哪里? 生之约终结:来自庄子?偷跖骨:尾巴和女人住在横梁下。那个女人没来,水不能走,她抱着横梁死了。据说:一个叫微生的疯子正在桥下和他心爱的女孩约会,但是他的爱人很久没有来赴约了。不幸的是,

洪水上涨了。为了遵守诺言,这个疯子坚持不走,最后他淹死在桥柱里。 是一种常见的负重方法:出自《庄子·叙物归》:“郢人的粉笔慢,鼻子像苍蝇的翅膀,这使得工匠们经常负重,听它说话,用粉笔不伤鼻子,郢人站着不失去能力。”宋听了,说:“你替我做。”?工匠说:虽然我已经死了很久了,但我能尝到它的味道。?“意思是:有一个叫瑛的人在粉刷墙壁时,不小心碰到了鼻子上的一个石灰点,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他知道另一个名叫匠石的人可以发挥斧头的独特技能,所以他“习惯于搬运重物”。也就是说,他像风一样挥舞着斧头,咔嚓一声砍掉了石灰,这样他的鼻子就不会受伤了。他不怕丢脸。后来,听了一个叫宋的人讲的这件非常难得的事。他很无聊,想找点刺激,所以他在鼻子上涂了些酸橙,这也让“工匠们锻炼体重成为惯例”马史回答说:“我以前能做好这项工作,但是现在我不能玩了,因为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个叫英的人已经去世了。”“ 缺钱:摘自《庄子·让王》:“曾子生来健康,十年不做衣服,是冠缨脱落,缺钱而缺钱,一定会鞋后跟“意思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住在卫国,面容憔悴,手脚沾满蚕茧,衣衫褴褛,生活十分艰难。有时他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不做新衣服。他一戴上帽子,帽子上的流苏绳就断了,拉下了他的裙子,露出了他的胳膊肘。 1、王维召见庄子 庄子穷,靠编草鞋,向监工河侯借米可以说,为了解决无米之炊的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全)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3-1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疏通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相(xi a ng)梁鹓雏(yu o n ch u ) 夫(f u ) 醴(I 1 )泉邪(y e ) 吓(h e ) 鸱(ch i ) 濠(h a o)梁鯈(ti a o)鱼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3、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 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教学过程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 今天在这分享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崔铉胸怀大志,前程万里“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

的样子,非常喜欢。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 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 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 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故事启迪】纵观古今,确实是“人无志不立。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涉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至今仍是许多年轻人立志奋发的座右铭。 年纪轻轻的唐朝诗人杜甫在学习“四书五经时,就立志要“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至临终,他仍惦记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报国之心,永远那么执著。

《庄子》-成语故事

《庄子》 《庄子》,亦称《华南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战国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北)。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螳臂挡车 《庄子》

庄子中的成语

鹏程万里 『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直上 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越俎代庖 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 每况愈下 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大而无当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大相径庭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后来用“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朝三暮四 (古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今义)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 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从容自得,心意满足。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螳臂当车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当:阻挡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喻贪生惧死,不如相忘于自然。 相濡以沫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盗亦有道 道:道理。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唇亡齿寒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2011-08-08 11:40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解释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径庭”。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用以说明女子皮肤的白皙。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后用“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比喻毫无生气或极端消沉。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总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出自《庄子?齐物论》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成语踌躇满志拼音chóu chú mǎn zhì释义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来源《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作者:佚名教案来源:别处引用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 教材分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

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二)、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见参考译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课 题庄子寓言三则 课 型 吟诵 探究 课 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平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水 平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水 平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水 平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 学 用 具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⑤国:国都。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除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业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2、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3、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4、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 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 )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 游于濠梁( ) 鲦鱼出游从容( )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我知之濠上也( )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 ) 或谓惠子日(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是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之乐(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 (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其名为鹓鶵( ) (3)仰而视之日( )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鹪鹪的故事中鹓雏比喻什么样的人鸱比喻什么样的人腐鼠比喻什么

庄子成语故事

中本141 叶春晓 1402401126 《庄子》成语故事 1.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出处:《庄子·逍遥游》 齐谐者(1) ,志怪者也(2)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3),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去以六月息者也 (5)。”野马也(6) ,尘埃也(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8) 。天之苍苍(9),其正色邪(10)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其视下也(12),亦若是则已矣(13)。 [注释] (1)齐谐(xié),齐国记载诙谐怪异的书。作人名、书名解非是。 (2)志:记,记述,记载。怪:怪异,奇异。 (3)水击:拍打水面。水击三千里,说明鹏起飞时的声势极大。 (4)传(tuán):盘旋。扶摇:自下而上的暴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说眼界极远。不管是水 击三千里,还是升到九万里高空,然而都是不足自矜的.因为都是有待的,不逍遥不自由的。 (5)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向南极大海,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止息。作乘六月的风而去解非是。 (6)野马:游气浮动于天地之间,状如野马奔驰。 (7)尘:指尘土。埃:指尘土中的细小颗粒。尘埃:即飞扬在空中的带有尘土颗粒的空气。 (8)生物:指空间活动的生物。息:气息。以息相吹:气息相互吹动。 (9)苍苍::深蓝色。 (10)其:通岂。 (11)极:尽。 (12)视:看。 (13)是:此,这样。则已:同而已。

[译文] 齐国的谐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谐书上所记的言论说:“当大鹏迁往南极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借盘旋的暴风飞上九万里高空,一飞去就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息止。”野马奔驰的游气,飞扬弥漫的尘埃,空中活动的生物,都因气息相互吹动而上升。天空的深蓝色,难道那是它的本色吗?天空的高远难道就没有穷尽吗?大鹏向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罢了。 2.夏虫朝菌 出处:《逍遥游》及《秋水》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知大年(2)。奚以知其然也(3)?朝菌不知晦朔(4),蟪蛄不知春秋(5)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6),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7)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9),众人匹之(10),不亦悲乎 (11)! [注释] (1)知(zhì):通智。不及,不了解。大知:是指一切无待的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 (2)年:寿命。小年,短命。 (3)奚:何,怎么。然,这样。 (4)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一个夜间一个白天,一天一夜。 (5)蟪蛄(huìgū):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春秋,指一年。 (6)楚,楚国,在今湖北省。冥灵:树名,非指大龟名。 (7)大椿:树名。 (8)此大年也:此四字原缺,按刘文典《庄子补正》补正。大年:指齐生死,忘生死。 (9)彭祖:传说中的人物,姓钱名铿,尧时人,历经夏、商、周各朝,活八百岁,封干彭,又年寿长,故称彭祖。特:独。闻:名声,此处引申为著称。 (10)匹:比。 (11)悲:悲哀。 [译文] 才智小的不了解才智大的,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呢,生命只有一个

《庄子故事两则》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生平事迹不详,据有关史料来看,大体可知他思想上鄙视富贵、淡薄利禄,是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 《庄子》一书,现存33篇。一般认为,《逍遥游》等内篇7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杂篇共26篇,是庄子门徒或后学所作。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继承老子,对其中消极方面的东西有所发展。庄子不满于当时的战乱,对人民生活痛苦表示愤慨,他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他的蔑视礼法和权贵,放荡不羁,对统治阶级不合作,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有积极作用。但他由此得出抛弃一切的虚无主义结论,是十分错误的。 庄子散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他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极富浪漫色彩。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现的。他的故事形象生动,几乎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庄子散文不但譬喻特多,而且运用灵活。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于取象者也”,这对庄子来说,尤其恰当。《庄子》一书,“寓言十九”。这些寓言本来是用做譬喻的,但不管庄子或其后学主观上企图用来说明什么观点,寓言本身的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古典散文中罕有伦比,对后代文学家影响深远。韩愈曾把《庄子》和《离骚》并称;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近。 庄子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茫昧)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天地之间),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

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

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 导读:本文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空船法】 《庄子》山木篇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假如你正驾驶着一条小船,在河中前行。这个时候对面来了一条船,直直的往你撞过来。船离得还远的时候,你肯定要大声呼喊对面的人小心了;船继续靠近,你就要大声呵斥了;船快要撞上了,你说不定就破口大骂了。船撞上了,你才发现是条没有人的空船,于是瞬间闭口,怒气全消。 之前生气而现在不生气,是因为之前认为船上有人,而现在发现是条空船,这就是庄子的“空船”理论。 谁会对着一条空船生气呢?谁会因为被大石头堵了路而对大石头生气呢!“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走在路上被风吹下来的瓦片打了头,你的怒气也不会产生,因为没有可以责怪的对象。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正着用,是把自己的身心放空,老子所谓“圣人恒无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私,有私则有偏,有偏则有争。我们静心想一想,所有负面情绪产生,是不是都因为有“我”?所有对别人的怨愤,是不是都因为觉得对方是“有心”的?

因此静静的放空自我,便是排解负面情绪的极好方法。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极虚静处,没有烦恼与忧愁。极虚则无心,无心而为,则与时俱化,就像被风吹动的瓦片一样,死、生、惊、惧全都不能进入到他的思想中,又怎么会有负面情绪产生呢? 反着用,是把别人放空,也十分有效。人之所以会倾注情绪,是因为对方是人,是可以接收你情绪,可以与你互动沟通的同类。倘若把它当成石头一样不可沟通,也就容易心平气和了。被人踩上一脚,只当自己不小心踢到石头了,又怎么会怒气横生,张口便骂呢? 【凝神法】 孔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的老人手持竹竿在粘蝉。老人一粘一个准,就像捡小石头一般容易。孔子很惊讶,问老人是怎么做到的。老人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在竹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练习,移动竹竿而不让泥丸掉下来。练了五六个月以后,我去粘蝉就很少失手了。 “后来再用三个泥丸练习,练成后去粘蝉,失手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最后用五个泥丸练习,练成后粘蝉就从不失手了。我粘蝉的时候,身如树桩,手臂如枯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我的眼里只有蝉的翅膀,其它一概都不理会,又怎么会粘不到呢?” 孔子赞叹不已,说这便是精诚之道啊!“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全神贯注,遗忘外物。所以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当不知不觉达到全神贯注的时候,负面情绪便已经消散一空了。

庄子成语故事:寿陵失步

庄子成语故事:寿陵失步 【出处】 《庄子·秋水》 【原文】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 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故事】 “邯郸学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 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嘲笑了公孙龙一通,说他学识浅薄; 最后又讲了个故事,以拒绝公孙龙的请求。 故事大意说: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好看。北 方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地赶到邯郸,来学 习当地人的走路姿势。他成天呆在大街上, 观看人家怎么走路,边看 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又摹仿着做,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 人后边走几步。不过费了很大劲,学来学去,总地不象。这个少年心里想,也许自己多年习惯了原来的走法, 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了 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想要着手脚 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同时又要留意每上步的距离,....把 他弄得手足无措。他一连学了几个月,越学越差劲,不但没有学会邯郸 人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先的步法也忘掉了。最后他的钱花光了,不得 不返回寿陵。不过他已经忘记怎样走路了,没办法,只好狼狈地爬了回去。 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 盲目摹仿别人的长处不成,反而丧失自己固有技能的人或事。这个成语 也写作了"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现在邯郸市区并关,有座

跨沁河两岸的拱券石桥, 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成,人称"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寓意】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详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二、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把握故事的寓意。 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

中国成语故事:庖丁解牛

中国成语故事:庖丁解牛 【成语】:庖丁解牛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 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使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举例造句】: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清·龚自珍《明良论四》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成语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 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 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 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水准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 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 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 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 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 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0田

‘‘’‘’’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 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 (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 地的啊!所以,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 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 小心翼翼地提升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 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 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 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