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的有关规定

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的有关规定

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的有关规定
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的有关规定

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的有关规定(试行)

为了进一步强化单病种付费管理,不断提升我院竞争力,根据上级对单病种付费的有关要求,现结合实施单病种付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我院骨伤科单病种付费审核与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单病种付费管理的基本原则

1、力争控制全院单病种费用总量不超支;

2、不违背病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及正当治疗需求;

3、各科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单病种付费的管理过程;

4、尽最大努力保护科室单病种付费管理的积极性和正当利益;

5、尊重客观事实,严防弄虚作假;

6、维护医院整体利益,杜绝恶意逃避单病种审核的行为;

7、重视每一个单病种病例的处理,特殊病例的处理将作为今后工作的范本,用于指导以后的单病种付费管理工作;

8、任何科室不得将单病种付费标准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参保人员,有意压缩正常治疗费用,影响参保人员治疗,严禁采取到门诊交费、科室自己收费等各种收费措施,增加参保人员的负担;

9、单病种付费标准是经过精心测算确定的,医院鼓励科室不断调整收费结构,控制住院费用增长。

二、超标准使用内置物(或固定器材)的处理原则

1、有内置物限价的单病种:肱骨干、尺桡骨(含桡骨)、胫腓骨骨折(含胫骨)、股骨干等有内置物限价的单病种,要按照规定的费用标准使用内置物,使用超标准内置物需与参保人员或家属签署协议,超过规定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费,其他如用药、检查等项目超支部分由科室负担。

2、无内置物限价的单病种:除有内置物限价的单病种以外的其他单病种,如不合理使用高价内置物,病人不负担相关费用,超支部分由科室负担。

三、单病种病例出现复合伤的处理原则

骨伤病人诊断中包含单病种名称,如同时并发以下情况,如血管

神经损伤、开放性损伤、脱位、半脱位、软组织损伤等,或伴有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原则上总费用仍执行限价标准,如果情况确属特殊可按照流程撤销单病种,但仍然需要保留器材限价。

四、单病种撤销的处理原则

1、如果参保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排除使用高价器材和高价药品的主观故意,病人客观确实存在特殊情况,使单病种费用超支无可避免,经治科室可以提出撤销单病种的建议,经审核同意后可撤销单病种管理,情况复杂的由医院单病种管理专家组做出处理意见。

2、有内置物限价的病种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符合撤销单病种的条件,可撤销单病种限价管理,但必须保留器材限价。因参保人员提出使用高价器材的,超支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费。

3、普通的粉碎骨折仍按照单病种限价管理,严重的粉碎骨折需要采取特殊固定方法的,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的,科室可以申请撤销单病种保留器材限价,同时需向医院单病种管理专家组提供病历、院内网PACS拍片记录或具名X光片予以确认。

五、其他有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1、强化专科建设:本专科收治范围内的单病种超支与结余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收治非专科单病种的结余按照一半结算奖励,超支部分科室全额负担。

2、18岁以下(含18岁)青少年骨折和使用闭合整复方法治疗的单病种,按照单病种上限控制费用,超支或结余部分将按照医院鼓励使用闭合整复方法治疗骨折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给予奖惩。

3、临床科室在参保人员入院时,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告知或上报的,造成无法按照单病种规定进行管理,参保人员出院后又要求按照医保或工伤结算的,将仍按照流程完成审核,符合单病种的如有结余部分归医院,如有超支由科室全额承担。

4、对于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目前不能预见的问题,将本着顾全大局、维护医院利益的原则协商解决。

总之,实行单病种付费管理属新生事物,对我院来说缺乏相关的管理

经验,特别是骨伤科单病种付费管理,更具有复杂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完善,促使收费更趋合理,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大姚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单病种名称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 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心力衰竭 ( HF) 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 CAP) ( 组长) 脑梗死 ( 副组长) 髋、膝关节置换术 ( 组长) 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各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 副组长) 三、工作职责: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决定改进意见及提出奖励建议。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 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 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三)质控办: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 监控临

床医疗与服务过程, 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采用历史对照法 ( 实施前后数据分析对比)或对照组方法(不同医院或本院不同病区间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四)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 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五)执行科室职责: 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 杜绝相关单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 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 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 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 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六)护理部: 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 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七)麻醉科:负责制定单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 并保证落实到位。 (八)药学室: 参与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 并负责监督。 (九)病案室: 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 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十)信息科: 协助解决各病区单病种上报链接问题; 统一科室代码, 规范归口管理; 利用电子病案或 HIS系统获取单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 和安全,现根据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单病 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 要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对疾病诊疗 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评价和规范医师诊疗行为。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应坚持: (一)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原则; (二)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原则; (三)信息数据上报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原则;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达标率持续改进原则。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 四、院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 究制定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制度; (二)根据国家卫计委和山西省卫计委下发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组织实施; (三)制订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计划; (四)督导、检查各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五)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五、科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组长为临床科室主任,成员由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二)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 (三)提出科室在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四)讨论研究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改善措施,持续改进单病种医疗质量; (五)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六、单病种选择原则: (一)医院实行单病种管理的首选病种为山西省卫计委《山西省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5月)单病种管理监测病种; (二)选择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覆盖率较大的病种; (三)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的病种; (四)所选病种能对应一个明确的ICD-10编码或一定的编码范围。七、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管理 (一)以卫计委要求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作为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具体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见医院有关文件; (二)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目标为: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达标率应达到本省同级医院较好水平。 八、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前应当进行相关培训。 (一)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2、各相关职能科室人员; 3、临床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

单病种结算管理办法

xx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 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委行署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积极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根据《xx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x人社发〔201x〕x号)和《xx地区办公室xx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规〔201x〕x号)精神结合我x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单病种结算是指对一些病程相对单一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种,在患者确诊入院后,根据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并治愈或好转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确定一个统一的住院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由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分别付费的方式。 第二章实施范围 第三条实施病种

根据疾病诊断和治愈标准明确、临床诊疗路径清晰、并发症与合并症少、诊疗技术成熟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先确定了实行按单病种结算方式管理的111个病种及定额标准。(病种及定额标准详见附件1、2)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实施病种。 第四条实施单位 xx地区内国有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章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五条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确定原则 (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状况,结合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按照疾病诊疗路径相对类似,临床操作相对规范的原则,由xx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部分病种费用情况,通过临床调查与综合评估作出合理的定额参考金额,地区医疗保险局与医疗机构沟通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别确定各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二)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实行统一定额标准。 (三)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含各项药品费、检查费、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治疗费、护理费、化验费、床位费、诊疗费等各项住院总医疗费用。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三)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实施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科室医疗组长及业务骨干为成员。 单病种实施小组工作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四、多科协作机制 每年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室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和上报工作,并与职能科室落实在单病种管理中的职责。 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证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药剂科: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病种付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病种付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是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我院自2004年开展128种单病种限价收费后,医院各项工作得到很大促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和业内赞赏。实施单病种付费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遏制了不正之风,提高了医院行风建设水平;降低了就医门槛,医院业务量大幅度增长;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单病种付费在健全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和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院领导多次在院周会上要求科室要做好单病种付费工作并强调单病种付费是对科室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06年5月8日下发**院普字〔2006〕14号“关于下发《单病种限价目标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对科室单病种付费工作的考核意见。为巩固单病种限价收费成果,加强对循证医学、临床路径的研究与探索,积极推进病种付费改革,确保医疗质量持续不断的提高,鼓励科室扩大病种付费范围,增加单病种付费工作量,特制定病种付(收)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一、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办法 (一)病种质量控制评价:包括病种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一周内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等。 病种质量控制评价表 (二)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四)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五)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90%、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病人满意度〉95%等。 (六)相关疾病的护理流程、护理规范、健康指导落实、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等。 二、绩效考核办法 (一)开展病种付费试点的科室:医疗组及护理单元提奖比例在原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增加1%,若每月开展超过10例的,提奖比例增加2%。 (二)开展单病种(含单一治疗方法)付费的科室: 1、住院部分:依据科室诊治的单病种付费病人例数占出院病人比例(该比例简称付费比)作为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支付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逐渐向单病种付费方式发展,并且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但是在现行运行机制下,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管理能力、经济效益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该文探讨了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以期为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标签:医院;单病种付费;策略;管理模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 h the further advance of China’s medical reform,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medical treatment charge pays mode has been changed,gradually to the payment method of single diseases development,and constantly expanding coverage. But under the current operating mechanism,the hospital in single disease payment mode has certain risk,the social benefit of hospital,management ability,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and other aspects are of great challenge. Therefor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 and strategy of the single macro-reforms,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help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Single macro-reforms;Strategy;Management mode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将按服务项目付费作为基本前提,开始实施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对过度增长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遏制,使患者的费用负担减轻,从而实现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但是单病种付费管理模式作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利益分配、医疗质量控制、内部管理规范以及费用成本核算等,并且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管理能力等要求较高。因此,该文对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进行了综述。 1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管理模式 所谓单病种,主要指的是单一病症,且没有合并症的一种单纯性疾病,而单病种付费则指的是对单病种医疗全过程的费用进行总量控制和独立核算的一个支付方式,是医院将病种分类作为基本依据,确定单病种支付费用额度的一种支付医疗费用方式,也是初级形式的一种病种支付方式。当前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的单病种付费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病种最高限价的付费制度,即先科学论证和核算各项单病种费用,然后将单病种费用的一个最高限价确定下来;另一种则为单病种标准定额付费制度,即先测算单病种,通过专家论证后将一个标准费用额度确定下来,同一病种疾病在费用额度方面基本一致。这两种单病种付费模式都能对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遏制,其中单病种最高限价付费模式比较常见。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 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XX医院单病种工作管理办法

1 单病种实施工作要求 1.1 各科室成立单病种管理实施小组(市级单病种参照执行): a 组长由科室负责人担任。 b 成员由该科室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c 单病种管理员1-2名。其中至少一名需由临床科室具有主治以上技术职称医师 担任。 d 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要上报医务科备案。若因人员变动,需将主任签名的调整 名单及时上报医务科。 1.2 科室制订单病种管理相关制度。其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科室单病种管理实施方案。 b 科室单病种管理培训、考核计划,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或考核。 c 科室单病种管理质控制度。 1.3 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单病种,必须熟练掌握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按照各单病种质量 控制指标要求进行管理。 1.4 每完成一例单病种,填写《病种质量管理措施评价调研(试行)简表》,存放在《单 病种管理文件夹》中。 1.5 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 a 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病情没有达到直接影响单病种实施的严重 程度,必须按照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相关诊疗和质控。如合并症严重,并 属于除外病历,应在科内组织讨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主管医师在《单病种管理文件夹》的工作日志(见院内网-医务园地-质量控制- 单病种研讨会议资料)中做记录。 b 并发症出现时,如属于常见并发症,不影响单病种的实施,按照单病种质量控 制标准进行相关诊疗和质控。如果并发症严重,属于除外病历,应在科内组织 讨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提出处理意见。主管医师在《单病种管理文件 夹》的工作日志中做记录。 c 必要时将病例及处理意见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院内讨论。 1.6 实施单病种的病历,《医患沟通记录》中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的内容。 1.7 满意度调查: a 对于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病例,主管医师于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并及时回收存在科室文件夹内,如属于临床路径病例,不必重复发放。 b 医院定期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1.8 直报: a 凡属于单病种病例出院后(包括本科室收治的其他单病种),应该在10天内报 告。内容全面、及时、真实,要求不得漏项,时间精确到分钟,保证上报资料 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每月20日作为医务科统计单病种的截止日期,每月

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征求意见稿) 适用病名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一、剖宫产质量控制指标 (一)产前风险评估 (二)剖宫产指征选择 (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四)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 (五)产后出血量评估 (六)产后并发症与再次手术 (七)新生儿并发症 (八)提供母乳喂养与产后康复健康教育 (九)切口Ⅱ甲愈合 (十)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 (十一)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

(十二)妊娠合并HBV实施母婴阻断(可选)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适用临床路径:剖宫产临床路径,卫生部2009年版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质量控制指标 (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与分级 (二)收住院/或ICU符合指征 (三)控制性氧疗 (四)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适当 (五)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选择与应用符合指征 (六)合并症处理适当 1.合并右心衰竭时可选用利尿剂 2.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强心剂 3.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血管扩张剂 4.有高凝倾向可选用抗凝药物 5.危重患者(如出现PaCO2明显升高时)可选用呼吸兴奋剂 (七)重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八)提供戒烟、减少危险因素疾病自我管理教育服务 (九)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

关于单病种补偿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管 理的通知 各定点医疗机构: 为引导参合患者合理就医,促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参合农民就医负担,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在我县实施单病种包干结算补偿管理,请按照以下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基本原则 (一)、明确病种、定额补偿。单病种是指不伴有其它合并症的单一病种;单病种管理是指对所特定的病种实施限额收费,定额补偿,费用超出部分由就诊医疗机构自行负担的一种补偿形式。目前暂定18种单病种,具体病种和包干补偿金额见附表。 (二)同一病种、不同限额。根据医院不同级别制定不同限额收费标准,参合患者根据所患疾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三)、质量至上,医患双赢。实行单病种包干结算方式后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诊疗常规,规范服务行为,完善设备设施,保证医疗质量。 二、确定结算就医范围及标准 (一)、费用限额:是指符合单病种包干结算管理的疾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费用的限定,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不准以任何形式再向病人收取费用; 补偿定额:是指县合管中心对符合单病种包干结算标准的疾病治

愈后的一次性补偿。如住院医药费用低于补偿标准时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补偿。 (二)、规范管理: 若是不符合备注要求的治疗,将不能按此办法补偿。在病人住院期间,禁止医疗机构给病人开处方到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药店购买药品以及材料,或间接提高收费标准。 三、强化定点医疗服务管理 (一)、实行单病种包干结算方式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原则制定合理诊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要严格按照单病种包干方式结算,不得再收取或变相收取其他医疗费用(若参合人员有特殊要求的,需本人或家属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签字认可,其费用由自已承担,没有签字认可的,由此发生的费用由经治医院承担)。 (二)、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未达出院标准或治疗尚未完成的参合患者催赶出院,年内出现一例类似情况者,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三)、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及相关要求,如治疗中发生意外,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四)、参合患者以单病种疾病收治入院后,在住院期间,若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应告知患者,同时纳入非单病种管理,按非单病种标准执行。 (五)、单病种包干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执业范围内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不得超范围行医,否则不予报销。

单病种管理汇总

关于印发《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今随文下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及其工作职责 附件2 部分单病种质控指标标准值 附件3 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表单(控制性表单) 附件4 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表单(指导操作性表单)

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实施计划 1.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中主要负责制订实施规划,确定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协调单病种质控实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 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 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 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单病种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卫办函[2009]366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王深明 副组长:谢灿茂 成员:(按姓名笔画排序) 王治平王深明石志杰刘秋生刘敏何建桂杜志民杨建勇陈孝陈虹周燕斌金玉善高修仁傅明

彭丹心曾进胜曾勉谢灿茂谢晓燕詹红廖威明熊莺 秘书:李菁史新亮 医院信息报送员:史新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 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该种疾病的科室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控制。 2、根据六个单病种的ICD编码,检索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底的六个单病种收治情况,初步了解我院2009年度单病种的基本质量控制指标。 3、12月,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2009年度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

(完整word版)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

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第 1 页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单病种结算管理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 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委行署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积极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根据《黑龙江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黑人社发〔2014〕38号)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署办规〔2016〕1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单病种结算是指对一些病程相对单一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种,在患者确诊入院后,根据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并治愈或好转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确定一个统一的住院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由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分别付费的方式。 第二章实施范围 第三条实施病种 根据疾病诊断和治愈标准明确、临床诊疗路径清晰、并

发症与合并症少、诊疗技术成熟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先确定了实行按单病种结算方式管理的111个病种及定额标准。(病种及定额标准详见附件1、2)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实施病种。 第四条实施单位 大兴安岭地区内国有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章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五条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确定原则 (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状况,结合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按照疾病诊疗路径相对类似,临床操作相对规范的原则,由地区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部分病种费用情况,通过临床调查与综合评估作出合理的定额参考金额,地区医疗保险局与医疗机构沟通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别确定各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二)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实行统一定额标准。 (三)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含各项药品费、检查费、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治疗费、护理费、化验费、床位费、诊疗费等各项住院总医疗费用。 第六条大兴安岭地区医疗保险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 水平变化情况,适时合理调整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将单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交口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各相关科室: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二甲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结合既往医院单病种管理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孙绪谦(副院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张中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郭志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梁建忠(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杜景萍(工会主席,副主任护理师) 成员:尹志锋(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武文平(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 任永芳(院长助理,儿科主任,主治医师)

李福连(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王健(普外科主任,主治医师) 梁惠杰(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郭慧萍(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完英(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梁素香(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文生(急诊科、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郭东升(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 张大江(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

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记录本(7781)

妇产科单病种质量控制 管理记录本 甘孜州人民医院

目录 1.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名单 2.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3.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4.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5.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记录 6.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

妇产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主任张玲娟 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政策制度的传达以及落实实施情况,人员分配安排,单病种病例审核,总体监督 副组长:护士长朱玲 协助组长进行监督实施工作,定期审查单病种落实实施情况,并召开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会议 组员:方竞副主任医师,陈丽主治医师、冷逸玫主治医师,谭剑主治医师,亮亮住院医师,规培医师钱学飞负责书写评估改进报告

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主要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严格按照卫生部公布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单病种管理,定期梳理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情况,并及时上报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单病种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2.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3.对病种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 4.对进行病种质量监控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5.参与院内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6.定期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结合我院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二、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要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簿记录患者进入或离开管理的相关住院信息; 三、单病种质量考核与督查的控制指标: (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同病种一周内再住院率; (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四)常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二)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分析

单病种质量监测年度总结分析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的要求,我院于2014年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本着充分体现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以“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目的,结合本地区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将此方案挂于医院内网,在我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产科及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分别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剖宫产及围术期预防感染7个单病种质量监控。通过两年来的单病种质量效果监测,我院在提高诊断技术、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围术期预防感染监测中有明显的变化。现将两年来对我院单病种质量监测结果汇总如下:

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年度对比趋势图 200 400600800100012001400 1600180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在两年的观测及追踪中,虽然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 1、 我院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测起步较晚,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不及 时。 2、 医院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缺乏,使得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 管理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强。 3、 职能部门监督力度欠缺。下科室督导频度不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