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活页

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活页

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活页
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活页

附件 6:

编号:

课题名称: 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 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自 2016 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

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

治”。这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

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

象,提出

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

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

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小学教学

中, 教师把文化课放在首要地位

, 往往

略了道德与法治教育 , 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

人生观. 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不断完善 ,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调整教学策

略, 在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

式. 所谓情景教

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 , 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再现 , 达到让学生身临其

境的效果。

情境体验: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

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创设情境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 , 学生吸收这些内容的综合实效会更高 ,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强. 道德与法治课程带给学生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说教, 但情境体验会让学生回归原生态情境去体验。

学讲课堂:是一种最朴素又简洁的语言表达一种最清晰又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成长的课堂,真正有效的课堂,是学生的自己的课堂。只有把被动的“教”变为

主动的“学” , 才是正确的民主的教育改革方向。

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 , 是真正生动活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 1 -

泼地“情境体验学进去”、自信正确地“在情境体验中讲出

来”、不折不扣地“在情境体验

中做出来”的课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学的过程是

学生

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过程。情境体验学讲课堂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

直观, 学生吸收这些

内容的综合实效会更

高,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强. 道德与法治课程带给学生

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说教, 但情境体验学讲课堂会让学生回归原生态情境去体验。让学

生真

学习、真感悟、真思考、真践行。学的是认知、思考。讲的是感悟、践

行。

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是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

活,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珍视课堂中情境,注重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成长的课

堂,

真正有效的课堂,是学生的自己的课堂。是不以知识授予学生为目的,而是使知识自己产

生,借

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巧设情境,使学生思想再启迪中升

华。让学生全面

发展的情境体验课堂。是一种最朴素又简洁的语言表达一种最清晰又科学的教育理

念。在情境

中学法,在课堂中树

德,才是正确的民主教育改革方向。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情境教学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有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

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首创暗示教学法,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舒适的教学方法,

它将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

到学习的每一分种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本质就是情境教学。

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卢梭的爱弥儿中自然情境的利用,杜威的关于“我们必须有一个

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的书和他的情

境教学实践等。

在我国,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对情境教学做过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李古林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了当代西方的情境学习理论。给合自己的教育实

践,探索出了以“关”“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组带。以“儿童活动”为

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有理论。

近年来,将情境教学理论移植到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也在逐渐增多,但大多停留在比较肤

浅的层面。少有像其他学科那么系统的理论建构。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

深思的地方。

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是将体验完全贯穿始终,经过点拨、启发,巧设情

境让学生情感升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法治社会学生从小学法、知法、用法感情

能力的培养在情境体验课堂中完全可以深入浅出的进行呈现,学习,从而内化。

研究价值:

1、是克服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弊端的需要。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

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

的。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学

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继而让每一位学生

慢慢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慢慢爱上《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

提升学

习欲望。

3、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

龄阶段,情境体验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

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以及能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

仅要多创设思维情境, 让学生多动嘴、多动脑,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在面对各种可题的时候

能通过自身努力动地学习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的

思维更加活跃。

思维的良好学习状态。

5 是发挥学生学讲主体作用的需要。坚持“以学为本” 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如今的教学课堂上再不是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

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主地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 3 -

作诱发物,通过组织、引发、释疑、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维进一步向事物的纵横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者,成为学讲课堂真正的主人。

6、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注重将小学生逐步

扩展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程,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实现学生

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方法、步骤,形成与

教材配套的情境活动方案。

2、改进教师课堂行为,让学生自己学到认知,会思考。能讲出来感悟去践行。让情景体验学

讲课堂感染每一位学生。

3、通过情境体验学讲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中。丰富发展学生的生活

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情境体验学讲课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同学段不同特点。

5、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创原生态情境,自学备讲—

—创设问题情境,主动愿讲——巧设教育情境,人人都讲。而今构建的情境体验课

堂是将体验完全贯穿始终,经过点拨、启发,巧设情境让学生情感升华。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 4 -

2、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度调查,在调查中,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情景。

3、通过有效情境创设使学生处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密切联系体验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有效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4、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体验学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5、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活动案例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着重激发学生在情境体验的作用下产生情感

激发自省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升与凝练, 结合学生特点,目标明确。

2、通过“我的情境体验学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主张”项目的实施,开辟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

案例集、论文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学习、实践、反思意识,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

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和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

的过程;在情境体验的作用下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知、实践、体验感情,内化确定

道德观念,形成道德意志的循环往复、循环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情境体验学

讲课堂”中期汇报进行课堂模式展示,汇报。

4、开展道德与法治老师实训活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5、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把道德“情境体验”放在重要位置。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真正学到生动活泼地“情境体验学进去”、自信正确地

“在情境体验中讲出来”、不折不扣地“在情境体验中做出来”。

6、建构道德与学科“学讲课堂情境体验”课堂教学模式三部曲

(1)创设原生态情境,自学备讲,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主动愿讲,互赏互评体验情景。

(3)巧设情境体验,人人都讲,知行统一,内化于心。

7、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情境体验课堂学讲”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中运用情景教学,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情境的类别来看,情境有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推理情境、

想象情境、语言(故事)情境等。从营造情境的手段与方法来看,主要有:多媒体课件、

故事启迪、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角色模拟、辩论、讨论、演讲、记者采访、观看录象、

歌曲回放等。

学讲问题情境法、学讲故事情境法。学讲事例情境法。

1、前期准备阶段(2018.1- 2018.6)。主要工作包括明确研究工作的重点和内容;设计、申报课

题研究方案;召集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

指导、论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等。

2、课题研究阶段( 2018.7- 2018.11)。主要工作是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各成员根据分工,根据

子课题研究方案的时间、内容、组织人员进行研究;总课题组定期召开阶段性工作推进会,督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 6 -

促子课题负责人扎实推进 .

3、总结成果阶段( 2019.3 - 2019.12.12)研究讨论课题报告;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报请有

关部门进行成果鉴定;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资料研究法:通过学习关于情境教育形成有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思路;

2、调查法:通过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师生意见和建议,帮助课题组成员开阔思路,

同时也是对课题组工作的一种宣传,有助于集结集体的智慧;

3、专业引领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定期邀请江苏师范大学教院和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

对课题组及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4、行动研究法:该课题除了要形成一些文字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以课题为引领,推动道

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建设,这更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的过程。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情境体验学讲课堂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之旅打开了又一个空间。真正是生动活泼地“情境体验学进去”、自信正确地“在情境体验中讲出来”、不折不扣地“在情境体验中做出来”。

2、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更关注回归原生态社会的多元性。学讲课

堂情境体验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情境体验方式激励学生。

3、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带入情境体验,回归生活”感受原生态。诱发主动性。

(2)“巧设情境体验,进行道德升华法治再现”。强化感受性。

(3)“凭借情境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发展”渗透教育性。

4、构建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三部曲

(1)创设原生态情境,自学备讲,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主动愿讲,互赏互评体验情景。

(3)巧设情境体验,人人都讲,知行统一,内化于心。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案例集资料汇编2018.6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论文集资料汇编2018.9 阶段成果活动安排及

2018.12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展示汇报

(限 5项)说明

课题结题报告2019.12 最终成果

(限 3项)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

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

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

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

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2、师资力量雄厚。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道德与法治老师,部分学科教

研室骨干老师组成。课题组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素质较高。

3、组织制度有保障。

组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道德与法治老师,部分学科教研室骨干老师组成。建立课题研

究工作会商制度,每周一次课题组会,学习、讨论、研究工作;不定期请专家培训课题组成员,指导课题工作;建立课题活动考勤制度;作好课题研究记录、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课题组

成员的工作情况作为本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4、资料比较齐全,研究条件优越。

我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有足够的保障。

5、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

造了可靠的保障。

6、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24 个班级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 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

供了有力的保障。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水平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准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注重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准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能够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注重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 本课程的表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有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实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理应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准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但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法治心得体会1 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 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

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 这次学习共听了两节课。一位是海拉尔市南开路小学的王灵云老师的《我学会了》,另一位是海拉尔区正阳小学王静飞老师的《做聪明的消费者》。两位教师的课很成功都能做到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知识的培养,起到了资源开发的引领作用。教态自然,经验丰富,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缺陷。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道德法治心得体会2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

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计划

江城区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中心教研组

江城区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部编新课本为本,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切实履行“研究、指导、管理、评价”四大职能,力争教研活动踏实有效,重点工作有突破,增强教师整体的教学实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研质量! 二、主要工作要点 1、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内容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关心国家大事,留心学生身边的案例,不断更新知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解读”,研究部编版新教材和试题,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 3、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专兼职教研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需要。 4、力争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进行校际

之间的听评课、研讨、观摩优秀课、参加各种学习、聆听专家报告及讲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适合学生发展和部编新教材的教学模式。 6、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优质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研究课教学活动,提高评课质量。 7、继续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际合作组织为依托,扎实开展好校际教研合作与交流。第一学期主要在七八年级搞新教材“同课异构”;第二学期重点做好九年级中考复习课“同课异构”活动。 8、重视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叙事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2017年省市教学论文的评选。 9、加强课堂教学指导,中心教研组要经常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听课,及时反馈、共同研究、改进方法、促进教学。 10、学科中心教研组要进行常态课教学指导,形成常态课教学指导机制,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规范的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对于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评价、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情况,要进行认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反馈。对于教学

小学2014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小学2014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精选多篇)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本学期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强学习,优化设计,积极实践,积累反思。”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领会课改精神实质 以教研组为活动平台,组织品德与生活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认真领会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课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树立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新教材,研讨主题活动的设计。优化教研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大组互相交流研讨的参与式活动方式,让教师思考合作、交流体验,在亲身介入的活动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同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提问,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组织中心组教师共同探讨教材与教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主题活动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市教研培训中心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教材的解析,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动,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中学法制教育,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生的教育之中,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针。 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作了以下一些改变: 1.课程性质发生变化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实践为基本,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2.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3、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全球意识。 4、增加了学生权利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5、突出情感体验,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新教材于2012年3月18日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得到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总体设计 以中学生生活经验为论据,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核心,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 三、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三个层次的教学 1、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进行教学。 2、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组织活动需要,组织教材进行教学。 3、以课文为 基础资源,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出彩。 (二)、做好课前准备 1.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2、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老师、备课堂,抓住每个环节。 3、准备教学工具,学生活动用具,教师教学用具。 4、创设情境,制作课件。 5、写教案,课后写反思 四、教学方法的探讨: 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实践法。

教研组工作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品社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活动,顺利而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觉遵守师德规范,爱岗敬业。 我们品社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和学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及业务学习,不迟到

早退,在会上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并认真做好笔记;本学期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轻教师踊跃参加了区组织的学科达标考核;全体组员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学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积极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根据学期初教研组的活动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研活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组内相互听课,听课后组内进行了评课活动,总结优点,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讨论、交流,听评课活动让我们每位教师的收获都很大。在区推门课前,我们每位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组内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了交流,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互相切磋,增强上课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我们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珍惜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回来后在组内交流,以求与我们的工作融会贯通,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充实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品社 教研组全组 教师为了增 强上课技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性,在教研活动中注重 切磋、交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新教材思路,找准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为上好课,我们常上网查资料,博采众长下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上课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调查访问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注意

浅谈如何突出品德与生活课的学科特色

浅谈如何突出品德与社会课的学科特色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新学科,开设品德与社会课是为了使小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品德与社会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品德与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品德与社会,适应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生活的责任感。 品德与社会课的常识性、品德与社会性、实践性和教育性,这不等于说,这四个特性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它们既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又有互相联系的共性基础。下面,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其学科特色。 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品德与社会课的人文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就是指人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成长、激发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由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它的教学也就具有了人文性。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学中必须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主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性呢?我认为,第一,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相对于中学、大学的同类知识来说,既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又缺乏理论分析的深刻性,都是一些普通而简单的知识,即其普遍具有常识性的特点。作为教师来讲,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依纲扣本来教,不需要再作知识的扩展和深层次的分析。反之,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的人文性特点。第二,品德与社会课同其它学科一样,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那么重点内容即是最具备常识性特点,也是最需要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因此,教学中应当突出那些列为重点的内容。 其次,在教学中要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 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走出家庭、学校的小圈子,去认识大品德与社会,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就应在让学生加深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和增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上下功夫。为此,教师要注意收集和引用我们周围新近发生的事例,以增强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的新鲜感、趣味性,缩短教材与现实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还要注意强调我们和品德与社会的关系,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增强学生生活于品德与社会、服务于品德与社会、造福于品德与社会、受益于品德与社会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 第三,在教学中要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 综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有一部分知识是需要学生学了之后照着做的,在实践中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第一册的《做家庭

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焦卫红 2016年9月24日,在邯郸市第23中学,我参加了邯郸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会。在一天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洪霞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通过这一次培训,让我对该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起初看到这本书,我以为是专门讲法律知识的,根本没想到它就是小学课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变身。它与之前的这些课程,一脉相承又有所侧重,它的更名也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发展的需要。 1、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需要。 2、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3、是提升青少年在法治中国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的需要。 这次教材修订工作历时近4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多次严格审查,包括初审、复审、专项审查、综合审查,终审等近20次,参与广,历时长,要求高。 二、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遵循低段儿童道德养成的基础性,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德育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体现时代和社会

的新变化新要求,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对接未来,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 内容上,新教材采用主题统领下的跨学科编写方式,把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和整合。形式上,全套教材的体系设单元题、课题及话题,每一课由导语、图画、文字等构成,课文内容采用栏目与活动设计结合的方式。单元体现的是学习领域,课题体现的是核心目标,话题体现的是重点学习内容。每个课题中设置了2--3个小话题,每个话题的内容都源于学生实际生活。 教材总体特点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1、内容更加鲜活。 2、特色更加鲜明。 3、图画更加精美。 4、版式更加美观。 5、操作性更强。 三、新教材指导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1、新教材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更新教学理念。 教材修改得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教材,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教师要站位高,使用教材时不局限拘泥教材本身,就教材教教材,要更好地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做到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

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安排,本学期教研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与“基于常规的质量提升”为研究重点,聚焦课程改革、课堂变革、评价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深入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坚持“学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我校初中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继续深化《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群的建设》的研究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新教材培训,贯彻选择性学习理念,渗透选择性、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拓展性课程

的开发与实施,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上引导教师探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径,突显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形成一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纲要和典型课例,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和学业评价,促进教研文化和谐生成 1、立足常规建设,借力“新常规”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全面落实《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2016年版)》《温州市初中学习常规(2017年版)》,通过条目解读、案例分析、课堂观察、教学评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将常规的基本要求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认真做好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上)和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工作。以日常课堂教学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学教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作为深化课改的切入点,深入

开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重点研究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实践。继续做好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与高中相关学科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即在知识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的衔接研究。 2、重视队伍建设,强化校本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初中先进教研组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尤其是对小规模学校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示范与指导;以及上级相应的检查与评估,促进完善教研组活动的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教研组建设发挥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3、坚持质量导向,依托“命题班”提升命题评价能力。 继续探索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评价。积极参加命题研究班的学习,引导教师研究考试,分析数据,反思教学,打造一支教学评价方面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功能,关注后20%学生学业成绩,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个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本学期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强学习,优化设计,积极实践,积累反思。”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领会课改精神实质以教研组为活动平台,组织品德与生活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认真领会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课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树立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新教材,研讨主题活动的设计。优化教研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大组互相交流研讨的参与式活动方式,让教师思考合作、交流体验,在亲身介入的活动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同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提问,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组织中心组教师共同探讨教材与教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主题活动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为积累经验、促进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任课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w 学期末每位教师撰写并上交一篇教学论文,并组织教师互相学习。 四、收获与思考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师、学生、课堂在发生着转变。教师力求创造适宜的活动情景、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来接受和体验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学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孩子们自己去感受、领悟和表达的过程。 小学2020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参加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熊世涛2017年7月14日至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纳雍县教育局对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一、在培训会开幕式上,贺老师对培训的纪律作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纪律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确保会议室的卫生,不能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为道德的进步教育局的老师们真是用心良苦。 二、观看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解析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视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讲座详细认真的向我们阐释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对于今年新使用的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朱部长指出,今年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们国家在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巨大的突破。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我们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编写和试用的过程中,朱部长说,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对于教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恰当的修改,这些都为新教材成功实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其次,朱部长细致地为我们分析国际国内教材对历史极大的影响力,它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朱部长痛批小日本意欲以教科书抹杀侵华历史,想蒙蔽他们的子子孙孙,他们的祖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犯下的深重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此体现出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力作用可见一斑;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朱部长教给我们深刻的分析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各类情况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更了解一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就像是一张白纸一般,需要恰当的色彩对

第1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1学期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方向 本学期,我校将根据金平区小学品德学科新学期的工作要点和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品德学科的特点,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深化研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并力争在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培养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工作安排 1、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1)继续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2)认真参加各年级新教材培训,及时开展校内培训活动。反思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研讨对策。 (3)组织教师研读教材,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灵活地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研究的话题,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增删和重构,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 2、加强校本研究,突出有效教学 (1)品德教研组长根据学校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突出“务实、有效”的主题,做好我校的品德教学组的建设工作,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实践和分析反思,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工作。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教学研讨,促进队伍建设 1、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研究品质和影响力;促进教师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培育学科教育教学骨干; 搭建青年教师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上好研究课,以活动促成长;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学科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平时的检查工作,提高教师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四)、创新教研方式,丰富课程资源 1、变“点”为“面”。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生活中收集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协调发展。 2、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教师应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用“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锻炼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与各年级品德教师商讨本学期主要工作。 2、常规检查。 三月份: 1、各年级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

品德与生活学科一句话评语

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懂 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伙伴,能自觉遵守游戏中、校园中、生活中的规则。已经是个十足的小 男子汉了。了不起哦~~ 你安静、善良,喜欢户外活动,乐于亲 近大自然,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这些品质大人都不一定比你优秀。是个 十足的“少年君子”。老师以你为荣。 你有着多样的兴趣爱好,遇事喜欢提问 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是“博学”的开始, 相信自己,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你知道吗?许多“男子汉”身上都存在 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做错事不愿承认和改正,但你却是老师见过的真正的男子汉。敢于承 担和改正自己的过错,老师为你鼓掌!~~ 你是个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孩子。因此,老师们总愿意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 你来负责。这就告诉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 是建立别人对自己信任的最好方式。加油! 你是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孩子,很善于利 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丰富和美 化自己的课余生活,这对你未来有创意的生 活有着不小的帮助呢。继续创造吧~~ 你是个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有着自己 独到见解的好孩子,这充分证明了你会倾听、会思考。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品质。而好习 惯就意味着好的开始,老师为你加油! 男子汉要记得: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像你每天写作业 总想“忙”点别的。这难道不是在逃避写作 业的困难吗?你愿意克服这个“困难”吗?谁说男生心思不够细腻?!不懂得照顾女生的感受。老师这个大女生可是享受足了你这小男孩的照顾呢!你看到老师一个人做值日做的辛苦就默默帮我,好孩子,谢谢你! 你是个生活规律、有着良好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在家的你也是这样加油! 你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时不逃避、不退缩,愿意勇敢的想办法解决。老师以你为荣。 你开朗、热情,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别小看这个性格特点,它可是一种能愉快、积极生活的能力,愿你不要忘记这种本领。 你尊敬长辈、关心同学,乐于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同学分担工作。这是负责任、有爱心的表现,老师喜欢你~~ 你是一个生活有规律、自理能力很强的好孩子,这对长大的你能健康、安全的生活很重要!要保持,加油! 你是我们班的“生活百事通”。你善于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很了不起哦!希望你能虚心接受师长的帮助,学会总结提升学到的知识。从而让自己进步更快! 不!孩子。“反正我不需要!”不该成为你获得荣誉的借口。老师给你的眼神是为了告诉你:你可以的!而不是拿你和别的孩子比。你愿意跟老师交流你最喜欢的赛车服,为何不试试跟老师分享你成功时的喜悦呢?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研修学习,苦并乐着 网络研修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国培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研修,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谈谈一点看法:一、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二、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课程性质方面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这次网络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

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所以我们就得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从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 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 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 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 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 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 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 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 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 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 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 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 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 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 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2020一2020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0一2020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2020一2020 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我们道法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勤恳务实、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认真实施学校倡导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圆满完成本学期学校组织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新合作策略研讨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如荆哲老师新教师过关课讲授的《少年有梦》一框,我们设计了感悟梦想——建立梦想——分享梦想——实现梦想四个模块,运用了学生刚学习的坐庄法、接力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集体教研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教研组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对提高我组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集体教研,对于复习课,我组初步摸索出了使用合作思维导图策略,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1. 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观影活动。 2. 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

3. 国庆节期间学习《国旗法》、国歌法。 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外,我组教师还积极参加是市、区各类教研活动,学习之后,认真撰写总结,消化反思,付诸教学。 为促进新加入我组的两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老教师以身示范,不辞辛苦的指导她们。两位新教师也勤学好问,成长很快。荆哲老师备课仔细、认真,在学校组织的备课检查中受到表扬。赵晨老师磨课执着,在新教师达标课中表现突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借着我校改革和发展的东风,我们道法教研组一定会团结一心,勤奋进取,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2017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小学2017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次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

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