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题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题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题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题练习

1.

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2.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4

6

3. 下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为32厘米,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试。

32cm

4. 有一个停车场原来的形状是梯形,为扩大停车面积,将它扩建为一个长方形的停车场(如下图)。扩建后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5. 如图,兔子在靠近院墙处用篱笆圈了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已知篱笆的全长是40米,其中的一条边的长度是16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平方米,A、B是上、下两边的中点,你能求出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吗?

7. 一块三角形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8.右图是公园一块空地的平面图(单位:米),如果在这块空地上每平方米种4棵花,一共能种多少棵花?

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三角形ECF的面积比三角形ADF的面积大5平方厘米,求线段CE的长。

小学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1、图形知识大盘点 (1)点、线、角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面图形 ○1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条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三条线段,如果两条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则一定能围城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

角形。 ○2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型。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圆 圆是曲线图形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3)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且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正方体中,6个面完全相等。 ○2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地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2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五年级数学重点图形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 1.组合图形:是由几种基本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圆)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平面图形。 2.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割或添补转化为我们学 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来求解。 包含知识点 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121.在边长是40cm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_____cm2,剩下的边料是_____cm2. 122.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55平方厘米,三角形ABQ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1平方厘米,那么中间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123. 124. 如图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1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EAG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四边形EHFD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FKC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26. 求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127. 求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28. 如图,三角形ABC面积是30平方厘米,D、E分别是AC、AB 边上的中点,三角形BOC面积是三角形ABC面积的,三角形BOE 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129. (1)小船的面积大约有_____平方厘米;画出小船图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画出图1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图2向_____平移了_____格. 130. 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132. 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其中AD=12厘米,AB=8厘米,BC=15厘米,且△ADE、四边形DEBF、△CDF的面积相等.△EDF(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人教版)17214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21分)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2)推拉窗的移动。() (3)钟面上的分针。() (4)飞机的螺旋桨。()(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2、看右图填空。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 (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 (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 3 、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二、(1)画出三角形AOB 绕点B(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6分)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分) 四、做一做,画一画。(4分) A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 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图B向右平移5格。 (3)把图C绕O点顺时针旋 转90°。 五、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分)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 七、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分) 八、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5分)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资料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2011 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给你 3 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

通过这个数图就把这个复杂的数量关系,很简明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从这个图本身,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是第一次的两倍,否则你算是算不出来,看图就看出来了。 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的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这就属于典型的几何直观,就是图形直观。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查阅资料,把老师们的困惑集中起来,归结为四个大话题。 讨论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 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 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话题一、图形的认识——抽象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一、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这次新课标修订后图形的认识部分都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新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 教案

探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 二、新课讲授 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 先让用计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2×12”,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原来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体会可以从一条棱上有2个两面涂色的,推算出12条棱上就有24个两面涂色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个单元专项训练题及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A 卷 姓名 : 一、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二、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三、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 可以看作图形A 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 可以看作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 可以看作图形C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四、如图(1)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1)画出三角形AOB 绕O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B卷 一、填空。(40%)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2)推拉窗的移动。()(3)钟面上的分针。()(4)飞机的螺旋桨。()(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 2、看右图填空。(12%)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 (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 (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 4 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小数五年级(一)第1页(共4页) 4、用线连一连绕点“O”旋转而成的图形。(4%) 旋转1800旋转900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 A O 4 3 2 1 O O O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 、细心填一填。 4. 如图, 指针从 A 开始,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了 90°到( )点,逆 6.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120°后,得到三 角形 A'B'C,那么点 A 的对应点是 ( ),线段 AB 的对应线段是 1. 物体的旋转有 ( )、 ( 2. 直升机的螺旋桨工作时属于 )和( )三个要 素。 ( )现象。 时针旋转了 90°到 ( )点 ;要从 A 旋转到 C,可以绕点 O 按 ( )时针方向旋转 ( ) 方向旋转 ( )°。 ,也可以绕点 O 按 ( )时针 5.如图,正六边形至少要绕点 O 旋 转( 重合。 )度才能与原来的图形

( ),∠B 的对应角是( ),∠ BCB,是( )度。

二、我是小法官 ,对错我来判 1.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 分针半小时旋转 180°。 4.风车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三、精挑细选 ,慎重选择。 1.将下面的图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得到的图案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 120°后 ,不能与原来的图形 重合的是 ( 7.图(1)中的三角形 ( )时针旋转了 ( )°,图 (2)中的三 角形 ()时针旋转了 ( )° 2. 长方形至少绕中心点旋转 90°后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5 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

A. OA B. OB C. OC D. BC 4.旋转、平移、轴对称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的共同点是 ( ) A. 都是沿一定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B. 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 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5. 从 6:00到 9:00,时针旋转 了 ( ) A. 30° B. 60° C. 90° D. 180 3.如图,线段 OA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 后的线段是 (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已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含: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位移(运动)及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等内容.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 点、线、面、体或者它们的集合都叫做几何图形。它具有一条重要的性质;几何图形可以在空间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点无大小之分;线无粗细之分;面无厚薄,但有长短、宽窄;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体有长短,宽窄和厚薄。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最重要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观念是指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空间观念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所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是对空间形式研究。这里的空间形式主要指:点动成线;线(沿一定的方向,除本身方向和反向)动成面;面动成体等基础知识。图形与几何在小学范畴内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面图形,另一类是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如果一个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空间形式:直线,射线,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重点研究它们的特性、数学表达方式,能准确地识别和判断,渗透无限和极限思想。线段,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重点研究它的特性。数学表达方式在与直线、射线的对比中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其最主要区别在于线段的有限性,可以用工具度量。教学中对1m、1dm、1cm、1mm的长度必须以空间形式的感悟到空间观念的达成;同时,把这些单位长度与长度单位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度量线段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并能用线段或数据表明距离;还能借助已形成的的空间观念估计物体之间的距离等。 平行与相交这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空间形式的核心是永不相交与相交的形式。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建立概念。平行线的空间形式表现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形象的地理解两直线间距离处处相等(一定)。相交的空间形式表现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斜交和互相垂直两种形式。关键在于利用斜交的两条直线围绕交点运动生成特殊而唯一的一种空间形式(两相交直线成直角)来建立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同时,学会用工具作图也是研究空间形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完全重合这一特殊关系也应让学生明白,这对后继学习图形的拼合、分解(边数的增、减)及公用边概念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角,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认识各部分名称。研究其特征(顶点决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一条边后就决定了角张口的方向,角的张口决定角度范围,张口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以直角的空间形式为标准,在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即一条直角边围绕顶点旋转)构建锐、钝、平、周角……的空间形式,辅以角度值和角度范围值(度数)建立各类角的概念。同时学会用工具画、量、各种角(注意方法多样化)。长、正、平、三、梯、圆(含扇)各种基本平面图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练习题

图形的变换 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三、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一、填空。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2)推拉窗的移动。()(3)钟面上的分针。()(4)飞机的螺旋桨。()(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 2、看右图填空。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 (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 (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四、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 可以看作图形A 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 可以看作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 可以看作图形C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作图 (1)画出三角形AOB 绕O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七、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1) 2.12×2.7+7.18×2.7 (2) 1.25×0.25×3.2 (3) 24×10.2 (4) 5.7×99+5.7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

最新小学数学组合图形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2 1 2 2.大圆的半径比小圆的半径长6厘米,且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的面积比小圆的面积大平方厘米. 3.在一个半径是 4.5厘米的圆中挖去两个直径都是2厘米的圆.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π取3.14,结果精确到1平方厘米) 4.右图中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 (平方厘米). 5.如图所求,圆的周长是1 6.4厘米,圆的 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 π 的周长是厘米.) 14 .3 (= 6.有八个半径为1厘米的小圆,用它们的圆周的一部分连成一个花瓣图形 π,那么花瓣图形的面积(如图).图中黑点是这些圆的圆心.如果圆周率1416 .3 = 是平方厘米.

7.已知:ABC D 是正方形, ED =DA =AF =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8.图中,扇形BAC 的面积是半圆ADB 的面积的3 11倍,那么,CAB 是 度. 9. 算出圆内正方形的面积为 . 10.右图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 直角边长2厘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一个扇形圆心角120,以扇形的半径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这个扇形面积是 . 12.如图所示,以B 、C 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则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13.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阴影部分②的面积小28 长 厘米 . 积为2平方厘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15.扇形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它所在圆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16.图中扇形的半径OA =OB =6厘米.45=∠AOB , AC 垂直OB 于C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14.3(=π 17.右图中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图形的总面积是 平方厘米. 45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简单几何图形 本专题共设计了七个课时(变动范围为两个课时),内容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和垂线、平行线;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主要针对三年级级以上学生开设,也可适当选择一二课时的内容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解说,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对一二课时的内容了解较多,可视情况适当删减其中的内容,而对于简单几何图形,这几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及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另外,中间贯穿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希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一课时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和角: 1、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及异同点(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三线表示: A a B 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线段:(1)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rray AB或线段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注:线段AB 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射线: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射线OP 注:(1)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 (2)同一条射线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射线OP或射线OC 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MN或直线NM;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b; 注:直线MN或直线NM表示同一条直线。 初显身手: 2、找出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所标的字母表示。 A B C

。。。 解: 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射线:射线AB(或射线AC),射线CB(射线CA),射线BA,射线BC 直线: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 小试牛刀: B 1.如图,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3 答:走第3条路相对近些。 2、从A地到B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 2 应该怎么修,说说你的理由。 A 1 答:连接图中A,B两地的线段为最短的路。 3、由上述两小题的思考,你认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样是最短的? 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2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认识角 (1)引:游戏:十秒钟内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画,讨论 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一点称为公共端点。 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比一比 (2)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3)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跟长度无关) (4)比较角的大小(三角板演示):先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5)角的分类及基本含义:直角、钝角、锐角、平角、周角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画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1图形得运动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就是旋转得(),二就是旋转得(),三就是旋转得()。 2、图形(1)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图形(2)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图形(3)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就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就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就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就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5、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得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得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得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2图形得运动 一、选择。 1.将下面得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得图案就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得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得图形重合得就是()。 3.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得方法就是()。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得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得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

小学数学图形练习题

小学数学图形练习题(面积计算) 1.如图所示,DE = 1 2AE,BD = 2DC,S△EBD = 5cm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DE中,三角形ABC、BCE、CDE的面积分别是50,24,37平方厘米。求三角形BDC的面积。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4cm,E、F分别是BD、CD的中点,CE与BF交于G(如图)。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4.已知OC = 2AO,S△BOC = 14cm2。求梯形的面积(如图)。

5.求下面图形的阴影面积(单位:cm)。 1.2.3. 6.如图所示,AB = BC = 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7.如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中的已知条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8.如图,用一张斜边为29厘米的红色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张斜边为49厘米的蓝色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张黄色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求红、蓝两张三角形纸片的面积之和是多少?

小学数学图形练习题(表面积与体积) 1.用6块(如图)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许多种拼法,其中表面积最小的是多少平方厘米? 2.如图,在一个立方体的两对侧面的中心各打通一个长方体的洞,在上、下侧面的中心打通一个圆柱形的洞。已知立方体棱长为10cm,侧面上的洞口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上、下侧面的洞口是直径为4cm的圆,求该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π取3.14)。 3.将表面积为54cm2、96cm2、150cm2的三个铁质正方体熔铸成一个大正方体(不计损耗)。 求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4.如图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3L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L水? 5.一个精美小礼品盒的形状是长9cm,宽6cm,高4cm的长方体。请你帮厂家设计一个能装10个小礼品盒的大纸箱,你觉得怎样设计比较合理?为什么? 6.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从里面量长为40cm、宽为12cm、高为7cm。在这个盒子里放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木块,最多可放几块? 7.现有一张长40cm、宽20cm的长方形铁皮,请你用它做一只深是5cm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焊接处及铁皮厚度不计,容积越大越好),你做出的铁皮盒容积是多少cm3? 8.用直径为20cm的圆钢,锻造成长、宽分别为30cm、20cm、5cm的长方体钢板,应该截取圆钢多长(精确到0.1cm)?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下左图中,∠1=()°,∠2=()°。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3,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a,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a>b)的小正方形,用字母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面积是120平方分米,高是()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6,如下图(单位: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9,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16平方厘米,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1,如下图所示,用棱长分别是1米、2米的两个正方体组成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12,用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分米。 13,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4,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15,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经过平面上的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所以房子的梁架做成三角形形状。()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 5,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三次,展开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1 8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科:数学教师:杨雁波 一、教学目标: 1.对有关图形的变化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 的作图能力。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称、旋转、平移三种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三、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作图工具。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 并且明白了这些美丽图案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以下网络图。

知识结构网络: 画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整理和复习旋转顺时针(90度 180度) 逆时针(90度 180度) 欣赏与设计 师:下面哪一位同学来告诉老师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呢? 生:举手回答。 生: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么什么叫做旋转和平移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师:接下来呢我们来复习本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欣赏设计。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9页第五题。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生:讨论。 师:总结。 2.课的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1、正方形 周长=边长×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周长=×2C=2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表面积×2S=2 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面积=底×高÷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面积=×高÷s=× h÷2 7、圆形 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体积=底面积×高÷3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练习: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2、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把高增加4厘米后,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那么新的圆柱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沿直径把圆切开,拼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如右图,是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零件,它的上、下、左、右面上各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孔,孔深为1分米,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有一块立方体木料,棱长总和是96厘米,把这块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占原木料体积的百分之几?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6厘米、8厘米、10厘米,分别以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什么形体?它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8厘米 6厘米 7、两个相同的圆锥容器中各装一些水,使水深都是圆锥高的 一个水多?多的是少的几倍? 1,那么,甲,乙两容器中哪3 8、一个高3分米,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装满水,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8厘米,高为15厘米的铁质圆锥体,当这个铁质圆锥体取出后,会发生怎样的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点+试题(带答案)

知识点 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北京进行估计与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试题 1、求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8+12)×8.5÷2 12×3÷2 = 20×8.5÷2 = 36÷2 = 170÷2 = 18(cm2) = 85(cm2) 图形面积= 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85-18=67(cm2) 2、校园里有两块花圃(如图);你能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单位:m)

图形面积=长方形面积6×(5-2)+ 正方形面积(2×2)图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 梯形面积 6×(5-2)+ 2×2 10×6 –[(3+6)×2÷2 ] = 6×3 + 4 = 60 -[ 9×2÷2 ] = 18 + 4 = 60 - 9 = 22(m2)= 51(m2) 3、下图直角梯形的面积是49平方分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直角梯形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高(阴影部分面积) 直角梯形的高= 49÷(6+8)×2 直角三角形面积= 6×7÷2 = 49÷14×2 = 42÷2 = 3.5×2 = 21(dm2) = 7(dm2) 4、图中梯形中空白部分是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直角梯形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高梯形面积=(5+12)×7.5÷2 = 45÷12×2= 17×7.5÷2 = 3.75×2 = 127.5÷2 = 7.5(cm2)= 63.75(cm2) 阴影部分面积=梯形面积–空白部分面积:63.75 - 45 = 18.75(cm2) 5、阴影部分面积是40平方米;求空白部分面积.(单位:米) 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高(阴影部分三角形)梯形面积=(6+10)×8÷2 = 40÷10×2 = 16×8÷2 = 4×2 = 128÷2 = 8(m2)= 64(m2) 空白部分面积=梯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64–40 = 24(m2) 6、如图;平行四边形面积24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面积=(15+20)×12÷2 = 240÷12 = 35×12÷2 = 20(cm)= 420÷2 = 210(cm2) 阴影部分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240–210 = 30(cm2)

小学数学图形练习题

小学数学图形练习题 (面积计算) 学生姓名:黄明悦 BD = 2DC , S A EBD = 5cm2o 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2 .正方形 ABDC 的边长为24cm , E 、F 分别是BD 、 与BF 交于G (如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 1.如图所示,DE = 2 AE , 3.已知 OC = 2AO , S A BOC = 14cm2o 求 B 4. 求下面图形的阴影面积(单位: cm ) i . 6.如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中的 知条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 o (表面积与体积) 1,用6块(如图)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大长方4 拼法,其中表面积最小的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将表面积为54cm2、96cm2、150cm2的三个铁质正方 许多种 个大正方体(不计损耗)。求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3,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从里面量长为 40cm 、宽为12cm 、高为7cm 。在这个 盒子里放长5cm 、宽4cm 、高3cm 的长方体木块,最多可放几块? 的中点,CE ,6 AB =\BC = 米,求 O 形的面积(如周) A ?部分的面积 2 2cm 40 30 D

(补充练习) 1.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4,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 张大爷用篱笆围一块梯形菜地,一面靠墙(如下图)。篱笆全长48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9.5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白菜多少千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