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1

统计学1

统计学1
统计学1

一、名词解释

1、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定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类别,由定类尺度计量而成。定序数据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排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

2、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定距数据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类别和顺序,还能反映事物类别或顺序之间数量差距的数据,由定距尺度计量而成。定比数据是一种不仅能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差距,还能通过对比运算,即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来体现相对程度的数据,由定比尺度计量而成。)

3、长期趋势是指时间数列中指标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普遍的、持续的、决定性的基本因素的作用,使发展水平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或持续不变的基本态势。

4、季节变动是指数列中各期指标值随着季节交替而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则的重复变动,这里的时间通常指一年。

5、循环变动是指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随着时间变动发生周期性的重复变化,但循环变动所需的时间更长,重复变动的规律性、变动周期和时间也不像季节变动来得稳定、可以预测。

6、不规则变动是由未能得到解释的一些短期波动所组成的,常指时间数列由于受偶然因素或意外条件影响,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指短期内)呈现不规则的或自然不可预测的变动。

7、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8、点估计也称定值估计,就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总体参数做出确定值的估计,也就是用一个样本的具体统计值去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

9、区间估计,就是指用一个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参数,即对于未知的总体参数θ,想办法找出两个数值θ1和θ2(θ1<θ2),使θ处于区间(θ1,θ2)内的概率为1-α,即π(θ1<θ<θ2)=1-α。区间(θ1,θ2)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或置信区间,θ1为估计下限或置信下限,θ2为估计上限或置信上限。

10、统计调查方式,就是运用合适的统计调查手段去收集统计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原始数据,也就是通过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有关标志特征,进行调查或观测的方式来获取统计数据。

11、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面资料(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1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以样本推断总体。

重点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对数据收集对象总和中的部分重点个体进行观测的统计调查方式。

13、统计推算是以已掌握的各种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发展规律,对被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做出估算或测算的一种间接统计调查方式。

二、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T

2、统计学起源于德国的国势学派。F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F

4、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F

5、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类于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中的一种。T

6、统计学可以被理解为关于样本的科学。T

7、从广义上讲,可变标志、指标都是变量。F

8、无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其数值大小都与总体容量(或样本容量)有关。F

9、任何总体,其所包含的个体必须至少具备一个可变标志和一个不变标志。F

10、电话号码是数量标志。F

11、观测单位就是统计数据的提供单位。F

1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F

13、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误差都是可以计算的。F

14、偶然性误差只存在于抽样调查,观测性误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T

15、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统计数据信息,所以问卷应尽可能地长。F

16、统计分组应使组间差距尽量小。F

17、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向式数列。F

18、各组的频数或频率都可以直接比较。F

19、对于定义变量,不能确定平均数。F

20、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T

21、任何平均数都受变量数列中的极端值的影响。F

22、中位数把变量数列分成了两半,一半数值比它大,另一半数值比它小。F

23、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F

24、如果x<m e<m0 ,则变量分布为右偏。F

25、若比较两个变量分布平均数代表性的高低,则方差或标准差大者平均数的代表性差。F

26、只要变量分布聚义厅相同的标准差,就会有相同的分布形状。F

27、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就是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离中趋势则是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T

28、在实际应用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形式虽然不同,但计算结果及其意义是一样的。T

29、抽样估计的目的是用以说明总体特征。T

30、抽样分布就是样本分布。F

31、对于既定总体,当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和样本容量确定时,样本均值的分布就唯一确定。T

32、样本容量就是样本个数。F

33、在抽样中,样本容量是越大越好。F

34、抽样的目的是判断样本估计值是否处于以总体指标为中心的某规定区域范围内。F

35、当估计值有偏时,我们应该弃之不用。F

36、对于一个确定的抽样分布,其方差是确定的,因而抽样标准误也是确定的。T

37、抽样极限误差越大,用以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就越大,估计的把握程度也就越大,因此极限误差越大越好。F

38、非抽样误差会随着样本容量的扩大而下降。F

39、正相关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F

40、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F

41、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不是随机的。F

42、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判定系数越小,估计标准误就越小。F

43、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要求所有观测点和回归直线的距离平方和为零。F

44、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时间数列。F

45、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T

46、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F

47、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F

48、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的项数等于平均增长量。F

三、单选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B.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统计活动过程D.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2、某班3名男生的身高分别为172厘米、176厘米和178厘米,这三个数是(C)

A.标志B.变量C.变量值D.指标

3、以一、二、三等来表示产品质量的优劣,那么产品等级是(B)

A.质量指标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4、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质量指标(D)

A.企业职工平均工资B.企业利润率

C.企业产品合格率D.企业增加值

5、要了解某市30所中学的学生视力状况,则个体是(C)

A.每所中学B.全部中学C.每名学生D.每名学生的视力6、最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是(C)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科学推算7、调查小学男生的身高,则身高是(A)

A.观测标志B.观测单位C.调查对象D.变量值

8、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是(B)

A.系统性误差B.偶然性误差C.观测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9、在组距式数列中,对组限制的处理原则是(A)

A.上组限不在内、下组限在内B.下组限不在内、上组限在内

C.上下组限均不在内D.上下组限均在内

10、最常见的变量分布类型是(C)

A.正J形分布B.U形分布C.钟形分布D.反J形分布11、由相对数计算平均数时,如果已知该相对数的子项数值,则应该采用(B)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位置平均数12、如果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都增加100,则方差(C)

A.增加100 B.增加1000 C.不变D.不能确定如何变化

13、如果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各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4/5,则算术平均数(C)

A.减少4/5 B.减少为原来的4/5 C.不变D.不能确定如何变化14、某企业有A、B两个车间,去年A车间人均产量3.6万件,B车间人均产量3.5万件。今年A车间生产人数增加6%,B车间生产人数增加8%。如果两个车间的人均产量都保持不变,则该企业今年总的人均产量与去年相比(B)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如何变化15、已知某变量分布属于钟形分布且m0=900,m e=930,则(C)

A.x<900 B.900<x<930 C.x>930 D.x=915 16、对某一变量数列计算数学意义上的数值平均数,得x=390,则(D)

A.H≥390,G≥390 B.G≥390,H≤390

C.G≤390,H≥390 D.G≤390,H≤G

17、若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且计量单位相同,但平均数不相等,则(A)

A.平均数大者代表性强B.平均数小者代表性强

C.两个平均数的代表性一样D.无法判断哪个平均数的代表性强18、离散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C)

A.平均差B.标准差C.全距D.方差

19、统计学中最重要的离散指标是(C)

A.平均差B.全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20、根据动差的定义,方差属于(D)

A.一阶原点动差B.二阶原点动差C.一阶中心动差D.二阶中心动差21、动差法峰度系数大于尖顶还是平顶的判断值是(D)

A.0 B.1 C.1.8 D.3

22、我们想了解学生的眼睛视力状况,准备抽取若干学校、若干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则(C)

A.观测单位是学校B.观测单位是班级

C.观测单位是学生D.前三者都可以

23、下列误差中属于非一致性的有(D)

A.估计量偏差B.偶然性误差C.抽样标准误D.非抽样误差24、抽样估计中最常用的分布理论是(C)

A.t分布理论B.二项分布理论C.正态分布理论D.超几何分布理论25、抽样标准误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C)

A.样本容量B.抽样方式、方法 C.概率保证程度D.估计量26、下列关于抽样标准误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C)

A.抽样标准误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

B.抽样标准误的理论值是唯一的,与所抽样本无关

C.抽样标准误比抽样极限误差小

D.抽样标准误只能衡量抽样中的偶然性误差的大小

27、某企业2002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单位:万元)

月份(月) 1 2 3 4

月初库存额20 24 18 22

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C)

A.(20+24+18+22)/4 B.(20+24+18)/3

C.(10+24+18+11)/3 D.(10+24+9)/3

28、上题中若干把月初库存额指标换成企业利润额,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额为(B)

A.(20+24+18+22)/4 B.(20+24+18)/3

C.(10+24+18+11)/3 D.(10+24+9)/3

29、某企业1998年的产值比1994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

A.50% B.13.89% C.31.61% D.29.73% 30、1990年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00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A)

A.3.3万人B.3万人C.33万人D.30万人31、上题中人口的平均发展速度是(D)

A.2.46% B.2.23% C.102.23% D.102.46% 32、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C)

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方程式法D.几何平均法33、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拟合(A)

A.直线模型B.抛物线模型C.曲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34、当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拟合(C)

A.直线模型B.二次曲线模型C.逻辑曲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35、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B)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变动36、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指数应该是(B)

A.等于零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零37、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1,2,3,…,n时,得到趋势方程为y=38+72t,那么若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B)

A.144 B.36 C.110 D.34

38、上题中,a的取值应为多少?(38)

三、计算题

(1)回归分析

1、估计模型:

2、最小平方法

或公式求解:

a=

3、

4、回归方程判定系数

总变差=回归变差+剩余变差

(2)区间统计

【例题】从某高校的14500名学生中随机不重复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月生活费支出调查,经计算样本均值为x=546元,样本方差为s2=45568元,要求以95%的概率保证估计该校全体学生的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

由题意知,N=14500,n=100,f=n/N=0.69%<5%;由1-α=95%可知,zα/2=1.96。因为f<5%,所以可用重复抽样公式,可估计抽样标准误差为:

se(x)=根号下S2/n=根号下(45568/100)=21.35元

抽样极限误差为△= zα/2se(x)=1.96×21.35=41.85元。

由此可得,全校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95%概率保证的区间估计为(546-41.85,546+41.85)=(504.15,587.85)元

(3)长期趋势

第一章总论

本章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数据类型及其研究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具体要求:①理解统计的含义与本质;②对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特别是对主要学派有所了解;③比较全面地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

④熟知统计数据的各种类型、特征以及计量尺度,掌握统计数据的研究过程和基本方法;⑤对总体、个体、样本、标志、变量、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与本质

“统计学”是统计一词的三个含义之一。

统计泛指: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的本质: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阶段,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记述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等。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统计学是一门以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方法论科学。

四、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类型与研究方法

一、统计数据类型

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与解释。

三、统计数据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和统计模型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一)总体

总体是有许多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三个特征。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种类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具体总体和抽象总体;可相加总体和不可相加总体;个体可自然确定的总体与个体是人为划定的总体。

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

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标志和变量

(一)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名称。

(二)变量

狭义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广义讲,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有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分。

第四节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的特点。

(二)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分为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第三章介绍);

2、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四)统计指标的设计

确定指标的名称和涵义;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确定指标的资料搜集方法和统计量化尺度等。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反映同总体或样本多个方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统计指标体系。

表现形式有:数学等式关系;相互补充关系;原因、条件与结果关系等。

(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要求:①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与要求,掌握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②熟悉统计数据收集的各种方式、方法并能加以应用;③基本掌握调查问卷设计技能;④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要求与步骤;⑤理解统计分组的意义,正确掌握统计分组方法;⑥掌握分布数列、尤其是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⑦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编制方法;

⑧了解统计图的意义,掌握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和要求

统计数据收集也称为统计调查阶段。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二、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

确定数据收集目的、数据及其类型、数据收集对象和观测单位、观测标志和调查表、数据收集方式与方法、数据所属时间和数据收集期限、数据收集地点、数据收集的组织。

三、统计数据收集方式

有两种:统计调查方式和实验方式。

(一)统计调查方式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对象搜集资料的过程。

1、普查

普查的概念和特点;普查的组织方式;普查的组织原则。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1)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抽取到样本中来,它有五个特点。

概率抽样从抽样方法上看,可以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

概率抽样从抽样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五种。

(2)非概率抽样

是非随机抽样调查,有任意抽样、典型抽样、定额抽样和流动总体抽样等几种。

3、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重点调查目的是掌握总体基本情况,关键是选好重点单位。

4、统计推算

统计推算的概念和特点;统计推算方法。

(二)实验方式

含义和原则;常用的实验设计。

(三)数据收集误差

存在两种误差:观测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观测性误差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是一种非一致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四、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数据收集方法,是指获取被调查对象数据的渠道或途径,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通讯法、采访法、登记法等几种。

五、问卷设计

问卷一般由引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问题和答案、结语四个部分组成。设计时应考虑三个方面问题:问题的编排顺序;提问方式和措辞要点;问卷调查说明等。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分组、汇总、编表(图),其中汇总是中心内容。

三、统计分组

(一)含义和性质

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按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型或部分(组)的一种统计方法。分组之后应保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四、分布数列

(一)分布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当总体按一个或几个标志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之后,形成了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即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的基本要素:组别、次数(频数)或比重(频率)

分布数列的种类有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又称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两种,组距式数列还有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之分。

(二)分布数列的编制

1、单项数列的编制

2、组距数列的编制

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组距和组数。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称为组距。所划分的区间数,则称为组数。组距与组数呈反比关系。单项式与组距式的定义与适用条件。

(2)组限与组中值

(三)频率分布

1、频率分布的性质::一是各组频率都是一个介于0与1之间的分数,即大于0而小于1;二是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2、累计频率分布

各组累计频数与总频数之比,就形成累计频率分布。

累计分布有向上累计分布与向下累计分布两种。

第三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经过统计整理、汇总所得的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次序和格式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形成了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结构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及数字资料。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三)统计表的种类

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四)宾词指标的设计

(五)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二、统计图

了解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曲线图(介绍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茎叶图和箱形图。

第三章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本章介绍如何对变量分布的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要求:①理解变量分布三大特征的含义;②理解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③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科学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数的意义,正确认识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之间的应用关系,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④熟练掌握各种离散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尤其是要深刻理解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内涵;⑤熟练掌握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

集中趋势亦称为趋中性,是指变量分布以某一数值为中心的倾向。平均指标是将变量的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以反映变量值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其数值表现平均数。

平均指标是度量统计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

平均数因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两类。数值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有中位数、众数和分位数。

二、数值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x/n

2、加权算术平均数:=∑xf/∑f=∑[x·(f/∑f)]

3、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二)调和平均数(H)

它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它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1、简单调和平均数:H=n/∑(1/x)

2、加权调和平均数:H=∑m/∑(m/x)

(三)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当掌握了一个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母资料而不知道分子资料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其平均数;反之,当掌握了一个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资料而不知道其分母资料时,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其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G)

几何平均数是若干项变量值的连乘积开项数次方根的结果,它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G=

2、加权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G=

3、几何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数学关系H≤G≤

三、位置平均数

(一)中位数(M e)

将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的计算。

分位数:将变量的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等分为若干部分后,处于等分点位置的数值。

二、众数(M o)

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

众数的计算。

三、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在对称分布(即正态)时,=M e=M o

在右偏时,>M e>M o

在左偏时,<M e<M o

并且,适度偏态时, (-M o)=3(-M e)

第二节离中趋势的描述

一、离中趋势和离散指标

所谓离中趋势,就是变量分布中各变量值背离中心值的倾向。用离散指标来反映。常用的离散指标主要有:全距(亦称极差)、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二、离散指标的测度

(一)全距

全距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全距计算公式。特点。

(二)四分位差

四分位差是四分位数中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

计算公式及作用。

(三)异众比率

异众比率是分布数列中非众数组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计算公式及作用。

(四)平均差(A·D)

平均差就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A.D.= (简单式)

A.D. (加权式)

(五)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变量的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根据未分组数据)

(根据变量数列)

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方差和标准差只是一个近似值;二是在根据样本数据(甚至是有限总体数据)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时,分母应该是。

方差和标准差的性质。

(六)离散系数

相对离散指标也叫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或标准差系数,是变量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通常用来表示,即: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是非标志,又称交替标志,它是用“是”“否”或“有”“无”来表示的。“是”或“非”的单位数在全体单位数中所占比例,称为“成数”,分别记为p和q。 q=1-p

是非标志的均值为p(对于“是”而言)

是非标志的方差为p(1-p)=pq。

第三节分布形状的描述

一、分布形状和形状指标

变量分布的形状要用形状指标来反映。形状指标就是反映变量分布具体形状,即左右是否对称、偏斜程度与陡峭程度如何的指标。

二、偏度系数

偏度指变量分布偏斜的方向及其程度。偏度系数来实现的,通常用来表示。

偏度系数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

三、峰度系数

1、概念

峰度通常是指钟型分布的顶峰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偏扁平或偏尖陡的程度。分为三种情况:标准正态峰度、尖顶峰度和平顶峰度。

峰度系数通常用来表示。

2、峰度系数的计算

主要采用动差法。

第四章抽样估计

本章介绍抽样估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要求:①理解抽样分布的含义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三者的关系,掌握常用的抽样分布定理;②通过对抽样中误差构成的了解,正确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及三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概率度与抽样标准误三者之间的关系;③了解优良估计量的评价标准,熟练掌握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④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形式下总体均值、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了解其他抽样组织形式的含义和特点;⑤掌握确定样本容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抽样分布

一、抽样分布的基本问题

(一)总体分布及其特征

总体分布的含义。常用的总体参数: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标准差)

(二)样本分布及其特征

样本分布的含义。常见的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标准差)。

(三)抽样分布及其特征

1、抽样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抽样分布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对应的概率所组成。

取决于五个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估计量构造。

2、抽样分布形式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和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3、抽样分布特征

样本统计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二、常用的抽样分布定理

第二节抽样误差

一、抽样中的误差构成

抽样中的总误差可以分为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二、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

(一)抽样实际误差

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离差,表示为。

(二)抽样标准误

抽样标准误即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或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表示为

=。抽样标准误能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一般水平。

(三)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以样本估计总体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

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抽样标准误和抽样估计概率保证程度(置信水平):。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概率保证程度三者关系:=。其中,称为抽样概率度。

第三节参数估计方法

1.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充分性。

2.参数估计的方法

(一)点估计

用样本指标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即,,

(二)区间估计

指用一个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参数。

区间估计的特点和要求。

第四节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参数估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均值的估计

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抽样标准误差的计算。

抽样极限误差和估计区间的计算。

2、总体成数的估计

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抽样标准误差的计算。

抽样极限误差和估计区间的计算。

3、样本容量的确定

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样本的计算。

二、分层抽样

定义及特点

三、等距抽样

定义及特点、种类

四、整群抽样

定义及特点。

五、多阶段抽样

定义及特点。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本章对相关关系的概念、种类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具体要求:①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及种类;②掌握相关分析的原理、几种常用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相关系数取值含义;③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应用,重点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及应用,明确直线回归方程中待定参数的含义。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一)函数关系

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二)相关关系

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三)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正相关、负相关;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单相关、多元相关。

三、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相关关系的测度

一、相关关系的判断

(一)根据定性认识的判断

(二)利用相关表进行判断

(三)相关图

二、相关系数的测定

(一)直线相关系数的计算

直线相关系数就是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直线相关系数的各种计算公式。

直线相关系数r的取值和意义。

(二)等级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

1、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

2、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自学)

第三节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回归分析的含义

在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称为回归分析法。

二、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3.回归分析的特点

4.回归分析的种类

简单回归和多元回归;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第四节回归分析的模型

一、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一)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估计模型:

2、模型的经济含义

(二)参数估计方法:最小平方法

或公式求解:

a=

最小平方法的要求

(三)回归估计标准误

具体衡量回归估计值精确度高低或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称为回归估计标准误,记为Sy.x。

(四)回归方程判定系数

总变差=回归变差+剩余变差

(五)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六)因变量的置信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的公式为: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八章时间数列

本章重点讨论动态变化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问题,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①了解时间数列的含义、构成要素与编制原则,注意不同类型时间数列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水平指标的计算,特别是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掌握各类速度指标的计算,特别是平均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变动要素的分解,掌握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重点是基于最小平方法的趋势方程拟合;了解季节变动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基本问题

一、时间数列的含义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即为时间数列。又称动态序列。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现象所属时间及指标数值。

时间数列分析的意义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绝对指标时间数列

1、时期数列

含义及特点

2、时点数列

含义及特点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三、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

长期趋势(T)、循环变动(C)、季节变动(S)和不规则变动(I)。

时间数列的分解模式: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总的原则是一致性。具体表现在时间规定方面、总体范围和经济内容方面、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方面等的一致性。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又称发展量或时间数列水平,它实际就是时间数列中每一项指标数值。有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和中间水平之分。

二、平均发展水平()

是将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一)绝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

2、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间隔相等连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连续时点数列。

间隔相等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间断时点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总的计算原则是:分子分母分别平均。

三、增长量

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

环比增长量;定基增长量。二者相互关系。

年距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指标

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的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指标

发展速度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指标,用来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多少或百分之几。又称动态系数。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二者相互关系。

年距发展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说明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平均逐期发展变动的相对程度。根据计算目的的不同,有两种方法。

1、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表示从基期发展水平(a o)出发,平均每期以多大的速度()发展,才能达到最末期发展水平(a n)

2累计法(方程式法)

表示从最初水平(a o)出发,平均每期以多大的速度()发展,才能使各期计算水平的累计总和与实际水平总和相等。

三、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增长的相对程度。

增长速度的计算。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增长1%的绝对值。

四、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

一、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是一种简单的修匀方法。它是对原有时间数列进行平均修匀,以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影响,从而呈现时间数列的基本发展趋势。

移动平均法的思想。

二、数学模型法

(一)半数平均法

它是将时间数列划分成若干段(段数与趋势方程未知参数个数相等),求出t 和y的平均,据之构成联立方程组来求解参数的一种拟合趋势方程的简易方法。

半数平均法的思路。

(二)最小平方法

这是拟合长期趋势方程的最常用方法,又称最小二乘法。其中心思想是:寻找一条理想的趋势方程=a+bx ,使得原数列指标值y与由该趋势线推算值

之间的离差总和为零,且离差平方和是同类型线中最小的。

直线趋势方程的判断与求解。

第五节季节变动的测定

一、按月(季)平均法

若时间数列中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可采用按月(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求月(季)平均值,再求总平均值,将同月平均与总平

均相除,即得季节指数。

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第九章统计指数

本章介绍统计指数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具体要求:①全面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作用、基本分类与性质;②熟练掌握综合指数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公式)和编制的一般原则,能正确地加以应用;③熟练掌握平均指数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公式)和编制的一般原则,熟知其与综合指数的关系,能正确地加以应用;④正确理解平均指标指数、尤其是固定构成指数与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⑤深刻理解统计指数体系的意义,熟练掌握如何利用统计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⑥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意义与编制方法。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指数的含义

统计指数泛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数值变动的相对数。狭义的统计指数仅指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1、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总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总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的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三、统计指数的主要分类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 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 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 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 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 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 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 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特别提示:1、作业提交截至时间:2005年10月11日中午12点; 2、不接收电子版,答案要求手填。 一、某城市有人口211732人,去年发生了47次银行抢劫案,13次谋杀案,23次汽车偷窃案,分别计算每10万人口中这三类案件的犯罪率。 二、

上面是社会学系某年级学生的总评学分绩点,按照这个原始数据,作出四个完整的分布统计表: (1)不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2)利用计算法确定组距画出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3)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标示组限、频次、相对频次,频率,cf↑,cf↓,c%↑,c%↓; (4)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每组的标示上下组限,真实上下组限,组距,组中值和频次。 三、下面的统计表有哪些问题,指出来。并画一个完整的频次和频率统计表,在 表中把真实组限、组距和组中值都列上。 某厂工人的月收入分布 四、下面的图是一个直方图,表示了在药物研究项目中所有14148位妇女的血压 分布。使用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a) 血压在130mm 以上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25%,50%,还是75%? b) 血压在90mm 与160mm 之间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1%,50%,还是99%? c) 在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d) 哪个区间更拥挤一些:是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e) 在区间125—130mm 内,直方图的高大约为每mm2.1%。多少百分数的妇女 具有这个小组区间里的血压? f) 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是97-98mm ,还是102—103mm ? g) 所有的毫米中,哪里最拥挤? 五、三个人使用密度尺度对一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的体重绘制了直方图。只有一 个人是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 100 150 200 (2) (3) 100 150 200 100 150 200 六、下面给出非全日雇员月工资的直方图。没有人一个月挣1000美元以上。200 至500美元的小组区间上的块形不见了,它必定有多高? 每 mm 的百 分数 0 1 2 3 4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血压(mm )

统计学第1.2.阶段测试题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0 章至第4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 1、简述统计一词有几种的含义。 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简述什么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4、什么是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表现这些事物整体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然联系退居次要地位。统计规律是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之一。 5、统计数据有哪几种计量类型。 在统计学中,统计数据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变量。 1.定类数据(Nominal):名义级数据,数据的最低级,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变量,仅仅是一种标志,没有序次关系。 2.定序数据(Ordinal):数据的中间级,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做四则运算。 3.定距数据(Interval):具有间距特征的变量,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例如,温度。 4.定比变量(Ratio):数据的最高级,既有测量单位,也有绝对零点,例如职工人数,身高。一般来说,数据的等级越高,应用范围越广泛,等级越低,应用范围越受限。 不同测度级别的数据,应用范围不同。 等级高的数据,可以兼有等级低的数据的功能,而等级低的数据,不能兼有等级高的数据的功能。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统计学1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 X ) 2、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 X )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X ) 4、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X ) 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X ) 6、全距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 V ) 7、在时间数列中,绝对数时间是基本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都是派生数列。 ( V ) 8、组指数从本质上说属于个体指数。 ( X ) 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以前各期(含本期)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X ) 10、所有的总量指标都是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 ( V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一词的含义包括:_统计资料___、__统计工作___、___统计学___。 2、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 _大量观察法_、统计分组法__、_统计指标法__、_统计推断法___。 3、完整的统计工作包括__统计设计__、_统计调查__、_统计整理__、_统计分析__四个环节。 4、在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_观察法__、_采访法_、_自填法_。 5、调查时间的含义包括两方面:__调查对象所属时间_、__调查工作开展时间___。 6、统计分组按选择分组标志多少不同可分为:__简单分组_、_复合分组__。 7、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包括:_总标题__、_横行标题_、_纵栏标题_、_指标数字_四部分。 8、总量指标按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__总体单位总量__、__总体标志总量___。 9、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_长期趋势_、_季节波动__、_循环变动__、_不规则变动__四种。 10、指数按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__数量指标指数__和_质量指标指数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财专08班的张明在这次统计考试中得了85分,85这个数字属于( C ) A 、标志 B 、指标 C 、标志值 D 、指标值 2、我国2008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2.14‰,“人口出生率”这个指标是( B ) A 、动态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3、某企业200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5%,实际降低率为10%,则该企业200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A ) A 、94.74 % B 、200% C 、105% D 、105.56% 4、在“工业设备普查”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是( B ) A 、国家统计局 B 、每台工业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 D 、企业统计员 5、据报导,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89404亿元,2007年GDP 为246619亿元,则我国2000-2007年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 A 、1894042466197 - B 、7189404246619- C 、789404246619 D 、189404 246619 8 - 6、某企业2007年1—4月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1月初1632;2月初1548;3月初1722;4月初1710; 则该企业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B ) A 、1634 B 、1647 C 、1653 D 、1660 7、我国2007年11月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8.8%,同期商品价格指数为106.9%,则我国2007年11月商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为( D )

【精选】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个) 1.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 A. 统计学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D. 统计分析和预测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A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D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D)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8.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9.书籍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是50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的频数密度为( A) A. 0.2 B. 0.3 C. 0.4 D. 0.5 10.在组距分组中,确定组限时(B ) A. 第一组的下限应等于最小变量值 B. 第一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 第一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就量值 D.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二、多选题(共5个) 1. 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将统计数据分为( AC )。 A. 观测数据 B. 截面数据 C. 实验数据 D. 间数列数据 2. 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ACDE) A. 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 它没有绝对零点 C. 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 D. 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 E. 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 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D )。 A. 工资 B. 所有制 C. 耕地面积 D. 产品质量

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 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 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有实无名” 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 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 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 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 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 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 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 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 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 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 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 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与单位 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 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数量标志: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数量标志,如年龄,它们用以说明事物量的规定性。 品质标志: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品质标志,如性别,它们用以说明事物质的规定性。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

统计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013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0章至第4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_ 习中心(教学点)批次:___________ 层次: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统计一词有几种的含义。 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简述什么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 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 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 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 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4、什么是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表现这些事物整体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C )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B )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C )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1%109%107%1053-(平均定增长速度)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B)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

b= -1.75表示( B )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5.6件乙车间: x=90件, σ=6.3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B )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C )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定基年增长速度)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统计学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10章至第13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方差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 A ) A 各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B 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是否显著 2.组间误差是衡量因素的不同水平(不同总体)下各样本之间的误差,它( C ) A 只包含随机误差 B 只包含系统误差 C 既包含随机误差也包含系统误差 D 有时包含随机误差,有时包含系统误差 3.组内误差( C ) A、只包含随机误差 B、只包含系统误差 C、既包含随机误差也包含系统误差 D、有时包含随机误差,有时包含系统误差 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次实验观察值应(A ) A、相互关联 B、相互独立 C、计量逐步精确 D、方法逐步改进 5.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因子的水平个数为k,全部观察值的个数为n,那么( A ) A SST的自由度为n B SSA的自由度为k C SSE的自由度为n-k-1 D SST的自由度等于SSE的自由度与SSA的自由度之和。 6.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A )

A完全相关关系B复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D没有相关关系 7.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D )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两者都是正相关D两者都是负相关 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B ) A--∞ < r < + ∞B--1 ≤r ≤+1 C--1 < r < +1 D0 ≤r ≤+1 9.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 = a + 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B ) Ar = 0 Br = 1 Cr = --1 D│r│= 1 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A ) 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D两者都勿需确定 1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B ) A一个B两个C三个D三个以上 12.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D ) A完全相关B微弱相关C无线性相关D高度相关 13.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B )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 14.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D ) A.y=40+1.6x r=0.89 B.y=-5-3.8x r=-0.94 C.y=36-2.4x r=0.96 D.y=-36+3.8x r=0.98 15.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C )

#统计学综合练习(1-6章)58867

综合练习(1-6章) 一、填空题 1.统计学是一门__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_统计数据的科学。 1.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 量规律性。 2.__描述统计___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___推断统计__是现代统 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 2.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 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4.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有__抽样误差、_____和___非抽样误差两类。 3.____统计表___和____统计图______是显示统计资料的两种主要方式。 5.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_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___。 6.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_抽样调查、普查__。 4.美国10家公司在电视广告上的花费如下(百万美元):72,63.1,54.7,54.3,29,26.9, 25,23.9,23,20。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27.95 5.分组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分布的数量规律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组数不应少于5组,也 不应多于15组。 6.现有数据3,3,1,5,13,12,11,9,7。它们的中位数是 7 。 7.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___众数、中位数__。 7.和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而是经过对 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 8.下列数据是某班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 77,66,87,55,95,86,78,86,85,87,92,73,82。这些成绩的极差是。 9.变异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10.在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如果女生人数占 全班人数的2/3,则全班统计学平均成绩为____。 11.分组数据中各组的值都减少1/2,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倍,则加权算术平均数将_______。 12.已知某村2005年人均收入为2600元,收入的离散系数为0.3,则该村村民平均收入差 距(标准差)为______。 13.根据下列样本数据3,5,12,10,8,22计算的标准差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14.设随机变量X~N(2,4),则P{X≤2}=_______________. 15.考虑由2,4,10组成的一个总体,从该总体中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3的样 本,则抽到任一特定样本的概率为。 16.随机变量根据取值特点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和。 17.某地区六年级男生身高服从均值为164cm、标准差为4cm的正态分布,若从该地区任 选一个男生,其身高在160cm以下的概率为(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示)。 18.假定总体共有1000个单位,均值为32,标准差为5。采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 一个容量为3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保留4位小数)。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答案解析最新版本

统计学课本课后作业题(全) 题目: 第1章:P11 6,7 第2章:P52 练习题3、9、10、11 第3章:P116思考题12、14 练习题16、25 第4章:P114 思考题6,练习题2、4、6、13 第5章:P179 思考题4、练习题3、4、6、11 第6章:P209 思考题4、练习题1、3、6 第7章:P246思考题1、练习题1、7 第8章:P287 思考题4、10 练习题2、3 第一章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描述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描述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描述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二章 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图表展示以及运用数据的特征值来反映统计数据的分布规律属于:A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 2.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A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 3.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作:B 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 4.根据从无锡市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组成的样本,得到订阅报纸的家庭数位868个,那么样本比例86.8%被称为?C 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 5.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D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6.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D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C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8.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B A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 B 所有居民是总体 C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 D 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9.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B A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B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C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D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10.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广东省出台一个税种。现在想了解居民对于税收政策的反应,那种数据搜集方式比较合适:C A设计一个实验B通过查阅出版刊物C随机抽样D观测数据 11.下面哪一项属于离散型数据:D A上证综合指数B大坝排出水的体积C一辆汽车的行驶里程D某保险公司的雇员人数 1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4.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C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5.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D ) 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 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 16.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D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统计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6 章至第8 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描述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标准差系数。 2、简述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及适用条件。 答: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通常只适合离散变量,且在变量值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它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3、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并写出估计均值时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 答: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包括:总体的离散程度、抽样估计的置信水平、抽样估计的误差。其公式: 2 22? =σZ n 4、试说明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答:根据样本数据作判断时,无论是接受0H 还是拒绝0H , 都有可能犯错误。所犯错误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错误: 0H 为真时而拒绝0H , 称弃真错误。 第二类错误: 0H 不真时而接受0H , 称取伪错误。 5、简述概率抽样的类型 答: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阶段抽样。 6. 什么是假设检验,完整的假设检验过程通常包括哪几步? 答: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先对研究总体的参数作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样本的观察来决定假设是否成立。一个完整的假设检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第二,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统计学1

26.什么是定比尺度?它具有哪些特征? 定比尺度又称比率尺度或比较水平,它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可用于参数与非参数统计推断。其主要特征体现为: (1)除能区分类别、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大小差异、可采用 加减运算以外,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2)具有绝对零点,即“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可见,定比尺度中的“0”是个没有意义的数值。 (3)所有统计量均可对其进行分析。 27、假设检验分为几个步骤? 解答: 分为五个步骤:(1)提出原假设和替换假设;(2)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3)规定显著性水平α;(4)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5)作出统计决策并加以解释。 8.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图形有何特点? 解答: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x f的图形有以下特点: ①()0≥x f,即整个概率密度曲线都在x轴上方。 ②曲线()x f关于μ=x对称,并在μ=x处达到最大值 () σ π μ 2 1 = f 。 ③曲线的随缓程度由σ决定,σ越大,曲线越平缓;σ越小,曲线越陡峭。 ④当趋于无穷时,曲线以x轴为其渐近线。 x

由以上特性可见,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x f是一条对称的钟形曲线。 28 解:设甲、乙两个班组各有100件,废品为x,y件 则:甲组废品为70*60%=42 乙组废品为30*40%%=12 100:x=30:12 100:y=70:42求解即可 26.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组成具有哪些特点? 解答: 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组成的最主要特点是统一性和一致性,具体地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从而使核算具有了一致的计量标准。 (2)在核算范围、概念定义、分类设臵上具有一致性,从而保证了核算内容的一致和衔接。 (3)运用统一的复式记账法,从而不仅使经济活动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表现,而且使不同核算部分之间保持严密的数量联系。 (4)贯彻了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和市场计价(或现行价格)原则,

16秋华师《社会统计学》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社会统计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若A 与B 是任意的两个事件,且P(AB)=P(A)?P(B),则可称事件A与B() A. 等价 B. 互不相容 C. 相互独立 D. 即互不相容,又相互独立 正确答案: 2. 根据某城市电话网400次通话调查得知每次通话持续时间为5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请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城市每次通话的平均持续时间为()。 A. 4.5~5.5分钟 B. 4.836~5.164分钟 C. 4.804~5.196分钟 D. 0~11分钟 正确答案: 3. 处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与横轴之间,并且大于均值部分的面积为____。 A. 大于0.5 B. —0.5 C. 1 D. 0.5 正确答案: 4. 对于一个右偏的频数分布,一般情况下,下面的值最大的是____。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 5. 在调查项目不多时,宜采用的调查表形式是()。 A. 简单表 B. 复合表 C. 单一表 D. 一览表 正确答案: 6. 统计测定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方法原则是()。 A. 实用与科学 B. 科学与合理 C. 互不与无穷

D. 互斥与穷尽 正确答案: 7. 假设检验中,若增大样本容量,则犯两类错误的可能性()。 A. 都增大 B. 都缩小 C. 都不变 D. 一个增大,一个缩小 正确答案: 8. 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____。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D. 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正确答案: 9. 贯穿于统计工作认识过程的中心问题是()。 A. 如何研究现象的量 B. 如何正确区分现象质与量的界限 C. 如何研究现象的质 D. 如何正确对待现象质与量的辩正关系 正确答案: 10. 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 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 众数和中位数 正确答案: 11. 统计总体的特征是()。 A. 大量性、总体性、数量性 B. 总体性、数量性、变异性 C.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D. 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正确答案: 12. 若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和Y的标准差分别是6和8,则(X+Y)的标准差是() A. 7 B. 10 C. 14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13. 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无放回的抽样时,这种抽样方式叫做()。 A. 重复抽样 B. 不重复抽样 C. 随意抽样 D. 无限抽样 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